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会要卷八十四(4)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唐会要卷八十四(4),第1张

 五年。诛李师道。收复淄青十二州。未定户籍。乃命谏议大夫王彦威。充十二州勘定两税使。朝法振举。人不以为烦。

 七年七月。荆南两税使崔倰赐紫金鱼袋。浙江东道两税使程异赐朝散大夫。以入计叙劳也。

 十五年闰正月。命度支郎中赵佶使淄。青。兖。海。郓。曹。濮。蔡。申。光等州。定两税。

 户口数

 永徽三年七月。户部尚书高履行奏。计户三百八十万。

 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户部尚书苏瑰奏。计户六百一十五万六千一百四十一。

 开元十四年。户部进计帐。言今年管户七百六万九千五百六十五。

 二十年。户部计。户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

 二十四年。计户八百一万八千七百一十。

 天宝元年。计户八百五十三万五千七百六十三。

 十三载。计户九百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

 至德元年。计户八百一万八千七百一十。

 干元三年。计户一百九十三万一千一百四十五。

 广德二年。计户二百九十三万三千一百二十五。

 建中元年十二月。定天下两税户。凡三百八十五万五千七十六。

 元和户。二百四十七万三千九百六十三。

 长庆户。三百九十四万四千九百五十九。

 宝历户。三百九十七万八千九百八十二。

 太和户。四百三十五万七千五百七十五。

 开成四年。计户部管四百九十九万六千七百五十二。

 会昌户。四百九十五万五千一百五十一。

 杂录

 贞观二十年。太宗问民部侍郎卢承庆。历代户口多少之数。承庆叙夏殷之后。迄于周隋。皆有依据。太宗嗟赏久之。

 永徽三年七月二十二日。上问户部尚书高履行。去年进户多少。履行奏言。去年进户。总十五万。上以天下进户既多。谓长孙无忌曰。比来国家无事。户口稍多。三二十年。足堪殷实。因问隋有几户。今见在几户。履行又奏。隋开皇中。有八百七十万。即今现户三百八十五万。上曰。自隋末乱离。户口减耗。迩来虽复苏息。犹大少于隋初。

 开元二十四年三月敕。朕以百姓为心。固非一人独理。委之牧宰。辑宁兆庶。若考论政绩。在户口存亡。不有甄明。何凭赏罚。自今已后。天下诸州户口。或刺史县令有离任者。并宜分明交付。州县仍每至年终。各具存亡及增加实数同申。并委采访使重复报省。所司明为课最。具条件奏闻。随事褒贬。以旌善恶。

 贞元三年五月。诏曰。诸州户口减耗。三分去二。其官员亦合减省。

 元和二年十二月。史官李吉甫等。撰元和国计簿十卷。总计天下方镇。凡四十八道。管州府二百九十三。县一千四百五十三。见定户二百四十四万二百五十四。(其凤翔。鄜坊。邠宁。振武。泾原。银夏。灵。盐。河东。易定。魏博。镇冀。范阳。沧景。淮西。淄青十五道。七十一州。并不申户口数。)每岁县赋入倚办。止于浙西。浙东。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等道。合四十州。一百四十四万户。比量天宝供税之户。四分有一。天下兵戎。仰给县官。八十三万余人。比量士马。三分加一。率以两户资一兵。其它水旱所损。征科妄敛。又在常役之外。

 

 六年二月制。自定两税以来。刺史以户口增减。为其殿最。故有析户以张虚数。或分产以系户名。兼招引浮客。用为增益。至于税额。一无所加。徒使人心易摇。土著者寡。观察使严加访察。必令指实。

 会昌五年八月制。朕闻三代已前。未尝言佛。汉魏之后。佛教寖兴。是逢季时。传此异俗。且一夫不耕。有受其馁者。一妇不织。有受其寒者。今天下僧尼。不可胜数。皆待农而食。待蚕而衣。贞观开元。亦常厘革。除不尽。流衍滋多。中外诚臣。协予正意。济民利众。予不让焉。天下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千余人。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

 移户

 贞观元年。朝廷议户殷之处。听徙宽乡。陕州刺史崔善为上表曰。畿内之地。是谓殷户。丁壮之民。悉入军府。若听移转。便出关外。此则虚近实远。非经通之义。其事遂止。

 天授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徙关外雍同秦等七州户数十万。以实洛阳。

 开元十六年十月敕。诸州客户。有情愿属缘边州府者。至彼给良沃田安置。仍给永年优复。宜令所司。即与所管客户州计会。召取情愿者。随其所乐。具数奏闻。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初一照片里的故事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照片里的故事作文1

 这张照片,是我十岁时的冬天里拍的。一眼望去,白雪成了照片中唯一的背景。而照片中最醒目的是一个小男孩失去了平衡,马上就要摔倒了;而这个令小男孩失去平衡的东西,竟是一个足球大的雪球,扣在了小男孩的头侧面。别人看了这张照片,也许会捧腹大笑,而我看到这张照片,却会羞红了脸。因为照片里那个狼狈的男孩,就是我。

 那天,白雪纷飞。我和爸爸妈妈在遍地白雪的小区里悠闲地散步,调皮的小雪花不时从天空中飘下来,落在我的头上、肩膀上。我看着遍地的白雪,脑袋里蹦出了一个想法,便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们来进行一场雪球大战吧!”妈妈也点点了头:“好,让你和你爸PK一下吧!”

 比赛开始了,我迅速建好一座防护墙,并在墙的后面奋力地将雪做成雪块,又将雪块压成雪球,不一会儿,我就做好了一堆的雪球。我坐在雪地上,还没休息一会儿,爸爸就开始攻击了。雪球铺天盖地地向我扑来。我一边躲闪,一边向爸爸扔雪球。

 打了一会儿,我就已经趴在地上,大口地喘气了。爸爸看我累倒了,就坐在雪堆上,看着手机。我看爸爸不注意,我就拿起一个大雪球瞄准爸爸头顶的树梢使劲一扔,树梢猛烈地抖动了几下,树上的雪全落了下来,正好落在了爸爸身上。爸爸成了名副其实的“雪人”。

 爸爸生气了,从地上抓起一个足球大小的雪团,双手抓着向我扔来,正好在我的头顶“炸开”。而在一旁的妈妈正好拍到了这一瞬间。

 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故事,一本相册就包含了上百个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我童年的回忆,我很珍惜他们。

初一照片里的故事作文2

 心中默默感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忽然。浣山的目光注视着,注视着桌柜上的照片,目光呆滞地了,缓缓的走到周桂旁。踮起双脚一手撑住桌面女首相柜中取出照片。

 大雨过后,雨过晴天换洗了大地的色彩,但唯一没有洗涤过的那照片的色彩,每张照片的背后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喜悦和不舍的悲痛。照片将某一刻的时间定格在上现在细细品味着往事。

 经过机场大约的写题,终于迎来了那微弱却又刺眼的阳光,花坛中刚进过风雨洗礼的花草,此刻一洗的生机勃勃。操场瓶中一些积水存在在破瓷砖坑中,阳光照射在金水上倒映出。碧蓝的天空与纯白的云朵秀着新鲜的空气,一切都感觉那么美好。

 已经生活六年的母校,再熟悉不过了,面对即将告别母校的我,心中依旧万般不舍,但无论怎样,我们终将会面临离别。下午要一张毕业照在小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我们虽然每每口头上说读初中多好,快毕业了都好,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我们是口是心非,我们排着一串有生以来整齐的队伍,脚步不再追跑,而是范梦罗脚部康复,每踏出一步,我们相处的时间就少了一部都在谨慎珍惜的踏着每一步。

 到我们的同学们按顺序站好一排,女生在前面蹲着儿爬,老师坐满的位置,三排版蹲四排昂首挺胸的站立,摄影师叫“看镜头,一二三”,按钮所有人的面容定格在照片上。

 同学们强撑着一副强颜欢笑的面容,卸下来了,替代了是一张张不舍泪珠在眼眶内打转的模样,但同学们都彼此互相比头以西江头杨姐强制。把眼泪倒回,然后安慰对方。

 忘了许久的照片,最后不舍得放回原底,现在的自己充满了伤感。照片记录了当时纯真无邪,可爱天真的我们。

初一照片里的故事作文3

 每个人都有照片,我也不例外。看,墙上的那张“巨无霸”就是我的了,照片上的我正深身发抖地在冰箱里,手里还拿着根雪糕。记得那时我岁的夏天,天气炎热,连平日里随处可见的小鸟都没有了踪影,遮凉的树荫底下也是热的很。我气喘吁吁地从外面冲进家里,一滴一滴的汗从脸上滑落,砸在衣服上,衣服已经被汗浸湿了。我拿起手中的雪糕,撕开包装袋,整张脸瞬间皱成了苦瓜脸,雪糕已经化了大半了,怎么办呢?我想起妈妈平时把瓜果蔬菜放在冰箱里,据说可以冰冻保鲜,我不禁眼前一亮,可以把雪糕放进去冰冻,我急匆匆冲向那台我垂涎已久的机器—冰箱,一打开冰箱门,那扑面而来的寒气让我感觉像是进了冰天雪地,身上的热气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我把雪糕放进冰箱,关上冰箱门,那凉爽的感觉又消失了,不一会儿,又大汗淋漓了。我蹑手蹑脚地走到了卧室门口,往里一探,半点人影也没有,我心中暗自窃喜,像离线的箭般冲到冰箱前,饿虎扑食般的打开冰箱,享受着凉爽的风。看着雪糕,它似乎已经成型了,不过有点奇形怪状的。我干脆地坐进了冰箱,舔着我那已经成型了雪糕,似乎是感觉到冷了,鼻子间缓缓流出不知名的液体,我一边吃着雪糕,一边“哧溜哧溜”地把鼻涕吸回去。我正专注的做着这一切,殊不知有人进来了,随着“咔嚓”一声,这一刻便被定格在照片中了。

 照片,它记录着的是欢笑,童趣,多年后见到,仍会为了当时的欢笑忍俊不禁。

初一照片里的故事作文4

 翻开相册,记忆如上林湖中的潮水,纷杂沓至。美国纽约博物馆中拍下的一张照片,刺痛了双目。

 那是一张敦煌壁画的照片,我隔着博物馆厚重的玻璃将它拍下。那壁画上所绘的是一个双手在背后弹弄琵琶的歌女。那女子娇容微侧,仪态雍容,凤目微垂,淡然含笑,似乎仍能听见那纤纤十指间流出的无名乐曲。

 纽约博物馆中的敦煌文物不少,壁画尤其多。如若不是展柜边以英文书写的标签和身边金发碧眼五官深邃的男女,我几乎以为自己正置身于国内某处博物馆。

 回想曾经读过的书籍,拼凑起对那个年代的印象。那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军阀纵横,民不聊生,千年古国,任人宰割,存亡千钧,系于一发。

 偏生在民族前路未卜,存亡未定之时,甲骨文和莫高窟先后出世,一个是殷人刀笔,一个是唐宋遗书;一个是童年歌声,一个是盛年回响。只是甲骨文有王国维、董作宾等人发掘、解读和保护,莫高窟却只有在斯坦因和华尔纳的车队中渐行渐远,流向西方。千年来大漠黄沙中的淡然气度,在十九世纪散逸四海,将中华文化的乡愁拉得很长,很长。

 展柜前聚集了不少华人,他们在外国博物馆的玻璃窗前低语,像儿孙不远万里来到年迈的老祖宗面前切切私语,千言万语,尽在泪光中闪烁。

 两个世纪前的真正情况,我们已无从得知,当年的亲历者只剩下这些不能言语的文物。陈列在他国的博物馆中,无声地诉说着文化侵略者的罪孽,又用淡然雍容的笑消释了仇苦。

 这张照片里,隐藏了一个悲怆而动人的故事。

 如今,悲怆和动人,仍在继续。

初一照片里的故事作文5

 转眼间,小学毕业已经过去一年了,我拿起了毕业照,脑子里就回想起了那些美好的往事,久久不能却。

 那是一个酷热的七月天,也是我们照毕业照的那一天,我们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聚在操场等待着拍一张完美的毕业照,一个两层的铁架和许许多多的椅子也已经准备好了,老师领着我们来到了铁架旁,并耐心的帮我们排位置。

 排好位置之后,我们井然有序的登上了铁架,脸上虽然有着笑容,但是内心还是无比的悲伤,在这六年中,我们朝夕相处,已经有了十分深厚的友谊。如今我们即将要毕业了,要分开了,我们都希望让友谊的种子快乐的成长,越长越茂盛。拍照前,我们都想尽可能多说一些话,都想抓住最后一点时间来和同学好好交流,给以后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即将拍照了,我们都展开笑脸,这承载着我们六年的快乐时光和深厚的情谊,我们内心又有非常多的不舍,有无尽的话语,也有很多伤感,在这六年里,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这时摄影师的一句提醒了打破了我的思绪,只听“咔嚓”一声,照片拍好了。

 现在,我上了初中,可是这一张毕业照我一直都珍藏着,珍藏着一份感情,这一份情谊,我希望我们之间的友谊之树一定要永远茂盛,永远都留在我们的心间,永远都不能忘记。

〔正文)

九成宫醴泉①铭,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②。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③,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④,此则隋之仁寿宫也⑤。冠山抗殿6,绝壑为池7,跨水架楹(8),分岩耸阙(9),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10),台榭参差;仰视则迢递百寻(11),下临则峥嵘千仞(12),珠壁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观其移山回涧,穷泰极奢(13),以人从欲(14)良足深尤(15)。至于炎景流金(16),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17)。

〔注释〕:①醴泉:甘美的泉水。②秘书监:掌管朝廷图书典籍的长官,以少监为其副职。检校侍中:兼领门下省侍中,此为加官。唐代中央政府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门下省负责审诏署奏之事,其长官称“侍中”。“秘书监检校侍中’,即秘书监兼任门下省侍中。敕:皇帝旨意。钜鹿郡公:钜鹿为封地,郡公为爵号,位在国公之下,县公之上。③维;语气词,无义。④乎:于、在。⑤隋:隋文帝杨坚受封于随,公元581年灭北周,改随为隋,以为国号。6冠山抗殿:冠,覆盖。抗,举兴。(7)绝壑为池;绝,截堵。壑,山谷。池,既指地沼,也指宫外之护城河。(8楹:柱,实指桥柱。(9)分岩耸阙:分,开辟。岩,险峻之地。阙,在宫门外筑二台,在台上建楼观,中央阙而为道,故谓之阙。(10)栋宇胶葛:栋,屋之正中;宇,屋之四垂。栋宇,泛指房屋。胶葛:错杂貌。(11)迢递百寻:迢递,高远貌。寻, 八尺为寻。(12)峥嵘千仞:峥嵘,高峻也。仞,八尺为仞。(13)穷泰;泰,侈也;穷泰,过度奢侈。(14)以:因。从:纵。(15)尤:责备。(16)炎景流金:炎景,暑天之酷热。流,熔化。(17)汉之甘泉不能尚也:甘泉,汉之甘泉宫,在陕西淳化县西北甘泉山,原为秦之离宫,汉武帝时增广之,周长十九里,作为避暑行宫。尚,加,超过。

(译文)贞观六年夏历四月,皇帝在九成宫避暑。这里原是隋代的仁寿宫。覆盖着山野而兴建宫殿,截堵山谷以形成池沼和护城河。跨水立柱以架桥,辟险峻之地建起耸立的双阙,周围建起高阁,四边环绕长廊,房舍纵横错杂,台榭参差交错;仰望高远可达百寻,俯看峻峭亦达千仞,辉煌如珠玉相映,金色和碧色交辉,其光彩能灼云霞,其高峻能达日月。看他兴建宫殿使山移润回,极尽奢侈之能事,因为人们的这种纵欲态度,实在应该痛加责备。至于当热度可以溶化金属的酷热暑天,这里却无闷湿蒸热的气温;微风徐徐吹来,带来清凉的舒适,确是居住的好场所,实为调养精神的胜地,汉代的甘泉宫是不能超过它的。

〔正文〕皇帝爰在弱冠①经营四方②逮乎立年③,抚临亿兆4;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5:东越青丘6,南逾丹徼7 ,皆献琛奉贽8,重译来王9;西暨轮台10北拒玄阙11,并地列州县,人充编户12;气淑年和13,迩安远肃14,群生咸遂15灵贶毕臻16,虽藉二仪之功17,终资一人之虑18。遗身利物19,栉风沐雨,百姓为心,忧劳成疾,同尧肌之如腊20,甚禹足之胼胝21,针石屡加22,腠理犹滞23。爰居京室24,每敝炎暑,群下请建离宫25,庶可怡神养性。圣上爱一夫之力,惜十家之产26,深闭固拒,未肯俯从,以为隋氏旧宫,营于曩代27,,弃之则可惜,毁之则重劳,事贵因循28,何必改作。于是斫雕为朴29,损之又损,去其泰甚,茸其颓坏,杂丹墀以沙砾,间粉壁以涂泥;玉砌接于土阶30,茅茨续于琼室31。仰观壮丽,可作鉴于既往,俯察卑俭,足垂训于后昆32此所谓“至人无为,大圣不作”33,彼竭其力,我享其功者也。

〔注释〕:①爰在弱冠:爰,语首助词,无义。弱冠,20岁。按:唐太宗开始辅助其父起兵争天下,时年18岁,这里“弱冠”是概数。②经管四方:出自《诗小雅北山》。此地指从事策划和组织统一天下的活动。③逮乎立年:逮乎,到了。立年,而立之年,30岁。按:唐太宗称帝时,年29岁,立年也为概数。4抚临亿兆:抚临,安抚并君临。亿兆:万万为亿,万亿为兆,此处指天下亿万百姓。5 终以文德怀运人:终,引申为后来。文德,文明道德。怀远人,怀念国家和民族。6青丘:传说之海外国名,泛指海外的蛮荒之地。7。丹徼:徼,边界,古代称南方的边疆为丹徼。8皆献琛奉贽,奉献珍宝以为晋见之礼。9重译来王:重译,经过不同语讲的辗转翻译,:形容来自很远的地方。王,朝见。10暨:抵,到。11玄阙:古代传说中的北方极远的地方。12编户:编入户籍的平民。13气淑年和:气淑,阴阳之气温和。年和,年景风调雨顺。14弥:近。15群生:一切生物。遂:各得其所。15灵贶:神灵降福。毕臻,都来。17二仪:天地。18一人:指皇帝,即唐太宗。19遗:舍。20尧:传说中的远古圣君。腊:干肉。此指因风吹日晒使皮肤变得像干肉一样。21禹:传说中夏代的开国君主,他治水有大功。胼胝:指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滞:停滞,此指血脉仍不通畅。24京室:王宝。即京都。25离宫:古人帝王于正式宫殿之外别建宫室,以便随时游处,谓之离宫。26十家:即十户。古代户籍编制,五家为伍,十户为什,相联相保。此处十家指户藉编制中的最小单位。27曩代,过去的年代。28因循:沿袭。29雕:文饰。朴:质朴。30玉砌:用玉砌成的阶,用以形容豪华的石阶。31茅茨:茅草屋顶,也指茅屋。琼室:用玉装饰成的房子,用以形容豪华的房屋。32后昆:后嗣子孙33至人无为,大圣大作:此二句引自《庄子知北游》,(因圣人本原于天地的美德,而通达于万物的道理)故至德之人(表面上)没有什么作为,大圣不妄自制作。

〔译文〕:皇帝二十岁时,就从事策划和组织统一天下的活动,到了三十岁时,就做了亿万白姓的君主;开始是用武力统一中国,后来又以高度的文明道德使远方的国家和民族亲附:东边越过青丘,南边越过开徼,那些国家和民族都奉献珍宝以为晋见之礼,经过不同语种的;辗转翻译而来朝见;西到轮台,北抵玄阙,都并入版图而设置地方州县,把那里的人民编入户籍(受朝廷管辖);阴阳之气温和, 年景风调雨顺,远近都和平肃敬,一切生物也各得其所,神灵都来降福,这虽然是凭借天地的功德,但毕竟要依靠皇帝一个人的谋略。(皇帝)舍身以利天下黎民,风里来雨里去,一心为百姓着想,忧国忧民积劳成疾,皮肤和尧帝一样变成了干肉的形态,手脚上结的趼子超过了大禹,虽经针刺石砭治疗,而血脉仍不通畅,住在京都,炎热的暑天往往使人疲困不堪,群臣请求另建(避暑)行宫,庶几可以疗养从而心旷神怡。圣天子爱护每一个黎民的劳力,痛惜民间户籍编制中最小单位的财货,坚决拒绝,不肯听从群臣的请求,提出隋代建筑的旧宫殿,是过去建造的,舍弃它感到可惜,毁掉它又会重新劳民伤财,应当沿袭既成的事实,又何必重新改作呢!于是去掉隋代旧宫的文饰而使之变得质朴,一再节俭,把原来过多奢华的部分去掉,把已经损坏的部分加以修正,使原来殿前红色石阶夹杂着沙砾,原来白色的墙壁夹杂着新涂的泥土;土阶与原有的玉砌相接,茅屋连着原有的琼室。仰看原有宫殿的壮丽,可吸取过去隋代由奢侈而败亡的教训,俯察今天修葺的求卑求俭,足以作为后嗣子孙的楷模,正提现了“至德之人(表面上)没有什么作为,大圣不妄自制作”的精神,他们竭尽全力(大兴土木),其成果却使我安享了。

〔正文〕然昔之池沼,咸引谷涧,宫城之内,本乏水源,水而无之,在乎一物①,既非人力所致。圣心怀之不忘2。粤③以四月甲申朔旬有六日已亥④,上及中宫,历览台观⑤,闲步西城之阴⑤,踌躇高阁之下7,俯察厥土,微觉有润,因而以杖导之8,有泉随而涌出,乃承以石槛,引为一渠。其清苦镜,味甘如醴,南注丹霄之右9,东流度于双阙10;贯穿青琐11,萦带紫房12;激扬清波,涤荡暇秽;可以导养正性13,可以澄莹心神。鉴映群形,润生万物,同湛恩之不竭14,将玄泽于常流15,匪唯乾象之精16,盖亦坤灵之宝17。谨案:《礼纬》云:王者刑杀当罪,赏锡当功18,得礼之宜19,则醴泉出于阙庭。《鹖冠子》曰:“圣人之德,上及太清20,下及太宁21,中及万灵22,则醴泉出”。《瑞应图》曰:王者纯和23,饮食不贡献,则醴泉出。饮之令人寿。《东观汉记》曰:“光武中元元年24,醴泉出京师,饮之者痼疾皆愈”。然则神物之来25,实扶明圣26;既可蠲兹沉痼27,又将延彼遐龄。是以百辟卿士28,相趋动色29,我后固怀撝挹,推而弗有30,虽休勿休,不徒闻于往昔,以祥为惧,实取验于当今31。斯乃上帝玄符32,天子令德,岂臣之未学所能丕显33?!但职在记言,属兹书事34,不可使国之盛美,有遗典策35敢陈实录,爰勒斯铭。其词曰:

(注释):1本句第二字缺,全句句意不明。2圣心:尊称皇帝之心。3粤;语气词,无义。4 四月甲申朔旬有六日已亥:按中国历史干支纪日法,“朔”指是月初一,既知“朔”为甲申,则这个月的十六正好是已亥。旬为十,有即又,“旬有六日”即十又六日。又,按历表,唐贞观年间只有“贞观六年四月朔”为“甲申”,故文中指的年代为“贞观六年”(632)。5台观:泛指楼台亭榭。6阴:指背面。7踌躇:徘徊。8导:掘开并引导。9注丹霄:注,流灌。丹霄,宫殿名。10双阙:宫门外筑二台,台上建楼观。11青琐:宫门上镂刻的图纹,此代指宫门。12紫房:宫殿名。13正性;纯正的禀性。14湛恩:湛,深。湛恩:深恩。15玄泽:指天子的恩泽。16乾象:天象。17坤灵:地神。18《礼纬》:纬书的一种,对经书而言,汉人伪托为孔子所作。有《易纬》、《书纬》、《诗纬》、《礼纬》……等七种,称七纬。其书以儒家经义,附会人事吉凶祸福,预言治乱兴废,多有怪诞无稽之谈。南朝宋时开始禁止纬书流传,至隋,炀帝遣使搜焚其书。令所传者为后人辑佚,汉学堂丛书本。锡:赐。19礼:规定社会行为法则、规范、仪式的总你。宣:得当20《鹖冠子》:相传为先秦古籍之一,传世有十九篇作者姓名不详,只知为楚人,“以鹖之冠,号曰鹖冠子”,有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影印《子汇》本,属杂家类。《醴泉铬》所引这几句,见该书《度万第八》。太清:天。21太宁:地名。22万灵:众生灵、人类。23《瑞应图》:梁孙柔之撰一卷。今传清马国翰辑《玉壶山房辑佚令》本。属阴阳五行类。纯和:纯正平和。多指性格或气质。24《东观汉记》:东汉刘珍等撰。是记载东汉历史的重要史书。《隋书经籍志》著录为143卷,现已残,清代经四库全书馆馆臣的辑录,都二十四卷。传世有《四库全书》本、《东观汉记校注》本(吴树)校正。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中元元年,即公元56年。25神物:神奇灵异之物,此处指醴泉。26实:是。27蠲:除去。沈痼:积久难治的病。28百辟卿士:本《诗 大雅 假乐》句。百辟,指众诸侯。卿士,各级官员的泛称。此处还指公卿大官。29相趋动色:彼此欢跃并且脸上已出受感动的神色。30后:君主。撝挹:谦逊。推而弗有;指“神物之来”,谦逊地并不认为是由于自己的“明圣”。31以祥为俱,实取验于当今:以祥瑞的出现感到畏惧,是有当今的先例作为教训的(实指隋代出现的“祥瑞”如“小石变玉”、“河清”、“龙见”等,结果却带来灾祸而言)32上帝:上天。玄符;天符,符命。谓上天显示的瑞徽。符通符。33丕:大。34古代史官的职责,左史记言,古史记事。书事:记事。35典策:典籍文献。

〔译文〕:但是过去的池沼,水都从涧谷引来,宫城里面,本来就缺乏水源,想求得水源结果又没有,(要解决这一问题),既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太宗皇帝心里对此一直念念不忘。贞观六年四月十六日,唐太宗皇帝与长孙皇后在九成宫散步,沿途观赏楼台亭榭,信步走到西城的背面,在高耸的楼阁下徘徊,往下看到这里的土地,略显湿润,于是用手杖掘地并加以导引,结果泉水随之流涌出来,于是在泉水下边砌上石槛。引来水流入石砌的沟渠。泉水清澈如镜,水味甘甜如醴酒(泉水经过石渠)往南灌注在丹霄宫的右边,往东流淌于双阙之下;流泉贯穿于镂刻图纹的宫门,萦绕着紫房宫;泉水激扬起的清波,能将浊秽的渣滓荡涤;它可以使人养成纯正的禀性,可以使人的心神玲珑透剔。泉水如镜能照映出各种形态,由于它的滋润可以使万物生长就如同皇帝的深恩永无休止,天子的恩泽永远流布人问,它不仅是天象的精华也是地神的环宝。据文献记载:《礼纬》说:“帝王对犯人的判刑和处死确是量刑得当,对人的赏赐和该人的功劳相符,能做到符合社会规定的法则和规范,那醴泉对会在宫廷之间出现”。《鹖冠子》说:“圣人的恩德,能上达于天,下达于地,中达于众生灵,那就会出现醴泉”。《瑞应图》说:帝王生性纯正平和,饮食不用臣下贡献的珍奇之物,那醴泉就会出现,喝了它能使人长寿”。《东观汉记》说:“汉光武中元元年(56),在京师〔首都洛阳)出现了醴泉,喝了能使积久难治的病痊愈”。如此说来,神奇灵异的醴泉之所以出现,是为了扶助圣明的君王;它既可除去积久难治之病,又可使人延年益寿。对此,公卿大臣们无不欢跃并显出受感动的神色,唯我皇上胸怀谦逊,并不认为醴泉的出现是由于自己的“明圣”。虽有美却不以为美,不仅听过去的圣贤如此,以祥瑞的出现感到畏惧,更是有当今的先例作为教训的(隋代即有“祥瑞”出现结果动带来灾祸的先例)。这是上天显示的瑞征,也说明天子的盛德,这些,岂是不学如巨这样的人所能发扬光大!仁臣作为史官的职责必须“记言”、“记事”,不可使国事出现的如此盛美之事,不见于史册,故敢于如实陈述,写成铭文刻碑。

〔正文〕唯皇抚运(l),奄壹(寰)宇(2),千载膺期(3),万物斯睹(4);功高大舜(5),勒深伯禹(6),绝后(光)前(7),登三迈五(8)。握机蹈矩(9),乃圣乃神(10),武克祸乱,文怀远人(11):(书)契未纪,开辟不臣(12),(冠)冕并袭(13),琛贽咸陈(14)。大道无名(15),上德不德(16),玄功潜运(17),几深莫测(18)。凿井而饮,耕田而食(19),靡谢天功,安知帝力(20)。上天之载,无臭无声(21),万类(资)始922),品物流形(23),随感变质(24),应德效灵(25),介焉如响(26),赫赫明明.杂沓景福(27),葳蕤繁祉(28):云氏龙官(29),龟图凤纪(30),日含五色(31),乌呈三趾(32),颂不辍工(33),笔(无)停史(34)。上善降祥,上智斯悦(35),流谦润下(36),潺湲皎洁(37),萍旨醴甘(38),冰凝镜澈(39),用之日新,挹之无竭(40)。道随时泰(41),庆与泉流(42)我后夕惕(43),虽休弗休,居崇茅宇,乐不般游(44),黄屋非贵(45),天下为优。人玩其华,我取其实,还淳反本(46),代文以质,居高思坠,持满戒(溢)(47);念兹在兹(48),永保贞吉(49)。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欧阳询奉敕书(50)。

〔注释〕(1)唯:语首助词,无义。皇:皇上。抚运:顺应时运。(2)奄:同。奄壹:同一,统一。寰宇:天下。(3)膺期:承受期运,即受天命为帝王。(4)睹:引申为瞻仰。万物:万众生灵。(5)大舜: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君。(6)伯禹:即夏禹王,治水功高,被后人尊为圣君。禹曾被封为伯爵,故又称为伯禹.(7)光:空。(8)登:加,胜于。三:传说中的古代圣君三皇:伏善、神农、黄帝(见《世木》)。迈:超过。五:传说中的古代圣君五帝。(9)握机:掌握天下的权柄。蹈矩:遵守礼法。(10)乃:又。(11)克:平定。怀:亲附。远人:远方的国家和民族。(12)开辟不臣:开天辟地以来不臣服者。(13)冠冕:古代大夫以上之帽子,此处代指外国来朝之君臣。并袭。重重叠叠。(14)琛:珍宝。贽:见面所赠之礼物。(15)大道:自然法则,万物必由之路。无名:不可言说。即《老子》“道可道,非常道”。(16)“上德不德”:见《老子》三十八章。大意是:上德之人(圣火)虽然得道,但又不以得为得。(17)立功:神功,调宇宙自然之力。潜运:默默地运行着。(18)几:神妙的迹象。(19)“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相传尧时,有老人击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后成为歌颂盛世太平的典故。(20)靡谢天功,安知帝力:靡:不,无。力:功。此二句即《击壤歌》之“帝何力于我哉?”之意。(21)上天:天道。载:行,运行。无臭无声:嗅无味听无声。(22)万类:万物。资:赖以。始:生。(23)品物:众多的有生物和无生物。流:演变,变化。(24)质:物类的本体。(25)效:致。灵:福、善。(26)介焉:通“芥”,细微貌。(27)杂沓:众多纷杂。景:大。(28)葳蕤:纷披貌。祉:福。繁祉:多福。(29)云氏龙官:云氏:传说黄帝受命时有云瑞,故以云纪事,即设置各部门长官都用云字命名。龙官:古伏羲氏时,有龙瑞,故以龙命官,如春富为青龙之类。(30)龟图:即洛书。传说尧时与群臣贤者到翠妫川,有大龟来投尧,龟背有图,尧命臣下写取以告瑞应。写毕,鱼还水中。凤纪:据《在传》记载,少皞即帝时,有凤鸟飞来,故设置部门长官用鸟来命名。凤鸟氏,就是历正(管历法的官)。后称岁历为“凤历”。上面所称“云氏”、“龙宫”、”龟图”、“凤纪”,都是祥瑞,后世以之为歌颂帝王瑞应之辞。(31)日含五色:本《易传》“圣王在上则日光明而五色备”、《礼斗威仪》“政理太平,则时日五色”。以太阳呈现五色为“圣王在上”和“政理太平”的瑞应。(32)乌呈三趾:传说中太阳内的三足神鸟。《春秋元命苍》“日中有三足乌”,改太阳也称“三足乌”、“金乌”、“灵鸟”。此外以太阳中的三足神乌出现说明瑞应。(33)工:乐师,乐宫。(34)史:史官,掌纪事。(35)上善:最完美,主善。上智:智力特出。(36)“流谦”:见《易·谦》”地道变盈而流谦”,即流散盈满以广布于虚处。润下:润泽下土。(37)皎:透明。(38)旨:味美。萍:醴泉水上之浮萍。(39)澈:澄清。(40)挹:舀取。(41)道:大道、即自然法则。随:顺畅。泰:通。(40)与:同。(43)我后:我君。夕惕:《易 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即“君子整天健强振作了已,直到夜间还警惕慎行”。(44)般游:般同“盘”,游乐。(45)黄屋:帝王车盖,以黄缯为盖里,故名。此处代指帝王。(46)反:同近,返回。(47)戒:警惕。(48)“念兹在兹”:语出《书·大禹谟》,后用以指念念不忘于某一事情。(49)贞吉:纯正美好。(50)敕:帝王诏命。

〔译文〕(散文):皇帝顺应时运,统一天下,承受千载难逢的时运而为天子,为万众生灵所瞻仰;其功高于大舜,其勤劳胜于伯禹,真是空前绝后,超过古代圣君三皇五帝。(皇帝)掌握天下的权柄并遵守礼法,既圣德又神明,武能平定祸乱,文能使远方的国家和民族亲附:过去不见文字记载的、开天辟地以来不向中国臣服的(都来亲附),这些来朝的外国君臣冠冕重重,把作为见面礼的珍宝都陈列出来。大道不能用语言表述,上德之人虽然得“道”却不以得为得,宇宙自然之力默默地运行着其神妙之迹象不可度量。(古《击壤歌》唱道)“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天下太平,安居乐业)连上天之功都不感谢,又怎能知道皇帝对百姓之功!

天道运行,人们嗅之无味听之无声,但万物赖之以生,众多的有生物和无生物因之以变化形态,物类的本体随天造的感应而变化,天道能应人们的德行而致福,虽然德行细微天道也会响应(回报),这是十分明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众多纷杂巨大的福祉:如“云氏”、“龙宫”、“龟图”、“凤纪”、太阳呈现五色、三足神乌从太阳中出现等等,乐官没有停止过歌颂,史官没有停止过用笔记载.今天因皇帝的至善而上天降临吉祥,也因皇帝的智力特殊而给人世带来喜悦,使水(醴泉)从盈满处流向虚处,从而润泽下土,水声潺潺,水质透明洁净,水上的浮萍味美,水味如醴酒甘甜,水凝成体如明镜般清澈,这样的水日用日新,舀取它用之不尽.(醴泉的出现)说明“大道”应时而畅通无阻,吉庆同醴泉俱来,而我们的夭子却日夜健强振作,警惕慎行,并不以吉庆为吉庆,居室崇尚茅屋,不以游乐为乐,不以身为帝王为贵,而以天下的百姓为忧。人们都爱那花的美丽,我却取其果实的实用,去浮华而归于淳厚,弃枝叶而返回根本,以质朴代替文饰,居高处就要计虑防止下坠,端盛满之水就要留心不外溢,要念念不忘这些,就能永远保持纯正美好。

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欧阳询奉诏命书写。

  世说新语

  刘义庆〔南朝宋〕

  上卷

  德行第一

  1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

  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

  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2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3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

  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4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

  以为登龙门。

  5李元礼尝叹荀淑、锺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锺君至德可师。」

  6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着车

  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着膝前。于时太史奏:

  「真人东行。」

  7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

  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

  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8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

  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9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

  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

  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

  10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而二门之里,

  两不失雍熙之轨焉。

  1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

  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2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

  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13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

  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

  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4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

  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

  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15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16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17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具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

  「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

  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18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中表之贫

  者。或讥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

  19王戎云:「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与之言,理中清远,将无以德掩其

  言。」

  20王安丰遭艰,至性过人。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浚冲必不免灭性

  之讥。」

  21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

  百万,戎悉不受。

  22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疋布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当时以为美事。

  23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乐广笑曰:「名教中自有乐

  地,何为乃尔也?」

  24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

  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

  于是独往食,辄含饭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

  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25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

  「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

  以,乃受炙人也。

  26祖光禄少孤贫,性至孝,常自为母吹爨作食。王平北闻其佳名,以两婢饷之,因取

  为中郎。有人戏之者曰:「奴价倍婢。」祖云:「百里奚亦何必轻于五□(羊殳)之皮

  邪?」

  27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时夏月,暴雨卒至,舫

  至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复坐处,。王曰:「胡威之清,何以过此!」即启用为吴兴郡。

  28邓攸始避难,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既过江,取一妾,甚宠爱。历年后,讯其所

  由,妾具说是北人遭乱,忆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攸素有德业,言行无玷,闻之哀恨终

  身,遂不复畜妾。

  29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丞相见长豫辄喜,见敬豫辄嗔。长豫与丞相

  语,恒以慎密为端。丞相还台,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恒与曹夫人并当箱箧。长豫亡后,

  丞相还台,登车后,哭至台门;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开。

  30桓常侍闻人道深公者,辄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达知称,又与先人至交,不宜

  说之。」

  31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

  而移于他人哉?昔孙树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32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

  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33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太傅时年七八

  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

  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34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35刘尹在郡,临终绵□(啜口换忄),闻阁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祀!」外

  请杀车中牛祭神,真长曰:「丘之祷久矣,勿复为烦!」

  36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37晋简文为抚军时,所坐床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迹,视以为佳。有参军见鼠白日

  行,以手板批杀之,抚军意色不说。门下起弹,教曰:「鼠被害,尚不能忘怀,今复以鼠损

  人,无乃不可乎?」

  38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

  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

  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

  □(衤军)邪?」范笑而受之。

  39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

  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

  40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

  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

  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41初,桓南郡、扬广共说殷荆州,宜夺殷觊南蛮以自树。觊亦即晓其旨。尝因行散,

  率尔去下舍,便不复还,内外无预知者。意色萧然,远同斗生之无愠。时论以此多之。

  42王仆射在江州,为殷、桓所逐,奔窜豫章,存亡未测。王绥在都,既忧戚在貌,居

  处饮食,每事有降。时人谓为「试守孝子」。

  43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

  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

  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

  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桓亦如言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

  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

  44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

  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

  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45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焦

  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郡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

  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

  孝之报也。

  46孔仆射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时为太常,形素羸瘦,着重服,竟日涕

  泗流涟,见者以为真孝子。

  47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及思至,宾客吊省,

  号踊哀绝,路人为之落泪。韩康伯时为丹阳尹,母殷在郡,每闻二吴之哭,辄为凄恻,语康

  伯曰:「汝若为选官,当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韩后果为吏部尚书。大吴不免哀

  制,小吴遂大贵达。

  言语第二

  1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怍色。先生何为颠倒衣

  裳?」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

  2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

  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3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

  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

  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

  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

  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足叔)□(足昔)。

  4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

  「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5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

  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

  乎?」寻亦收至。

  6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如何?」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

  家君如何?」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

  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

  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

  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7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颍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

  乎?」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

  耳。」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雠,以为至公。公旦文王之诗,不论

  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

  者,不为悖德乎?」

  8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衡扬□(木包)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

  坐为之改容。孔融曰:「祢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魏武惭而赦之。

  9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

  「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曲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

  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

  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

  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

  锺,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10刘公干以失敬罹罪。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文宪?」桢答曰:「臣诚庸短,亦

  由陛下纲目不疏。」

  11锺毓、锺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锺繇曰:「可令二子来。」于

  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

  「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12锺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

  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

  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13魏明帝为外祖母筑馆于甄氏,既成,自行视,谓左右曰:「馆当以何为名?」侍中

  缪袭曰:「陛下圣思齐于哲王,罔极过于曾、闵。此馆之兴,情锺舅氏,宜以『渭阳』为

  名。」

  14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15嵇中散语赵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赵云:「尺表能

  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气。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

  16司马景王东争,取上党李喜,以为从事中郎。因问喜曰:「昔先公辟君不就,今孤

  召君,何以来?」喜对曰:「先公以礼见待,故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喜畏法而至

  耳。」

  17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

  「『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18嵇中散既被诛,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文王引进,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

  此?」对曰:「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嗟。

  19晋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王者世数,系此多少。帝既不说,群臣失色,莫能

  有言者。侍中裴楷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帝说,

  群臣叹服。

  20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

  「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21诸葛靓在吴,于朝堂大会。孙皓问:「卿字仲思,为何所思?」对曰:「在家思

  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

  22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贤俊于岩穴。

  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

  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

  圣贤所出,何必常处。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23诸名士共至洛水戏,还,乐令问王夷甫曰:「今日戏乐乎?」王曰:「裴仆射善谈

  名理,混混有雅致;张茂先论史、汉,靡靡可听;我与王安丰说延陵、子房,亦超超玄

  著。」

  24王武子、孙子荆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王云:「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廉

  且贞。」孙云:「其山□(上山下罪)嵬以嵯峨,其水□(氵甲)渫而扬波,其人垒□(石

  可)而英多。」

  25乐令女适大将军成都王颍,王兄长沙王执权于洛,遂构兵相图。长沙王亲近小人,

  远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怀危惧。乐令既允朝望,加有婚亲,群小谗于长沙。长沙尝问乐

  令,乐令神色自若,徐答曰:「岂以五男易一女。」由是释然,无复疑虑。

  26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

  「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27中朝有小儿,父病,行乞药。主人问病,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

  子,何以病疟?」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耳。」

  28崔正熊诣都郡,都郡将姓陈,问正熊:「君去崔杼几世?」答曰:「民去崔杼,如

  明府之去陈恒。」

  29元帝始过江,谓顾骠骑曰:「寄人国土,心常怀惭。」荣跪对曰:「臣闻王者以天

  下为家,是以耿、亳无定处,九鼎迁洛邑,愿陛下勿以迁都为念。」

  30庾公造周伯仁,伯仁曰:「君何所欣说而忽肥?」庾曰:「君复何所忧惨而忽

  瘦?」伯仁曰:「吾无所忧,直是清虚日来,滓秽日去耳。」

  31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

  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

  楚囚相对!」

  32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

  情,亦复谁能遣此!」

  33顾司空未知名,诣王丞相。丞相小极,对之疲睡。顾思所以叩会之,因谓同坐曰:

  「昔每闻元公道公协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丞相因觉,谓顾曰:「此

  子□(王圭)璋特达,机警有锋。」

  34会稽贺生,体识清远,言行以礼。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秀。

  35刘琨虽隔阂寇戎,志存本朝。谓温峤曰:「班彪识刘氏之复兴,马援知汉光之可

  辅。今晋祚虽衰,天命未改,吾欲立功于河北,使卿延誉于江南,子其行乎?」温曰:「峤

  虽不敏,才非昔人,明公以桓、文之姿,建匡立之功,岂敢辞命!」

  36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于时,江左营建始尔,纲纪未举。温新至,深有诸虑。既

  诣王丞相,陈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有黍离之痛。温忠慨深烈,言与泗俱;

  丞相亦与之对泣。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既出,欢然言曰:「江左自有

  管夷吾,此复何忧!」

  37王敦兄含,为光禄勋。敦既逆谋,屯据南州,含委职奔姑孰。王丞相诣阙谢。司

  徒、丞相、扬州官僚问讯,仓卒不知何辞。顾司空时为扬州别驾,援翰曰:「王光禄远避流

  言,明公蒙尘路次,群下不宁,不审尊体起居何如?」

  38郗太尉拜司空,语同坐曰:「平生意不在多,值世故纷纭,遂至台鼎。朱博翰音,

  实愧于怀。」

  39高坐道人不作汉语。或问此意,简文曰:「以简应对之烦。」

  40周仆射雍容好仪形。诣王公,初下车,隐数人,王公含笑看之。既坐,傲然啸咏。

  王公曰:「卿欲希嵇、阮邪?」答曰:「何敢近舍明公,远希嵇、阮!」

  41庾公尝入佛图,见卧佛,曰:「此子疲于津梁。」于时以为名言。

  42挚瞻曾作四郡太守、大将军户曹参军,复出作内史。年始二十九。尝别王敦,敦谓

  瞻曰:「卿年未三十,已为万石,亦太早。」瞻曰:「方于将军,少为太早;比之甘罗,已

  为太老。」

  43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

  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4孔廷尉以裘与从弟沈,沈辞不受。廷尉曰:「晏平仲之俭,祠其先人,豚肩不掩

  豆,犹狐裘数十年,卿复何辞此!」于是受而服之。

  45佛图澄与诸石游,林公曰:「澄以石虎为海鸥鸟。」

  46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将送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诸人咸共叹之,曰:

  「年少,一坐之颜回。」仁祖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

  47陶公疾笃,都无献替之言,朝士以为恨。仁祖闻之,曰:「时无竖刁,故不贻陶公

  话言。」时贤以为德音。

  48竺法深在简文坐,刘尹问:「道人何以游朱门?」答曰:「君自见朱门,贫道如游

  蓬户。」或云卞令。

  49孙盛为庾公记室参军,从猎,将其二儿俱行,庾公不知,忽于猎场见齐庄,时年七

  八岁,庾谓曰:「君亦复来邪?」应声答曰:「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50孙齐由、齐庄二人,小时诣庾公。公问齐由何字,答曰:「字齐由。」公曰:「欲

  何齐邪?」曰:「齐许由。」齐庄何字,答曰:「字齐庄。」公曰:「欲

  何齐?」曰:「齐庄周。」公曰:「何不慕仲尼而慕庄周?」对曰:「圣人生知,故难企

  慕。」庾公大喜小儿对。

  51张玄之、顾敷是顾和中外孙,皆少而聪惠,和并知之,而常谓顾胜。亲重偏至,张

  颇不恹。于时张年九岁,顾年七岁,和与俱至寺中,见佛般泥洹像,弟子有泣者,有不泣

  者。和以问二孙。玄谓:「被亲故泣,不被亲故不泣。」敷曰:「不然。当由忘情故不泣,

  不能忘情故泣。」

  52庾法畅造庾太尉,握麈尾至佳。公曰:「此至佳,那得在?」法畅曰:「廉者不

  求,贪者不与,故得在耳。」

  53庾稚恭为荆州,以毛扇上武帝,武帝疑是故物。侍中刘劭曰:「柏梁云构,工匠先

  居其下;管弦繁奏,锺、夔先听其音。稚恭上扇,以好不以新。」庾后闻之,曰:「此人宜

  在帝左右。」

  54何骠骑亡后,征褚公入。既至石头,王长史、刘尹同诣褚。褚曰:「真长何以处

  我?」真长顾王曰:「此子能言。」褚因视王,王曰:「国自有周公。」

  55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

  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56简文作抚军时,尝与桓宣武俱入朝,更相让在前,宣武不得已而先之,因曰:「伯

  也执殳,为王前驱。」简文曰:「所谓『无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