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破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德国间谍潜入了法国,他的任务是窃取一位老将军的机密文件。这个间谍以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4收藏

密码破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德国间谍潜入了法国,他的任务是窃取一位老将军的机密文件。这个间谍以,第1张

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德国间谍潜入了法国,他的任务是窃取一位老将军的机密文件。这个间谍以管家的身份进人老将军的府邸,虽然每天都能看到装有秘密文件的保险柜,但就是苦于没有密码。间谍想,老将军年纪大了记性不好,现在的事情又多,肯定会把密码记在什么地方。所以间谍便利用职务之便仔细检查了将军的笔记本和抽屉里的所有东西,却始终一无所获。眼看任务的期限就要到了,间谍只好碰碰运气,于是他在一天夜里用掺有安眠药的酒灌醉了老将军,随后潜入了书房。保险柜的密码是六位数,间谍用从1到9通过排列组合的方式进行测试,但都没有成功。眼看天就要亮了,女仆很快就会来打扫卫生的。

正在他绝望之际,忽然发现墙上挂钟是坏的,指针停在9时35分15秒,他意识到这很可能就是密码。但93515只有五位数,那么密码是什么呢?

答案:

173515因为9时也是17时。

说起间谍,大家肯定会想到007,詹姆斯·邦德一身西装,机智勇敢,行走在夜色中,处理各种任务,邂逅邦女郎,开启一段浪漫的爱情。

**《007》

看过**后,你是否也对那些神出鬼没的间谍特工们好奇?

其实,“间谍”并不只存在于影视作品中。作为保卫国防的一种特殊手段,古往今来,“间谍”的身影一直存在,

在中国,间谍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杀人不犯法,情报能力强大,丝毫不逊色于**。

间谍机构

相传中国在公元前16世纪末,也就是传说中的夏朝就已经出现了间谍,名为伊尹。春秋战国时,身挂六国相印的苏秦,为报燕国知遇之恩,卧底齐国长达16年,硬生生将这个大国推向灭国的境地。

《孙子兵法》中有详细记载了5种间谍,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只要间谍用得好,搞垮敌人那是分分钟的事儿。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反报也。”——节选自《孙子兵法用间篇》

不过早前的间谍都是个人身份行动,直到曹操出场,设立了“校事官”,间谍们才算找到了组织。当时军中流传着一句俗语:

“不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

,卢洪、赵达就是校事官。

所谓的校事官其实就是曹操的耳目,专门用来刺举群臣,打击政敌,《三国志》、《太平御览》中都记录了大量的校事官活动,其中卢洪、赵达经常以职务之便诬陷好人,所以臣民们对他二人的畏惧程度远远超过了曹操,这才出现这样一句俗语。另外,孔融、崔琰、毛玠等被曹操诛杀的人,都逃不过校事官暗中操作。

自从曹操开了头后,间谍机构便一发不可收拾,唐朝时的进奏院,宋朝时的皇城司,还有大名鼎鼎的明朝锦衣卫,都是间谍机构。尤其是锦衣卫,堪称中国古代特工巅峰机构,杀人不犯法,用刑一句话,专抓官员小辫子。

除此之外,在万历朝鲜战争,锦衣卫还发挥了大用处,利用强大的情报机构收集了大量日军军情,指挥使史世用还曾打入日军内部,挑拨离间日本内部矛盾,收集情报汇编成《倭情备览》,成为大明朝对战日本的第一手资料。

在重要的历史时刻,古代的特工们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可比电视剧中,动不动为情所困的“锦衣卫们”强多啦。

古代间谍四大发明

古代没有手枪,没有手机,没有现代高科技的窃听设备,特工们是如何完成007的任务的呢?这里就不得不称赞下老祖宗的智慧了,在中国古代间谍史上也有四大发明,分别是:

听瓮、明矾水、纸鸢、反切码。

听瓮:

说到获取情报就必然得有窃听这种手段,而“听瓮”就是最早的“窃听器”。

听瓮

听瓮距今已有2500年历史,《墨子·备穴》中详细记录了其制造和使用方法。听瓮口小肚大,将其埋进土中,在瓮口盖上一层薄草,侦测伏耳在上面,就可听出周边的动静,必要时,还可以让专业的情报人员坐在瓮中,听辨声响,称为“罂听”。

清末湘军攻打开平天国都城天京时,城内天平军就在城角埋下听瓮,以便于侦查城外敌军动向,致使湘军一时无法攻入城中。

明矾水:

收集到情报后得传出去,古时没有电话,全得靠笔墨实现信息交流,万一书信被截胡了,事情岂不是全败露了么?为此古人发明了一种特殊墨水,写下信息却看不到,只有将纸浸入水中,字迹才会显现,这种神奇的墨水就是明矾水。虽然现在看来这种手段挺小儿科的,但在古代,这可是相当了不起的发现。

反切码:

如果觉得明矾水还不够保险,反切码了解一下!

间谍活动离不开各种密码,手势,暗号,“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我说上一句,你说对下一句,核对成功才能确定对方是自己人。但这种手段终究太小儿科了,直到抗倭名将戚继光发明了“反切码”。

“反切码”利用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将其重新排列组成数字,再根据数字拼写出汉字来。戚继光写下两首诗歌:

“柳边求气低,波他争日时。莺蒙语出喜,打掌与君知”

“春花香,秋山开,嘉宾欢歌须金杯,孤灯光辉烧银缸。之东郊,过西桥,鸡声催初天,奇梅歪遮沟。”

反切码的秘密全藏在这两首诗歌里。前一首诗歌是20个声母,序号是1~20;后一首诗歌是36个韵母,序号1~36;再将声调也标好序号,一套完整的“反切码”体系就构成啦。

比如一串密码“5-25-2”,5是声母中的“低”,25是韵母中的“西”,拼在一起就是“di”,加上声调是二声,所以“5-25-2”指的就是“敌”字。

戚继光专门编写了一本解码书《八音义便览》,作为训练情报人员,通信兵的专门教材。

纸鸢

搞到情报是本事,能将情报顺利传出去也是功夫,没有电话、电报,古人训练鸽子来传递情报,但鸽子虽好,一般间谍也用不了,也是古人又发明了“无人机”——纸鸢,也就是风筝。

纸鸢距今已有2000年历史,发明人韩信。当刘邦创建西汉后,韩信与陈豨勾结,企图谋反,于是便想到制作纸鸢作为里应外合的信号,这也是最早利用纸鸢传递情报的实例。

南北朝“侯景之乱”中,被叛军侯景被围困在都城建邺的梁太子萧纲,也是通过纸鸢传递情报,搬来救兵。

纸鸢飞得高,即便被敌方发现也没什么大不了,即便对方知道是在传递军情,但打又打不到,射又射不下来,也就只能干看着了。

她是巴黎红极一时的脱衣舞女郎,游走于欧洲上流 社会 ;她也是左右逢源的双面间谍,最后以飞吻面对死亡。因为太美,头颅被防腐处理存放博物馆,最后却被崇拜者偷走。

从农村女孩到红得发紫的艳星。

玛塔哈丽,原名 玛嘉蕾莎·吉尔特鲁伊达·泽利,1876年出生于荷兰的一个小镇,父亲是农场主同时经营一家帽子店,母亲是印度尼西亚爪哇人,泽利继承了父亲高挑的身材和母亲的东方人的外貌,有一头秀丽的黑发。泽利是家中唯一的女儿,从小备受宠爱。

在泽利13岁的时候,父亲生意失败后便和母亲离婚,泽利随父亲搬到贫民窟生活。父亲外出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却一去不复返,泽利和兄弟们分别被寄养到亲戚家或教会抚养,母亲也在泽利15岁时去世。

或许是寄人篱下的泽利太需要家庭的温暖,无意间泽利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征婚启事,年仅19岁的泽利将自己嫁给了大自己22岁的海军军官。婚后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温馨,结婚后丈夫原形毕露,酗酒,家暴……泽利和军官移居爪哇后便有了一儿一女,孩子带给了泽利些许的安慰。

但不幸很快降临在泽利身上,儿子被丈夫的仇人毒死,这无疑让夫妻关系降到冰点,一家人返回荷兰后,泽利便提出了离婚,在一番努力下才得到女儿的抚养权,但是军官丈夫不满法院的判决,私下绑走了女儿。

“只要她一出场,台下的观众便如痴如狂。”

1904年,泽利无家可归,决定到繁华的巴黎寻找生计,泽利在巴黎先后做了马戏团骑师、艺术模特。好在泽利生了一副好身材和姣好的面容,为了生计,泽利在一位巴黎剧院经理面前跳起了脱衣艳舞,那个时期很少有人做这样大胆的举动,经理看着泽利曼妙的身姿,带有东方神韵的舞蹈,当即将泽利录用。并更名为:玛塔哈丽,梵语的意思是“神之母”。

1905年3月13日,玛塔哈丽的首演在巴黎的吉美博物馆。看惯了金发碧眼的欧洲人,玛塔哈丽的东方面孔和神秘充满诱惑的舞姿几乎吸引了所有的观众,玛塔哈丽一夜成名。玛塔哈丽也为自己编造了一个高贵的出身,是一位来自爪哇的印度教徒的后裔,从小学习印度教的神秘舞蹈。

玛塔哈丽的舞蹈越跳越暴露,越跳越出名,成为当时红的发紫的舞星。巴黎的报纸评价她“只要她一出场,台下的观众便如痴如狂”。

舞星到间谍,命运的转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玛塔哈丽正在德国演出,德国军官巴龙·冯·米尔巴赫注意到玛塔哈丽在上流 社会 交往活动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于是萌发的发展玛塔哈丽作间谍的想法。

玛塔哈丽面对德国军官的高价诱惑很是惊喜,知道自己不可能一直跳下去,迟早有年老色衰的一天,何不趁现在多赚一些钱。再说,同权贵交际中,本来就会听到一些“秘密”,自己更多时候只是用来炫耀罢了。于是玛塔哈丽在答应了德国军官的要求后,就被送到一处秘密训练基地,进行简单的间谍常识训练。

有了更多经济的支持,玛塔哈丽打扮得更加明艳动人,同时也有了越来越多的高级军官,达官显贵的青睐,也为德国获取了很多的情报。

“哈式急智”

玛塔哈丽有一次的任务是,窃取法国最高统帅莫尔根将军手里的一份坦克设计图。玛塔哈丽早早地和莫尔根打好了关系,住进了将军府邸。

在取得将军信任后,一天,玛塔哈丽悄悄给将军下了安眠药,悄悄来到将军的保险柜旁。玛塔哈丽输了几次有可能是密码的数字,都不对,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晚一分打开保险柜,对玛塔哈丽就多一分危险。

她突然想到将军曾说自己记性不好,记性不好的人不可能将密码记在脑子里,她扫视一遍书房。这时玛塔哈丽注意到墙上有一个跟书房风格格格不入的挂钟,她之前问过将军为什么这里要挂一个钟,将军支支吾吾的回答说是母亲的遗物。

玛塔哈丽发现钟面的时间一直停留在9时35分15秒,那密码可能就是93515,但是六位数的密码还少了一位啊。玛塔哈丽沉思了一会儿,想到9时,也可以是晚上的9时,就是21时,密码可能是213515。保险柜应声而开,玛塔哈丽立即用微型相机拍到了坦克设计图。在她走出房门半分钟,打扫卫生的仆人就进了房间。

玛塔哈丽的这次行动也被称为“最后半分钟”,后来也作为间谍学的重要技巧。

双面间谍,游刃有余

随着一战进入相持阶段,玛塔哈丽担心德国战败,自己给德国做间谍可能会有危险,她内心慢慢地偏向法国,碰巧法国的情报人员向她抛来橄榄枝(也有说玛塔哈丽主动找的法国人)。

就这样,玛塔哈丽的双面间谍身份游走于法国和德国之间,可谓左右逢源。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玛塔哈丽的间谍活动被英国情报局发现,英、法同为协约国,英国将玛塔哈丽的行为报告给法国的反间谍机构。法国反间谍机构经过一番调查后,在1917年2月,玛塔哈丽来到巴黎就被法国以“叛国罪”逮捕,最后被判死刑。

巴黎红极一时的艳舞明星被以间谍身份处以死刑,顿时一片哗然。传说玛塔哈丽穿上最美的舞鞋,最明艳的舞蹈服,对行刑者送以飞吻,从容地迎接死亡。

由于玛塔哈丽的尸体无人认领,最终被用于医学用途。玛塔哈丽的头经过防腐处理,保持着生前的模样,存放在巴黎阿纳托密博物馆。在2000年,博物馆人员发现玛塔哈丽的头神秘消失,据说是被玛塔哈丽的崇拜者盗走了。

玛塔哈丽作为艳舞明星又是双重间谍身份,传奇的一生被当作 历史 研究的史料。据说还成立了玛塔哈丽基金会,和关于她的博物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