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子美诗集属于古籍形成方式的那一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2收藏

杜子美诗集属于古籍形成方式的那一类,第1张

杜子美诗集属于古籍形成方式的那一类:

《杜子美诗集》是2016年3月15日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唐)杜甫。内容简介 本书为“芷兰斋藏稿钞校本丛刊”之七。以芷兰斋藏《杜子美诗集》为底本,原大影印。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

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

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1 关于怀素诗句

2 关于怀素的诗句

关于怀素诗句 1 提到怀素的诗

藏真自序 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

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

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

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

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

故吏部侍郎韦公陟,覩其笔力,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

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稿之作,起於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

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

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模字误衍)楷精法(法精二字误倒)详,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

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

向使师得亲承善诱,亟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诸篇首。”

其后继作不绝,溢乎箱箧。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

卢员外云:“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王永州邕曰:“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

朱处士遥云:“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叙机格,则有李御史舟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

以狂继颠,谁曰不可。”张公又云:“稽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面。”

许御史瑶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戴御史叔伦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

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语疾速,则有窦御史冀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

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戴公又云:“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下及。”

目愚劣,则有从父司勋员外郎吴兴钱起诗云:“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皆辞旨激切,理识玄奥,固非虚荡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时大历丁已冬十月廿有八日。

草书歌行 李 白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怀素上人草书歌 王 邕 衡阳双峡插天峻,青壁巉巉万馀仞。

此中灵秀众所知,草书独有怀素奇。 怀素身长五尺四,嚼汤诵咒吁可畏。

铜瓶锡杖倚闲庭,斑管秋毫多逸意。 或粉壁,或彩笺,蒲葵绢素何相鲜。

忽作风驰如电掣,更点飞花兼散雪。 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

君不见张芝昔日称独贤,君不见近日张旭为老颠。 二公绝艺人所惜,怀素传之得真迹。

峥嵘蹙出海上山,突兀状成湖畔石。 一纵又一横,一欹又一倾。

临江不羡飞帆势,下笔长为骤雨声。 我牧此州喜相识,又见草书多慧力。

怀素怀素不可得,开卷临池转相忆。 怀素上人草书歌 朱 逵 几年出家通宿命,一朝却忆临池圣。

转腕摧锋增崛崎,秋毫茧纸常相随。 衡阳客舍来相访,连饮百杯神转王。

忽闻风里度飞泉,纸落纷纷如跕鸢。 形容脱略真如助,心思周游在何处。

笔下惟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去。 怪状崩腾若转蓬,飞丝历乱如回风。

长松老死倚云壁,蹙浪相翻惊海鸿。 于今年少尚如此,历睹远代无伦比。

妙绝当动鬼神泣,崔蔡幽魂更心死。 题怀素上人草书 许 瑶 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纚半无墨。

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 怀素上人草书歌 戴叔伦 楚僧怀素工草书,古法尽能新有馀。

神清骨竦意真率,醉来为我挥健笔。 始从破体变风姿,一一花开春景迟。

忽为壮丽就枯涩,龙蛇腾盘兽屹立。 驰毫骤墨剧奔驷,满坐失声看不及。

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 人人细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

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 钱 起 释子吾家宝,神清慧有馀。能翻梵王字,妙尽伯英书。

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飞锡离乡久,宁亲喜腊初。故池残雪满,寒柳霁烟疏。

寿酒还尝药,晨餐不荐鱼。遥知禅诵外,健笔赋闲居。

怀素上人草书歌 窦 冀 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

鱼笺绢素岂不贵,只嫌局促儿童戏。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襟气。

长幼集,贤豪至,枕糟藉麹犹半醉。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

吴兴张老尔莫颠,叶县公孙我何谓。如熊如罴不足比,如虺如蛇不足拟。

涵物为动鬼神泣,狂风入林花乱起。殊形怪状不易说,就中惊燥尤枯绝。

边风杀气同惨烈,崩槎卧木争摧折。塞草遥飞大漠霜,胡天乱下阴山雪。

偏看能事转新奇,郡守王公同赋诗。

2 怀素七言古诗,关于邮票的

六枚邮票

《唐诗三百首》邮票一套六枚,每枚邮票都是竖票形,形如一本平放的古代线装书,邮票的右边竖写着票名和邮票铭记,犹如线装书的书名。邮票正中为唐诗的书法,每枚邮票又都根据诗意配有相关图形,或云月,或山石,或流水,或楼台,或草木,或琵琶,或古书,或人物。邮票图案中的所有图形也都是选择古代绘画作品。每首诗后标注作者的姓名,用印章的形式体现。印章的形状也不相同,有葫芦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不规则形。因为诗仙李白爱喝酒,就将他印章做成葫芦形。第二枚“琵琶行”,邮票正中为一个琵琶,还有一个怀抱琵琶的琵琶女形象,把白居易在诗文中的伤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形象地描绘出来。第四枚图案直接是一本打开的线装古籍唐诗三百首,书上正印着李商隐的《无题》。第六枚表现的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枚邮票的左下角是古代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的形象。 诗歌、书法、绘画、印章四元素在每枚邮票中都有展现,诗书画印相映成趣,以中国古典文化的语言共同营造了诗情画意的唐诗韵味。

3 怀素自叙何正道,千年书人不识草

长树居藏有一件现代江苏书法大家高二适先生手札,其内容是《题怀素自叙帖>》诗。

诗曰: 怀素自叙何足道,千年书人不识草。 怜渠悬之酒肆间,只恐醉僧亦不晓。

我本主草出于章,张芝皇象皆典常。 余之自信固如此,持此教汝休惶惶。

高二适(1903-1977),江苏姜堰市兴泰镇小甸址人。原名锡璜,后易为二适(取“适吾所适”之意而易)。

号暗庵、舒凫、磨铁道人。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

出身塾师家庭。幼入塾,随就读东台小学,14岁以全县第一名成绩毕业。

时临习晋、唐楷字,通读《古诗源》。继入扬州中学,因家贫辍学返乡,执教于家乡立达国民学校,不久任校长。

民国17年(1928)考入上海正风文学院。次年考入北平研究院国学门为研究生,2年后因病回乡,继为通讯研究生兼立达学校校长。

民国23年,其诗作为国民政府河北电信管理局总工程师陈树人赏识,被陈举荐至南京,任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科员,与社会名流章士钊、于右任、胡汉民、柳诒徵等结识,与章订忘年交,自始研易学。“七七”事变后,转任立法院秘书,随迁重庆,公暇致力诗学,临习《黄初碑》、《龙藏寺碑》。

民国33年始,先后兼任重庆朝阳文学院、南京建国法商学院教授。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二适先后在上海、南京数所中、专学校任语文教员。

1953年调华东水利学院工作,协助该学院教授陈肇经编写《中国水利史》。次年始精研章草,搜寻《急就章》各类版本,排比审核,矫误正源,撰文著述,历时十载。

1963年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平生治经史、诗学。

他校勘宋王令《广陵先生集》、《世说新语》、《刘宾客文集》、《柳河东集》等。诗学着力于唐代杜(甫)、韩(愈)、刘(禹锡)、柳(宗元)和宋代江西学派,诗作寄兴高远,风骨瘦硬。

إ 1963年经章士钊引荐,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 又因章士钊之荐,得毛泽东批复后,与郭沫若有“兰亭论辩”之盛事,遂声名鹊起。

为人崖岸,臧否前贤时有骇俗语。书宗魏晋,工狂草,尤擅尺牍,精妙处可作法帖观,惜霸气未收,终有圭角之嫌。

尝自许为“右军后一人而已”,然林散之论其书略失之于“实”,的是允评。诗在江西,同光之间,未若书名彪炳,故其有句云:“自怜书有千人敌,谁料诗为一代穷”。

高二适在文史哲、诗词、书法的研究和创作方面成果卓著。著有《新定急就章及考证》、《校录》、《刘宾客辨易九流疏记》、《高二适书法选集》等。

高二适一生与诗书同命,文如其人,于学问严谨中实,宁根固底,语不犹人,不驰鹜浮名;于事刚正不染,不依违两可,坦荡一生;于友襟期坦诚,良实忠纯;于后学为严师益友,堪为一代宗师。

4 关于怀素的故事

怀素故事如下

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 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乾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5 介绍下怀素

楼上等于什么没说。

三家为僧我也没有寻见真正的意思。

、我也什么没说

"东塔律师怀素

在南山宗和相部宗之后,怀素对两家都感到不满意,因而自己阐发《四分律》大义,创立宗派。因其常居长安西太原寺的东塔,后人称其学为东塔宗。

怀素(625-698),俗姓范,祖籍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其父在长安任官职,自己生于长安,因此怀素也可以说是京城人。怀素童年时就显得超常,“幼龄聪黠,器度宽然”(《怀素传》,《宋高僧传》卷十四)。曾有人预言他将来必有大器。十岁时,怀素忽然生出落发为僧之念,要求出家,父母劝阻不住。出家后,怀素广学经论,其中也向法砺学过律学。后听说玄奘回长安,怀素又坚决要求拜玄奘为师,因此僧传中也称怀素为“奘三藏弟子”(《如净传》,《宋高僧传》卷十五)。《宋僧传》中似乎主张怀素先事玄奘,后向法砺求律,但法砺死于贞观九年(635),玄奘是645年回的长安。怀素受具足戒是在二十二岁。受戒后,专攻律部,曾从道宣学过《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但他通过研习诸家律学,发现都有不足,很不满意,称:“古人义章未能尽善。”(《怀素传》,《宋高僧传》卷十四)于是决心自己著书立说。咸亨元年(670),怀素开写《四分律开宗记》。上元三年(676),怀素回京,奉诏住进西太原寺,他一边听道成讲律,一边继续写作,到永淳元年(682),写完《四分律开宗记》,“十轴功毕,一家新立,弹纠古疏,十有六失焉”(同上)。他对道宣、法砺等人的“古疏”多有批评,说“相部无知”,“南山犯重”(同上)。怀素的疏称为“新疏”。新疏一出,反响很大,引起的震动“无远不闻”(同上)。自此新旧三家并立,各有所传。唐大历十三年(778),代宗敕三宗传人定两种疏的次序。建中二年(781),如净上奏,请予二疏并行,得到批准。 "

我想他的三家为僧可能与这个有关系,因为里面有一句“新旧三家并立”。

至于三家为僧和史称“零陵僧”或“释长沙”,我感觉没什么因果关系。

怀素开始出家后,曾因为不用功修禅,而钻研书法,被寺院赶出来过

关于怀素的诗句 1 提到怀素的诗

藏真自序 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

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

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

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

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

故吏部侍郎韦公陟,覩其笔力,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

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稿之作,起於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

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

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模字误衍)楷精法(法精二字误倒)详,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

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

向使师得亲承善诱,亟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诸篇首。”

其后继作不绝,溢乎箱箧。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

卢员外云:“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王永州邕曰:“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

朱处士遥云:“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叙机格,则有李御史舟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

以狂继颠,谁曰不可。”张公又云:“稽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面。”

许御史瑶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戴御史叔伦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

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语疾速,则有窦御史冀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

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戴公又云:“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下及。”

目愚劣,则有从父司勋员外郎吴兴钱起诗云:“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皆辞旨激切,理识玄奥,固非虚荡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时大历丁已冬十月廿有八日。

草书歌行 李 白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怀素上人草书歌 王 邕 衡阳双峡插天峻,青壁巉巉万馀仞。

此中灵秀众所知,草书独有怀素奇。 怀素身长五尺四,嚼汤诵咒吁可畏。

铜瓶锡杖倚闲庭,斑管秋毫多逸意。 或粉壁,或彩笺,蒲葵绢素何相鲜。

忽作风驰如电掣,更点飞花兼散雪。 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

君不见张芝昔日称独贤,君不见近日张旭为老颠。 二公绝艺人所惜,怀素传之得真迹。

峥嵘蹙出海上山,突兀状成湖畔石。 一纵又一横,一欹又一倾。

临江不羡飞帆势,下笔长为骤雨声。 我牧此州喜相识,又见草书多慧力。

怀素怀素不可得,开卷临池转相忆。 怀素上人草书歌 朱 逵 几年出家通宿命,一朝却忆临池圣。

转腕摧锋增崛崎,秋毫茧纸常相随。 衡阳客舍来相访,连饮百杯神转王。

忽闻风里度飞泉,纸落纷纷如跕鸢。 形容脱略真如助,心思周游在何处。

笔下惟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去。 怪状崩腾若转蓬,飞丝历乱如回风。

长松老死倚云壁,蹙浪相翻惊海鸿。 于今年少尚如此,历睹远代无伦比。

妙绝当动鬼神泣,崔蔡幽魂更心死。 题怀素上人草书 许 瑶 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纚半无墨。

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 怀素上人草书歌 戴叔伦 楚僧怀素工草书,古法尽能新有馀。

神清骨竦意真率,醉来为我挥健笔。 始从破体变风姿,一一花开春景迟。

忽为壮丽就枯涩,龙蛇腾盘兽屹立。 驰毫骤墨剧奔驷,满坐失声看不及。

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 人人细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

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 钱 起 释子吾家宝,神清慧有馀。能翻梵王字,妙尽伯英书。

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飞锡离乡久,宁亲喜腊初。故池残雪满,寒柳霁烟疏。

寿酒还尝药,晨餐不荐鱼。遥知禅诵外,健笔赋闲居。

怀素上人草书歌 窦 冀 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

鱼笺绢素岂不贵,只嫌局促儿童戏。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襟气。

长幼集,贤豪至,枕糟藉麹犹半醉。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

吴兴张老尔莫颠,叶县公孙我何谓。如熊如罴不足比,如虺如蛇不足拟。

涵物为动鬼神泣,狂风入林花乱起。殊形怪状不易说,就中惊燥尤枯绝。

边风杀气同惨烈,崩槎卧木争摧折。塞草遥飞大漠霜,胡天乱下阴山雪。

偏看能事转新奇,郡守王公同赋诗。

2 怀素七言古诗,关于邮票的

六枚邮票

《唐诗三百首》邮票一套六枚,每枚邮票都是竖票形,形如一本平放的古代线装书,邮票的右边竖写着票名和邮票铭记,犹如线装书的书名。邮票正中为唐诗的书法,每枚邮票又都根据诗意配有相关图形,或云月,或山石,或流水,或楼台,或草木,或琵琶,或古书,或人物。邮票图案中的所有图形也都是选择古代绘画作品。每首诗后标注作者的姓名,用印章的形式体现。印章的形状也不相同,有葫芦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不规则形。因为诗仙李白爱喝酒,就将他印章做成葫芦形。第二枚“琵琶行”,邮票正中为一个琵琶,还有一个怀抱琵琶的琵琶女形象,把白居易在诗文中的伤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形象地描绘出来。第四枚图案直接是一本打开的线装古籍唐诗三百首,书上正印着李商隐的《无题》。第六枚表现的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枚邮票的左下角是古代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的形象。 诗歌、书法、绘画、印章四元素在每枚邮票中都有展现,诗书画印相映成趣,以中国古典文化的语言共同营造了诗情画意的唐诗韵味。

3 关于怀素的故事

怀素故事如下

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 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乾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一、名称《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汉武帝“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置五经博士”(《汉书·武帝纪》),崇《诗》为经,称《诗经》。

二、篇数

《诗经》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乃所谓“笙诗”,有目无辞,故实有305篇。《墨子·公孟》:“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史记·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都说明《诗经》是可以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

三、作者

《诗经》只有少数篇目可知作者,如《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小雅·巷伯》“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墉风·载驰》据《左传·闵公二年》所记为“徐穆夫人”所赋等,大部分篇目的作者已难确考。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所谓“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只能是一种臆测。可以断定的是,《诗经》的作者身份十分广泛,有上层的公卿大夫,也有中下层的“士”,“风”类诗歌的作者大多是下层的平民百姓,同时这类诗歌大多是集体创作的。

四、《诗经》诗篇的来源和编订

诗三百来源和编订,先秦古籍无明确记载,历来有三种说法:

1、采诗说: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这种采诗制度的目的是观风察政。

①西汉人写的《孔丛子·巡狩篇》:“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风。”

②西汉刘歆《与扬雄书》:“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遒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

③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④《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震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⑤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男女有所怨恨,相以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

2、献诗说: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公卿列士所献之诗,既有自己的创作,也有采集来的作品。

①《国语·周语》:“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邵公谏厉王弭谤》)

②《晋语》:“在列者献诗。”

③《毛诗·卷阿传》:“王使公卿献诗以陈其志。”

3、删诗说: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东汉王充《论衡·正说》:“《诗经》旧时亦数千篇,孔子删其重复,正而存三百五篇”。删诗说影响很大,至今有人坚持,但多数学者认为此说不确: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吴公子季札到鲁国观乐,鲁乐公演奏十五国风,名称顺序与今本是《诗经》相同。当时孔子仅8岁。《史记》说孔子删诗是在“自卫返鲁”之后,但《论语》中孔子不止一次提到“诗”、“诗三百”。春秋时期诸侯宴飨和出使,常赋诗言志,所赋之诗多为《诗经》。而赋诗言志之风,早在孔子之前就已经存在。孔子曾骂过“郑声*”,“恶郑声之乱雅乐也”。主张“放郑声”。但现本《诗经》郑卫民歌依然很多。可见,说《诗经》由他删选而成,则是不可信的。孔子对“诗”可能作过“正乐”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对“诗”的内容和文字有些加工整理。

4、综合说:

①根据十五国风的具体作品和去古未远的汉代大量采集诗歌的制度看,周代也可能存在采诗制度。

②根据雅、颂的具体作品看,周代同时也可能存在献诗制度。

五、《诗经》的分类

《诗经》中的诗歌均为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即音乐曲调,它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它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国风即各地方的乐调。《风》即“十五国风”,计周南、召(shào)南、邶(bèi)风、鄘风(yōng,)、王风、卫风、郑风、魏风、唐风、齐风、秦风、陈风、桧(kuài)风、曹风、豳(bīn)风。共有160篇,

“雅”即“正”,又与“夏”同。周王畿一带原为夏人旧地,周人亦自称夏人。王畿是政治、文化中心,其言称“正声”或“雅言”,即标准音。宫廷和贵族所享乐歌为正声、正乐,《雅》指相对于各地“土乐”而言的“正乐”,其名为尊王观念的反映。《雅》诗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它们大多是宫廷宴享的乐歌,大部分是西周时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颂》诗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朝廷、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颂》诗多简短,音调缓慢,韵律欠规则,不分章,不叠句,表达对神祖的虔诚崇拜,是奴隶社会神权王权至上的反映。《颂》在当时最受尊崇,而从文学角度看,价值远不如《风》、《雅》。

六、产生的时代

确切年代已难一一确考。可大致确定作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至前6世纪)约五百年间。《周颂》最早,主要为周初之作,《鲁颂》较晚,是春秋鲁国宗庙祭乐,《商颂》并非商诗,而是春秋殷商后裔宋国庙堂乐歌。

七、产生的地域

《诗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周颂》出于镐(hào)京,“二雅”乃王畿之乐(西周都镐京,东周都洛邑及其周围地区),至于“十五国风”,其名称大都标明了产生的地域;唯《豳风》和“二南”(《周南》、《召南》)尚难确指。总之,《诗经》产生的地域甚广,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也就是黄河、长江、汉水、渭水流域的广大地区,大抵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南扩展到江汉流域,延及当时的中国大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