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日实施的《古籍印刷通用字规范字形表》是?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2022年5月1日实施的《古籍印刷通用字规范字形表》是?,第1张

《古籍印刷通用字规范字形表》是2022年5月1日实施的一项中国国家标准。

这个《说明》中说得很清楚了,所谓“繁体字”是一种模糊的、不规范、不准确的说法,准确说法是“(专业)古籍印刷汉字系统”。

“古籍印刷通用字系统”与印刷现代汉语文本的“通用规范汉字系统”,是汉字不同的应用系统。有人称之为“繁体字系统”,这个名称容易引起一定的误解。国务院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所附的“规范字和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确立了简繁字的对应关系。

但只有在字形上与“简化字”对应的“未简化字”才能称为“繁体字”,没有对应“简化字”的汉字都是直接传承而来,不能称作“繁体字”有人主张用“传承字系统”。

这个称谓也会引起质疑:“简化字难道不是传承下来的吗?”现在称作“(专业)古籍印刷汉字系统”,从特殊运用的角度来区分两种系统,业界和大众都比较容易接受。

总结如下:

个人认为,这个《古籍印刷通用字规范字形表》就相当于业内所说的“正字表”,期待已久,希望不要出现太多违反常识的“正字”。另外,各大输入法(尤其是搜狗输入法)、字体厂商需要同步跟进,将这些规范字形作为首选项,要不然打字很麻烦。

我们要首先明白这样一个事实:中文在头一开始就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古籍没有标点符号。其实标点符号的流行,也就是近两三百年的事。

那么自然而然的,我们就会在心头升起这样一种疑问,“没有标点符号,古人怎么读文章?”

古人采用“句读”的读书方法。

古人读书的时候,第一件要搞懂的事情就是“句读(judou)”。句读就是读古文的方式,俗称“断句”。在《三字经》里对学生就有明确的要求:“明句读”。《师说》里也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的句子。

就好像很多人一辈子都《红楼梦》每一次都能读到不一样的意思。古人反复读一本书,却每次都能读到同一个意思。这也就是因为他们长期接受”句读“读书法的锻炼结果。

”句读“的读书方法究竟为何物?

句读的断句方法在汉代以前的古书,多为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而表示感叹、疑问等语气就交给了专属的语气词。比如“知”、“乎”、“者”、“也”、“焉”等。

汉代之后的古文,由于大量引用的句式减少,格式更加灵活。则通过“通读全文了解大概意思;抓住关键中心;理清脉络,点断句子;最后通读。”这种方法来读。

其实在活字印刷术出来之后,明清时期的古文刻本,开始用“句读”标注。也就是说一句话没有说完,那么在字的后面都要加上一个“、”。当一句话说完了之后,在旁边画上“。”。这就是我国最初标点符号的起源。

在古代不明句读是要闹出笑话的。

古人因为不明句读的笑话,最常被引用的也就是“下雨天留客”了。

说的是有个人去朋友家玩儿,不巧下起了雨,客人回不去,那么就只能留在房子主人家。可是房子主人却不欢迎人留下,于是就写了“下雨天留客 天留人不留”这几个字。想让客人看到字知趣而退。

当然我们都知道,后来客人非常聪明,拿起笔在这句话上加了几个标点,改为“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就安心的留了下来。一句话因为拆解方式的不同,变成了完全相反的意思。这句话也作为句读重要性的经典案例广为流传。

标点、段落、章节的出现:

说完了“句读”这种读书方法,我们再探求一下标点符号的推广。因为不光是中文,英文、法文、拉丁文和希腊文再头一开始也都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标点符号的产生其实是一种商业行为的结果。在五六百年前,欧洲出现了古登堡印刷术。这个时候书籍大量印刷,变成了一种商品。

但是很快问题出现了:书很难读,很难被大众轻松接受并广泛购买。为了使读书更简单,欧洲市场发明创造了标点,并在全球广泛应用。

演化到后来,分段和章节也出现了。这使得普罗大众读书效率倍增。因为在最开始,古人的书是没有分段的,也没有章节。虽然听起来骇人听闻,但事实确实如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本书,不光没有标点符号,没有段落,甚至章节也没有。那读起来想必是异常艰辛的。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伟大发明之一,如今经过了技术的进步,现代印刷在已经是代替了古代的雕版印刷,但是属于我国曾经的传统技艺却不能就这样埋没在历史的岁月之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前往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了解这关于古代印刷的相关知识吧。

扬州

扬州是通史式的城市。两汉时期被分封在这里的各诸侯王利用本地优越的地理条件发展经济,使扬州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繁荣。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通又一次给扬州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随着唐朝的空前繁荣,扬州也成为南北粮、盐、铁等重要物资的运输中心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事实上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无数文人骚客慕名而来,为扬州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的萌芽使扬州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康熙和乾隆多次“巡幸”,更使扬州出现空前的繁华。扬州的过去又是一部令人心酸的历史,统治阶级的争夺使这一地区的人民饱受战火的摧残,数次变为“芜城”。

扬州博物馆文物展示

“豪华落尽见真淳”,历史的烟云早已散去,千年文物无言地诉说着往昔的繁华和壮烈。扬州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她的子孙后代留下了大批宝贵的历史见证物。扬州博物馆依托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取得持续发展。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到春秋战国以来的金属器、陶瓷玉器、名人书画、各类雕刻艺术品,一直到近代以来的名家作品都有收藏。特别是古代雕版印刷,扬州至今还保留着大批珍贵的古籍版片和雕版印刷传统技艺,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广陵潮

地处江淮平原东部的扬州,是中国古代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和东西物流集散的都市。扬州城市故事,如澎湃的广陵潮,高潮迭起,连绵不绝,既经历了“歌吹沸天”的繁盛,也饱受过“废池乔木”的悲怆。春秋时代吴王筑邗城,开创了扬州的城市历史;汉代以广陵城为中心,发展出繁荣的区域文化;隋唐时代南北运河的开通,使这里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国际都市;宋元之际,扬州虽然遭受了战争和环境变迁的影响,城市生活依然保持着良好的活力;明清时期,随着漕运通畅和盐务兴盛,这里再度出现了令人眩目的繁华。融南北文化于一体的扬州,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格和生存方式,并以巨大的文化辐射力影响着古代中国的广大地区,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地方”。国宝厅

这里展出的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是国宝级文物珍品,也是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该梅瓶采用半拟真、半写意的施釉手法,用大面积的钴蓝釉表现辽阔浩淼的海洋与天空,再用淡雅的青白釉涂饰雕刻生动的神龙,表现了神龙出水,御云而行的壮美景象。

整个国宝馆围绕此件展品,在有限的空间内精心设计出梅瓶的演变、龙纹的演变、存世品对比等几个部分。运用霁蓝色和白色为展示基调,将珍贵的国宝陈列于展厅中心,以突出展品的重要价值,并在中心展柜周围设置了多媒体触摸屏,以帮助观众全面了解展品的相关知识。

中国雕版印刷馆

如果说书写文字的发明使思想得以长久留存,那末,印刷这一伟大的复制活动,则使知识超越个别性的局限,成为广大人群,乃至全人类共享的文明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明的智慧之光正是通过印刷与阅读驱散愚昧的迷雾,把人类带进文化普及与昌盛的时代。然而,我们不能忘记,这个知识凭借印刷物广泛传播的文明,肇始于古代中国的雕版印刷。雕版印刷不仅以其繁多的种类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最卓著的贡献之一。它使知识信息的传播在质和量上都产生了巨大的飞跃,从而成为社会发展、宗教繁荣、科学普及、技术进步和文化交流的强大动力。

扬州雕版印刷馆

扬州雕版印刷肇始于唐,发展于宋、元、明,兴盛于清。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着无数技艺高超的雕版刷印艺人,云集扬州,他们薪火相传,为古城的文化繁荣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清代的扬州,刻书之风已遍及郡城州县,其品种之富,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质量之高,卓然于历朝。扬州诗局的创建,奠定了扬州成为当时中国重要的刻书中心之一的基础;而《全唐诗》刊刻,更以其无可逾越的精美,标志着扬州雕版印刷的辉煌。时至今日,广陵书社秉承古城丰厚的文化积淀,社内迄今仍珍藏有近30万片古籍版片,同时更以保存全套雕版印刷这一绝无仅有的“国粹”工艺流程,蜚声海内外。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