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己养养鸟的解释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6收藏

以己养养鸟的解释,第1张

以人自己的 生活方式 来养鸟。 比喻 违背事物的 客观 规律 ,凭主观行事,必然招致失败。

成语出处: 《庄子至乐》:“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 九韶 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 不敢 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

板桥在《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中写道:“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夫天地生物,化育勋劳,一蚁一虫,皆本阴阳五行之气,氤氲而出。上帝亦心心爱念。而万物之性人为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把命乎?……”真是以慈爱之心,顾念苍生!他追求公义、平等、自由,将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讲得何等的明了!

意义:天地万物

联系相生

人不应该用笼子养鸟

囚禁着鸟

你看小鸟飞在天空是多么自由自在

养鸟并不是仁义

而是残忍啊!

鲁侯养鸟

一只海鸟停落在鲁国都城外,鲁国国君赶忙把它迎接到太庙里,给它摆上酒宴,给它演奏《九韶》乐章,准备了猪、牛、羊来供奉它。海鸟却双目昏花,心情悲伤,不敢吃一块肉、不敢喝一杯酒,三天后就死了。鲁国国君的这种做法,就是用供养自己的办法养鸟,不是用养鸟的办法养鸟。

评点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纷繁芜杂的;人们做事都要看清对象,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若不然,必然招致鲁侯养鸟的可笑结局。

力士脱靴

李白过人的才华,使他成为一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所以就连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也想看一看李白到底是个怎样厉害的人物。于是唐玄宗下诏书请李白到皇宫来相见,一起商谈国家大事。听到皇帝召见,李白迈着大步,仰天长笑着走进皇宫,没有一丝拘束紧张的样子。唐玄宗看见李白仪表非凡,气宇轩昂,双目炯炯有神,就像一片朝阳升起在东方。通过与李白亲切的交谈,皇帝发现这个李白可真是不简单,他的知识如此渊博,无论问他什么问题,都能对答如流,并能提出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呢。

  寓言是用故事打比方,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那么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大家喜欢!

简介

反映了一段历史故事。寓言讽刺了那些不以正确的养鸟的方法养鸟,而用供养自己的方法养鸟的国君。向人们揭示了这样的道理:好的愿望必须符合事实,如果只有主观愿望而违背客观实际,好事便会变成坏事。

原文

东野稷十分擅长于驾马车。他凭著自己一身驾车的本领去求见鲁庄公。鲁庄公接见了他,并叫他驾车表演。

只见东野稷驾着马车,前后左右,进退自如,十分熟练。他驾车时,无论是进还是退,车轮的痕迹都像木匠画的墨线那样的直;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旋转打圈,车辙都像木匠用圆规划的圈那么圆。鲁庄公大开眼界。他满意地称赞说:“你驾车的技巧的确高超。看来,没有谁比得上你了。”说罢,鲁庄公兴致未了地叫东野稷兜了一百个圈子再返回原地。

  一个叫颜阖的人看到东野稷这样不顾一切地驾车用马,于是对鲁庄公说:“我看,东野稷的马车很快就会翻的。”

鲁庄公听了很不高兴。他没有理睬站在一旁的颜阖,心里想着东野稷会创造驾车兜圈的纪录。但没过一会儿,东野稷的马果然累垮了,它一失前蹄,弄了个人仰马翻,东野稷因此扫兴而归,见了庄公很是难堪。

鲁庄公不解地问颜阖说:“你是怎么知道东野稷的马要累垮的呢”颜阖回答说:“马再好,它的力气也总有个限度。我看东野稷驾的那匹马力气已经耗尽,可是他还要让马拼命地跑。像这样蛮干,马不累垮才怪呢。”听了颜阖的话,鲁庄公也无话可说。

点评

鲁侯养鸟,过于人性化,把鸟当成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间万物,其能力总有一个限度。如果我们不认真把握这个限度,只是一味蛮干或瞎指挥,到时候只会弄巧成拙或碰钉子。

鲁侯养鸟的深层寓意在于启发人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努力掌握事物的规律性,绝对不能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丝毫也不顾及工作物件和研究物件的具体情况,它们有些什么特点,有些什么规律。如果我们的工作物件是生物动物或植物,如这篇寓言故事中的海鸟,还要进一步了解它们的个性,与同类或不同类的事物,有哪些相同之点和不同之点,它是怎样适应它长期生活的环境的,到了新的环境,该怎样帮助它适应新的环境。如果对于事物的特点和个性以及它过去生活的环境,一点也不了解,就盲目地去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习惯,就不可能把事物处理好。《鲁侯养鸟》寓言故事中,鲁侯的失败,就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

清朝时期有一首童谣:“贝勒爷手里有三宝,扳指、核桃、笼中鸟”。

说起养鸟,自明清以来一直是文人雅士的怡情之事。清中期,随着政局的稳定,国家日益富足,文化艺术繁荣,但满清贵族豢养鹰犬之旧俗难以改变,于是,在清中期文化昌盛的遗风之下,各种禽鸟犬类的豢养就成为满清贵族家庭的重要活动内容之一。养鸟易于饲鹰,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笼养一些禽鸟自然也就成为满清纨绔子弟的真实写照。

据《清稗类钞》记载,旗人日常生活中一个重要的消遣就是喝茶遛鸟。旗人养鸟有南北之分,北鸟鸣声婉转,种类一般分为画眉、百灵、红子、黄鸟、胡伯劳、蓝靛颜、红靛颜、柞子等;南鸟则外观美丽可人,以观赏为主,种类一般有鹦鹉、鹩哥、白玉鸟、珍珠鸟、沉香鸟、芙蓉鸟等。是以,近年来影视剧集中的八旗纨绔子弟就是提笼架鸟的形象,鸟儿是他们悠闲生活的寄托品。

当然,养鸟也是一门学问,特别是鸟笼,所谓宝刀壮士,红花美人,不同的鸟要用不同的笼子才能相得益彰,交映成辉。 鸟笼是观赏鸟进行活动与栖息的主要环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养鸟器具的适用与否,是能否养好观赏鸟的关键之一。所以,只有先置备好合适的鸟笼和其它附属器具,才能将鸟养得健康活泼,鸣唱自如,适合观赏。

养鸟催生了鸟笼的生产和加工,其中不乏有制作精绝者。制作鸟笼则是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达到极盛。不同材质、形制的笼子之外,自然要有所装饰,配以珠玉玛瑙,啼声婉转,流光溢彩,一路驾鸟遛街,固然为一时风景。所以,这般空虚无聊的八旗子弟,除了在鸟的种类上挖空心思,还在鸟笼上求新立异,独树一帜,盼的就是茶馆里别人一声彩。 当时,清宫造办处组织全国能工巧匠,专门为宫中制作鸟笼,其艺术品位和价值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在皇家影响下,全国各地的文士、官员纷纷仿效,养鸟玩笼之风愈演愈烈,一直沿续到清末民初。

宋高宗赵构在历史上名声很差,贪恋皇位,不顾亲情,苟且偷安,不思进取,好不容易出来一位鹰派的武将岳飞,极有可能“直捣黄龙”,“迎二圣”还朝,还被他给咔嚓了。

像所有昏君一样,宋高宗也有业余爱好,他对酒色兴趣不大,却非常喜欢玩鸟。

早在做康王的时候,赵构就开始玩鸟了,靖康之变后,赵构一路南逃,来到建康城(南京),发现一只鹦鹉从江北飞来,停在了他的寝宫的前边,口中大呼“万岁”。

太监跑过去,伸出胳膊,那只鹦鹉竟落在他手中。

太监仔细辨认,发现这只鹦鹉的腿上有个小金牌,上面刻着“宣和”字样,宣和是宋徽宗的年号,原来这只鹦鹉是汴梁城(河南开封)皇宫饲养的。

太监找来一个鸟架子,鹦鹉也不害怕,就站在架子上。

宋高宗用膳的时候,因为这里属于临时的行宫,早就没有从前汴梁皇宫吃饭奏乐的排场了。

鹦鹉哪知道这些,它就感觉少点什么,于是就大声嚷嚷:“卜尚乐何在?”等了半天没人搭理它,鹦鹉就说:“卜娘子不敬万岁!”

想当年,宋徽宗每次用膳,都会有人在一旁奏乐,领班的乐师叫卜娘子。

鹦鹉的话让宋高宗回忆起少年时代在皇宫生活的美好时光,联想如今被金人追杀形同丧家之犬,不觉泪眼婆娑。

宋高宗把国都定在临安(杭州),好容易相对稳定了,那只陪伴他的鹦鹉却死掉了,宋高宗十分难过,亲自写祭文悼念这位鸟类知音。

各种鸟当中,宋高宗比较痴迷鹁鸽,就是一种善于飞翔的鸽子,皇宫不仅养了许多鹁鸽,宋高宗还经常亲自去外面放鸽子。

皇帝玩物丧志,整天玩鸟成何体统?此举引发天下士子的不满,有个书生就写诗讽刺皇帝:“鹁鸽飞腾绕帝都,暮收朝放费工夫。何如养个南飞雁,沙漠能传二帝书。”

那意思是,你有功夫养鸽子放鸽子,却忘了老爹和哥哥在北国受苦遭罪,太没人味了!宋高宗还算很有气度,不但没有怪罪那个书生,还让他做了官。

宋高宗虽然做皇帝水平很差,可是和老爹宋徽宗一样,是个很优秀的书画家,他除了养鸟,书法、绘画造诣颇深,围棋水平可算得上国手级别。

宋高宗不务正业跟老爹如出一辙,但是他与奢侈的老爹不同的是,生活上很简朴,每顿饭不过几个家乡小菜,有时候一碗汴梁风味的小混沌就很满足了。

宋高宗喜欢鸟并不等于喜欢所有的鸟,比如乌鸦。

当年他在凤凰山麓的行宫附近山高林茂,有许多乌鸦在附近日夜呱噪。

白天朝堂议事,乌鸦呱呱怪叫淹没了大臣的说话声音,夜里吵得皇宫里的人都无法入眠。

宋高宗下令,找一些箭法好的禁军士兵,用弹弓射击乌鸦,可是打退了几天,乌鸦又卷土重来,士兵筋疲力尽,苦不堪言,宋高宗无奈一笑:“算了算了,别打了,没有乌鸦叫唤,我反倒睡不着了!”

从这里足可见宋高宗的节俭,为了节约开支,他宁肯倍受折磨,听乌鸦呱噪,也不轻易动用国库银子,换地方修建行宫。

鲁国的城郊飞来了一只海鸟鲁王派人把它捉来,供养在宫殿里,把宫里最美妙的音乐奏给它听,用最丰盛的膳食招待它可这只鸟被吓得神魂颠倒,连一片肉也不敢吃、一滴水也不敢沾,只三天便死了

[教学内容]深化认识发展认识

[简要分析]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总是有限的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事物各有其本质与规律人们应当不断地扩展认识,以便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掌握不同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否则,就会象这个鲁王一样,用他供养自己的那一套办法来供养海鸟,而不是用养鸟的办法来养鸟,结果是把一只鸟活活养死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