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文的三本经典古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12收藏

学习古文的三本经典古书,第1张

谈自学古文字

李学勤

李学勤先生,北京人,生于1933年,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研究专家,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西北大学兼职教授。主要著作有《殷代地理简论》、《中国青铜器的奥秘》(英文版)等。

案头这封长信,是远方一位青年教师寄来的。信中谈到他在十年浩劫期间失去了读书机会,但由于爱好篆刻,经常接触古文字,逐渐对古文字学发生兴趣,连同古文字产生的历史时代,也想深入研究。他迫切希望能根据业余自学的特点,告诉他怎样着手学古文字学,拟定一个系统学习的计划。

这样的信,近年我陆续收到过好多。写信的青年朋友,有文物考古界、艺术界的新同志,也有文史学科的教师或学生。每当我披读信里充满热情的文句,总是思绪萦回,沉浸于回忆之中。

我学习古文字,就是自学出身的。曾有人传说我得力于家学,这与事实不符。我的家庭是知识分子,却与古文字这一行无关,我在清华念书也没有学过与此有联系的课目。作为被古文字的“神秘感”牢牢吸引的年轻学生,我所仰赖的只有北京图书馆。巍峨的馆门,存衣处,目录箱,等候取书的长椅,阅览厅的净案明窗,至今追想,犹历历如新。不分寒暑,晨昏,奔走于文津街上的生涯,直到1952年,我去考古研究所参加编《殷虚文字缀合》,才告结束。这样一段经历,使我对有志自学古文字的青年朋友倍觉亲切。

中国的古文字学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然而出于种种原因,又是一门罕人问津的冷僻学科,过去甚至被称为“绝学”。建国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繁荣开展,新发现古文字材料层出不穷,古文字学的实用价值日益显著。但是这门学科的研究力量仍很薄弱,同摆在面前的繁重任务很不相称。这种形势,限制了古文字学本身的发展,也不利于考古学和整个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能看到不少年轻同志愿意学这个冷门,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

根据亲身经历的甘苦,我觉得有义务告诉大家,自学古文字学实在是很难的。今天的古文字学,已非历史上的小学、金石学可比,它介乎考古学、古代史、语言学、文献学之间,和这几门学问都有密切联系。因此,学古文字学,需要相当广博的基础知识。这是困难之—。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大都是珍贵文物,分散各地,有些不易见到。就连著录,一般也是印数甚少,价格昂贵,在图书馆列于善本。有关论著多较专门,缺乏有新水平并用现代语言编写的概论性书籍。这是困难之二。所以,有些自学者虽然努力,或不得门径,或缺乏必需的条件,成效不多,徒费精神,实在令人惋惜。

这么讲,意思绝不是要泼冷水。难学,不等于不能学,而是需要更大的决心和毅力。荀子有云:“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自学,自然比不上有导师可随时请益,不过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即便学有良师,功夫还得自己去做。导师的可贵,最要紧的是指点治学的方向方法,避免弯路错路。我们自学,更必须注重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不妨通过前辈古文字学家的论著,仔细体会他们所运用的方法,所走的路数,吸取其中的丰富经验。假如走的路子错了,再想改正,便得用许多时间和气力,这种教训,我们见过得也有不少。

那位教师问我怎样系统学古文字,依我看,可以有两种学法,因人而异。

对于以古文字研究为终身职志的人,我建议最好从《说文》入手,先学秦汉文字,如秦简、秦刻石、汉简、汉碑,以后再上溯两周金文,最后学甲骨文等商代文字。记得二十多年前,陈梦家先生讲过这样的学习法,我当时颇不以为然,事经多年,才认识到这样学能对古文字源流演变,文字形音义及其所以然,均有透彻了解,奠定古文学知识的深厚基础。表面看似乎迂缓,实则事半功倍。

《说文》一书,现在看来固然有很多时代局限,但仍不失为研究古文字的出发点。汉儒所见古籍,所闻师说,不少是后人无法直接接触的。许慎号称“五经无双”,《说文》集汉代文字学知识大成,清人注解《说文》更有重要成果。开始学古文字,不可不读《说文》,但不要单看大徐本本文(如最近影印的一字一行本),应当兼读注释。大家喜欢读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这是对的。如果觉得段注卷帙浩繁,一时读不完,建议先读王筠的《说文句读》,比较简明。此外,徐灏的《说文解字注笺》,对读段注很有帮助。至于丁福保编纂的《说文解字诂林》,汇集众书,便于检索,不能作为阅读之用。

上 面说的自下而上,循序渐进的学习法,需时较多,只适用于专门研究这一学科的同志。如果出于工作要求,或本人兴趣,一开始就学甲骨文或金文,也无不可。比如,先读郭老《卜辞通纂》、《两周金文辞大系》,容庚《商周彝器通考》,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和《西周铜器断代》(《考古学报》1955—1956年连载),及《金文编》、正续《甲骨文编》等,都是很好的。我起初就是先学甲骨和战国文字的,到六十年代不得不补学青铜器,说明不管先学什么,想要在古文字学范围内有所建树,还得认识古文字发展的全过程。借用武术家一句话说,叫做“及其至,则一也”。

有些自学者担心古文字难记,以致把精力全用在摹写《说文》篆字或《甲骨文编》、《金文编》上去了。实际上,对古文字的理解,常比默记更为重要。为了弥补记诵的不足,可以尽量利用工具书。如《经籍纂古》、《说文通训定声》、《新编上古音韵表》、《广韵声系》、《甲骨文字集释》、《金文诂林》等书,与学习研究都有裨益。新出的高明同志《古文字类编》、徐仲舒先生主编《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分栏列举不同时代字体,尤有助于学者通习文字的流变。

唐兰先生说过:“古文字学的功夫不在古文字。”我这些年讲课,屡次介绍这句名言。我体会,唐先生的意思是强调文献知识对古文字研究的重要。研究古文字,必须充分运用文献学的成果。以我所知,著名的古文字学者,无不在文献方面有高深造诣。以杨树达先生为例,先生研治小学多年,但直到抗日战争时避难湘西,才着手考释金文。他所著《积微居金文说》,真是妙义纷呈,创获独多。推其本源,其功力和方法都是从文献研究中得来。又如不久前逝世的陈直先生,所著《史记新证》、《汉书新证》、《两汉经济史料论丛》、《三辅黄图校证》等多种,均以秦汉文物与古籍互相印证。即使是一砖一瓦,他信手拈来,都能用以说明一定的历史问题。没有对文献的精湛研究,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

在学古文字时读古书,最好能以古文字材料与同时代的文献对照阅读。例如学西周金文,同时读《尚书》、《逸周书》及《诗经》中西周作品,必能收左右逢源之效。前几年,我们整理注释云梦秦简,特立一条凡例:“注释尽可能引用时代接近的古籍及其注释。”就是为便于对比研究。如一味追求高古,援弓《诗》、《书》古训,反与秦简不合。

读古书,首先要读常见书,不可偏好孤本秘籍。最普通的如《史记》,司马迁写作时将《诗》,《书》、《左传》、《国语》等熔于一炉,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基本材料,三家注虽不理想,内容却很丰富,足资参考。有人以《史记》为常见,不值得细读,甚至治学多年,还没通读过《史记》,这是不足为训的。

古文字学又不能同考古学分开。在解放以前,绝大多数的古文字学材料得自偶然发现或者盗掘,学者研究甲骨、金文,不能不多靠拓本,侧重于文字的辨析,接触器物本身的机会较少,对出土情况更很难了解。现在的科学发掘材料,有明确的出土记录,其学术价值大为提高,所以学古文字的人不可不具备一定的考古知识。

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相辅相成,把文字考释与考古学方法结合起来,常能解决单凭前者不能解答的疑难问题。研究青铜器,不仅注意铭文,还应观察其形制、纹饰、功能和冶铸技术。研究甲骨,也应该兼顾甲骨品种,修治方式及钻凿的形态。这些年新发现的重要古文字材料,象殷虚小屯南地甲骨,“妇好”墓青铜器、周原甲骨和青铜器、淅川下寺青铜器(我认为出令尹子庚鼎的墓不属于令尹子庚)、侯马等地载书、随县曾侯墓青铜器及竹简、云梦秦简、长沙马王堆帛书等等,都必须与遗址,墓葬结合研究,才能深入了解。所以,希望自学古文字学的同志多读有关的考古报告,如有机会参观博物馆或发掘现场,千万不要错过。

检索古文宇学论著及有关的考古材料,也应依靠工具书,即各种书目、索引。关于历代金石论著,可查容嫒的《金石书录目》,其补编刊于《考古通讯》1955年第三期。这部书近年又经增订,可望再版。解放以来的书籍论文,可使用考古研究所图书资料室编的《中国考古学文献目录》。专科的目录,甲骨方面,有胡厚宣先生五十年代出版的《甲骨学五十年论著目》。《古文字研究》第一辑所载萧楠《甲骨学论著目录》,可视为胡先生目录的续编。金文方面,容庚先生《宋代古金书籍述评》(《学术研究》1963年第六期),《清代吉金书籍述评》(《学术研究》1962年第二期)及张维持《评中国青铜器外文著述》(《中山大学学报》1965年第三期),对掌握著录情况都非常有用。

翻阅书目,不要被前人著述的繁多吓倒。自学读书,应当精于选择。我年纪小的时候,总幻想读尽天下之书,实际上生也有涯,一个人一生能从头到尾看完的书,不会有多少种。如果不加别择,拚命读了好多书,不能消化,也没有多大用处。小说《谐铎》所讽刺的“两脚书橱”,足为鉴戒。我建议把要读的书分为两类,一为精读,一为泛览。精读的书,必须是对本人确属必要的好书,不管卷帙多寡,一定要读通读懂。这样的书,一年能读一两种,已经获益不浅。泛览的书,不妨扩大范围,目的在开拓眼界,但为珍惜精力,也不能太多。我学甲骨时,曾力求把有关论著全部读过,费了许多不必要的功夫。有一种讲甲骨的线装书,册数很多,我从图书馆借来,用好些天时间通读,没有收获,本应到此为止。我又设法借到同一作者一种未刊稿,篇幅更长,苦读了不少天,仍归失望。自学者精力有限,这样的书,如不是为了写学术史,似可从缓阅读。

最后还想谈一下写作。我觉得练笔是很重要的,学到一定程度,能产生一些见解,就应该试写论文。过于矜慎,长期不肯开笔,容易陷于眼高手低的弊病。不过,论文应该有新见解,没有创见,那就不必写,至少不要发表。创见常与传统的成见相对立,要打破成见,需要很大的勇气。有人说:科学的特点就是从来不是“正统”的,即指研究工作要不断创新。李卓吾论治学为文,应有胆、有识、有才,所谓胆,便是克服困难,破除成见的勇气。在古文字学研究中,想建立新说,有时也得经过多年的论难,没有决心和勇气,便不易于坚持下去。但是,有胆还必须有识,所谓识,我认为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明辨是非的能力。没有艰苦的功夫、真正的见识,虽然有李卓吾所说的“二十分胆”,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

我个人对古文字学所知甚浅,学力非常有限,拉杂谈来,不知有没有足供青年朋友参考之处。至于古文字学的基础知识,以后还有机会介绍。谨祝大家在自学上取得新的成绩。

中国十大名著文学名著读物《中国十大名著》是中国读者最爱阅读的文学名著读物,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内容《水浒传》[明]施耐庵明万历容与堂刻本不但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也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1759年日本就有了《水浒传》的节译本;1933年美国赛珍珠译的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水浒译本,产生了很大影响。

现在《水浒传》已有十多种文字的数十种译本,风行世界。

这是一部似真似神的草莽英雄史诗,总给人以一种生命力舒张的快感。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明嘉靖壬午本充分运用史料,着重写出三国时代的盛衰变化,着眼于人心、人才、战略、策略,探讨如何巩固政权、长治久安的道理,并在小说中运用艺术描写。

被后人誉为“有志图王者”的启示录。这是一部中国人的谋略全书。后世以此书作为政治和军事斗争课本,在日本甚至传为商战宝典。

《西游记》[明]吴承恩明万历金陵世德堂刊本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此书“‘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

这是人类想像力的一次大释放,而所有光怪陆离仍是对人间真实生活的模拟《聊斋志异》[清]蒲松龄乾隆青柯亭刊本有近五百篇作品,文笔夭矫,委婉曲折。

《聊斋志异》问世后,人竞传写,甚受欢迎,并对以后的文言话篇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是中国文学史以传奇之笔志怪的最辉煌的一章,现实生活中不能完成的在梦幻里跳跃不止《喻世明言》明天启天许斋原刊本这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系列市井小说,表达了明代中叶以后大众的社会理想和美学追求。

《醒世恒言》明天启丁卯叶敬池刊本《警世通言》[明]冯梦龙明天启兼善堂本《红楼梦》[清]曹雪芹这是一部由一个伟大的作家穷尽一生未能完稿的血泪之作;这是一部惟一可与西方名著并驱的、代表中国古典小说最高成就的巅峰之作。围绕它诞生了一门独特的学问红学。《中国十大名著》是中国读者最爱阅读的文学名著读物,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第一部《红楼梦》第二部《西游记》第三部《水浒传》第四部《三国演义》第五部《聊斋志异》第六部《喻世明言》第七部《警世通言》第八部《醒世恒言》第九部《初刻拍案惊奇》第十部《二刻拍案惊奇》1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红楼梦无疑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后世对于红楼梦的研究产生的“红学”也足以说明这部小说的成就。

2三国演义作者:作者:罗贯中中国

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古典文学当中的经典,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塑造了一群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各种权谋争夺、利益较量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眼前。

3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中国古代

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丰富多远的内涵让它万古常新,不论各个年龄段都值得看一看这部名著,它改编的影视作品也是经久不衰。

4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水浒传集合了中国无数的英雄好汉生生死死的悲壮斗争故事,不但刻画了满腔热血的起义英雄们的伟大壮举,也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影响深远。

5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这部小说是中国十大畅销小说排行榜之一,它的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对于当代的年轻人也有着很有意义的启迪,所以常年居于国内高校图书馆借阅榜的榜首。

6活着作者:余华这本中国当代著名的长篇小说,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是极高的,是中国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以一系列社会大变革为时代背景,诠释了小人物的一生,让人有无限沉思。

7狂人日记作者: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第一篇真正意义的白话小说,虽然是开山之作却已经极其成熟且有特色,让很多后来的研究者都为之倾倒。

鲁迅敏锐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都让人叹服。

8骆驼祥子作者:老舍这本书大家都非常熟悉,也是老舍先生的典型代表作,描绘了二十年代的北京,底层小人物祥子的人生,几次希望最终走向了永恒的绝望,展现旧中国贫苦市民的典型命运。

9黄金时代作者:王小波王小波的代表作,颇负盛名的当代文学小说作品。

在书中对于性爱、现实、和人的生存状态都有大胆直面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是非常值得一读的中国当代小说。

10射雕英雄传作者:金庸金庸的经典之作,原著带给人们的精彩体验和情怀是不可磨灭的,整本书的各个人物性格、情节的设置、武侠世界的快意恩仇,使得改编的诸多影视版本在全球众多国家都广受喜爱。

十大著名小说,这个太简单啦!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成名小说数不胜数。

四大名著首当其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牛鬼蛇神道尽了人间的世态炎凉!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部部经典,改变成电视剧更是一版一版的翻拍。

琅琊榜,甄_传,伪装者也是丝丝相扣环环相接。

十大著名小说让读者如何抉择?

1、西游记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由明代作者吴承恩所作的。

这本神话小说主要是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去往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除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后到达西天取得了真经。

虽然是以神话色彩来抒写,但是实则是深刻揭露当时的社会现实。

2、封神榜

封神榜这部古典神话小说主要是以武王伐纣为主展开一系列故事,最后武王夺取天下,许多战功赫赫将士都封神。

故事中每一个场面、都是迭汤起伏,具有十分耐人寻味的看点。

作者对于人物刻画十分鲜明,让读者了然于心。

3、山海经

山海经主要是描述古代志怪的古籍,称之为荒诞不经的奇书。

这部书讲述了古时候众多的神话故事,例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

山海经虽然不仅仅是神话传说,但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子。

4、搜神记

搜神记是集古代神话传为一体的著作,里面应有近四百多篇神话故事。

在每一个神话故事上记述篇幅比较短,清洁比较简单,设想比较奇幻,具有非常浓重浪漫主义色彩,对于后世许多著作有着比较深刻影响。

1、《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

2、《写在人生边上》是2000年05月辽宁人民出版社/辽海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钱钟书。 该书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是钱钟书的一本散文集。

3、《人·兽·鬼》是学者钱钟书的一本短篇小说集。本书中所收入的《上帝的梦》、《猫》、《灵感》、《纪念》四篇小说作品,出自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写于1945—1946年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4、《槐聚诗存》系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的一本诗词合集。《槐聚诗存》汇集了作者1934年至1991年的诗作,其中有《还乡杂诗》、《牛津公园感秋》、《窗外丛竹》、《秋心》、《王辛迪寄茶》、《阅世》、《代拟无题七首》等。入《钱钟书集》。

5、《模糊的铜镜》,这是钱钟书 先生1988年给香港版《宋诗选注》所写前言的题目。钱先生把他的这部《宋诗选注》比作“模糊的铜镜”,是有其深意在的,可惜学界至今似未有评述。

参考资料来源 -模糊的铜镜

                         -钱钟书

1、《论语》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

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中庸》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小戴礼记》第三十一篇,作者现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子思及其弟子多人所作。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由儒家学者在战国写成。

宋朝学者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中庸》在字面上的解释即是“中道及常理”之意。而执中又当求“中和”,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时的平静情绪为“中”,表现出情绪之后经过调整而符合常理为“和”。

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关联及学习的方式(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昆弟(兄弟)、朋友之交)和“三达德”(智、仁、勇)等。

3、《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

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

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8],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

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

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在临沂。

5、《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

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1、《山海经校注》,袁珂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诗经注析》,程俊英、蒋见元注析,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诗经》全注本,如陈子展《诗经直讲》等)

3、《楚辞补注》,(宋)洪兴祖补注,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楚辞》全注本)

4、《春秋左传注》,杨伯峻编著,中华书局。

5、《论语新解》,钱穆注解,三联书店。(亦可用其他《论语》全注本)

6、《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

7、《老子校释》,朱谦之校释,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老子》全注本)

8、《庄子集释》,(清)郭庆藩集释,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庄子》全注本)

9、《史记》,(西汉)司马迁著,中华书局。

10、《汉书》,(东汉)班固著,中华书局。

11、《三曹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2、《乐府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3、《六朝文絜译注》,(清)许梿选,曹明纲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4、《曹植集校注》,赵幼文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5、《陶渊明集笺注》,袁行霈笺注,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陶渊明集》全注本)

16、《世说新语校笺》,徐震堮校笺,中华书局。(或用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

17、《搜神记》,(晋)干宝著,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

18、《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亦可用其他大型唐诗选注本,包括沈德潜的《唐诗别裁》,乃至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陈伯海《唐诗汇评》)

19、《唐宋词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0、《李太白全集》,(清)王琦注释,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李白集》全注本,乃至各种规模较大的《李白诗选》)

21、《杜诗镜铨》,(清)杨伦撰,上海古籍出版社。(亦可用其他《杜甫集》全注本,乃至各种规模较大的《杜甫诗选》)

22、《王维集校注》,陈铁民校注,中华书局。(亦可用其他《王维集》全注本,乃至各种规模较大的《王维诗选》)刘学锴、余恕诚撰、中华书局出版的《李商隐诗歌集解》)

23、《唐宋八大家文选》,牛宝彤选,甘肃教育出版社。(亦可用类似选本,或高海夫主编、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

24、《古文观止译注》,(清)吴调侯、吴楚材选,李国章等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5、《唐人小说》,汪辟疆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本。

26、《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27、《宋词三百首》,朱孝臧选编,唐圭璋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8、《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9、《陆游诗选》,游国恩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30、《稼轩词编年笺注》(修订本),邓广铭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1、《资治通鉴》,司马光著,中华书局。

32、《全元散曲》,隋树森辑,中华书局。

33、《明诗选》,杜贵晨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亦可用其他明诗选本,如《明诗别裁》之类)

34、《清诗精华录》,钱仲联、钱学增选注,齐鲁书社。(亦可用其他清诗选本,如《清诗别裁》之类)

35、《近代诗钞》,钱仲联编辑,江苏古籍出版社。(亦可用其他近代诗选本。)

36、《琵琶记》,(元)高明著,钱南扬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7、《西厢记》,(元)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8、《牡丹亭》,(明)汤显祖著,徐朔方、杨笑梅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39、《桃花扇》,(清)孔尚任著,王季思等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40、《长生殿》,(清)洪升著,徐朔方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41、《三国演义》,(明)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亦可用其他版本,以下诸书同)

42、《水浒传》,(明)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3、《西游记》,(明)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4、《红楼梦》,(清)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5、《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6、《聊斋志异》,(清)蒲松龄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7、《老残游记》,(清)刘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8、《孽海花》,(清)曾朴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49、《中国文化读本》,董乃斌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50、中国文学史,在章培恒、袁行霈、郭预衡主编的三种或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中,任选一部通读。

5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见《鲁迅全集》,或单行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52、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疏证》,王国维著,马美信疏证,复旦大学出版社。

53、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54、闻一多《唐诗杂论》,见《闻一多全集》,开明书店。亦有其他版本及单行本。

55、钱钟书《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56、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上海古籍出版社。

57、《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册),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58、《文心雕龙注》,范文澜撰,人民文学出版社。(亦可用其他《文心雕龙》全注全译本)

59、《诗品集注》,曹旭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60、《沧浪诗话校释》,郭绍虞撰,人民文学出版社。

61、《艺槪》(清)刘熙载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62、《人间词话》,王国维著,人民文学出版社。(此书有多种注释本,均可参用)

63、《经典常谈》,朱自清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64、《经子解题》,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5、《诗词格律》,王力著,中华书局。

66、《书目答问补正》,张之洞著、范希曾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

67、《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著,上海书店出版社。

68、《中国古典小说导论》,夏志清著,安徽文艺出版社。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