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气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丹溪心法》卷四:调气散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调气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伤科汇纂》卷七:调气散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调气散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症因脉治》卷四:调气散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摘录 5 《圣惠》卷八十四:调气散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调气散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医略六书》卷十九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调气散的用法用量 65 各家论述 7 《朱氏集验方》卷六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调气散的用法用量 8 《万氏家抄方》卷三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调气散的用法用量 9 《直指小儿》卷一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调气散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调气散 调气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tiáo qì sǎn
2 《丹溪心法》卷四:调气散21 处方
白豆蔻 丁香 檀香 木香各6克 藿香 甘草(炙)各24克 砂仁12克
22 制法上药为末。
23 功能主治主气厥。
24 调气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6克,入盐少许,沸汤调服。
25 摘录《丹溪心法》卷四
3 《伤科汇纂》卷七:调气散31 处方
木香、乌药、厚朴(姜制)、白芷、青皮、杏仁(去皮尖)、苍术(米泔水浸炒)、陈皮、前胡、桔梗、甘草梢。
32 功能主治跌打损伤昏晕者。
33 调气散的用法用量上加生姜、大枣,用水煎,先以淡盐汤灌醒,然后服此。
34 摘录《伤科汇纂》卷七
4 《症因脉治》卷四:调气散41 处方
沉香、木香、藿香、苏梗、砂仁、白豆蔻、甘草、白檀香。
42 功能主治气结腹痛。气食相凝脾家,中气郁结,胸腹胀满,痛应手背,失气则痛减,气闭则痛甚,脉沉者。
43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5 《圣惠》卷八十四:调气散51 处方
白术3分,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3分(炙微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52 制法上为粗散。
53 功能主治小儿45岁,腹内冷热不调,不能食饮。
54 调气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盏,入生姜少许,煎至5分,去滓放温服。
55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6 《医略六书》卷十九 61 方名
调气散
62 组成槟榔1钱半,紫苏1钱半,枳壳1钱半(炒),青皮1钱半(炒),郁金1钱半,乌药1钱半,香附3钱(炒),厚朴1钱半(制),泽泻1钱半,桔梗8分,生姜3片。
63 主治肢面浮肿,腹胀便闭,脉弦实者。
64 调气散的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65 各家论述气实肝脾,邪更闭遏,而湿伏不化,故肢面浮肿,腹胀便闭。槟榔、枳实破滞宽胀;紫苏、厚朴散肿除满;乌药散浊气以顺气;青皮破滞气以平肝;郁金散气解郁;香附解郁调经;桔梗利咽膈;泽泻通利膀胱;生姜之温散,佐降药以通闭结也。使邪解气行则肝脾调和,而胃气无不化,安有大便不通腹胀不退乎?此散肿宽胀之剂,为气壅邪遏之专方。不论男妇,皆可施治。
7 《朱氏集验方》卷六 71 方名调气散
72 组成生姜半两,葱1茎(根叶并用),盐1捻,豆豉30粒。
73 主治老人大小便不通。
74 调气散的用法用量捣烂,安脐中。良久即通。
8 《万氏家抄方》卷三 81 方名调气散
82 组成木香5分,槟榔7分,陈皮8分,甘草3分,青皮(麸炒)1钱,紫苏5分,香附1钱,半夏8分,乳香3分,没药3分。
83 主治气滞于内,胸膈虚痞,腹中刺痛。
84 调气散的用法用量用水2钟,生姜3片,煎至8分,温服。
9 《直指小儿》卷一 91 方名调气散
92 组成木香1钱,香附1钱,厚朴1钱,人参1钱,橘皮1钱,藿香1钱,甘草(炙)1钱。
93 主治变蒸。吐泻,不乳多啼。
94 调气散的用法用量每服3字,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95 制备方法上为末。
古籍中的调气散 《杂病广要》:诸气病滞于手足则浮肿,滞于腰间则坠痛胀满,用异香散、调气散、沉香降气汤,仍与神保丸或少蓬煎丸利之。浮肿,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证治要诀类方卷之三·散类草果玄胡索五灵脂没药(等分)上为末。酒调服二钱。调气散即木香调气散。观音应梦散(夷坚志)人参(一钱)
《杂病广要》:[脏腑类]哕末,煎二钱,入醋少许煎服,又莱菔子煎汤,调木香调气散热服。(《永类》)咳逆为病,古谓之哕,近谓之呃
《婴童百问》:[卷之一]变蒸第五问汤。变蒸者有寒无热,并吐泻不乳多啼者,当归散、调气散主之。变蒸之外,小儿如常,体貌情态,自然端正,
《普济方》:[卷一百八十一诸气门]总论目录 1 拼音 2 《活人方》卷一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清金丸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3 《惠直堂方》卷二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清金丸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4 《顾松园医镜》卷十一 41 方名 42 组成 43 功效 44 主治 45 加减 46 附注 5 《证治宝鉴》卷十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清金丸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56 用药禁忌 6 《本草纲目》卷二十六引《医学集成》 61 方名 62 清金丸的别名 63 组成 64 主治 65 清金丸的用法用量 66 制备方法 67 附注 7 《丹溪心法》卷二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清金丸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76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清金丸 清金丸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qīng jīn wán
2 《活人方》卷一 21 方名清金丸
22 组成黄芩4两,黄连2两,黄柏8钱,山栀1两6钱。
23 主治脏腑实火内炽,以致肺金枯燥,气逆喘嗽,甚至热极反兼风化,则头疼目胀,鼻息不利,或为渊,或为衄,耳脓胀闷,舌破喉干,斑疹发痒,三消燥渴,二便不通者。
24 清金丸的用法用量午后临睡热茶吞服12钱。
25 制备方法
水泛为丸。
3 《惠直堂方》卷二 31 方名清金丸
32 组成枇杷叶(去毛,蜜炙)、桑皮、冬花、木通、紫菀、杏仁各等分,大黄减半。
33 主治痰喘咳嗽。
34 清金丸的用法用量食后、夜卧俱可噙化。
35 制备方法上为末,以梨汁、竹沥、白蜜熬膏为丸。
4 《顾松园医镜》卷十一 41 方名清金丸
42 组成桑皮、骨皮、甘草、麦冬,鲜百合2两,款冬花、贝母、米仁、枇杷叶。
43 功效清金润燥,降气消痰。
44 主治阴虚咳嗽,或多痰,或干咳,或痰红,或纯红。
45 加减有血,加茅根、藕汁、童便。
46 附注方中除鲜百合外,余药用量原缺。
5 《证治宝鉴》卷十 51 方名清金丸
52 组成麦冬、防风、皂角刺、大黄、土木鳖、杏仁(上6入酒炒少许,等分同研,饭上蒸1飡)、人参、黄耆、黄芩、黄连(4味同蒸)。
53 主治鼻鼽、息肉。
54 清金丸的用法用量每服90丸一更时白汤送下。
55 制备方法上为末,粥糊为丸。
56 用药禁忌忌生姜、蒜、椒等辛辣之品。
6 《本草纲目》卷二十六引《医学集成》 61 方名清金丸
62 清金丸的别名青金丸
63 组成萝卜子(淘净,蒸熟,晒干)。
64 主治齁喘痰促,遇厚味即发者。
65 清金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口津咽下.每日3次。
66 制备方法研,和姜汁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67 附注青金丸(《回春》卷二)。
7 《丹溪心法》卷二 71 方名清金丸
72 组成贝母半两,知母半两(为末),巴豆(去油膜)半钱。
73 主治食积火郁痰嗽。
74 清金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丸,食后白汤送下。
75 制备方法上为末,生姜泥为丸,辰砂为衣(一云青黛为衣)。
76 附注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青金丸”。
古籍中的清金丸 《医学纲目》:[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咳嗽面青白**不常,面上如蟹爪路,一黄一白者是也。清金丸治食积嗽。(方见虚实条。)栝蒌丸治食痰壅滞喘咳
《丹溪心法》:[卷二]咳嗽十六丸。噙化。又方治心烦咳嗽等证。六一散加辰砂服。清金丸治食积火郁嗽劫药。贝母知母(各半两,为末)巴豆
《明医指掌》:[卷二]火证七食苦以泻之,黄芩、葶苈、苦酒之类是也,泻白散、清金丸主之。诸风掉眩,属于肝火之升也。又,大怒,火起
《丹溪心法》:[卷五]秘方一百末,粥糊丸。加润下丸,可作催生用。上热甚者,加清金丸尤妙。与此药必无产患白术丸白术(一两)芍药(半
《医方集解》:[泻火之剂第十四]泻白散中医·酒渣鼻酒渣鼻(brandynose;acnerosacea)为病名。因鼻色紫红如酒渣故名酒渣鼻。出《魏书·王慧龙传》。中医称之为酒皶鼻、酒齄鼻、酒齄鼻、鼻齄、肺风、肺风粉刺、赤鼻、鼻准红赤,俗称酒渣鼻、酒糟鼻,古名鼻赤。是指发生于鼻部,以鼻色紫赤、丘疹,甚则鼻头增大变厚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面部中央的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的慢性皮肤病。由脾胃湿热上熏于肺所致。《黄帝内经素问·热论》:“脾热病者,鼻先赤。”《外科大成·酒渣鼻》云:“酒渣鼻者,先由肺经血热内蒸,次遇风寒外束,血瘀凝滞而成,故先紫而后黑也。治宜宣肺气化滞血,行营卫流通,以滋新血,乃可得愈。”本病以颜面部中央的持续性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伴丘疹、脓疱、鼻赘为临床特征。多发生于中年,男女均可发病,尤以女性多见。酒渣鼻相当于西医的酒渣鼻、酒渣性痤疮、玫瑰痤疮。古人论述中医对酒渣鼻早有认识,《黄帝内经素问·热论》记载:“脾热病者,鼻先赤。”《魏书·王慧龙传》已出现酒耱鼻之名。《诸病源候论》认为:“此由饮酒,热势冲面,而遇风寒之气相搏所生。”说明了此病的病因病机与饮酒和寒温失调有关。《丹溪心法》称之为“肺风”。鉴于本病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一般粉刺的特征,故又称为“肺风粉刺”。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说:“肺风、粉刺、酒簸鼻,三名同种。”唐代以前,治疗以外治为主,主要药物为水银、雄黄等。至元代,逐步开始用内服方药。在明代,更提出以“清肺、消风、和血”(《外科启玄》)为原则。清代对本病论述比较突出的是《医宗金鉴》。该书指出,由肺经血热引起的称为肺风粉刺;由血瘀凝结而成称为酒皱鼻,前者用枇杷清肺饮宣肺清热,后者用凉血四物汤、栀子仁丸等凉血清热,活血化瘀。从其描述的症状来看,两者当属同一病症的不同阶段,前者较轻,而后者较重。《医林改错》则采用通窍活血汤治疗,因而活血化瘀也成为本病的治法之一。外用药以《医宗金鉴》创制的有
详见百科词条:酒糟鼻 [ 最后修订于2019/12/20 14:04:40 共1316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丹溪心法》卷五:参术膏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参术膏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摄生秘剖》卷四:参术膏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参术膏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医统》卷四十六:参术膏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参术膏的用法用量 44 各家论述 45 摘录 5 《外科正宗》卷一 51 方名 52 组成 53 功效 54 主治 55 参术膏的用法用量 56 制备方法 57 附注 6 《外科枢要》卷四 61 方名 62 组成 63 功效 64 主治 65 参术膏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参术膏 1 拼音
shēn shù gāo
2 《丹溪心法》卷五:参术膏21 处方
人参75克 白术6克 桃仁 陈皮各3克 黄耆45克 茯苓3克 甘草(炙)15克
22 制法上药哎咀。
23 功能主治主产后胞损,小便淋沥。
24 参术膏的用法用量
水煎猪、羊胞,后入药,作一服。
25 摘录《丹溪心法》卷五
3 《摄生秘剖》卷四:参术膏31 处方
白术(土炒)240克 人参(去芦)薏苡仁(炒)各120克 莲肉(去心、皮)黄耆(蜜炙)各90克 白茯苓(去皮)60克 神曲(炒)60克 泽泻 甘草(炙)各9克
32 功能主治主脾胃亏损,或胀或泻。
33 参术膏的用法用量用水20升,煎至10升,去滓,熬成膏。每次1匙,用开水送下,一日三次。
34 摘录《摄生秘剖》卷四
4 《医统》卷四十六:参术膏41 处方
人参1斤,白术(土炒)1斤,薏苡仁8两(炒熟),莲肉6两(去皮心),黄耆4两(蜜炙),茯苓(去皮)4两,神曲(炒)2两,泽泻5钱,甘草(炙)5钱。
42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虚弱,不能运用,或胀或泻。
43 参术膏的用法用量水2斗,煎1斗,去滓,再熬成膏。或为细末,每服23钱,饮汤调下。
44 各家论述《摄生秘剖》:《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苦以泄之。白术苦甘,是以为君;东垣曰:脾胃虚则气不足,人参甘温补气是以为臣;气不足者,肉分不充,故佐以黄耆;土虚则不能生金,故佐以苡仁;虚则补其母,故佐以莲肉;土恶湿,虚则水寡于畏,故佐以茯苓,泽泻;土虚不能散精输肺,故佐以神曲,通五方之气于太阴,和诸药之性而无忤者,甘草为使之力也。
45 摘录《医统》卷四十六
5 《外科正宗》卷一 51 方名
参术膏
52 组成上好人参半斤(切片,用水5大碗砂锅内侵火熬至3碗,将滓再煎汁1碗,共用密绢滤清,复熬稠厚,瓷碗内收贮听用),云片白术6两,淮庆熟地6两(俱熬,同上法)。
53 功效补气补脾并补血。
54 主治痈疽、发背等症,大脓后气血大虚。
55 参术膏的用法用量如患者精神短少,懒于言动,短气自汗者,以人参膏3匙,白术膏2匙,地黄膏1匙,俱用无灰好酒1杯炖热化服。如脾气虚弱,饮食减少,或食不知味,或已食不化者,用白术膏3匙,人参膏2匙,地黄膏1匙,好热酒化服。如患者腰膝酸软,腿脚无力,皮肤手足粗涩枯槁者,用地黄膏3匙,人参3匙,白术膏3匙化服。如气血、脾胃相等,无偏胜负者,3膏每各2匙,热酒化服。
56 制备方法以上三膏各熬完毕,各用瓷碗盛之,顿入水中,待冷取出,盖勿泄气。
57 附注此膏用于清晨并临睡时各进一次,自然强健精神,顿生气血,新肉易生,疮口易合,任疮危险势大脓多者,可保终无变症。夏炎天热恐膏易变,分作二次熬用亦好,愈后能服,须发变黑,返老还童。按:本方方名,《疡医大全》引作“参术地黄膏”。
6 《外科枢要》卷四 61 方名参术膏
62 组成人参、白术各等分。
63 功效补中气,健脾胃。
64 主治脾胃虚弱,食少泄泻,消瘦;并治妇人阴脱,产后淋沥。
65 参术膏的用法用量水煎稠,汤化服。
古籍中的参术膏 《胎产心法》:[卷之下]类疟及寒热往来论痛无汗,加减养胃汤治之。若寒热已久无汗者,兼煎参术膏,以助养胃汤药力。慎不可作疟治而用柴胡汤,及芩
《临证指南医案》:[卷三]遗精泄。万花尽放。人身应之。此一月中。急挽勿懈矣。参术膏米饮调送。接进寇氏桑螵蛸散去当归。此宁神固精。
《医宗金鉴》:[外科卷上编辑外科心法要诀]溃疡主治类方渴良方,山萸山药丹苓泽,肉桂五味熟地黄。又方:参术膏主治:此膏治痈疽发背等证,大溃脓血之后,血气大
《临证指南医案》:[卷一]虚劳不禁时令之泄越耳。古人减食久虚。必须胃药。晚进参术膏。早用封固佐升阳法。长夏不复奈何。鹿茸(生研一
《外科心法要诀》:[卷二]溃疡主治类方本文2023-08-06 22:26:5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6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