我国古代医学著作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我国古代医学著作有哪些?,第1张

  你好!!

  有如下:

  《脉经》

  《针灸甲乙经》

  《肘后备急方》

  《名医别录》

  《本草经集注》

  《刘涓子鬼遗方》

  《小品方》

  简介如下:

  一、《脉经》

  《脉经》全书共十卷,九十七篇,为西晋·王叔和编撰。这是我国医学史上现存第一部有关脉学的专书,是公元三世纪以前我国有关脉学知识的一次总结。《脉经》开宗明义指出“脉理精微,其体难辩”,“在心易了,指下唯明”,《脉经》正是针对这些难点来进行编撰总结的。

  《脉经》虽然是一部综合前代脉学成就的著作,但由于它篇幅简练、集中,便于学习,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国内外影响极大。如唐代太医署就把它做为必修课程,日本古代医学教育仿唐制,当然也不例外。该书著成后,就陆续传到我国西藏地区,对藏医学的相关学科起着重大的影响。通过这里,中国脉学又传入印度,并辗转传入阿拉伯国家,对西欧脉学的发展也有所影响。如:古波斯(伊朗)由拉·阿·阿尔哈姆丹(1247~1318)编写的一部波斯文的医学百科全书《伊儿汗的中国科学宝藏》(十三世纪~十四世纪初)一书中,就有王叔和的名字,其中脉学方面的内容也与《脉经》相似。中世纪阿拉伯医圣阿维森纳(980~1037)的《医典》中有关脉学的内容,也多大同小异,可见《脉经》在国内外医学发展史上影响之深远。

  《旧唐书》载《脉经》二卷,但到宋初本书已濒于湮没。至宋林亿等校正医书时,发现此书,予以删繁补缺。今存版本较早的有天历三年广勤书堂刻本。其后历明清诸代,直至现代,各种刻本、排印本等等,计有数十种之多。其中如清守山阁丛书本较有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有商著印书馆铅印本,人民卫生出版社、上海卫生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等影印本。

  二、《针灸甲乙经》

  全名有时也称《黄帝甲乙经》(《隋书·经籍志》)、《黄帝三部针灸经》(《新唐书,艺文志》等),现一般通称《针灸甲乙经》。各书所载卷数不一,今本多取其自序所述的十二卷。

  今本《针灸甲乙经》全书十二卷,一百二十八篇,其内容系撷取《素问》、《铖经》(即《灵枢》和《明堂孔穴灸治要》这三部书的有关部分的精华,予以整理重编。

  卷一至卷六,依次叙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五脏六腑、营卫气血、精神魂魄、精气津液及肢体五官与脏腑功能的关系等;其次是人体经脉、经筋等经络系统的循环路线、骨度肠度及肠胃所受;再次是人体俞穴,依身体部位分部叙述其位置,主治,书中计叙述俞穴348个(其中单穴49个;双穴299个)而不是如其所说的365穴,这些穴位是按头、面、项、胸、腹、臂、股等部位排列的;很便于寻检。每一穴均有针刺的深度、灸灼的壮数,再次叙述诊法、重点介绍脉诊的内容。尤其是三部九候;其后介绍针道,针灸禁忌,包括禁穴;最后介绍了病理及生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并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纲进行阐释。

  临床部分也是六卷,依次介绍内科(包括伤寒热病、中风、杂病)、五官科、妇科、儿科等病症的针灸治疗,其中内科共43篇,有外感六*、内伤七情、五脏病、六腑病、经脉病及五官病等,外科有三篇,主要论述痈疽,至于妇科及儿科,各有一篇各论述20种及10种该科病症。

  《针灸甲乙经》的著成,对于我国针灸学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宋、公元6~8世纪,中、朝、日之教学均规定为教授学生的必修课;宋、金、元、明、清重要针灸学著作基本上都是在本书的基础上的发挥。国外早已有本书英译本,对国外针灸学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三、《肘后备急方》

  本书原名《肘后救卒》,计三卷,东晋葛洪所著。今本《肘后备急方》共八卷,其内容主要是一些常见的病证的简便疗法,包括内服方剂、外用、推拿按摩、灸法、正骨等一些十分实用的内容。这部书虽号“肘后”,但却包含相当多宝贵的医学史料实用的方剂方法,有不少医学史上的重要发明发现,对今天的医疗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他所描绘的“虏疮”即天花,是外界传入,并非我国固有,具有重要的医学史价值。

  书中还提到射工、沙虱、马鼻疽等多种传染病,论者认为所谓射工是对一种血吸虫病的得病描述。而沙虱所描述的是恙虫病,山有人认为这是血吸虫病的得病过程。更可宝贵的是书中还指出这种沙虱钻入皮肉后。如果以针挑取虫子,正如疥虫,著爪上映光方见行动也。这可证明当时已经认识疥虫,它用疥虫的大小,检得方法来比喻沙虱,十分恰当。总之,《肘后备急方》一书,对古代几种传染病作了细致的描述在世界传染病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肘后备急方》中专有一节讨论“猘犬所咬毒”的处理。书中首先认识到猘犬(亦即狂犬)咬人的严重性,指出其潜伏朗和病程经过。提出治疗狂犬病的方法计约二十种,其中有“仍杀咬犬,取脑傅之,便不复发”之法。这方法的宝贵之处在于它是以该狂犬的脑组织来敷贴伤口以预防狂犬病之发作,是一种免疫治疗的思想萌芽。狂犬病毒原是亲神经组织的病毒,在狂犬的脑组织中大量繁殖。用这种组织来治疗狂犬病,如果说是在“以毒攻毒”的思想的影响下提出的,它也符合现代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

  《肘后备急方》虽然都是一些简便易得的治疗方法,而这一部著作及其所宣扬的治疗思想,似乎与一向认为正统的“辩证论治”的思想不相协调,因而使一些后代“正统”医家认为不足轻重,甚至不值一提,不能登大雅之堂。然而,正是这些简便易得的治疗方法、方剂中涵有宝贵精华,应予以重视。如以青蒿治疗疟疾“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也是长期经验积累所得的珍贵结论。现代研究证明,青蒿中含有抗疟作用十分明显的青蒿素,是一种不耐热的化学成分,因而虽然中药一般都用煎剂,葛洪强调要生服其汁。青蒿素的分离研究导致了现代抗疟史上的一大重要发现,(青蒿抗疟的研究,载《中国中医研究院三十年论文选》,中医古籍出版社,1985)。又如书中有关脚弱病的记述,可以认为是最早的脚气病的历史,尤其是心脏型脚气病的描述以及含有足够的维生素乙来治疗脚气病等。

  四、《名医别录》

  原书早佚,但其有关内容仍可从后世的《大观本草》、《政和本草》中窥知。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的内容,365种系陶弘景录自《名医别录》。

  《名医别录》原书的收药数目,应该在730种以上,因为这一数目是陶弘景在编录成二部独立的著作时筛选出来的,当时可能摒弃了一部分主观上认为不用的药物。从药物的分类方法来看,仍然是《本草经》那种三品分类法,即按药物的治疗作用粗分上、中、下三品,同时在每一品之下,又粗略地将植物、矿物、动物等类药大致做了归类。

  对每一种药,本书都载有其正名、性味、主治、别名(或一名)、用法、用量、药物形态、产地采集炮制法及七情畏恶等项目。这基本上与《本草经》是相同的。在《名医别录》中,个别药味之后己附有方剂,如说”露蜂房,合乱发、蛇皮三味合烧灰,酒服方寸匕,日二,治诸恶疽、附骨痈,根在脏腑,历节肿出,丁肿恶脉诸毒皆差,”这是本草著作中最早附有方剂的体例,为后世本草附方开创一个良好的实用开端。此外,《名医别录》中记载的药物主治功效,有一些已经超过《本草经》,如桂可发汗,百部根可止咳等等,都是《本经》所无,故此书对于研究汉魏六朝的本草学有较重要的实用价值。

  五、《本草经集注》

  梁陶弘景撰,是根据《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的内容各365种,共730种编撰而成,也是本时期本草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本草经集注》存有两种残卷,一是出土于敦煌石窟的残卷,一是出土于吐鲁番的残卷。

  敦煌本残卷只存一卷,也即“序录”部分,原卷长十七米,正背两面均书写。1908年日本人桔瑞超及吉川小一郎受龙谷光瑞之命,在中亚细亚进行探险时,由敦煌携往日本。此卷正面及背面小部分为其他文献内容,背面有720行属《本草经集注》的序录,但缺卷首。据文字内容最末两行写有“开元六年九月十一日尉迟卢麟于都写本草一卷。辰时写了记”的记录,罗振玉氏认为此段文字与原文书法不同而认为应是六朝时的作品。此残卷1955年群联出版社有影印本。

  吐鲁番出土的残卷为一285×27厘米的残片,卷上只有燕屎、天鼠屎的全文,及豚卵后半部的注文,还有鼹(鼠泉)的前部正文,应是《本草经集注》中兽类药的部份内容。

  此两件一在日本龙谷大学(一说在英国伦敦博物馆),一在德国普鲁士学院。

  六、《刘涓子鬼遗方》

  《刘涓子鬼遗方》据说是晋末的刘涓子在丹阳郊外巧遇“黄父鬼”时所遗留的一部外科方面的专著,又称《神仙遗论》。据《隋书·经籍志》所载为十卷,今本则只存五卷,后刘涓子后人传与北齐龚庆宣而传世,原书又你《痈疽方》,经龚庆宣整理后,成今本《刘涓子鬼遗方》。

  有关外科痈疽方面的认识,魏晋以后,服石之风渐盛,痈疽的发病率大增。客观上要求提高对痈疽病的认识和改进治疗,《鬼遗方》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基本上是一部痈疽证的专著。此外,还涉及金疮、瘀血、外伤治疗,包括止痛止血,取出箭镞等等,全书计载方140余首,其中治疗金疮外伤跌仆的方子共计34首;对痈疽的辨证论冶,尤其详尽,可称为现存我国最早的一部外症痈疽及金疮方面的专著。

  书中对痈与疽首先从病机和症象方面作了明确的鉴别,对痈疽等证的辨脓,已经十分精细。除辨别成脓与否以外,还特别指出发病部位与愈后的关系,说明严重痈疽症引发全身性感染的预后严重。

  《鬼遗方》在治疗痈疽外证、石发中毒,都有较详细的论述,它是根据痈疽的不同情况而给予辨证治疗提出了许多解毒的治疗方法。如对钟乳石中毒,书中用“雄鸡肘上血一合,将铁粉汤一茶碗调服之”。又如丹砂发,书中用“黑铅、黄芪、防风、伏龙肝各半两,水一升,煎半茶碗去滓服之”。

  《刘涓子鬼遗方》代表着我国南北朝时期外科的发展水平。

  本书现存最早版本为北京图书馆所藏之宋代刻本,新疆吐鲁番曾出土本书残卷二页。清代也有若干刻本,人民卫主出版社1956年出版仿宋刻影印本。

  七、《小品方》

  《小品方》又称《经方小品》,是本时期一部重要著作。作者陈延之,生平失考。据学者考证约著成于公元五世纪下半叶之南朝宋齐间。

  《小品方》,其具体内容在宋代已佚,1985年从日本尊经阁文库《图书分类目录》医学部中发现此书残卷,其内容包括序、总目及卷一,使《小品方》恢复其全貌的可能性大大加强了。根据总目得知,全书共十二卷,除卷首有序文、全书参考书目,全书日录外,其内容为:第一卷包括用药合药法、调三焦诸方27首及治胸痹等八种病证诸方,从第二卷至第五卷为治疗各种杂病方,第六卷为治伤寒温热病方,第七、八卷分别为女子众病及少小百病方,第九卷治服石诸证方,第十卷为外科疮疡折伤等方,第十一卷为本草,第十二卷则为灸法要穴。

  《小品方》内容丰富,可谓唐以前的一部包罗广泛的小百科全书,在当时具有相当影响,被视为与《伤寒沦》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经典作品。同时又是一部门径书,所谓“童幼始学治病者,亦应先习此《小品》,以为入门”。正由于此,在本书散佚之前,影响极大,唐太医署规定《小品方》为学生心修课程。后来仿效唐制的日本的《大宝律令》及《延熹式》十分重视把本书作为教科书,要求学习时间长达300天,《千金方》、《外台秘要》以及《医心方》所引该书不少佚文中有不少独创性的治疗方法。如《外台》引书卷十所载的既简易而又是科学的测定井冢内有否毒气的方法,是防止中毒的有效措施。又如《医心方》所引的“疗自缢方”,其方法极为详尽,较张仲景《今匮要略》中所述者,已有所发展。

  《小品方》自宋末后,就已亡佚,其佚文散见于后世增补之《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及《诸病源侯论》,此外,日本的《医心方》及朝鲜的《东医宝鉴》也录有一些佚文。近代在日本发现本书的残卷。现有辑佚本,于1983年由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

清廷医学类科技文物包括很多物品,它们主要有以下几类:1 医书: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这些书籍反映了古代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是研究清代医学的重要资料。2 医疗器械:如瓷碗、针灸器、药壶等,这些器具体现了古代医学的基本医疗手段和医疗设备。3 药物:如雪莲、人参、牛黄等,这些药物是古代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清代医药学的发展和中药学的繁荣。4 医学图谱:如《素问图说》、《伤寒论图注》等,这些图谱是以图形的形式反映古代医学理论和实践,是清廷医学类科技文物中的重要部分。这些清廷医学类科技文物,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当今仍有很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汉魏古诗及乐府古诗 八首

据成都古籍书店影印世界书局一九三五年排印本《玉台新咏》卷一,校以四部丛刊影印五云溪馆活字本《玉台新咏集》卷一。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馀。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凛凛岁云暮(四部丛刊本作懔懔),蝼蛄多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独宿累长夜,{宀/爿+梦}想见容晖(四部丛刊本作梦想见容辉)。良人惟古欢(四部丛刊本惟作唯),枉驾惠前绥。愿得长巧笑(四部丛刊本长作常),携手同车归。旣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谅无鷐风翼(四部丛刊本作晨风),焉能凌风飞(四部丛刊本作焉得)。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四部丛刊本沾作沾)。(巴按,《古诗十九首》此在第十六。)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四部丛刊本作采),将随秋草萎。君亮执高节(四部丛刊本执作报),贱妾亦何为。(巴按,《古诗十九首》此在第八。)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智夜长(四部丛刊本智作知),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巴按,《古诗十九首》此在第十七。)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馀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巴按,《古诗十九首》此在第十八。)

四座且莫喧,愿听歌一言。请说铜鑪器(四部丛刊本作炉),崔嵬象南山。上枝以松柏(四部丛刊本以作似),下根据铜盤。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聨。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朱火然其中,青烟颺其间。从风入君怀,四座莫不欢(四部丛刊本作四座且莫欢)。香风难久居,空令蕙草残。

悲与亲友别,气结不能言。赠子以自爱,道远会见难。人生无几时,顚沛在其间。念子弃我去,新心有所欢。结志靑云上,何时复来还。

穆穆清风至,吹我罗裳裾。青袍似春草,长条随风舒。朝登津梁上(四部丛刊本上作山),褰裳望所思。安得抱柱信,皎日以为期。

枚乘 杂诗 九首

据成都古籍书店影印世界书局一九三五年排印本《玉台新咏》卷一,校以四部丛刊影印五云溪馆活字本《玉台新咏集》卷一。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窻,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巴按,《古诗十九首》此在第五。)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四部丛刊本作且绿)。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鷐风怀苦心(四部丛刊本作晨风),蟋蟀伤局促。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衣裳(四部丛刊本作裳衣),当户理清曲。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驰情整中带(四部丛刊本作巾带)。沉吟聊踯躅。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巴按,《古诗十九首》此在第十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嘶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四部丛刊本顾作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飧饭(四部丛刊本飧作飱)。(四部丛刊本自“相去日已远”以下分列为第四首,误。)(巴按,《古诗十九首》此在第一。)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鄕,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四部丛刊本忧伤作伤忧)。(巴按,《古诗十九首》此在第六。)

靑靑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纎纎出素手。昔为倡家女(四部丛刊本倡作娼),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牀难独守。(巴按,《古诗十九首》此在第二。)

兰若生春阳,涉冬犹盛滋。愿言追昔爱,情款感四时。美人在云端,天路隔无期。夜光照玄阴,长叹恋所思。谁谓我无忧,积念发狂痴。(巴按,《古诗十九首》无此篇。)

庭前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四部丛刊本作袙),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此诗四部丛刊本连上,误。)(巴按,《古诗十九首》此在第九。)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纎纎擢素手(四部丛刊本擢作濯),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巴按,《古诗十九首》此在第十。)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裳帏。忧愁不能寐,览衣起徘徊(四部丛刊本作揽衣)。行客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吿谁。引领还入房,涙下沾裳衣(四部丛刊本沾作沾)。(巴按,《古诗十九首》此在第十九。)〈伤歌行〉

据《乐府诗集》卷六十二《杂曲歌辞》,中华书局排印本。

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牀。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微风吹闺闼,罗帷自飘扬。揽衣曳长带,屣履下高堂。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悲声命俦匹,哀鸣伤我肠。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按,又见《文选》卷二十七)

〈悲歌行〉

据《乐府诗集》卷六十二《杂曲歌辞》,中华书局排印本。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纍纍。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古歌〉

据《古诗源》卷三,中华书局排印本)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按,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入《汉诗》卷十。逯钦立云:“此歌与前〈悲歌〉当为同篇残文。”修修,《太平御览》卷二十五引〈古乐府歌〉作萧萧。)

〈古八变歌〉

据《古诗源》卷三,中华书局排印本。

北风初秋至,吹我章华台。浮云多暮色,似从崦嵫来。枯桑鸣中林,纬络响空阶。翩翩飞蓬征,怆怆游子怀。故乡不可见,长望始此回。

(按,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入《汉诗》卷十,逯钦立云:“此诗可疑。”)乐府三首 古辞

据胡刻《文选》卷二十七

饮马长城窟行[1]

青青河边草,緜緜思远道。[2]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3]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佗乡。佗乡各异县,辗转不可见。[4]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5]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6]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7]长跪读素书,书上竟何如。[8]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

李善注

[1]郦善长《水经》曰:余至长城,其下往往有泉窟,可饮马。古诗饮马长城窟行,信不虚也。然长城蒙恬所筑也,言征戍之客,至於长城而饮其马。妇思之,故为长城窟行。音义曰:行,曲也。

[2]言良人行役,以春为期,期至不来,所以增思。王逸《楚辞》注曰:緜緜,细微之思也。

[3]《广雅》曰:昔,夜也。

[4]字书曰:辗,亦展字也。《说文》曰:展,转也。郑玄《毛诗》笺曰:转,移也。

[5]枯桑无枝,尚知天风。海水广大,尚知天寒。君子行役,岂不离风寒之患乎?

[6]但人入门咸各自媚,谁肯为言乎?皆不能为言也。

[7]郑玄《礼记》注曰:素,生帛也。

[8]《说文》曰:跪,拜也。

伤歌行

昭昭素月明,晖光烛我牀。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1]微风吹闺闼,罗帷自飘颺。[2]揽衣曳长带,屣履下高堂。[3]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春鸟飜南飞,翩翩独翱翔。悲声命俦匹,哀鸣伤我肠。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4]

李善注

[1]《毛诗》曰: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2]毛苌《诗》传曰:闼,内门也。

[3]《长门赋》曰:屣履起而彷徨。

[4]《毛诗》曰:伫立以泣。谷永与王谭书曰:抑於家不得舒愤。《毛诗》曰:靡有旅力,以念穹苍。李巡《尔雅》注曰:仰视天形,穹隆而高,其色苍苍,故曰穹苍。《尔雅》曰:穹苍,苍天也。

长歌行[1]

青青园中葵,朝露行日晞。[2]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晖。[3]常恐秋节至,焜黄华蘂衰。[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5]少壮不努力,老大乃伤悲。

李善注

[1]崔豹《古今注》曰:长歌,言寿命长短定分,不妄求也。此上一篇似伤年命,而下一首直叙怨情。〈古诗〉曰:长歌正激烈。魏(武)[文]帝〈燕歌行〉曰:短歌微吟不能长。傅玄〈艳歌行〉曰:咄来长歌续短歌。然行声有长短,非言寿命也。

[2]《毛诗》曰:湛湛露斯,匪阳不晞。毛苌曰:晞,乾也。

[3]《楚辞》曰:恐死不见乎阳春。淮南子曰:光晖万物。

[4]焜黄,色衰貌也,胡本切。

[5]《尚书大传》曰:百川赴东海。

巴斯光年按

「乐府三首」六臣注本(四部丛刊影印)题作「乐府四首」。〈饮马长城窟行〉後有〈君子行〉一首:「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後世称圣贤。」《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卷九收此诗,逯钦立案云:「《白帖》二十九《文选》诗瓜田不纳履云云,证唐时《文选》实载此诗也。」

班婕妤〈怨歌行〉班婕妤〈怨歌行〉

据胡刻《文选》卷二十七

怨歌行[1]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2]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3]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4]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5]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巴按,此诗又见《玉台新咏》卷一,题「怨诗一首」,序云:「昔汉成帝班婕妤失宠,供养于长信宫,乃作赋自伤,幷为怨诗一首。」)

李善注

[1]《歌录》曰:〈怨歌行〉,古辞。然言古者有此曲,而班婕妤拟之。婕妤,帝初即位,选入後宫。始为少使,俄而大幸,为婕妤,居增成舍。後赵飞燕宠盛,婕妤失宠,希复进见。成帝崩,婕妤充园陵,薨。

[2]《汉书》曰:罢齐三服官。李斐曰:纨素为冬服。范子曰:纨素出齐。荀悦曰:齐国献纨素绢,天子为三官服也。

[3]古诗曰: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4]《苍颉篇》曰:怀,抱也。此谓蒙恩幸之时也。

[5]〈古长歌行〉曰: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炎,热气也。

附评论

〖锺嵘〗其源出於李陵。〈团扇〉短章,词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侏儒一节,可以知其工矣。(《诗品》上〈汉婕妤班姬诗〉)

〖谢榛〗班姬托扇以写怨,应瑒托雁以言怀,皆非徒作。(《四溟诗话》卷一)

〖胡应麟〗班姬〈团扇〉,文君〈白头〉,徐淑“寳钗”,甄后〈塘上〉,汉魏妇人,遂与文士并驱,六代至唐蔑矣。(《诗薮�6�1内编》卷二)

〖许学夷〗班婕妤乐府五言〈怨歌行〉,托物兴寄,而文采自彰。冯元成谓怨而不怒,风人之遗。王元美谓可与《十九首》、蘇李并驱是也。成帝品录词人,不应遂及後宫,不必致疑。(《诗源辩体》卷三,五八条)

〖沈德潜〗用意微婉,音韵和平。〈绿衣〉诸什,此其嗣响。(《古诗源》卷三)

中医四大经典指的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关于四大经典的具体组成存在争议。目前学术界一般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看做是中医四大经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也有部分中医教材把《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当作四大经典。目前采用前者说法的较多。

《脉经》全书共十卷,九十七篇,为西晋·王叔和编撰。这是我国医学史上现存第一部有关脉学的专书,是公元三世纪以前我国有关脉学知识的一次总结

二、《针灸甲乙经》

全名有时也称《黄帝甲乙经》(《隋书·经籍志》)、《黄帝三部针灸经》(《新唐书,艺文志》等),现一般通称《针灸甲乙经》。各书所载卷数不一,今本多取其自序所述的十二卷。

三、《肘后备急方》

本书原名《肘后救卒》,计三卷,东晋葛洪所著。今本《肘后备急方》共八卷,其内容主要是一些常见的病证的简便疗法,包括内服方剂、外用、推拿按摩、灸法、正骨等一些十分实用的内容。这部书虽号“肘后”,但却包含相当多宝四、《名医别录》

原书早佚,但其有关内容仍可从后世的《大观本草》、《政和本草》中窥知。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的内容,365种系陶弘景录自《名医别录》。

贵的医学史料实用的方剂方法,有不少医学史上的重要发明发现,对今天的医疗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五、《本草经集注》

梁陶弘景撰,是根据《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的内容各365种,共730种编撰而成,也是本时期本草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本草经集注》存有两种残卷,一是出土于敦煌石窟的残卷,一是出土于吐鲁番的残卷。

六、《刘涓子鬼遗方》

《刘涓子鬼遗方》据说是晋末的刘涓子在丹阳郊外巧遇“黄父鬼”时所遗留的一部外科方面的专著,又称《神仙遗论》。据《隋书·经籍志》所载为十卷,今本则只存五卷,后刘涓子后人传与北齐龚庆宣而传世,原书又你《痈疽方》,经龚庆宣整理后,成今本《刘涓子鬼遗方》。

七、《小品方》

《小品方》又称《经方小品》,是本时期一部重要著作。作者陈延之,生平失考。据学者考证约著成于公元五世纪下半叶之南朝宋齐间。

目前学术界一般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看做是中医四大经典。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1,《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难经》),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2,《伤寒论》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东汉末年南阳人张仲景撰于公元200-205。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 。

《伤寒论》全书共12卷,22篇,397法。除去重复之外共有药方112个。全书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他把病症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即所谓“六经”。

根据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的因素,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症候归纳出症候特点、病变部位、损及何脏何腑,以及寒热趋向、邪正盛衰等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

3,金匮要略

东汉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撰于3世纪初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

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在药方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艺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

《金匮要略》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当慎重保藏和应用。

《金匮要略》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

4,《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撰者不详,“神农”为托名,《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着,是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着作。

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证结果,有说成书于秦汉时期,也有说成书于战国时期,但原书早佚,所能看到的本书是后世辑录的结果。

扩展资料:

中医现代化

中医现代化常被用来描述现代发生在中医界的社会、科技和文化变迁的现象。根据马格纳雷拉的定义,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的科学、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

中医现代化的核心是中医“人性的解放”和“生产力(效率)的解放”,因从欧美等西方社会开始,有时也被称为“西方化”,但不专属于西方社会,或西医。

现代化可以理解为四个亚过程:

技术的发展。 理论的革新、思想的变革,学科的进步

然而,战后年代很快表明,就连“西方化”这个扩大了涵义的字眼也无法充分表达战后世界的交流方式,为了适应这种实际情况的需要,“现代化”这个新词便应运而生。因为它可以简明地表达所有建设现代化的社会的相似愿望而不论其地域和传统如何,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参考资料:

---中医四大经典

目录( 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目录 ):

《秘授古脉法抄本》

中医-急救仙方

中医三补 养生

中医与汉方医腹诊

中医专家谈糖尿病饮食调养(高清版)

中医主治医师考试资料

中医之钥

中医五字经

中医人沙龙民间中医绝学专号

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娄绍

中医体表疗法妙治百病(王启才)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中医体质学2008

中医入门

中医入门·秦伯未

中医入门一学就通-林政宏

中医入门必读歌诀

中医入门歌诀

中医入门谈

中医入门(高清版)

中医六方治百病(张子明)

中医典籍PDF电子书《经穴秘密》

中医内科学笔记图解

中医减肥秘传

中医十大名方+归脾汤

中医十大名方--小青龙汤-谭庆刚主编

中医十大名方--温胆汤-谭宗艾等主编

中医十大名方--逍遥散-温平康主编

中医十大名方-五苓散

中医十大名方-六味地黄丸

中医十大名方-小柴胡汤

中医十大名方-温胆汤

中医十大名方

中医十大名方_五苓散

中医十大名方妙用:血府逐瘀汤

中医升降学(寇华胜)

中医单方应用大全(黄国健)

中医原来这么有趣—胡献国编着

中医古籍医论荟萃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128遵生八笺校注-[明]高濂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35名医别录(辑校本)-[梁]陶弘景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黄帝内经素问校注(郭霭春主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89随息居饮食谱清王士雄扫描版()

中医古籍珍本提要(余瀛鳌)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一见能医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丁甘仁先生家传珍方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临症经应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儒医心镜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医通祖方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原幼心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吴氏医方汇编-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吴氏医方汇编1-5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孕育玄机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幼科医验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幼科惊搐门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幼科折衷秘传真本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慎五堂治验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济世珍宝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温病辩证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王应震要诀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考证病源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脉学类编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脉理集要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薛氏济阴万金书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诊验医方歌括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诚求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贯唯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资生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01脉学类编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11原幼心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18贯唯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20慎五堂治验录

中医各家学说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中医临床思辨录(高清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一)—医家明镜(高清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二)—中西医结合探讨脏象(高清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二)—中西医证病对照问答(高清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二)—肾病诊疗(高清版)

中医名言大辞典

中医名言录(邓铁涛)

中医名词术语精华辞典

中医四大基础讲稿合订本

中医四大方证治要气血痰郁(刘山雁编著)

中医四大经典学习指导

中医四部经典之温病条辨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7版

中医基础理论名言名句诵读

中医基础理论图表解

中医基础理论的哲学思考

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第二版)--孙广仁主编

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第二版)

中医基础理论(第七版)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版)

中医基础知识

中医外感热病学史(曹东义)

中医外治法简编(理论骈文)

中医外治法集要

中医外用药治腰痛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大词典-PDF电子书下载-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大词典-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太美《字里藏医》徐文兵

中医奇异治法

中医奇方妙治真传(张俊庭)

中医如何辨证

中医学第7版

中医学习交流(第二讲小林谈阴阳)

中医学和藏医学基础理论特征的比较

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稿(人民卫生

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稿(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话(高清版)

中医学基础(上、下册)

中医学概论--陈文慧2008(2)

中医学派

中医学熟读精选(2)

中医学谚语一百条

中医学辨证概要(精华版)(1)

中医学问答·上册_杨医亚等_

中医学问答·下册_杨医亚等_

中医学问答(上册)

中医学问答(下册)

中医学(第7版)

中医实践经验录(魏长春)

中医对几种急性传染病的辨证论治(高清版)

中医师承十元丛书—余奉仙医方经验汇编

中医微创入路解剖彩色图谱(好东西)

中医微创入路解剖彩色图谱

中医手心疗法大全

中医执业医师全科精华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解析(上下)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护理学—第三章经络

中医护理学—第五章诊法

中医教你:如何调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

中医教程新编

中医敲打术经络拳

中医文献学(马继兴)

中医文献学马继兴

中医方法全书

中医时间医学(繁)

中医望眼辨证图解(0303;郑德良;彩色)

中医望眼辩证图解(郑德良)

中医望诊彩色图谱彩图版

中医望诊彩色图谱(0809;本书编委会;彩色)

中医望诊测 健康

中医望诊相法--仿佛居士(1)

中医望诊相法-1991年版清晰版

中医望诊识病图谱(0606;陈家旭;彩色)

中医术语-证治要览

中医止咳糖浆功效各异

中医正骨学(岑泽波)

中医气机圆运动机理本源探讨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

中医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丛书—高血压病的中医预防保健(高清

中医治未病解读王琦扫描版

中医治法精华(邢玉瑞)

中医治疗学

中医治疗法则概论

中医流派

中医湿病证治学

中医熏洗疗法大全高树中冯学功

中医熟读背诵精选

中医理论辩(瞿岳云)

中医生理入门

中医病因病机学

中医病机论

中医病理(赖畴)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中医症治精华录

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

中医眼科学

中医神志病学

中医筋伤学(韦贵康)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五脏病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儿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内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外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妇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学基础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诊断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药学

中医精髓图解汤泰元1997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标幽赋(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温病条辨-04下焦篇78秋燥(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八十一难经(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01(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22(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0(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1(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2(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5(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0(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2(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4(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8(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9(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5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59(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66(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6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73(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37(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47(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4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5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合并版

中医经典必背(高清)

中医经典必背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内经_全156页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内经_全156页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金匮要略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_内经

中医经穴秘密(中医典籍电子丛书)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中医脉法解

中医脐疗大全

中医脐疗大全·高树中

中医脾胃论白话解

中医自学百日通1

中医舌像与胃镜像对照图谱

中医芳疗

中医薪传

中医要籍重言研究:阅读中医古籍必懂的词汇

中医论证处方入门(龙野一雄)

中医证病名大辞典

中医诊断学学习记忆手册便携式

中医运气学解秘

中医面诊(高清版)

中医顽症金方—妇产科顽症金方

中医顽症金方—精神神经科顽症金方

中医食疗学_倪世美_11930348P

中药外治及外用配方实用专利精选CHM

中西医汇通派

丹溪学派(滋阴派)

人体核周天医学 王英秋

任督二脉及十二经脉图x

众方大成

医理大概约说 刘止唐

古今名医验方

古今名医验方秘方

吉林省中医验方秘方汇编 (第三辑)

周宁中医锦方第一辑

周易与中医学

周易大传今注

唐容川

孙一奎

宗筋疗法讲义

寒凉学派

山东省中医验方汇编(第一辑)

山东省中医验方汇编(第二辑)

攻邪学派

易水学派

智能医药学(郭志辰)

最全中医自学笔记

杏林集叶

温病学派

温补学派

祖传中医手抄本[失红方]

祖传九代老中医的神奇脉法

祝味菊医学五书评按_邢斌黄力注解

竹棠医镜(钱远铭)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经络三焦九道脉诊学(台湾 张胜利)

脾胃派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1阴阳五行学说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2病因病机学说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3脏腑经络学说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4诊法概要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5八纲与八法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6六经辨证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7卫气营血辨证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8脏腑病证常用方药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9心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0肝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1脾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2肺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3肾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4中医病案分析

著名中医张锡纯著作

诸病源候论校释·上册

诸病源候论校释·下册

诸症歌诀

走廊医生事件再次升级:兰越峰被“拟解聘”-爱爱医医周精选第23期

走近中医_唐云着

走近中医_唐云著

走近中医大家周仲瑛

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

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朱良春口述曹东义整理

走进中医

跌打秘方

重剂起沉疴古今医家大剂量用药经验集萃

重楼玉钥

重订十万金方(1958)

针灸快针治疗法则(周左宇)

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目录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