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空调是什么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特种空调是什么意思,第1张

摘要:特种空调是特殊领域使用的专用性空调,是为某些特殊环境和特定行业的空气调节而专门设计制造的产品,它不仅可以严格控制应用场所的温湿度、洁净度、风量等,还能满足一些特殊领域的环境需求。精密空调是对室内温、湿度波动要求比较严格的空调,它也属于特种空调的一种。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特种空调是什么意思吧。一、特种空调是什么意思

空调大家都不陌生,不过大家平时接触的都是家用空调或商用空调,这些都是民用空调,工业领域使用的空调一般是特种空调,那么特种空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叫特种空调?

特种空调属于专用性空调的范畴,是为满足某些工业工艺和特殊环境的需求,将被控环境的温度、湿度、洁净度、风压、风速等严格控制在特定范围内而设计制造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力、通信、交通、化工、冶金、机械、电子、医疗、制药、航空航天、军工国防、科教文卫、大型商用、市政工程等关键行业领域。

特种空调的“特”,体现在它不仅需要严格控制应用场所的温度、相对湿度、洁净度、风量、风压等参数指标,还必须满足应用场所对空调自身耐腐蚀、防爆、抗震、耐极端温湿度、高海拔以及365天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运行等性能的特殊要求,因此称为特种空调。

二、精密空调是特种空调吗

精密空调和特种空调都是工业领域应用的空调,和普通的民用空调不同,那么它们是同一种空调吗?

精密空调又称恒温恒湿空调,是一种对室内温、湿度波动和区域偏差控制要求严格的空调,在计算机机房、医疗卫生、生物制药、食品制造、检测及实验室等领域应用比较广泛,主要也是工业用途。

特种空调是特殊领域使用的空调,也需要需要严格控制应用场所的温度、相对湿度、洁净度、风量、风压等参数指标。

由此可见,精密空调属于特种空调的一种,特种空调相对来说范围更大一些,除了精密空调以外,防爆空调、防腐空调、低温单元式空调、净化空调、高温空调等都属于特种空调。

摘要:机房专用空调一般是精密空调,其价格比普通空调要贵,根据品牌、功率、功能、参数配置、型号等不同,在一两万元一台到十几万元一台不等,购买时可以到品牌线下旗舰店或专卖店购买,也可以网上联系厂家订购。选购精密空调时要注意根据机房内设备的发热量、机房面积、机房条件、建筑物的整体结构、机房自身结构等选择合适型号的精密空调。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精密空调怎么选型吧。一、机房专用空调价格一般是多少

电脑运行时都会发热,尤其是多台电脑放在机房里,散热量非常大,普通空调无法处理,也不能一直开着,因此要用专门的机房空调。机房必须要有机房空调,那么机房空调多少钱一台呢?

机房空调比普通的家用空调要贵是肯定的,其具体价格会受到品牌、功率、功能、参数配置、型号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在一两万元一台到四五万元一台左右,一些大功率的精密空调也有十几万的。

注:以上价格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二、精密空调哪里有卖

精密空调不是普通的家用型空调,在一般卖空调的地方可能买不到,要购买的话,建议先选择一个合适的品牌,然后找到品牌的线下旗舰店或专卖店,去店内询问购买;如果当地没有品牌的店铺的话,也可以在网上购买,或直接联系品牌厂家订购。

三、精密空调怎么选型

精密空调可以精确控制室内温湿度,是计算机机房使用的特种空调,在选择精密空调的时候,要注意精密空调的选型,一般选择时主要考虑五个方面:

1、根据机房内设备的发热量、机房面积、机房条件(包括层高、密封、装修、室外机安装位置等)、当地气候条件等,估算出机房空调机的总制冷量、总风量、加湿量等参数,然后选择合适的设备容量(可以考虑一定的设备备份)。

2、根据整个建筑物的整体结构选用合适的空调冷却方式(风冷型、水冷型、双冷源等)。

3、结合机房自身结构特点及用户要求,合理地选用送风方式。机房专用精密空调机送风形式多为上送下回和下送上回式。在选用下送风设备时,静电地板下作为空调的静压箱,为保证送风顺畅静电地板的高度必须保证300_;选用上送风设备,可以选用风帽送风方式,一般来说这种机房的静空高度在28米以上,而且机房的面积不能过大,否则会出现送风不均匀现象。

4、精密空调选型时还要考虑节能和今后运行费用。从节能的角度考虑,宜选用双冷源型空调,这是一种节能性空调,节能电力资源比单纯的同容量电制冷空调机节能在40%以上。

5、带净化系统的精密空调需要考虑机外余压要求。精密空调但无净化要求的系统对空调的机外余压要求不高,主要克服送回风管道、阀门、散流器、初效过滤器等。但既有恒温恒湿要求,又需要净化等级控制的系统对空调机组的机外余压要求较高,一般系统总阻力在1100Pa-1400Pa之间,要克服送回风管道、阀门、散流器、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等阻力,选型时需要考虑机外余压要求。

古人度夏不但充分体现了智慧,还十分低碳环保且有情趣。

住——“清凉殿”堪比空调房

“天气这么热我哪里通通不想去,只想躲在家看着我的电视吹冷气。”张学友的一曲《天气这么热》唱出了现代人对空调房的依赖。可是,在没有空调的古代,人们怎么办呢?和现代人一样,古人避暑首先想到的就是改造居住环境。

看过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的观众或许仍记得这样的情节———炎炎盛夏,仆人在一个大瓷缸中放入冰块,再将瓷缸放到小主、娘娘的房中,用以降低房间的温度。

这种用冰块降温的方法其实早在先秦就已经有了。那时存放冰块的地方被称为“窟室”。窟室是一间考究的地下室,每到酷热的夏夜,贵族们在窟室中通宵达旦饮酒作乐,和今天人们下班后到冷气十足的夜店喝上两杯十分类似。

到了汉代,皇宫里设有冬夏两用的“空调房”,冬季用房叫“温调殿”,夏季用房叫“清凉殿”。清凉殿内有多重降温装置———以石头为床,用玉晶盘装冰块,还有仆人站在一旁对着扇扇子。据古籍记载,清凉殿内盛夏时仍清凉无比,如同含霜一般。而汉武帝刘彻身边的红人,可以得到“常卧延清之室”的特权。

唐代,长安城地位较高的大臣家里也都纷纷建起“空调房”———“含凉殿”。含凉殿内有“扇车”,相当于今天的空调扇,只不过依靠的不是电能而是水能,用水转动扇叶,风扇再对着凉水吹就能形成冷气。据学者考证称,这种含有机械原理的“空调房”是从拂菻国(东罗马帝国)传来的舶来品,如果考证属实,这种装置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进口空调”了。

宋朝的“空调房”已经开始考虑对空气的净化手段,厅堂里摆几百盆鲜花,“鼓以风轮”对着吹,不但凉快,还能起到“清芬满殿”的效果。

再到明清时期,皇家宫殿房间内出现了可移动的冷源,即贮放冰块的柜子,上面镂空,作为冷气出孔,中部空间还可储存食物,如西瓜、冷饮等。这种“冷柜”后来民间也用上了,还有进口货,时称“洋桶”,这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高档家电”。

住凉屋也是古人消暑度夏的方式之一。凉屋通常傍水而建,利用机械原理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水流沿着屋檐往下淌,大有人工“水帘洞”的味道。凉水从屋顶流过,降温效果自然极佳。到了明代,有人巧用地理之势掘井纳凉,文人高濂就在《遵生八笺》中记载,“霍都别墅,一堂之中开七井,皆以镂刻之,盘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

食——南宋冷饮店卖到三更才打烊

夏日饮冰,也并非是现代人才特有的消夏福利,酷爱冷饮的古人,早就发明了名目繁多的冷饮冷食。

可是,没有冰箱的古代人,怎么制作冷饮呢?

原来早在周代,人们就开始用冰窖储藏冬天的冰块以备夏用。《诗经》与《左传》中都有冬月藏冰的记载,朝廷中有专门的官吏负责每年寒冬时凿取冰块存放在“冰室”或“冰井”里,等到盛夏时节再取出。负责掌管冰块藏取的专职人士被唤作“凌人”。由于冰块在储藏时会融化,因此古人往往要窖存三倍以上的冰块供夏季使用。

春秋末期,冰的用途更加宽泛,达官贵人们喜欢在宴席上喝冰镇米酒助兴。到了唐代,人们就已经会制作公开出售的“冰棍”了。大木桶里放上冰,撒上盐以降低冰的融点,再将盛有蔗糖水的小铁盒排列在桶中,插入小木棍,过一会,就冻成了冰棍。

宋朝的冷饮非常丰富。到了夏天,除了能喝到冷酒,还能吃上各式各样的冷饮,并且已有了刨冰。

宋代都城汴京,一到农历六月,街道两旁就摆满了冷饮摊。当时都卖些什么冷饮呢?北宋开封的冰店里有红极一时的“冰雪冷元子”出售,“冰雪冷元子”由黄豆和砂糖制成,把黄豆炒熟,去壳,用砂糖或蜂蜜拌匀,加水团成小团子,最后浸到冰水里,就成了香甜可口的冰凉甜品。

南宋时,市集上的冷饮更加琳琅满目,夜市的冷饮铺甚至要卖到三更时分才打烊。当时的杭州城里受欢迎的冷饮有“冰雪甘草汤”“雪泡豆儿水”“凉水荔枝膏”等,光听名字就够嘴馋的了。

到了元代,冷饮又有了新突破。据说,元世祖忽必烈最爱喝牛奶,可是牛奶在夏季不易保存。于是,忽必烈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在牛奶中加入冰块,这样牛奶的保存时间就延长了。忽必烈很快发现,这样的“奶冰”口感很好,于是又加入了蜜饯和果酱,这就成了最早的冰激凌原型。

据说为了保护冰激凌制作的流程和配方,忽必烈还颁布了一道除王室以外禁止造冰激凌的敕令,直到13世纪,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受到忽必烈的接见,尝到了当时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的“奶冰”,这才把制作方法带回西方,经过加工改造,慢慢就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冰激凌。

到了明清时期,冰镇饮食已经充斥寻常巷陌,盛夏时节有很多小贩挑着担子沿街售卖“凉水”。有的还加入了杨梅、桃子,俗称“冰杨梅”“冰桃子”。在民间,还盛行伏日吃莲子汤,据说能养神益脾。

看来,善于发明创新的古人,在酷热难当的夏季,口福也是不浅的。

穿——唐代的“半臂装”既潮又凉快

短袖短裤似乎已成了现代人万变不离其宗的夏季着装标配,可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古代人,夏季怎么受得了呢?有学者研究发现,古人在夏季其实也并不都裹得严严实实。

据考证,魏晋前,男人也和现代人一样爱打赤膊,女人们则喜欢穿“开裆裤”。这种“开裆裤”并不是单穿的,原来,古人外穿深衣(即上衣下裳连体的一种服装),里面则多穿胫衣,胫衣可看作是裤子的雏形,但它只有裤管,没有裤裆,由于这样的着装很容易走光,所以,除非过河否则古人不会轻易提起下裳。

到了唐朝,薄、透、露的“半臂装”和“袒胸装”深受女性青睐。半臂装可以看做是古代的短袖衫,在当时相当前卫。而比半臂装更大胆的,则是袒胸装。张艺谋执导的《满城尽带黄金甲》里所谓的“爆乳装”,虽然被很多网友诟病过于暴露大胆,但其实其设计灵感就是源于唐朝的袒胸装。

其实,在“富人批丝绸、穷人穿麻布”的古代,衣物的材质比现代人常穿的棉和化纤制品都要凉爽。有研究称,当外界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皮肤会不自觉地吸热。这样看来,古人穿的纱袍、长裤,不仅能覆盖皮肤,宽宽大大的造型还非常通风,形成“小对流”,与今天的阿拉伯人用长袍蔽体有异曲同工之妙。

用——手摇扇子头枕风

扇子可能是最能体现古人度夏之精巧、有情趣的物品。素有“摇友”“凉友”雅称的扇子,在古代不仅是一种用以生风取凉的工具,还成了一种艺术品———扇面的面积虽然有限,但却给书画家们开辟了一块题诗作画的小天地。

据《古今注》记载,最早的扇子出现于商代,是用五光十色的雄雉尾羽制成的,故称之为“翟扇”。但此时的扇子并不是用来拂凉驱暑的,而是用来遮阳挡风的,插在车上也是一种仪仗。据考古发现,扇子当仪仗使用时左右开合,像门,这也是为什么“扇”字从“羽”和“户”旁。

到汉代,出现了用绢制成的团扇,又称罗扇、纨扇。团扇多为“圆如满月”的样式,但也有梅花形、方圆形等样式。

至唐代,绘画作书的团扇已经相当流行。男女都用团扇,在酷热的夏季,几乎人手一扇,富贵人家的扇子则更多,扇面往往装饰精美,有名家山水书法作品。

11世纪,折扇经日本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男人们在正式场合改为使用折扇,团扇成为女性的专用物。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说,当时都城临安城里已设有专门卖扇子的“周家折叠扇铺”,说明宋代已能够自制自销折扇了。

折扇的盛行却是在明清。其种类繁多,有折扇、竹扇、绢扇、羽扇、葵扇等不一而足。后来,折扇还流传到欧洲,成为西方贵妇们喜爱的把玩之物。

除了扇子,形态各异的瓷枕也是古人度夏的必备神器。瓷枕的枕面长度一般不超过20厘米,内部中空,下端有孔穴可以透风,四周能透气,由于瓷器表面有一层冰凉的釉面,很快成为古人夏季首选的寝具。

据称,瓷枕最早出现于隋代,一开始并不是消夏纳凉的,发展到后来却以纳凉之用居多。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的词句,其中的“玉枕”即是青白釉枕,这也印证了瓷枕是夏季纳凉的极佳寝具。一直到明清时期,有了其他材料的出现,瓷枕才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看来,“苦夏”之于古人,也并不如想象中那般难熬。聪明的古人不但懂得消暑,还深知“修身养性、以静制热”的心态调整。白居易诗云“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这份“烦夏莫如赏夏”的超然心境,或许才真是我们该好好学习的。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