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容易生病,该如何调理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容易生病,该如何调理呢?,第1张

中医里有“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一说,因为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源泉,脾胃是否健康,决定了人的气血充足与否,如果气血不足,就会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在历代的养生家眼里,养脾健胃都是必须要提倡的。

在古籍《黄帝内经》中有这样的记载:“脾属于脏,藏精气而不外泻,胃属于腑,传化物而不藏”。也就是说,在“伦理”关系中,脾胃并非来自同一个“家族”,一个是“脏族”,一个是“腑族”,而且他们的分工也不同。胃是接受食物并将之“腐熟”,而脾则是将营养输送到全身。但是两者之间又是“基友”,表里相合,受纳腐运精微,化生营卫气血,来润养全身。

在具体分工中,脾的作用都有哪些呢?

首先,脾主运化。所谓的运化,简单地说就相当于快递小哥,就是把吃进去的食物变化成气血再运往全身各处、充养四肢百骸。“运”就是运输、传送的意思。而“化”就是转变、变化。

我们经常说的营养和气血,就是中医中的“水谷精微”,脾的作用就是运输水谷精微。当食物被胃腐熟、经过初步的消化后,再由小肠进行“泌别清浊”,把没用的“糟粕”直接传给大肠排出体外。有用的“水谷精微”交给脾,由脾运往各个脏腑、皮肤和肌肉等,为其提供营养。

其次,脾主统血。“统”就是控制的意思。也就是说,脾能控制人身体里的血液,让其在血管里“静静地流淌”,防止血液溢出脉外。同时,脾的“化”功能,还能将水谷精微化生成血液。一方面化生血,一方面统治血,加起来就是“脾主血”。

还有就是脾主升清。“升”就是上升、升发的意思。而“清”指的仍是水谷精微,也就是气血。脾之所以有“运化”的能力,就是源于它有“主升”的特点。脾先是把气血上升给心肺,再由心肺把气血给“送出去”,来充养全身。如果脾气虚弱,那么就不能升清,人就会出现头晕目眩等倦怠乏力的症状。

那么胃的具体功能又是什么呢?

我们再从《黄帝内经》中找线索,书中记载“胃主受纳、主腐熟”,也就是说胃的主要作用就是接受来自消化道的食物,然后将其腐熟,进行初步的“消化”后,将食物变成食糜,有利于运转和再吸收。然后再把“食糜”送给肠。胃就像一个大型中转站,接受上面来的大量食物,所以,胃又有“水谷之海”之称。

脾胃是消化食物、输送气血的重要器官,是气血之源,只有脾胃健康、气血充足,人才能抵抗力十足、少生疾病,所以说,冬季里健脾养胃是很重要的事。

那么,在日常养生中,该如何做好健脾养胃呢?

1、加强锻炼:保养脾胃的运动有很多,比如说散步、慢跑、登山、游泳等各种有氧运动,都可以达到健脾养胃的目的,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运动。另外,给您介绍两种保养脾胃的保健操:

2,注意饮食的调理:日常生活中,饮食要有节制,不要暴饮暴食、不要偏食(包括偏热或者是偏凉性的食物),要注意饮食卫生,尽量少去饭店等公共场所就餐。还有就是戒烟酒。

总之,作为人体重要的器官,脾胃是气血津液生化之源,冬季里,要做好养脾健胃的工作,健康的饮食,合理的睡眠有利于脾胃的保养,只有脾胃“好了”,气血充足了,才能充分地营养周身脏腑,人才能更健康、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古代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1、黄帝内经

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巨著,是中医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2、难经

是中国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八十一难经》的简称,共三卷(亦有分五卷的)。原题秦越人撰。

3、伤寒杂病论

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4、本经

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扩展资料

中国古医书是古代医学的传承,极具医学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中华医学源远流长,名医辈出,创造出了很多辉煌的医学成就,影响远播日本、欧洲,并且对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古代医书原著跟现代翻印的古代医书内容有很多出入,由于年代久远,当代的翻印古医书缺失了很多内容,所以中国古医书原著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定义鼻渊·脾胃湿热证(sinusitiswithpatternofdampnessheatinspleenandstomach)是指脾胃湿热,以鼻塞重而持续,鼻涕黄浊而量多,嗅觉减退,鼻黏膜红肿,尤以中鼻甲肿胀更甚,中鼻道、嗅沟或鼻底见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伴头昏头重、倦怠乏力、胸脘痞闷、纳呆食少、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鼻渊证候。鼻渊·脾胃湿热证的症状鼻渊·脾胃湿热证患者鼻塞重而持续,鼻涕黄浊而量多,从鼻腔上方,涓涓流出,嗅觉减退甚至消失,鼻黏膜红肿,并有胀痛,尤以中鼻甲肿胀更甚,中鼻道、嗅沟或鼻底见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全身症状可见头昏头重、头痛较剧,倦怠乏力、胸脘痞闷、纳呆食少、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或脉滑数。证候分析脾胃湿热,循经上蒸,蕴结鼻窍,熏灼鼻窦,腐膜成液,故见鼻涕黄浊,量多不止,涓涓流出。湿热滞鼻,壅阻脉络,湿胜则肿,热盛则红,故鼻内肌膜红肿甚,鼻塞重而持续,嗅觉消失。湿热阻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头重头痛。湿困脾胃,运化失健,精微不布,故脘胀纳呆,肢体倦怠。湿热交迫,下趋二便,故尿黄,便溏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或滑数,皆为脾经湿热之证。鼻渊·脾胃湿热证的治疗方药治疗治法清脾泻热,利湿祛浊。方药可选用黄芩滑石汤加减治疗:该方以黄芩、滑石、木通清热利湿,茯苓、猪苓、大腹皮、白蔻仁化湿祛浊,行气醒脾。若热重者,加黄连、大黄、石膏以助清泄脾胃之热。鼻塞甚者,加白芷、辛夷花、薄荷,以芳香通窍。也可选用加味四苓散或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饮食疗法食疗方法清热利湿,化浊通窍。推荐食材薏苡仁、冬瓜、荷叶等。食疗方1.薏苡冬瓜汤:薏苡仁30g,煎汤去渣,放入切成薄片的冬瓜肉煮汤,加盐少许,一次食用。2.煮全冬瓜:全冬瓜(不去子)半个切碎,加水和蜂蜜煮至烂熟,分2~3次食用。3.薏苡荷叶粥:煮薏苡仁30g,如常法做粥,粥将熟,覆以荷叶1张再煮,至

详见百科词条:鼻渊·脾胃湿热证 [ 最后修订于2019/12/24 15:17:25 共196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