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最佳时令食物:梨和百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处暑最佳时令食物:梨和百合,第1张

  处暑养生:两种食物不能少

 酷热的处暑时令,什么食物是我们日常较好的养生保健食物呢根据中医学理论和养生学经验,处暑的最佳时令食物是梨和百合。

  梨——百果之宗

 梨,又名快果、玉乳等。古人称梨为“果宗”,即“百果之宗”。我国是梨属植物中心发源地之一,白梨、砂梨、秋子梨都原产于我国。根据《诗经》、《齐民要术》等古籍记载,我国梨树栽培的历史在4000年以上。梨果实富含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有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生用也可以熟吃,还可以加工制作梨干、梨脯、梨膏、梨汁、梨罐头等,也可用来酿酒、制醋等。

 中医学认为,梨味甘、微酸,性凉。《本草纲目》记载梨可“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本草通玄》说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唐本草》认为梨“主热嗽,止渴”。梨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并有利尿、通便、解热的作用;梨还可补充水分和营养,在秋季气候干燥时,人们常感到皮肤瘙痒、口鼻干燥,有时干咳少痰,每天吃一两个梨可缓解秋燥,有益健康;另外,煮熟的梨有助于肾脏排泄尿酸和预防痛风、风湿病和关节炎,具有润燥、醒酒、解毒等功效;梨可以清喉降火,播音、演唱人员经常食用煮制的熟梨,能增加口中的津液,起到保养嗓子的作用。

处暑有什么特征

 处暑有什么特征,处暑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也流传着很多关于处暑的传说与禁忌,处暑也有很多的民间习俗我们可以去了解,以下看看处暑有什么特征。

处暑有什么特征1

  1、秋老虎

 处暑虽然在立秋之后,但在处暑尾声的时候,人们通常会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样的天气被称为“秋老虎”。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

  2、气温下降

 每年8月底到9月初,气温走低是处暑节气其中一个现象。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同时也受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的影响。

  3、秋高气爽

 处暑之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因此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由于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是很适应,很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

  4、雷暴活动

 处暑节气里,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但华南、西南和华西地区雷暴活动仍较多。我国大部开始进入少雨期,而华西地区秋雨偏多,且以绵绵细雨为主。

  处暑节气有什么特点

 不同的节气有着不同的节气特点。处暑节气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之意,“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也就是说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热到此为止了。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大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意思是说,大暑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到了处暑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

 处暑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出现,使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率先开始进入秋季。而在我国华南,尤其是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最高气温还时常高于30°C,人们还会感受到“秋老虎”的余威。

处暑有什么特征2

  处暑属于哪个季节呢

 处暑其实是一年24个节气里面的一个,算是第14个节气,一般处暑节气时间大概在每年8月23日前后,处暑节气到来意味着正是进入秋天了,证明是炎热暑天结束了。

 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

  处暑的气候特点是怎样的

 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着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节令的这种变化,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谚语,如“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就是对“处暑”

 但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处暑时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度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华南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度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开花。但是,由于华南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华南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度、华南东部高于35度的天气出现。

  处暑有什么习俗

  1、出游迎秋

 祭祖、迎秋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2、放河灯

 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3、吃鸭子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4、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处暑如何养生

  1、益肾养肝多吃咸

 处暑节气,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处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此时饮食调养方面宜益肾养肝,润肺养胃。饮食上宜多吃咸味食物如荸荠、沙葛、粉葛等。

  2、多喝水去秋燥

 想去秋燥必须养阴,而养阴的重点在于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润的食物外,水分的摄取也不可少。建议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以让整个消化系统苏醒过来。

  3、早晚添衣

 处暑时节,正值初秋,暑热尚未退尽,此时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

  4、护肠养胃

 对于消化功能低下的人来说,除了及时治疗、尽量不喝酒、避免冷饮冷食、避免过度刺激的辣椒等调味品、少吃伤害消化系统的药物之外,还要消除不利于消化吸收的各种不良习惯。

  处暑吃什么食物好

  1、莲子

 有补肾、健脾、养心、安神、抗衰老的作用。用莲子配白茯苓、怀山药、糯米、白砂糖等蒸煮成糕,每日服用,有益寿之效。

  2、银耳

 可以润肺止咳、生津养阴,还具有消除肌肉疲劳、健脑防衰的作用。

  3、苹果

 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适合在贴秋膘的季节食用。

  4、山药

 能清心安神、补中益气、助五脏、强筋骨,可保持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

  5、西洋参

 可抗疲劳、抗缺氧,秋天人们会出现阴虚少气、口干口渴、萎靡乏力的情况,在煮粥或炖肉时放入一些西洋参,不仅能镇静防秋燥,还能温和滋补。

处暑有什么特征3

  处暑的来历

 晚来有月升起,初觉夜风微凉。

 一湖秋水寂寂,无边蒹葭苍苍。

 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秋季第2个节气。

 二零一七年八月二十三日,即丁酉年七月初二,六点二十分零九秒,为处暑的准确时间,太阳到达黄经15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秋意冉冉,从而开始一年之中最美好的秋高气爽的时节。

 “立秋处暑天气凉”,“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一场秋雨一场凉”,这是处暑节气的特征,更是千百年来民间总结出的谚语,饱含智慧。

  处暑气候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这是白居易在《早秋曲江感怀》中所感。

 处暑前后,冷空气南下次数开始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秋色在天地万物间渐渐弥漫开来,这时就连天上的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一幅“牛吃河边草,我观天上云”的闲适美景。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一候:鹰乃祭鸟

 鹰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肃气,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且先陈列如祭而后食,古人称之“义举”。

  二候:天地始肃

 天地之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

 古时有“秋决”的说法,即是为了顺应天地的肃杀之气而行刑。《吕氏春秋》上说:“天地始肃不可以赢。”即是告诫人们秋天是不骄盈要收敛的季节。

  三候:禾乃登

 “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开始秋收。

  处暑民俗

 吃鸭:处暑送鸭 无病各家

  处暑应该吃什么

 处暑节气,民间有吃鸭子的习俗,做法也五花八门。

 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等,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首先要端一碗送给邻居,叫做“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秋游:秋高气爽 迎秋赏景

  处暑去哪游玩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而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放河灯:悼念逝者 祈保平安

  处暑风俗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俗称“作七月半”,其中一项重要的民俗是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水中任其飘流,向海神祈保平安,后来发展为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

小雪不属于秋天。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这正是“小雪”这个节气的原本之意。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小雪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开始进入冬季管理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黄河以北地区已到了北风吹,雪花飘的孟冬,此时我国北方地区会出现初雪,虽雪量有限,但还是提示我们到了御寒保暖的季节。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是那些患有抑郁症的朋友更容易加重病情。

关于小寒的历史记载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风俗通义》等。

之所以叫小寒而不叫大寒,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月初寒尚小 月则大矣,按当时的情况延续至今而已。据说早年黄 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 消寒图”来避寒,如今各种药膳火锅成了全 国百姓消寒壮热的美味佳肴。正因如此,很多人忽略了合理进补的问题,特别是青年 人,自恃体强而暴饮暴食,饥饱寒热无度,最终引来无穷后患。

   

           

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就是说,在黄河流域,当时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于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位于小寒节气之后的大寒,处于“四九夜眠如露宿”的“四九”也是很冷的,并且冬季的大寒恰好与夏季的大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大寒。

       

        

“小寒”是腊月的节气,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腊月。腊祭为我国古代祭祀习俗之一,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汉应劫风俗通义》云:“腊者,猎也,言田猎取兽以祀其祖先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腊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记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二是祭百神,感谢他们一年来为农业所作出的贡献。三是人们终岁劳苦,此时农事己息,借此游乐一番。自周代以后,“腊祭”之俗历代沿习,从天子、诸侯到平民百姓,人人都不例外。

     

           

总之,关于小寒的历史记载还有很多。

处暑是什么意思

处暑是什么意思1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在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此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

 中文名:处暑

 外文名:Stopping of Heat

 代表寓意:表示炎热暑期即将过去

 气候特点: 气温下降,秋老虎,雷暴

 季节: 秋季

 时间: 每年8月23日前后

 太阳位置: 太阳到达黄经150度

 前一节气: 立秋

 后一节气:白露

 风俗活动:放河灯、开渔节、泼水习俗

 风俗食物:吃鸭子

 农事活动: 抢收抢晒

 养生:滋阴润燥

 三候: 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属性: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节气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5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也就是说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到此为止了。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处暑是什么意思2

  处暑时节如何养生

 处暑,是24节气中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字意为躲藏、终止的意思,“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的意思,就是炎热的暑天终于结束了。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意思是说,处暑时节,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农作物即将成熟。

 处暑过后,天气发生变化,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昼热夜凉的气候,使得人体阳气收敛。

 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秋天对应五行金,五脏对应肺,所以处暑时节的养生保健应该与此相关。

  一、处暑保健可多借助梨、百合等食材

 处暑时节,很容易出现口干、鼻干、干咳、痰少、便秘,皮肤皱纹增多,甚至乏力、消瘦等肺燥津亏之象。必须“燥则润之”。

 从饮食方面来讲,梨和百合是最好的食材。

 据《本草纲目》记载,梨可“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中医认为梨味甘、微酸,性凉,可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并有利尿、通便、解热等作用。

 所以,在处暑时节吃梨,对于养肺生津,缓解秋燥有很好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梨性寒凉,一次不要吃得过多。

 另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百合有“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之效。中医认为,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可以润肺止咳,润燥清热。

  二、保持情绪稳定,切勿急躁

 今年立秋时节是在下午,好像是为了验证“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狗”这句话,秋后热席卷各地,部分地区的高温甚至赛过了夏天。

 在这种情况下,更要维持情绪平稳,注意身、心、息的调整,凡事不躁进亢奋,也不畏缩郁结。“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静”,才能保生机元气。

  三、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

 处暑时节,正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中阴气增强,阳气减弱,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秋乏”随之出现。这时候,更需要充足的睡眠来消除疲劳,使大脑、身体得到充分休息。

  四、适时增减衣物,护住要害部位

 处暑时节,天气变化比较明显,一定要注意根绝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不要着凉,也不要热伤风。

 这个时节,肚脐部位因为表皮最薄,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所以一定要防护得当,以免寒气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引发疾病。睡觉时更盖好腹部。

  五、避免邪气入侵

 处暑时节,秋分渐凉,早晚时分已是凉意习习,更不要说深夜黎明了,那时候的凉风如果侵体,很容易引发肩周炎、颈椎病、痛风等毛病;还可能导致腹泻、胃炎和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所以,这时候睡觉时,最好不要再开空调、风扇,也不要在窗户底下睡觉,以免邪气入侵。

1 描写小暑的经典古诗词有哪些

一、《小暑》(左河水)

地煮天蒸盼雨风,偶得雷暴半圆虹。

旱南涝北分天壤,却有荷塘色味同。

二、《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唐·张说

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馀。

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

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

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

三、《赠别王侍御赴上都》唐·韩

翩翩马上郎,执简佩银章。

西向洛阳归杜,回头结念莲花府。

朝辞芳草万岁街,暮宿春山一泉坞。

青青树色傍行衣,乳燕流莺相间飞。

远过三峰临八水,幽寻佳赏偏如此。

残花片片细柳风,落日疏钟小槐雨。

相思掩泣复何如,公子门前人渐疏。

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四、《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五、《登沃州山》唐·耿

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髦。小暑开鹏翼,新蓂长鹭涛。

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羊祜伤风景,谁云异我曹。

六、《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龆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七、《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武元衡

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欹枕见,暮雨闭门愁。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八、《小暑六月节》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九、《纳凉》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十、《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2 关于描写小暑的经典古诗词有哪些

一、《小暑》(左河水)地煮天蒸盼雨风,偶得雷暴半圆虹。

e5a48de588b6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5663431旱南涝北分天壤,却有荷塘色味同。二、《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唐·张说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

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馀。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

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

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

三、《赠别王侍御赴上都》唐·韩翩翩马上郎,执简佩银章。西向洛阳归杜,回头结念莲花府。

朝辞芳草万岁街,暮宿春山一泉坞。青青树色傍行衣,乳燕流莺相间飞。

远过三峰临八水,幽寻佳赏偏如此。残花片片细柳风,落日疏钟小槐雨。

相思掩泣复何如,公子门前人渐疏。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四、《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唐·独孤及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五、《登沃州山》唐·耿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髦。小暑开鹏翼,新蓂长鹭涛。

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羊祜伤风景,谁云异我曹。

六、《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唐·武元衡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龆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七、《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武元衡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欹枕见,暮雨闭门愁。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八、《小暑六月节》元稹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九、《纳凉》秦观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十、《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3 关于小暑的诗句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突然暖暖的热风到了,原来是循着小暑的节气而来。

竹子的喧哗声已经表明大雨即将来临,山色灰暗仿佛已经听到了隆隆的雷声。正因为炎热季节的一场场雨,才有了门户上潮湿的青霭和院落里蔓生的小绿苔。

鹰感阴气,乃生杀心,学习击搏之事;蟋蟀至七月则远飞而在野矣,肃杀之气初生,则在穴感之深则在野而斗。 《苦热》 南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唐李频 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

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 《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唐 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韶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

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纳凉》 北宋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诗人携杖出户寻觅的纳凉胜地,画桥南畔,绿柳成行,月明之夜,笛声参差而起,在水面萦绕不绝。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幽香散溢,沁人心脾,诗人心境悠然,气定神闲 《夏夜追凉》 南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 ,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 时有微凉不是风。 《桑茶坑道中》 南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 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 一牛吃过柳阴西。 大意:这是个雨后晴天,阳光金灿灿的,微风清爽爽的,地面上的雨水已经蒸发得无影无踪,小溪里的流水却涨满河槽。

溪水穿过碧绿的原野,奔向远方;夹岸丛生着繁茂的野草,盛开着绚丽的野花。堤岸旁的柳阴里,一位小牧童躺在草地上,睡梦正酣;那头老牛,却只管埋头吃自己的青草,越吃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

《中伏日妙觉寺避暑》 北宋梅尧臣 绀宇迎凉日,方床御绤衣。 清淡停玉麈,雅曲弄金徽。

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 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

佛寺清幽,能摆脱俗虑,自然心静生凉,加上清谈玄理,“时有僧鼓琴与座上”,故清茗一杯就胜于去北方酣饮避暑。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幸有心期当小暑》 唐韩翃 翩翩马上郎,执简佩银章。

西向洛阳归鄠杜,回头结念莲花府。 朝辞芳草万岁街,暮宿春山一泉坞。

青青树色傍行衣,乳燕流莺相间飞。 远过三峰临八水,幽寻佳赏偏如此。

残花片片细柳风,落日疏钟小槐雨。 相思掩泣复何如,公子门前人渐疏。

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能迎小暑开》 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玉溪小暑却宜人》 宋晁补之 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

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 《小暑才交雨渐晴》 宋方回 平陆莽为巨浸,晴空变作漏天。

明朝是小暑节,重霉必大有年。 《小暑戒节南巡》 南北朝庾信 百川乃宗巨海。

众星是仰北辰。 九州攸同禹迹。

四海合德尧臣。 朝阳栖于鸣凤。

灵畤牧于般麟。 云玉叶而五色。

月金波而两轮。 凉风迎时北狩。

小暑戒节南巡。 山无藏于紫玉。

地不爱于黄银。 虽南征而北怨。

实西畧而东宾。 既永清于四海。

终有庆于一人。 《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 唐 张说 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

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馀。 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

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 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

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 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

4 关于小暑的诗句有哪些

1、《小暑六月节》- 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2、周五声调曲·羽调曲 - 庾信 百川乃宗巨海。

众星是仰北辰。 九州攸同禹迹。

四海合德尧臣。 朝阳栖于鸣凤。

灵畤牧于般麟。 云玉叶而五色。

月金波而两轮。 凉风迎时北狩。

小暑戒节南巡。 山无藏于紫玉。

地不爱于黄银。 虽南征而北怨。

实西畧而东宾。 既永清于四海。

终有庆于一人。 3、《苦热》- 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4、《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李频 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

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 5、《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6、《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7、《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韶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

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8、《消暑》- 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9、《纳凉》- 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5 描写小暑的诗句有哪些

1、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小暑六月节》元稹 2、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苦热》陆游 3、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秋夜宿重本上人院》李频 4、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独孤及 5、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武元衡 6、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武元衡 7、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消暑》白居易 8、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纳凉》秦观 9、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夏夜追凉》杨万里 10、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桑茶坑道中》杨万里 11、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

——《中伏日妙觉寺避暑》梅尧臣 12、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13、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幸有心期当小暑》韩翃 14、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能迎小暑开》独孤及 15、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

——《玉溪小暑却宜人》晁补之 16、明朝是小暑节,重霉必大有年。——《小暑才交雨渐晴》方回 17、凉风迎时北狩,小暑戒节南巡。

——《小暑戒节南巡》庾信 18、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张说。

6 木始冰 地始冻 文言文全句

这句话应该形容的是24节气的“立冬”,“冰”“冻”属于立冬的物候。

24节气与72物候:

立春: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鱼陟负冰)。

雨水: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候雁北),又五日草木萌动。

惊蛰:惊鸷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鸠。

春分: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五日始电。

清明:清明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又五日虹始见。

谷雨:榖雨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鸣鸠拂奇羽,又五日戴胜降于桑。

立夏: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小满:小满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麦秋生)。

芒种: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

夏至: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又五日半夏生。

小暑:小暑之日温风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日鹰乃学习(鹰始挚)。

大暑:大暑之日腐草为蠲,又五日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

立秋: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

处暑: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又五日天地始肃,又五日禾乃登。

白露: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

秋分:秋分之日雷始收声,又五日蛰虫培户,又五日水始涸。

寒露: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又五日雀入大水为蛤,又五日菊有黄华。

霜降: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又五日草木黄落,又五日蛰虫咸俯。

立冬: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小雪之日虹藏不见,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又五日闭塞而成冬。

大雪:大雪之日鹖旦不鸣,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

冬至: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

小寒:小寒之日雁北乡,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雊。

大寒:大寒之日鸡使乳,又五日鹫鸟厉疾,又五日水泽腹坚。

7 寻立夏丶小满、芒种丶夏至、小暑、大暑节气有关古诗,要有题目,

立夏:

1、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唐代:韦应物《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2、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宋代:文天祥《山中立夏用坐客韵》

3、百忧不到酒三行,万事尽休棋一枰。梅子未黄先着雨,樱桃欲熟正防莺。——宋代:朱翌《立夏前一日登马氏山亭》

小满:

1、小满气全时,如何靡草衰。——唐代:元稹《咏廿四气诗·小满四月中》

2、枇杷黄后杨梅紫,正是农家小满天。——清代:王泰偕《吴门竹枝词四首 其四 小满》

芒种:

1、芒种初过雨及时,纱厨睡起角巾欹。——宋代:陆游《芒种后经旬无日不雨偶得长句》

2、三年不见种田农,蓦陇跳沟过屋东——宋代:韩淲《芒种 其三》

夏至:

1、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唐代:白居易《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2、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宋代:杨万里《和昌英叔夏至喜雨》

小暑:

1、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唐代:元稹《咏廿四气诗 小暑六月节》

2、小暑渐时序,端居尘簟张。——近现代:伯昏子《小暑》

大暑:

1、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宋代:曾几《大暑》

2、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宋代:黄庭坚《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8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四个节气都分别代表什么

1、小暑:

小暑是相对大暑而言,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

小暑是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和八日,为小暑天。“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淤极点,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05度。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这时与夏至相比,白天已经开始变短了,但是气温却一直在升高。

2、大暑: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大概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是黄经120。大暑节气也正是属于中伏阶段,也就是每年的最热的一个阶段。

古文记载“六月中,解见小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因此,好多的古文中对大暑节气都有过讲述。

3、立秋:

立秋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8月7、8或9日。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4、处暑:

处暑,“处”是躲避之意,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9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这6个节气有关的古诗,必须省题目

立夏: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小满: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北斗指向已太阳黄经为75°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夏至:北斗指向乙太阳黄经为90°太阳在黄经90°“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心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生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小暑: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是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大暑: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处暑的习俗有哪些 24节气处暑的风俗盘点

 1、出游迎秋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2、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3、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浙江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在东海休渔结束那一天,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4、鸭子

 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鸭肉味甘、咸、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乌骨鸭药用价值更大,可使结核病患者减轻潮热、咳嗽等症。老母鸭能补虚滋阴,对久病体虚者或虚劳吐血者均有补益作用。鸭子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烤鸭、荷叶鸭等。

 5、龙眼配稀饭

 老福州在处暑的时候要吃龙眼配稀饭,因为夏天的时候天气比较热,人体消耗了很多热量,吃龙眼能补充热量。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滋补养气的作用。吃法就是剥一碗龙眼,混着稀饭一起吃。

 6、凉茶

 此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凉茶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

 7、燕麦南瓜粥

 南瓜被称为“秋季第一瓜”,可以降脂、降糖,促进肠道蠕动,帮助人体排出氧化自由基和其它代谢的废物。燕麦能有效降低人体中的胆固醇含量,改善血液循环。

 8、祭祖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大多都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者是“中元节”。

 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开始,就有开鬼门的仪式,一直要到月底关鬼门才结束,在这期间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

 9、拜土地爷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处暑为什么要放河灯

 原始社会,限于对大自然认识的局限,较长时间,汉族先民认为火是万物之源,成为顶礼膜拜的图腾,吉祥温暖的象征,战胜寒冷饥饿的神灵。渔猎时代,人们驾舟出海下湖为免风暴肆虐,在过危礁险滩或风大浪高时,用木板编竹为小船,放祭品点上蜡烛,彩纸作帆及灯笼放水中任其飘流,向海神祈保平安。这一习俗至今仍在台湾、福建、广东渔民中流行,叫彩船灯。奴隶社会的公元前11世纪周代,周公辅佐武王卜成洛邑,在曲水设宴庆祝,“流水泛酒”,“羽觞随波流”,夜以日续,放酒杯的盏上点灯,曲觞流杯演变的灯酒逐波。春秋时代的《诗经》,记载了秦洧两水秉烛招魂续魄、执兰除凶的民俗。奴隶社会是侵略邻国、战争不断的社会,用船载火攻城摧寨时,对阵亡将士水葬,船筏置鲜花燃灯已成惯例。周代八月十五有以火迎寒即围篝火歌舞活动,“举灯蟾魄圆”。晋代在每年月亮最圆最亮之夜,“纵情玩月、火烛竟宵”、“载船玩月”。这些活动,比汉代出现的道教、汉晋传入我国的佛教都早。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