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诗圣、诗鬼、诗囚、诗豪、诗杰、诗骨、诗魔、诗佛、诗奴、诗隐诗瓢分别是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诗仙、诗圣、诗鬼、诗囚、诗豪、诗杰、诗骨、诗魔、诗佛、诗奴、诗隐诗瓢分别是谁?,第1张

1、诗仙--李白

李白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飘逸豪迈不拘一格,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后人便把李白称为“诗仙”。

2、诗圣--杜甫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稳重朴素,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杜甫诗歌的风格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却极见功力。因此后人封以诗圣之称。杜甫一生清贫不向权贵低头所以为诗圣。“圣人”悲天悯人,杜甫诗风厚重,诗句朴实,一生关注民生心,所以称“诗圣”。

3、诗鬼-李贺

常听人说天才多半体弱而短命,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想法据专家研究,天才往往有比一般人更好的体质,只是常因为用功过度,而害了自己的身体。传说在唐代有诗鬼之称的李贺,每天一大早就外出发掘灵感,偶有心得则写在纸条上的投入锦羹,回家之后再彻夜整理,除非大醉或家里有丧吊的事,绝不间断。他的母亲见他这样用功,曾担忧说:“这孩子恐怕要呕出心血来,才肯停止。”果然李贺在二十六岁就死了。

4、诗囚-孟郊

“诗囚”的含义就是为诗所囚,为什么为说孟郊为诗所囚?“诗囚”其实是出自元好问《放言》“韩非死孤愤,虞卿著穷愁,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

其中“郊岛两诗囚”就是指孟郊、贾岛两个人作诗苦吟,讲求炼字铸句,把诗看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好像成为诗的囚徒一般。孟郊以穷愁为诗,至死不休,处高天厚地之大,而自我局限于穷苦之吟,好似一个诗中的累囚。

5、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意即诗人中的豪杰、出众者的意思。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6、诗杰--王勃

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是一时的杰出诗人,年少成名,俱有不世之才,所以四人合成“初唐四杰”,王勃是四杰之首,所以被称作“诗杰”

7、诗骨-陈子昂

陈子昂的诗歌,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后张九龄的《感遇》诗、李白的《古风》,都以他的《感遇》诗为学习物件。

他的诗歌大多词意激昂,风格高峻,一扫齐梁及初唐宫廷诗人的颓靡之音,风格高昂清峻、大有“汉魏风骨”,所以被誉为“诗骨”。 

8、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刻苦至极,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分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白居易的诗富有韵味,雅俗共赏,连普通老太太也能听懂,流传甚广。

他一生写了三千多首诗,“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过分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写诗非常刻苦,他写的诗中有:“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的诗句。后人便一“诗魔”称之。

9、诗佛-王维

王维以诗才闻名于唐开元天宝年间,当时有“天下文宗”之称。他写了一些富有积极意义的诗,许多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其山水田园诗更是令人大开眼界,与孟浩然等被人们称为“山水田园派”诗人。

王维早年即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随着政治上遭受挫折,思想趋于消极,晚年更是奉佛长斋,衣不文采,居蓝田别墅,与道友裴迪往来,“弹琴赋诗,傲啸终日”,正如他自己写的:“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而后期的不少诗作对现实几乎无任何积极反映,佛老消极思想浓厚,有的甚至充满了佛空无寂灭的唯心哲理,在他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得到“诗佛”的称号。

10、诗奴-贾岛

贾岛的作品风格:语言清淡朴素,以铸字炼句取胜,刻意求工题材窄狭,缺少社会内容,多为写景、送别、怀旧之作,情调偏于荒凉凄苦,和他的作品风格有关,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故人称其为“诗奴”、“诗囚”。

11、诗隐-孟浩然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故被称为“诗隐”。

12、诗瓢-唐球

隐士。他写的诗没有人知道,就把稿子团成球,放在个大水瓢里,让它随水漂走,自己找识货的人。

扩展资料

历代大诗人--

汉朝三国:司马相如、卓文君、扬雄、孔融、曹操、曹植、曹丕、蔡文姬、阮籍。

两晋南北朝:陶渊明、谢灵运。

隋唐:杨广、李密、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陈子昂、宋之问、杜审言、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崔颢、贺知章、王昌龄、李白、杜甫、白居易、张继、柳宗元、许浑、韩愈、韦应物。李贺、刘禹锡、温庭筠、李商隐、杜牧、罗隐、陆龟年、皮日休、王建。

五代宋:欧阳修、苏轼、陈师道、黄庭坚、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王安石。

金元:元好问、王冕。

明清:高启、杨慎、厉鹗、朱尊彝、张问陶。

民国至今:徐志摩、冯至、戴望舒、舒婷、席慕容、郑愁予、顾城、厉声教、海子、黑丫。

诗人雅称

唐之诗祖——陈子昂。元·方回称“陈拾遗子昂,唐之诗祖也。  ”

诗星——孟浩然。清·陆风藻《小知录》“诗星,孟浩然也。”

诗天子——王昌龄。他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美誉。

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其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红艳诗人——朱淑真。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 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

参考资料:

诗人-

 隶书在我国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作品在我国字体的发展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么,关于古诗词的隶书作品,你欣赏过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古诗词隶书书法作品。

古诗词的隶书作品欣赏

 古诗词隶书书法作品1

 古诗词隶书书法作品2

 古诗词隶书书法作品3

 古诗词隶书书法作品4

 古诗词隶书书法作品5

隶书的结构特点

 字形扁方左右分展

 隶字一反篆字纵向取势的常态,而改以横向(左右)取势,造成字形尚扁方,笔画收缩纵向笔势而强化横向分展。

 起笔蚕头收笔燕尾

 这是隶书用笔上的典型特征,特别是隶字中的主笔横、捺画几乎都用此法。所谓“起笔蚕头”,即在起笔藏(逆)锋的用笔过程中,同时将起笔过程所形成的笔画外形写成一种近似蚕头的形状。“收笔燕尾”,即在收笔处按笔后向右上方斜向挑笔出锋。

 化圆为方化弧为直

 这是隶书简化篆书的两条基本路子。不过如果不了解篆书的圆,就不易掌握好隶书的方。因为隶笔中的直画或方折,还无不包藏着篆字的弧势,所以隶笔的直往往有明显的波动性,富于生命力。实际上隶书的笔意,是建立在笔画运动方式基础上的。

 变画为点变连为断

 我们知道篆字不用点,即使用点也只是一种浑圆点。而隶书中点已独立了出来,不再依附于画,而且点法也日益丰富,有平点、竖点、左右点、三连点(水旁)、四连点(火旁)等等。

 此外,隶书还将篆字中许多一笔盘旋连绵写成的笔画断开来写,大开了书写的方便之门,后来楷书更发挥了这种方式,更允许笔与笔间出现衔接痕迹,甚至笔断意连。

 强化提按粗细变化

 古诗词钢笔书法作品,非常的精美的书法作品。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诗词钢笔书法作品精选,希望对你有用!

古诗词钢笔书法作品精选欣赏

 古诗词钢笔书法作品精选1

 古诗词钢笔书法作品精选2

 古诗词钢笔书法作品精选3

 古诗词钢笔书法作品精选4

 怎样写好钢笔字

 写字的字体已经成形,能不能改,怎样改法

 答:能改,而且用不多久。很多同志认为:写字已经成形,年龄已经渐大了,不能改了……,这种看法不对。要知道,写好字并不是什么难事,也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极其好学,只要你方法对头,改正旧的写字习惯。具体地说,在你练写的时候,必须端正写字的姿势和执笔方法,这是首要条件。

 现在列举先人练字二例,现结合本身体会,谈谈这个问题。

 大家知道,中国书圣王羲之,他先从卫铄学书,之后又多见先代名家钟繇等名著,遂改变初学。正是他,继往开来,把古朴的书体变成娇美流畅的今体,对楷、行、草书均有创造性的贡献,这就是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历史功绩。

 再说颜真卿,他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得法。他参用了篆书笔意,写出了端庄雄伟的楷书。是他开创了二王以外的新风格。

 我本身先从钟绍京的楷书摹法,后又从欧阳询、黄自元的楷书得法,在行书上追学黄若舟的笔法,自感距离尚远,自己仍须努力。但不论你写的字成形多少年,都是可以改的。

 有的同志提出:写钢笔字摹仿毛笔字帖行吗实践证明,可以,其效果一样。

 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不论年龄大小,不论你写字是否成形,只要勤字当头,下定决心,认识到对工作对前途有着相关的重要性,经过一番努力,是能写好的。

 起步虽晚犹可追,古往今来,有许多三十而立后学成才的名师。宋朝的梁颢,八十二岁才考上进士,他咏道:“也知少年登科好,争夺龙头属老成。”明朝李贽,弃官就学,立志著书的时候已是五十四岁了,他的名著《焚书》,《藏书》先后在六十四岁和七十三岁时完成的。

 成就的取得,不在于年龄大小,关键在于志向和恒心。

1、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

译文: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村居》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3、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清·吴友如《题画诗》

译文:风筝只依靠风的力量就能有矫健的英姿,不用凭借羽毛丰满。牵着的红线向天空飞去,这就是直上青云通畅道路。

4、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清·孔尚任《燕九竹枝词》

译文:小孩子成群结伴,穿着红裤子放起风筝,提着风筝线怒骂老天爷:人人都夸奖你春天来得早,你为啥不起一阵春风把我的风筝送上天。

5、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唐·高骈《风筝》

译文:那音调模糊成曲勉强能欣赏,但不久又奏出另一种声调。

扩展资料

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传“墨子为木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传到了欧洲。

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

参考资料:

风筝-

中药诗文汇集

《水调歌头 汤头拾趣》

  竹叶柳蒡道,泰山磐石边。龟鹿二仙兴至,逍遥桂枝前。更有四君三子,大小青龙共舞,玉女伴天仙。阳和桃花笑,碧云牡丹妍。

  酥蜜酒,甘露饮,八珍餐。白头翁醉,何人送服醒消丸?凉膈葛花解酲,保元人参养荣,回春还少年。四海疏郁罢,常山浴涌泉。

  注:词内含汤头三十个,依次为:竹叶柳蒡汤、泰山磐石散、龟鹿二仙胶、逍遥散、桂枝汤、四君子汤、三子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玉女煎、天仙藤散、阳和汤、桃花汤、碧云散、牡丹皮散、酥密膏酒、甘露饮、八珍汤、白头翁汤、何人饮、醒消丸、凉膈散、葛花解酲汤、保元汤、人参养荣汤、回春丹、还少丹、四海疏郁汤、常山饮、涌泉散。

  红娘子。叹一声。受尽了槟榔的气。你有远志。做了随风子。不想当归是何时。续断再得甜如蜜。金银花都费尽了。相思病没药医。待他有日的茴芗也。我就把玄胡索儿缚住了你。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因此黄连心苦苦里为伊担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的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做破故纸。

  相传古代有一对夫妇就是用中药名写的“两地书。”妻子的信是这样写的:

“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视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寇不消心头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这封信每一句话都嵌入一味药名,抒发了妻子心中的哀怨和思念,情真意切。

  丈夫看后,挥笔答道:“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苁蓉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子,明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还乡。至时金银相赠也”。

  回信也是药名的联句,将思念,艰辛,归期和允诺跃然纸上。读罢趣味无穷。

  血蝎天雄紫石英,前胡巴戟指南星。相思子也忘知母,虞美人兮幸寄生。莺宿全朝当白芷,马牙何日熟黄精。蛇床蝉腿渐阳起,芎药枝头万斛情。国老不能和百药,将军无计扫余殃。黄连何为连身苦,龙骨应知骨自香。吐露清愁情已阙,金花在目兴应忙。蛇床独活相思子,此德当归续命汤。

三宿而出画。王不留行。

管仲不死。独活。

曾晰死。苦参。

吾当之小于狂简。当归。

裨谌草创之。藁本。

出三日。肉从容。

居其所众星拱之。天南星。

七八月之间旱。半夏。

小人之德草。随风子。

舟车所至。木通。

以正不行。继之以怒。苛子。

孩提之童。乳香。

兴灭国。继绝世。续断。

若决江河。泽泻。

亡之命矣夫。没药。

楚狂接与歌而过孔子。车前子。

桃之夭夭。红花。

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蝉脱。

夫人幼而学之。远志。

   妇产房(生地)

焊接(续断) 老骥伏枥(远志)。

一令又一令(千张纸),

仙人之歌(神曲),

孤零的一生(独活)。

  酣睡(安息香),

条条大道无阻挡(路路通),

读书好处多(益智)。

  匿藏和尚(密佗僧),

自我戒备(防已)

家喻户晓(贯众)。

  天女撒花(降香)

千里驹(马宝) ,

枯木逄春(苏木),

低头思故乡(怀熟地) 。

  不生第二胎(杜仲), 蜀币(川贝)。

  一斗(亩合) 非同凡响(神曲)。 初产绝育(杜仲)。

  破屋更遭连夜夜雨(漏芦), 月经来潮(月月红)。

  牧童(牵牛子),四通八达(路路通), 寿比南山不老松(千年键)。

  飞骑穿杨(走马箭),盾(卫矛), 浪子回头(金不换),

带兵的人(将军一即大黄)。

  皇帝送客(王不留行), 罢宴(冰硼散) ,

两厢的传柬人(红娘子)。

  奉命出差(使君子)。 赵云的故乡(常山) 。

  沥血将尽(血竭)。不薄不奢(厚朴) ,

意志不坚(松节), 孔明怀着赤诚心,〔卧龙丹〕。

  日中煮茗(午时茶) 开绿灯(路路通) 千年裘(陈皮)。

  读罢群书增见识(益智) ,五月十五日(半夏) 酸甜苦辣咸(五味子)。

  大路上摔筋斗(滑石)

离乡背井(生地), 仓库潮润(谷芽)。

岭石上的青苔(地骨皮) ,人人都说家乡好(熟地)。

台湾同胞盼统一(当扫)。

  飞行员关机仓盖(防风), 三九时节(天冬), 哄堂大笑(合欢)。

偷梁换柱(木贼), 昭君出塞(王不留行)。

  九死一生(独活),故乡山水(熟地)。

  荒土(生地), 妇女节前一天(三七)。

  金链接铜链(黄连), 瀑布(泽泻),

戈壁林带(防风),出外之人思故乡(当归) 。

  光荣标志(红花), 是草长年不发育(甘草),

暑季自萎黄(夏枯草), 必欲先睹而后快(急性子一见喜),

茅塞顿开(脑立清)。

  留芳千古(安息香) 。万物齐眠(全竭), 故乡(熟地),相思病(没药)。

  短笛无腔信口吹(雌黄), 实而不华(无花果),尘满面,鬓如霜(白头翁) 。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远志),

天仙奏乐传人间(神曲)。

  全家乐(合欢), 崇高的理想(远志),

古籍残卷(破故纸)。吉庆有余(禹余粮),

非同凡人(天仙子),牧童(牵牛子)。

  不劳而获(寄生), 千里驹(马宝), 名门闺秀(千金子)。

  织女的孩子(天仙子), 天女散花(降香), 病入膏盲(没药)。

  箭已发完(射干), 农夫耕田(牵牛),

和尚服装(蝉衣)。站着不动(亭苈), 蜀中遇险(川芎) ,

  晚上防盗(夜关门)。张飞带兵(急性子),

远方出差(生地), 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

  神鸟落地变百草(仙鹤草), 孔明用兵,无坚不攻(川军)

何家祖辈无白发(何首乌)

  为何日落末回返(当归) ,大禹治水夺丰年(禹余粮) ,后继无人(续断)。

  三年无阴雨(千日红) ,手巧厨师不用油(甘草),园田荒芜(通草)。

  夜闻啼雁多思乡(怀熟地), 百草凋零一叶青(独活),

万吨钢梁一手撑(大力子)。

  十分老实(一钱厚朴), 送客(王不留行), 笔走龙蛇(书带草)。

  计划生育,保障妇婴(益母), 半夜回来不点灯(熟地),

一江春水向东流(通大海)。

  静夜思 [宋]·辛弃疾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相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掠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菊老伴花黄。

  南宋诗人辛弃疾以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黄柏、桂枝、苁蓉、水银、连翘、半夏、薄荷、勾藤、常山、轻粉、粉黛、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等24味中药名搭配在一起写了这首词。

  这首词,把一个深闺中的妇女,在战乱年代的夜阑更深之时,独守空房,思念远离家乡,征战在沙场的丈夫那种悲切凄凉的心情,抒发得淋漓致尽,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中 药 名 入 家 书

  母亲高堂:

  来信郎读(狼毒),今书白纸(芷)。

  知母酸辛,独活空房;夜卧荆芥,日饮豆根。闻之血竭,似剑穿胸(川芎)!

  儿穿山甲,披满天星;苦战生地,绵马贯众。思母续断,难为苦参!

  云母自重,轻粉厚衣;冬当防风,夏避蜈蚣;春食山药,秋尝桂肉。

  常山崎岖,行防滑石,万事细心(辛),不急性子。

  夏尽蝉蜕,示儿当归。天高地黄,儿当回乡(茴香)!

  叩母千年健安!

  不孝儿敬上

  (每句含一药名,共含29 味中药名)

  

  春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问泽兰。  

  夏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日雨露一回香;

  牧童去取国公酒,醉到天南星大光。 

  冬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时,门外户悬白头翁。

  

  一副对联37味中药

  上联:阳春三月 天仙红娘子 龙骨玉肉 首乌容少 一点朱砂痣 面扑天花粉 头插金银花 身穿罗布麻 项带珍珠 腰挂珊瑚 怀抱太子 在重楼连翘百步 仰望天南星 盼槟榔

  下联:冰雪连天 日人白头翁 血竭陈皮 满面花椒  两撮银柴胡 背搓猪牙皂 足登棉皮鞋 披挂穿山甲 颈缠金缨  胸佩琥珀 手拄虎杖 上常山独活千年 欲成威灵仙 弃鼠妇

  横联:各有远志

对联内包括了阳春砂、天仙子、红娘子、龙骨、玉果(肉苁蓉)、何首乌、朱砂、天花粉、金银花、罗布麻、珍珠、珊瑚、太子参、重楼、连翘、百部、天南星、槟榔、雪莲、薏苡仁、白头翁、血竭、陈皮、花椒、银柴胡、猪牙皂、绵萆薢、穿山甲、金缨子、琥珀、虎杖、常山、独活、千年健、威灵仙、鼠妇虫、远志共37味中药。

  

  百草诗情-金银花-菊花-女贞子

  金银花

  药用观赏两兼之,忍冬耐贫品格奇。淮南飘雪依旧翠,华北严寒半凋枝。

  藤蔓春来卵叶绿,白花变黄放香时。味甘性寒解毒热,祛病饮茶老少宜。

  菊花

  四君子里一娇葩,凌霜傲骨世人夸。风流千古东篱下,冷香一秋百姓家。

  本性微寒甘苦味,方便廉价疗效佳。清热平肝明双目,常把菊花当茶饮。

  女贞子

  效益多重植四方,城乡环保绿荫行。冬至树叶仍苍翠,春抚小花穗穗黄。

  深秋采果枝中觅,种子颗粒微黑紫。女贞泡酒防衰老,常服还使眼亮堂。

  中药诗词(三首)

  怀旧事

  喝马蓝关路,王孙欲断肠。

  风扬桃蕊嫩,露郁李花香。

  志远情难弃,心高意已伤。

  春长山月寂,莫若早回乡。

  诗中嵌马兰、王孙、羊桃、郁李、志远、薏芑、常山、茴香八味中药

 

 古出塞

  天雄志远忆当年,赤箭长刀镇远巅。

  剑戟如柴胡虏惧,兵声似水银光延。

  休云母念多幽咽,莫感当归写泪笺。

  此夜防风多野火,王孙意气守关边。

  诗中嵌天雄、志远、赤箭、柴胡、水银、云母、当归、防风、王孙九味中药

  燕归梁·药名遥侣

  白纸无情对影单,半夏鹊声欢。

  思君当归理金簪。忍独活,梦西番。

  王孙宝刃,天雄汗血,防风夜披毡。

赤箭射缺玉门关。铁衣冷,思东川。

  词中嵌白芷、半夏、当归、独活、王孙、天雄、防风、赤箭、铁衣九味中药

  

  一首中药诗,两岸相思泪

  河北台属刘氏与丈夫刘清玉均善诗文,兼通中医药。刘清玉解放前独自去台湾,直至九十年代初,刘氏接到丈夫从台湾寄来的嵌有中药名称的四首绝句,诗句饱含乡思离情,感人至深。春节将至,现将刘氏复诗一并贴来供博友欣赏,兼怀台湾同胞。

  游子当归意兴飞,黄连含苦知音微。

  乌梅海角岁寒晚,桑叶彩孤月照扉。

  菊花花开幽怨多,何来朱砂采倾佛。

  九州多少女贞子,仰看牵牛思渡河。

  独活脑风闽江东,夕阳半夏两鬓蓬。

  壮小叶落郁金尽,斑白头翁悲道穷。

  续断银河未了情,胖大海远烟霜亲。

  钩藤钩起思乡梦,漫步常山竟迷津。

  刘氏接诗百感交集,依韵也用中药名作诗回复:

  天南星隐暮云飞,烟雨园林花白薇。

  不扫蛾眉意花粉,亭前紫苑掩寒扉。

  黄芩枝头噪鸟多,葳蕤未守笑侬倾。

  迎春花放翠堤晓,不见牵牛来渡河。

  金银花映画倚东,霜桑叶飘鬓疏蓬。

  人间要数黄柏苦,不敷胭脂不怨穷。

  血竭泪干忆君情,丁香馥郁思远亲。

  可怜厚朴深情意,南烛光摇怕问津。

  

  耐人寻味的中药诗文

  中国古代史籍浩瀚,诗文精品数不胜数,其中有一些“中药诗”和“中药文”风格独特,足称工巧,读这些古人篇章,既可让人欣赏到中药文的文学性,又可增加中药知识,甚至还能了解当时的历史。笔者从古代中药文中摘出一篇以描写战争为题的中药文,与读者共赏。

  在《戒庵老人漫笔》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水贼反,自号威灵仙,与辛夷前胡相连结,犯天雄兵,上谓生曰:‘豺狼毒吾民,奈何?’生曰:‘此小草寇,臣请折笞之’。上大喜,赐穿上甲、犀中带,问‘何时当归’?曰:‘不过半夏’。道帅兵往,乘海马攻城,大战百合,流血余数里。令士卒挽川弓,发赤箭,贼不能档,逐走,绊于铁蒺藜,或践滑石而踬,悉追斩之,惟先降者独活,以延胡索系之而归,获无名异宝不可胜计,上迎劳生曰:‘卿平贼如剪草,孙武不能过也’。”

  这篇仅二百来字记载宋代当时一次战斗经过的中药文,暗含水贼、威灵仙、辛夷、前胡、天雄、草寇、穿山甲、犀角、当归、半夏、海马、百合、川芎、赤箭、蒺藜、滑石、独活、延胡素、无名异、剪草等二十几味药名,真可谓短小精炼,独具妙工,读后耐人寻味。

  中医中药亦入联

  中医中药是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同时,它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中华文明的宝库。以中医中药为题材的联语也很多,有的写得十分精当;有的写得非常老道;有的构思巧妙;有的明白如话。我把此类对联大致划分为四个方面,谨供楹联爱好者参考。

  第一种联:以德感人的对联

  其一,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其二,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

  我国祖祖辈辈的老中医,多是饱学之士,熟读四书五经,道德文章堪称出类拔萃;我国世世代代开中药铺的掌柜,也有不少人既懂医术,又谙为人之道。行医也好,开药铺也好,为的是治病救人、悬壶济世,赚钱发财则放在次位。其一联有个故事。传说某县城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开了一家中草药店,开张那天,一位老友前去祝贺,他发现店内外竟无一联,感到不解。于是,他挥笔写下一副门联:“灵丹仙药;妙手神医。”横批是“兴隆药店”。主人看了之后连连摇头说“不好,不好”。老医生亲自提笔写下:“但愿世间人无病,哪怕架上药生尘。”亲朋好友、街坊四邻看了这副对联,顿时为老中医这种高尚情操和无私品德深深所感动。“如果世人都不生病,哪怕我的药都生了尘土、卖不出去,又有什么呢!”其二联也有一个故事。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七十多岁的台湾老人罗泰先生,从台湾回大陆老家浙江黄岩探亲,路上受了风寒,身体不适。第二天他即来拜访从小一起长大的老友朱光宗老中医。老中医热情相待,立即切脉开方,处方中有“生地”、“熟地”两位中药。罗老先生随口说出上联:“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朱老中医听了很高兴,立即答道:“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

  第二种联:以诚待人的对联

  其一,一药一性,岂能指鹿为马;百病百方,焉敢以牛易羊。

  其二,修和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其一联是说,开药铺的,当大夫的,都要以高度的责任心、诚实可信的态度对待病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疏忽不得,马虎不得。这种关乎到人命的事,怎能“指鹿为马”,又怎能“以牛易羊”呢!其二联,是享誉国内外的我国药店老字号同仁堂的祖传家训。同仁堂药店的一代又一代人,都是以“和”为本,以诚待人。他们还有两句话,道出了他们祖祖辈辈兴旺发达的秘诀:“炮制虽繁,必不敢减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这种以诚信的态度经营,正是我们目前市场经济中许多人所欠缺的。君不见,时下弄虚作假、背信弃义之举不正在充斥商海么!君不见,当前口是心非、坑蒙拐骗不正在侵蚀着我国厚道淳朴的民风么!我们的祖宗曾云:“诚者天下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孔子也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难怪近几年许多有识之士都在大声疾呼:“诚信,归来兮!”让我们从同仁堂的对联中受到一些教益吧!

  第三种联:以技救人的对联

  其一,切三关,辨阴阳,兴中伐贼,师承仲景;谙百草,定君臣,拯弱抑强,法效时珍。

  其二,我愧无能,卅载功夫,可谓深矣;终难治贫者病根,富者钱癖;人死何知,五尺棺木,亦云足矣;更勿需经忏捐产,苫块伤身。

  作为一个医生,仅仅道德水准高、待人以诚,还是远远不够的,他还应有精湛的医术、高超的本领,才能治病救人、起死回生。其一联是说,古时候某地有位老中医,医术精湛,药到病除。一天,老中医忽发兴致,要与徒弟对对联,他自己先感慨地说出一副联:“何妨我千秋不老;但愿人百病莫生。”徒弟为其师傅的医德医术所感动,于是立即咏出这幅联。这联主要是歌颂医生的医术高超的。“师承仲景”、“法效时珍。”仲景即汉末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有《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药名著。总结了汉朝以前的医学经验,对祖国医学贡献巨大。时珍,即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他经过27年的深入民间、上山采药和苦心研究,终于写出载有1518种药物的《本草纲目》,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副对联是说,作为医生应该以张仲景、李时珍为师,不仅要学习他们治病救人的高贵品质,还应具备他们“辨阴阳”、“定君臣”的高超技艺。其二联则是一个旧社会的老中医穷其一生的感叹。在旧社会,作为一个医生,你的医术再高,也只能给人治治病患而已,对社会问题——“贫者病根、富者钱癖”也只能无可奈何、望而兴叹罢了。下联则是这个老医生对自己死后“薄葬”的要求,表现了一个唯物主义者的超脱胸怀。

  第四种联:以巧迷人的对联。

  其一,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占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其二,天造奇力:曰雪曰霰曰雾,合来共为三白散;地设良药:名芩名连名柏,煎去都成大黄汤。

  这两副联都是以中药药名合成的对联,它们合成得非常巧妙,令人拍案叫绝。尤其是第一联,其上下联分别用了九种中药药名(旋复、将军、国老;苁蓉、云母、天仙均为药名),作者只加个别动词、副词、连词,便使之联系起来;又通过比喻、比拟、转借、双关等修辞方法,给无生物以活力,予百草以情感。生动形象,别具一格,真是美哉妙也!

中药三七之中药诗词赏析 本名山漆不须疑,屈指何曾有数推。

锋簇涂来疮即合,杖笞敷上痛无知。

损伤跌扑堪排难,肿毒痈疽可救危。

猪血一投俱化水,真金不换效尤奇。

注:本诗出自清·赵瑾叔《本草诗》。

按:三七味甘微苦温无毒。时珍曰:彼人言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盖恐不然。或云本名山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之粘物,出广地山中,故名。散血止痛,去瘀消肿。治一切吐血衄血,血痢血崩。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又云: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若受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敷之,去瘀消肿易愈。产后服,亦良。大抵此药气温、味甘微苦,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与麒麟竭、紫矿相同。肿毒,醋磨涂,刃杖伤,嚼涂。血痢崩下,煎汁服。得生地、阿胶,治吐衄。得当归、川芎,治恶血。生广西山洞中者良,略似白及、地黄。有节,味微甘,颇似人参。以末掺猪血中,血化为水者真。一名金不换,贵重之称也。

采药

野情贪药饵,郊居倦蓬荜。青龙护道符,白犬游仙术。

腰镰戊己月,负锸庚辛日。时时断嶂遮,往往孤峰出。

行披葛仙经,坐检神农帙。龟蛇采二苓,赤白寻双术。

地冻根难尽,丛枯苗易失。从容肉作名,薯蓣膏成质。

家丰松叶酒,器贮参花蜜。且复归去来,刀圭辅衰疾。

 古诗词这一古老的中国文学艺术,与近代兴起的钢笔书法相融合,到底会是怎样的一副书法作品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诗词钢笔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古诗词钢笔书法作品欣赏

 古诗词钢笔书法作品1

 古诗词钢笔书法作品2

 古诗词钢笔书法作品3

 古诗词钢笔书法作品4

 书法有法

 1写字与书法的区别究竟在何处

 简单的说,用笔书写汉字就叫写字,写出来的字符合书法的要求,才叫书法。对于书法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笔法、结构、章法三个方面,在笔法上,要准确表现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以及整体形态;在结构上,要准确、美观、精神;在章法上,要行气流畅、节奏分明、疏密得当、整体和谐等。这些书法的要求同时也是写出“好字”的要求,“写字”只是把字写出来,而把“写字”加上“写好”的要求后,就是书法。

 2简化字与规范字是一回事吗

 规范字是指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标准的汉字,即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简化字和未被整理简化的传承字。目前规范字的贯彻标准是根据2013年7月最新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原有相关字表停止使用,以此为准),它是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配套规范,是关系国家教育文化事业和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性规范,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力大。而简化字仅仅是相对繁体字而言,只要相对于繁体字,笔画被减省、结构被简化,都可以称为简化字。简化字并不都是规范字,如已被弃用的第二批简化字、乱造的简体字等都不是规范字;规范字也并非都是简化字,如未被整理简化的传承字(口、山、水、木等字)并不能叫做简化字。

 3练习硬笔字是临写古人的字帖好还是今人的字帖好

 这个要看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把字写得规范、漂亮,能够满足日常工作与生活应用,练习今人的字帖完全没有问题。如果是为了对传统书法进行深入研究,在书法上有所成就,进而达到一定的造诣,那么临习古人的碑帖是必不可少的。当然,直接临习古人碑帖,如小楷《灵飞经》、赵孟頫的行书等,并非不能满足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需要,但是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一方面,古碑帖虽风格多样,但鲜有系统、规律性的总结,临习时指导性不强;另一方面,用硬笔直接临写古碑帖,常常会对毛笔笔画的粗细变化无法把握,而且古碑帖竖向书写的方法与当代横向书写在汉字结体、章法构成上截然不同,这种纵向到横向的转换非初学者短时间能够适应的。而今人的字帖是硬笔书家在多年实践中经验总结的成果,具有书写风格的统一性、分类的科学性和循序渐进的系统性,能够对初学者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更能满足日常工作与生活的需要。

 4同时学习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有冲突吗

 只要时间充裕,两者同时练习没有任何冲突,相反还会相互促进。一方面,练习硬笔字可以完善毛笔字的结构。毛笔字和硬笔字在笔画上有粗细之分,但在结构上没什么不同。在硬笔书写时,我们可以对古人总结的结构规律进行体会与实践,然后应用到毛笔字的书写当中。另一方面,练习毛笔字可以丰富硬笔字笔画的表现力。人们对于硬笔字的审美,往往受到传统毛笔字的影响。因此,硬笔字的笔画在起笔、行笔、转笔、收笔中包含丰富的提按顿挫,整个字就会更加耐看,就会受到人们的好评。毛笔字的笔画写得越好,硬笔字的笔画也会越来越精到。

 5练字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这个问题很重要。临帖是练字的不二法门,是最容易见效的正确方法。书法与绘画不同,绘画要“写生”,书法要“写熟”,这个“熟”就是把字帖的字临熟,只有熟才能生巧。有的朋友虽然能坚持每天临帖,而且临的数量也很多,但就是不见效果,这说明临帖的方法不正确。因此,我们一定要明白临帖的正确方法,临帖的要求是“精准”,方法是“斤斤计较”,古人甚至要求临写的字与字帖的字能重合起来,分毫不差。在临写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之前,要预先观察这个笔画的位置、角度、长短,做到心中有数,下笔时才能游刃有余。临完一个字,不要着急临下一个字,先把临写的字与原字对比,比较不同之处,然后再临一遍进行修正,再对比找问题,再临……如此反复多次,直到把这个字掌握,与字帖写得差不多为止。只有这样“逐个击破”,才能真正把书家的东西领会于心,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6怎样选择一本好的字帖

 好的字帖就是一位好的老师。一方面,好字帖的字要有一定水平。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字的优劣,群众有一个最直接的衡量标准,那就是是否规范和美观。虽然对于字的好坏的认识与爱好各有不同,但是大部分群众的选择应该是正确的选择。另一方面,好的字帖在编写上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学习之前,看一看别人的学习效果,咨询一下他人对字帖的评价,自己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7练硬笔字用什么笔最好

 用普通的钢笔就可以,也可以使用铅笔、圆珠笔、中性笔等。用什么笔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练字的方法要正确,那就是“精准临帖”。初学硬笔不建议使用弯头钢笔、软头笔和过粗的笔。有的朋友喜欢用弯头笔和软头笔写字,认为写出的字笔画变化丰富,容易出效果。其实,初学者使用弯头钢笔写字,容易产生笔画扁薄之病。而且,你感觉笔画变化丰富,别人写变化也丰富,只能达到自娱效果,并不能真正提高写字水平。我个人多年来一直使用05mm的普通中性笔写作品,并不多用特殊的笔,因为我认为使用最普通的笔写出不普通的字,才能够体现出水平。当然我并不否定特殊笔的效果,同样是用弯头钢笔写字,书家写出来的字要比普通人好很多。

 8握笔姿势与写好字有关系吗

 握笔姿势与写字好坏有一定的关系。诚然,生活中握笔姿势不正确但写字漂亮的人也见过,有的书家用左手执笔,甚至用口执笔,也仍然能把字写好,但是,能够写一手漂亮字的人,握笔姿势绝大部分是标准规范的。正确的握笔姿势能够将手指的灵活程度得到充分“发掘”,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实践”的作用。因此,小学生一开始握笔写字,就一定要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会对写好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的高年级同学说按照正确的握笔姿势就不会写字了,这是正常现象,因为任何转变都需要一个过程,只要坚持一段时间,自然“熟能生巧”。改变握笔姿势要比改变丑字容易得多,改变握笔姿势都下不了决心,还有决心去改变丑字吗

 9练硬笔字需要从笔画开始练起吗

 从笔画开始练起是有必要的,因为好字需要好的笔画,如同好的建筑需要好的石材。有一定笔画基础后,就可以临习单字了。由于硬笔字小、日常写字量大、硬质笔尖等属性,决定了硬笔字与毛笔字的练习侧重点不同,硬笔练习要更加重视结构方面的研究。对于一个字来说,只要结构合理、美观,即使笔画的起笔、行笔、转笔、收笔没有任何修饰,整个字也不会太差。但是,如果结构东倒西歪、松垮拖拉,即使笔画再精致,对整个字的美观度也难有回天之力。

 10错误的笔顺会影响练字吗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朋友把笔顺写错,如“长”字最后写撇与捺、“火”字第二笔写长撇、“忄”部第二笔写竖等。错误的笔顺不仅影响写字的速度,还会对楷书向行楷过渡产生阻碍。如果按正确的笔顺加快书写,笔画自然连带,就会形成漂亮的行楷;但如果按错误的笔顺加快书写,不但连带生硬,写出的行楷也很不美观。当然,有些行书的笔顺与楷书并不相同,如“母”字最后写长横、“王”字第二笔是竖等,但这些笔顺都是约定俗成的,可以看作是行书的正确笔顺,并非错误的楷书笔顺演变而来。

 11每天练习多少字最好

 每天练习多少字,或者说每天练习多长时间最好,并没有固定的答案。有人每天在写,但进展缓慢;有人几天都不写,但进步却很快。究其原因还是一个是否用心的问题。把写字当成一个任务,每天完成多少字了事,临帖时不用心,其他时间从来不想写字的事情,刚走一步,又退半步,进步就不会大;虽然每天很忙,并不能坚持每天写字,但是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写字的事情,在大街上会关注牌匾的字,在公交车上会关注广告牌上的字,看一幅画会关注落款题字,每时每刻都在“读”字,怎么能写不好书法是最讲良心的,你付出一分努力,它回报你一分成绩,你付出十分努力,它必回报你十分成绩。当然,我们既对练字有兴趣,又能抽出时间每天写一写,那是最好的了。

 12为什么我感觉越练越退步了

 这是初学者常有的困惑。其实,如果有这种情况出现,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不是你的字退步了,而是你的思想进步了。人们接触到好字以后,往往思想上很快就会进步,知道了什么是好的,美在哪里,而手上的功夫却只能靠时间慢慢积累,不能一步到位。思想与手的落差增大,会感觉写出的字反而退步了。我一直认为,这种“眼高手低”的状态是练字的最好状态,因为思想就是指路的明灯,它会一直引导着你的手不断进步。如果思想上不知道什么是好字,手上怎么能写出一手好字呢因此,我们不仅不应该害怕这种“眼高手低”,而且还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时刻保持这种“眼高手低”的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进步,最终达到写字的最佳状态,那就是“了然于心,了然于手”。

 13为什么临帖时能写好,离开帖就写不好了

 这里涉及到一个应用的问题。练字时,对字帖亦步亦趋地临习,有字帖作为参照物,有规则作为书写指导,而日常书写时,书写量大,时间紧迫,根本顾不上思考这些书写规则,因而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其原因是还没有把练字时的“有意识”变为“无意识”,笔下的字还达不到自然而然的“流淌”出来的层次,而仅仅是精力集中地“做”出来。练字与学武有异曲同工之妙,学武时的“套路”与实战的随机应变完全不是一回事,但对“套路”的刻苦练习是达到实战时融会贯通的必由之路。因此,练字与应用之间的“脱节”,也需要通过时间的积累,手上功夫的提高,才能达到游刃有余的书写状态。

 14为什么我单字能写好,抄一段话就很难看

 单字能写好,说明字的笔法与结构基本过关;抄一段话就很难看,说明还没有解决章法的问题。通俗地说,结构研究的是笔画与笔画之间的搭配关系,章法研究的是字与字之间的搭配关系,这种搭配关系包括高低、远近、大小、长短、疏密、收放等。在对照字帖临写时,要努力去观察、理解和把握这种搭配关系。王羲之称赞张芝的字“精熟”,我们也要通过长时间的临习,逐步把自己对汉字之间“生硬的搭配”演化成“自然地流淌”。

 15练习行楷必须有楷书基础吗

 行楷可以看做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演变和过渡而来的,这种过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牵丝呼应、楷字留形、化繁为简、笔顺变异等。楷书稳定的结构、端庄的外形很大程度上也是行楷立足的关键。因此,有一定的楷书基础,对于练习行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6能不能同时练习几位书家的字帖

 主要看这几位书家的风格是否基本统一。比如,几位书家的字都是在欧体字的基础上变化,那么他们的字的笔画、结构、章法方面的规则是基本相通的,可以兼习;如果一位是欧体字的底子,一位是颜体字的底子,还有一位是魏晋小楷的底子,那么兼习时会受到影响甚至冲突。不过,个人建议在选准字帖后不要随便换帖,一方面缺乏系统性;另一方面,见异思迁也是学书的大忌。赵孟頫云:“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这并不仅仅是说要选择一本好帖(古刻),更重要的是要做到“专”与“精”。

 17为什么我觉得有的古人的字并不好看

 今人对汉字美的鉴赏最初是通过印刷体而感知的,在日常生活中也受其影响。印刷字体的平衡、匀称、规整之美影响着人们对汉字美的认识,造成了今人审美上的大同小异。当你觉得古人的字不好看,说明心中有个“好看”的标准,这个“好看”的标准不是由书法本身总结出来的,而是通过印刷体而感知的。书法是对汉字的艺术性处理,是对汉字之美的丰富诠释。古帖中的字,或长或扁,或收或放,或粗或细,或秀美,或雄强,或朴拙,变化多端,构成了书法的多元之美。想了解一种事物,只有不断深入才能获得其中三味,而不能只作为旁观者,用一种固定的审美规则去套用。

 18写字究竟有没有天赋一说

 很多人夸奖说某某的字真好,看来写字是需要天赋的。他们夸大了1%天赋的作用,却忽略了99%汗水的作用。做任何事情须有舍才有得,你在喝茶聊天时,别人在练字;你在打扑克时,别人在练字;你在玩麻将时,别人在练字;你在泡吧时,别人在练字……不要只看到别人纸上的风光,却看不到他“舍弃”时的痛苦!写字需要兴趣,但更需要坚持。如果说写字真的有天赋一说,那么这种天赋就是由小到大对写字与生俱来的兴趣。

 19我年龄已经不小了,现在开始练还有效果吗

 成年人练字有一个优势,那就是理解力强,自律性强。也有一个劣势,那就是书写习惯已定型,不容易改变。要想练好字,肯定需要改变以前的一些书写习惯。改变的重点不在于“能不能”改,而在于“想不想”改。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效果。练字不是一种无偿付出,付出了就一定会有回报,关键在于是否有用心去练,是否有决心去改,与年龄大小无关。

 20到底需要练多少本字帖才能见效

 俗话说“量变产生质变”,采用正确的临习方法,通过大量的练习一定能够取得成效。“大量的练习”并不是指字帖的数量,而是字的数量,是真正动脑筋反复临习的数量。所以最终还是要归结到“临帖质量”上来。临帖不动脑,练完百本也无益;动脑筋临帖,虽一二本足矣。

 做事不成功,会有上百种理由。做事成功,只有一个最关键的原因,那就是用心去做了。写字亦是如此。写字是个苦差事,你也许会因为“舍”去一些娱乐的时间而烦恼。但是,写字更是个快乐的事情,因为你会收获因“舍”带来的“得”,真正享受了劳动的果实。“舍”是短暂的,而“得”却终生受益。不要犹豫,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一起来快乐地练字吧!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全文译文及鉴赏如下: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作品鉴赏1

这首《渔家傲》在李清照词集中风格独特,历来引人瞩目。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 ”,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这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在一般双叠词中,通常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并自成起结。过片处,或宕开一笔,或径承上片意脉,笔断而意不断,然而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 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 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 路长 ”、“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著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文学家,她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 ”,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说“鹏正举 ”,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 ,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在大鹏正在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堪称大手笔。“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作品鉴赏2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

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词一开头就写:“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活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这里,“星河”,即银河。意思是说,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胧朦。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象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象在银河中起舞一样。这是写天上的云彩,可谓千姿万态。虽然写的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潜意识所促使的。所以,在它里面既有壮丽的一面,又有艰险的一面。它展现出一个晨雾迷茫、云涛翻腾、滚滚银河、千帆竞渡的开阔境界。这境界象是个仙境,作者就是在这仙境中经历着的。所以,也渐渐地使她的梦魂好象回到天帝居住的宫殿去了。——“仿佛梦魂归帝所”。“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而她之所以梦回“帝所”,是有其思想根源的。古代诗人往往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归帝所”去。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那么,作者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凭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上句,“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这里着一“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徬徨忧虑的神态。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有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之意。两者象是对立,实则统一,是互为因果的。那么,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请看: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蓬舟”,象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不是的。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