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分别写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产生时间和历史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请分别写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产生时间和历史,第1张

甲骨文 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 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 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 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数量在15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 以出至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称贞卜文字。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张居正(1525年-1582年),

 

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祖籍安徽凤阳 ,出生于明代湖广江陵(今属湖北省荆州市),时人又称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法正(176年-220年), 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谋士。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后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后,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 吕蒙正(944年 - 1011年), 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北宋初年宰相。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丁丑科状元。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吕蒙正宽厚正直,对上遇礼敢言,对下宽容有雅。卒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谥文穆,赠中书令。 正昂(?年-223年), 三国时的蜀汉建宁郡太守。223年,蜀汉皇帝刘备因夷陵之战中大败,在永安病逝。同年夏天,益州郡统帅雍闿听到刘备逝世的消息,心生叛意。不久,雍闿杀死建宁太守正昂。 留正(1129年-1206年), 出生于泉州永春,南宋永春昭善里留湾(今永春县桃城镇留安村)人,乃五代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六世孙。卒年七十八岁。主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累官签书枢密院院事、右丞相、左丞相、少师、观文殿学士等职,先后受封申国公、卫国公、魏国公,卒赠太师,谥忠宣,绍熙初,拜左丞相,谨法度,惜名器,毫发不可干以私;引赵汝愚与之共政。孝宗疾革,数请车驾过宫。帝拂衣起,正引裾泣谏,退再上疏,言极激切。嘉泰元年(1201年)封魏国公,进少师、观文殿学士。卒,谥忠宣。正著有诗、文、奏议、外制二十卷,《宋史本传》行于世。 张正甫(751年-834年), 字践方,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德宗贞元二年(786)丙寅科状元及第。 周正, 字公端, 号方山,清代莱阳(今山东省莱阳市)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进士,授蒲城县知县,著有《取此居文集》、《偶成轩集草》等。周正曾来崂山游览太平宫等处,留有五言古诗《太平宫》。 赵正, 三国时,蜀汉杨仪的都尉。亮卒于敌场。仪既领军还,又诛讨延,自以为功勋至大,宜当代亮秉政,呼都尉赵正以周易筮之,卦得家人,默然不悦。 郤正(?-278年),本名郤纂,字令先,司州河南郡偃师县(今河南省偃师市)人,三国时期学者、官员。少好学,广读古籍。弱冠即善写文章,为蜀汉朝廷征为秘书吏,官至秘书令。公元263年(景耀六年),曹魏攻伐蜀汉,后主刘禅投降,郤正为之撰写投降书。后随刘禅前往洛阳,受封关内侯,得晋武帝司马炎赏识,任巴西郡太守,公元278年(咸宁四年)去世。为人不重名利,曾作《释讥》,表明自己淡泊之心境;又醉心于文学,共作诗歌、论著、辞赋等近百篇,但多散佚于后世。 吴正(1398~1454) , 字希纯,号静斋。南岑吴氏义房里仁世祖。明正统丁巳被举荐博学鸿词入翰林院,1443年简修玉牒入文渊阁,1445年擢中书舍人。自小热爱绘画,临摹画谱,擅画人物肖像,逼真传神。所画人物采用藏头鼠尾描技法,行笔顿挫有致,笔法豪放苍劲,成为浙派重要人物。明正统初年,吴希纯被荐入翰林院,授中书舍人,成为宫廷的专业画家。 王正, 临安(今浙江杭州)刻工,绍兴三年(1133年)刻湖州版新唐书,十五年(1145)刻绍兴版尚书正等书。 《宋元考古学初稿》。 韦正矩(?年-663年), 或作韦政举,唐太宗李世民嫡女新城公主第二任丈夫。唐朝太子(李建成)家令、彭城郡公韦庆嗣之子,属于韦氏的彭城公房。驸马长孙诠被杀后,在东阳公主的推荐下尚唐太宗嫡女新城公主,因此连升八级为正三品殿中监。龙朔三年(663年)三月,新城公主病逝于新城病亡于长安通轨坊南园,终年三十岁。在此之前新城公主已经患病,并且期间高宗为其建造建福寺祈福。妹妹的离世,令唐高宗悲痛不已,于是迁怒驸马韦正矩,认为是他导致了公主死亡。有司审问之下,韦正矩不能辩,高宗盛怒之下,赐死韦正矩。 沈正(413—455), 字符直。南朝宋武康人。沈渊子之子。弱冠,州辟从事。出为始宁、乌伤、娄令,母忧去职。毕,为随王刘诞后军安南行参军。刘诞镇会稽,复参安东军事。元嘉三十年(453),元凶弑立,分江东为会州,以刘诞为刺史。刘诞犹预未决。会寻阳义兵起,宋孝武帝刘骏使至,刘诞乃加沈正宁朔将军,领军继刘季之。刘诞入为骠骑大将军,沈正为中兵参军,迁长水校尉。孝建元年(454),移青州镇历城,临淄地空,除宁朔将军,齐(今山东临淄)、北海(今山东昌)二郡太守,委以全齐之任。未拜,二年卒,时年四十三。 杨正, 唐穆宗时人。工楷书,长庆二年(822)李宗闵所撰唐太保李良臣碑,为其所书。《金石表》。 吕正, 字晦文,南安朴里人,吕大奎第三子。自幼受父祖节义熏陶,久负英雄志,发奋攻书,学兼文武。得驸马都尉杨镇及其夫人赵主赏识,招为女婿。是时元兵攻破临安(今浙江杭州),幼主入闽至福州建立新朝,宋室危在旦夕。吕正组织民众千人抗元护驾,因功受封恭懿侯。祥兴二年(1279年),陆秀夫抱幼主于崖山投海殉国,宋朝告亡。宋亡后,吕正易名七十四,继续联络各地爱国志士,坚持抗元,历时四十余载。至老病笃,退隐水头御望光山寂寞村。        

  殷墟甲骨文约有单字四千左右。经过几代学者的研究考释,已经认识一千来字。我这里选释部分常见的字以飨读者。

  “”:字从二(上)从(人),隶作“元”。人之上会意为首。《孟子·滕文公》:“勇士不忘丧其元。”即用其本义。引申义为始为大。例如:称国家最高***为“元首”,称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旦”;称每个年号的第一年为“元年”,称主将为“元戍”。

  “”:甲骨文“天”字或写作“” ,像人之正立形,上突出其头部。或写作“”,从二(上)从大。大亦人也,人之上即颠。故《说文》曰:“天,颠也。”卜辞云“庚辰王弗疾朕天”,即用天之本义,“疾天”即指头部之疾病。

  “”:甲骨文“帝”字异构很多,王国维、郭沫若谓“帝”乃“蒂”之初文,象花萼。叶玉森云像束薪积柴形,用于祭天,相当后来的体字。由此派生出天帝、帝王义。叶说近是。

  “”:甲骨文“祝”字从“示”从“兄”,亦是神主。象人跪于神主之前有所祷告之形,字或省示。《说文》:“祝,祭主赞词者。”甲骨文“示”字写作“”等字形。

  “”甲骨文“王”字象钺形。钺为古兵器多为弧形刀,青铜或石制,盛行于商周,有出土文物刻参考。斧钺为礼器,象征王者之权威。王权是抽象的,乃以钺形代表。

  “”甲骨文“玉”字象串玉之形。横划代表玉竖划(或作)代表穿玉之丝绳。珏字作“”。殷商时玉乃货币或饰物。

  “”此字上象山崖形,“”即山,房屋形,故崖下之即洞窟也。王即玉, 即“”(箕筐之属),“”即辛,凿类工具。象于山洞中双手执辛,开凿玉石置于“”之意。唐兰释璞,《战国策秦策》:“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象(飘带),中间之口,应是一方形箱子,四面标明方向。故甲骨文“中”字,象风向标,可随风向转动,而立柱恒居中央而不动。卜辞云“五中”,即以之测风向及风之大小。甲骨文“中”字多用为伯仲之仲,与“”有别。或谓“”即旗帜,“五中”即立 ,氏族议大事时先“立中”聚众。

  “”甲骨文“每”字,从“女”或从“母”,义同。其上部之↓或↑,象发饰之形。甲骨文女作“” 母作“” ,中增两点表示乳房,已字之女为母也。女与母在卜辞中有时通用无别。每字在不辞中用为悔、晦。

  “”甲骨文“”字从又从“”或从“”,从“”与丛林同。又即手。象以手取草之形。《说文》:“、”字从又持“”,即“”之义,“”以饲牲畜谓之“”,引申之放牧之牲畜牛羊亦谓之

  “”,再引申之,放牧牲畜亦谓之“”。

  “”字象埋牛羊犬于土坎中之形。学者释为“薶”字。“薶”又写作“埋”。卜辞用为祭名。

  “”字象以斤断木之形,即“折”字。斤,古人用以砍斫木头的横刃斧子。《说文》:“折,断也,从斤断 。”许说不确,断 不用斧斤,割鸡鄢用牛刀;甲骨文折字所从形即断木。许慎乃据篆书折字()为说。

  “”甲骨文“春”字构甚多。《说文》:“春椎也。从“”从日,“”春时生也。屯声。篆书“春”作“”,与甲骨文略同。

  “”甲骨文"蓐"字,从“林”(或从“”)从“辰”从“又”,象手持辰除草之形。辰即蚌镰,当时的农具,用蜃壳做成。

  “”《说文》:“莫,日且冥也,从“曰”在“”中。”甲骨文“莫”字从“”或从“林”。日落“”中或“林”中,表示天色已晚。此即“暮”字。“莫”与“暮”为古今字,“莫”被借为虚词后便又增一日字以作“朝暮”之“暮”。

  甲骨文莽字从林从犬,象犬在林莽之中。《说文》:“莽,南昌谓犬善逐兔中为莽。从犬从 , 亦声。”甲骨文从从林同。《方言》:“草,南楚之间谓之莽。”古籍中用如草字,有时草莽连文。

  甲骨文小字作三点。《说文》:“小,物之微也。”又有作者,隶作少。小和少古本一字,卜辞中有时通用无别,有时又有区别,说明甲骨文中小少二字开始分化。

  甲骨文分字从刀在儿中。《说文》:“分,别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别物也。”

  字象以支柱支撑屋顶之房舍,释为余。卜辞中余字借为第一人称代词。卜辞中商王自称“余一人。”《尚书》、《周礼》、《国语》等古籍中作“余一人”或“予一人。”《尔雅。释诂》:“余,我也。”

  甲骨文牛字。象牛头形。

  字中之乃雄性家畜之形符,甲骨文字对畜兽之性别分别表示之,后来则统一用杜字作为公畜之通称。

  字中之乃雌性畜之形府。与牡字一样, 字后来成为母畜之通称。

  字象圈养畜之形。隶作牢。《说文》“牢,闲养牛马圈也。。。。。。取其四周币也。”卜辞中的牢是专门圈养以供祭祀之用的牛羊。

  象人张口吹气,《说文》:“吹,嘘也,从口从欠。”甲骨文欠字作、,象一跽之人的侧面形,上是口字,人张着大口大哈欠。

  甲骨文问字从问从口以会问讯之意。口在门外,是外来之人问门内之人,后来为了字形的整齐方正,把口子安在门内。

  字从户从口,即启字。《说文》:“启,开也。”甲骨文户字作日,半个门字,即一扇门, 即 ,以手开门谓之 ,卜辞中用为云开天晴之义,或又增口作 ,同。又作诸形,增加义符曰表示云开日出。

  咸字从戍从口。《说文》:“咸,皆也,悉也。”甲骨文戍()是一种兵器。或云咸乃喊之初文。卜辞用为人名,咸亦称咸戊,典籍中作巫咸,咸是殷之元臣,并列于先王同受祭祀。

  周字象阡陌纵横之农田,其中小点表示禾苗。殷墟甲骨文周字不从口,青铜器善夫克鼎,毛公鼎等铭文周字增口作 。

  各字从父(倒止)从(或、坎)隶作各。上古先民多穴居。甲骨文以象之。落于内,表示从外面回来。甲骨文出字作会于穴居中外出之意。杨树达《卜辞求义》:“从父从 ,当释各,亦足有所至之形。为来格之格本字,皆后起加以旁字。”卜辞“各日”即落日,其实各应即落之本字,倒足于 中,即示落、到、来之义。

  甲骨文止字,象人足形。

  隶作单。象狩猎所用工具,故狩之初文从作。卜辞有“东单”、“西单”、“南单”,皆地名。

  象桑树形,象采桑之筐。隶作 。之本义当为采桑,卜辞借为亡义,如“不众”等。

  前字从止从行凡声。《说文》:“ ,不行而进谓之 ,从止在舟上。”此说不确。甲骨文从凡不从舟,从止从行会前进之义,凡是其声符。

  登字从从豆或又从 ,会捧豆升阶以祭神祗之义。豆,古代盛食器,象高脚盘。

  字从从。隶作或。<<六书统>>谓即古文从双止于()上,出人头地也

  步字从二止,象人之双足一前一后,以会行进之义

  甲骨逆字从(,倒人形)从人从对方过来,会迎迓之义<<说文>>:"逆,迎也从 声关东曰逆,关西曰迎"

  甲骨文 字从 从之止 ,短尾鸟,鸟用翼则飞翔,用止则登枝或在地上进行放<<说文>>:",登也"字金文又从作

  甲骨文逐字从豕(或兔,鹿)从止<<说文>>:"逐,追也,从从豚省"豚省即豕,猪也从止于兽后,会追逐之义

  甲骨文得字从具从又,或又从,一手持见,有所得也小篆见讹作见,寸即又<<说文>>:"得,行有所得也"从 声 ,古文省"

  行字象四达之卫,人所行也行也作道路讲<<诗小雅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集传>>:"景行,大道也"正象四通八达之道路

  甲骨文字从行从四止表示巡行于通卫以保卫城邑之安全或写作等字形

  字从从虫,既<<说文>>之字,或作为齿疾,民间俗谓"虫吃牙"既 甲骨文字作,象形

  字从止从可隶作,既<<说文>>字之初文",足也"析言之,械手为,械足为,浑言之,械手足皆为 甲骨文象桎梏之形,隶作幸字作

  字象胫足之形,乃足之本字<<说文>>作字, 足本为一字,许书误分为二

  字象编管之乐器,既<<说文>>之字卜辞用为祭名

  字象一束简策之形,是册字先秦没有纸张,符命文书写在简牍之上<<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中有册之象形字,说明殷商时代确有典册卜辞云"再册",意为奉举命册封

  象竹席形,应既之初文释作西字,古文写作 甲骨文宿字作象人寝于竹席之上

  讯字象一反缚双手之人,前有一口,以会执敌而讯之之意或又增8,强调被缚之义

  字象二人接踵 走之形上部之似为头饰

  甲骨文濮字,象一人双手执其,尻后有尾饰,头上有,以示曾受黔刑

  象用双手把陷阱中的人搭救上来,应既丞字,丞乃拯之初文小篆作,犹存古意,只是双手移了位

  字从从,当释承承与丞后世虽可通用,但原非一字丞字是从坑中往上拉人,承字是从下把人升举起来,<<甲骨文字典>>将丞承混为一字是不对的

  字从四手共抬一 ,隶作, 乃凡字,甲骨文凡即盘,也就是殷陵m1001出土的大抬盘,长17米,宽06米,漆木彩绘从口与否义同<<说文>>:",起也从从同,同力也"其同乃所变,非"同力"也

  释鬲,象形古代之炊器,多口,三空足有书将当作鬲,误 乃 ,亦古炊器,上为甑,下为鬲,上蒸下煮二者均有出土文物,区别明显 后作 甲骨文有一字作,应隶作

  字从又从象,会手牵大象以助役之意即字,今简化作为殷商时代中原地区气候温润林广象多殷墟曾出土象骨,颈下系有铜铃,说明已驯化

  从从木(或 ),象双手捧草木以会树之意,<<说文>>:",种也"金文,石鼓文又从土, 后讹作 。

《古籍印刷通用字规范字形表》是2022年5月1日实施的一项中国国家标准。

这个《说明》中说得很清楚了,所谓“繁体字”是一种模糊的、不规范、不准确的说法,准确说法是“(专业)古籍印刷汉字系统”。

“古籍印刷通用字系统”与印刷现代汉语文本的“通用规范汉字系统”,是汉字不同的应用系统。有人称之为“繁体字系统”,这个名称容易引起一定的误解。国务院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所附的“规范字和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确立了简繁字的对应关系。

但只有在字形上与“简化字”对应的“未简化字”才能称为“繁体字”,没有对应“简化字”的汉字都是直接传承而来,不能称作“繁体字”有人主张用“传承字系统”。

这个称谓也会引起质疑:“简化字难道不是传承下来的吗?”现在称作“(专业)古籍印刷汉字系统”,从特殊运用的角度来区分两种系统,业界和大众都比较容易接受。

总结如下:

个人认为,这个《古籍印刷通用字规范字形表》就相当于业内所说的“正字表”,期待已久,希望不要出现太多违反常识的“正字”。另外,各大输入法(尤其是搜狗输入法)、字体厂商需要同步跟进,将这些规范字形作为首选项,要不然打字很麻烦。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