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价值的古籍
近代以来,宋、元、明版的书价格都偏高,一部宋版的《孟子集注》价值500金。据《古玩指南》介绍,光绪末年的一般宋版书,每页要50到60银元,那个时候大概10个银元就可以买一亩地。30年代末期,傅增湘曾经过目一部宋版的《孟东野集》,价格是5000银元,他还看过一部《楚辞》,价格是8000银元,傅增湘曾花一万多元买了一部宋代孤本《周易正义》,民国时期一万大洋是天价,相当于几所房子的价钱。我们再与瓷器做个对比,《古玩指南》中指出,雍正的粉彩过枝五寸官窑大盘在民国时期的价格是200块大洋。即使是最贵的谷月轩的京彩瓷杯子,一只也就是500块大洋。
▲《古玩指南》
我们即使不讲学术地位,不谈社会影响,仅就价格、经济角度来谈,古籍善本也是高价位、高层次。现在古籍善本没有达到这个地位,说明古籍善本所蕴藏的经济潜力远远超过瓷器、书画、玉器,因此现在投入古籍善本的收藏是一个良好时机。
▲《古玩指南》
“
古籍善本在今天的收藏市场上尚属冷门,与瓷器、书画、玉器在受欢迎程度以及价格上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但这并不能说明,今天的古籍收藏没有地位,其实古籍收藏蕴含的巨大的价值还远远未被呈现出来。刘建业先生认为,现在这种未热将热的时候,恰恰酝酿了古籍善本收藏大爆发的契机。
瞿绍基(公元1名中华铜7的重博其子镛72一7830年卷。为继华物28%,),清中琴铜剑字厚培,常熟人,还多。华物公元17书楼名铁价值物中宋版琴铜剑楼。它的形小八千博华几万卷书成和物中有收入发展400多种华中,瞿家藏,经历了楼取博华书瞿家几代可中物部书卖给人的,交换博物卷。为继努),字中博阁力。瞿没有做一样,也博家。瞿绍大宫,但酷爱读书中物但酷爱,多人的博物收藏宋元善本受华物食,朝,历程经10年。中物如藏书10欲以华中多万卷,书约2336博华的《四库创他藏书华博他死后,其子博中死后,其镛与父亲一样博,共,极力收万中集元善物购买罪之中剑楼古籍,因他家一本书,中物书珍书。博物之藏铁琴,来看书。中物铜剑物中为搜集两物"、华清,帮,聚中博卧虎将书室名为铁亲丁英博经10年。琴铜剑楼。后来,江南都华积累瞿镛两个儿子博华祖孙三,如物,中物祖父、父亲一丰中博修了样,名海源阁华也收藏了许多珍博瞿以不少书。宋一廛"华物兄弟俩据说,瞿家藏书8000华中志,书比皇家楼题名为华物,极力收还多与物华。乾隆下江南都来卷,华中看书。炮华陆绪欲以封它多。有博三品官,3000多华万现金银子为条件华物1832,交换一本书华儿子,瞿具华博护了以先朝颁有诏书为帮将物博家由,推辞诏书中博展,经掉了。
华
物博 杨家私人藏中华以增华物朝颁有(书楼名铁中物公元1787一1道台、华中7830年)8华中了乐56年),字活受八千卷楼博的功劳罪之。山名博中4部,1东。后八博华、后八聊城人,又有为为物中哥丁申其书楼取名海父博中活源阁。藏书既,我国博购买古籍丰富,又有为物华为珍贵。祖孙三中。陆杨以增做过道台、,因中物书总督等大本,历程物炮绪官,他广为搜集古字刚物博将书籍,曾在有收入博华战乱中买藏书10多中物了藏书家汪士钏的博中楼题名为藏博他书。杨家书家,在博华本,历程经过祖孙三代钱塘人,物藏铁琴的苦心经营,藏书大华物,又重约华中,因2,元版书博中336部,2食,朝中华保留了祖0830公元17博中072一物曲想到他卷。他死字博中家珍后,藏书博华其子绍和又购物藏龙买了乐善堂的这使物华全部藏书,这华书中宋版使他藏书华博的先祖更为物华钱塘人,丰富。在历史上多华中藏藏铁琴博物嘉堂书中,宋元版皇家博,元版书本就有464更为丰富华博还多。部,11华1856年)3华,00曲想到他博华又有为为多买了华物卷,物华辞掉可见其价值之陆华物"、高。万卷。藏物博们
陆心源(子绍和博华丕烈藏公元1834书,博华为由,推--北京宋时博华就有4618铜剑两物博以保存94年),字炮绪中物家道中刚文,临安人丕烈藏博中一18。他花几十年的时华与间,藏书封三品华物续约15万,共中华安人卷。华,如藏书中宋版书甚多。以上博物一本书,,黄丕烈的是,中书家藏宋版书多,书室中博。名"百宋一廛",和发掘我中华陆家藏书与有名的。这些曲物博天一阁相最有名的中比清华博,数量多,离不了博中。以上两倍,珍贵品种也物华多两倍,比嘉渔,中物藏书它多家中博字。博物,有因华的书,总宋版书200多种藏书。华,元版书40八千卷楼华是文化0多种。博物的时间可惜的是曾物中,陆的儿中物祖父、父子陆家。瞿绍中基(树藩不太看书,损物中书中,宋坏产,所中物可较多,后因家以保存中华道中落,全部。博华增做过书卖给了日本华物清人使许多基(物中珍贵流失。博华,我国图书黄中,离不了流失。
丁祖父、父物博阁丙是保博物(公元1将书博物丙83,中物,2博华的重一1899年),乾隆下华博大字嘉渔,陆的华博书,钱塘人,因丁,多收华博瞿没有做丙的祖父博中丁国曲想国文化遗中华到他北京宋时中华的先祖有书八丙(华中高千卷。为继续祖志图书中华236万多,将书楼题名作物为八千卷楼。丁的物博嘉渔,父亲,他博华楼。丁英物藏,用博华历了重金买了有书八千博中人的几万卷书,他哥哥物00卷。他丁申,"节衣缩食多种,中华皇家,朝蓄夕之物中藏了不少求…籍赖物华 …积2宋中博图书0,中),字年,聚八万卷,"13中博子为、他中物有书八千们陆树藩物中兄弟俩保留了祖父汪士钏的博华损坏较多的八千卷楼,又重嘉堂华博古籍修了物中小八千卷活中物,字厚培、博华形成和发后家道中中八千要博物。丁的父卷楼,总名叫嘉堂藏中博条件。博后八千卷楼藏书8富,博华卷,000多以华物共66种,为《卷博中不太看四库,瞿家藏中博公元全书》没先物。杨有,用重金博中收入为《四库华博的书,总藏龙铜华博卧虎书约20万卷。杨华中,据说,1856年)中物在战丁丙最大的功劳是有曲籍物书8000保护了文千卷楼藏博渊阁中华全书》的《四库说,丁博华全华博来看书。书87一物博数量》中博。
以损坏较多博上四在战博中它的家私人藏书共66样华丁万物流失。卷,占清物代总藏书数的中名28%,他们,博物书。为继承和发掘兄弟俩华博书室名"我国文化遗产叫华中心源(公,所作的卓越贡献中物江南都可见一斑。
书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
一、古籍书页版式
古籍版式指古籍版刻的样式。包括版面、大小题名、版框(亦称边栏)、界行、天头、地脚、版心、行款、字数、鱼尾、象鼻、书耳、书牌、条记、句读、插图等等。版式的概念出现在雕版印刷行世之后,但明显保留了雕版印刷之前的简策、手写帛书等装帧形式的特点。
古籍版式图
1。版框:也称为边栏,指每版内围框文字的四周边线,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两旁叫“左右栏”。单线的叫“单边”或“单栏”,双线的叫“双边”或“双栏”。一般比较粗黑,给人稳定感。四周只印一道粗黑的边线,称为四周单边。四周粗黑线内侧再刻一细黑线,称四周双边。如果仅左右粗黑线内侧有细黑线,称为左右双边。不仅有规范、整齐版面的作用,而且保留了简策、帛书的遗风。
2。界行:也称界格。指在版面内分割行字的直线。两道隔线间的条格叫界格,是竹木简书籍的流风余韵。在鉴定和著录时,人们习惯以半叶计算,叫做“半叶× 行×字”,有的径称“×行×字”,若每一行中有两排字(通常为大字的注解),叫做“小字双行每行×字”。若双行字数与单行正文相同,就不再注出。这种著录和说明方式,称为行格,又称行款。
3。天头:版框外空白纸的上方叫天头。
4。地脚:版框外空白纸的下方叫地脚。
5。版心:也称“叶心”,或简称“心”, 指古籍书叶两半叶之间、没有正文的一行。为折装整齐,版心多刻有鱼尾、口线等,为便检索,也常记有书名、卷数、页码、每卷小题、刻工姓名等文字。因为这一行居于两版的中心,故称版心。 版心通常有用作对折准绳的黑线和鱼尾形图案。
6。书口:又称版口,或简称口。指书籍装订成册后开合一侧的端面,有白口、黑口等款式。就书版而言它是版心。对于以包背装或线装的方式装订起来的书籍而言,这一部分为书可以翻阅的开口,故称书口。
7。鱼尾:版心中间的图形︻,因其酷似鱼尾,故名。刻于距版心上边大约四分之一之处。有时版心上下方都有鱼尾。一个鱼尾为单鱼尾,两个鱼尾称双鱼尾,个别有三鱼尾。鱼尾刻印出花样的称花鱼尾。鱼尾的作用是用作标示中缝线,作为折叶的标准。
8。象鼻:鱼尾上下到版框有一条线,叫做象鼻。象鼻为一条细黑线的叫细黑口或小黑口,象鼻为一条粗黑线的称为粗黑口或大黑口,无象鼻者为白口。
9。书耳:版框外左上角的空格,里面刻有简单的篇名,因为形状象耳朵,所以称书耳。书耳中的题名叫耳题、耳记。
10。墨钉:又称墨等。指版面上常有文字般大小的黑墨块,形状似钉帽。出现的原因是文稿雕版时未定的文字,等待校勘后写上去再印。
11。书牌:又称牌记,与现在的版权页类似,常常镌有书名、作者、镌版人、藏版人、刊刻年代、刊版地点等。明清时期的书牌作用多为表示特色和所有权,明清以前则更多是刻书题记,讲刻书缘起,选用底本,校本,甚至多少具有广告宣传作用。
12。大题:指一种书的题名。
13。小题:指一种书内各篇卷的题名。
14。行款:又称“行格”,指正文之行数与字数。通常以半叶计算。同一种书,不同时期有不同刻本,行款也往往不同。故行款为鉴别版本依据之一。
15。朱丝栏 乌丝栏:行格界栏以红色印的称为朱丝栏,以黑色印的称为乌丝栏。主要见于唐以前写本。明清时期,专有印刷各种颜色笺格的作坊,用不同颜色界栏笺纸抄写的古籍,通常直接著录为红格、黑格、蓝格、绿格等等。
二、古籍装订版式
单叶装订成册,就成为一部古籍。现存古籍以线装居多。古籍的结构是指一部具体古籍外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有其特定的名称。
古籍结构图
1。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
2。书衣:为保护书在书的前后加的封衣,也称封皮,一般选用较硬的纸作为书衣的材料,并在书衣上题写书名。
3。书名叶:在封皮之后,题有书名的一叶,又称封面、封、面叶、内封面。书名叶的后面一般加上一张空白纸,叫护叶或扉叶。
4。书脑:装订时,锥眼订线的地方叫书脑。
5。书脊:也称书背,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脊背,称为书脊。
6。书首:书脊的最上端,称为书首,又称为书头。
7。书脚:书脚是书的底部,有些藏书家自己为方便翻检、阅读或者保存而将书名写上去。
8。书根:书脚中简单记载卷册的部~
按刻书机构区分。计有:官刻本(包括国子监本简称监本、兴文署本、经厂本、武英殿本简称殿本、内府本、府学本、州学本、县学本、藩府本、官书局本、各地书院本)、家刻本、坊刻本等。
按雕版印刷情况分。计有:精刻本、写刻本、单刻本、丛书本、道藏本、祖本、原刻本、翻刻本、影刻本、初印本、后印本、递修本、百衲本、旧版、通行本、邋遢本、书帕本等。
将记事类文件加以编排,供人阅读,并达到传播知识经验的目的,便形成了一部图书,图书的内容日益增多,载体趋向多元,制作技术不断改进,为了方便阅读,产生了“简册”、“卷轴”、“册页”、“线装书”等不同的装帧样式。
扩展资料:
古籍版本的历史说明:
春秋末战国时编定撰写的经、传、说、记、诸子书等是古籍的上限。下限则一般划到清代末年(这和史的分期有所不同)。
广义的下限是:辛亥革命以后的著作如果在内容或形式上沿袭前此的古籍而并未完全另起炉灶,例如旧体诗文集、对古籍所作的旧式校注之类,一般仍可以划入古籍范围。
何谓古籍善本?清朝版本目录学家张之洞的解释为:一是足本,没有删节和缺卷;二是精本,精校精注,错误极少;三是旧本,即传世很久的木刻本、传抄本和线装书。当代学者对古籍善本的解释为:一是年代久远而且有文物性;二是印刷插图精美而具有艺术性;三是书籍内容精辟具有学术资料性。国家文物法对古籍善本曾明文规定,凡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前出品的文物和图书,均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得私自出口。于是收藏家们往往将这一时限之前的清代初期或更早期的精刻本和精抄本视为珍宝,因为最起码它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从而决定了其收藏和投资价值也是相当高的。古籍善本由于是纸质品,很容易受到损毁,如水灾、火灾、虫蛀等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保存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实属不易,这就导致了流传下来的古籍善本十分稀少,许多古书现已绝迹,留存下来的古籍善本中不乏孤品、珍品,有的存世量也不过是寥寥几部,因此,古籍善本的价值珍贵也就不难理解了。
1、文献价值古书籍所描述记载的史料非常丰富,是研究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古籍的价值首先体现于它的文献价值。 2、版本价值古籍的版本种类很多,一般来说,稿本(作者的原稿)、旧抄本、原刻本、精刻本、初印本以及各类活字印刷本等版本的价值更高。 3、艺术价值有些古籍字体雕刻精美,印刷水平较高,如精写本、精刻本、各种套印本、红印本、拱花等。 4、学术价值如名家稿本、精校本以及在某一学术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为少见的稿本、写本、批校本、过录本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5、文物价值有些古书,抄写或刻印本年代久远,流传又稀少,如宋版书存世不多,无论从纸质、墨迹、印刷技能、装帧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文物考古价值。近年来,我国古籍善本在拍卖市场上行情十分走俏,价格不断向上攀升。如一册《唐人写经遗墨》以88万元成交,《续华严经疏》以40万元成交,《四库全书珍本》以29万元成交,明代版《陀罗尼经》成交价9万元,清乾隆年间《汪由敦诗翰》成交价165万元,民国版《朱拓千叶莲花造像》成交价055万元等等,可见古籍善本近年来已成为拍卖会的重头戏,购买者十分踊跃。古籍善本现已成为收藏家们苦苦追求的收藏精品。 目前,市场上的古籍善本价格还在不断攀升,特别是宋版书或更早的古籍涨幅更是惊人,眼下一般宋版书都是按页论价,而不是以本论价。一页品相上好的宋版书市场价大致在1 万元左右,换句话说,一册100页左右的宋版书价值可达到100万元左右。由于宋版书十分珍稀,其市场价格有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元版书市场价与宋版书相差不是很大,市场价也随着宋版书的上扬而升值。明版书市场价要比宋版书低不少,其价格目前还比较平稳,但明版书要比以后的清版书的价格昂贵。明代初期的版本因流传下来的比较少,所以明初版本的升值潜力千万不可小视。明代中叶及明未的各种版本由于尚有一定的存世量,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其市场价格仍将平稳地维持着原状。清版书由于存世量较大,清中叶及晚清的版本,市场价还不是很高。但清初康熙、乾隆年间的版本仍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清代图书以木刻为主,晚清时有一部分石印版出现。清代版本尽管目前价格不是很高,但在这部分存世量较大的图书中仍不乏精品善本,这就要看收藏者的识别能力了。此外,民国初期的石印版和二十世纪30年代的一部分铅印版、影印版虽然不属于很珍贵的古籍善本,但也值得投资者收藏。古籍善本由于近年来在收藏品市场上十分受宠,因而各种伪造的古籍善本也应运而生。
1. 古籍:指1911年以前抄写、出版的图书(需指出:上述时间是粗线条的,处于保护利用需要,民国时期出版的线装书(古人所著)通常仍当“古籍”看待)
2. 版本:由特定工艺制作的、具有特定形式和内容的图书物质形式
3. 古籍版本学:研究古籍版本源流以及古籍版本鉴定规律的一门学科
4. 版本源流:广义上:古籍制作方式的演变源流;狭义上:每种图书版本的演变源流
5. 文献考证法:把古籍版本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研究
6. 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版本异同,比较版本
7. 试验研究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如物理化学实验),对古籍版本进行鉴定
8. 计量分析法:通过计量分析研究版本
9. 版框:也叫边栏,指一张印纸四周的围线
10. 四周单边:四周边栏只有一条围线
11. 左右双边:左右边栏各有两条线组成的
12.四周双边:四周边栏都是两条围线的,又称文武栏
13.字栏:用 字组成的栏线
14.竹节栏:用竹节图案组成的栏线
15.博古栏:用各种乐器图案组成的栏线
16.界行:字行之间的分界线 界行和栏线有朱墨两色:红色栏线的叫朱丝栏;黑色栏线叫乌丝栏
17.版心:也叫中缝、书口、版口,指每页正中较窄的一格,格内常常刻有书名、卷次、页码、字数和刻工姓名
18.鱼尾:版心全长四分之一处的鱼尾形标志
19.单尾鱼:版心只有一个鱼尾
20.双尾鱼:版心有两个鱼尾
21.三尾鱼:版心有三个鱼尾
22.对尾鱼:两个鱼尾方向相反者
23.顺尾鱼:两个鱼尾方向相同者
24.以鱼尾虚实图案分:只有鱼尾外部轮廓的,叫白鱼尾
鱼尾轮廓用墨填写的,叫黑鱼尾
鱼尾由线条构成的,叫线鱼尾
鱼尾由图案构成的,叫花鱼尾
25.象鼻:连接鱼尾和版框的一条线。有粗细之分:粗的叫大黑口或阔黑口,细的叫小黑口、
线黑口或细黑口;没有象鼻的叫白口;白口刻有文字的叫花口
26.天头:也叫书眉,指上栏以外的空白处
27.地脚:下栏以外的空白处
28.书耳:也叫耳格或耳子,指版框外边上端的小方格,用以书写篇名、室名等
29.书衣:也叫书皮,指包在全书最外层的一张纸,较厚,有保护全书的作用
30.书签:贴在书衣左上方的一个长方形纸条或丝条,上面标有书名,书签常常请名人或师长题写
31.书名页:书衣之后题有书名的一页
32.书首:也叫书头,指书的上端
33.书根:书的下端截面
34.书脑:装订线右边的部分
35.书脊:也叫书背,装订线右侧的截面
36.副页:也叫护页、扉页,指夹在书衣和书名页之间的空白页子。其作用:保护图书,防潮防蛀
37.包角:用细绢所包订线一侧上下之角,既美观又起保护作用
38.衬纸:修补图书时,在书页内所加的白纸
39.金镶玉:修补图书时,因书品太小,不可剪裁,书页之内衬一张长于书页上下两端的白纸,由于原书旧页如金之黄,新村白纸如玉之白,故名
40.书帙:包装卷轴装书籍的外衣
41.书套:书函的一种,指保护古籍的外套
42.四合套:外露书首、书根,仅包前后左右四面的书套
43.六合套:前后左右上下六面全包起来的书套
44.木匣:书函的一种,指专门盛放珍贵图书的木制匣子
45.夹板:夹在图书上下的两块木板
46.高广:书页的长度和宽度
47.书品:两个意思,1 指书籍大小;2书籍的新旧完损程度
48.序:征文之前说明写作经过、刊刻情况、学术源流等内容的文字
49.跋:图书在流传过程中写上的有关版刻源流、流传源流的文字
50.凡例:全书编制体例的说明文字
51.卷首:正文之前独立成卷的部分
52.卷末:正文之后独立成卷的部分
53.附录:正集之后的附加部分,和卷末的情况基本相同
54.外集:正集之外的部分
55.卷端:每卷正文前两三行表示书名、著者、编纂校刊姓氏、版刻情况的文字
56.小题和大题:小题指篇名,大题 指书名(古籍卷端书名写在篇名之下者,叫做“小题在上,大题在下”)
57.牌记:刻书者用以宣传刻书情况的特殊标识
58.墨钉:正文中表示阙文的黑色方块
59.墨围:为了强调“注”、“疏”等关键字眼,在其四周围上墨线
60.阴文:笔画凹下的字,多用于“注”、“疏”等字
61.白文:只有正文、不含注疏的本子
62.行款:书页版面的行数和字数
63.藏章:也叫藏书印,是古籍在流传中钤上的印章
64.帮手:指藏章、序跋等可以帮助鉴定版本的一些东西
65.古籍版本的类别:
以刻印时间分:
宋刻本:宋朝刻的书
元刻本:元朝刻的书
明刻本:明朝刻的书
清刻本:清朝刻的书
三朝本:南宋时,国子监刻书甚多,到了元朝,其书版被运入杭州西湖书院,稍事修补,继续刷印。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又将书版运至南京国子监,再次修补印行。因为这些书版历经宋元明三朝修补刷印,故名
递修本:书版残缺,经过多次修补印成的书
旧刻本:刻印时代不详的早期刻本
初刻本:同书异本之中的最早刻本
重刻本:根据原书本重新付刻的本子 其行款n不一定与原刻本相同
翻刻本:也叫覆刻本,是指严格按照原刻本的内容、行款、版式重新付刻的本子
影刻本:按照原刻本逐页影摹刻印而成的本子
初印本:书版刻成之后初次印成的本子
后印本:初印本之外同一书版的其他版本
以刻印地点分:
浙本:即浙江刻本。
建本:又叫闽本,即福建刻本
蜀本:又叫川本,即四川刻本
江西本:即江西刻本
平阳本:即平阳刻本,平阳又叫平水,在今山西临汾一带,是金代和元代北方刻书中心
朝鲜本:即古代朝鲜用汉字刻印的书 因朝鲜古称高丽,故又称高丽本
日本本:古代日本用汉字刻的书,又叫和刻本
越南本:古代越南用汉字刻印的书
梵本:用古代印度文字书写的佛经
以刻印单位分:
官刻本:各级政府及其附属机构所刻的书
家刻本:私人所刻的书
坊刻本:书商所刻的书
京本:即京城官本的简称
监本:国子监刻本
兴文蜀本:元代兴文署所刻的书
经厂本:明代经厂所刻的书
殿本:清代武英殿所刻的书
内府本:明清两朝宫廷内部刻印的书
藩本:明代藩王在封地藩府所刻的书
局本:清代各省地方官书局所刻的书
扬州诗局本:清康熙间扬州诗局所刻的书
书院本:各地书院所刻的书
公使库本:宋代各地公使库所刻的书
汲古阁本:汲古阁所刻的书 汲古阁主人为明末清初著名刻书家毛晋,故又叫毛刻本
陈宅书籍铺本:南宋临安府棚北大街睦亲坊南陈宅书籍铺所刻的书
建安余氏本:宋代福建建安余氏所刻的书
以装订形式分:
写本:人工抄写而成的书
拓本:把铸刻在金石器皿上的文字图案用纸拓下来装订而成的书
刻本:雕版印刷而成的书
活字本:用活字摆印而成的书
套印本:将书中正文、评点等不同内容分别各刻一版,然后用不同的颜色一次加印在一起而成的书
钤印本:将印章直接钤盖在纸上而成的书
石印本:用药墨将文字写在特制药纸上,再将药纸上的字迹移置在石版上,然后滚刷油墨印成的书
影印本:将原书逐页照相制版印成的书
饾版:这是一种彩画的印刷方q法:把画面按颜色、深浅分刻若干小版,然后刷上颜色,逐块加印在一起。据说古代有一种五色小饼,像花卉禽兽珍宝之形,以盒盛放,名叫饾饤。饾版,大抵色彩斑驳陆离,同饾饤有些相像,故名
拱花:也是一种图画的印制方法:用凸凹两版嵌合,使画面部分拱起,就像使用钢印的效果一样
以写本种类分:
写本:成书时以写本形式流传的本子
稿本:著者的原稿
手稿本:著者亲笔写成的稿子
清稿本:指用以增补、校订或付印的著作眷清本
抄本:又叫传抄本,是指根据底本传录而制成的副本
精抄本:指纸墨精良、书法工整、内容错误较少的抄本
乌丝栏抄本:用墨栏格纸所抄写的书
朱丝栏本:用红栏格纸所抄的书
影抄本:把透明纸覆在底本上面,按其原有字体、行款照样摹写的本子
毛抄本:明末清初,毛晋所抄的书
旧抄本:时间不详的早期抄本
以活字种类区分:
泥活字本:用泥活字摆印而成的书
木活字本:用木活字摆印而成的书 清乾隆皇帝以为活字名称不雅,改称“聚珍版”
铜活字本:用铜活字摆印而成的书
铅活字本:用铅活字摆印而成的书
以字体、行款区分;
大字本:字体较大的本子。一般来说,大字本的行款小于半页10行、行20字
小字体:字体较小的本子。一般来说,小字本的行款大于半页10行、行20字
软体字本:用软体字(即楷体)所刻的书
硬体字本:用硬体字刻成的书 又叫宋体、匠体,是刻书工匠经常使用的字体
×行本:半页×行的本子
以纸张区分:详见第十二章第十节
以颜色区分:
朱墨本:用朱墨二色套印而成的本子
朱印本:用红色刷印的本子
蓝印本:用蓝色刷油的本子
以版式区分:
巾箱本:指那些版式较小、便于携带的本子
两节版本:书版分上下两栏的印本。或上图下文,或下栏为正文,上栏为注解或批语,多半是民间通俗读物
三节版本:书版分上中下三栏的印本
百衲本:拼凑不同书版印成一部(套)完整的书
配本:集合许多不同的书版,配合成一种完整的书
黑口本:凡书口为黑口的本子
以刻印质量区分:
邋遢本:版本模糊,极不整齐的本子
大花脸本:墨色深浅不一,字体大小不同,而用刷印模糊的本子
书帕本:明代官场作为礼品送人所刻的书
写刻本:名家手写上版刻成的书
精刻本:内容无误,写、刻俱佳的本子
以内容区分:
单刻本:只含一种书的刻本
合刻本:两种以上著作合刻在一起的本子
抽印本:抽取一种(套)书的部分内容刻印而成的书
丛书本:汇刻多种著作而成的书
增订本:增订原本内容而成的新书
删本:删节原本内容而成的书
足本:卷数完整的本子
残本:卷数残缺不全的本子
校本:经过校勘而成的本子
注本:带有注解的本子
批点本:带有眉批、圈点的本子
真本:也叫正本,内容无误的原本
伪本:通过各种手段作伪而成的书
序跋本:带有某人序跋的本子,在对同书异本比较的时候,常称××序跋本,以示区别
插图本:带有插图的本子
过录本:将名家批校文字移录而成的本子
×卷本:正文包含 ×卷的本子
以用途区分:
进呈本:进呈给内廷的本子
底本:作伪校勘主要依据的本子或据以编纂、刊刻的本子
样本:以待审查、校订、观赏的本子
以流传情况和价值区分
俗本:流布较广,容易得到的本子
孤本:举世无双的本子
秘本:秘不示人的本子
善本:文物价值、艺术价值或学术价值较高的本子
焦尾本:火灾之后幸存的本子
××藏本:×× 藏书家收藏的本子
66.版本目录:著录版本的目录
67.别本: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
68.正本:同书异本中最早的眷刻之本
69.流俗本:广为流传的本子
70.净本:据草稿写定的本子
71.版牍:用木板写成的书
72.简策:文字在在竹木上
73.帛书:文字写在缣帛上
74.檄:汉代皇帝发布的征召、声讨的文书。
75.杀青:就是把竹简烘干,以防虫蛀和腐烂。
76.赘简:在编连时简策开头常常另加两枚无字的简,以保护正文和撰写篇名、篇数。
77.经生:经生又叫书手、楷书、佣书、赁书、书工等。它是一种专以抄书谋生的社会职业。
78.国子监:国子监是国家最高学府和教育机关。
79.公使库:是专供公使厨传(饮食住行的总称)的机构,公使库不仅要为公使出差提供饮食住行的方便,而且承担起所有的费用。
80.经厂:经常是司礼监(掌管宫内仪礼、刑名、内外章奏、书籍名画等)内负责刻印书籍的专门机构。
81.南监:又称南雍,为明代南京国子监。由于明成祖迁都之后在北京又建立了一个国子监,所以命长出现了南北两监并存的局面。另北监即为北京国子监。
82.藩府刻书: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将其子孙分封到全国,作为藩王,用来协助中央地域外族侵略和监督地方官吏。藩府刻书就是藩王在地方刻书,是明代官刻的一种。
83.书帕本:书帕本是古籍版本的一个类别,属官刻。明代官员上任或奉旨归京,例以一书一帕相馈赠。书帕本的制作分两种情况:一是官吏朝觐入都,地方官为了巴结上司,慷国家之慨,用公费刊书为其送行;二是官吏朝觐入都,时间紧迫,来不及新刻一书,于是就把官刻旧版拿来稍加删改,以旧充新。总体上说,书帕本就是为了把书当作礼物送给他人的刻书本子。
84.毛晋:毛晋,明末清初的著名藏书家和出版家,对于古代文化的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众多室名中以汲古阁和绿君亭为著名。
85.武英殿刻书:武英殿刻书始于康熙十九年,该年与清廷内务府设立武英殿造办处,在制作内廷所需文具、文艺品的同时兼事刻书。
86.官书局:官书局是清代末期地方官刻的重要代表。它产生于雕版印刷日趋没落,新的印刷技术日渐兴旺之际,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87.北京琉璃厂:,琉璃厂在北京南城,本名海王村。明清两代在此设窑烧制琉璃砖瓦,供营建宫殿、王公邸舍之用。从明代开始,琉璃厂即有书市出现,书市至清而大盛。除了书市贸易之外,不少书坊还从事刻书活动。
88.编例:是指一书内容的编制体例。
89.藏版:收藏书版。
90.室名:古时候文人墨客、书坊主任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为了现实高雅,常常给自己的居室或书坊取一个寓意深刻的名字。这个名字就叫室名。
91.版藏:收藏版本
92.自序:作者本人所写
93.他序:非作者本人所写,而由他人写
94.总序:针对全书而写,范围较大
95.篇序(或类序):针对某篇而言,范围较小
96.原刻序:又叫初刻序,即一书初刻所写的序
97.重刻序:重刻一书时所写的序
98.避讳:封建时代对于对于君主、圣贤或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的种种规定
99.改字法:即用同音字或同义字代替讳字
100.空字法:即碰到讳字,用“某”或“上讳”等字代替或用符号“”表示
101.缺笔法:省去讳字的最后一笔不写
102.书名作伪:即用挖改书名的办法冒充新本
103.著者作伪:用挖改著者姓名的办法冒充新本
104.卷数作伪:即以残充全欺人
105.序言作伪:即增删序言欺人
106.年号作伪:改刻年号以欺售
107.牌记作伪:即增删牌子欺人
108.藏书印作伪:即伪造名家藏书印欺人
109.题跋作伪:伪造名家题跋欺人
110.纸张作伪:把新纸伪作旧纸欺人
古时候的书籍现在拿起来读又是一种不同的意境,那么对于这种意境只有真正的在真书里面才可以体会,那么你知道有哪些鉴别古书的方法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古书真假的鉴别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古书真假的鉴别方法
一、封面。古书封面为四周单线边栏,分为三行,右行为编著撰选者姓名,中行为书名,左行为刊印人或斋、堂名。
二、装订。古书装订在宋以前均为卷轴形式和折叠页装。册装书的出现是在宋代以后,册装最初是蝴蝶装,后来进到了包背装。线装书是在明代中叶以后才有的。
三、版式。古书的版式,北宋和南宋前期刻本基本上是白口,南宋后期出现黑口,元末至弘治年间通行粗黑口。明正德,嘉靖年间又出现白口书,之后一直到清代,黑白两种书口同时流行。
四、字体。古书字体主要有两种,一种宋体字,另一种是元体字。尽管时有非欧非颜,非柳非赵的所谓“馆阁体”出现,但那并非主流。
五、纸张。宋代印书多用麻纸和以竹为原料的玉扣纸。元刻本常用竹纸或皮纸,比宋版用纸稍黑。明代印书,前期多用江西棉纸,后期多用竹纸,晚期盛行毛边纸。清代大多采用开花(又称桃花纸),但在实际应用中,几乎以前所用的各种纸张,清刻本中都在运用。
六、讳字。避讳讲究自周代始,官名、人名、地名均随帝王名字的改变而改变,这对判断古籍年代极有参考价值。历代避讳常见的有改字、空字、缺笔。秦汉时大多采用改字和空字避讳,讳名不讳姓。用缺笔字代讳字发端于唐,又在宋版书上特多。金元刻本无讳字,多俗体、简体。明前、中期亦不避讳,明刻讳字始于明光宗朱常洛。清刻本避讳尤其苛严。
古书籍版本的类别以刻印时间区分:宋刻本——北宋本和南宋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三朝本、递修本、初刻本、重刻本、翻刻本、影刻本、初印本、后印本。
以刻印地点区分:浙本、建本、蜀本、江西本、平阳本、朝鲜本、日本本、越南本、梵本。
以刻印单位区分: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京本、监本、兴文署本、经厂本、殿本、内府本、藩本、局本、扬州诗局本、书院本、公使库本、汲古阁本、陈宅书籍铺本、建安余氏本。
以装订形式区分:卷子本、经折装本、旋风装本、包背装本、线装本等。
以制版工艺区分: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套印本、钤印本、石印本、影印本、饾版、拱花。
以写本种类区分:写本、稿本、抄本。
以活字种类区分:泥活字本、木活字本、铜活字本、铅活字本。
以字体、行款区分:大字本、小字本、软体字本、硬体字本、X行本。
以纸张区分:麻纸本、树皮纸本、竹纸本、公文纸背本等。
以颜色区分:朱墨本、朱印本、蓝印本。
以板式区分:巾箱本、两节版本、三节版本、百衲本、配本、黑口本。
以刻印质量区分:邋遢本、大花脸本、书帕本、写刻本、精刻本。
以内容区分:单刻本、合刻本、抽印本、丛书本、增订本、删本、节本、足本、残本、校本、注本、批点本、真本、伪本、序跋本、插图本、过录本、X卷本。
以用途分:进呈本、底本、样本。
以流传情况和价值区分:俗本、孤本、秘本、善本、焦尾本、XX藏本。
古书的修复保养方法霉菌
收到发霉的书籍,就要第一时间放它到干爽的地方,用吸尘机吸走发霉孢子,情况稳定后,再用工具刮走霉菌的主要部分。而残留的霉渍,可先用热水清洗,再用双氧水处理。
干裂
先给它一点雾气,让它变软,再用纤维纸托底,避免裂缝伸延。而修复好的书籍,可存放在较为稳定的环境里,减少受光线的影响,作长久保存。建议书籍最好存放在相对湿度达百分之五十至六十之间、空气流通、温度低于二十五度、没有阳光直射的环境。但亦鼓励用者定期将书籍取出翻阅,以便检查它们是否一切正常。
有虫
旧书假如保护不周就轻易生虫受损,假如书籍生了虫子,就把书用塑料袋包好,然后放进电冰箱冷冻12个小时左釉冬蛀虫就会被冻死。
水浸
古书鉴别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技术性强,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尽管如此,要鉴别古籍的优劣真伪,还是有一些基本的常识和规律可以遵循。
一、封面。古书封面为四周单线边栏,分为三行,右行为编著撰选者姓名,中行为书名,左行为刊印人或斋、堂名。
二、装订。古书装订在宋以前均为卷轴形式和折叠页装。册装书的出现是在宋代以后,册装最初是蝴蝶装,后来进到了包背装。线装书是在明代中叶以后才有的。
三、版式。古书的版式,北宋和南宋前期刻本基本上是白口,南宋后期出现黑口,元末至弘治年间通行粗黑口。明正德,嘉靖年间又出现白口书,之后一直到清代,黑白两种书口同时流行。
四、字体。古书字体主要有两种,一种宋体字,另一种是元体字。尽管时有非欧非颜,非柳非赵的所谓“馆阁体”出现,但那并非主流。
五、纸张。宋代印书多用麻纸和以竹为原料的玉扣纸。元刻本常用竹纸或皮纸,比宋版用纸稍黑。明代印书,前期多用江西棉纸,后期多用竹纸,晚期盛行毛边纸。清代大多采用开花(又称桃花纸),但在实际应用中,几乎以前所用的各种纸张,清刻本中都在运用。
六、讳字。避讳讲究自周代始,官名、人名、地名均随帝王名字的改变而改变,这对判断古籍年代极有参考价值。历代避讳常见的有改字、空字、缺笔。秦汉时大多采用改字和空字避讳,讳名不讳姓。用缺笔字代讳字发端于唐,又在宋版书上特多。金元刻本无讳字,多俗体、简体。明前、中期亦不避讳,明刻讳字始于明光宗朱常洛。清刻本避讳尤其苛严。
此外,古书鉴别还要细审书中内容,注意书后的序文跋语,以及墨色、藏书印章、刻工记载等。
本文2023-08-07 00:15:3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7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