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期生详细资料大全
安期生,亦称安期、安其生。人称千岁翁,安丘先生。琅琊人阜乡人。师从河上公,黄老道家哲学传人,方仙道的创始人。道教视安期生为重视个人修炼的神仙,故上清派特盛称其事。传说他得太丹之道、三元之法,羽化登仙,驾鹤仙游,或在玄洲三玄宫,被奉为上清八真之一,其仙位或与彭祖、四皓相等。在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列在第三左位,奉为“北极真人”。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安期生 别名 :安期、千岁翁、安丘先生 国籍 :中国 民族 :华夏 出生地 :琅琊 职业 :学者 信仰 :黄老之学 主要成就 :道教神仙 尊称 :北极真人 师从 :河上公 人物介绍,人物简介,古籍记载,人物事迹,诗词咏颂,人物影响,有关传说,桃花岛由来的传说,泼墨成桃花之传说,所获评价,苏轼评安期生,陆游评安期生, 人物介绍 人物简介 安期生,亦称安期,生卒年不详,琅琊郡人。晋皇甫谧《高士传》记载:“安期生者,琅琊人也,受学河上丈人,卖药海边,老而不仕,时人谓之千岁公。到汉武帝时期,方士李少君曾对汉武帝刘彻说:“臣常游海上,见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 《史记·乐毅列传论》:“ 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乐臣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 《史记》说他师从河上丈人习黄帝、老子之学,卖药东海边。秦始皇东游登琅琊台,期问与安期生交谈三日夜,赐金璧数千万给他,但安期生皆置之琅琊阜乡亭而去,留书及赤玉舄一双为报。后始皇遣使入海求之,未至蓬莱山,遇风波而返。《汉书》说他为策士,生平与蒯通友善,尝以策干项羽,未能用。后之方士、道家多谓其居海上之神仙。《史记·封禅书》:“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汉书·蒯通传》:“通善齐人安其生,安其生尝干项羽,羽不能用其策。而项羽欲封此两人,两人卒不肯受。”苏轼《安期生》:“安期本策士,平日交蒯通。尝干重瞳子.不见隆准公。”陆游《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传说,安期生寓居海岛时,以巨大海枣为食。《史记·封禅书》:李少君对汉武帝说“臣常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后因有“安期枣”之称。唐元稹《和乐天赠吴丹》诗:“冥搜方朔桃,结念安期枣。”唐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清方文《奉酬范质公司马》诗:“东风柔橹别江沙,送我安期枣似瓜。”郭沫著《董老行》:“传食共分秦侯瓜,延年白有安期枣。”据旧志载,斋堂岛上旧有海枣出产,八月开花结枣,次年春夏成熟,是否系安期枣,待有识者考之。 安期生对秦汉燕齐方士活动、方仙道的形成、紊始皇屡遣方士入海求长生不老药影响很大,成为当时帝王重视、方士尊崇的仙人和中国道家史上的名人。 安期生修仙之处在日照市天台山。对此,东晋葛洪在《嵇中散孤馆遇神》中说:“纪年曰:东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天台者,神鳌背负之山也,浮游海内,不纪经年。惟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见仙山无著,乃移于琅琊之滨。后河上公丈人者登山悟道,授徒升仙,仙道始播焉。有嵇康者,师黄老,尚玄学,精于笛,妙于琴,善音律,好仙神。是年尝游天台,观东海日出,赏仙山胜景,访太公故地,瞻仙祖遗踪,见安期先生石屋尚在,河上公坐痕犹存”。日照状元张行简在文中也对此有所记载:“念我日照,虽偏居海隅,却享有琅琊之名,天台之胜,背依泰沂,怀抱东海,更兼仙山飘渺,河流纵横,自古为日神祭祀之地,黄老成仙之乡。河上公、 安期生、于吉、葛玄等在此悟道授徒,秦皇汉武到此寻仙访道,可谓盛极一时也”。天台山有深厚的女巫崇拜,狐仙崇拜和神仙崇拜遗迹。女巫谷中有女巫与狐仙之墓,有世上罕见的积石墓与石室联体,人鬼同居的建筑。山上有仙人台,仙人居旧址,安期祠(秦始皇立)遗址,仙人讲经台,炼丹炉,仙鹤台,仙人捣药石臼等遗迹,是河上公悟道之处,安期生成仙之所。有曲阳涧,涧中有曲阳泉,是三国时神仙于吉得道成仙之地。有秦皇汉武望仙台,是古人疯狂追求长生不老的历史见证。 安期生故址 古籍记载 晋皇甫谧《高士传》记载:“安期生者,琅琊人也,受学河上丈人,卖药海边,老而不仕,时人谓之千岁公。秦始皇东游,请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直数千万”。秦始皇离去后,安期生委弃金宝不顾,留书始皇:“后数年求我于蓬莱山”。始皇得信,“即遣使者徐巿(音福)、卢生等数百人入海。未至蓬莱山,辄遇风波而还。立祠阜乡亭并海边十数处”。能与秦始皇长谈三昼夜,足见安期先生的知识之渊博。据说秦始皇三次东巡琅琊,三次到天台山,第一次与安期生长谈三昼夜,第二次到访时已经见不到安期生,于是天天远眺东海,并派徐福出海寻找,可谓是望眼欲穿,找不到安期先生便“立祠阜乡亭并海边十数处”,并将天台山中的山谷改名为望仙涧。汉武帝对安期先生的留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临淄人李少君对汉武帝说:“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齐地方士栾大(汉武帝迷恋求仙方术,连女儿都下嫁给栾大)自称“臣常往来海中,见安期,羡门之属”。于是汉武帝先后七次东巡琅琊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天台山上仍然有秦皇汉武望仙台,秦始皇所建安期祠已不在,但遗址犹存。据说安期祠有对联一幅“师黄老颂黄庭悟黄道位居北极真人,采仙药炼仙丹修仙体成就千岁神翁”,但作者已经无据可考。 汉司马迁《史记》卷九十四《田儋列传》记载:项羽起兵反秦,安期生与好友蒯通跑去向项羽献策,又未被采纳。“项羽欲封此两人,两人终不肯受,亡去”。《史记·孝武本纪》记载:“少君(指李少君)言于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于是天子始亲祠灶,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砂诸药齐为黄金矣。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为化去不死也,而使黄锤史宽舒受其方。求蓬莱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齐怪迂之方士多相效,更言神事矣。”太史公《史记·孝武本纪》说:“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是很切实的评语。 安期生隐居东海桃花岛时在秦朝或汉朝已无从查证了,汉刘向《列仙传》说他在东海边买过药,《史记·乐毅列传》说“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被列为黄老学说的传承人之一,宋《宝庆昌国志》和清光绪《定海厅志》都说安期生在桃花岛炼丹,现尚存“炼丹洞”遗迹。 最为后人称道的是宋《乾道四明图经》载:“安期生尝以醉墨洒于山石上,遂成桃花纹,奇形异状,宛如天然,人多取之,以为珍玩”。 补充:《艺文类聚》载: 安期生 ,琅耶阜乡人,卖药海边,时人皆言千岁公,秦始皇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数万,出于阜乡亭皆置去,留书,以赤玉菭一量为报,曰:复千岁,来求我于蓬莱山下,始皇遣使者数人入海,未至蓬莱山,辄风波而还,立祠阜乡亭,海边十处。……《汉武内传》曰:李少君,字云翼,齐国临淄人,好道,入泰山采药,修绝谷全身之术,遇 安期生 ,少君疾困,叩头乞活, 安期 以神楼散一匕与服之,即愈,乃以方干上,言臣能凝澒成白银,飞丹沙成黄金,金成服之,白日升天,身生朱阳之翼,艳备员光之异,竦则凌天,伏入无间,控飞龙而八遐遍,乘白鸿而九陔周,冥海之枣大如瓜,钟山之李大如瓶,臣以食之,遂生奇光,师 安期 授臣口诀,是以保万物之可成也,于是上甚尊敬,为立屋第。 人物事迹 周游寻药 安期生 安期生为寻找神山仙药,曾周游四海。安姓族谱中介绍:“安期者,齐琅琊人也。祖籍安丘,迁琅琊埠乡,拜师河上公,人谓千岁翁,安丘先生是也。尝闻海上有神山仙草,遂四海求之。北上沙门岛,南下海中洲,达珠崖。是年驾舟东海,遇大风浪,毁其船,伤其身,摄其魂。醒来见一仙女,方知得一神龟相救,到得蓬莱仙山。期问“神山可有仙草仙药乎?”,仙女曰:“盘古之时,海上仙山五座,各有神药,分食可延年益寿,合用则长生不老,故时人成仙甚多。争奈女娲补天之时,斩鳌足立四极,移圆峤于琅琊,沉岱舆于海底,仙药不全,非修炼难成仙也””。其中沙门岛就是渤海长山列岛,海中洲是东海舟山群岛(宋《四明图经》有安期生醉酒墨泼桃花岛的记载),珠崖是海南岛(《岭表录异》载,广卅城东蒲涧有安期生飞升之处)。而被女娲移到琅琊的圆峤山则应该是日照天台山。这在东晋葛洪在《嵇中散孤馆遇神》和日照金代状元张行简的文字中均有记载。还有传说仙药分别是蓬莱长寿菊,瀛洲太阳花,方壶忘忧草,圆峤桃花石与岱舆长生枣。太阳花和忘忧草,似乎为这一传说提供了佐证。 河上公之前的黄老学家以理论研究和修身养性为主,而安期先生在全面接受了黄老哲学的基础上,与东海地区的狐仙和神仙文化相结合,采仙药,炼仙丹,创出一条得道成仙的新路,成为方仙道的创始人。黄老学者本重养生,而齐地黄老学术最为活跃,燕、齐一带又是神仙传说盛行之地,所以不难理解安期生应运而生,成为集黄老哲学与燕齐神仙学说之大成,开创方仙道的宗师和秦皇汉武顶礼膜拜的仙人。 授徒经历 安期生授徒很多,汉代司马迁在《史记·乐毅传》中记载:“乐巨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巨公,乐巨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曹相国即汉初平阳侯曹参。此外,安期生的弟子还有临淄人李少君、马明生,王老等。《列仙传》记载“有王老,与鲁女生、封君达为友,访道名山,于东岳遇一神仙乘白鹿,与侍女约十人,自山中而下,自称安期生,教以胎息存真一之诀,言讫升天而去”。南宋谢守灏编《混元圣纪》言安期生后以道授马明生,马明生又传于阴长生。《神仙传》:马明生,临淄人也,本姓和,字君贤。少为贼所伤,在路遇神人,与药救之,再生。乃师安期先生。因游天下,勤苦备经,遂授与《太清神丹经》。入山修炼,药成,未乐升天,乃服半剂为地仙。展转九州五百余年,乃白日升天。 安期生 羽化登仙 安期生羽化登仙之后,驾鹤而仙游,云来雾去,随心所欲。天台山上有仙鹤台,台上的花岗岩石上有仙鹤留下的巨大脚印。据《史记·封禅书》的记载,临淄方士李少君在汉初深得文帝与武帝之欢心,在二帝面前极力推崇河上公与安期先生。当时河上公到西安一带隐居,引出了汉文帝晋见河上公的故事。而汉武帝对东海与安期先生更为尊崇。李少君曾对汉武帝说:“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臣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齐方士栾大(汉武帝迷恋求仙方术,连女儿都下嫁给方士栾大)自称“臣常往来海中,见安期,羡门之属”。于是汉武帝先后七次到琅琊台天台山一带寻找安期生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 安期生开创方仙道的精髓在于凡人可以通过修炼,服仙药,食仙丹而长生不老,为凡俗夫子脱离苦海羽化登仙提供了一条途径。《史记·乐毅传》记载,有人向安期生求长生之道,安期生谓度世之诀日:仙道不远,近到诸身,无思无为,不吐不纳,其一充于内而长生飞升矣。勿使汝思虑重重,劳尔之生也。 诗词咏颂 历代文人墨客对安期生咏赋很多。唐李白赋安期生诗:“终留赤玉履,东上蓬莱路,秦帝为我求,苍苍但烟雾。”宋陆游《长歌行》诗:“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明武高启《赠李外史》诗“我闻安期古策上,亲见楚汉争雌雄。”等等。 安期生的传说,派生出许多民间传说故事、诗词,令人向往,桃花岛安期生遗迹是现实世界中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为桃花岛旅游增添了浓墨。 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诗曰:“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李白的好友,诗人任华在《杂言寄李白》中也记载了李白游历天台山的情景:“我闻当今有李白……,登天台,望渤海,云垂大鹏飞,山压巨鳌背(一作“波动巨鳌没”),斯言亦好在”。 唐末五代天台山道士王松年的《仙苑编珠》共记神仙在三百人之上,同时还留有《天台山怀古六首》: 其一 河上真人丈人公 天台顽石念真经,琅琊古柏颂黄庭。 仙人坐痕依稀辩,犹忆丈人河上公。 其二 北极真人安期生 仙台仙山见神踪,仙炉仙居映碧空。 又闻海上传鹤戾,却是蓬莱千岁翁。 其三 太平真人于吉 曲阳涧内紫气生,天台山中云雾涌。 蓬莱仙境此最佳,于翁不该过江东。 其四 天台望月 海上圆月悬半空,万里山川一照明。 遥问吴生近若何,南山伐桂正修行。 其五 天台日出 朱盆银浪跃海东,紫霞万片满天红。 忽闻谷中仙乐起,却是女巫祀神灵。 明洪武年间,韩国大儒,高丽状元郑梦周在游历天台山时,访问过山下新罗村和新罗寺(寺中仍有初唐石刻造像),在新罗寺附近出资建立新罗书院。郑梦周对神仙安期生也充满了向往,并留下诗作三首:《日照县》 安期生 海上孤城草树荒,最先迎日上扶桑。 我来东望仍搔首,波浪遥望接故乡。 《日照天台山》 天台飘渺渤海间,不纳凡人只见仙。 幸得神女施法力,从此琅琊多一山。 《天台山安期祠》 饥餐紫霞渴饮露,无思无为神自渡。 朝采仙药暮炼丹,不吐不纳登仙去。 人物影响 安期生身上所体现的黄老哲学与方仙道文化被后人推崇备至。“五岳寻仙不辞远, 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对安期生的神仙生活非常向往,他在任城(今济宁)居住期间多次游历天台山安期生故地并在《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中写到: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此诗为唐天宝三年(744年)李白同杜甫在游历东海之后遇到友人孟大融而作。诗中介绍了他游历崂山和天台山(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的经历以及他“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的出世思想。诗中“仙人”即河上公和安期生,“天坛”就是指的天台山上的天台或仙人台。 李白的另一首诗则是这样写的:五古·古风其七 安期生 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 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 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 诗人对仙人安期生的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有关传说 桃花岛由来的传说 安期生,原是一位药农。因他生长海边,终年跋山涉水采集草药,身体练得十分硬朗,到了老年,仍很健壮,时人皆称“千岁翁”。 相传,秦始皇巡游全国,来到山东地界,听说世上竟有“千岁翁”,又听说海上多仙山,产长生不死之药,便派人把安期生请去,“赐以金玺”,命安期生下海采药供他服用。深知世上并无长生药的安期生“坚不肯受”,并对秦始皇说:“你过一千年之后再到海上来找我吧!”安期生辞别秦始皇后,怕拿他问罪,便下海隐居了。 安期生下海隐居的地方,就是舟山群岛中的马秦、桃花、普陀山等处。他在此间采药济民,安度晚年,有时也饮饮酒,作作诗画。有一次,他在桃花岛上饮酒作画,把用酒作水磨成的墨水洒于山石上(一说他酒醉后把墨水泼于石上),顿时,石上显现出桃花状的艳丽花纹。从此,人们就把这个岛屿叫作桃花岛。 这个传说有些近于神话,泼墨使石上显现“桃花”也不符合科学,然史籍对安期生来桃花一带隐居的记载确凿,唐宋建县以来,还把六横、桃花附近诸岛划为一个乡,取名为安期乡来纪念这位不畏 的药农。 泼墨成桃花之传说 老早,桃花岛是个荒岛。 有一日,有个叫安期生的居士,乘着一只小船,来到这个岛上。跳上去一看,这个岛无人居住,四面是海,东西两头是山,两山之间是一片平地。有山有水有平地,气候暖和风景优美,他看看蛮中意,就在这个岛上住了下来,设炉炼丹,开垦种植,空落来写写诗,画画画,日脚过得蛮舒意。 每年桃花水涌进港里来的辰光,这里乌贼就会旺发,潮水冲冲,也会把乌贼冲上海滩,勿用到海里去抲,在滩横头撮撮,也能撮到木佬佬。这样一来,有勿少内地渔民,到了这个季节,都来抲乌贼。在岛上搭个茅篷,临时住住,等乌贼汛一过再回去。日脚久了,有些渔民看看岛上土肥水清好开垦,岙多港深好抲鱼,索性拖儿带女全家搬来定居。侬也来,其也来,到岛上来定居的渔民越来越多了。 人一多,就嘈杂,有辰光难免还会发生口角,争争吵吵。安期生喜欢清静,这样哄哄闹闹的,他怨熬了,便从岛的东南面海边,搬到岛的西北角山上,找到一个向阳的石洞住了下来。啥人晓得,没过多少日脚,到西北角来定居的人也多起来了。呒办法,只好离开这个岛,另找住所。 第二天,他雇了只小船,船靠在西山脚下的海边山嘴头——就是现在的稻篷村外山嘴。临走前,他坐在海滩的一块岩石上,看看山,望望海,唉!在这个岛上住了几十年,他触景生情,拿出文房四宝,磨好满满一砚浓墨,正想提笔写诗,小船老大在喊了:“赶快上船,再勿开船,潮水要错落了。”安期生呒办法,只好勿写,顺手拿起砚台,用力一泼,墨汁泼在岩石上,好象一朵朵盛开的桃花。直到现在,这里的山石中,还留着桃花形的花纹。这里有句话:“安期生墨一泼,桃花石头半山黑。”从那以后,这个岛叫“桃花岛”了。 所获评价 苏轼评安期生 出处:苏轼诗集卷二十四 作者:苏轼年代:宋朝\代诗文: 安期本策士,平日交蒯通。 尝干重瞳子,不见隆准公。 应如鲁仲连,抵掌吐长虹。 难堪踞床洗,宁挹扛鼎雄。 事既两大缪,飘然镊遗风。 乃知经世士,出世或乘龙。 岂比山泽臞,忍饥啖柏松。 纵使偶不死,正堪为仆僮。 茂陵秋风客,望祖犹蚁蜂。 海上如瓜枣,可闻不可逢。 详细内容 : 安期生,世知其为仙者也,然太史公曰:蒯通善齐人安期生,生尝以策干项羽,羽不能用,羽欲封此两人,两人终不肯受,亡去。 予每读此,未尝不废书而叹,嗟乎,仙者非斯人而谁为之。 故意战国之士,如鲁连、虞卿,皆得道者欤?安期本策士,平日交蒯通。 陆游评安期生 诗人陆游作品 陆游-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辉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喔诗长作寒螀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巨野泽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历史名著《封神演义》,是一部科学幻想神话故事,成书于明代,作者许仲琳根据评话《武王伐纣》,再参考古籍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几百年来,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读者,并以其篇幅巨大、幻想之奇特而闻名于世。其内容依托商灭周兴的历史背景,用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从女娲降香开书,到姜子牙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结束。
封神演义:讲的是商朝和周朝,可以说是周的开国史
历史名著《封神演义》,是一部科学幻想神话故事,成书于明代,作者许仲琳根据评话《武王伐纣》,再参考古籍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几百年来,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读者,并以其篇幅巨大、幻想之奇特而闻名于世。其内容依托商灭周兴的历史背景,用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从女娲降香开书,到姜子牙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结束。
故事梗概
在《封神演义》的世界中,世界分成为仙山洞府和三界。仙山洞府是由仙道组成的昆仑山「阐教」和海外仙士、方外术士或得道禽兽组成的「截教」。三界是由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庭和商(殷朝)的纣王的统治的人间和女娲统治的妖界。在一次祭祀时纣王对美丽的大地之母女娲作出了无礼行动(作了首邪恶的诗),纣王的渎神使女娲异常愤怒,命令轩辕坟三妖——千年狐狸精、玉石琵琶精、九头雉鸡精迷惑纣王使殷商毁灭。狐狸精使用冀州侯苏护女儿苏妲己的身体,进入后宫迷惑纣王。此后,九头雉鸡精称自己是妲己的义妹“胡喜媚”也进入宫廷。玉石琵琶精先被姜子牙识破以三昧真火逼回原形,后又复活化作王贵人,与其他两妖一起祸乱朝纲。
昆仑山仙道由于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大致的意思就是修行时遇到了岔路,体内阴阳之火相犯,只有斩却三尸方能归于正途),又因为玉帝命仙首十二称臣,仙首自然不肯,故此阐、截、人道三教共签押封神榜,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共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步雨兴云、善恶之神。道行低者榜上有名。纣王与武王相对的是截教和阐教,国家天下之争神仙道统之争。
不话旁事,只道江湖。
我欲成仙,快乐齐天,点石成金,瞬息万变。
大彭王朝,茫茫江湖,天神地妖还只是写在远古史籍当中的传说,传于凡夫百姓之口,道教佛家神乎其神,算是距离神仙最近的群体,但实际也就是仙化始祖先人,配以后人遐想杜撰,宣传、感化凡人,进行传道罢了。
此时,武道正盛行,江湖人士多以武会友,以拳头论势力,所以,天下武学,尤其是上乘武学招式心法皆是江湖人梦寐以求的宝贝。
但纵是神功盖世,天下无敌,可以蜻蜓点水水上漂,可以手劈巨石,可以飞檐走壁,但却难以点石成金,难以长生不老活个千秋万代,但这才应该是凡间人道。
但古籍上,百姓口中皆有神话传说,说的真切,仿佛真的存在,虽然并无一人见过真正的神仙。偶尔也有传闻,说是哪位神僧,或是谁谁见过神仙,但也无真凭实据。即使如此还是有很多好意*之人,或是想走捷径一步登天的普通人,亦或是武功盖世武林强者想继续突破,要打破这亘古不变的人间江湖,以人练武,以武通神。
乃道教门派青松派智云真人便是其中一位,门派几本上乘功法已经练的炉火纯青,尤其一套镇派剑法荡云剑,更是行云流水,在江湖上也是赫赫有名。盛名在外,还没有哪个人敢不给面子,所以在江湖上很是吃的开,即使不见其人的江湖宵小之辈,听他的名号,都会拱手作揖,面带恭敬甚至害怕之色。
按说,混到这个份,应该心满意足,闲云野鹤,不问江湖事,修心养性,岂不美哉。然而,身处道家,自年少入门派开始练武修道,尤其是道教始祖、先辈修道成仙所熏陶,正好门派中也有大量的道教典籍,书修道之法,这也是他们每天必习的功课。
然而道教修道,实为修心,而非修仙。
但在智云真人功成名就之后,而且门派上乘功法也练的七七八八,便开始妄图修仙,企图一窥仙境。尤其是在他的师兄智祥掌门驾鹤仙逝后,更加看到人之渺小。想想师兄一派之掌门,当世之英雄,威震八方,盛名远在自己之上,却在瞬间,江湖上只闻其名,再无其人了。
想到此,尽是不甘,自己整个前半生,痴心道教武学,时间全都花费于此,虽然小有成就,但却天外有天,稍微松懈,更会被人赶超,即使善终,但自己一辈子辛苦积攒的赫赫威名也会随时间消散,凡人皆有无奈呀!凡人尽是不甘呀!
如何改变,唯有改命!于是他开始将后半生寄于修仙,就像道家始祖,升天位列仙班,练就无边法力,跳出轮回,永世不老。看似妄想,因为世上没人见过真神,但是神人神事却口口相传,未必就都是杜撰传说,人道未必不通仙道。也许有理,也许就是死理。
其实,传说神仙本就是人间百物修炼而成,狐狸成精了就是狐妖,鱼成精的就是鱼怪,人成精了不就是仙了吗?所以当世有很多这种想法的人,只是一直找不到修炼之法,如若真是这么好修炼,神仙就不会再是凡间的人人供奉的神仙了,所以众人也是能接受的,只愿自己悟性不足,没有仙命罢了。
但智云真人闭关修行,参照经典道家书籍[真经],这是青松派开山祖师将自己一身修道之参悟所写,奥义精深,如若参悟,必能升仙,当初,祖师爷就是凭此成仙的,这或许只是传说,因为祖师爷升没升仙没人知道,也没人知道祖师爷是否还活着,但他永远以神仙的身份活在后世弟子心中却是不争的事实。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好歹是一条窥探仙道之路了。
智云真人为求清净,好一心修仙,遂将修炼之地搬到门派后峰之巅,人迹罕至,俯首茂密森林,抬手撩云拨雾,胜似人口之中的仙境,绝对是最佳的修仙之地。智云真人整日吐纳真气,炼制丹药,打坐参悟道义,一心扑在修仙之上,甚至不修边幅,行似走火入魔,几次吓到前来送饭的小道士,久而久之被传散开来。江湖上的大多人觉得云散真人真是太不值了,本来可以笑傲江湖,盛名而终,不枉人世走一遭,如今却贪婪缥缈的仙道,搞得自己人不人,鬼不鬼的,前半生的辛苦修炼,积累的威名,或将毁于一旦。这些人或许是对的,但也可能只是看不穿而笑人太疯癫。
许些年后,虽江湖人没有忘却有这么一位疯狂追求仙道的名人,但也没有了往日占据江湖重大新闻的喧嚣。江湖似乎很平静,但真的平静下来了还叫江湖吗!突然间,一条惊天动地的消息瞬间传满整个江湖,智云真人悟透仙道,现在依然升天,封号智云大仙,现已位列仙班,不常在人世间了。
据说,这条消息传出于青山派,是一名经常照顾智云真人的小弟子亲眼所见。说真人前日还是一身邋遢,今日却变成一身白色道服,无风自飘,光芒笼罩周身,一副精神面容,眼睛似乎射光,而且还年轻了很多,手持真经,翩翩升天,娓娓传来“我欲成仙,快乐齐天”,飞向天空。
开始江湖只是传说,但传的越来越广,再加上添油加醋,变得越来越传奇,街角、酒桌之上,也净是艳羡之辞,久而久之,这就是很多人都亲眼看到的真事了。
于是,修仙再次成为风气,上到江湖名派,下到行商走卒,一股席卷整个人间的风气,人人妄想成仙,青松派[真经]更成为修仙神经,人人妄想得之,但据说被智云大仙带到天上,世人也只能望洋兴叹,但不可能整个青松派就一本真经吧?况且仙道不止一路,手无真经,依然痴迷修炼,结果有些人甚至未成神仙,先成神经。
但巍巍大道,企容凡夫贪恋,圣人易得,仙道难求!
1、对子女的爱
中国古籍文学里常用成鹤对幼仔的精心哺育,象征父母对子女的爱,维护子女,甘愿牺牲。
2、离别
在南北朝的诗文中,诗人常常以别鹤来比喻夫妇离另的悲哀,其中大部分是写深闺女子对客居它方的爱人的思念。
3、神仙的化身
神仙传说中鹤能翩翩于仙凡之间,不受任何拘束,关于鹤的出生也有种种神话传说,例如影生、声交而孕、胎生等,加上古代人相信鹤的形象于是被神化了。
4、君子的象征
由于鹤的形态是长颈、竦身、顶赤、身白,给予人一种清高的感觉,所以鹤很早就被人认为是有德行的禽鸟。
5、宏伟志向的象征
大志鹤能够在广袤的空间飞翔,中国古代神仙故事中的鹤便可以在超越俗世的时间和空间往来,《相鹤经》说鹤"飞则一举千里",这种特殊的飞翔能力,往往用来比喻有大志。
6、隐逸的象征
鹤喜欢栖息在涤尽繁器的郊野,如深谷、小渚等,所以有隐逸的象征。
-鹤
1 关于月亮高兴的诗句
关于月亮高兴的诗句 1 关于月亮开心的诗句
原发布者:逗你玩儿儿
关于月亮的诗句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马戴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2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28、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唐·王维29、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30、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晋·陶渊明3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32、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宋·晏几道33、洞庭秋月生湖
2 唐诗三百首中是否有通过月亮抒发自己快乐、高兴之情的诗句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夜光、素娥、冰轮、桂魄、顾兔、玉桂、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 。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联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2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 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 ●中国关于月亮的神话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关于月亮,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和神话故事。
其中有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等故事。●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
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四、我国古代关于月亮的富有幻想色彩的诗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屈原《楚辞•天问》) (意思是: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杜甫《一百五十夜对月》)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李贺《梦天》)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问,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荡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如钩?(辛弃疾《木兰花慢》) 五、赏月佳对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南楼一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
●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六、月亮的美称与雅号 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从科学意义上讲并不存在“一个中国的月亮”,但正如华严经教义所谓“月印万川”,天上的月亮只有一轮,而映照在不同的山川河流就反映出不同的波光月影,因而在中国文化里,月亮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它伴随着神话的世界飘然而至,负载着深刻而深沉的文化内容,从而有了文化属性。
3 描写月亮欢快点的诗句或者对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山螟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 -----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王昌龄(送魏二)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送柴侍御)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王维(白石滩)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王维(伊州歌)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李白(古朗月行)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李白(子夜吴歌)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李白(长相思)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李白(襄阳歌)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郝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李白(渡荆门送别)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入宿置酒)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把酒问月)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李白(谢公亭)。
4 有关月亮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
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联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
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
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2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
2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2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
3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31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清诗纪事》
1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水调歌头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永遇乐 苏轼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于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5太常引 辛弃疾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6木兰花慢 辛弃疾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本文2023-08-06 23:20:1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6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