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故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2收藏

孔子故事,第1张

1、义利之辩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孔子的另一学生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获救者为了表示感谢送了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2、孔子学琴

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

孔子苦苦地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

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3、孔子相师

《史记》记载一日孔子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那孩子回答:“人们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

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项橐。”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但是都被项橐巧妙的化解。

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对项橐和蔼地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回头对弟子们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矣。要不耻下问。”经孔子这一褒奖,项橐便名扬九州,震动朝野。

4、受困陈蔡

吴伐陈、楚救陈之际,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随即出发。陈、蔡大夫惧怕孔子为楚国所用,便将孔子围困在陈、蔡野外,孔子等人不得行,绝粮七日,许多弟子病倒不起。弟子中多有不快者,孔子仍旧讲诵不绝。后来派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接孔子。

5、藏书始祖

孔子于68岁返回鲁国,开始整理图书典籍。尤其是在晚年,主要精力是用在校勘、整理典籍方面,孔子是中国最早的图书整理者,相传他整理《诗经》、《尚书》等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孔子在整理文献中,创立了揭示文献“为之作序”、“言其作意”的目录学方法。为《诗》、《书》作序,或附于书后,或临于书首,或另出单行,这在揭示文献的内容上起重要作用。

孔子整理图书所定的《六艺》,对汉代刘向、刘歆父子在《别录》、《七略》书目分类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孔子的学生子路曾向他提建议,“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矣”。孔子通过国家的藏书,了解了虞、夏、商、周四代的典章制度和历史。

他所收藏的图书主要以《诗》、《书》、《礼》、《乐》、《春秋》等。《公羊解诂》载孔子“使子夏等十四人救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说明在编定《六经》时,广泛搜集各国典籍。故后,“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

1金葫芦

此法宝放于女娲娘娘后宫,为女娲娘娘所有,功能是可育万千法器,其中所育招妖幡可以招天下妖魔。女娲娘娘用这个宝物招来轩辕坟三妖:九尾狐狸精,九头雉鸡精,玉石琵琶精,断送了成汤六百年基业。

2金蛟剪

金蛟剪是一件杀伐利器,以九龙鼎之威炼化九九八十一天而成。与混元金斗一起被通天教主赐给了亲传弟子三霄娘娘(云霄、琼霄、碧霄)。随着使用者能力的不同,也会呈现各种不同的形态,是一件可以将能量具现化的宝贝。赵公明就用此宝将燃灯的坐骑梅花鹿一剪两段。

3捆仙绳

玉虚宫门下,土行孙的师傅惧留孙的一件法宝,根据使用者能力的差异而决定威力。封神榜武王伐纣里,惧留孙使用的时候把一气道人捆的结结实实毫无挣扎之力。

4乾坤圈

此宝原是昆仑山之物,乃玉虚宫的元始天尊赐给太乙真人的阐教法宝之一,后来太乙真人传给了哪吒。成了哪吒的手镯,与哪吒一起出生,是哪吒的本命法宝之一,和混天绫一对。坚不可摧,可大可小,投掷攻击,百发百中,神力巨大,可翻江倒海,震荡乾坤。

5打神鞭

形状为木鞭状。鞭长三尺六寸五分,有二十一节,每一节有四道符印,共八十四道符印,封神之战时元始天尊给予姜子牙用以管理封神。

6诛仙剑

诛仙剑为通天教主所拥有的宝剑。与戮仙剑、陷仙剑、绝仙剑以及诛仙阵图一同交付于多宝道人,在界牌关前布下诛仙阵。

7六魂幡

此幡呈三角状,幡下有六条幡尾轻轻飘扬,为通天教主所有。封神之战时,通天教主摆下万仙阵。曾希望凭借此宝,一举挽回截教颓势。奈何长耳定光仙背叛截教,以致于通天教主功败垂成。

8十绝阵

十绝阵是指:天绝阵,地烈阵,风吼阵,寒冰阵,金光阵,化血阵,烈焰阵,落魂阵,红水阵,红砂阵。最终十大阵法全被文殊广法天尊、惧留孙、慈航真人、普贤真人、广成子、太乙真人、赤精子、清虚道德真君,陆压道人、南极仙翁和白鹤童子施法所破;所有阵主皆被杀。

9九曲黄河阵

阵内有惑仙丹、闭仙诀,能失仙之神,消仙之魄,陷仙之形,损仙之气,丧神仙之原本,损神仙之肢体。神仙入此而成凡,凡人入此而即绝。由云霄、琼霄、碧霄所布。

——金葫芦

——金蛟剪

——捆仙绳

——乾坤圈

——打神鞭

——诛仙剑

——六魂幡

——十绝阵

——九曲黄河阵

略述章太炎老子研究的学术特点

 章太炎在诠释老子学术时援佛入老,致力于老子诠释的近代化。在研究中善于将老子置于先秦诸子的大背景下,注重老子与其他诸子学说的比较、联系。由于其革命家的身份,使老子研究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

 关键词: 章太炎;援佛入老;近代化;比较研究;现实关怀

 章太炎是近代著名的“有学问的革命家”,这种特殊的身份使他在近代环境下阐述先秦诸子的思想理论价值,具有其独到之处。就老子而论,章氏的研究在近代老学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学界对此也有研究[1]。但对章氏研究老子所显现的学术特点则似着墨不多。以下试简论之。

 一、援佛入老

 章氏早年虽对宗教作过批判,但对佛教情有独衷。在他思想中,佛教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认为,先秦诸子“惟以师说为宗,小有异同,便不相附,非如后人之忌狭隘、喜宽容、恶门户、矜旷观也”。佛教与之不同。又引用《成唯识论》中的话说:“佛家有言,何等名为所熏,若法平等,无所违逆,能容习气,乃是所熏。此遮善染,势力强盛,无所容纳,故非所熏。若法自在性,非坚密能受习气,乃是所熏。此遮心所。及无为法,依他坚密,故非所熏。此可见古学之独立者,由其持论强盛,义证坚密,故不受外熏也。”[2]这里以佛教标准评论中国先秦诸子。佛教思想已经渗入到他学术思想的各个方面。在很多著作中将先秦诸子学说和佛学互相比附解析。

 有人评价章氏“先是由儒入佛,次则以佛反儒、以佛解庄,最后是儒释道互补”[3]。他不但以佛解庄,而且还援佛解老。他说:“《大乘入楞伽经》唤作菩萨一阐提,经中明说:‘菩萨一阐提,知一切法本来涅盘,毕竟不入。’像印度的文殊、普贤、维摩诘,中国的老聃、庄周,无一不是菩萨一阐提 。”[4]因此把老子思想、佛学互融。他表示:“所以老子的话,一方是治天下,一方是无 ,只看当时人情所好,无论是专制,是立宪,是无 ,无不可为。仿佛佛法中有三乘的话,应机说法。老子在政治上也是三乘的话,并不执着一定的方针,强去配合。……这是老庄的第一高见。就使维摩诘生在今日,必定也主张这种议论,发起这种志愿,断不是只说几句慈善事业的话,就以为够用了。”[5]

 章氏佛老互解使老子学说呈现出一番新气象。他认为老子中最重要的概念“道”,按照韩非《解老》中的解释,“道”就“犹浮屠之言如耶”[6]。将老子眼中的世界本源等同于佛教“如耶”的概念。又如《老子》“宠辱若惊”章,章氏解释说:“人我之谓身,烦恼之谓患。夫‘灵台不可持’者,断法我见也。不少留人我见者,其志则一往趣寂,无利万物之情;‘涤除玄览’者,断所知障也。不少留烦恼障者,其志则厌苦人世,不能悲恫以应群生之求也。若是者,宁足以托寄天下者邪!夫吾无身者,吾无患矣。斯乃桑门小乘尫劣之行,怖生恶死,而期于远离五阴。彼大乘者,适贵其身与患俱,未遽避患也,”[7]在这里,章氏认为老子“宠辱若惊”思想与佛理相似。因为有人我之身,所以有烦恼之患,也因此才能“悲恫以应群生之求”,这就是大乘精神,才能为天下所寄托。

 此外,章氏在《国学略说》、“菿汉三言”中多有佛老互解的论述。限于篇幅,不再列举。我们知道,以佛解老自佛教东传时即已产生。僧侣“格义”就大量借鉴老庄的术语来解释佛经,通过中国化的语言使佛教能在中土生存发展。因此以佛解老的实质乃以老证佛。[8]而章氏则与此不同。他是要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在受到西方冲击下重新整合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章氏晚年,他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佛、孔、老、庄所讲的,虽都是心,但是孔子、老、庄所讲的,究竟不如佛教的不切人事,孔子、老、庄自己相较,也有这样情形,老、庄虽然高妙,究竟不如孔子的有法度可寻,有一定的做法。”[9]目的还是要融通儒释道,重构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谱系。

 二、诠释的近代化

 20世纪初,西方各种学术思想、方法纷至沓来,对中国近代学术的影响不言而喻。作为一位开拓型学者兼革命家,章氏积极研究和传播西学。藉西学论老子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注意发掘老子学说的哲学思想。胡适评价章太炎诸子学研究贡献时说:“到章太炎方才于校勘训诂的诸子学外,别有一种有条理系统的诸子学。”[10]这就是说章氏诸子学研究主要是从学术思想上阐释,而非简单的校勘训诂。章氏自称:“盖学问以语言为本质,故音韵训诂其管钥也;以真理为归宿,故周秦诸子其堂奥也。……惟诸子能起近人之废。”[11]又说:“今日治史,不专赖域中典籍。凡皇古异文,种界实绩,见于洪积石层,足以补旧史所不逮者。外人言支那事,时一二称道之,虽谓之古史,无过也。亦有草昧初启,东西同状,文化既进,黄白殊形,必将比较异同,然后优劣自明,原委始见,是虽希腊、罗马。印度、西膜诸史,不得谓无与域中矣。若夫心理、社会、宗教各论,发明天则,烝人所同,于作史尤为要领。”[12]章氏对老子的研究显示出初步的近代化倾向。他对老子研究,很少涉及文本方面的训诂校勘,更多的是对老子思想层面上的诠释。他注意到老子的政治学说和哲学理论,“中国头一个发明哲理的,算是老子。” [13]此类论述在章氏论著中所在皆有,毋庸多举。

 其次,在诠释老子学说时常与西方思想相互比较,力图沟通中西。如章氏认为老子学说中蕴涵着进化论思想。“《庄子·天运》说孔子见老聃,自言论先王之道,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老子答以六经先王之陈迹,时不可止,道不可壅。此言世务日移,不可守故也。孔子三月不出,复见曰:‘丘得之矣。乌鹊孺,鱼传沫,细要者化,有弟而兄啼,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老子曰:可,丘得之矣。此正今之进化论尔。先说群生孶乳,次有弟而兄啼者,自然洮汰,后来居上,即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以此推证,而故迹之不可守,明矣。故曰丘得之矣。” [14]老子“知生存竞争,自然进化,故一切以放任为主。”[15]所谓老子有进化论思想是章氏在接触西学后产生的看法。之前的严复就有这种观点。

 在西方科学观念引进的大环境下,章氏也深受影响。因此在论说老子时也常有科学观念影响的痕迹。如他认为老子是中国泛神论之祖。“或者谓孔子亦有天祝、天丧、天厌、获罪于天等语,似非拨无天神者。按:孔子词气,每多优缓,而少急切之言;故于天神未尝明破。然其言曰:鬼神之为德体物而不可移。此明谓万物本体,即是鬼神。无有一物而非鬼神者,是即斯比诺沙之说。泛神者,即无神之逊词耳。盖孔子学说受自老聃,老子言象帝之先。即谓有先上帝而存者;……无物非道,亦无物非鬼神,其义一致。此儒皆主泛神之说。”[16]泛神论者,(历史论文 )即无神论也。又说老子“本是史官,知成败祸福之事悉在人谋,故能排斥鬼神,为儒家之先导。”[17]充分肯定了老子在打破迷信鬼神论上的地位和价值。所谓老子具有无神论思想无疑受到当时西方近代科学观的影响。

 要之,虽然这种简单的中西学说的沟通略显粗糙,但这种积极的学术探索是二十世纪初中国传统学术向近代学术转变中所必须经过的阶段。它启发人们的思维方式,开拓人们的学术视野。从这种意义上说,章氏诠释老子的近代化是应充分肯定的。

 三、注重比较、联系的研究

 章氏研究老子,不是孤立地就老子论老子,将其置于整个先秦诸子学术的大背景之下,注重纵向、横向比较,以凸显老子思想。在诸子中,老子的学术活动时代要先于孔、墨、庄、韩非等人,他们之间学术有内在联系,也有极大区别。如老、庄虽同为先秦道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庄子继承了老子的学说。如老子、庄子都有自然之说。他说:“老子云‘道法自然’,太史论老、庄诸子,以为归于自然。自然者,道家之第一义谛。”又说:“其(庄子)褒之(老子)以‘至极’,尊之以‘博大真人’者,以其自然之说,为己所取法也。”[18]可见两人学说有相同点。但同时,章氏又揭示了两者的差异。这是章氏老子观中颇为新颖独到的见解。请看:“夫庄周愤世湛浊,己不胜其怨,而托卮言以自解。因以弥论万物之聚散,出于治乱,莫得其耦矣。其于兴废也何庸?”[19]“庄子晚出,其气独高,不惮抨弹前哲,……其术似与老子相同,其说(心)乃与老子绝异,故《天下篇》历叙诸家,已与关尹、老聃裂分为二。”[20]“老聃据人事嬗变,议不逾方。庄周者,旁罗死生之变,神明之运,是以巨细有校。”[21]“《庄子·天下篇》自言与老聃、关尹不同道。老子多政治语,庄子无之。庄子多超人语,老子则罕言。虽大旨相同,而各有偏重,所以异也。”[22] “庄子自言与老聃之道术不同,‘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此老子所不谈,而庄子闻其风而悦之。”[23]

 由上可知,章氏认为老子主张积极入世,参与现实政治活动,而庄子则游离于现实之外,主张万物各得其所,逍遥自在。历来老庄合称,为何两人有差异呢?章氏解释个中原因说:“庄在老后,政治之论老子已足。高深之论,则犹有未逮,故庄子偏重于此也。” [24]章氏认为老子主要着重于政治思想,哲理上有所欠缺。庄子之论则多偏向于哲学思考。同时,章氏认为庄子个性“其气独高”,所以“不欲以老子之权术自污也。”

 章氏认为法家人物韩非、李斯学说“实道家之变”[25],尤其是韩非《解老》、《喻老》两篇更是诠释老子思想的最佳作品。前期法家人物管仲、申不害、商鞅都是吸取了老子之学。老子与法家都主张专制。

 此外,章氏还将老子思想与墨子、孔子作比较。如关于老子“不尚贤”和墨子“尚贤”[26],老子、孔子、墨子三家都崇尚节俭,老、孔均排斥鬼神,诸如此类几家思想的比较不一而足。

 总之,章氏都是在先秦诸子文化的大背景下,以长时段的眼光审视老子思想,注意各家学说的比较、联系的考察,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老子与其它诸子学说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这种广阔的学术视野是章氏老学研究中的一个优点和贡献。

 四、强烈的现实关怀

 章氏被称为“有学问的革命家”,在清末民初,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因此他的治学就难免有为革命服务之意存在于其间。他说:“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不足以立国,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27]应该说,章氏研究老子,也受到当时时势的影响,是有其政治目的的。他在《论佛法与宗教、哲学以及现实之关系》的演讲中再次论述了学术与现实的密不可分:“文明野蛮的见,最不容易消去。无论进化论政治家的话,都钻在这个洞窟子里,就是现在一派无 党,还看得物质文明,是一件重要的事。何况世界许多野心家。所以一般舆论,不论东洋西洋,没有一个不把文明野蛮的见横在心里。学者著书,还要增长这种意见,以至怀着兽心的强国,有意要并吞弱国,不说贪他的土地,利他的物产,反说那国本来野蛮,我今灭了那国,正是使那国的人民获享文明幸福。这正是尧伐三子的口柄。不晓得文明野蛮的话,本来从心上幻想出来。只就事实上看,什么唤做文明,什么唤做野蛮,也没有一定的界限,而且彼此所见,还有相反之处。……文明野蛮的见解,既先打破,那边怀挟兽心的人,到底不得不把本心说出,自然没有人去从他,这是老庄的第一高见。……唯有把佛与老庄和合”,才是“救世应物的第一良法。”[28]这段话以庄子为主,兼及老子,明确批判了现实中所谓的文明和野蛮,要求以老庄思想消除这种文明、野蛮概念。无疑,这是针对当时章氏所处的外部环境立论的。

 章氏论老子具有现实针对性还表现在论述老子与孔子之间的关系。他在早期探讨孔老关系时说:“孔学本出于老,以儒道之形式有异,不欲崇奉本师,而惧老子发其覆也。”[29]这种孔老关系“令人联想到康有为如何对待廖平,以及戊戌后他对梁启超自立门户而无可奈何的‘近典’”。[30]这是章氏针对其论战对象康有为而言的。又如章氏一方面认为“老子不尚贤,意在防篡弑之祸”,“以为不尚贤则不争”,另方面又对此表示异议:“若民主政体,选贤与能,即尚贤之谓。尚贤而争,宜矣。”[31]认为老子的不尚贤思想只适用于专制社会,若在民主政体社会,则选贤与能是天经地义的原则。这又是章氏以其资产阶级革命者身份追求的理想社会之标准来批判老子。再如章氏抨击老子、孔子企图走中间路线是“与他本人摒弃了温和的改良主义,坚决主张革命是有关系的”[32]。综上可见,这些强烈为现实服务的论点显而易见与章氏身处的时代影响和政治活动需要有密切联系。但有时过于拘致于“致用”,而影响了学术的“求真”。

 参考文献:

 [1]唐文权、罗福惠:《章太炎思想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年版。罗检秋:《章太炎与诸子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 第 2期。陆宝千:《章炳麟之道家观》,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9卷,1996年6月。

 [2][11][15][17][18][20][29]《章太炎政论选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286、497——498、292、291、292、293、292页。

 [3][32]唐文权、罗福惠:《章太炎思想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584、421页。

 [4][5][28]章太炎:《论佛法与宗教、哲学以及现实的关系》,《中国哲学》第6期, 第307、308——310、309——310页。

 [6][21][26]章太炎:《国故论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第114、107、112页。

 [7][12][19]《章太炎全集》(三),上海人民岀版社1984年版, 第482、331、137页。

 [8]熊铁基等:《中国老学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439——440页。

 [9][13]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中华书局1977年版, 第618、323页。

 [10]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1页。

 [14]章太炎:《菿汉微言》,收入《菿汉三言》,辽宁教育岀版社2000年, 第22页。

 [16][27]《章太炎全集》(四),上海人民岀版社1985年版,第372、371页。

 [22][23][24][31]章太炎:《国学略说》,上海文艺岀版社2001年版,第153、167、174、192页。

 [25]《章太炎全集》(二),上海人民岀版社1982年版,第80页。

 

 [30]《章太炎选集》(注释本),上海人民岀版社1881年版,第352页。

茅山派有很多个派系,道教来说茅山派其实是上清派。从宗教来说说法可以说茅山派其实是一个法教门派,并不属于道教,其最早称为峁山派。茅山术,有分上清茅山和南传茅山,上清茅山在抗日年间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损失惨重,传承丢失了不少,现在市面上流传的,大多数是南传茅山,其实和上清茅山没有半毛钱关系,

本文回答中的我上传了两册茅山法术书籍,此书中记载了很多茅山法术及符咒方面的内容,是你学习和了解茅山术的珍本古籍,在图中右下角上的字为 玄奇阁   中可找到其茅山术的PDF电子版的资料

南传茅山发源于江西,李老君的草法变形而来,慢慢和茆山,梅山法融合,在近代,在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刻意引导下,出现了什么茅山九龙法,茅山瑶池法等等,其实是属于法教了,在我们这里叫做坛法,只做驱邪这种法术,不做祈福超度求子文昌和合的法事,而且,这种南传茅山的法是有很大副作用,光是请阴师和扶乩就够一般人受的,运气身体都会有很大影响,而且下限低,关键是,他们的法,有一部分是害人的,正所谓害人终害己,利用法术做了不好的事情,一样会有报应,

茅山派的修行学茅山术有一个次第关系。小白开始——选择师父——师父考验——拜师入门——随师学习——练习攻法——验证功法,如此一直下去。从师父领进门开始传授基础修行方式,告知道教行为准则开始,就要像游戏打怪一样,最初的基本功(课诵经文,内炼方法,如何积功累德,五行八卦这些),慢慢修行,然后学习一些符箓,科仪法事,内炼攻法等等。没有师傅的传授与扶持,最简单的答案就是练不出任何东西。悲哀一点的就是容易疯掉或者给身体造成伤害,俗称走火入魔了。

既然相信茅山法术这些东西,那就一定相信鬼神,练习这些东西,甚至喊到某个神明的名字,神明就会有感应。那你乱练,没有师承,没有鬼这个或者这一派的道士同意你练,那巡天的神明,监察人间的神明就会记录下来,这个叫做盗师窃法,是重罪,牵连后代祖宗。消耗着后代和自己的福报。

道法的能量并非可以凭空在人的身上出现的。就好比地下水的资源丰富,但是你只拿一个水龙头放在地上,肯定不会接出水来。这时候需要一个引路人,在你和法术之间产生一种沟通,让法术来认可你,任由你来操作使用,才可以是千叫千应万叫万灵。        传承从表面上看起来只是一种仪式或方法的传授,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着另一种能量信息的运作,便是“灵”的传递与印证。

觉悟传统文化《周易》(27)——太乙

一、太乙概述

太乙,又称太一、泰一,系哲学概念。庄子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淡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太乙即道家所称的“道”。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

太乙,又称太乙数,是中国古代占卜术的一种,与遁甲,六壬合称三式,太乙为三式之首。是古代高层次预测学,相传太乙式产生于黄帝战蚩尤时。《奇门五总龟》曰:“昔黄帝命风后作太乙,雷公或九宫法,以灵龟洛书之数……”仿易理所作,属易经象数之学。采用五元六纪,三百六十年为一大周期,七十二年为一小周期,太乙每宫居三年,不入中宫,二十四年转一周,七十二年游三期。太乙是推算天时以及历史变化规律的术数学。周武王时以术数“卜世三十,卜年八百”推之,至邵雍形成历史哲学而大备。

术数是古代道教五术中的重要内容。术数以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理论,来推测自然、社会、人事的吉凶,属《周易》研究范畴的一大主流支派。术,指方式方法;数,指理数气数。术数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是我国历史上社会生活中的时尚,但它的内涵和外延至今仍不清晰,在学术界没有确切的划分。一般来说,狭义的术数,专指预测吉凶的方术;广义的术数则包括天文、历法等。

狭义的术数学,特指卜筮、堪舆、命理、相术、占梦、择吉等六种最常见的预测吉凶的方术。广义的术数学,泛指在中华文化中用以推算未来、趋吉避凶的各种方术系统。一般说来,诸如天文、历法、数学、星占、六壬、太乙、奇门、占候、卜筮、命理、相法、堪舆、符咒、择吉、杂占、养生术、房中术、杂术等都属于术数的范畴。

总的说来,术数的基本原理就是易学理论与阴阳五行,以卜筮、堪舆、命理、相术、占梦、择吉等各种型态的预知方法,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亦即方法运用时的数理规律,来推断人事吉凶;通过观察自然界可注意的现象,用以推测人类、事物、家居、先人墓地,以至地运、国运等。术数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古代军事、政治、文化、科技等曾产生过深远影响。每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或重大历史事实背后,往往有术数或术士的影子。可以这样说,术数学的研究,对于完整地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地开展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二、太乙内涵

太乙以一为太极生二目(主目、客目),二目生主客大小客与计神共八将。与易经太极分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相仿。以太乙八将所乘十六神之方位关系定出格局。可占内外祸福。又临四时之分野,可占水旱疾疫。再推三基五福大小游二限,可预测古今治乱。又可推出年卦、月卦等。

据太乙神数推算,上古时有一年冬至日半夜,恰好日月合璧、五星连珠,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称作太极上元,上元甲子以来的年数,叫太乙积年。由太乙积年再求出太乙流年和太岁值卦,以断本年各月的气运凶吉,预测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和天灾人祸。采用五元六纪,三百六十年为一大周期,七十二年为一小周期,太乙每宫居三年,不入中宫,二十四年转一周,七十二年游三期。 太乙以一为太极生二目(主、客目),二目生主客大小客与计神共八将。太乙乃天地之神,其星在太乙之前,统十六神而知风雨、水旱、兵革之事。昔黄帝与蚩尤大战,适逢大雾,以雾书昏风后相,造指南车克之,是以取太乙之法,传至今三千余年,例目以为术数。外阅龙图,内演龟文,凡天地之所以设君臣父子,之所以立阴阳,太乙了然演数则理昭著,太乙周行流运六十四卦,贵神入门十精之星,使经纬错缩表理,集为一书。延续至今三千余年不衰,为当今社会预测、决断,提供了宝贵依据。

1方位

太乙式与遁甲式不同,遁甲式为后天方位数,乾卦为六宫,巽卦为四宫,太乙将宫位逆时针转45度,以乾宫为一、离宫为二、艮宫为三、震宫为四、五为中宫、兑宫为六、坤宫为七、坎宫为八、巽宫为九。

2阴遁阳遁

太乙有阴阳遁局,年、月、日用阳遁;时则采用阴遁、阳遁,冬至后阳遁局,夏至后用阴遁局,阳遁笫一局太乙始于一宫,顺行九宫,不入中宫。阴遁笫一局太乙始于九宫。逆行九宫,不行中宫。这里与遁甲式的明显区别,太乙阴阳遁运行八宫,俱不入中五宫。为什么不入中宫,古籍上解释说,太乙行宫是根据天文观察来的,太乙取象北极星,北极为体,北斗为用,北斗围绕北极而旋转,北斗为北极帝星所乘之车,帝星乘车临御八方(八宫方位),便能预知风雨水旱,兵灾饥馑,治乱兴亡,所以太乙考治八宫,而不入中五宫。

3五元六纪

这属于太乙术语,五元:指甲子元、丙子元、戊子元、庚子元、壬子元,每元七十二年,五元共三百六十年,六纪:六十甲子毎六十年一个轮回,为此甲子年至癸亥年六十年称为“一周纪”。一个甲子元为一纪,每纪六十年,六纪共三百六十年。三百六十年为五元六纪的周期数,七十二年为元之周期数,六十年为纪之周期数。

4太乙九宫

一宫乾天门主冀州,为绝阳;二宫离火门主荆州,为易气;三宫艮鬼门主青州,为和气;四宫震日门主徐州,为绝气;五中宫,中天之枢纽,斡旋八方,太乙行其考治而不居;六宫兑月门主雍州,为绝气;七宫坤人门主益州,为和;八宫坎水门主兖州,为易气;九宫巽风门主扬州,为绝阴。

5太乙积年

所谓“太乙积年”是指自上元甲子为始,至所要推求的年份总共累计的年数。至于起始之年均与天象有关,历史上有三种解释,“上元混沌甲子之岁”、“日月合壁五星联珠”、“七曜齐元”。不管哪种解释,于今推算太乙数并没有多大意义。可不必细究。

6太乙局数

太乙年局(岁计)入局法须先求积年数,所求年积年数,累除三百六十五元六纪周期数,不满余数(入纪元数)累除七十二,不满余数即为入局数。

7天目求法

天目亦称“文昌”,因其照鉴万物,故称“天目”,居斗魁之前,为台辅之象,在天为阳,号“文昌”,属主将之首。乃填(镇)星之精,建中央之气,旺四季之月,上元甲子岁起申。

将太乙入局之数以十八累除之,不及十八者,阳遁自“武徳”起,阴遁自“吕申”起,顺行十六神,阳遁数至乾、坤重留一次;阴遁数至艮、巽重留一次,数到尽处为天目所在。

8客目求法

客目亦称“始击”、“地目”,为萤惑之星,建三月,旺夏三月。可察主客胜负之机微,弈、计谋阴暗秘密之事等。

以计神加于和德艮上,顺行十六神,为天目所乘即始击(地目)。

9计神

为岁星之使,用以筹度军国动静,“主”和“客”的胜负,为二目之首,四将之源。

阳遁起吕申寅,逆行十二支;阴遁则起申,顺行十二支。

10十二宫间辰

子神;曰地主,建子之月阳气初发,万物阴生,故曰地主。主动摇言语事。

丑神;曰阳徳,建丑之月二阳用事,布育万物,故曰阳德。主施恩育物事。

艮神;曰和徳,春冬将交阴阳气合,群物方生,故曰和德。主和集成就事。

寅神;曰吕申,建寅之月阳育大申,草木甲拆,故曰吕申。主运用主宰事。

卯神;曰高丛,建卯之月万物皆出,自地丛生,故曰高丛。主发挥事。

辰神;曰太阳,建辰之月雷出震势,阳气大盛,故曰太阳。主危会兵曵事。

巽神;曰大旲,春夏将交或暑方主,阳气炎皓,故曰大旲。主申命号令事。

巳神;曰大神,建巳之月少阴用事,阴阳不测,故曰大神。主毁拆破废事。

午神;曰大威,建午之月阳附阴生,刑暴始行,故曰大威。主光明威烈事。

未神;曰天道,建未之月火能生土,土王于未,故曰天道。主阴私事。

坤神;曰大武,夏秋将交阴气施令,杀伤万物,故曰大武。主刑罸事。

申神;曰武德,建申之月万物欲死,荠麦将生,故曰武德。主传送迁移事。

酉神;曰太簇,建酉之月万物皆成,有大品簇,故曰太簇。主更易肃杀事。

戌神;曰阴主,建戌之月阳气不长,阴气用事,故曰阴主。主危期兵丧事。

乾神;曰阴徳,秋冬将交阴前生阳,大有其情,故曰阴德。主命令事。

亥神;曰大义,建亥之月万物怀垢,群阳欲尽,故曰大义。主计谋废弃事。

11主客算

太乙局中,子午卯酉乾坤艮巽为八正宫;寅申巳亥辰戌丑未为“间神”。

主算求法;天目若在八正宫则由其宫分数起算,顺数所算宫数,间神不用,至太乙前一宫止,数之和即为主算;天目若在八间神,则初起为一,顺数所过宫数,间神不用,至太乙前一宫止,数之和即为主算;主算弃十不用,只用个位数;若为十、二十、三十整数,则以九为除数,取其余数,此个位数或余数即为主大将之宫数。

客算求法;客算始起客目,算法同主算,所得数为客大将之宫数。

12主客大将

主大将属金,为金神,为太白之精,受金徳之正气,主兵戈战争,旺于秋三月。

主大将与太乙同宫为“囚”,若在绝阳之地,君王有灾;若在四、九、一、七宫辅相有灾;若在死、杜、伤、惊门下,大将必死;若与始击、客大小将关,更遇凶星、凶门,主大将必死;主大将与太乙宫相对为“格”,君不礼臣,臣不击忠君,君臣背离之象;主大将在太乙左右为“廹”,主臣下廹于上;客大将属水,北方辰星之精,受水徳之正气,旺于冬三月,主兵曵征战;客大将与太乙同宫为“囚”,若客大将同太乙在三、七宫,其地有震动。其年大水;客大将在太乙宫左右为“廹”,下上人君有灾,亦主外国入觇。;客大将与文昌同宫为“提”,主臣下外国有谋。

13太乙八门

太乙八门为开、休、生、伤、杜、景、死、惊,八门的名称与宫位与《奇门遁甲》、《大六壬》相同,但太乙八门的用法与意义却不同。

《四库全书》“太乙金镜式经”引“玄女经”曰:“天有八门,以通八风也。地有八方,以应八卦之,纲纪四时主于万物者也。开门直乾位,位在西北,主开向通迏;休门值坎,位在正北,主休息安居;生门值艮,位在东北,主生育万物;伤门值震,位在正东,主疾病灾殃;杜门值巽,位在东南,主闭塞不通;景门值离,位在正南,主鬼怪亡遗;死门值坤,位在西南,主死丧埋葬;惊门值兑,位在正西,主惊恐奔走。开、休、生三门大吉,景门小吉,惊门小凶,死、伤、杜三门大凶,八门应八节,各主旺四十五日”。

14八门值使

直使又称“值事”,八门轮流值事,以开门为始,毎三十年一换,二百四十年轮流一周,周而复始。

值使求法,置积年,除以二百四十,余数再除三十,最后视得数和余数,可确定值事之门。

15阴阳数

数有奇偶,宫有阴阳。(以八、三、四、九为阳宫,二、一、六、一为阴宫,五宫除外)

(1)重阳数;三、九自临为重阳,三十三、三十九为重阳数。

(2)重阴数;二、六自临为重阴,二十二、二十六为重阴数。

(3)阴中重阳数;一、七自临为阴中重阳数,若再与阳奇之数并,为杂重阳。

(4)阳中重阴数;四、八自临为阳中重阴数,若再与阴偶之数并,为杂重阴。

(5)上和数;一配阴宫,四、八配阳宫,奇偶阴阳互用,是为上和之数。

(6)次和数;二、六配阴宫;三、九配阳宫;二者相配为次和数。

(7)下和数;十二、十六、二十一、二十七、三十四、三十八为下和之数。

(8)三才数;天、地、人为三才,数中无十为无天,(从一至九)。数中无五为无地(由一至四、十一至十四等)。数中无一为无人(如十、二十、三十等)。

(9)长短数;主算、客算十一以上为长,单九以下为短。

(10)不和数;太乙在阳宫,算得一、三、五、七、九奇数,或太乙在阴宫得偶数,皆为不和之数。

16太乙择吉

据吕青云家传三式择吉所载,太乙阴阳道各七十二局以五福君基臣基民基分为理天理地理人。若合理天宜修造上梁,合理地宜安葬修墓,合理人宜嫁娶立命。太乙用得法则兴隆失法则衰,故曰得算者福失算者灾也。

三、辩证取舍

我国古代的历法和术数学是紧密相联的,而且二者与古代天文学有渊源关系。现代学者企图从古代天文学角度破译《河图》和《洛书》,已取得可喜进展。太乙式采用《洛书》九宫排列图形,二者之问的渊源关系是十分明显的。再从太乙式盘图看,很似北天极顶紫微垣星图,而太乙、计神、文昌、始击、天乙,以及十六神的名称也与北天极顶的星象名称和位置颇为一致。太乙与古天文学的关系,也应当是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汉魏以后,到了南北朝时,“其术遂大显于世”。北宋时期的西夏王元吴“通蕃汉文字,尝推《太乙金鉴》,其书且行于四裔矣。”太乙式在我国历史上影响之大,可见一斑。早在北宋时期,就出现了对太乙式持否定的观点。《宋史·刘黻传》:“黻疏言:佞者谓太乙所晒分野则有福。近岁自吴移蜀,信如其说.坤维安堵可也。今五六十州,安全者不能十数,福何在也。”清儒黄宗羲认为太乙“经纬混淆,行度无稽”。太乙式同其他古术数学一样,历来就有人虔信,有人非责,两种对立的观点并存至今。

丁俊贵

2020年5月24日

《落到异界当魔王》 书籍作者惊涛骇浪

http://wwwmx99com/Html/Book/2/2973/594833html

燕垒生的《道可道》,《贞观幽明录》

燕大的道术描写都是有考据的,据称他收藏了一本《道法汇源》,除了国家图书馆的,就是孤本了~

我摘一段吧:闪电落地的所在是刺桐西北方的一座小山。此间距刺桐城已远,周围荒无人烟。从前山脚还零星有几户人家,因为刚遭了一场大灾,死的死,逃的逃,已是一个人都不剩了。

宗真身法如电,赶到那座小山前,还隔得约摸半里,忽然听得从那小山有笛声冲霄而上。远远望去,那山坡上隐隐似有几个人在,其中一个坐在一张胡床上,边上有十来个人侍立,吹笛的正是那倚坐在胡床上之人。临风弄笛,吹的是一曲《白鹤飞》。《白鹤飞》是道门大曲之一,清幽浩渺,令人听了有出尘之想。这等情形,仿佛贵族公子出游一般,只是在这样一个深夜里,又是这般荒无人烟的野外,就显得大是诡异。

当走到跟那些人还有数十步时,宗真停住了脚步。他与张正言神交已久,虽只见过一面,也知道正一教出巡,排场大得很,这般有六七个侍从倒也不奇。他虽不曾见张正言吹过笛,但历代天师都是才华出众之辈,这一曲《白鹤飞》飘飘欲仙,不是平常人吹得出来。他缓步上前,扬声道:“前面可是正一教的道友么?”

宗真刚一说话,笛声嘎然而止,踞胡床之人忽然“咦”了一声,放下笛子道:“月白风清,有客远来,请问尊姓大名。”

这人声音清雅,谈吐亦大为不俗,月光下,宗真见这人在四十上下,道冠白袍,直如神仙中人,绝非张正言,倒有二三分似是无心。他整了整袍袖,缓步上前道:“贫僧宗真,偶闻施主雅音,还请海涵。”

那人显然也吃了一惊,在胡床上翻身坐起,站在地上整了整衣冠,道:“原来龙莲寺宗真大师,失敬失敬。在下正一门下鸣皋子,见过宗真大师。”

宗真暗自吃惊,心道:“果然是正一门人,不知是哪一代弟子。都说正一教门下乏人,原来还有这等人物。”他见这鸣皋子面如冠玉,让人一见便生好感,戒心也放下了三分,行了一礼道:“不知东华真人与鸣皋真人如何称呼?”

鸣皋子打了个稽手道:“回大师,东华真人是在下师兄。”

宗真心中微微一沉,暗道:“果然是张正言派来的。”他顿了顿,道:“鸣皋真人此番前来,不知有何贵干?”

鸣皋子眉头一扬,道:“大师明鉴,晚辈不敢隐瞒,在下是奉命来寻找一个本门弃徒的。

宗真眉头皱了皱,道:“东华真人可是要你杀了他么?”

宗真先前接到张正言来信,除了说那少女体内的朱雀之灵外,信尾张正言还附了一笔,请宗真若是遇上无心,绝不可手软,立时斩杀。宗真佛法精深,万事不萦心,但爱才爱洁之癖纵然再多修为也除不了。当初,初识无心,只觉这少年道士虽然身负邪术,贪财好色,但心地却仍十分良善,那时宗真险些为师兄宗朗所杀,也亏得无心舍命相救。按理,张正言已允诺无心重新回山,似乎也已原谅了无心,任他见多识广,也实在不知为什么张正言会前后判若两人,因此他才要无心随自己去龙虎山拜见张正言问个明白。他怕的就是张正言另外派人出来追杀,因此一见到有人施行五雷天心大法便追上来看得究竟,只是这个担心显然成了事实,这鸣皋子八成便是奉命来杀无心的。

果然,鸣皋子脸上极快地闪过一丝惊愕,又打了个稽手道:“大师高明。此事是我本门家事,在下深有苦衷,还请大师海涵。”

宗真见这鸣皋子话虽温和,还没等自己求情,便一口堵得严严实实,心知说不通,不禁暗自叹气,心道:“看来惟有向东华真人自己求情了。幸好我也没说不帮无心逃命。”他行了一礼,道:“既然如此,老衲告辞了。”

他转身正要走,鸣皋子忽道:“对了,宗真大师,此间有封信要请大师过目。”

宗真道:“给我的?”他心中有些生疑,却见鸣皋子从怀里拿出一封信来双手捧到宗真面前。宗真深吸一口气,接在手中,轻轻一掂,只觉轻如鸿毛,也确实只是一张纸而已。他心思机敏,对这鸣皋子也起了戒心,心知江湖上有些人的下毒手法鬼神莫测,令人防不胜防,只是这信既轻,而且也不曾封口,再怎么看也不会有什么异样。他从中抽出信笺,摒住呼吸,双指夹住一角轻轻一抖,生怕会有什么毒粉抖出来。但见那鸣皋子坦然站在面前,动也不动,宗真才略略放下心来,忖道:“过虑了,他纵然知道我不容他杀了无心,但正一教是名门正派,也不会出这等下三滥的手段。”

借着月光向那信笺看去,宗真不禁一怔。那信笺上红红的写着什么,纵然不甚看得清,怎么也不像是字。他道:“这是什么?”

鸣皋子凑过头来,道:“唉呀,晚辈拿错了一封。”他从怀里又摸出一封信来,宗真将手头这封信还给他,接过他手上那信。这信仍是轻飘飘鸿毛也似,上面笔酣墨饱地写了几个字,可里面却空空如也。他一怔,正待发问,耳边却突然响起了鸣皋子低低的声音。

是禁咒!宗真只觉一股血腥气扑面而来,大吃一惊,双脚一错,已退后了几步,手掌一翻一沉,喝道:“金刚手菩萨摩诃萨,跋折啰柁嚟!跋折啰婆帝!跋折啰檗帝!跋折啰柁帝!”

这是密宗的护命法门神咒经,号称“刀剑、饮食、毒药、厌祷诸患不能为害”,是密宗至上的防护神咒。他声如巨雷,说到后来,字字几如连成一串,鸣皋子的咒声登时被宗真盖过了。鸣皋子牙一咬,忽地咬破舌尖,“扑”地将一口血喷在先前宗真信笺上,喝道:“斩!”他左手握着那支笛子,手腕一抖,已从笛中抽出一支半尺来长的细剑,一剑割在信笺上。信笺本是宣纸,一触即破,鸣皋子拔出的短剑却锋利异常,可短剑划到信笺上,却是锵然有声,竟似划到精铁之上。他面色巨变,却听得宗真喝道:“邪魔外道,还不束手就擒!”“呼”的一声,宗真一掌已带着千钧之势压下。

鸣皋子所用乃是厌胜术,他先前给宗真的信纸乃是用己血液写成,已施下法术,只消宗真触上,便可将宗真手腕与那信纸合二为一。本来这条计策天衣无缝,宗真也全然没有怀疑,只是没料到宗真行法如此快速,竟然一下使出金刚不坏身法,鸣皋子出手虽快,仍是慢了一步。此时那信笺与宗真的右手已连为一体,斩信如斩人,可宗真的手已坚逾精钢,短剑虽利,仍是斩之不入。一招失手,宗真的反击却已来到。鸣皋子只觉气息一滞,仍是笑道:“果然名不虚传。”身子忽地如化轻烟,顿时在宗真掌下消失不见。

宗真一掌落空,又退后一步,喝道:“你究竟是什么人?”

鸣皋子已退回胡床上,长长吐出一口气,笑而不答,只是道:“宗真大师名列密宗三圣,确是不凡,佩服佩服。”此时那张信笺在空中斜斜飘落,厌胜术并不能持久,沾土即失效。方才如电光石火般过了一招,若非宗真功力精深,只怕便要着了这鸣皋子的道了。宗真不敢大意,脸上仍是平静如常。这鸣皋子身上不带邪气,但所用法术却杂揉邪术,总让他想起无心来。只是这鸣皋子显然功力较无心高出不止一筹,极不容易对付。

信笺眼见便要落地,鸣皋子忽然道:“大师,请再试我一招。”他手往胡床下一捞,一个圆滚滚的东西“呼”地直向宗真飞来。说是暗器,可这暗器也太大了点,那圆球擦着地面而来,卷着地面的落叶灰尘,声势骇人。宗真不知这鸣皋子又要搞什么鬼,心知此人厌胜术厉害,不敢再碰,右手结成军叱利手印,喝道:“唵阿娜步低尾惹曳悉地悉驮啰梯娑嚩诃!”

这是一字顶轮王咒。那圆球如同滚入一团极粘稠的胶水,来势顿时减缓,忽如活物般一跃而起,尘土飞扬。在一片碎叶灰尘中,赫然现出一张脸。

这是个人头!而这个人头竟然正是乃囊寺的丹增和尚!

一见到丹增的头颅,宗真倒吸一口凉气,心头猛地一震。方才见到有人行施五雷天心大法,而这条道正是丹增回寺的必经之路,他知道丹增性如烈火,生怕正一教与丹增因误会而动上手,才急急赶了过来,没想到丹增还是遭了毒手。也在这一瞬间,忽听鸣皋子叱道:“中!”“嗤”一声,宗真只觉一阵剧痛,便如一根无形的钢针刺透了他的手腕,腕上立时出现一个血洞。

鸣皋子攻不破宗真的金刚不坏身法,故意将丹增首级掷出,趁着宗真看到时极短的一怔,突然发出那支短剑。这一剑攻其无备,终于见功。宗真手腕受伤,顿时觉得右手失去知觉,军叱利手印已不能结成。他心知不好,疾退出丈许,尚未立稳,眼前却觉一黑,有个人竟然如鬼影一般疾冲到宗真面前,一拳击中他胸口。这一拳力道极强,“咚”一声,宗真胸前的衣服也被打得片片碎裂,五脏都似移位,那人却也不好受,被震得忽地退后五步,一屁股坐倒在地。而宗真中了这一拳,腕上伤口中鲜血如箭,射出足有三尺许。他大吃一惊,心道:“竟然还有这等人物!”

方才只有鸣皋子那十余个随从还离得甚远,都站在鸣皋子身后,可此人却分明是其中一个。鸣皋子不出手,此人便趁虚而入,这等身法,天下已是少有。宗真正在诧异,忽地看见此人背后贴着一张黄纸,才恍然大悟,方知是鸣皋子所用的咒术。

对生人用咒术,正邪两派都有。生人贴上符纸后,力量速度都大大增强,但于身体却大为有损,因此正派大多将之纳入禁术,不得随便使用。

鸣皋子忽然喝道:“不要打他身上!”他手一抖,从怀里摸出一叠符纸,喝道:“丁丑延我寿,丁亥拘我魂。丁酉制我魄,丁未却我灾。丁巳度我危,丁卯度我厄。甲子护我身、甲戌保我形。甲申固我命,甲午守我魂。甲辰镇我灵,甲寅育我真!”脚下一错,人如鬼影般绕着胡床闪了一圈,那些符纸已都贴在了那些人背后。那些人原本只是呆呆站着,身上一有符纸,忽地散上,齐齐上前,灵动异常,与先前冲上那人一起将宗真围在当中。

宗真咬了咬牙,左手在右手腕的伤口周围画了个圈,血登时止住了。但这伤实在太重,手腕已被刺通,痛楚一阵阵抽动,还是止不住。他又惊又骇,喝道:“你究竟是什么人?”

鸣皋子的正一教道术精纯无比,但厌胜术是不折不扣的邪术,同样也极是厉害,宗真实在无法相信,张正言的师兄弟中竟然还会有这等人物,而如果是邪道术士,又不该会有如此正宗的正一教道术。

鸣皋子露齿一笑,道:“大师,请指教在下这个六丁六甲阵。”他右手将笛子甩了甩,放在唇边。

笛声原本清越爽朗,此时吹奏出来,却怪异非常。声音一响起,那十来个人忽然极快地移动,速度之快,如奔雷闪电,几非人力所能,便是天下轻身功夫最好的人,恐怕也有所不及。

第四章 山坡恶斗

所谓六丁六甲,本来是道教传说中的一种护法神将,《三才图会》有云:六丁神是丁卯神司马卿,丁丑神赵子玉,丁亥神张文通,丁酉神臧文公,丁未神石叔通,丁巳神崔巨卿,六甲神为甲子神王文卿,甲戌神展子江,甲申神扈文长,甲午神韦玉卿,甲辰神孟非卿,甲寅神明文章。自然,说法不止一种,各有出入,但符箓派道士驱使神将护体,除了二十八宿、四值功曹,最多的还是六丁六甲。

六丁六甲阵乃是茅山宗的镇山之宝。当年宋徽宗时,茅山宗嗣法宗师刘混康极受尊崇,徽宗即位后,敕令扩建茅山元符观为“元符万宁宫”,并赐刘混康九老仙都君玉印、玉剑,又亲书《六甲神符》赐之。至元成宗时,张与材总领三山符箓,茅山宗归并入正一教,以后虽然作为小宗仍有流传,但已渐趋式微,而这门六丁六甲阵也成了正一教的镇山之宝了。宗真原本还在怀疑这鸣皋子是左道妖士,但一见他使出这六丁六甲阵,心中再无怀疑,但也大为心寒,暗自忖道:“这鸣皋子难道是奉了张正言之命,非要取无心性命么?”

他只分了分心,眼前却觉一花,那十几个人却交错穿插,奔走极速,已将宗真围在了当中。这些人武功道术虽然都有可观之处,却非一流好手,可此时闪转腾挪,快得异乎寻常。宗真调匀了呼吸,沉声道:“鸣皋真人,你妄用生人符,还杀了丹增大师,难道也是东华真人交待你的?”

原来元时佛道两家颇有嫌隙。元初诸帝好道,全真教大为得宠,然后来诸帝皆偏向佛门,以至元初佛道两派势同水火,屡起争斗,前后共有三番大辩论。第一次是宪宗四年,因为全真教所印《老子化胡经》与《老子八十化图》中有谤佛之语,蒙哥汗令阿里不哥主持佛道辩论。此次辩论双方是少林寺福裕与全真教掌教李志常,结果李志常受挫。后来在宪宗八年和世祖至元十八年间,释道两家又有两番辩论,结果道教两次又都落败,第一次落败时参与辩论的长春宫道士樊志应等十七人被勒令削发为僧,诏毁道经四十五部的经文印板,后一次更是焚毁除《道德经》以外一切经文,史称道家“经厄”,十年后方才得解除禁令。这两次辩论使得全真教险遭灭顶之灾,而当时代表释门出面的是密宗大师八思巴,至元十八年那次辩论,道教一方则有正一教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加上辩论得胜后,有些番僧对道教门人大加欺凌,因此正一教对密宗向无好感,暗里也屡有争斗。张正言驭下虽然极宽,却也察觉如此大为不利,因此严令门人不准与密宗门下妄起纷争,宗真却没想到今日鸣皋子竟然敢冒大不韪杀了丹增。丹增虽然性子暴躁,大犯出家人之忌,终是乃囊寺首徒,纵然与鸣皋子再有口角,也不至于刀兵相见。宗真已然觉得不对,他虽然也耳闻张正言驭下甚宽,以致正一门下仗势欺人的丑事也出了不少,可仍然不敢相信张正言竟会允许师弟将密宗首要人物也杀了。若此事传出去,已不仅仅只干系到无心一人性命,只怕会引起密宗与道门之间的一番大争斗,昔年的死斗又要重现。

鸣皋子也不说话,笛声却忽地一扬,拔高了许多,那些人身法登时又加快了。宗真知道这等强行驱使生人,实是挟泰山以超北海,事后这些人多半会大病一场。鸣皋子为了对付自己,竟然不惜属下性命,他更不敢相信正一教中居然会出这等心狠手辣的人物,心中一阵黯然,心道:“也怪不得大道不行,邪魔四起。便是这些名门正派,所做所为又哪点谈得上光明正大了。”他知道鸣皋子在此设伏,定有图谋,而自己的右手已疼痛不堪,数次想要退出,却仍然冲不破这个六丁六甲阵,心中不禁骇然。

宗真正自惊叹鸣皋子的本领,却不知鸣皋子也在暗暗叫苦。丹增先前中了他的埋伏,失了先机后又以拙火定强行对抗,结果被鸣皋子引发心火,自焚而死。也正因为杀丹增太过轻易,鸣皋子只觉密宗三圣浪得虚名,对付宗真定然也是手到擒来。哪知一交手下,这个长得如同少年的老僧却不知比丹增要强多少,幸好先中了自己的计策,已废了一只手,不然六丁六甲阵只怕反要被他攻个落花流水。鸣皋子将笛声连连拔了三个高,六丁六甲十二人的身形已如幻影,再难加速,可是宗真身周却如筑起了一道无形的铜墙铁壁,总是冲突不进。他微微皱了皱眉,心道:“这秃驴好生了得,难得非得唤出青龙来么?”鸣皋子的笛声一如平常,一声不乱,心中却已波澜万丈,额头流下了汗水。

正拿不定主意,忽听得宗真喝道:“大日如来金刚剑,唵嘛呢叭咪吽,喝!”他舌绽春雷,鸣皋子只觉耳鼓“嗡”一声响,几乎要破裂,气血翻涌,说不出的难受,笛声登时一滞。也就在这电光石火间,宗真手中赫然出现一柄满是烈火的长剑,一剑正击在六丁六甲当先的甲子身上。

这并不是真的剑,只是一根树枝。大日如来金刚剑本是五台山伏魔寺的秘传剑法,号称“无坚不摧,无魔不破,无邪不辟”,只是耗用真气极巨,而且威力太大,因此密宗各派大多封存不用。若是功力不到,强用这破魔八剑,往往会反遭心魔反噬,昔年宗真的弟子无念便因偷学破魔八剑,险些被宗真逐出门去。

无念的功力较诸宗真不啻天壤,当初他用出这破魔八剑已极是不凡,此时在宗真手上使来,更是声势骇人。虽然只是一根三尺余长的树枝,被宗真的真火催动,已不下利刃。但宗真终究宅心仁厚,这大日如来金刚剑只取浑成,不取锋锐,甲子被他击中,人已如一颗小石子般抛了出去,重重摔在地上,一下翻身站起,身上并不带伤,大梦初醒般看着宗真,动作极是迟钝,先前那形同鬼魅的身法却已不复可见了。

宗真沉声道:“鸣皋道友,你以符咒驱使生人,难道不怕正一教历代祖师英灵震怒么?”以符咒驱使生人,原本也非邪术,正道左道皆有,但正道只用在为人驱邪上,像鸣皋子这般做法,实在已与邪术一般无二了。

鸣皋子淡淡一笑,道:“大师说法,奈何在下听不入耳。甲子!”

他一声断喝,甲子身子一凛,一下站直,道:“属下在!”鸣皋子手一抖,又将一张符贴到甲子身上,捻个诀,喝道:“疾!”

甲子身上符咒已被宗真击散,此番二次上前,事后多半会全身经脉断裂,不死也成了个残废。宗真叹道:“善哉。”心中已升起了怒意。宗真一身修为,已近点尘不染,可他少年时也是个性如烈火之人。此时见鸣皋子竟然根本不把手下人的性命为意,宗真也终于动了真火。虽然知道如此一来,他苦修断不欲行障便功亏一篑,而自己年纪老大,来日已然无多,今生再难跨过这个门槛,《成唯识论》中所谓的第十障未得自在之障永远也勘不破了。

宗真将右手举起来,咬破中指,将指血在树枝上一涂。这树枝原本已在燃烧,宗真一将血沾上,火势更旺。他深深吸了口气,一身长衫如同吃饱了风的布帆一般鼓起,猎猎舞动。鸣皋子见此情形,心中惧意顿生,忖道:“这秃驴……他是要博命了么?”

六丁六甲阵不能奈何宗真,到了此时,也只能再运天罗地网了。他咬了咬牙,一手忽地将道冠打落,喝道:“画地局,出天门,入地户,闭金关,乘玉辕,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勾陈螣蛇,六丁六甲神将乘我而行。今日禹步,上应天罡,下辟不祥,万精厌伏,所向无殃。所供者达,所击者破,所求者得,所愿者成。请玉女真君护我,急急如九天玄女道母元君律令!”

这是玉女反闭法。玉女反闭法原本极其繁琐,鸣皋子身有异禀,已省去了前面一大段请神之法,可是仍然极其复杂,他轻易也不敢动用,此时见宗真的破魔八剑太过骇人,只得一用。他念完这一段,左脚横着跨过一步,念道:“禹步相催登阳明……”

禹步共有离、旨、火、天、尊、帝、胜七步,每念一步便念一句禹罡咒。鸣皋子步法灵活,行动迅捷,一眨眼已走到尊位,正念到“我步我长生,恶逆摧伏蛇妖惊……”正要跨到帝位,却见宗真断喝一声,竟然已迫到跟前,一根树枝带着火苗当头劈下。他原本以为六丁六甲阵纵困不住宗真,总能再缠住一会,没想到宗真势如破竹,身形如奔雷闪电,六丁六甲竟然根本碰不到他,而禹罡咒此时尚未念完,不由大惊失色,心中叫道:“糟了!”

破魔八剑本就刚猛沉雄,宗真又是全力施为,这一剑如泰山压顶,便是一块巨石,只怕也会被打得粉碎。鸣皋子脸色变得煞白,此时便是想退也退不走了。他咬了咬牙,心道:“好,就斗个你死我活!”

宗真手中的树枝已直直落下,便是想逃也逃不开了,纵然鸣皋子想以死相拼,也已来不及。此时鸣皋子心中只是后悔不该小看了宗真,他右手的笛子向上一架,牙齿一下咬破舌尖,一口血正要喷出,宗真手中的树枝已到了他头顶。火势如刀,已将鸣皋子顶心的头发也燎得焦了一片。鸣皋子万念俱灰,心道:“完了。”

哪知宗真的树枝眼看便要落到鸣皋子头顶,却觉得眼前一花,鸣皋子忽然向一边闪开了半尺,“砰”一声,树枝擦着鸣皋子脸颊打下,那张胡床登时被击得粉碎,树枝也登时寸寸碎裂,爆出一片火花。宗真心中一沉,这一击已耗尽了他浑身之力,本以为必中,哪知最后却失了手。

鸣皋子死里逃生,脸上突然现出一片黑气,露齿一笑,脚下一错,已从帝位转到胜位,口中念道:“……我步我长生,众灾消灭我独存,急急如律令!”

禹罡咒已然布全,他猛地将舌尖血一口喷出,左手一掌击出。这一掌宗真再也闪不过了,正击中他小腹,“砰”一声,如中巨木,宗真被鸣皋子打得连退了三步,脸上已被鸣皋子喷得都是血痕,却仍是兀立不倒。

鸣皋子见全力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