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时空:敦煌名胜对联拾零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3收藏

文化时空:敦煌名胜对联拾零,第1张

莫高窟有一副描写洞内洞外景物的对联:

宝窟重重,千宗法相光天宇;

驼铃隐隐,一路丝绸拓亚欧。

在敦煌雷音寺有两副对联,其庙门上的一副是这样的:

到这里逐步登高且慢前行照顾当下;

在此间万缘放下莫留后悔反观过去。

还有一副叠字联:

风树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简介

敦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称沙洲,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古城因其众多的文物古迹、众多的古籍文献、精美的石窟艺术、神秘的奇山异水而依然光彩夺目。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世界第一大漠泉月牙泉、玉门关、沙漠中的地质博物馆丫蛋地质公园,都向世人展示了敦煌的浩瀚和神秘。敦煌壁画每次看到敦煌壁画都很震撼。几千年来,所有的美丽都留在了这里。

化为尘埃的画家画出了他们想象中的神、佛、天使,干燥的洞壁居然承载着如此华丽的想象。北梁只有三个窑洞,以275个窑洞为代表,具有浓郁的西洋风格。北魏石窟大多为中央塔柱式结构。第259窟北壁东侧第一龛的禅佛嘴边的微笑,非常东方含蓄,比蒙娜丽莎的微笑早了1000多年。第54窟壁画《亡王割肉换鸽》、《太子舍命喂虎》是最具代表性的故事画,艺术成就最高。由于年代久远,颜色已经变黑,给人一种粗糙的感觉。

第57窟九色鹿的故事是第一个以连环画形式描绘的故事。从此,莫高窟的故事画都采用了连环画的形式。西魏受中原风格影响,佛菩萨形象细长,以249、285、288窟为代表。85窟南的壁画《五百强盗成佛》不仅描绘了五百强盗与官兵搏斗的壮观场面,还描绘了鸭子、鸳鸯、鹿、狐狸等。远山近水,宛如一幅有趣的山水画。北周中西合璧,雕像上下比例失衡,290个洞窟中绘有87个佛教故事情节,以长卷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在隋朝,建造了100多个洞穴。

隋代洞穴的特点是所有洞穴都有华丽的装饰图案。在第407窟的顶部,挖有三只飞翔的兔子,中间有一朵莲花。三只兔子四处追逐,每只兔子只画一只耳朵,但视觉效果是一只兔子长了两只耳朵。这是唐莫高窟的黄金时代,现有232个洞穴。第38窟共有9尊菩萨,其中最美丽的一尊被美国人沃纳抬走,现藏于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72窟南侧的两个飞行物和320窟南壁的四个飞行物被称为莫高窟最美的飞行物。中晚唐以后,文化艺术逐渐趋于保守封闭,但人物刻画细腻精准。

58窟卧佛和涅_变了。15米长的卧佛像打盹一样躺在佛坛上。它简单、庄严、宏伟、深邃。天下诸侯哀恸,佛弟子心碎,菩萨表情冷漠。复杂人物的细腻表达,体现了他们对佛的修炼和理解。敦煌建筑敦煌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仅有实体建筑,还有丰富多彩的建筑壁画,系统地反映了北魏、隋唐等十余个朝代的建筑风格。其中,月牙泉建筑群既是一座风景旅游建筑,又是一座生态环境建筑,有利于治沙,维护沙山与清泉的平衡。

在这座建筑的设计中,借鉴了敦煌壁画的建筑形象,以对称布局再现人间仙境,四周回廊亭台。月泉阁三层,庭雷轩两层,布置在建筑群的中轴线上。整个建筑群由三个相互渗透的空间组成。建筑力体现唐风,主体结构是钢筋混凝土梁架与木结构装饰构件的巧妙结合。

这座建筑的整体效果是优雅而庄严的 敦煌彩塑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整个洞穴中的造像和壁画相互结合,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壁龛和神龛上的彩色雕塑与四壁的绘画相呼应、相得益彰,既达到了整个石窟艺术的统一和谐,又衬托了塑像在石窟中的主导地位。敦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著名城镇。

它在历史上的地位相当于今天的香港和上海。它是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和重要的贸易港口。公元前11世纪,有少数民族居住在敦煌,《史记大宛列传》年的氏族记载月亮居住在敦煌和祁连之间。从此,敦煌这个名字便清晰可见于史册。西汉武帝正式设立敦煌郡后,先后有玉门、阳关、中枢、义和四大都督镇守敦煌两条古丝绸之路。此时的敦煌郡,人口近4万,拥有相当于今天新疆东部边缘的敦煌市、安溪、肃北、阿克塞等地。直到1524年嘉峪关关闭,敦煌才逐渐衰落。

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但是,任何艺术都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传统;因而它们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

前不久热播的《国家宝藏》里,

那一件件精美的文物是否让你惊叹不已、啧啧称奇?

古老的文物背后,

蕴含的是一段段或热血沸腾、或凄美哀婉的历史与故事。

在北师大图书馆古籍精品展室——弘文轩里,

同样陈列着一件件珍贵而神奇的宝藏,

等待着你的探索与挖掘。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古籍逾40万册,其中130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宋元古椠,明清精刻,名家稿抄本、批校题跋本等,均弥足珍贵。

弘文轩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展示馆藏古籍精品的重要窗口,图书馆员定期规划主题,精选藏品,向读者展示馆藏古籍的收藏历史及历代古籍精品。

下面,就随教务老师一起,开启古籍探索之旅吧~

△▴

弘文轩

思古·馆藏精品

首先是“镇馆之宝”——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七卷(存卷二)。这是馆藏中年代最早的文献,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是典型的八世纪唐写本。总长度超过九米,首尾完整,书法工致,同名的写经在敦煌遗书中并不多见。参照文化部公布的《敦煌遗书定级标准》、《古籍定级标准》,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除了“镇馆之宝”,馆内还按照唐宋元明清的历史发展顺序展示了经卷、文集等,透过暗黄的书页,仿佛能够看到那些默默守护着这些脆弱的纸张与卷册的书生们,因为敬畏与热爱,才得以让一卷卷古籍得以穿越兵火燹灾,渡过重重浩劫,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溯源·师大变迁

在馆藏源流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方方红色的印章。这些钤印在书籍上的馆藏章,记录了北京师范大学在历史上各时期的更名历程,见证了北京师范大学百年的历史变迁。

京师优级师范学堂首任监督陈问咸的题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藏书印

启功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概况》(1989年)中提到本校图书馆“聚合旧师大、旧女师大、旧辅大所藏”。其中“旧师大”和“旧辅大”分别指1952年院校调整前的北京师范大学和辅仁大学。“旧女师大”即民国时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这三所学校的馆藏共同构成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的基础。

钤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所藏图书”

流传·经典永存

除了古籍,弘文轩还藏有许多影印本的经典书籍,包括《琵琶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等,在书页的翻动间,将经典流传。同时,馆内还展示了木活字、锡活字等珍贵藏品,让每一个参观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惊叹于古代人民的智慧,通过这一件件陈列的实体,穿越浩瀚的时空感受情感的共鸣。

地点:主馆地下一层弘文轩(须乘馆内东侧工作用梯前往)

开放时间:每周四上午8:30-11:30

参观办法:

1仅接待校内10人以上团体预约参观。

2填写《弘文轩展室参观申请表》,并至少提前3个工作日发送至

hongwenxuan@libbnueducn。

参观须知:

1受场地人数限制,如预约时段人数过多,可能会调整参观时间。

2进入展厅前须存包,食品饮料、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不得带入展厅。

3请勿触摸展品,请勿大声喧哗并将手机设置为静音。

4展厅内谢绝拍照。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1、《敦煌学大辞典》

国内外第一次以工具书形式反映敦煌学研究成就的大型专科辞典,中国20余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老中青三代专家学者100余人参与编写,共收词900余条,总字数约200万字,插图700余幅,对敦煌学所涉及的众多学科,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2、《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

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带走的敦煌遗书数量没有斯坦因多,但他进洞数周,“翻阅了每一张纸片”,所得7000余件皆为精华,文本、考古价值最高。去年,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终于“回家”,5300余件以数字资源登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距离1908年它们被带出敦煌,正好110年。

3、《敦煌变文选注》

敦煌汉文卷子中,许多人们前所未闻的变文、曲子词、白话诗等,使研究者大开眼界,改变了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其中尤以变文最先引起中外研究者的广泛注意。郑振铎说过:在敦煌所发现的许多重要的中国文书里,最重要的要算“变文”了。

在它没被发现前,我们简直不知道“平话”怎么会突然在宋代产生?“诸宫调”的来历是怎样的重要问题,这些都一度成为疑案而难有确定的答案。

4、《中国5-10世纪的寺院经济》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的成名作,以社会学的观点,根据汉籍、印度经文、敦煌和其他西域文书,分析了从南北朝到五代期间的中国寺院经济。

比如,唐代实行度牒制度,持有祠部所颁发的度牒的道士方为正名,享有免除差徭、赋税、兵役的特权,而且籍隶宗正寺,享受皇室宗亲的待遇。所以,出家当道士在唐代很时髦,这也导致了国家为维持官方教团而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

5、《归义军史研究》

近20年后再版,足以证明这部敦煌学入门书的畅销。作者重点探讨了归义军的政治史和对外关系史,对九世纪后中期至十一世纪前期将近200年的晚唐、五代、宋初的西北地区历史作了深入的研究。这位北大历史系教授2001年出版的《敦煌学十八讲》,也是敦煌学的入门读物。

7ru7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出发啦! 敦煌

中华文化门类很多,涉及范围也很广。在江浙一带有独具特色的文化,在西北一带也有属于自己的特色的文化。敦煌就是其中最出名的文化代表,如敦煌莫高窟和敦煌琵琶是我国对西域交流的一大名片。敦煌是一个不毛之地,有如此多的宝藏,是因为它主要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并且由于地处西北战争没有波及到那里。因此,敦煌会有这么多的宝藏,并且流传了下来。

一、丝绸之路起源于敦煌,是发展的起点

在汉朝开创了丝绸之路,它联系了中国与西域各国的沟通交流。而丝绸之路的起点则是在敦煌,少数民族通过将他们的货物运到敦煌,再运到中原地区,而中原则通过敦煌。正是由于多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形成的,敦煌地区独特的文化也给他们留下了很多无数的宝藏,就像壁画诉说着那些年的历史。

二、战火没有波及到那里,因此那里也在一直的传承

改朝换代的时候,战火波及的地方必定一片凄惨,生机全无。那个时候没有文化的发展,只有生存下来的需求,因此,一旦中原地区改朝换代的时候,便是文化停滞不前的时候。人们都忙着杀戮,忙着争夺土地,只为了活下去,而在西北地处偏远,而且资源短缺,就没有那么多人窥探那片地方。因此,敦煌的文化一直被传承下来,没有怎么间断他们的积累也是越来越多。并且人们有些为了躲避战火,躲去了西北敦煌地区,从而更加促进了中原与西域文化的相互融合,敦煌就无数的文化瑰宝。

在敦煌的不毛之地,也有自己的独特文化气息,因为长期处于边境地区,就有了两方的相互长期融合,他们已经形成的特色。敦煌留下的宝藏,也与它的自然气候条件有关,风化作用很强,就形成了一些石窟和风积产物。这些自然景象在中原地区也很少见,因此,虽然是不毛之地,但也为中华文明留下了很多宝藏。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