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消六味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古今医彻》卷二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下消六味汤的用法用量 25 加减 附: 1 古籍中的下消六味汤 1 拼音
xià xiāo liù wèi tāng
2 《古今医彻》卷二 21 方名下消六味汤
22 组成怀熟地3钱,牡丹皮1钱,泽泻1钱,山茱肉1钱半,山药1钱半,茯苓1钱,牛膝1钱半,车前子1钱半。
23 主治消渴,属下消者。
24 下消六味汤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25 加减
火衰,加肉桂、五味子。
古籍中的下消六味汤 《古今医彻》:[卷之二杂症]消症分)知母(一钱)粳米(一撮)竹叶五片。水煎。下消六味汤怀熟地(三钱)牡丹皮(一钱)泽泻(一钱)山茱
《幼科铁镜》:[卷五]三消。火动消肾。移热于膀胱。小便混浊。色如膏脂。名曰下消。宜用莲子、知母、芡实、麦冬。入四物汤服之。凡消
《幼幼集成》:[卷三]消渴证治一、消浊,乃上消之传变。肺胃之热久不清,乃致动而消肾,移热于膀胱,小便混浊,色如膏脂,名曰下消。宜加
《儿科萃精》:凡例。一小儿三消之证,上消为消渴,中消为消饥,下消为消浊,及早施治,断不至由上消而传变为中下二消,则无不
《青囊秘诀》:[下卷]大肠痈论中国古代的油灯用的是动物油脂和植物油。
煤油是西方发明的,在清以前,古代中国是没有煤油的,一般来讲,油灯上的油多采用动物油脂和植物油。动物油可从动物身上取下,在锅里熬制即可。植物油可用树杆做榨取。
古代灯油的材料一般是有许多缺点的动物油脂,这是平民百姓也可以用的,而且不贵。灯油依靠燃烧液体脂肪发光。由三部分组成:承油容器、油和导油的捻子(灯芯)。
容器一般为金属或陶瓷等耐热材料制作,形状很多,最简单的是用一个小钵加上油和捻子制成的灯盏。地中海地区传统使用橄榄油、中亚使用酥油、中国传统使用豆油等。
捻子类似蜡烛的芯,为多孔的纤维质地,通过毛细作用吸油,本身则燃烧得很慢。中国传统有用禾本目灯心草科的植物灯心草干燥的茎髓做捻子的。
扩展资料:
中国油灯和中国的技术文明以及造型艺术息息相关,反映了科技的进步和审美的时尚。为了消烟除尘,汉代的青铜灯加装了导烟管;为了节省燃料,宋代发明了夹瓷盏;为了防止老鼠偷吃油,元代设计了内藏式灯;为了方便实用,明清时利用力学原理制造了台壁两用灯。
在国外,早于 9 世纪的巴格达已有使用煤油灯的记载,近代的煤油灯则在 1853 年由一名波兰发明家 Ignacy Lukasiewicz 发明。清朝末期煤油灯被引入中国。
美观的灯具,煤油灯先进的燃料,以及科学的燃烧方式和数倍于老油灯的亮度,使它一下子吸引住了中国人的眼球。特别是有些外国的石油公司,把煤油灯作为销售自己石油产品的敲门砖,推向中国的老百姓。他们给中国人提供免费的煤油灯具,甚至免费供应一部分燃油,让人们试用。
-油灯
唐代诗人皮日休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由皮日休的诗可知,自唐时起,人们对隋炀帝修大运河的看法就有“罪在当代,功在千秋”之说。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知。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膏肓俞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所属部位 8 膏肓俞的定位 9 膏肓俞的取法 10 膏肓俞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膏肓俞的功效与作用 12 膏肓俞主治病证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膏肓俞的配伍 15 文献摘要 16 膏肓俞研究进展 161 对细胞的影响 162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63 对支气管的影响 1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膏肓俞 1 拼音
gāo huāng shù
2 英文参考Gāohuāngshū BL43 [中国针灸学词典]
gāohuā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4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4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膏肓 汉语拼音 Gaohuang 罗马拼音 Kaohuang 美国英译名 Vital Organs 各
国
代
号 中国 BL43 日本 43 法
国 莫兰特氏 V38 富耶氏 V39 德国 B38 英国 B38 美国 BI43
膏肓俞为经穴名[1](Gāohuāngshù BL43) 。出《备急千金要方》。《医学入门》作膏肓。属足太阳膀胱经[1]。膏即膏脂,肓指肓膜,在此指心下膈上的膏脂肓膜,因近于心包故被看作心包的组成部分,此穴与厥阴俞并列,故名膏肓俞[1]。膏肓俞为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的常用穴。主治肺、心、胸背及衰弱性疾患:如羸瘦虚损,五劳七伤,骨蒸潮热,盗汗自汗,脾胃虚弱,四肢倦怠,翻胃噎膈,久嗽痨瘵,咳血吐血,肩背痛风,痈疽发背,癫狂,不眠,健忘,梦遗失精,咳嗽,气喘,吐血,盗汗,肺结核,遗精,肩胛背痛,肺痨,咳血,失眠,多梦,项强,肩背痛,虚劳羸瘦,现代又多用膏肓俞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支气管炎,哮喘,阳痿,慢性胃炎,胃出血,神经衰弱,乳腺炎,贫血,神经衰弱及一切慢性虚衰性疾病,久病体虚,常灸此穴有强壮效应。
4 膏肓俞的别名膏肓(《医学入门》)。
5 出处《备急千金要方》:膏肓俞无所不治。
6 穴名解膏即膏脂,肓指肓膜,在此指心下膈上的膏脂肓膜,因近于心包故被看作心包的组成部分,此穴与厥阴俞并列,故名膏肓俞[1]。
膏,心下之部,生于脾;肓,心下膈上部,生于肾。膏盲指心下膈上之脂膜,内与心膈间脂膜相应,邪正之气可由此出入转输。肉之肥者为膏,心下亦为膏,膜脂为肓,膈上亦为肓。病入膏盲,指其为邪气深藏之所。此穴无所不主,又指为助长正气之门。与肓俞、胞肓、肓门,以及膈俞、膈关诸穴,可以互参。膏盲喻指病位深隐,本穴有通宣理肺、益气补虚之功。穴在第4胸椎棘突下两旁,与厥阴俞平,穴近心膈,故名膏肓俞。[2]
7 所属部位背部[3]
8 膏肓俞的定位标准定位:膏肓俞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4]。
膏肓俞位于脊柱区,第四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俯伏坐或俯卧取穴[1]。
膏肓俞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一说“除脊各三寸取穴”(《针灸资生经》)[5]。
膏肓俞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膏肓俞的位置
膏肓俞在背部的位置
膏肓俞在背部的位置(肌肉)
膏肓俞在背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9 膏肓俞的取法膏肓俞位于脊柱区,第四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俯伏坐或俯卧取穴[1]。
俯卧位,两手抱肘,平第四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3寸,当肩胛骨脊柱缘处取穴。
俯卧位,第4胸椎棘突下与肩胛骨内侧缘之垂线交点处取穴[6]。
10 膏肓俞穴位解剖膏肓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菱形肌、第四肋间隙。有肋间动脉后支及颈横动脉降支。分布著第二、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及肩胛背神经。皮肤由第三、四、五胸神经后支内侧支分布。(参看心俞等穴)
10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1]。
10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第4、第5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的分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膈神经、肩胛背神经和第4、第5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及肩胛背动脉分支分布,并有肩胛背神经和动脉经过[7]。
布有第二、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及肩胛背神经;并有肋间动脉后支及颈横动脉降支通过[5]。
11 膏肓俞的功效与作用膏肓俞有补肺健脾、宁心培肾、治痨益损的作用[1]。
膏肓俞具有补虚益损,调理肺气的功效。
膏肓俞位于魄户和神堂之间,魄户为肺俞之旁,下为膏肓,神堂为心俞之旁,故也可说膏肓位于心肺之间,膏生于脾,肓生于肾,故膏肓与肺、心、脾、肾关系密切。肾益先天,脾补后天,肺主气、心主血,心藏神,故可治疗肺脏病、虚劳羸瘦、神志病等。[6]
膏肓俞上有肺之魄户,下有心之神堂,本穴居二者之间,即医缓所谓肓之上,膏之下也,治症颇多,以虚损、梦遗、上气、咳逆、痰火、健忘为主[2]。
12 膏肓俞主治病证膏肓俞为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的常用穴。主治肺、心、胸背及衰弱性疾患:如羸瘦虚损,五劳七伤,骨蒸潮热,盗汗自汗,脾胃虚弱,四肢倦怠,翻胃噎膈,久嗽痨瘵,咳血吐血,肩背痛风,痈疽发背,癫狂,不眠,健忘,梦遗失精,咳嗽,气喘,吐血,盗汗,肺结核,遗精,肩胛背痛,肺痨,咳血,失眠,多梦,项强,肩背痛,虚劳羸瘦,现代又多用膏肓俞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支气管炎,哮喘,阳痿,慢性胃炎,胃出血,神经衰弱,乳腺炎,贫血,神经衰弱及一切慢性虚衰性疾病,久病体虚,常灸此穴有强壮效应。
膏肓俞主治肺、心、胸背及衰弱性疾患:如羸瘦虚损、五劳七伤、骨蒸潮热、盗汗自汗、脾胃虚弱、四肢倦怠、翻胃噎膈、久嗽痨瘵、咳血吐血、肩背痛风、痈疽发背、癫狂、不眠、健忘、梦遗失精等[1]。
膏肓穴主治咳嗽、气喘、吐血、盗汗、肺结核、健忘、遗精、肩胛背痛[7]。
膏肓穴主治肺痨,咳嗽,气喘,盗汗,咳血;失眠,健忘,多梦;项强,肩背痛;虚劳羸瘦[6]。
膏肓俞主治肺痨,咳嗽,气喘,咳血,盗汗,遗精,健忘,四肢倦怠,痈疽发背等[5]。
现代又多用膏肓俞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胸膜炎、神经衰弱及一切慢性虚衰性疾病等[1]。久病体虚,常灸此穴有强壮效应[1]。
1 呼吸系统疾病:肺结核,支气管炎,哮喘;
2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阳痿,遗精;
3 其它:慢性胃炎,胃出血,神经衰弱,胸膜炎,乳腺炎,贫血。
4 本穴为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的常用穴。
13 刺灸法 131 刺法斜刺03~05寸[5]。
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1]。
斜刺05~08寸[7][6],局部有酸胀感[6],有时可扩散至肩胛骨[6]。
注意:膏肓俞体内对应肺脏,故不能深刺,以免引起气胸[6]。
132 灸法可灸[1][7][6]。
艾炷灸7~15壮;或艾条灸20~30分钟[5]。
艾炷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14 膏肓俞的配伍膏肓俞配足三里、膈俞,有健脾生血补虚的作用,主治骨蒸劳热,盗汗。
膏肓俞配天突、大椎,有理肺降气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支气管哮喘。
膏肓配肺俞、百劳、足三里、太渊,治肺痨[6]。
膏肓配心俞、内关、神门,治失眠健忘[6]。
膏肓配大椎、气海、关元、足三里,治体虚形瘦[6]。
15 文献摘要《备急千金要方》:膏肓俞,无所不治,主羸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狂或失志误。
《循经考穴编》:五劳七伤,诸虚百损,传尸劳瘵,骨蒸盗汗,吐血,咳血,举重失力,四肢倦怠,目眩头晕,脾胃虚弱,噎膈反胃,痈疽发背。
《针灸大成》:主羸瘦,虚损,传尸骨蒸,梦中失精,上气咳逆,发狂,健忘,痰病。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发狂健忘。
《针灸聚英》:传尸骨蒸。
16 膏肓俞研究进展 161 对细胞的影响针刺膏肓、膈俞,可加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恢复正常[6]。
针刺实验性失血性贫血家兔的“膏盲”部位,可使血红蛋白增加,红细胞数上升,提前纠正贫血状态[1]。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膏肓穴可增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有报道针刺该穴治疗恶性贫血,5日后红细胞数由100×104/ml上升至337×104/ml[2]。动物实验提示,对实验性贫血动物针刺膏肓、膈俞,可加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的恢复[2]。
162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艾灸膏肓可提高人体细胞免疫功能[6]。
163 对支气管的影响针刺膏肓可使支气管痉挛得到缓解[6]。
本文2023-08-06 22:25:1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6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