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天氏详细资料大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葛天氏详细资料大全,第1张

葛天氏,是传说中远古部落名。相传有葛天氏之乐,由三人操牛尾而歌唱,共八曲。其发明“乐舞”,是编布织衣始祖。见《吕氏春秋·古乐篇》。

基本介绍 本名 :葛天氏 所处时代 :远古时代 民族族群 :华夏族 出生地 :河南宁陵、长葛一带 主要成就 :发明“乐舞”;编布织衣始祖 陵寝 :商丘宁陵葛天氏陵 文献记载,文学研究,故里之争,许昌长葛说,商丘宁陵说,相关资料,现状,历史, 文献记载 《路史》的记载:葛天氏,葛天者,权天也。爰拟旋穹,作权象。故以葛天为号。其为治也,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汤汤乎无能名之,其及乐也,八士捉扴投足、掭尾叩首,角乱之而歌八终。块柎瓦缶,武喿从之,是谓广乐。于是封泰山,兴货币,以制数会,故沈滞通、而天下泰矣。 宁陵县葛天氏陵 《诗经·采葛》中这么写道: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首诗是描写男女之间在采葛劳动中思念伴侣。“那采葛的人儿啊!一天看不到犹如三月未曾见面一样!”可见这些相爱的男女们思念之深。那么他们采回去葛滕干什么呢?《诗经·葛覃》解答了这个问题。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藿,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史记·司马相如传》载有“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一个社会景象。葛天氏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之一,“葛天氏”就是“袭伏羲之号”的三皇时的“帝王”,又是我国音乐、歌舞始祖。《吕氏春秋》、《竹书纪年》和《史记》等文献记载的《葛天氏之乐》,是中国音乐、诗歌、舞蹈、剧目、农牧业和养生学的重要源头。葛天文化是炎黄文化、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陵是中国音乐之乡、歌舞之乡,音乐始祖葛天氏故里。 葛天氏 文学研究 《诗经·采葛》 诗中“絺”为细麻布,“绤”为粗麻布。她们把采回去的葛滕经过砍砸,煮去外皮,提取纤维,捻成线绳,编织成细麻布和粗麻布,为人们遮羞取暖,抵御严寒。《诗经·风·郑风》有每年三月上已(初三),男女放下采葛的活计在溱洧河边祀求爱情幸福的幽会。那些青年男女们拿着像征幸福的兰草、芍药互相玩笑赠送以寄托幸福相爱。《诗经·风·郑风》是来自郑国民间的诗歌,正跟葛天氏的以牛尾做道具叩著牛角唱歌跳舞的风格相吻合。 乐舞是伴随着劳动的产生而诞生的,尤其是声乐,它实际上就是人们集体劳动的号子,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而逐渐完善的一门艺术。 炎帝神农氏为解民疾苦,植五谷、尝百草,历游大山名川,发现这种特有植物既能充饥又能解毒,遂采其种子传播四海,后人称其为葛根。《黄帝内经》也载:远古时期,先人们用葛滕搭建葛棚居住,编织葛床睡眠,用葛纤维纺绳织布,编葛鞋;用葛根充饥、医病;葛根为华夏人类繁衍做出过重大贡献。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记载:大约5000年前,随着农业的发展和手工编造技术的提高,纺织技术出现并发展起来。以葛天氏为首的部落酋长,将葛滕采集,以量晒清除外皮,或像《诗经》中所说煮去外皮和连线纤维之间的那些东西提取葛的纤维,然后再编结成布,做成衣服来替代用兽皮做衣的原料,以解因部落兽皮不足而没有衣服挡寒遮羞之急,将人类文明向前推进一步。在那生产力极低下的时代,穿衣吃饭是部落之民的头等大事,葛天氏能用葛这种植物纤维编布做衣,怎么能不受到部落之民的拥戴呢?部落之民推他为首领,称他为上天下凡的神人,这样“葛天氏”的名号便产生了。无怪西北大学教授强云在《故乡史话》中称葛天氏不仅是乐舞的始祖,也是编布织衣的始祖了。 前文提到神农氏历游大山名川,发现葛这种特有植物既能充饥,又能解毒,遂采其种子传播四海是有事实根据的。长葛民国十九年县志(在清●康熙36年何鼎任长葛知县时写上的县志后附牵至今)在山川一栏载有黄帝在具茨山(现始祖山)领七个部落首领共会长江流域部落首领,而在陉山迷路到襄城紫云山问童子路的故事。具茨山同陉山并立,前者在北属新郑所辖,后者在南同禹县相邻属长葛(当时名为长社邑)管。而“石固岗河遗址”就位于陉山东脚下。 《葛天氏世袭历代葛天氏号》 根据记载和传说,亘古时期(7500年左右)的"葛天氏"其人之后(以'氏'号代表族共用)部落族称呼,始于东夷部三皇之一的伏羲氏时期(前期或者当时)。旧石器母系制过渡到新石器父系制社会,据《神话和传说》从今甘肃天水游牧母系氏族迁徙到今山东半岛曲阜(穷桑)一带,成为东夷部族最早的伏羲氏(初期的炎部落母系氏族)氏族部落。因为气候原因分离出一支系母系氏族风姓的葛天氏脱颖而出的葛天氏族群西迁到今宁陵县(最古老的葛地、《山海经》、《尚书》等说),在五帝时期归豫州管辖的葛地、葛天国、葛国(春秋战国称为葛乡、今天的石桥乡葛伯屯夏商周三代葛国都城遗址处,有葛天氏陵、葛国都城遗址是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带居住称‘葛’,葛天氏来到故葛地后被推举为中原(包括豫鲁苏皖冀晋陕鄂部分地区)联盟共主传说兴盛四世纪,后被阴康氏取代。 葛天氏乃远古联盟共主。据《吕氏春秋》、《路史》、《帝王世纪》、《五礼通考》、《河南志》、《河南通史》、《宁陵县县志》、《宁陵县通史》由多名史学家论葛天氏发表(李玉洁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历史人文院院长等),等记载说法,葛天氏初为东夷伏羲氏部落联盟十五部族之一的葛天氏部族首领(本部族酋长),后袭伏羲氏之号为伏羲世系之帝王。孔子曰:“德合天地者,称帝以氏也”。史称葛天氏号葛天氏为”以葛土德教化子民称王,建都于葛(今宁陵西北),葛天氏寿终为‘薨’(hōng)(公侯卒也,王者薨之言奄也)。当洪荒之时,葛天氏率其葛天氏部族联盟部族创建葛天穹庐(今建房)是作广乐、制葛布、葛衣、定礼制,开物成化,造化颛蒙,其治世也,"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不言而自行"开中华最初文治道德和谐之盛世。及其乐也,领舞者头饰牛角,手操牛尾,身挎扴(jiá)鼓,歌舞阙围观者敲击柎(fū)缶(fǒu)踏步和唱:据专家考证‘葛天氏之乐’又称‘广乐’乃以音乐、歌舞、戏剧、诗歌、建筑、纺织之源头,葛天氏乃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葛天氏又是葛姓、葛伯姓、诸葛姓(西汉后期由葛姓分出诸葛复姓)、权姓(部分支系五帝分出)、盖姓(部分支系五帝分出)、徐姓(部分之系夏初分出)始祖。《风俗通义》记载:“葛氏,古葛天氏之裔”。《姓氏考略》:“葛氏,古葛天氏之后”。《抱朴子外篇》自序:“抱朴子者,姓葛名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市)人也,”谓其先葛天氏盖古有天下者,后降为列国,因以为姓焉"。《百家姓姓氏溯源》:“葛姓源于葛天氏”。《路史●禅通纪》:“葛天氏,葛天者,权天也。……后有葛氏、权氏”。葛天氏部族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进入了国家制社会。 葛天氏号作为氏族共有称呼延至颛顼帝,豫州古葛地被封为赢姓之国管辖的葛国(现在个别说法是赢姓之葛是错误的说法),舜帝时被封为赢姓之国管辖的葛国区域包括:五帝时期的葛国北至陶丘(今山东定陶)鸣条(今河南封丘)敦丘(今河南清丰);南至厉丘(今河南鹿邑)、戈(今河南太康);西管鄩(xún)(今河南巩义);东辖芒砀(今安徽砀山河南永城)。 大禹时期,佐部落联盟主者大费公(伯益)因助大禹治水有功,大禹有心让其继位,其伯益公不受隐退(今登封东南箕山),大禹随封伯益公长子大廉为异姓伯爵诸侯葛伯王,管辖葛国。因伯益不愿继承大禹之位,大禹之子启随即继位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奴隶社会开始,因而启帝破坏了禅让制度,故而引起了东夷部族联合反对,以有扈氏为首之乱十年前后失败,启帝迁怒大廉而削去其伯爵位并发配至箕山(今山东省巨野县西北),大廉后来被杀;大廉之弟若木罚封徐伯(今徐州东南)建徐国;夏启复封大费之弟无用(柏翳)公之长子源为葛伯,属于第二任葛伯葛国王;至夏朝末年,第十六世系葛伯王(名回)者不祭祀(《史记》记载),商族崛起后商汤以此为由惩罚葛国,实际是推翻夏王朝的理由,厉烁弟名回(葛伯王)被杀,部分子孙迁徙敦丘(今河南清丰一带),夏朝经历了十六世系葛国国王葛伯。商朝建立后第一任葛伯王名是叫悫(què)经历了商朝六百年二十四世系葛国葛伯王。周朝崛起姬发建立西周在公元前(1047年)西周时诸侯葛伯国王首任葛伯名方公,经历到春秋后期成为望族,故而才有“葛氏源自梁国出,晋朝顿丘葛姓望”之说。 据传说,大费(伯益)有十七个儿子分出十五个姓氏;无用有十三个儿子,分出十个姓氏;大费长子大廉有九子,分出五个姓氏等。传说,葛天氏有四十二世系,约两千多年(旧时约50---60年为一世系);葛天氏部族从母系社会中后期到父系社会时期进入了完全的奴隶制度社会,实际就是到了夏启建立夏朝时期,葛天氏后裔又经历了夏、商、周三代(七十七位葛伯,六十二世系),至春秋末年最后一位葛伯王葛乙(公元前557年失国)总计三千六百多年,计一百零四世系。从公元前557年至今又有两千五百六十多年,八十六世系上下(以三十年为一世系),总计将近六千二百年,共一百九十世系上下。公元前五百五十七年葛国被鲁国、宋国所灭,葛国子孙分葛天氏、葛氏、葛伯氏、诸葛氏、部分权氏、部分盖氏、部分徐氏、部分黄氏、部分赵氏、部分江氏等,散居全国各地及海外多地。 《葛天氏世袭历代葛天氏号》内容为宁陵县葛氏后裔葛赞栋三十多年努力,根据宋版《葛氏族谱》、参阅各地图书馆史料和各地珍藏《葛氏族谱》、《葛氏家谱》、《葛氏宗谱》、《葛氏家乘》以及走访各地葛氏后裔之老人和热心葛氏繁衍者整理所编。 故里之争 关于葛天氏故里争议长葛说,根据《长葛县志》清朝康熙36年版何鼎任知县(县长)何鼎说:“葛天氏的故址在长葛”从那以后长葛县的每个年代至今多版都延用此说法。所有专家学者可以查看康熙36年之前《长葛县志》和国家所有历史和地方志记载没有说葛天氏故里在长葛的论断和记载。 许昌长葛说 河南长葛市是葛天氏故里,国家民政部命名的“千年古县”。史记记载,长葛为“葛天氏之墟”。1978年发现、发掘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长葛“石固遗址”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发现有斐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直接叠压,其中斐李岗文化遗存丰富,属于典型的斐李岗文化遗址。年代距今约七八千年以前,早于炎黄时代而晚于伏羲之世,大体上与葛天氏时代相当。发掘出斐李岗文化房基3座,灰坑189个,墓葬69座。出土文物440件,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出土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单孔骨笛,直接明证了长葛为“葛天氏之墟”、“葛天氏故址”。2014年,在长葛市坡胡镇海子李村发现了一通断碑,该断碑没有碑帽,长约130cm,宽60cm,此碑名为《重记葛天老祖圣殿》,碑文如下:自夏商周设老祖祠以祀先祖,宣葛天老祖德裔。昔葛,川地,邑氏族于川东,望平纪纲。民三伏于川,久居川泉,川绕重葛,水虫尽跃。怀德于八阙,舞平唱足。葛麻为羞,腾依敝掩,养息纪民。黄帝传尧舜至禹,设老祖地,以戴民敬念。逢葛开,以礼祀,诸侯王皆从。自文帝三月初六大祀,其十里,文武徒行,以示诚德,曰长葛邑民皆老祖之裔。大宋开宝元年(公元986年)花春记。此宋碑的发现,再次证明了葛天氏故里在长葛。 传说中的长葛葛天氏陵远眺 商丘宁陵说 2006年5月底,由国内著名历史学家组成的“葛天文化专家考察组”在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玉洁的带领下,到宁陵考察葛天文化。他们实地考察了石桥乡葛伯屯村即葛国都城遗址,认真研读了相关碑文,看出土文物,了解民间传说,并通过研讨、论证,认为古葛地、葛天氏和葛国故地在宁陵,宁陵也是“葛、葛伯、诸葛”三姓氏的发祥地。宁陵县石桥乡葛伯屯村村西有一个土堆,一个葛姓村民说这个地方就是葛国都城遗址。 宁陵县葛天氏陵 葛在宁陵有权威依据:一、《史记集解》:“葛,今梁国宁陵之葛乡。”二、《汉书·地理志》:“宁陵葛曰‘康善’。”三、《后汉书·郡国志》:“宁陵故属陈留,有葛乡故葛伯国。”四、《水经注》:“汴水又东经宁陵之沙阳亭北,故沙随国矣;汴水又东经葛城北,故葛伯国也。”五、《四书五经集注》宋元人注:“葛,梁国宁陵县东北。”六、《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宁陵,古葛国。”“葛,古国名,赢姓,故城在今河南省宁陵县北十五里。”七、《一统志》:“葛在宁陵县北一十五里古葛伯国。”八、《河南通志》:“宁陵,夏葛伯国。”九、《归德府志·古封建表》:“葛,伯爵,夏所封邑。葛,今梁国宁陵之葛乡。”十、《宁陵县志·古迹》:“葛城,在县北十五里,古葛伯国。”十一、《中国历代战争史》:“葛,今河南宁陵县。”十二、《河南是华夏姓氏的主要发祥地》:“夏朝除建都嵩山一带外,它的很多属国也在河南。如许(今许昌)、斟灌(今濮阳)、葛(今宁陵)……”十三、《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史记正义》、《河南通志》均云:“梁州谷熟县为南亳,即汤都也。”《通典》、《括地志》和《河南通志》均有“三亳”之说:“书所称三亳者,蒙县之亳曰‘北亳’,汤所兴;谷熟之亳曰‘南亳’,汤所都;偃师之亳曰‘西亳’,汤所迁也。”《归德府志》和《商丘县志》说:“在谷熟镇南五里,即古亳故墟。”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亳》一文对葛、亳之地考辨最详:夏商“北亳”即春秋亳(薄)、两汉薄县和今曹县,“皇甫谧、司马彪、杜预、郦道元均以宁陵县之葛乡为葛伯国。谧且谓‘偃师去宁陵八百余里,不能使民为之耕’以证汤之所都当为谷熟之南亳。”长葛学者张佐军在《长葛之名琐谈》一文中,驳斥清代长葛知县何鼎所谓“葛天氏故址也,后人思永泽,故名曰长葛”是“不考证历史的妄说”,长葛之“葛天氏故址”之说不攻自破。同样,其他地方也是既无史志书证,又无考古物证。 相关资料 原始社会的“理想之世”葛天氏部族 宁陵县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渊源流长。上古时期,宁陵叫“葛”,此地名源于一种植物名———葛。《本草纲目》和《河南省志·植物志》载:葛,别名野葛、葛藤和葛条,其拉丁学名为Puerarialobata(willd)Ohwi。豆科落叶缠绕植物,三出复叶,总状花序,花冠蝶形,花色紫红,荚果线形。葛对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远古人有块根可食用裹腹、块根花序可入药、茎皮纤维可以纺织用来遮羞御寒、种子可以食用等功用。故古人甚感神奇,对葛顶礼膜拜以为图腾,当地人更是以葛为荣,特以“葛”为地名。此为古葛地名之来历。 葛天氏部族就在葛这块热土上休养生息,创造了较高的早期文明。中华民族在距今一百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尚无农业,人们只是靠采集野果、植物块根及渔猎为生。至葛天氏时方进入原始农业阶段,其标志是人们已能制作较为精制的耕作石头工具,在采集经济基础上产生了原始畜牧业。新石器时代初期,葛天氏部族在葛地休养生息。对“葛天氏”,汉朝高诱《吕氏春秋·训解》说“三皇时君号也”,《中国人名大辞典》解释为“上古帝王”,《辞源》注释“传说中远古帝号,在伏羲之前”。不管是“君号、帝王、帝号”,葛天氏为古葛地葛天氏部族首领当无疑义。《帝王世纪》谓“有巢氏之后有葛天氏等,皆袭伏羲之号”,其时代应在伏羲之后。从《葛天氏之乐》第四阕“奋五谷”推断,当时已进入原始农业阶段。综合分析,葛天氏是三皇时的一方君主,年代约在伏羲氏和神农氏之间,属新石器时代之初,距今约一万年前。 当年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教人渔牧,神农氏授民耕作,葛天氏教民自治,各有分工。葛天氏发现、总结葛的养生保健作用,提高了族人的健康水平;葛天氏传授、推广用葛纺织生活、生产用品的技能,如搓绳、编篮筐、织葛布等。纹理粗的葛布叫“纟谷”,纹理细的葛布称“纟希”。又用葛布缝制葛衣、葛衫、葛巾等,使族人告别蛮荒,步入文明。《说文解字》曰:“葛,纟希纟谷。”《本草纲目》有“葛有野生,有家种,其蔓延长,取治可作纟希纟谷”。《诗经》中有“絺兮绤兮,凄其以风”的诗句。《论语·乡党》有“当暑,袗纟希纟谷”的圣语。为使天、地、人和谐相处,葛天氏草创了道德规范———礼。 葛天氏开创了原始的和谐社会,其所在时代的葛天氏部族是古代人向往并称道的“理想之世”。《陶渊明集·五柳先生传》说及理想世风时云:“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也曾自谓“葛天氏之民”;元朝的沈禧《竹窗词·阮郎归山寺樵歌》有“忘世虑,断尘缘,逍遥傲葛天”的词句;《史记·司马相如传》记有“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岭为之震动,川洛为之荡波”。可见葛天氏时人性纯真,世风淳厚,在葛天氏治理下的和谐部落,被古人称为“理想中的自然、淳朴之世”,当为原始共产社会。正是在此和谐生存状况下,葛天氏才创制了《葛天氏之乐》。 现状 2007年4月,在中国宁陵葛天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书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书法家协会、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洛阳社会科学联合社、山东理工大学、商丘师范学院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52名考古、历史、文学等权威专家学者,通过研讨后得出结论: 葛天氏是华夏音乐、舞蹈的始祖,宁陵是音乐歌舞之乡,葛天氏时期是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和谐社会形式。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宁陵县上古时为葛地,葛天部落在此地生息;宁陵为葛、权、葛伯、诸葛四姓发源地。这些专家学者在实地考察了葛天氏陵、葛城遗址等史迹遗存后呼吁:要加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历史 远古的狂欢:中国第一部歌舞《葛天氏之乐》 葛天氏部落是个能歌善舞的部落。古时,最初的舞蹈、唱歌均是在劳动过程中逐渐萌发、形成的,其舞蹈动作和歌唱内容也常常是劳动过程的简单再现。为庆祝捕猎胜利、谷物丰收,人们手舞足蹈,就是最原始的舞蹈;人们劳动中所哼的号子,就是最原始的歌;唱歌和舞蹈的结合,就是最早的歌舞。《葛天氏之乐》是操牛尾的三人共同完成,内容有八个部分,无论从其规模还是从其复杂程度来看,都已相当完整。故《葛天氏之乐》不仅是中国最早的歌舞,而且是中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歌舞,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源头之一。 对《葛天氏之乐》,诸多典籍均有记载,以《吕氏春秋》记述最详。《吕氏春秋》成书于战国末、秦始皇焚书前,当时可据古籍很多;再者,吕不韦曾悬书城门,“改一字,赏百金”,时人普遍接受,故此书可信可传。《吕氏春秋·古乐篇》:“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这种“三人操牛尾歌八阕”,成鸟羽而舞的形象,是最古老的音乐文化艺术,也是世界上最为原始的歌舞艺术。这是在尊祖先、敬天地的同时,表达对农耕、畜牧等农业活动的重视与祈愿心理,反映的仅仅是葛天氏部族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缩影。 《葛天氏之乐》八部分歌舞中有第四阕“奋五谷”、第八阕“总禽兽之极”两部分与农业有关,从其阕名上可知:当时不但属于原始农业阶段,而且葛天氏部族在中国进入原始农业的时间相对较早,其农牧经验相对较高,为中国原始农业的创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劳。该乐所载歌舞证实,葛天氏部族为生计不仅辛苦耕作,树艺五谷(“奋五谷”),而且还尊崇大地、辨识土性(“依地德”)和祈敬上天、观察日月运行、天气变化的规律(“敬天常”),已能自觉地对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进行不断的探索。 《葛天氏之乐》还是中国最早的保健操舞和仿生气功。原始人的保健和气功活动产生于人类早期的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并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日趋成熟。《黄帝内经·素论·移精变气论》云:“远古民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文中的“动作”,指劳动或模仿劳动的肢体运动;所谓“阴居”,则是指宁静的休息。原始人正是通过歌舞或静养的方式来抵御寒暑,达到保健功效的。甲骨文“舞”字的形状是一个人持牛尾手舞足蹈的样子。《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中在记述“陶唐氏歌舞”时云:“陶唐氏之时,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路史·前纪》在记述“阴康氏之舞”时云:“阴康氏之时,水溃不疏,江不行其原,阴凝而,人既郁于内,腠理滞著而多肿袿,得所以利其关节者,乃制为之舞,教人引舞以利导之。”陶唐氏和阴康氏的时代均晚于葛天氏,那时的先哲们仍仿照葛天氏,引导人们以舞的方式治疗因风湿而引起的各种病症,祛病保健。当然《葛天氏之乐》既舞且歌,不仅有“玄鸟”、“总禽兽之极”仿生气功等内容,而且还有其他诸如祈敬天地(“敬天常”、“依地德”)、歌颂君主(“建帝功”)和祷祝富足(“遂草木”、“奋五谷”)等内容,较“陶唐氏之舞”、“阴康氏之舞”内容上更丰富,形式上更完备。且歌且舞的《葛天氏之乐》是原始人的集体保健操舞,其功能是多方面的。一是可以为大型庆典活动助兴,二是可以自娱自乐,三是可以陶冶性情,四是可保肝养气,五是可以祛病健身,六是可以传播文化,七是可以歌颂正义与鞭挞丑恶,八是可以鼓舞人们的斗志。

长葛市是河南许昌下辖县级市,南邻许昌市,北接郑州航空港区,临近新郑国际机场,本市民营经济发达,拥有四家中国民营企业五百强(许昌市一共四家,占河南省四分之一);交通发达,北部有郑万高铁长葛北站(尚未建成),南部有郑合高铁许昌北站,京广铁路、京广高铁、郑万高铁(京昆高铁)、郑合高铁(福银高铁)、京珠高速公路、郑尧高速、107国道纵贯南北。长葛市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近年来以“全域长葛”为目标,加速推进城市化建设,城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已建成49平方公里1。长葛经济发展迅速,现已有两个产业集聚区(长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葛市大周产业集聚区)。目前全市已建成10个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博士后工作站,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连续九年居全省县市第一位,科技综合实力居全省县市第一位。2014年中国工业百强县长葛位列第88名12015年工业产值1869亿,河南县域第二。长葛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与神农氏、伏羲氏齐名的葛天故里,有独特的葛天氏文化。秦朝统一后,此地为长社县,属颍川郡。后改为长葛县,建国后仍属许昌,1993年撤县设市。著名人物有“楷书鼻祖”钟繇等。长葛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缓倾斜状。地处淮河流域,双洎河由北流贯境内,东汇淮河,水源充足。年降水量7111毫米,年均气温143℃。矿藏有石英沙岩、磁铁矿石等。古迹有东魏敬史君碑、石固遗址、长葛故城、苗庄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白居易墓祠等2。

董村镇位于河南省长葛市区东15公里处,与老城镇、大周镇、石象乡、古桥乡、尉氏县洧川镇毗邻。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居委会),187个村民组,54万口人,49万亩耕地。相传因汉孝子董永葬于此而得名,民风淳朴,社会安定。是国家首批命名的民政全优乡镇,河南省 命名的“中州名镇”。是全国两大衡器生产销售基地之一,享有“衡器之乡”的美誉。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董村镇 别名 :董村 电话区号 :0374 面积 :60平方公里 人口 :54万(2014) 方言 :中原官话长葛话 火车站 :长葛火车站 车牌代码 :豫K 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历史文化,交通,自然资源,经济状况,城镇规划,基础设施,经济发展, 历史沿革 董村镇相传因汉孝子董永葬于此而得名,位于东经113°77′14″,北纬34°22′59″。长葛市区东15公里处,西连老城镇、大周镇、东接石象镇、古桥镇、北与尉氏县洧川镇毗邻。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54万口人,49万亩耕地。是国家首批命名的民政全优乡镇,河南省 命名的“中州名镇”。是全国两大衡器生产销售基地之一,享有“衡器之乡”的美誉。1958年建董村公社,1984年改乡。 行政区划 辖董村、盆刘村、柳庄村、司马村、小黄庄村、殿后刘村、坡王村、高庄村、新王庄村、十里铺村、吴岗村、庞岗村、大鲁村、吴庄村、张湾村、白务村、马庄村、赵白庄村、李河口村、龙卧坡村、大李庄村、屈庄村、岗孙村、纸坊村、口王村、大墙王村、竹园董村27个行政村,187个村民组。 历史文化 镇域内郑庄公掘地见母处、颖考叔庙、卓君庙、三国魏名将张辽墓,千年乌桕树等古迹闻名遐迩。木杆秤制作工艺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董村东北3km处有牛脾山,又名大隧山,为春秋时郑庄公掘地见母处,山上原有颖考叔庙。张湾西有汉墓一座,相传为三国魏名将张辽之墓。董村西南有汉董永墓,现存清光绪年石碑一尊。 有关董永的传说流传着不同的版本,有称其生活在湖北孝感的董湖之滨,有称在江苏盐城东台,也有称在河南武陟,而长葛市董村镇关于董永生活在董村的传说流传甚久。另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的《长葛县志》记载:“董永墓,在县东十五里董村镇西南百步,地极洼下,每潦水汇潴不及墓巅,相传为孝子之报,亦有碑碣。民国元年,县长漆树人为之立碑。按永千乘人,或流寓于此。”据长葛市文物部门考证,董永墓、槐阴寺等在历史上确实存在,当地也曾出土过一块关于董永故事的石碑,但现已找不到实物。尽管世人对董永墓所在地莫衷一是,但董永的孝道和与七仙女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 交通 位于许昌市城镇化试验区。是中原城市群郑州市、开封市、许昌市的中间节点。东面与中国蜡梅之乡--鄢陵相连,南面与许昌县相邻,半小时即可到达许昌新区,西面与中国陶瓷之乡--禹州相接,北面与郑州相望。 许昌市长葛市董村镇地理位置 镇区距新郑国际机场仅30公里,距京珠高速和高速铁路8公里,距兰(考)南(阳)高速15公里,省道开封——-许昌公路穿境而过,长葛市一号公路、三号公路横贯东西,双洎河、汶河穿境而过。 自然资源 董村镇自然资源较为丰富,董村镇范围内大小河流三条,分别为双洎河、汶河、干沟河,均属于淮河流域颖河水系,地表水年过境量约121亿立方米。地下水相对为富水区,浅层地下水约为016亿立方米。 经济状况 2006年,全镇上下以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省、市党代会和市争先进位冲刺百强誓师大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争先进位冲刺百强的目标任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迎难而上,拼搏进取,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至2006年底,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2752万元,同比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2232万元,同比增长8%,第二产业完成48834万元,同比增长20%,第三产业完成21686万元,同比增长9%;财政收入完成878万元,同比增长6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27元,同比增长177%;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3‰;民政、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明显进展。被许昌市 表彰为“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单位”,被许昌市双拥工作领导组表彰为“四光荣活动先进乡镇”,被长葛市命名为“宣传思想工作暨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民政工作优秀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统战工作先进单位”“残疾人工作先进乡镇”。 董村镇是农业大镇,镇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经济繁荣。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核桃、猕猴桃等。属于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区、许昌市千亿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和长葛市万亩优质粮示范方。同时镇党委、 也十分注重工业经济和商贸流通业发展。感光材料生产、衡器制造、机械配件加工、铝型材生产等产业已呈现飞速发展趋势。镇域内拥有长葛市胶印版材专业园、口王钢材市场物流园,长葛市衡器制造专业园。2011年完成招商引资60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1亿元,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增长27%。完成工商税收1208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粮食产量516万吨,增长01%。农民人均纯收入8302元,增长17%。 城镇规划 镇域总规、镇区控制性祥规已全部通过许昌市评审。镇区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全镇27个行政村(居委会)规划为3个大型新型农村居住社区:镇区的董永社区合并行政村12个,人口26000人,社区规划已通过评审,社区建设正在有序施工。一期工程已竣工,民众已开始搬迁入住;李河口社区合并行政村9个,人口16000人,规划占地1050亩;考叔社区合并行政村6个,人口12320人,规划占地816亩。李河口社区规划已经长葛市技委会审核,2012年11月启动社区建设。考叔社区规划正在进行,计画2013年启动社区建设。 基础设施 镇区有110千伏变电站一座。李河口水库一座。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河南农村信用社、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在此设立了分支机构;长葛市东部四个乡镇的地税中心所、国税分局也在此落户。法庭、司法所、派出所、工商所、社会法庭、中心学校、文体中心、卫生院、敬老院等一应俱全。 经济发展 董村镇是农业大镇,镇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经济繁荣。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核桃、猕猴桃等。属于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区、许昌市千亿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和长葛市万亩优质粮示范方。同时镇党委、 也十分注重工业经济和商贸流通业发展。感光材料生产、衡器制造、机械配件加工、铝型材生产等产业已呈现飞速发展趋势。镇域内拥有长葛市胶印版材专业园、口王钢材市场物流园,长葛市衡器制造专业园。金属表面防腐处理专业园区已经启动,郑州化电集团投资超亿元的河南华葛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年产16万吨热镀锌建设项目建设并已投产,2014年农业总产值377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税收1687万元。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左传》:“蔡墨对魏献子曰:‘昔 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①畜龙,以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②川,鬷夷氏其后也。’”

《路史·后纪》卷十一:“当舜之时,人来效献(献也)龙,求能食之。高阳之后,有董父能求其欲,使豢之。赐之氏白豢龙。封于鬷川,于是始有豢龙之官。

《九州要纪》云:“董父好龙,舜遣豢龙于陶丘,为豢龙氏。”

《国名纪》丙卷:“董姓豢龙在滑之韦城。古城内有豢龙井。”又曰:“豢龙井在韦故城内,有古记云‘左右直殳上日汩木下八十一口’。”

《后纪》卷八又云:“ 有叔安异(裔)封于董,董甫(父同)以豢龙事舜,封于鬷川,别为 鬷邑,更为关龙,音豢龙。豢龙同关龙,龙逢其后也。廖、董、关龙,则夏灭之,鬷则商灭之。”

《昭公二十九年》《左传》又云:“帝舜氏世有畜龙,及(有)夏孔甲③,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姓(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 醢以食夏后。夏后飧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

《寰宇记》云:“今长葛西四十里,临颖县有豢龙城,豢龙氏邑也。而汝之龙兴东南五十里,又有豢龙城,长垣东南龙城,灵宝西南七里有豢龙坟。”

《路史·后纪》云:“豢龙氏后,有关龙氏,殆声转也。”

王符的《潜夫论》以为夏桀所杀之关龙逢④即豢龙逢。故王屋山有龙逢祠,长安有龙逢居。惟韦城为古豕韦国, 董氏之豢龙实居于此。若临颍之长葛、汝之龙兴,则豢龙之后分封之地也。长垣之龙城、王屋之龙逢祠,则以有龙逢故居与祠墓也。灵宝之豢龙坟,则因关龙逢葬于龟头原而名也。

曹南的《文献录》云:“范县南三十里龙王庄相传为刘累豢龙处。”盖因刘累迁鲁,其后封于范也,故范县南二十里,亦有故豢龙城。又云:“观城县亦有豕韦城。”然韦乡古国,终以在滑县者为是,故豢龙氏初封之地,亦当在滑之古豕韦国。

《路史·后纪》:“尧有九子,其封于留者为留氏,字亦作镏。后有留累,累亦作絫。以豢龙事孔甲,赐之氏曰御龙,以更  董之后,则知留累之前为豢龙氏,豢龙之后为关龙氏。刘絫既迁鲁县,之后,则不名为豢龙,而氏为御龙矣。”

注释

① 扰——此处指驯养。②鬷 ——Zong综。夷,复姓。③ 孔甲——夏帝名,禹后十四世。④ 关龙逢——古史传说夏之贤臣。夏桀无道,为酒池糟丘。关龙逢极谏,桀囚而杀之。

郑州,东观汴京开封,西望古都洛阳,辖和尚桥、后河、坡胡、石固、老城、大周、董村、南席8个镇和增福庙、官亭、石象、古桥4个乡及长兴、长社、金桥、建设四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6486平方公里,总人口677万人,其中市区24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64万人。

     长葛县,隋置,以古代建城邑之始,有葛条附树,故名长葛,1993年改长葛市。地理坐标东经113°34′-114°08′,北纬34°09′-34°20′。北距郑州60公里,南距许昌25公里。地处季风暖温带,日光充足,地热丰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43ºC,年均降雨量7111mm,无霜期217天,市城水资源丰富,双洎河、清冀河等过境河流28条。建有两座中型水库。分布于西北部浅山区的陉山砂岩,质地坚韧,储量大,是建筑、铺路的上好材料。

     又相传为远古帝王葛天氏的故址,后人永思其泽,故名长葛。年平均气温143°C,年降水量为7111毫米,无霜期218天。旅游景点有裴李岗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古社柏、葛天音乐园、佛耳岗(铁佛寺)水寨、中州人文纪念园、黄河集团工业旅游示范点、陈寔生态园、钟繇园林、毛主席视察纪念馆 白居易墓祠等。2004年, 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2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7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0元。行政区域 邮编:461500 代码:411082 区号:0374 拼音:Changge Shi

     长葛市辖4个街道、8个镇、4个乡:建设路街道、长兴路街道、长社路街道、金桥路街道、和尚桥镇、坡胡镇、后河镇、石固镇、老城镇、南席镇、大周镇、董村镇、增福庙乡、官亭乡、石象乡、古桥乡。

     长葛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与神农氏、伏羲氏齐名的葛天氏故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胜众多.秦初即设为颖川郡。彪炳史册的"楷书鼻祖"钟繇;著名文学批评家、我国第一部论诗专著《诗品》作者钟嵘;流芳千古的贤达名吏陈实;三国名士徐庶;清末翰林杨佩章等皆诞生于此。历史遗迹遍布全市,文化轶事脍炙民间。现存钟台遗址、葛仙灵池、敬史君碑、古社柏群等景点可供凭吊游览.市内建有葛天宾馆、同欣度假村、天英宾馆、长葛饭店、园中苑宾馆、中信宾馆、奔马宾馆和海丰隆大酒店、康隆大酒店、莲花湾大酒店等近20家星级宾馆和酒店。立体声影剧院、文化馆、体育馆、人民公园、文华怡园等娱乐场所设施完备,服务上乘。市内每天有通往三国遗址、龙亭、相国寺、包公祠、少林寺、白马寺、龙门石窟、邙山黄河游览区、石人山风景区、鸡公山风景区、神仙洞等中原名胜古迹的旅游专线,供中外客商旅游观光。 长葛交通便利,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市内有火车站两处;城北25公里即是新建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邮电通讯发达,市话传输程控化,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并入全国网络,国际国内各种电信业务传递快捷;电力供应充足,年火力发电3亿千瓦时,并与华北电网联网,年供电能力达6亿千瓦时;城市建设初具规模,公用设施齐全,市区主要街道28条,拥有五大购物中心,十大综合商场,46个专业市场,7个大中型设备先进的综合医院,5所市办大中专学校、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和长葛报社等宣传设施齐全。历史文化与旅游 长葛是与神农氏、伏羲氏齐名的葛天氏故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胜众多。现存钟台遗址、葛仙灵池、敬史君碑、古社柏群等景点可供凭吊游览。立体声影剧院、文化馆、体育馆、人民公园、文华怡园等娱乐场所设施完备,服务上乘。市内每天有通往三国遗址、龙亭、相国寺、包公祠、少林寺、白马寺、龙门石窟、邙山黄河游览区、石人山风景区、鸡公山风景区、神仙洞等中原名胜古迹的旅游专线,供中外客商旅游观光。

     早于仰韶文化的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遗址出土的十几件骨笛,大多为7孔,能奏出七声音阶。而石固遗址出土的是横吹单孔笛,依此推断石固遗址”出土的单孔骨笛明显早于舞阳贾湖新石器遗址出土的十几件骨笛。“石固遗址”属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叠压层,裴李岗文化距今约公元前5500—4900年;而仰韶文化距今约公元前5000年—4300年,属父系社会时期。因此,可以推断这两件骨器应该是最原始的乐器——骨笛。葛天氏被后人称为乐神,除率先创造歌舞外,发明演奏乐器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因此,从“石固遗址”挖掘出的管形骨器(即乐器)看,“石固遗址”为“葛天氏部落”应当无疑。

还有位于长葛市后河镇陉山的擂鼓石沟,沟里布满如鼓一样的红石,据传这是葛天氏演练舞蹈的地方。石固遗址离擂鼓沟约10公里,同石固遗址南北相贯,当年葛天氏在那里演练舞蹈是完全可能的。长葛市后河镇有一“葛仙灵池”,南接石固遗址北与擂鼓石沟相连。池内碧水常流,据传是葛天氏后裔、三国时名士葛玄思其先族所掘。位于长葛市八七路的葛天氏雕像身着苎布衣,手执牛尾的粗狂舞姿尤为引人注目。雕像铭记道:“葛天氏,上古帝王,治世不言而信,不化而行,创歌八阙,开人类文明先风”。由长葛到石固遗址间的市区大道叫葛天路。《吕氏春秋》记载:"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葛天氏是更为远古的部族首领,其民风: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活动地就在今日的河南长葛市,人们正是希望葛天氏那种古朴自然、热情奔放的生活状态长存,才把这里叫做长葛。

     中原大铁佛寺位于长葛市北9公里,官亭乡官亭村境内,西与京广铁路相邻,东与佛耳岗水库相连。在省会郑州、古都开封、魏都许昌之中,交通十分便利。中原大铁佛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兴于宋,鼎盛于明、清,与登封大法王寺一脉相承,灵气盛世,被誉称为盘龙落凤卧龟之灵地。历代帝皇、名相在此焚香拜佛,大诗人白居易在此诵诗、叩拜,并在葛天氏故里留下珍贵墨宝。铁佛寺所在的官亭村,相传周文王时在此开南北通道,修建亭子,在此召会地方诸侯,后为政府官员在此交换文书或议事,随得名官亭。新规划的大铁佛寺占地58亩,总投资预计1700万元,全部由嵩山大法王投资。铁佛寺座北向南,由低向高,五进台梯,六层院落,寺前开挖小洪河,建卧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