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籍有记载的胎教最早是距今3000多年前的什么时期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3收藏

据史籍有记载的胎教最早是距今3000多年前的什么时期,第1张

西周。胎教是在胎儿娩出前就开始进行教育,即在妊娠期孕妇通过听音乐、讲座、学习,在舒适优美的环境中在母亲获得各种知识的同时,胎儿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成长,据史籍最早是距今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国家,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分为东周和西周。

有人认为,中国人不注重胎教,胎教似乎只是外国人的专利。

  其实,胎教本是我们的国粹。《史记》说周文王只所以成为一代明君,就在于他的母亲太任是一位品行“端一诚庄”、“惟德之行”的妇女。她怀文王时,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声、口不出傲言”,从而使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一而识百”,人们都夸赞“太任为能胎教”。

  我国古代的胎教说,对孕妇的饮食起居、情绪行为等都定了相应的戒律。西汉初年,贾谊就总结了“古者胎教之道”,并在所著的《新书》中,专立了一篇胎教。

  魏晋南北朝至唐代,祖国的医学有了很大的发展,胎教成为其重要的门类之一。北齐徐文才著的《逐月养胎法》是较早涉及胎教的医学专著。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余要方》一书中将“妇产”一门列在卷首,阐述了养胎之道。这些论著都对孕妇的饮食起居提出了要求,并阐述了这些因素对胎儿发育和分娩的影响。

  古人胎教说中可供我们借鉴的精辟之处可归纳如下:

  主张“慎始”,简言之,即主张婚前娶妻嫁女应审慎,这是因为母亲的品德对后人的成长影响很大。

  重视环境因素对胎儿的影响,主张避免周围环境的不利因素,免除不良刺激对胎儿的影响。

  强调心境平和,主张孕妇应谨言慎行,修养身心,陶冶情操。

  中国是最早研究胎教文化的国家,而且是最早提出“胎教”一词的国家。而且胎教在中国的发展也非常明显,在众多的文献资料中都有论述,具体阐述了什么是胎教以及胎教对中国思想体系的影响。以及方法。现代和古代胎教的含义有所区别:古代胎教含义没有特别的定义只有一些文献:刘向的《列女传》有这样的记载:“古有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过人矣。”,姑且作为胎教的定义。胎教广义上为了促进胎儿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健康发育成长,同时确保孕产妇能够顺利地渡过孕产期所采取的精神、饮食、环境、劳逸等各方面的保健措施。因为没有健康的母亲,亦将不会出生强壮的胎儿。有人也把广义胎教称为“间接胎教”。并且本文对胎教方法做了古现代进行了阐述古代的胎教的方法统称为六字诀:调;节;节;适;慎;戒。而现代的胎教方法有:音乐;语言;抚摸;游戏;光照等等。如此重视胎教从侧面上反映了古人与现代人对人以小教育的为本的思想,认为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胎教在中国有着长足而深远的影响。

有,古代对于胎教是相当重视,其理论基础是中医的“外象内感”理论。强调孕妇的精神品德修养对胎儿的影响,这种观念有一定的科学因素,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古代是否胎教

古代很早就开始倡导胎教,据史料记载,早在商代末年,胎教就已经以宫廷教育或家庭教育的形式开始出现。

在我国古代,胎教并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说,但这并不等于我们没有胎教思想,古籍中有着丰富的有关胎教的论述,主要散见于哲学、政治、文学、教育、医学等各种典籍之中。

胎教一词最早出自《大戴礼记》: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宴室就是单独的屋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王后怀孕七个月时,让她单独住到一间屋子里进行调养。

二、古代人非常重视胎教

古人对胎教非常重视,是因为他们认为胎儿在母体中就已经开始受孕妇的影响,孕妇的一言一行都会被胎儿所感知,所以孕妇的言行必须合乎礼仪,从而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

《大戴礼记》记载古人将胎教的有关规定刻写在石板上,然后“藏之金匮,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足见胎教的重要性。

根据相关典籍的记载,古代胎教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孕妇要注意饮食卫生。贾谊《新书》中就说不能让孕妇乱吃东西。

二是孕妇的视听要符合礼仪,即《列女传》所要求的目不视恶色,耳不听*声。《新书》也记载:“王后所求声音非礼者,则太师抚乐而称不习。”意思是如果听的音乐不符合礼法,即使身为王后,侍奉者也有权拒绝为其演奏。

三是孕妇起居行动要合规矩。就像《新书》里面记载的那样:“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是说孕妇平时应站有站相,坐有坐姿,笑得含蓄,独处时也自重而不张狂。

四是孕妇要注重修养心态和精神,如《列女传》所说的“口不出敖言”,即不说傲慢的话;《新书》所说的“虽怒不骂”,就是再生气也不骂人。

五是孕妇在怀孕后,要做到与丈夫分房而居,避免房事,从而保持身心的宁静。《新书》记载:“王后有身,七月而就蒌室,也就是说蒌室是王后分娩前所居的宫室,王后怀孕七个月后就要单独居住在蒌室里。

胎教的发展历程

胎教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呢?胎教是对怀胎的母亲进行教育,并通过母亲的素养来影响胎儿的发育。从古至今胎教都是看重以母体的素养来影响胎儿发育。下面具体了解一下胎教的发展历程。

胎教的发展历程1

胎教的原意是指为了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对孕妇的摄生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调护。换句话来说,胎教是对怀胎的母亲进行教育,并通过母亲的素养来影响胎儿的发育。所以中医也叫做“妊娠调理”或“胎前摄养”。当然,现代人所提出的胎教,不少是对古代胎教的发展,并已着手实施直接对胎儿进行教育。

我国胎教学说的最早记载,大多认为出自《烈女传》。其实在此之前的《大戴礼记保傅篇》就已明确提出了胎教一词,并较为详细地记载了胎教理论及施行胎教的措施。“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所求声音者,非礼乐则太师绍瑟而称不习,所求滋味者,非正味则太宰倚斗而言日敢以待王太子”。“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独自而不倨,虽怒而不骂,胎教之谓也。”意思是在妊娠期间不听奏*声,不吃非正味的食物,站时端庄,坐时端正,一个人独居也不傲慢,即使生气也不吵骂。这就是胎儿受到的教育。

古之胎教看重以母体的素养来影响胎儿发育。《大生要旨》中写道:“胎之肥瘦,气通于母。”认为胎气的盛衰与其母体脏气的虚实密切相关。《女科证治约旨》中说得更为明确:“凡妇人自有妊娠,即应注重胎教,讲究卫生,内无七情之伤,外无六*之感,保重强健、何疾病之有?惟妊娠期内,不讲胎教卫生,七情六*,任意伤犯,于是疾病丛生。”这里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在中医学“致病之因”中属于内因的范畴。在一定的情况下,七情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不同反应,属正常的精神活动范围,并不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才能影响人的生理,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女人怀孕后,情志这一内因的异常变化常会伤及内脏,必然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六*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胜,习惯上泛指外感的致病因素,除了寒冷、炎热等物理性的因素之外,还包括一切传染性的致病因素在内。像今天我们熟知的病毒感染,如麻疹、破伤风、伤寒等都属于六*之列。孕妇如果感染上这些疾病,不仅母体素质下降,还可能影响甚至伤害胎儿。因此,女人怀孕后,对其摄生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调护,实施胎教,是非常重要的。

胎教的发展历程2

一、日本

是世界各国最关注胎教的国家。已故医学教授室冈一先生,原是东京日本医科大学的教授,最早通过实验,发现婴儿听到母亲的心音和血液流动声音后会感到安心而停止哭泣,于是就专门录制了这样的声音放在婴儿的枕边,在婴儿哭泣时给予安慰;接着日本厚生省(相当于我国卫生部)成立了“母子相互作用研究班”由医生和学者组成研究小组来进行,负责人是国立小儿医院小儿医疗研究中心主任小林登先生。在他们的实验中,发现婴儿对不同搭话人所作的反应不同。而原索尼创始人井深大先生更是对胎教“情有独钟”,不仅亲自参加胎教的科学实验,而且还著书《零岁—教育的最佳时期》来说明胎教的重要性。

2、美国

1977年加州大学医学院的妇产科专家凡德卡教授,创办了一所专门对孕妇进行胎教指导的学校。采用有系统的对胎儿讲话,放音乐、在孕妇腹部适当的抚摩拍打肚皮上的一定部位等方式,促进胎儿听觉和触觉的神经发育。这位专家介绍说,接受过他胎教指导而出生的'孩子大多与众不同,有的婴儿刚出生时,就会用手轻轻拍打母亲的脸,有的孩子长到四个月时就已经会说简单的句子。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狄加斯帕通过实验证明了胎儿有记忆影响的现象。

3、英国

心理学研究员奥德斯从胎儿能够分辨不同的音乐这个角度做了实验,发现一些胎儿明显觉得华尔兹悦耳好听,因而心跳随音乐加快,另一些胎儿并不如此。研究人员的结论是胎儿对某种音乐会产生喜欢或讨厌的感觉。两年后,胎儿对华尔兹乐曲有反应的那些孩子的母亲报告说,她们的孩子很柔和。

法国:巴黎的生殖健康中心,在80年代也做了胎教方面的实验。1985年3月,应法国政府的邀请,中国医学代表团到法国访问期间,代表团成员北京医科大学胚胎学教授试管婴儿专家刘斌教授参观了那里的胎教实验:一位叫爱丽斯的二十八岁孕妇,孕期8个月开始,隔日来该中心做一次音乐胎教,具体做法是用一个耳机放在孕妇腹壁上,孕妇本人耳朵用耳塞堵严,这样就听不见腹壁上放置耳机的声音。眼睛也闭上,处于安静平卧的状态,每次给胎儿放15分钟同样的音乐,一直坚持到分娩。孩子出生第三天,检查孩子出生前对所听的音乐有无记忆的情况。结果发现,当放孩子听惯了的音乐时,孩子有节律地吮吸奶嘴,双手也随音乐有节奏地摆动;当停放音乐或改放其他音乐时,就哭叫、不再吸奶嘴、双手也不再摆动。

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系统提出胎教学说的人是贾谊。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从小博览群书,以善写文章闻名。"胎教"一词的发源地是中国。许多古籍中均有关于胎教的记载。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容易被孕妇情绪、言行同化,所以孕妇必需谨守礼仪,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名为胎教。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