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资料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关于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资料,第1张

七下西洋的时间

永乐三年(1405)五月己卯,“中官郑和等赍敕往谕西洋诸国”;五年(1407)九月壬子,“太监郑和使西洋诸国还,械至海贼陈祖义等”。

永乐五年回加不久复受命出使西洋,永乐七年(1409)回国。

第三次奉命出使,至永乐九年(1411)六月乙巳,“内官郑和使西洋诸国还,献所俘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并真家属”。

第四次,据《明成祖实录》卷86载,永乐10年(1412)“十一月丙申,遣太监郑和等赍敕往赐满刺加、爪哇……诸国锦绮纱罗彩绢等物有差。”实际上该年郑和并未成行,而是驻军长乐县十洋街,并奏建长乐南山行宫以为官军祈报之所。第二年(1413),又重修长乐南山三峰塔寺;4月,“道出陕西,求所以通译回语可佐通信者,乃得西安羊市大清真寺掌教哈三。”直至这一年冬天,郑和才统领舟师往忽鲁谟斯等国。永乐十三年(1415)七月癸卯,“郑和等第四次奉使西洋等国还。九月壬一寅,郑和献所获苏门答刺贼首苏干刺等于行在。”

第五次,永乐15年(1417)五月十六日,郑和在泉州伊斯兰教灵山圣墓行香并勒石纪念,不久即统帅舟师下西洋;永乐十七年(1419)七月戊午,“官军自西洋还”,受到成祖的赏劳。

第六次,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癸巳,“郑和等第六次奉使西洋诸国”;永乐二十年(1422)八月壬寅,“中官郑和等使诸蕃国还,暹罗、苏门答刺、阿丹等国悉遣使随和贡方物。”

第七次,宣德五年(1430)六月戊寅,“遣太监郑和等赍诏往谕诸番国”。这时,郑和已所届花甲。宣宗诏谕下达后,郑和并未立即成行。第二年(1431)正月,他在太仓刘家港天妃宫刊勒《通番事迹碑》;十一月,又在长乐南山寺刊立《天妃之神灵应碑》,并“驻泊兹港,等候朔风开洋”。直到这一年的十二月九日,他才率船队出五虎门,正式起航。宣德八年(1433),郑和“奉使历忽鲁谟斯第十七国而还”。不久,约在宣德十年(1435),他默默地在南京辞世,终年65岁。郑和墓在南京市南郊牛首山南麓,当地群众俗称“马回回墓”。其后裔自明清以来世代相沿,定期来这里祭扫,从未间断过。

第七次下西洋航程

明朝祝允明所撰《前闻记》(1525年刻)详细记载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行程日期及各地停留之日期,可供参考:

人数:官校、旗军、火长、舵工、班碇手、通史、事、办事、书算手、医士、铁锚、木艌、搭材等匠,水手、民稍人等,共27550员名。

里程: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六日(1431年1月19日)龙湾开舡,十日到徐山,二十日出附子门,二十一日到刘家港,六年二月二十六日到长乐港。十一月十二日(1431年12月16日)到福斗山。

十二月九日出五虎门,二十四日到占城。(注:自福建五虎门至占城共行船16日。)

七年正月十一日开舡,二月六日到爪哇。(注:自占城至爪哇共行船25日。)

六月十六日开舡,二十七日到旧港。(注:自爪哇至旧港共行船11日。)

七月一日开舡,八日到满剌加。(注:自旧港至满剌加共行船7日。)

八月八日开舡,十八日到苏门答剌。(注:自满剌加至苏门答剌共行船8日。)

十月十日开舡,十一月六日到锡兰山。(注:自苏门答剌至锡兰山共行船36日。)

十日开舡,十八日到古里国。(注:自锡兰山至古里国共行船9日。)

二十二日开船,十二月二十六日到忽鲁谟斯。(注:自古里国至忽鲁谟斯共行船35日。)

八年二月十八日(1433年3月9日)开船回洋。

三月十一日到古里。(注:自忽鲁谟斯至古里国共行船23日。)

二十日大综船队回洋,四月六日到苏门答剌。(注:自古里国至苏门答剌共行船17日。)

十二日开船,二十日到满剌加。(共行船9日。)

五月十日回到昆仑洋,二十三日到赤坎,二十六到占城。

六月一日开舡,三日到外罗山。(共行船2日。)

九日见南澳山。十日晚,望见望郎回山,六月十四日到碕头洋。十五日到碗碟屿。二十日过大小赤。二十一日进太仓。七月六日到京。二十一日关赐奖衣宝钞。

船号:如清和、惠康、长宁、安济、远之类,又有数序一二等号。

船名:大八橹、二八橹之类。

备注:郑和第七次大航海于1431年1月19日离开南京龙湾港,于1432年1月12日离开福建五虎门,途径占城、爪哇、旧港、满剌加、苏门答剌、锡兰山、古里国,于1433年1月17日到达忽鲁谟斯(位于今伊朗东南米纳布附近,临霍尔木兹海峡。),共用两年时间到达目的地忽鲁谟斯。1433年3月9日,离开忽鲁谟斯,1433年7月22日回到南京,回程共用了4个月时间。

七下西洋所经过的国家和地区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共有36个: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满刺加、勃泥、办门答刺、阿鲁、柯枝、大葛兰、小葛兰、西洋琐里、苏禄、加异勒、阿丹、南巫里、甘巴里、兰山、彭亨、急兰丹、忽鲁谟斯、溜山、孙刺、木骨都束、麻林地、刺撒、祖法儿、竹步、慢八撒、天方、黎代、那孤儿、沙里湾尼(今印度半岛南端)、不刺哇(今索马里境内)。

郑和大航海所涉及中外地名解释

1、西域

在古代,狭义的西域指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地区;广义的西域指越过狭义的西域向西所能到达的地主,包括中亚、西亚、印度半岛,直至欧洲东部、非洲东北部。“其西域之西”中的“西域”指狭义西域,若与下文“迄北”对应,似可作“西部疆域”解;“西域忽鲁谟斯国”中的“西域”指广义西域。

2、西洋

元、明时的西洋,指南海以西(约东经110以西),相当于今文莱达鲁萨兰国以西的海洋和沿海各地,远至印度半岛、波斯湾及红海沿岸、非洲东北部一带。

3、占城国

亦称占婆,古国名,在今越南的中南部。中国史籍上曾称之为林邑、环王。当地盛产稻谷,称“占城稻”,为稻谷良种之一,宋时传入我国;郑和下西洋后,占城稻在我国长江、珠江、闽江流域大面积引种、推广。福建省福州长乐一带称此稻为“占谷”或“黄占”,直至三十年前,都是当地高杆晚稻的一个优良品种。

4、爪哇国

亦即麻口若巴歇国,在今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Java Island)。唐代以来的史籍称其地为“诃陵”“ 婆”。该岛北临爪哇海,南滨印度洋,面积126万平方公里,人口近亿,是印尼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主要城市有雅加达(首都)、万隆、三宝垄、泗水苏拉卡尔塔)、泗水为华裔长乐人聚居地。

5、三佛齐国

亦即室利佛逝国,梵文Srivijaya的音译,在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上的古国,当时都约在今日的巨港(巴邻旁,Balenbang),位于苏门答腊东南部慕西河畔。

6、暹罗国

泰国(Thailand)的旧称,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中部。十四世纪中叶,由暹国与逻国合并而成,南临暹罗湾。现首都为曼谷,泰国的华侨 与华裔人数居世南亚首位。

7、南天竺

天竺为古印度别称,古籍又称天竺为身毒。天竺分北、中、南三部分,南天竺指印度半岛的南部地区。

8、锡兰山国

亦即锡兰(Ceylan),或称狮子国,今称斯里兰卡(Srilangka)为亚洲南部岛国,隔保克海峡与印度东南部相望,面积65万平方公里,为佛教古国之一,主要民族为僧伽罗族与泰米尔族。首都科伧坡(Colombo),位于该岛西南。

9、古里国

又称“古里佛”,故地约在今印度半岛西南部喀拉拉邦的科泽科德(Koxhikode)一带,为海上交通要冲。明永乐五年(1407)郑和二次下西洋时曾到此访问并立碑纪念。

10、柯枝国

亦译作“国贞”,故地在今印度西南部的柯钦(Cochin)一带,是航道要冲和重要港口。十五世纪初与我国有友好往来。

11、忽鲁谟斯国

即霍乐木兹(Hormuz),又译作和尔木斯,地在今伊朗东南米纳布(Minab)附近,临霍尔木兹海峡,废址在霍尔木兹岛北岸,扼波斯湾出口处,为古代交通贸易要冲,今为对岸阿巴斯港所取代。

12、木骨都束国

今译作摩加迪沙(Mogadiscio)是被称为非洲之角的索马里共和国首都,位于索马里东南,临印度洋。13世纪以前建有古城。郑和下西洋曾两度访此。

13、南京龙江

明初设“龙江船厂”于此。故址在今南京下关三汊河附近的中保村一带;水道旧称龙江,出龙江关通长江,龙江船厂曾为郑和下西洋造“宝船”,故又称“宝船厂”,造船的船坞叫“船作”,遗址犹存,宛如一口口巨大的水塘。1957年此地出土一根大舵杆,长1107米,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此舵杆之长,足证郑和宝船规模之大。据《龙江船厂志》载,1411年(永乐九年)该船厂“改、造海船247只,备使西洋诸国”。龙江之滨原有天妃宫,已圮。

14、长乐南山

因位于福建省长乐县县治之南而得名,今长乐县城区街道环绕此山。海拔仅约四十余米,又称登高山;该山有兰茗、香界、石林三个小山峰,故亦称三峰山,山上登高山;该山有兰茗、香界、石林三个小山峰,故亦称三峰山,山上有塔,称三峰塔(圣寿宝塔);有寺称三峰寺或三峰塔寺;寺旁有“天妃行宫”,祀妈祖,《天妃灵应之记》碑即立此宫内;宫旁有郑和所建“三清宝殿”,殿内“钟鼓供仪,靡不俱备”,钟即“郑和铜钟”,原件抗战期间移南平市。以上寺、宫 、殿均已圯,塔巍然存,近年加固整修,更为壮观。1935年,在原寺、宫、殿废址上建有郑和史迹陈列馆,《天妃灵应之记》碑系该主馆主要陈列文物,南山(三峰山)同年辟为“郑和公园”。

15、兹港

指长乐太平港通闽江。位于长乐县南山西麓以西、以北,狭义指靠近长乐县城吴航头一带的下洞江水域;广义泛指整个下洞江水域,该港原来江面宽阔,水深可泊巨舟,有“无风万里磨平玉,有月千波漾碎金”之说;港东北、东南屏峙首石、六平诸山,可蔽阻台风袭击,为避风良港。《长乐县志》《长乐六里志》均载有;三宝太监郑和通西洋,驻舟师造巨舶于此,奏改名为太平港等句。由于沦桑变化,今仅余一狭长水道,通小汽轮,原水道大部分成为沃野良田,部分辟为新居民区,该居民区主干道路称“太平港”路,与郑和路垂接。

16、苏门答腊国

又译作苏木都剌(Samud'ra)、苏文答剌、苏文达那。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Sumatra Island)北部洛克肖马韦附近,今为全岛总称,该岛北临马六甲海峡,南濒印度洋,赤道横贯中部,为印尼西部大岛,面积434万平方公里,首府棉兰。

17、满刺加国

旧译亦作麻六甲,今译作马六甲(Malacca)14-16世纪马来亚半岛上的封建王国,位于今马来西亚、马六甲洲一带,居马六甲海峡要冲,1411年(永乐九年),该国国王拜里迷苏剌(Parmesvara)曾率妻子、大臣等540人来中国访问;郑和船队屡经其处,现马六甲州居民半数为华裔,其首府马六甲市居民四分之三为华裔;市内有三保庙、三保井、三保城等古迹。

18、阿丹国

Aden,古国名,今译作亚丁,故地在今亚丁湾西北岸一带,扼红海和印度洋出入口,为海陆交通要冲。古时为宝石珍珠集散地,十五世纪前期便与中国互通使节、贸易。今之亚丁市位于亚丁湾一个突出的小半岛上。为也门民主队民共和国(南也门)首都。1990年5月,南、北也门合并为也门共和国,亚丁成为该国的“经济首都”。

19、卜剌哇国

故地在今索马里共和国布拉瓦(Brava)一带;十五世纪前期与中国友好往来,互通使节,郑和船队曾到此访问,布拉瓦东临印度洋。

现存史料关于

郑和宝船纪录

1、《明史》郑和传:"永乐三年(1403年)6月,命(郑)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域,以次遍历诸国"。

2、南京下关"静海寺碑"云:"永乐三年,将领官军,乘驾二千料海船并八橹船。永乐七年,将领官军,乘驾一千五百料海船并八橹船。"。

3、《崇明县志》和《太仓州志》记载郑和船队自浏河出海时,有海船二百零八艘。

4、《国榷》记载:永乐三年,造宝船六十三艘。

5、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记录有:"宝船共六十三号,大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船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 。

6、《星槎胜览》"占城国"条云:"永乐七年,太宗皇帝令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等统官兵二万七千余人,驾海舶四十八号,往诸番国开读赏赐,是岁秋九月,自太仓刘家港开船,十月至福建长乐太平港停泊,十二月于五虎开洋,张十二帆,顺风十昼夜至占城国"。

7、《西洋番国志》记载宣宗皇帝的敕书云:"今命太监郑和等往西洋忽鲁漠斯等国公干,大小舡六十一只……及随舡合用等火器……"。

8、《前闻记》中记载郑和下西洋所用海船有大八撸和二八撸船。

9、刻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天妃经》卷首有关郑和下西洋插图描摹复原图,整幅图由六面连接而成。《天妃经》全名《太上谈天妃救苦灵应经》,全一卷,是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僧人胜慧在临终时,命弟子用他所遗资财,发愿刻印的。刊刻时间为第五次下西洋后,正准备进行第六次下西洋。该图绘出了6桅帆船的形象资料,与《龙江船厂志》上所附该厂曾建造的早期4桅海船形制甚为相合。

10、《天工开物》云:"凡风篷之力,其末一叶敌其本,三叶调匀和畅。顺风则绝匪张篷,行疾奔马,若风力洧至,则以次减下,狂甚则带一二叶而已"。

11、明《武备志》中之"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后附载的过洋牵星图,图内绘有三桅海船。

郑和宝船的主要造船地

郑和宝船号称巨舶,其主要造船地为南京。

由于海船体积大,构造也较复杂,必须有相当规模的船坞和作坊。据《武备志》中的《自宝船厂开始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记载,郑和宝船自其建造地宝船厂出发去西洋。据《同治上江两悬志》记载:"都船厂在仪风门,即宝船厂,永乐三年三月命郑和等行赏占城"。龙江船厂是在原龙江船厂厂址再向南扩建而成,越过秦淮河,直达下保、中保、上报村及三汊河地区,龙江船厂内设提举司、作房、分司、篷厂、指挥举,在造船时实行明确的分工和严格的制度。

《龙江船厂志》记载:"洪武、永乐时,起取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南直隶(今江苏)滨江府县居民四百余户,来京(即南京)造船,隶属提举司,编为四厢。一厢出船木梭橹索匠;二厢出船木铁缆匠;三厢出艌匠;四厢出棕篷匠。"

《明会典》记载大规模的造船厂,拥有工匠数百人,有船木工、艌工、箬篷工、橹工等。

郑和宝船的另一建造地点是船队出发港福建长乐。

据《长乐县志》记载:"太平港在县西半里许,旧名马江。……明永乐间,太监郑和通西洋,造巨船于此,奏改太平港"。

郑和下西洋后还有一些下西洋巨舶停泊于福建,正统四年(1439年)明英宗命福建三司于见存海舟内择一,以赐琉球国使回国。

据统计,在郑和大航海期间,全国共造大小海船近4000艘,船场遍及全国各地;永乐年间,明朝海军拥有3800艘舰只,其中包括1350艘巡逻船,南京新江口有400艘大型主力舰。因此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李约瑟断言:"在1420年前后,中国海军也许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其它亚洲国家,甚至可能超过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乃至超过所有欧洲国家海军的总和"。

郑和大航海发展了崭新的造船技术与航海技术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造船与航海事业相当发达的国家,到了明朝郑和大航海时代更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高峰。《明史·郑和传》记载:“宝船六十三号,大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相当于现代船身长约138米,宽约56米,这种巨型海船充分显示当时中国造船业已经遥遥领先于全世界。至今残留在江苏省南京市下关的龙江宝船厂“上四坞”、“下四坞”等作塘和水道,就是明证,作塘呈东西向,与长江的夹江相通,便于宝船下水。作塘很大,经现代实测,长约500余米,宽约40米。龙江宝船厂是明朝大规模造船基地和停泊中心之一。中国航海史研究会曾根据444×18丈尺寸复原制作成9桅12帆的福船(尖底)模型,作为当时郑和宝船的标准船型和尺寸。而有专家认为依据南京静海寺残碑拓片所记,结合明永乐十八年《天妃经》卷首郑和船队插图等材料考证,郑和宝船可复原为长19丈、宽44丈、排水量约1100吨的船舶。还有专家认为这仅是中小型宝船,大型宝船应仍维持原有尺寸。根据遗迹情况,宝船厂所造船应为平底。平底船吃水浅,可以压浪航行,它的首尾可以翘起,安全无虞,并且靠岸方便。

郑和大航海综合应用了天文导航、罗盘导航、陆标导航、测量水深和底质等多种导航手段,如《西洋番国志》所记载:“砍木为盘,书刻干支之字,浮针于水,指向行舟。”这种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很先进的。

郑和大航海的重要成果是绘制了《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邸外国诸番图》,全图使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法,配上所记的针路和过洋牵星图,以南京为起点,最远到东非肯尼亚的慢八撒,到南纬四度左右为止,包括亚非两洲,所收地名达500多个,其中亚非诸国约占300个,相当准确地记录了航向、航程、停泊港口、暗礁、浅滩的分布,详细纪录了郑和大航海全部航程中开辟的众多新航道,重要的出航地点有20余处,主要航线有42条之多。它充分证明郑和大航海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发达的航海事业、丰富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

使命与功绩

郑和下西洋是一种国家行为,郑和船队是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明政府派遣郑和船队下西洋显然是从当时国家利益(包括皇帝的意志)和国家需要出发郑和下西洋的使命和功绩概括起来,主要包括4个方面:

1、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

郑和下西洋前,中国周边的国际环境动荡,主要表现在东南亚地区各国相互猜疑,互相争夺当时东南亚两个最大的国家爪哇、暹罗对外扩张,欺压周边一些国家,威胁满剌加、苏门答腊、占城、真腊,甚至在三佛齐,还有杀害明朝使臣的,拦截向中国朝贡的使团;再一个海盗猖獗,横行东南亚、南亚海上,十分嚣张,海上交通线得不到安全保障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一方面直接影响中国南部的安全,一方面极大影响了明朝的国际形象,不利于明朝的稳定和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明朝皇帝采取了“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和平的外交政策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通过各种手段,调解和缓和各国之间矛盾,维护海上交通安全,从而把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同周边联系起来,试图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提高明王朝的国际威望所以从明朝派遣郑和的使命可以看出是实现和平的使命

郑和下西洋调解矛盾,平息冲突,消除隔阂,有利于周边的稳定,维护了东南亚、南亚地区稳定和海上安全,提高了明朝的声望所以,可以看出郑和的船队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不是用于侵略扩张,而是用于实现和平目的在当时国际环境条件下,陈祖义几千人,阿烈苦奈儿上万人,没有强大军事实力做后盾,是难以实现和平的

李约瑟评价: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有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

2、震慑倭寇,牵制蒙元势力,维护国家安全

当时,威胁明朝安全的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东部海上的倭寇,北方的蒙元残余势力和西北的帖木儿帝国中国倭寇最早出现在元朝末年,日本国内发生内战,部分武士和浪人为了生存便到中国沿海抢劫,到明初朱元璋时期,非常猖獗当时明朝刚刚建立,国内还不稳定,所以集中精力安内,国防上采取被动的防御战略,在沿海省份设立卫所,在北方修长城和派兵屯边

朱棣时期,陆海两方面对明朝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改变了被动防御战略,主动出机,陆上方向实施迁都、亲征漠北;海上方向组建了郑和舟师,震慑和打击倭寇和反明势力,并从海上实施战略包抄,对西北方向进行战略上的牵制,从而减轻明朝北部的压力

3、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

郑和下西洋的使命主要是政治目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经济目的,国家实施这么大的战略行动,它是多方面考虑的在郑和船队下西洋过程中展开许多贸易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朝贡贸易这种贸易是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基本形式,带有封建宗主国的性质它通过这种形式获得这些小国对明朝宗主地位的认可,这是朝贡贸易的政治目的当时各国都积极到中国来朝贡,一方面得到明朝的庇护,一方面得到的丰厚赏赐据统计,永乐在位22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盛况空前更有文莱、满剌加、苏禄、古麻剌朗国4个国家先后7位国王亲自率团前来,最多一次有18个国家朝贡使团同时来华,还有3位国王在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遗嘱要托葬中华明朝都按照王的待遇厚葬

第二种官方贸易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双方官方主持下与当地商人进行交易,是明朝扩大海外贸易的重要途径郑和船队除了装载赏赐用的礼品外,还有中国的货物,如铜钱、丝绸、瓷器、铁器等这种贸易可以用明代铜钱买卖,多数以货易货最有影响的是击掌定价法在印度古里国,中国船队到达后,由当地的代理人负责交易事宜,将货物带到交易场所,双方在官员主持下当面议价定价,一旦定下,决不反悔双方互相击掌表示成交这种友好的贸易方式,在当地传为美谈郑和下西洋期间,尤其是后几次下西洋贸易规模扩大,遵循的平等自愿,等价交换,具备了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原则

第三种民间贸易这种贸易一定程度上是在郑和下西洋贸易活动的带动下出现的它不是通过官方,而是由商人或民间自发性展开的郑和下西洋消灭海盗,维护了海上安全,开辟了航线,促进和刺激了民间贸易据有学者研究,郑和使团不禁止下西洋官兵带一些中国货物在沿途进行交换东南亚百姓对中国丝绸、瓷器、工具非常喜欢,郑和船队一到都争先恐后的划船或到码头交易,有的还请官兵到当地的集市设摊交易当时中国主要输出的瓷器、丝绸、茶叶、漆器、金属制品、铜钱等,中国换回的主要是珠宝、香料、药材、珍奇动物等,当时中国从海外进口100斤胡椒,当地价值1两,回到国内出售20两,利润丰厚

郑和下西洋进行的贸易活动有政治行为的贸易,也存在经济行为的贸易

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不仅进行海外贸易,还传播先进的中国的文化当时东南亚、南亚、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比较落后,非常向往中华文明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还肩负了“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仪,变其夷习”的使命郑和出色将中华文明远播海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郑和下西洋传播中华文明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华礼仪和儒家思想、历法和度量衡制度、农业技术、制造技术、建筑雕刻技术、医术、航海造船技术等

现在在海外还流传许多郑和的故事在马来西亚有三宝山、三宝井,印尼有三宝垄、三宝庙,留下郑和遗迹,表达了当地人民对这位传播中华文明的先驱的敬意

4 、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占据着地球表面积708%,拥有着丰富的资源自古以来,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空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与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盛衰休戚相关我们的祖先早期创造了龙山和百越海洋文化,15世纪初,郑和大规模远航活动,把中国古代的海洋事业推向发展高峰,对人类的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

一是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为西方人的大航海铺平了亚非航路当葡萄牙的航海家达加马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抵达东非海岸时,当地人就告述几十年前中国人曾几次来到这里他们在阿拉伯领航员的帮助下,沿着郑和船队开辟的航线顺利到达了印度

二是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许多海洋科学数据《郑和航海图》就是通过大量海洋调查绘制的这种海洋考察活动比世界记载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国的“挑战者”号进行海洋调查早了400多年

三是对航海区域进行了战略布局郑和下西洋根据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识,在辽阔的海外选择了占城、满剌加、旧港、古里、忽鲁莫斯等地作为海洋发展的重点区域,有利于扩大海外交通和贸易范围

郑和下西洋在海洋事业上还有许多贡献郑和的功绩是辉煌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从30多岁开始,前后28年献身海洋,最后一次下西洋时,已经60岁了,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航海事业,他毅然率领船队出使,这次他再没有回来,病逝在印度的古里,时年62岁,永远的长眠在他开辟的和平的道路上

在群星璀璨的中华英杰中,郑和不但以先于西方人航海,胜于西方人的航海技术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我觉得人们关注和研究他的最主要层面,恐怕是郑和所代表的一种文化精神:一种中国人不畏艰险,征服自然的价值趋向,一种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决心

郑和这种敬业献身报效国家的精神是永存的,凝聚着中华民族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经略海洋和敢为天下先的优秀品德,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继承和弘扬,推进人类的文明。

一、鲁滨逊是一个充满了冒险精神的人。鲁宾逊敢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从鲁宾逊四次惊险的航海经历和他永不安于安稳平静生活的性格,充分显示出了他的冒险精神。

二、鲁宾逊是一个拥有惊人的毅力和丰富的创造精神的人。鲁宾逊一生乐观,即使流落荒岛,也绝不气馁。他克服许许多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度过了在岛上28年之久。鲁宾逊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勇敢,机智的性格。

三、鲁滨逊是一个坚毅的人。他没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经验,所以做任何事情都更要花很大的劳力,费好长的时间,比如做一块木板就要四十二天。

四、鲁滨逊是一个自信、善于自我反省、懂得感恩的人。鲁滨逊的自信,不是任意的凭感觉和感情产生的,而是在他确立目标时,通过审慎的思考和调查,通过预测可以达到成功的准备中产生出来的。

五、鲁滨逊是一个善于自省、懂得感恩的人。他越在不幸的境地越常深刻地忏悔自己的种种罪过,他核查、反驳、羁勒自己遇事最初的本能反应,否定自己对金钱和财物的过度追求,批评自己不曾想过上帝感激过上帝。

回答于 2021-06-10

全本小说免费阅读已完结小说七猫免费小说-txt支持下载,txt小说软件

全本小说免费阅读已完结小说_都市/言情/玄幻/灵异等海量免费小说,不花一分钱,立即阅读!即刻下载七猫免费小说

上海七猫文化传媒有广告

超全鲁滨逊漂流记教程_下载快手马上学

值得一看的鲁滨逊相关信息推荐

贴心服务,特惠全场,让品质生活引领消费时尚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告

更多专家

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garlic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1888493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AKA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共3条评论

别白看,评论几句再走~

热心网友3

nice

2022-02-28 20:10回复Ta

热心网友2

👍👍👍

2022-02-18 17:25回复Ta

查看全部3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写作积累描写名著阅读感受的好词好句好段

鲁滨孙漂流记好词立即下载拼多多APP,迅速了解鲁滨孙漂流记好词你想知道的,这里全都有!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拼多多

广告

鲁滨逊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

鲁滨孙是一个知足常乐的人,从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上集中体现,他之所以能在荒岛上生活28年,跟他这种态度是息息相关的,他能理智的面对现实,把在荒岛上的好处坏处列出来,从绝望中得到希望的火花,安慰自己,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鲁宾逊拥有直面现实、不畏困难、不灰心气馁、坚毅顽强、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新兴资产者所需要的。鲁滨逊的殖民主义思想反映了作者的时代局限性。作者从正面将鲁宾逊塑造成了文学史上第一位资产者,对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书过程1719年4月25日《鲁滨逊漂流记》出版,非常受读者的欢迎,受到鼓舞的笛福很快就创作了续集《鲁滨逊·克鲁索的更远历险》,并于同年的8月20日出版。小说共十六章,篇幅和前作相当,同样采用了鲁滨逊·克鲁索自述的方式。在《鲁滨逊漂流记》的末尾,曾提到过鲁滨逊培养自己的侄子当上了船长,他在侄子的怂恿下于1694年再次出海,并说:“我自己在那十年间的冒险经历和惊人遭遇,我以后也许会另行记叙的。”《鲁滨逊·克鲁索的更远历险》主要内容就是记述1694-1705年这十年间鲁滨逊四处历险的情况。

生活小能手呀

  回答于 2021-08-19

3点赞137浏览

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及理由?

一、鲁滨逊是一个充满了冒险精神的人。鲁宾逊敢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从鲁宾逊四次惊险的航海经历和他永不安于安稳平静生活的性格,充分显示出了他的冒险精神。二、鲁宾逊是一个拥有惊人的毅力和丰富的创造精神的人。鲁宾逊一生乐观,即使流落荒岛,也绝不气馁。他克服许许多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度过了在岛上28年之久。鲁宾逊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勇敢,机智的性格。三、鲁滨逊是一个坚毅的人。他没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经验,所以做任何事情都更要花很大的劳力,费好长的时间,比如做一块木板就要四十二天。四、鲁滨逊是一个自信、善于自我反省、懂得感恩的人。鲁滨逊的自信,不是任意的凭感觉和感情产生的,而是在他确立目标时,通过审慎的思考和调查,通过预测可以达到成功的准备中产生出来的。五、鲁滨逊是一个善于自省、懂得感恩的人。他越在不幸的境地越常深刻地忏悔自己的种种罪过,他核查、反驳、羁勒自己遇事最初的本能反应,否定自己对金钱和财物的过度追求,批评自己不曾想过上帝感激过上帝。扩展资料《鲁滨逊漂流记》以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赛尔柯尔在荒岛上的真实经历为原型创作而成。小说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鲁滨逊初出茅庐,最初三次航海的经过及其在巴西经营种植园的情况;第二部分详细描述了主人公流落荒岛,独居28年的种种情景;第三部分简要交代了鲁滨逊回国后的命运及这个海岛未来的发展趋向。第二部分是主体。

百度网友814b896

  回答于 2020-07-10

130点赞1评论

你认为鲁滨逊是个怎样的人结合事例说一说?

鲁滨逊是一个正直,善良,自信,坚韧不拔的人。鲁滨逊在野人手下中救了星期五,说明他正直善良。他在荒岛中生活了28年,说明他有坚韧不拔的精神。鲁滨逊自制陶器、自种稻谷、自己狩猎。说明他自信而且坚强。鲁滨逊·克鲁索: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是丹尼尔·笛福创作的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主要人物,又译为鲁宾孙·克鲁索。鲁滨逊梦想成为一名水手,他违背父亲的意愿,执意出海游历,不幸的是,船在暴风雨中倾覆。同船之人无一幸免。他孤身漂流到一座荒岛,身上物品所剩无几。尽管在荒岛上困难凶险不断,他却勇敢地生存了下来。后来,他发现一个长满葡萄的山谷,在那里搭建了一个容身之所。渐渐地,他开始喜爱孤岛生活。他驯养山羊,练习编筐,制作面包和陶器。在岛上过着宁静富足的生活。有一次,他救下一个即将被祭祀的食人族的野人“星期五",把他当做贴身仆人和亲密朋友。他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后,回到了故乡。鲁宾逊拥有直面现实、不畏困难、不灰心气馁、坚毅顽强、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新兴资产者所需要的。鲁滨逊的殖民主义思想反映了作者的时代局限性。作者从正面将鲁宾逊塑造成了文学史上第一位资产者,对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产生

▼▼▼▼

知识点

教材分析:

《鲁滨逊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逊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鲁滨逊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小说情节生动,细节逼真,描写细致,语言流畅,富于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意义。

本课是《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和片段,重点写鲁滨逊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鲁滨逊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作者介绍:

丹尼尔笛福(1660-1731),生于英国,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小说家,有“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美称。《鲁滨逊漂流记》、《摩尔弗兰德斯》等对英国及欧洲小说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代表作有《鲁滨逊漂流记》《杰克上校》《罗克萨娜》等。

作品介绍:(点下方链接)

《鲁滨逊漂流记》知识清单、阅读测试!

我会写:

惧:恐惧 畏惧 惧怕 惧色 临危不惧

凄:凄凉 凄清 凄惨 凄切 凄风苦雨

寞:寂寞 寞然 寞寞 落寞

宴:宴会 设宴 宴客 家宴 午宴 宴席

乏:乏味 缺乏 贫乏 乏力 人困马乏

籍:古籍 书籍 户籍 国籍 党籍 学籍

聊:闲聊 聊天 聊胜于无 民不聊生

栅:栅子 栅栏 铁栅栏 木栅栏

控:指控 控诉 掌控 控制

贷:借贷 贷款 农贷 信贷 车贷

剔:剔除 挑剔 剔红 剔牙 晶莹剔透

袭:袭击 夜袭 空袭 偷袭 寒气袭人

覆:颠覆 倾覆 覆没 覆盖 覆水难收

稍:稍微 稍等 稍许 稍稍 稍纵即逝

形近字:

惧(惧怕)慎(谨慎) 籍(书籍)藉(狼藉)

聊(聊天)卿(爱卿) 栅(栅栏)珊(珊瑚)

覆(覆盖)履(履行) 稍(稍微)梢(树梢)

多音字:

畜 xù畜养 chù牲畜

作 zuō作坊 zuò作家

尽 jǐn尽管 jìn尽兴

劲 jìn劲头 jìng劲敌

近义词:

畏惧——恐惧 凄凉——凄惨

安慰——宽慰 寂寞——孤单

野蛮——蛮横 忧伤——哀伤

反义词:

畏惧——勇敢 简陋——豪华

野蛮——文明 忧伤——高兴

接受——拒绝 节省——浪费

理解词语:

畏惧害怕、恐惧,不敢面对。

凄凉寂寞冷落;凄惨(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

寂寞①冷清孤单;清静。②静寂无声。

贷方一个账户的右方,即付方,与借方相对,课文中是与坏处一致,与好处相对。

倾覆颠覆,覆灭;倒塌,翻倒;倾轧陷害。

稍稍逐渐;渐渐。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流落穷困潦倒,漂泊外地。

凄凉寂寞冷落(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

圈养关在圈里饲养。

罗盘测定方向的仪器,由有方位刻度的圆盘和装在中间的指南针构成。

日晷(guǐ)古代一种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

仆役仆人,旧时指被雇到家庭中做杂事供役使的人。

萦系记挂;牵挂。

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宽慰①宽解安慰。②宽畅欣慰。

焉知非福出自“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

天涯海角指极远的地方或形容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前所未闻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

荒无人烟十分荒凉,没有人家。

重见天曰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阳。比喻脱离黑暗环境,重新见到光明。

聊以自慰聊,姑且。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词语扩展:

形容荒凉的四字词语:

荒无人烟 不毛之地 不牧之地

赤地千里 寸草不生 枯枝败叶

人迹罕至 满目凄凉 鸡犬不闻

课内词语:

航海 荒岛 流落 湖水 凄凉

水源 野兽 帐篷 援救 寂寞

恐惧 联想 宴会 面积 淡忘

文明 犹豫 计算 缺乏 防止

日历 仪器 自动 事实 制造

缺少 栅栏 介意 无非 处境

苦闷 理智 控制 知足 隔绝

境地 缘故 热带 袭击 防御

手段 解除 远眺 望远镜

不可思议 焉知非福

词语搭配:

(简陋)的帐篷 (寂寞)的生活

(成群)的山羊 (不安)的心情

(愉快)地生活 (荒芜)的土地

句子解析:

1、我现在处在一个令人忧伤的、没有言语交流的生活场景中,也许这种生活在世界上是前所未闻的。但我必须接受这种生活,并且一天天过下去。

这句话正是鲁滨逊孤岛生活的写照。他所要过的生活是人们从未听说过,他的心情是忧郁和寂寞的。一人置身于孤岛,可以说鲁滨逊面对的困难除了吃穿住的窘迫外,还有孤寂和绝望。如何战胜心灵上的忧郁和失望,是他在岛上住下去的关键。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写的都是“我”的眼中事,心中事,充分展现了“我”的内心世界,更具真实感。

2、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破船上搬下来的食物很快吃光了,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当意外来临时。鲁滨逊没有怨天尤人,灰心丧气,也没有不切合实际的幻想,而是很快接受了现实。“想办法”说明鲁滨逊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地行动起来应对困难。

3、我不稀罕它可以给我弄来的任何东西,也不稀罕它可以同我做伴,我只需要它同我聊聊天,但是却办不到。

在孤岛上有一只狗在身边,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伴儿。鲁滨逊这样说,是他极度寂寞的表现。人是需要交流的,这种想法太强烈以后,就希望身边的狗能开口说话,这也反映出鲁滨逊的孤寂和无奈。

4、鲁滨逊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去。

鲁滨逊经过二十多年在荒岛上的辛勤劳作,已经衣食无忧,并且有野人“星期五”陪伴,生活很愉快,因此差不多对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已经淡忘了。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7):具体描写鲁滨逊在岛上的生活充满困难,而且很孤寂。

第二部分(8~10):写鲁滨逊记录并列出自己的处境,决心开始安排自己在岛上的生活。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答:本课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梗概”写了鲁滨逊“遇险上岛”“建房定居” “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等情节。

2、鲁滨逊是怎样解决吃饭问题的?从中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鲁滨逊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麦子,使自己有奶喝,有肉吃,还有了粮食。这些描写反映出鲁滨逊是一个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的人,是一个有着顽强毅力的人。

3、鲁滨逊在柱子上刻上岛时间、自制日历,说明什么?

说明鲁滨逊有着丰富的航海知识,能细心地根据自然现象推测时 间和确定自己的位置,用刀刻斫痕的方式来记录时间,并把记时间的大柱子立在自己上岸的地方,以便经过此处的船只能够发现。足以说明鲁滨逊是个充满智慧的人。

4、 鲁滨逊“ 坏处”和“好处”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 坏处”和“好处”的对比,实际上是两种心态的对比:想到坏处无奈,想到好处欣慰。鲁滨逊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理智地面对现实,能够知足安命,能够在困难的环境中找到安慰和满足,从而创造了生存的奇迹。

5、从鲁滨逊的经历中,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鲁滨逊的经历中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一个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人。

课文主题:

本课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梗概”写了鲁滨逊“遇险上岛”“建房定居” “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等情节。“节选”写了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课文表现了鲁滨逊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机智坚强、聪明能干、顽强生存的精神品质。

课后习题答案:

1、默读梗概。说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羊种麦→救“星期五”→获救回国

2、默读节选的片段。说一说: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鲁滨逊克服的困难有:①没有固定的住所;②孤立无援;③缺少食物④缺少生活所需的工具;⑤野人的威胁。

鲁滨逊的心态变化:由开始的悲观、孤寂转变为积极乐观、知足安命。

鲁滨逊:①不甘平庸,敢于冒险,追求自由,不畏艰难。

②镇定自若,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信心,具有坚强的意志。

③乐于助人,有正义感,富有同情心,机智勇敢。

④对生活充满希望,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完成,具有实干精神。

3、选做:最近你遇到什么困难和烦恼了吗?像鲁滨逊一样把坏处与好处列出来,再说说这样做对你是否有帮助。

示例:

妈妈去外地出差十几天了,我感觉生活学习乱了套。

坏处:

1早晨没有人喊我起床。

2中午只能在学校吃食堂。

3家庭作业没有人帮我检查。

4双休日只能待在家里,不能像以前一样跟妈妈去游乐园。

5好久没有吃到妈妈包的饺子了。

好处:

1每天晚上自己定好闹钟,早晨闹钟一响赶紧起床。

2跟同学们在一起吃饭挺热闹的。

3写完家庭作业自己检查一遍,比以前细心多了。

4双休日在家里阅读名著。

5自己动手包了一次饺子,虽然包的饺子不好看,也没有妈妈包的饺子好吃,但是心里很高兴。

妈妈不在家的日子,虽然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但是我开始变得独立起来,收获还是很大的。

图文解读

▼▼▼▼

同步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chǔ jìng gěng gài wèi jù

jiǎn lòu jì mò jiù yuán

yě mán pàn luàn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写在横线上。

(1)Axù B.chù

牲畜 畜养 畜产

(2)Aquān Bjuàn

羊圈 圈养 圈地

(3)Achǔ Bchù

处境 用处 处理

3 选词填空。

安慰 慰问

(1)儿子的成功使母亲饱受磨难的心得到了些许的。

(2)每年的春节,政府都会去那些烈士的家属。

凄凉 凄惨

(3)这部小说主人公的命运十分,令人潸然泪下。

(4)远行的游子置身于异国他乡,一种之感油然而生。

4.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1)在选段中括号里填上关联词。

(2)鲁滨逊从不幸的处境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是

(3)画“ ”的句子的意思是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1659年9月30日,我,可怜而不幸的鲁滨逊·克罗索,在一场可怕的大风暴中,在大海中沉船遇难,流落到这个荒凉的小岛上。我且把此岛称之为“绝望岛”吧。同船伙伴皆葬身鱼腹,我本人也九死一生。

整整一天,我为自己凄凉的境遇悲痛欲绝,我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器,也没有地方可逃,没有获救的希望,只有死路一条,不是被野兽吞嚼,被野人饱腹,就是因缺少食物而活活饿死。夜幕降临,因怕被野兽吃掉,我睡在一棵树上。虽然整夜下雨,我却睡得很香。

10月1日清晨醒来,只见那只大船随涨潮已浮起,并冲到了离岸很近的地方。这大大出乎我意料。我想,待风停浪息之后,可以上去弄些食物和日用品来救急。但又想到那些失散了的伙伴,这使我倍感悲伤。……

从10月1日至24日,我连日上船,把我所能搬动的东西通通搬下来,趁涨潮时用木排运上岸,这几天雨水很多,有时也时停时续。看来,这儿当前正是雨季。……

10月26日傍晚,我终于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我画了一个半圆形作为构筑住所的地点,并决定沿着这个半圆形安上两层木桩。中间盘上缆索,外面再加上草皮,筑成一个坚固的防御工事,像围墙或堡垒之类的建筑物。

(1)选段中共讲了哪几件事?

(2)读了本文鲁滨逊在困难中的表现,联系我们学习及生活过程中遇到的苦难,应该怎样面对?

6.请向你的朋友推荐名著《鲁滨逊漂流记》,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答案:

1略 2.(1)B A A (2)B B A (3)A B A

3.(1)安慰 (2)慰问 (3)凄惨 (4)凄凉

4.(1)但是

(2)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3)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从而得到内心的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5.(1)①沉船遇难,“我”流落到荒岛;②“我”到沉船上搬运东西;③“我”寻找地方,构筑住所。

(2)理由一:《鲁滨逊漂流记》让我懂得了在遭遇困境时,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要坚强地活下去。

理由二:这部小说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鲁滨逊这个人物。他敢于冒险,敢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即使流落荒岛,也不气馁。在荒无人烟、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条件的小岛上,他孤身一人,克服了许许多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

6略

图文音视频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