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师和施这两个姓氏的由来啊?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谁知道师和施这两个姓氏的由来啊?,第1张

  师姓一、 姓氏源流

  师姓来源有三:

  1、 以官名为姓。夏商时代,管理乐技职官名师,如上古师延,商代师涓等。周朝也有师尹之官,掌管音乐歌咏。这些人的后代子孙遂以职官为姓,乃成师姓。

  2、 以技为氏。两周及春秋战国时代,擅长乐技的人被称为师。晋国有师旷,鲁国有师乙,郑国有师理、师触、师躅、师惠,皆为当时的著名乐师,精于音律。相传晋国乐师师旷,字子野。他虽然双目失明,但善于辨音,又善于弹琴。晋平公时造了一套用来奏乐的铜钟(编钟),很多乐工听后都认为音律很准,惟独师况不以为然。他的判断,最后终于被一个叫师消的人证实。这些精于乐计的乐师们的后代,便以祖上的技艺职业为姓,遂成师姓,也称师氏。

  3、 出自周代,以人名为姓,为师君的后代。周朝时,有个叫师君的名人,他的后代就用祖上名字中的"师"字为姓,也称师氏。帅姓和师姓同是一个起源。古代乐师负责掌管宫廷音乐。春秋时期,有一位乐师的后代姓师,名叫呙,他在晋国担任尚书的官事,但因晋国君主景公的名字中,有一个“师”字,即司马师。为了避开君主名字中的师字,师尚书就将自己的姓省去一横,改为“帅”,后遂有帅姓。见《广韵》、《通志。氏族略》。 当代主要分布于湖南、湖北、四川等到省

  二、 郡望堂号

  郡望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置,治所在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琅琊郡:秦始皇置,相当于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平原郡:西汉初置,相当于今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一带。

  堂号 "授琴堂":授琴是指教弹琴,春秋时,鲁国乐师师襄善弹琴,孔子曾拜他为师学琴。

  三、 历史名人

  师宜官:东汉书法家,南阳人。汉灵帝好书法,征天下善书者于鸿都门。应征的数百人中,惟有师宜官的八分字最好。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他在酒馆时,可以写字于壁上以出售。师范:宋朝灵石人,元佑督岢岚军进士,督岢岚军后升为江南知州。他发现苛捐杂税太多,手续麻烦,民苦赋役,于是上奏朝廷,建议稍增田赋,免征苛捐杂税,使人民不感到赋役麻烦,国家也不减少税收。他的建议得到采纳实行后,受到江南人民的拥护,给他绘像祭祠。师范也成为历史上的良吏。师逵:明代东阿人,字九逵,年少丧父,事母甚孝,曾任吏部尚书。洪武中,他任监察御史,廉不置产,接受的俸禄和赏赐都分给了亲戚朋友,以至于他的八个儿子都没有得到什么财产。明成祖曾说:"北来大臣之中不贪者,唯师逵一人。"九州师氏同宗祠.同住华夏屋,共载炎黄谱。

  施姓

  一、姓氏来源

  来源有二:

  一是上古夏朝时,有个诸侯国叫施国(在今湖北恩施县境),国亡以后,其公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施;

  二是古代春秋时,鲁国有个大夫叫施父,他的后代便以施为姓,世代相传。

  二、郡望堂号

  后汉置吴兴郡,现在浙江省湖州市。

  三、历代名人

  施世瑛——字玉华,唐朝安吉人。勇断有才能。隋未天下动乱,世瑛率宗族乡邻子弟,聚粮自守,保卫安宁。后闻高祖起兵,世瑛又率众归附高祖,拜洮州刺史。 施耐庵——名子安。元末明初钱塘人(一说苏州人)。编著有《志馀》、《水浒传》等,《水浒传》,写北宋未宋江等被逼上梁山起义的事。在民间流行,影响很大。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施复亮——原名施存统。浙江金华人。 参加“五·四”运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负责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作。历任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上海大学教授、团上海市委书记等职,并在中山大学、黄埔军校。北京大学等校任教。 1929年后,从事译著马克思主义和革命理论的著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上海解放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劳动部副部长。

  施姓系承施父 源起齐鲁吴兴

  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姓氏。据《姓氏纪略》的记载,早在4000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一个以施为国名的诸侯,后来他们的国亡,子孙就以国为氏,统统姓了施。不过,这一支施氏后来的活动,古籍缺少记载,所以对于他们的发展和繁衍情形,迄今仍无资料可稽。

  目前被一般人所公认的施姓发源地,则是3000年前的鲁国。这是根据《姓纂》上面的记载。

  《姓纂》是这样说的:“鲁惠公子施父尾生施伯,伯孙倾叔生孝叔,惠公五代孙也,因氏焉,汉有博士雠。”由此可见,施姓是周代的诸侯鲁惠公的后裔,鲁惠公的儿子名叫施父,是鲁国的大夫,传到惠公的五世孙之时,干脆以祖名为姓,以示与其他家族的不同。

  秦汉以后,头一个在历史上崭露头角的是施雠。他是汉武帝独尊儒家之后,专治群经的学者,曾经与诸儒杂论五经的同异于石渠阁,雄辩滔滔,一时名气大噪。

  施姓是台湾的第三十九大姓,但是在大陆未列入前一百大姓。远祖始于夏代。夏代有一个诸侯国名施国,位于今天湖北恩施一带,国亡后,施国公族后代,世代以施为姓。发展与演变:有一支施姓起源于子姓,是商朝后裔。左传上说,周文王第九子康叔受封为卫侯,负责管理商朝遗民,其中就有“施”姓,据说是制造旗帜的工匠。另一支施姓来源于春秋时,鲁惠公的儿子子尾,字施父,后代即以先辈的字中的“施”为姓。这一支施姓是鲁国王族后裔,起源于鲁国王族之姓姬姓。施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向南迁移,其中一支迁到浙江一带,并且在吴兴发展成为望族。因此,施姓郡望吴兴。

  经浙江省缙云县黄帝纪念馆考证,我们施姓是黄帝的子孙,而不是炎帝的后代。从第一代黄帝起,到我们施姓的产生过程如下:

  1轩辕黄帝→2元嚣→3虫乔极→4帝喾→5弃→6※玺→7叔均→8不※→9鞠陶→10公刘→11庆节→12皇仆→13差弗→14毁阝俞→15公非→16高圉→17亚圉→18公叔祖类→19古公dan父→20季历→21文王昌→22周公旦→23伯禽→24炀公熙→25魏公※→26献公具→27武公※→28孝公称→29惠公弗湟→30施父→31施伯。

论语

宪问》说:“孔子沐浴而朝”。

礼记

#内侧》中记载:“头有创则沐,身有病则浴”。

离骚

》中的词句“治兰汤兮沐芳

”,就是对

民间

人们在

沐浴节

的一种

形象

描述。

魏真人自序

会国鄙夫,幽谷朽生,挟怀朴素,不乐权荣,栖迟僻陋,忽略利名,执守恬淡,希时安宁,宴然闲居,乃撰斯文。歌叙《大易》,三圣遗言,察其旨趣,一统共论。务在顺理,宣耀精神。施化流通,四海和平。表以为历,万世可循。叙以御政,行之不繁,引内养性,黄老自然,含德之厚,归根返元。近在我心,不离己身,抱一毋舍,可以长存。配以伏食,雄雌设陈。四物念护,五行旋循。挺除武都,八石弃捐。审用成物,世俗所珍。罗列三条,枝茎相连。同出异名,皆由一门。非徒累句,谐偶斯文,殆有其真,砾硌可观。使予敷伪,却被赘愆。命《参同契》,微览其端,辞寡意大,后嗣宜遵。委时去害,依托丘山。循游寥廓,与鬼为邻。沦寂无声,化形而仙。百世而下,遨游人间。敷陈羽翮,东西南倾。汤遭厄际,水旱隔并。柯叶萎黄,失其华荣。吉人相乘负,安稳可长生。

乾坤坎离章第一

乾刚坤柔,配合相包。阳禀阴受,雌雄相须。偕以造化,精气乃舒。坎离冠首,光耀垂敷。玄冥难测,不可画图。圣人揆度,参序立基。四者混沌,径入虚无。馀六十卦,张布为舆。龙马就驾,明君御时。和则随从,路平不陂。邪道险阻,倾危国家,可不慎乎?

君臣御政章第二

御政之首,鼎新革故。管括微密,开舒布宝。要道魁柄,统化纲纽。爻象内动,吉凶外起,五纬错顺,应时感动。四七乖戾,誃离仰俯。文昌统录,诘责台辅,百官有司,各典所部。原始要终,存亡之绪,或君骄溢,充满违道;或臣邪佞,行不顺轨。弦望盈缩,乖变凶咎。执法讥刺,诘过贻主。辰极处正,优游任下。明堂布政,国无害道。

发号施令章第三

发号出令,顺阴阳节。藏器待时,勿违卦月。屯以子申,蒙用寅戍。六十卦用,各自有日。聊陈两象,未能究悉。在义设刑,当仁施德,逆之者凶,顺之者吉。按历法令,至诚专密。谨候日辰,审查消息。纤芥不正,悔吝为贼。二至改度,乖错为曲。隆冬大暑,盛夏霜雪。二分纵横,不应漏刻。风雨不节,水旱相伐,蝗虫涌沸,山崩地裂。天见其怪,群异旁出。孝子用心,感动皇极。近出己口,远流殊域。或以召祸,或以至福,或兴太平,或造兵革。四者之来,由乎胸臆。动静有常,奉其绳墨。四时顺宜,与炁相得。刚柔断矣,不相涉入。五行守界,不妄盈缩。易行周流,屈伸反覆。

坎离戊己章第四

言不苟造,论不虚生,引验见效,校度神明,推类结字,原理为证。日月为易,刚柔相当,坎戊月精,离己日光,土旺四季,罗络始终,青赤白黑,各居一方,皆禀中宫,戊己之功。幽潜沦匿,变化于中,包裹万物,为道纪纲,以无制有,器用者空,故推消息,坎离没亡。

晦朔合符章第五

晦朔之间,合符行中。混沌鸿蒙,牝牡相从。滋液润泽,施化流通。天地神明,不可度量。可用安身,隐形而藏。始于东北,箕斗之乡。旋而右转,呕轮吐萌。潜潭见象,发散精光。昂毕之上,震出为徵。阳炁造端,初九潜龙。阳以三立,阴以八通。三日震动,八日兑行。九二见龙,和平有明。三五德就,乾体乃成。九三夕惕,亏折神符。盛衰渐革,终还其初。巽继其统,固际操持。九四或跃,进退道危。艮主进止,不得逾时。二十三日,典守弦期。九五飞龙,天位加喜。六五坤承,结括终始。韫养众子,世为类母。上九亢龙,战德于野,用九翩翩,为道规矩。阳数已讫,讫则复起。推情合性,转而相与。循环璇玑,升降上下。周流六爻,难以察睹。故无常位,为易宗祖。

卦律终始章第六

朔旦为复,阳炁始通。出入无疾,立表微刚。黄钟建子,兆乃滋彰。播施柔暖,黎蒸得常。临炉施条,开路生光。光耀渐进,日以益长。丑之大吕,结正低昂。仰以成泰,刚柔并隆。阴阳交接,小往大来。辐辏于寅,运而趋时。渐历大壮,侠列卯门。榆荚堕落,还归本根。刑德相负,昼夜始分。夬阴以退,阳升而前。洗濯羽翮,振索宿尘。乾健盛明,广被四邻。阳终于巳,中而相干。姤始纪序,履霜最先。井底寒泉,午为蕤宾。宾伏于阴,阴为主人。遁世去位,收敛其精。怀德俟时,栖迟昧冥。否塞不通,萌芽不生。阴信阳诎,没阳姓名。观其权量,察仲秋情。任畜微稚,老枯复荣。荠麦牙孽,因冒以生。剥烂肢体,消灭其形。化炁既竭,亡失至神。道穷则返,归乎坤元。恒顺地理,承天布宣。玄幽远渺,隔阂相连。应度育种,阴阳之原。廖廓恍惚,莫知其端。先迷失轨,后为主君。无平不陂,道之自然。变易更盛,消息相因。终坤始复,如复连环。帝王承御,千载常存。

性命根宗章第七

将欲养性,延命却期。审息后末,当虑其先。今所秉躯,体本一无。元精流布,因炁托初。阴阳为度,魂魄所居。阳神日魂,阴神月魄。魂之与魄,互为室宅。性主处内,立置鄞鄂。情主营外,筑垣城郭。城郭完全,人物乃安。爰斯之时,情和乾坤。乾动而直,炁布精流;坤静而翕,为道舍庐。刚施而退,柔化以滋。九还七返,八归六居。男白女赤,金火相拘。则水定火,五行之初。上善若水,清而无瑕。道无形象,真一难图。变而分布,各自独居。类如鸡子,白黑相符,纵广一寸,以为始初。四肢五脏,筋骨乃俱。弥历十月,脱出其胞。骨弱可卷,肉滑若饴。

养己守母章第八

上德无为,不以察求。下德为之,其用不休。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原本隐明,内照形躯。闭塞其兑,筑固灵株。三光陆沉,温养子珠,视之不见,近而易求。旁有垣阙,状似蓬壶。环匝关闭,四通踟蹰。守御密固,阏绝奸邪。曲阁相通,以戒不虞。知白守黑,神明自来,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阴阳之始,玄含黄芽。五金之主,北 方河车。故铅外黑,内怀金华,被褐怀玉,外为狂夫。金为水母,母隐子胎。水为金子,子藏母胞。真人至妙,若有若无。仿佛大渊,乍沉乍浮。进退分布,各守境隅。采之类白,造之则朱。炼为表卫,白里真居。方圆径寸,混而相拘。先天地生,巍巍尊高。可以无思,难以愁劳。神炁满室,莫之能留。守之者昌,失之者亡。动静休息,常与人俱。勤而行之,夙夜不休。伏食三载,轻举远游,跨火不焦,入水不濡,能存能亡,长乐无忧。道成德就,潜伏俟时。太乙乃召,移居中洲,功满上升,膺籙受图。

日月含吐章第九

坎男为月,离女为日,日以施德,月以舒光,月受日化,体不亏伤。阳失其契,阴侵其明,晦朔薄蚀,掩冒相倾,阳消其形,阴凌灾生。男女相须,含吐以滋,雌雄错杂,以类相求。金化为水,水性周章,火化为土,水不得行。男动外施,女静内藏,溢度过节,为女所拘。魄以钤魂,不得*奢。不寒不暑,进退合时,各得其和,俱吐证符。

流珠金华章第十

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华,转而相因,化为白液,凝而至坚。金华先倡,有倾之间,阳乃往和,情性自然。解化为水,马齿阑干,迫促时阴,拘蓄禁门,逐相衔咽,咀嚼相吞。慈母养育,孝子报恩,严父施令,教敕子孙。

三五至精章第十一

五行错王,相据以生,火性销金,金伐木荣。三五与一,天地至精,可以口诀,难以书传。子当右转,午乃东旋,卯酉界隔,主客二名。龙呼于虎,虎吸龙精,两相饮食,俱相贪并,荧惑守西,太白经天,杀炁所临,何有不倾。狸犬守鼠,鸟雀畏鹯,各得真性,何敢有声。

四象归土章第十二

丹砂木精,得金乃并,金水合处,木火为侣。四者混沌,列为龙虎,龙阳数奇,虎阴数偶。肝青为父,肺白为母,肾黑为子,心赤为女,脾黄为祖,子午为始。三物一家,都归戊己。

阴阳反覆章第十三

刚柔迭兴,更历分布。龙西虎东,建纬卯酉,刑德并会,相见欢喜,刑主杀伏,德主生起。二月榆落,魁临于卯,八月麦生,天罡据酉。子南午北,互为纲纪。一九之数,终而复始。含元虚危,播精于子。

以类相况章第十四

不得其理,难以妄言。竭殚家产,妻子饥贫,自古及今,好者亿人,讫不谐遇,希有能成。广求名药,与道乖殊。如审遭逢,睹其端绪。以类相况,揆物终始。

父母滋禀章第十五

五行相克,更为父母。母含滋液,父主禀与,凝精流形,金石不朽。审专不泄,得为成道。立竿见影,呼谷传响。岂不灵哉!天地至象。若以野葛一寸,巴豆一两,如喉辄僵,不能俯仰。当此之时,虽周文揲蓍,孔子占象,扁鹊操针,巫咸扣鼓,安能令苏,复起驰走?

姹女黄芽章第十六

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鬼隐龙匿,莫知所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物无阴阳,违天背元,牝鸡自卵,其雏不全。夫何故乎?配合未连,三五不交,刚柔离分。施化之道,天地自然,火动炎上,水流润下,非有师导,使其然也。资始统正,不可复改。观夫雌雄,交媾之时,刚柔相结,而不可解,得其节符,非有工巧,以制御之。男生而伏,女偃其躯,禀乎胞胎,受炁之初,非徒生时,著而见之,及其死也,亦复效之,此非父母,教令其然。本在交媾, 定置始先。

牝牡相须章第十七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雄不独处,雌不孤居。玄武龟蛇,蟠虬相扶,以明牝牡,意当相须。假使二女共室,颜色甚姝,苏秦通言,张仪合媒,发辩利舌,奋舒美辞,推心调谐,合为夫妻,敝发腐齿,终不相知。若药物非种,名类不同,分两参差,失其纲纪,虽太乙执火,黄帝临炉,八公捣炼,淮南调治,立宇崇坛,玉为阶陛,麟脯凤脂,把籍长跪,祷祝神祗,请哀诸神,沐浴斋戒,妄有所冀,亦犹和胶补釜,以硇涂疮,去冷加冰,除热用汤,飞龟舞蛇,愈见乖张。

后序孔窍章第十八

惟昔圣贤,怀玄抱真,伏炼九鼎,化迹隐沦,含精养神,通德三元,津液腠理,筋骨致坚,众邪辟除,正炁长存,累积长久,变形而仙。忧悯后生,好道之伦,随傍风采,指画古文,著为图集,开示后昆,露见枝条,隐藏本根,托号诸名, 覆冒众文,学者得之,韫椟终身。子继父业,孙踵祖先,举世迷惑,竟无见闻,逐使宦者不仕,农夫失耘,商人弃货,志士家贫。吾甚伤之,定录此文,字约易思,事省不繁,披列其条,核实可观,分两有数,因而相循,故为乱辞,孔窍其门,智者审思,用意参焉。 徐从事传文序

《参同契》者,辞寡而道大,言微而旨深。列五帝以建业,配三皇而立政。若君臣差殊,上下无准,序以御政,不致太平。伏食其法,未能长生。学以养性,又不延年。至于剖析阴阳,合其铢两,日月弦望,八卦成象,男女施化,刚柔动静,米盐分判。以易为证,用意健矣。故为立法,以传后贤。惟晓大象,必得长生。强己益身,为此道者,重加意焉。

一、牡牝四卦章

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运毂正轴。牡牝四卦,互为橐龠。覆冒阴阳之道,犹御者之执衔辔,有准绳,正规矩,随轨辙。处中以制外,数在律历纪。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兼并为六十,刚柔有表里。朔旦屯直事,至暮蒙当受。昼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既未至晦爽,终则复更始。日月为期度,动静有早晚。春夏据内体,从子到辰巳。秋冬当外用,自午讫戌亥。赏罚应春秋,昏明顺寒暑。爻辞有仁义,随时发喜怒。如是应四时,五行得其序。

二、乾坤二用章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设位者,阴阳配合之位也。易谓坎离。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

三、日月神化章

易者象也。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穷神以知化,阳往则阴来。辐辏而轮转,出入更卷舒。

四、发号施令章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谓万乘之主,处九重之室。发号顺时令,勿失爻动时。上观河图文,下序地形流,中稽于人心,参考合三才。动则循卦节,静则观爻辞。乾坤用施行,天地然后治

五、朔受震符章

《易》有三百八十四爻,据爻摘符,符谓六十四卦。铢有三百八十四,亦应卦爻之数。晦至朔旦,震来受符。当斯之时,天地媾其精,日月相掸持。雄阳播玄施,雌阴统黄化。混沌相交接,权舆树根基。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众夫蹈以出,蠕动莫不由。于是仲尼赞乾坤,鸿濛德洞虚。稽古称元皇,关雎建始初。冠婚气相纽,元气乃芽滋。故易统天心,复卦建始初。长子继父体,因母立兆基。圣人不虚生,上观显天符。天符有进退,屈伸以应时。消息应钟律,升降据斗枢。

六、药生象月章

日含五行精,月受六律纪。五六三十度,度竟复更始。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炁双明。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讫,屈折低下降。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明。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乾。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七八数十五,九六亦相当。四者合三十,易象索灭藏。象彼仲冬节,草木皆摧伤。佐阳诘商旅,人君深自藏。象时顺节令,闭口不用谈。天道甚浩广,太玄无形容。虚寂不可睹,匡郭以消亡。谬误失事绪,言还自败伤。别序斯四象,以晓后生盲。

七、八卦列曜章

八卦布列曜,运移不失中。元精渺难睹,推度效符征。居则观其象,准拟其形容。立表以为范,占候定吉凶。

八、上下有无章

上闭则称有,下闭则称无。无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此两孔穴法,有无亦相须。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初正则终修,干立末可持。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吾不敢虚说,仿效圣人文。古记题龙虎,黄帝美金华。淮南炼秋石,玉阳加黄芽。贤者能持行,不肖毋与俱。古今道由一,对谈吐所谋。学者加勉力,留念深思惟。至要言甚露,昭昭我不欺。

九、二八弦气章

偃月作鼎炉,白虎为熬枢。汞日为流珠,青龙与之居。举东以合西,魂魄自相拘。上弦兑数八,下弦艮亦八。两弦合其精,乾坤体乃成。二八应一斤,易道正不倾。

十、金水含受章

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自开辟以来,日月不亏伤。金不失其重,日月形如常。金本从日生,朔旦日受符。金返归其母,月晦日相包。隐藏其匡郭,沉沦于洞虚。金复其故性,威光鼎乃喜。

十一、三性会合章

子午数合三,戊己数居五。三五结和谐,八石正纲纪。土游于四季,守界定规矩。呼吸相含育,停息为夫妇。黄土金之父,流珠水之子。水以土为鬼,土镇水不起。朱雀为火精,执平调胜负。水盛火消灭,俱死归厚土。三性既会合,本性共宗祖。

十二、金水铢两章

以金为堤防,水入乃优游。金计十有五,水数亦如之。临炉定铢两,五分水有余。二者以为真,金重如本初。其三遂不入,火二与之俱。三物相含受,变化状若神。下有太阳气,伏蒸须臾间。先液而后凝,号曰黄舆焉。岁月将欲讫,毁性伤寿年。形体为灰土,状若明窗尘。铸治并合之,驰入赤色门。固塞其际会,务令致完坚。炎火张于下,龙虎声正勤。始初文可修,终竟武乃陈。候视加谨密,审查调寒温。周旋十二节,节尽更须亲。气索命将绝,体死亡魄魂。色转更为紫,赫然成还丹。服之以一丸,刀圭最为神。

十三、水火情性章

推演五行数,简约而不繁。举水以激火,奄然灭光明。日月相薄蚀,常在晦朔间(一作“望”)。水盛坎侵阳,火衰离昼昏。阴阳相饮食,交感道自然。名者以定情,字者缘性言。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

十四、二气感化章

阳燧以取火,非日不生光。方诸非星月,安能得水浆?二气玄且远,感化尚相通。何况近存身,切在于心胸?阴阳配日月,水火为效征。

十五、关键三宝章

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旋曲以视听,开阖皆合同。为己之枢辖,动静不竭穷。离气内营卫,坎乃不用聪。兑合不以谈,希言顺鸿濛。三者既关键,缓体处空房。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证验自推移,心专不纵横。寝寐神相抱,觉寤候存亡。颜色浸以润,骨节益坚强。排却众阴邪,然后立正阳。修之不辍休,庶气云雨行。**若春泽,液液象解冰。从头流达足,究竟复上升。往来洞无极,沸沸被谷中。反者道之验,弱者德之柄。芸锄宿污秽,细微得调畅。浊者清之路,昏久则昭明。

十六、同类伏食章

世人好小术,不审道浅深。弃正从邪径,欲速阏(音遏)不通。犹盲不挂杖,聋者听宫商。投水捕雉兔,登山索鱼龙。植麦欲获黍,运规以求方。竭力劳精神,终年不见功。欲知伏食法,事约而不繁。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冰雪得温汤,解释成太玄。金以砂为主,禀和于水银。变化由其真,始终自相因。欲作伏食仙,宜以同类者。植禾当以黍,覆鸡用其卵。以类辅自然,物成易陶冶。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椟。类同者相从,事乖不成宝。是以燕雀不生凤,狐兔不乳马。水流不炎上,火动不润下。巨胜尚延年,还丹可入口。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术士伏食之,寿命得长久。金砂入五内,雾散若风雨。熏蒸达四肢,颜色悦泽好。发白皆变黑,齿落生旧所。老翁复丁壮,耆妪成姹女。改形免世厄,号之曰真人。

十七、背道迷真章

世间多学士,高妙负良才。邂逅不遭遇,耗火亡资财。据按依文说,妄以言为之。端绪无因缘,度量失操持。捣治羌石胆,云母及矾磁。硫黄烧豫章,泥汞相炼冶。鼓铸五石铜,以之为辅枢。杂性不同类,安肯合体居?千举必万败,欲黠反成痴。侥幸讫不遇,圣人独知之。稚年至白首,中道生狐疑。背道守迷路,出正入邪蹊。管窥不广见,难以揆方来。是非历藏法,内观有所思。履斗步罡宿,六甲以日辰。阴道厌九一,浊乱弄元胞。食气鸣肠胃,吐正吸外邪。昼夜不卧寐,晦朔未尝休。身体日疲倦,恍惚状若痴。百脉鼎沸驰,不得清澄居。累土立坛宇,朝暮敬祭祀。鬼物见形象,梦寐感慨之。心欢意喜悦,自谓必延期。遽以夭命死,腐露其形骸。举措辄有违,悖道失枢机。诸术甚众多,千条有万余。前却违黄老,曲折戾九都。明者省厥旨,旷然知所由。

十八、三圣制作章

若夫至圣,不过伏羲。始画八卦,效法天地。文王帝之宗,循而演爻辞。夫子庶圣雄,《十翼》以辅之。三圣天所挺,迭兴更御时。优劣有步骤,功德不相殊。制作有所踵,推度审分铢。有形易忖量,无兆难虑谋。作事令可法,为世定斯书。素无前识资,因师觉悟之。皓若褰帷帐,瞋(一作“暝”)目登高台。《火记》不虚作,演《易》以明之。《火记》六百篇,所趣等不殊。文字郑重说,世人不熟思。寻度其源流,幽明本共居。窃为贤者谈,曷敢轻为书?结舌欲不语,绝道获罪诛。写情著竹帛,又恐泄天符。犹豫增叹息,俯仰辄思虑。陶冶有法度,未可悉陈敷。略述其纲纪,枝叶见扶疏。 序文

《参同契》者,敷陈梗概。不能纯一,泛滥而说。纤微未备,阔略仿佛。今更撰录,补塞遗脱。润色幽深,钩连相逮。旨意等齐,所趋不悖。故复作此,命三相类,则《大易》之情性尽矣。《大易》性情,各如其度。黄老用究,较而可御。炉火之事,真有所据。三道由一,俱出径路。枝茎花叶,果实垂布。正在根株,不失其素。诚心所言,审而不误。

大丹赋

法象莫大乎天地兮,玄沟数万里。河鼓临天纪兮,人民皆惊骇。晷影妄前却兮,九年被凶咎。皇上览视之兮,王者退自改。关键有低昂兮,周天遂奔走。江河无枯竭兮,水流注于海。天地之雌雄兮,徘徊子与午。寅申阴阳祖兮,出入终复始。循斗而招摇兮,执衡定元纪。升熬于甑山兮,炎火张于下。白虎唱导前兮,苍龙和于后。朱雀翱翔戏兮,飞扬色五彩。遭遇罗网施兮,压之不得举。嗷嗷声甚悲兮,婴儿之慕母。颠倒就汤镬兮,摧折伤毛羽。刻漏未过半兮,龙鳞狎猎起。五色象炫耀兮,变化无常主。潏潏鼎沸驰兮,暴涌不休止。接连重叠累兮,犬牙相错距。形似仲冬冰兮,琅玕吐钟乳。崔嵬而杂厕兮,交积相支拄。阴阳得其配兮,淡泊而相守。青龙处房六兮,春华震东卯。白虎在昴七兮,秋芒兑西酉。朱雀在张二兮,正阳离南午。三者俱来朝兮,家属为亲侣。本之但二物兮,末乃为三五。三五之与一兮,都集归一所。治之如上科兮,日数亦取甫。先白而后黄兮,赤色达表里。名曰第一鼎兮,食如大黍米。自然之所为兮,非有邪伪道。若山泽气相通兮,兴云而为雨。泥竭遂成尘兮,火灭化为土。若檗染为黄兮,似蓝成绿组。皮革煮成胶兮,曲蘖化为酒。同类易施功兮,非种难为巧。惟斯之妙术兮,审谛不妄语。传于亿后世兮,昭然自可考。焕若星经汉兮,昺如水宗海。思之务令熟兮,反覆视上下。千周灿彬彬兮,万遍将可睹。神明或(一作“忽”)告人兮,心灵忽(一作“乍”)自悟。揣端索其绪兮,必得其门户。天道无适莫兮,常传与贤者。

鼎器歌

圆三五,径(一作“寸”)一分。口四八,两寸唇。长尺二,厚薄匀。腹齐(“脐”同)三(一作“三齐”),坐垂温。阴在上,阳下奔。首尾武,中间文。始七十,终三旬。二百六,善调均。阴火白,黄芽铅。两七聚,辅翼人。赡(一作“瞻”)理脑,定玄升。子处中,得安存?来去游,不出门。渐成大,情性纯。却归一,还本原。善爱敬,如君臣。至一周,甚辛勤。密防护,莫迷昏。途路远,极(一作“复”)幽玄。若达此,会乾坤。刀圭沾,净魄魂。得长生,居仙村。乐道者,寻其根。审五行,定铢分。谛思之,不须论。深藏守,莫传文。御白鹤,驾龙麟。游太虚兮,谒仙君。受图箓兮,号真人。

编者注:参同契所记载的,是千古秘传的龙虎金丹及外丹,学者不要以静坐清修牵强解释,否则只能是自欺欺人,害人害己。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摘自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精选》)

  李白:菩萨蛮

  张志和:渔歌子

  白居易:忆江南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李煜:虞美人

  李煜:浪淘沙

  李煜:相见欢

  李煜:乌夜啼

  范仲淹:苏幕遮

  范仲淹:渔家傲

  柳永:蝶恋花

  柳永:雨霖铃

  http://bookkgzgcom/gdwx/gdsc/38htm

  菩萨蛮①

  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作者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今属四川江油)人。唐玄宗时供奉翰

  林。后赐金放还,漫游各地。安史乱中,曾入永王磷府,因磷败而以“附逆”

  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

  诗与杜甫并为唐一代之冠,享誉甚隆。宋本《李太白集》不载其词。《尊前集》

  收录“李白词”十二首,然颇多伪托。

  注释

  ①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

  列于教坊曲。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

  品评

  宋初《尊前集》及稍后的文学《湘山野录》、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

  都载有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菩萨蛮》。黄^诳《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且将此词

  推为“百代词典之祖”。然自明胡应麟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是晚

  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这场争议至今仍继续。

  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开头两句为远

  景。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烟如织”是说

  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

  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薛涛《题竹郎庙》诗:“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

  沉沉山更绿。”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参看。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

  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暝色”两句为近景,

  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

  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

  楼远望俯眺平楚,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

  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庚信《哀江南赋》有“十里

  五里,长亭短亭”之语。词中着一“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

  印象。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

  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

  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韩元吉

  《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可见南宋初这

  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

  渔歌子①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②

  桃花流水鳜鱼肥。③

  青箬笠,④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

  本名龟龄,字子同,金华(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唐肃宗时待诏翰林。

  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自号玄真子,又号烟波钓徒。著书亦名

  《玄真子》。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渔父》。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

  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 ②西塞山:即道士矶,在

  湖北大冶县长江边。 ③鳜(音贵)鱼:俗称“ 花鱼”、“桂鱼”。 ④箬

  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品评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

  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

  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

  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

  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

  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

  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

  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当依陆游

  《入蜀记》所说,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矶:“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

  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风’者。”苏轼谪居黄州时,曾游其地,有云:“元

  真语极清丽,恨其曲度不传,加其语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鹧鸪天》

  词跋,见《乐府雅词》卷中)苏轼《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

  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长江之中,与西塞山相对。徐俯《鹧鸪天》词:“西

  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镢鱼肥。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亦以

  西塞山在长江边。

  忆江南①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②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

  作者

  772-846 ,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唐德宗朝进士,元和三年(808)

  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又为苏州

  (今属江苏)、同州(今属陕西大荔)刺史。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

  居士。其诗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坦易,为中唐大家。也是早期词人中的

  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注释

  ①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

  《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

  字,皆平韵。 ②谙(音安):熟悉。 ③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品评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

  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

  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

  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

  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

  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

  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

  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

  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

  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

  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菩萨蛮①

  敦煌曲子词

  枕前发尽千般愿,

  要休且待青山烂。②

  水面上秤锤浮,

  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③

  北斗回南面,④

  休即未能休,⑤

  且待三更见日头。

  作者

  本世纪初,大量五代写本被发现于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随之而重

  新问世的唐五代民间词曲,或称为敦煌曲子词,或称为敦煌歌辞。它们是千年

  词史的椎轮大辂,内容广泛,形式活泼,风格繁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郁

  的生活气息,反映了词兴起于民间时的原始形态。敦煌词的辑本,有王重民的

  《敦煌曲子词集》,饶宗颐的《敦煌曲》,任二北的《敦煌歌辞总集》等。

  注释

  ①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

  列于教坊曲。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 ②休:罢休,双方断绝关

  系。 ③参(音申)辰:星宿名。参星在西方,辰星(即商星)在东方,晚间

  此出彼灭,不能并见;白天一同隐没,更难觅得。 ④北斗:星座名,以位置

  在北、形状如斗而得名。 ⑤即:同“则”。

  品评

  此词写爱情的盟誓,充满了磐石般的信念和火焰般的热情。它以不可实现

  之事,示不可变异之心,新颖泼辣,奇特生动,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坚

  贞不渝。汉乐府民歌中有一首《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其命意与构

  思或为此词所本。但《上邪》是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此词中的誓言发

  自男方抑或女方,却任人想象,因而更见灵动活泼。不言而喻,此词的抒情主

  人公是在两情最为浓烈与炽热的欢娱之际向对方陈词的。发愿于“枕前”,表

  明他们是已结连理的伉俚。而所发誓愿多达“千般”,则见出主人公发愿时为

  激情所驱滔滔不能自已,作者再现于笔端的只不过是其中的片言 语罢了:他

  时而指譬日月星辰(“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三更见日头”),

  时而引喻河流山川(青山烂、黄河枯),时而又从生活中信手拈来实例(“水

  面上秤锤浮”),而它们无一例外,都是绝无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借以比况

  拳拳爱心的坚贞不渝,是极为确切而又富于联想的。作者省略了比喻之词,而

  直接托出喻体,一气排开,直贯到底,不稍停顿,使人于目不暇接之际留下鲜

  明而又深刻的印象。这正是此词在艺术上显著特点。同时,此词无意象文人词

  那样追求含蓄蕴藉之致,其抒情方式以直率、热烈、大胆、泼辣见长,遣词造

  句亦不假雕饰,形同白话,充分表现出民间歌辞的拙朴、自然的本色。

  虞美人①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②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③

  只是朱颜改。④

  问君能有几多愁,⑤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

  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称南唐

  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

  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平兴国三年七月

  卒。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他精于书画,谙于音

  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

  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

  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

  《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

  韵转两平韵。 ②了:了结,完结。 ③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

  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⑤君:

  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品评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

  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

  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

  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

  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

  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

  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

  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

  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

  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

  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

  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

  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

  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

  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

  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

  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

  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浪淘沙①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②

  春意阑珊。③

  罗衾不耐五更寒。④

  梦里不知身是客,⑤

  一晌贪欢。⑥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

  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

  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亲):绸被子。不耐:受不了。

  一作“不暖”。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⑥一晌(音赏):一

  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品评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

  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

  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

  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

  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

  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 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 作“莫凭

  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

  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

  “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

  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

  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

  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

  这对抒情诗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

  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

  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

  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已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就具有了可与人们感

  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此词

  亦复如此。即以“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

  一种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的人们的普遍

  遭遇。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

  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相见欢①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②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③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④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

  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

  一种。

  品评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

  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

  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

  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

  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

  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

  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

  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

  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

  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

  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

  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

  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

  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

  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

  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

  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

  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

  之处。

  乌夜啼②

  南唐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②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③

  相留醉,

  几时重,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三十六字,

  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谢:凋谢。 ②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

  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④几时重:何时

  再度相会。

  品评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

  范之作。起句“ 林花谢了春红 ”,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

  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

  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

  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

  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

  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

  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

  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

  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

  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

  胜缱绻。“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

  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林花为风侵欺,红^叟鲛肖(左应加鱼旁),

  状如胭脂。“胭脂泪”者,此之谓也。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

  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

  “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

  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

  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

  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气呵成益见悲慨。

  “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

  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苏 幕 遮①

  宋范仲淹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②

  追旅思,③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作者

  969 -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朝进士。庆历三年(1043)

  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

  任,历知 州、邓州、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

  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注释

  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宋代词家

  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

  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

  销魂”语。 ③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羁旅之思。

乞巧节传统习俗有拜七姐、拜牛郎、祈福许愿、乞巧、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等。

来历。相传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就是在农历7月7日,又因为织女有一双能织云霞的巧手,民间的少女们希望能到织女的灵气,所以在七夕节那天“乞巧”,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古籍,顾名思义,便是古代的书。除了纸质之外,还有简牍、帛书向姜觉得自己文武全才,怕他怎的,就要前去理论。向君赶忙上前拦阻。正在这时,又有人来报,说莒国使臣大怒,责问为什么还不回话。向君掉着眼泪对女儿说:"孩子,你年幼无知,不能莽撞行事。那莒国早有吞我向国之心,在边界上陈兵十万,咱们国小力弱,如何抵挡得住呢?旦莒国攻打过来,这十里封疆的子民,转眼就要遭殃。要是把你送去,为父又于心不忍。这些日子,爹爹就是为这而发愁的啊!"及金石铭刻等等。搞古籍收藏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收藏过程中带给人的文化乐趣。收藏古籍,就是收藏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本文作者龚笃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平日喜好收藏古籍,所藏达六七千册之多,其中“八股文”刊本达千册,在国内有较大影响。

“他的运气好”、“他今天走了鸿运”是常挂在古籍收藏者嘴边的一句话。

所谓运气,即指机遇、缘分、机缘,运气是其一种通俗的说法。

古籍收藏界不少人的确信运气,这不是在搞唯心论,而是在古籍收藏过程中,对寓于必然性中之偶然性的一种通俗概括。偶然性在古籍收藏界是经常发生的。

有一回,我赶大早去了一个旧货市场,绕着密密麻麻的地摊地毯式巡视了几周,没有发现什么值得购买的古籍。天亮后,一位廖姓朋友兴冲冲地跑过来,举起一叠清代光绪年间的邸报给我看。这真是难得的好东西,忙问他是在哪儿买到的,他说是在进门的那个摊子上。那儿我是起大早扫荡过四五回的,为什么就没发现,他凭什么姗姗来迟,刚进门就买到了这么好的东西呢?这不是缘分,不是运气又是什么?

这样的事在古代笔记中屡有记载。明代有一士子酷爱书籍,可是家藏的宋版《史记》缺失一本,便出高价四处罗致,多年也没觅到踪影。有一天,他外出访友,走错了方向,跑到一家农夫的茅舍中去问路。一进门,便看见一只瓦罐上盖着一本当罐盖的书。他心中一动,走过去抓起书一看,这正是他苦苦寻觅了多年的那本《史记》,连上头所盖的藏印都不差分毫。他路也不问了,开口求售,那农夫倒痛快,竟要送给他。他千恩万谢,留下一两银子走人。这种奇遇真叫皇天不负有心人。

清初大学者、藏书家钱谦益的藏书楼绛云楼失火,家藏宋元佳椠几乎毁尽,只留得一部宋版《汉书》。劫后留存,珍爱异常,可惜缺了两卷,便四处求购,多年无音讯。一次,他拜托过的一位书商因日薄西山,临时泊船乌镇,上岸买面做晚餐。那面铺主人称好面后摸出一本旧书,撕下两页包面。书商接过一看,竟是钱谦益托觅的那两卷《汉书》,真个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立即购得,连夜送至常熟钱谦益手中,使得那部《汉书》终成全璧。

笔者也曾有过类似的好运气。十几年前,我购得两册明天启时的《兵垣四编》。闵刻,二色套印,纸白如玉,字大行疏,墨如凝漆,上面钤有十几种藏书印,真是好书。可惜的是还缺三册。这样的书虽残也有价值,价虽高了点,我也没犹豫,买下挟归。

此后我走南闯北,四处寻访,总想把它补齐,都似大海捞针,无功而返,慢慢地便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