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清洗古籍清洗古籍的方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2收藏

如何清洗古籍清洗古籍的方法,第1张

1、抢救修复这些濒临死亡的古籍,是当务之急。古籍修复技术要求很高,技巧细腻多样,每道工序操作严格,修复的古籍,必须保证做到“整旧如旧”。在修复残破古籍前,必须仔细审查该书的年代、装帧形式、破损情况和纸张等,根据具体破损情况而制定修复方案。

2、有不少残破古籍的页序残缺,或因先人装订时前后顺序的错放,在拆书前或后,必须用铅笔记下原书顺序,如错放顺序的应及时纠正,以利于修补完毕,顺利地装订成册。

3、选配合适的修补纸十分重要,因为明清刻印书的纸张,在今天已经难以找到,现在普遍采用染色仿古纸或专门请传统手工造纸的师傅按古籍纸的结构配方而制作。

4、当一册虫蛀严重,书内污浊脏物不少,同时还有霉斑等时,必须细心地用软刷,镊子去清除脏物。当书页霉斑累累影响书品的质量时,必须小心又熟练地进行技术处理。有些容易烘染走色的红、蓝格纸书,不能按常规技术处理,需特殊处理。

5、当一册古籍,由于潮湿或水浸等原因,由于长期重物压实而形成了严重粘连或硬梆梆的书砖而无法用常规技术揭页,必须根据古籍的纸质不同而灵活处理。如拉力强度较好,可以采用浸泡洗净揭页;如纸质脆腐碎散,则用蒸气洗揭法;如二者兼有,可以按二法轮换灵活处理。

6、古籍破损情况复杂多样,一般以虫蛀为多见。如属纸质拉力较好,虽虫蛀孔洞大小不一,蛀洞多多,必须采用修补法。补洞后撕纸宽约025—035厘米为佳。补洞后,同时用湿毛巾轻敷去掉周围浆糊余迹。书页碎散脆腐,可用裱。

7、当修补完的一册残破古籍后,宜用小水壶喷细雾状水在每页上,然后一页页平整舒展地放在干净纸中,这样迭放完毕,上面用书板压之,然后在书板上用石等重物压实。24小时后,按顺序倒页在另外干净纸中(注,千万不要再喷水湿润),一般经过四次倒页后,书页干挺平整。如发现补纸长出书页的,一律或剪或裁平整。按顺序把散页,以版心原折缝线为准,折页复位。

8、因为补纸而出现凸突不平,必须用平面小铁锤,熟练而有技巧地把凸突处捶平。切忌用力过大或落锤不平,以免造成人为损伤纸质。

9、折页的书页松而不实,会影响装订成册的质量。必须经过压书机进行压实。其法是把一册散页,分成若干个十余页,再齐拦整齐,分别夹放在书板上,然后放入压书机上,经过二、三天的压实后,书页已达到平整的最佳状态。

10、压实后的散页,在齐栏时必须松页,防止产生轻微粘合情况存在。然后按顺序合成一册,把书口和天头地脚及书背都按原装拦整齐的散页,如无副页的就必须配齐,然后用锥子按古籍原孔眼打通,接着用纸稔钉穿孔眼捆结实,再用铁锤敲平捆结在纸捻钉的捆结处,点上一些稠浆糊,把书皮粘于其上,上用书板轻压,待干燥后,再用锥子按原线孔打通。(包背装另外处理)切忌为了贪图方便,自作主张地重新打线眼,这样必将损伤古籍原纸。在订线孔内引针穿线,然后订线结扣,将线剪断,用锥子将线头拨在孔内,正而不露,保持平整。

11、古籍换了新书皮后需贴书签的,应把书签贴在书皮的左上角,宜在天头和书口两边各留出约025厘米的书边处为宜。如一部书中有几册无书签的,贴书签应根据其它有书签的几册贴,保证整部书的书签统一性。

南京栖霞山充满了各种类型的树木,其中大面积种植的枫树在金秋时刻已经开始变了颜色,金**的叶子给人一种火红的成熟感,让人有一种丰收年的喜悦情绪,是一个值得观赏的自然景象,下面给大家分享详细的攻略。

南京栖霞山枫叶最佳观赏时间

每年的10月15日至12月15日是最佳的赏枫时间

南京栖霞山枫叶最佳行程

一日游赏枫行程攻略:

明征君碑-彩虹明镜-栖霞寺-古籍修复-陆羽茶庄-桃花湖-红叶谷

门票价格:

25元/人次(淡季

秋季红枫节期间有所上调,门票价格为40元/人次(旺季

(凡购买成人票就可以免费带一位13米以下的儿童进入;70岁以上的老人可凭老年卡免费进入;早上六点半之前,栖霞山免费开放用于附近居民晨练,可自由出入。

一、公共交通路线

公共交通:

赏枫公共交通非常方便,有9条公交线路抵达或途径栖霞山景区:

138路(太阳城—栖霞——栖霞站

206路(南京站北广场东—栖霞——栖霞寺站

743路(江宁客运站—上坝——栖霞寺站

197路(摄山新城—尧化门——栖霞寺站

194路(龙潭—栖霞——栖霞寺站

195路(隆昌寺—栖霞——栖霞寺站

207路(南京站北广场东—上坝——栖霞寺站

326路(经天路—栖霞——栖霞寺站

327路(摄山新城—栖霞——栖霞寺站

地铁换乘:

地铁1号线-南京火车站(南京站下——至北广场乘坐206路(栖霞寺站至景区

地铁2号线—学则路站下——换乘138路(栖霞站至景区

地铁3号线—新庄站下——换乘坐206路(栖霞寺站至景区

建议游客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到栖霞山赏枫。

自驾线路:

1、新庄——玄武大道——312国道,行驶10公里左右,根据景区指示牌提示,左拐至景区;

2、晓庄广场往栖霞方向,走栖霞大道,直达景区;

3、中山门走沪宁连接线——绕城公路,往二桥方向至新港开发区匝道口下——栖霞大道,直达景区

友情提醒:红枫节期间人流和车流都很大,考虑到游客的安全及游园秩序控制,红枫节期间,除了特种作业车辆及应急车辆以外,所有机动车都禁止上山。为了游客能更方便赏枫,景区内有游览观光车,游客可徒步登山或乘坐景区观光车游览。

二、自驾游线路图

安徽、苏北地区的游客可以从二桥、三桥高速经绕城公路来我栖霞山风景名胜区

沪、苏、锡、常地区游客可以经312国道或沪宁高速来我栖霞山风景名胜景区

皖南、浙江地区的游客可以从宁杭高速经绕城公路来我栖霞山风景名胜区

南京栖霞山美食推荐

栖霞山附近有美食一条街,随便一家,皆都价廉物美,风味十足。

在南京,卖鸭血粉丝汤的摊子星罗棋布,从路边的小吃摊,到成规模的连锁店。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吃过南京的鸭血粉丝就等于没来过南京。一碗鸭血粉丝汤,简直是回元气的好东西。

鸡汁汤包,一笼一般有6-8个汤包,揭开蒸笼,你会发现汤包皮闪着亮光,晶莹剔透,特别小巧可爱。汤包与一般包子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皮薄馅多,吃时先在盘子里倒一些醋,然后轻轻地夹起包子,慢慢地提到嘴边,等包子冷却后再咬一个小口子,把里面的汤汁全部吸完。

干丝馄饨,皮薄馅多,香浓味美。馄饨是比较大个的那一种,皮也不是很薄,无论菜肉馅还是鲜肉馅都很饱满,肉质紧实Q弹,猪骨汤炖的浓香醇美,出锅前再切上干丝或是香葱,香气袭人啊。

要问到南京最值得吃的是什么,十个南京人中十个会告诉你是盐水鸭,盐水鸭肉质皮白肉嫩,吃起来紧密咸香,余味回甜。

有人说,在南京,可以吃三天不同的干丝,原因就是南京干丝细嫩爽滑,且南京干丝价格便宜,是大众都喜爱的美食。

硬菜就是各种蟹了,有清蒸有红焖,而且秋天的大闸蟹,是千万不可错过的哦。

南京栖霞山酒店住宿

栖霞山附近几公里的地方有个大学城,那里吃住都很多,但离栖霞山最近的只有一家布丁酒店(仙林大学栖霞寺店,这家店虽然房间不大,但是床品非常舒服,尤其是乳胶床垫和乳胶枕头,真的是大手笔的配置,睡一觉连梦都不会做,比好多4星酒店的床垫都要舒服。

且布丁酒店自己就有餐厅,还有停车场,如果到店时间太晚,还可以叫外卖,送到楼下前台,也还算方便。且这家布丁酒店是打卡坐电梯,没有房卡根本无法到达房间,安全得到了最大保障。

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

栖霞山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又名摄山,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

栖霞山素有“六朝胜迹”之称,在清代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有“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美誉。历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临栖霞山,历史古迹遗址80多处,荟萃了宗教文化、帝王文化、绿色文化、名人明俗文化、地质文化、石刻文化、茶文化。千年古刹、佛学“三论宗”祖庭、佛教“四大丛林”之一的古栖霞寺就座落在栖霞山西麓。

栖霞山有三峰,主峰凤翔峰海拔286米;东北有龙山;西北有虎山。栖霞山的地学内涵极为丰富,古生物化石众多,是许多地学名称的命名地,被专家称为“天然地质博物馆”、“地学教科书”。

栖霞山景点有:明镜湖、栖霞寺、栖霞寺舍利塔、始皇临江处、千佛岩、碧云亭、纱帽峰、小营盘遗址、乾隆御花园、陆羽茶庄、桃花湖、红叶谷、枫岭等。

栖霞枫景美如画

自明代以来就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栖霞丹枫”为新金陵四十景之一,山西侧的枫岭有成片的枫树,是栖霞山吸引游人的主要景致,为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栖霞红叶种类很多,尤以枫香为主,包括红枫、鸡爪槭、三角枫、羽毛枫、榉树、黄连木等,每到深秋,山中漫山红遍,犹如晚霞栖落,蔚为壮观。

一年的赏枫季到了,南京栖霞山开始层林尽染,栖霞山上连绵的红叶,在霜降过后,漫山的艳红,美不胜收,她的秋景或许没有壮美,没有传说中油画那般绚烂,但是她的秋色是缠绵和温柔,不管是着婀娜多姿的白色改良旗袍,或是着清新淡雅的霓裳长裙,都能拍出不同的美!

南京栖霞山赏枫路线

从大门进入,直接到栖霞寺,寺庙前有很大两棵古银杏树,还有那扇朱红的大门,都是拍照的好景点;再往前经过藏经阁,藏经阁这里的白色雕栏和建筑可以拍一组,很有古朴的味道;再去虎山“读枫阁”,差不多属于这里最高处了,登高远眺看火红枫叶,美不胜收。

这里可以拍人像大场景,因为路的两边都是枫树林,枫叶颜色红黄各异,再加上蓝天白云绿草,颜色分外鲜明,人物可近可远,拍一组环境人像非常棒,如果有航拍,更为震撼;再继续往前就是桃花湖,桃花湖这里有枫有湖,层次感非常强,可以利用静止的湖面拍水中倒影,也可以利用红枫做前景虚化,将人像放在中间拍,这样拍出的效果又不一样;

最后去红叶谷,那曲径的小路两旁,都是大片的枫树林,红黄相间分外妖娆,这里拍一组人像,会有一种清灵空幽之感,如果阳光正好,那照片就非常鲜明又清新。

栖霞寺结缘,修补古经

我们还来到千年古刹栖霞寺,有缘结识了静善师傅,还在静善师傅及居士们的帮助下,学习了如何修补古经书。

栖霞寺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因寺中历代高僧辈出,广传佛教“三论”,而成为三论宗祖庭。其间梵宇重叠,气象壮观,与湖北玉泉、山东灵岩、浙江国清并称为我国“四大丛林”。

这位就是静善师傅,他在寺庙属于二把手,一把手当然就是主持了。

静善师傅正在和居士们认真修补着残缺毁坏的古经书,静善师傅告诉我们,这些古经书都是旁边藏经楼的书籍,一共有4万7千多册古籍,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图书馆,储书量很大。前几年的时候,栖霞寺整理编目,发现了很多被老鼠咬坏,被虫子蛀坏的古经书,于是就发动了居士们一起修补。静善师傅还说道:古籍修补是件非常辛苦得事情,我们一时兴起,在静善师傅悉心指导下,也学着修补了起来。

别说,干修补经书的工作还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得用竹纸,一小块一小块补上去,补上去以后还没完,得把多出来的纸轻轻撕掉,补上去的纸必须得和缝隙一样大才行,真是费时又费力,一天功夫或许只能补一页,有些纸页上,如果损坏的太多,估计得补上好几天,的确是慢工出细活的工作。而这么繁杂的工作,这些居士们都没有叫苦叫累,且都是免费来帮忙。

静善师傅说我们有缘结识,还送了我们雕版印刷的《心经》和《财神》,这个雕版印刷源自于古代,藏经阁里的古经书大多都是采取的雕版印刷,雕版印刷的模子是用木块做成,在印刷时,将颜色涂料抹上去,再用刷子弄均匀,接着就将竹纸放上去,上面再压一块木板,不断按压,然后,一张雕版印刷的画或字就出来了,如此有趣,大家便学习了一番,这个就简单多了,由衷感谢静善师傅的耐心讲解。

南京栖霞山,有着如此美丽的枫景,还有如此古老的地方,真是值得一游,赶紧趁这个红枫最美季,去栖霞山慢慢游玩一番。

您说的是画心破了一个小洞,想在背面用胶带粘住,然后可以重新装裱,对吗?其实这个问题作为专业的装裱师傅是比较简单的,国画哪里破了?如果是空白的地方,是可以直接填白补白就可以直接装裱了,如果说是字墨的地方破损了,是可以调墨加纸完成以后可以直接装裱

还有一种是,各种带颜色的画,破损了以后需要专业的美术功底的颜料填补和修复,然后再完成装裱就可以了,我们是河北石家庄永泰装裱手工浆糊装裱培训中心古籍修复培训中心,所以您说的这些问题都是很小case的问题

如果你手里有很珍贵的古籍,或者很珍贵的书画,需要修复装裱的话,可以来到我们这里,一起分享经验,分享技术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也希望您能够采纳我的意见

有跟文物有关的专业,博物馆学和考古学,很少有哪个学校的此专业牵涉教文物修复,因为大学不具备实践条件。

  你可以进大型的博物馆或者是图书馆工作,一定要是很大型的那种,里面会有古籍,你可能会有机会跟一些老师傅学到点。

古籍修复各派绝技

1:蜀派有绝技“借尸还魂”,可以把整个旧书纸更换,让原来的墨迹附着在新的纸张上。可以大大延长书的寿命,但是因为不符合现代修复要求修旧如旧,所以这项绝技已经随蜀派的消失而消失。

2:京派绝技“珠联璧合”,把纸放在锅里和天然碱性溶剂混合,加入颜色后熬成粥状,修补虫蛀的书籍没有任何痕迹,被行业里面成为珠联璧合,此项技艺随着纸浆修补书机的发明。已经继承和代替了古代技艺。是现在最流行的修复方法。

3:津派的绝技是“千波刀”,名如其艺,可以将纸随意劈成需要数量,而且保证原来的墨色、纸质。劈开后还能保证原来纸张厚度,即便是被劈开一千次依然可以如原来,不损伤纸张元气,犹如复制古书。在历史长河中因为此项技艺曾经多次险些外流,所以竹影法师弃艺后,因担心被书画作假人利用,将劈画工具、药物配方等都焚烧。因此津派随千波刀的消失而彻底消亡。现在有些书画修复师傅也会使用劈画,但是最多只能劈开2到5次,劈开后纸会薄,可以利用第2次托表弥补厚度,因为劈开后损伤书画严重,现在用的人也很少。与当年津派1千次都可以保证原来厚度和品质不可同日而语。根据现在书画界的研究,津派可能因为灵活掌握了“借尸还魂”和“珠联璧合”其中的奥妙所以创立了“千波刀”达到津派辉煌的顶峰。

4:杨派、苏派,两者相似度很高,但是在修复过程有明显的不同还是被分成不同的派别。其技艺的代表手法就是“浴火重生”,其手法与修复古画反铅,用白酒烧画方法相似。不同的是古籍修复是为了让纸章修旧如新。彻底消除霉菌而危害书籍的各种生物因素。

古籍修复浆糊

古籍修复里面浆糊被认为是首要机密。各门派不同配方比例不同。修复师傅很忌讳被问到浆糊如何调配。津派的竹影法师在06年时曾专门为北京年轻的古籍修复员,讲解过浆糊的使用。根据当时的场记配方如下。1:明矾,明矾的作用是防止墨迹晕染古代有些书籍印刷时油墨里面添加了面粉,而且明矾本身可以防止霉病。缺点是明矾可以让纸酸化脆弱。

2:蜂蜜:蜂蜜作用是为了降低纸张的膨胀系数,对于点镶、和补虫眼很有作用。也有防止油墨晕染的作用。缺点是延长浆糊风干时间、而且容易招虫子。

3:花椒、桂皮:作用是可以驱虫缺点是容易改变纸张颜色

4:白芨:这个增加粘性,缺点是以后再有人修复时不容易揭裱、北方天气干燥。加多后容易皱缩。天津艺术博物馆基本90%的画都是杨派修复,就有大量皱缩、崩裂等情况因为是按照南方浆糊配方加入过多白芨。所以在北方存放画面无法平整。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今年1月在央视首播时收视平平,近日却在聚集大批90后的弹幕视频网站Bilibili收获超过百万点击量,跻身热门搜索,故宫工匠成为新人类男神。

好内容和新人类之间并不存在隔阂。踏中年轻观众心灵的,是凝结在器物身上一代代御工的智慧与匠心,也是职业的崇高。

陈黛曦

一位名叫王津的中年男人可能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一夜之间竟成了大批90后们心中的男神。那群正值青春荷尔蒙飞扬的孩子,昨天还在朋友圈刷屏撕心喊着韩国男星宋仲基“老公”,今天就在B站 (Bi1ibi1i弹幕视频网站) 满屏弹幕向王师傅飞书告白。这位在深宫幽居,默默修了半辈子钟表的大师多半连B站是什么也不知道,惊着您了吧 (偷笑)。

作为国内潮人的网络聚集地,Bi1ibi1i弹幕视频网站上超过百万点击量,豆瓣评分94的高峰值 (超越 《太阳的后裔》 《琅玡榜》),一举将纪录片 《我在故宫修文物》 推成热门搜索。当年轻一代被王师傅纯真的笑容所打动,当这位质朴的工匠以一种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形象俘获了少女的心,新一轮的思考由此引发:佳作是可以打破次元边际的,好内容与新人类之间并不存在隔阂。英语里有一个单词叫“touch”,译成中文是触碰、触摸,但我更想音译成“踏”, “be touched”,意思是被感动到了,那么问题来了,这部纪录片究竟什么地方踏准了年轻人的心

故宫背面:猎奇的视角

我是纪录片导演。同行眼光看来,这原是一部标准的“交办片”。故宫博物院90周年庆,组织拍一部片子,无论作为宣传还是留档都再常见不过。纪录片于2015年4月正式开机,据传制作成本150万,在当下这个影像的“大片”时代,相较动辄千万级的制作体量,这个投资毫不起眼。于是片子并未动用大规模高精航拍,未大量铺设轨道,没有太多的三维动画特效,也没有大队工作人员差旅消耗的痕迹。整个纪录片运镜规整、利落、素朴,以常用设备就可完成。片子之所以好看,制片眼光、选材能力,采访功底、人物刻画、剪辑手法、叙事技巧等等关乎人工的制作软实力更显精湛。尤其一部享誉国际的大制作纪录片 《故宫》 珠玉在前,创作团队要如何把握题材,从何种角度切入,才能对故宫继续进行挖掘而又不拾人牙慧 讲述一群国内顶级文物修复专家的故事,用摄影机带领观众穿梭进入一扇从未对公众开启的大门,如此小的一个切口,不得不盛赞选材让人惊艳。如果说,12集纪录片 《故宫》是“帝王”视角,集国家顶尖制作力量宏观大器地对故宫进行了一次礼赞,那《我在故宫修文物》 就是一个别出心裁的微观视角。创作团队换上微焦镜头,以001公分的距离贴近人,贴近物,重新对故宫进行细致入微的观照。这一选材,好比绕到故宫的背面,一番巡游,找到了普通百姓与故宫有血有肉的关连。

世界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在20世纪之初将摄影机对准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1922年6月,著名纪录**《北方纳努克》 在纽约公映,一炮而红,观众如潮,轰动西方世界。这位终生对文明世界不屑一顾,以浪漫主义眼光和探险家品格探索纪录艺术的导演,在纪录片的诞生之初就书写下定义:纪录片的原始基因是一次伟大的猎奇。片中爱斯基摩人住雪屋,抵御极寒,猎海豹为食的画面震撼了那些穿着西服,自诩来自文明世界的观众,生存的原始欲望接通了人类血液中来自远古的共鸣。《我在故宫修文物》 亦是一趟发现,一次文化上的猎奇。对那些追逐新鲜事物的年轻观众而言,深宫幽院七重大门锁住的究竟是一个怎样隐秘的王国 片中陶瓷组的美女妹子在空无一人的太和门广场独自骑车,“上一个这么做的人是溥仪”,观众被这句解说电到。这群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有着什么样的青春

两重悖反:巨大的张力

基于视角的独特,影片随后成功地在内容和视觉上构筑起两重悖反。首先是时空悖反,文物修复的工作地点设在故宫内,然而,与一切奢华、富丽的幻想截然不同,影像中的作坊竟裸露出些许荒凉。不论是屋内铝合金质感的门楣与窗框,还是屋顶略嫌粗陋的长管日光灯,都似乎与我们熟知的那座金碧宫殿不是同一处。在我国伟大首都的心脏,竟然深藏着一个与现代气息格格不入的地方,这里更像一条安静的胡同,住着朴实的劳动人民。日光灯整天亮着,他们的工作要保证最清晰的视界,时间在灯管外轻舞飞扬的灰尘里静止,窗外树下眯眼打哈欠的猫是宫廷御猫的后代。几座既不溶于历史又赶不上现代步伐的小院曾是冷宫,门外,是当今中国客流量最大的旅游地标。从早到晚的喇叭声,快门声,呼喊声,全球各种语言的翻译声,所有的声音都被隔绝在宫墙之外。抬头环视天际,方圆不见一栋高楼,庭院深深,什么也听不见。一群国内顶尖文物修复专家,幽圈在整个国度的中心地带,日复一日,在最热闹的地方从事一件最静心的工作。他们持着这门纯手工的伟大技艺与世隔绝地活着,他们师父的师父,是中国古代士农工商中的工,他们中哪怕最年轻貌美的姑娘也素面朝天,衣着质朴,每日朝八晚五,低眉顺目地与器物共处,与在器物上留下一道道密语的古人交谈。乾隆帝放置诗稿的木箱竟然刷过120多层漆,修补前先要了解一层层都是什么质地,什么颜色。没有文献记载,更无人相询。文物修复师在黑暗中一点一点前行,用指尖上的语言与先辈对话,从中感受凝结在器物身上一代代御工的智慧与匠心。

在三集纪录片的观看过程中,观众始终被这种视觉悖反所带来的巨大张力撕扯,所谓引人入胜,正是表象的纪录语言下暗藏戏剧张力的效果。另一大悖反来自文物修复工作本身的矛盾性。极力掩盖修复的痕迹,修旧如旧,是他们这一行的最高准则。也就是说,技艺越高的工匠,留在文物上的印记越接近“无痕”。观众又一次震撼了,世上竟有这样一种法则,存在的最高形式是,不在。文物修复师一生的努力,正是向着这个“无”字攀登。我甚至觉得这份工作有几分像藏传佛教的坛城,万般绚烂,不过一掬细沙,它存在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抹去。将自我痕迹的抹杀看作自我价值的实现,又一次与这个标榜和彰显自我的现代社会格格不入。这一悖反较之他们工作环境、气氛上的悖反所带来的张力,更胜一筹。诚如片中对于国宝级文物———隋代 《游春图》 的一笔书写:“它是故宫博物院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山水画,在问世至今的1400年间,我们很难想象它经历过多少战乱、天灾和人祸,但它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无数与 《游春图》 一样的国宝,正因为世代巧匠的修复,我们才有幸一睹芳容。那些工匠都不曾留名,他们看似被抹去的人生价值附着在物的身上,永世流传。

灵慧虚和:同龄青春的碰撞

如果摄影机可以捕捉味道,那你一定会在观看 《我在故宫修文物》 时闻见各种刺鼻的气味。刚分进木器组、漆器组、书画组的年轻大学毕业生,最初要学的手艺是调制粘合剂。学做猪血拌石灰,浆糊,鱼鳔胶,跟着专业漆农上房山采生漆。他们大都毕业于名校,同龄人中的天之骄子。他们初来工作时兴许没想到,在一个后工业时代,自己居然进了一座前工业时代的手工作坊。然后,他们忽然发现自己不是来与帝王对话,而是来磕头学艺。明代周嘉胄要求古籍修复师有“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发”,这16字箴言中最难做到的,怕就是“灵慧虚和”。如何让一个飞扬脱跳的当代大学毕业生耐住寂寞,踏踏实实继承手艺,从桀骜不驯修成灵慧虚和,如何磨去他们身上俗世的烟火气是师父们的责任与难题。摄影机捕捉了几对师徒的关系,有亲如姐妹,也有赌气斗嘴。片中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书画组的两位老师傅,气定神闲地教徒弟,抬着胳膊,以这一行的标准姿势往古画上掸水。他们这一代兴许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们的身上还留着浓重的匠人气息,他们离开故宫,外型上可能与你见到普通修理工也没太大的区别,但是他们的手艺和心性却是这个国家最珍贵的财富。他们就在这间破破的小作坊里,兢兢业业一辈子,他们医治历代大师被岁月腐蚀的作品,最后,他们将自己的痕迹抹去。终于一日,徒弟们发现了逆光中师父挥汗如雨的美,这种美,与日后他们在柔和的殿堂灯光下感受到的文物之美,根系同源。一个心高气傲的大学生才会放下对名利的最后期待,他将也像他的师父一样,低眉顺目,气定神闲地对待人类文化长河中顺流漂到自己手上的文物,施予它一生的劳动,使它们完整地,安好地,在长河中继续漂流下去。

纪录片用隐而不彰的艺术手法,弘扬了一种存在于个人名利和个体价值之外的精神与品格。也许年轻观众并不能破译影像语言的密码,但是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由影像传递出来的感动。踏中年轻观众心灵的,是景象的奇观和职业的崇高。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居然可以选择这样一种青春,这样一种活法,不以个人名利为重,几乎以自我消隐的姿态,投身大文化的长河。他们在故宫修文物,修了浮躁的人心,修了我们的欲望,修的是我们自以为是的价值标准。许多人说这部纪录片是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部门的招聘启事,我更愿视它为一曲青春的赞歌。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