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员,监生,典籍三词都是什么职称、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古代生员,监生,典籍三词都是什么职称、,第1张

生源唐国学及州、县学规定学生员额,因称生员。明、清指经本少各级考试入府、州、县学者,通名生员,习称秀才,亦称诸生。生员常受本地教官(即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等)及学政(明为学道)监督考核。生员的名目分廪膳生、增广生、附生。初入学为附学生员,廪、增有定额,据岁考、科试成绩递补。廪生给廪米,故名。增广生亦名增生,因于廪生外增额,故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阿Q正传》中称赵少爷“茂才公”,表示讽刺。监生在国子监肄业的生徒。宋代除国子监及其下属各学生员称监生外,司天监也有监生。其名始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置东都监生一百人(唐原称在监肄业者为国子生)。明初由各省选送了行俱优的生员入监为监生,举人会试落第者亦可入监。清入监肄业的有贡生(即“贡监”,包括岁贡、因贡、副贡、拔贡、优贡、例贡)、监生(恩监、优监、荫监、例监)、官生(七品以上官子弟之聪敏好学者)、经提学官考选提拔的廪增附生、及满州勋臣子弟、先贤后裔等。乾隆以前,考课很严,后渐成虚文,生徒不常在监读书。同治与光绪初年,稍有起色,旋又废弃。清后期捐纳监生泛滥,此类监生多以之求官,监生之名,遂为人贱视,与往日状况不同。典籍元翰林兼国史院、明翰林院及国子监皆有此官,掌文牍及金钱出纳等事务。清内阁置典籍掌章奏文移,国子监置典籍掌书籍碑版。

《桃花源记》是由深圳淘乐研发的全球首款以我国古典名篇《桃花源记》为背景的2D回合网游大作。游戏强调清新、自然、宁静的游戏风格,通过在传说中的桃源仙境----桃花源界中一个小角色的奇遇与成长,为玩家逐步揭开关于桃花源界的神秘面纱,把一个清新脱俗、超然物外的世外桃源幻境展现在每个玩家的面前。

清新飘逸的游戏背景:

  《桃花源记》以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故事为背景,为玩家营造了一个清新纯净的桃源仙境。游戏的主旨并非推动玩家之间的明争暗斗、恩怨情仇,而是侧重于结伴探索的新奇感和个人修养的成就感。让玩家可以远离喧嚣与争斗,在游戏中体会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份轻松与快乐

  轻松快乐的游戏氛围:

  为了确保玩家能够以轻松自如的心态开始游戏,《桃花源记》设计了一系列引导性和趣味性兼备的系统,比如有趣的主线指引任务、大量的系统赠送道具、升级配点的指引、门派职业的逐级演变等。使玩家能够把那些繁琐复杂的操作彻底抛开,轻松顺利地展开游戏中的探险征程。

  层出不穷的玩法创新:

  进入《桃花源记》之后,玩家无需为了升级而每天重复烧双/刷师门的枯燥流程,玩家不仅可以在成长中接触到波澜壮阔的主线剧情,还可以通过花样百出的休闲游戏(如钓鱼、采集、种植、养成等)及妙趣横生、玩法各异的线上活动获得丰厚的收益回报和大量的与其他玩家互动的机会。

  游戏中智能化,个性化的npc也会将游戏中原本平淡无奇的人机交互变得充满变数与未知,为玩家的探险之旅带来更多的意外惊喜与乐趣。

角色介绍

  姓名:奕剑(人族)

  性别:男

  性格:正义、耐劳、踏实

  姓名:子若虚(影族) 性别:男

  性格:沉默、敏感、冷漠

  姓名:赤炎(魔族)

  性别:男

  性格:狂放不羁、热血男儿

  姓名:冰心(人族)

  性别:女

  性格:淳朴、善良

  姓名:萝莉(灵族)

  性别:女

  性格:调皮、乖巧、无忧(快乐的精灵)

  姓名:飞天猫(兽族)

  性别:女

  性格:活泼,豪爽,妩媚

庄园系统

  家族系统

  陶氏有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步入落英缤纷、芳草鲜美的桃花源界,谁人不想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恬静世界,过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呢?其实,你可以拥有,桃花源记为你们精心打造了一套精彩的家园系统,你可以按自己的心思打造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想象有多大,你的世界就将有多大。

  家园的获得

  你达到20级的时候,完成相应的主线任务,将会获得一套属于你的家园系统。

  家园的构成

  家园包括庄园系统和房屋系统两大部分,庄园系统主要是玩家装饰、种植的地方,房屋系统包括多个功能房,每种功能房有不同的效果。

  庄园分5个级别,玩家在庄园里种植植物,摆放庄园家具都能增加庄园经营点数,庄园经营点数达到一定程度后,庄园会自动升级。

  房屋属性:

  房屋分5个级别,分别为寒舍、民房、良宅、华宅、豪宅,当房屋级别低于庄园级别的时候,房屋管家处会出现房屋升级的选项,玩家可通过此处升级。房屋是玩家生活游戏必不可少的玩法,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到种植和建设的乐趣。

  房屋拥有建筑面积、摆放面积、宜居指数三大属性:

  建筑面积:房屋可用于建筑功能房的面积,不同的功能房占用的面积不同,同一功能房不同级别占用的面积也不同。

  摆放面积:家园里可以摆放的家具面积,不同家具占用摆放面积不同。

  宜居指数:决定着整个房屋使用效果的一个指数。

  庄园种植

  学习了种植技能的玩家可以在自己的庄园种植植物。植物每天会刷新成长一次,刷新后会出现一些异常状态,如若发现,请及时处理,否则会影响到该植物的成长状态。

  房屋构建

  兽室

  兽室是召唤兽的新家,你除了可以把召唤兽存入房屋里的兽室休息外,还可以爱抚、特训、教养你的召唤兽,爱抚召唤兽可以增加它的寿命;教养召唤兽能把你的经验转化为召唤兽的经验,而特训召唤兽将是考验你召唤兽的战斗能力的时候,如果特训通过,召唤兽将获得大量经验。当然,你也可以约上朋友一起特训你们的召唤兽。

  药房

  炼药制丹,讲究的是火候,而若自家房屋建造了药房,在房屋中炼药可以减少炼药消耗的精力,更有几率出现双倍产出。

  厨房

  天下佳肴皆出自双手,在建造了厨房的自家房屋中烹饪,可减少烹饪消耗的精力,更有基础出现双倍产出。

  卧室

  卧室是主人休息的地方,主人建造了此房间后,可在房屋里休息,恢复少量的精力和体力,另外卧室等级决定这房屋可以存放金钱的多少。

  仓库

  仓库是主人存放物品的地方,仓库的大小决定着房屋可存放物品的多少。

  锻造房

  锻造房多为学习了锻造技能的玩家所建,在建造了锻造房的房屋里锻造武器,可以减少相应的精力消耗。另外当锻造房等级达到5级以后,并且玩家的房屋已经搬入小区,玩家可以在家里开放锻造作坊,为其他人锻造武器。

  裁缝房

  裁缝房多为学习了裁缝技能的玩家所建,在建造了裁缝房的房屋里裁缝防具,可以减少相应的精力消耗。另外当裁缝房等级达到5级以后,并且玩家的房屋已经搬入小区,玩家可以在家里开放裁缝作坊,为其他人裁缝武器。

  精工房

  精工房多为学习了精工技能的玩家所建,在建造了精工房的房屋里雕琢饰品,可以减少相应的精力消耗。另外当精工房等级达到5级以后,并且玩家的房屋已经搬入小区,玩家可以在家里开放精工作坊,为其他人精工武器。

  木工房

  木工房多为学习了木工技能的玩家所建,在建造了木工房的房屋里制作家具,可以减少相应的精力消耗。另外当木工房等级达到5级以后,并且玩家的房屋已经搬入小区,玩家可以在家里开放木工作坊,为其他人木工武器。

  家庭作坊

  玩家可以在房屋里使用作坊,存入精力值,设定每点精力后,开启该作坊。作坊开放后,玩家可以到小区里邮箱使用这些作坊。

商业系统

  拍卖行

  拍卖条件

  1、 等级大于等于10级的玩家可以在天熙城的拍卖师处进行拍卖的相关操作。

  2、 拍卖中竞得的物品或者退回的金钱均通过邮件系统进行。

  拍卖行的使用

  拍卖行有3个标签页,分别为“搜索”,“记录”,“拍卖”。

  1、搜索

  商品名称:输入商品的名字

  等级范围:想要搜索物品的等级范围

  稀有程度:想要搜索物品的品级,绿、蓝、紫、金和所有。

  筛选:在左侧的条目中选择一个条目后,例如选择武器中的“枪”,再按搜索键即会看到所有枪的列表。

  重置:重置所有查询选项为默认。

  小技巧:单击列表标题的等级、剩余时间、价格可对搜索出来的结果进行排序。

  购买方法:

  选中想要购买的物品后,你可以选择界面右下方的“竞拍”或“一口价”购买物品。

  竞拍,你可以对该物品进行喊价,但是你不会立刻获得该物品,只有等到物品达到期限后,无人与你竞价你才会获得该物品。

  一口价,若物品设置了一口价,你便可以以一口价的方式将物品买断,以一口价买断的物品将立刻发送到你的邮箱里。

  2、记录

  记录里将显示你正在竞拍的物品。物品的剩余时间、当前状态、价格等信息。

  3、拍卖

  左键右侧道具栏中的物品或召唤兽可以将其上架。

  设定该物品的拍卖时间、初始价、一口价后,点击“开始拍卖”即可将物品放入拍卖行。下方列表里显示的是你正在拍卖的物品,选定你不想拍卖的物品,点击“取消拍卖”即可取消选定物品的拍卖。

  你可以在表里看到你拍卖的物品是否已被人竞拍,并且会显示当前的竞拍价格。

  拍卖物品是需要缴纳5%保管费,按照初始价和一口价中价高的计算。拍卖成功后保管费退回并收取8%的交易金额作为中介费。若物品未卖出不退还保管费。

  摆摊

  摆摊条件

  1、 等级大于等于10级的玩家,可以在游戏中指定的位置进行摆摊。

  摆摊流程

  1、点击主界面的操作按钮,弹出二级菜单选择,点击“摆摊”即可打开摆摊界面。

  2、在摆摊界面进行上架的操作,上架完成后,设定好摊位名称,点击“摆摊”按钮后正式开始摆摊。

  3、正式摆摊后,“摆摊”按钮变成“收摊”,点击收摊按钮后,即结束摆摊。

  4、一次可以出售20个物品和5个宠物。

  购买方法

  购买物品:右键点击摊位招牌即可查看对方出售的物品。鼠标停留在物品上即可以看到相关的物品属性。

  购买召唤兽:右键点击摊位招牌,再点左侧分页的“召唤兽”按钮,可以查看到对方出售的召唤兽名称列表。右键点击某个召唤兽名称,可以查看该召唤兽详细的资料。

结拜系统

  桃园结义是结拜兄弟中千古传诵的佳话,其结拜誓语也为后世众人结拜时纷纷效仿。《桃花源记》倾情打造结拜系统,快来找寻你最真心的金兰之交,结拜通行共闯桃源路。

  结拜条件

  结拜人数2-5人,每位成员都等级≥30级,不限性别;

  任意两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友好度≥200;

  有夫妻关系、师徒关系的玩家不能在一起结拜,并且每位玩家只能同时拥有一组结拜关系;

  结拜方法

  结拜成员组队到天熙城,找“义云天”(153,180)申请结拜,NPC会询问每个成员的意愿,只有所有成员都同意后才能结拜;

  玩家确认结拜后,需由队长交纳10万银两的结拜费用即可完成结拜。

  结拜称谓

  玩家成功结拜后,由队长组队找义云天设置结拜称谓。结拜称谓由7个字组成,其中第1、第2字、第4字和第7字由队长输入,其它部分由系统自动确定(请勿在称谓中填写不雅或非法名称,否则将随时被取消结拜关系及称谓)

  解除关系

  如果结拜成员想解除与其它成员的结拜关系,可以找天熙城的义云天申请解除结拜。在确认并解除关系后,玩家与其它结拜成员的相互友好度降低为当前的一半。

  当有结拜成员解除关系时,如果剩余成员人数≥2,这部分成员的结拜关系仍然保留,可以共同组队找义云天变换领取称谓以便符合当前人数。如果是2人结拜,有一人解除关系时,双方的结拜关系和称谓都将取消。

  结婚系统

  《桃花源记》倾情打造结婚系统。你是否已经找到能让你幸福甜蜜的人生伴侣?来桃花源记和你真爱的另一半,成就一段美好姻缘。

  结婚条件

  尚未结婚的的一对男女玩家,双方角色等级≥30级;

  双方的友好度/亲密度≥2000;

  有结拜关系、师徒关系的玩家不能结婚拜

  男女任意一方有房产。

  结婚方法

  组队到天熙城,找“月老”(409,81)申请结婚,NPC会询问对方的意愿,只有对方同意后才能结婚;

  玩家确认结婚后,需选择房屋迁入方,并且由队长交纳10万银两的结婚费用即可完成结婚。

  关于离婚

  结婚的玩家如果想解除婚姻关系,可以选择协议离婚或单方强制离婚。

  协议离婚

  夫妻组队找月老谈话,提出离婚的申请,3天后将默认协议离婚。在这一段时间内,双方的婚姻关系依然存在。双方若想反悔离婚,可到月老处取消离婚。

  强制离婚

  结婚后的玩家可以单人向月老提出离婚申请,在申请后的3~7天内再次找月老确认。在申请之后确认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双方的婚姻关系依然存在。单方强制离婚需要交给月老30万两的离婚申请费用。超出限期则申请强制离婚无效。

  离婚处理

  取消双方的夫妻称谓;

  取消双方的夫妻技能;

  离婚后双方的友好度降低至当前的一半。

拜师系统

  刚刚踏出桃溪镇的桃源新手们,在缤纷的桃源世界里探索和冒险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难题和困惑。这个时候如果有个老玩家及时出现答疑解惑、指点迷津,新人们的桃源之旅里定然会留下一道美丽的回忆。

  1、条件

  拜师条件:15≤等级<40,当前没有师傅

  收徒条件:50≤等级,当前正在教育徒弟个数未满

  2、流程

  由想成为师傅的老玩家作队长,组队带领新玩家前往天熙城寻找NPC“国子监祭酒”(131,146)。

  队长通过对话选择“举行拜师仪式”。

  等待双方确认后,双方正式成为师徒。

  3、出师条件

  徒弟等级≥50级并且师徒积分≥2000。

  必须通过出师考核。

  4、出师方法

  由徒弟作为队长,师傅作为多元前往国子监祭酒处

  队长通过对话选择“举行出师仪式”

  当徒弟达到65级以上仍然未出师的,将由系统强制出师。

  5、师徒积分:

  师傅每天可以带徒弟在国子监祭酒处领取10个师徒任务,每完成一个师徒获得一定的积分。每日只限10个师徒任务,可带领一个或多个徒弟领取。

  师傅和徒弟组队在野外暗雷怪的时候也可以获得师徒积分,但会受到怪物等级和徒弟等级差的衰减影响。

  6、出师考核

  满足出师条件的玩家发起的出师仪式后,都将触发出师仪式中出师考核。

  出师考刻包括文考和武考两部分,文考考察徒弟的游戏基础常识,武考考察徒弟的战斗能力。

  师徒相关礼包中会赠送。

  7、师徒奖励

  拜师后,系统会即时发放一个拜师礼包到师傅的邮箱里。礼包使用后,师傅会获得师徒积分和一个转赠给徒弟的礼包,务必记得转赠给徒弟以表师意。

  在徒弟升级到30、40、50的时候系统都会发放一个类似的晋级礼包给师傅,使用方式同拜师礼包。

  徒弟出师后,在达到60、70、80、90、100级的时候,系统都将发放一个后续的礼包给予徒弟,徒弟使用后会获得一定的奖励和一个回赠给师傅的礼包,务必带上礼包去酬谢师傅教育之恩。

  出师奖励:徒弟成功出师的话,依据徒弟的拜师等级和师徒积分,师傅可以获得大量的经验和定量的金币酬谢,徒弟可获得大量的经验奖励。

召唤兽技能

  获得途径

  1) 除了召唤兽拥有的必有技能外,召唤兽升级时有几率领悟到新技能。

  2) 通过召唤兽炼妖有机会获得新技能。

  3) 通过召唤兽打书可以给召唤兽增加新技能。

  炼妖打书

  召唤兽炼妖打书是提升召唤兽属性的主要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你可以培养出适合自己的召唤兽。在天熙城“召唤兽强化师(202,231)”处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

  炼妖

  两个召唤兽可以通过炼妖而合成为一个新的召唤兽,新的召唤兽资质、能力是根据合成前的召唤兽各资质、能力获得的,有可能比以前的资质更高,更适合战斗。合成后,原召唤兽技能有一定几率会遗传给新的召唤兽,还有一定几率合成出0级的召唤兽宝宝,合成后召唤兽的种类可能为原召唤兽之一。炼妖过程中有一定几率会出现变异甚至是稀有的召唤兽。

  炼化

  玩家可以用炼化珠、高级炼化珠或超级炼化珠把一个野生召唤兽炼化为0级的该召唤兽的宝宝,炼化过程中有一定几率会出现变异甚至是稀有的召唤兽。召唤兽等级、技能和相关资质会变化。

  玩家可以用如意珠、高级如意珠或超级如意珠把一个召唤兽宝宝重新炼化为0级的该召唤兽的宝宝,炼化过程中有一定几率会出现变异甚至是稀有的召唤兽。召唤兽等级、技能和相关资质会变化。

  玩家可以用回元珠、高级回元珠或超级回元珠为一个召唤兽宝宝重新分配属性点。召唤兽等级、技能和相关资质一律不变。

  玩家可以收集召唤兽兽诀,通过把兽诀炼化给召唤兽,可以使召唤兽学习到该兽诀记载的技能。召唤兽等级相关资质一律不变,召唤兽技能会根据情况变化:当召唤兽拥有的技能数量大于等于3时,新技能必然会覆盖一个原有技能;当拥有3个以下技能时,新技能有较大几率会覆盖掉原有技能,若无,将直接学会新技能。

  玩家可以用空玉含珠、高级空玉含珠或超级空玉含珠把一个等级≥30的召唤兽宝宝炼化为相应的玉含珠、高级玉含珠和超级玉含珠,该召唤兽会消失,炼化出来的物品将提取一定量该召唤兽的经验值。

  玩家可以用玉含珠、高级玉含珠或超级玉含珠和召唤兽炼化,该召唤兽将会获得珠子里蕴含的经验值。

  1 李明杰著.中国古代图书著作权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 李明杰著.中国古籍版本文化拾微.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 李明杰编著.中国出版史(上册·古代卷).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4 李明杰著.宋代版本学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6  5 邓仲华,黄鑫,陆颖隽,李明杰.论中文古籍版本本体库的构建.图书情报知识,2014(4)  6 李明杰,周亚.基于文献编纂的中国古代知识组织结构初探.图书情报工作,2012(20)  7 李明杰,周亚.畸形的著述文化——中国古代剽窃现象面面观.出版科学,2012(5)  8 李明杰,周亚.中国古代图书作者署名形式考略.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1)  9 肖怀志,周亚,李明杰.中文古籍善本动态定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新世纪图书馆,2011(3)  10 李明杰,周亚.宋元明清时期文人著述观念的嬗变.出版科学,2011(5)  11 李明娟,李明杰.中外古籍善本保存与利用制度比较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5)  12 宋登汉,周迪,李明杰.基于RDA的中国古籍版本资源描述设计(二).图书馆,2010(5)  13 宋登汉,周迪,李明杰.基于RDA的中国古籍版本资源描述设计(一).图书馆,2010(4)  14 Mingjie Li and Jingfang Niu.A Preservation Framework For Chinese Ancient Books.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Volume 66, Issue 2, 2010, Page:259-278(SSCI源刊)  15 李明杰.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的知识论取向——从文献学路径获得的认知.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1)  16 李明杰,俞优优.中文古籍数字化的主体构成及协作机制初探.图书与情报,2010(1)  17 李明杰等.中文古籍数字化实践及研究进展.见:陈传夫主编:图书馆学研究进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18 李明杰,俞优优.数字化背景下中国古籍出版模式的重构.出版发行研究,2009(12)  19 Mingjie Li and Mingjuan, Li.Knowledge Service Models of Digital Library in Distance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Their Realization.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2009(EI收录)  20 李明杰.明国子监刻书考略(二).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5)  21 李明杰.明国子监刻书考略(一).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3)  22 LI Ming-jie.Construction of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in Learning Commons of Academic Libraries.The Second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T in Medicine & Education, 2009(EI收录)  23 李明杰,张煜明.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档案学通讯,2009(4)  24 李明杰.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中国古籍版本文化保护.图书馆,2009(3)  25 李明杰.构建中华古籍层级保护体系的设想——从古籍价值属性创新古籍保护思路.图书馆杂志,2009(3)  26 李明杰.宋代国子监的图书出版发行.出版科学,2007(6)  27 李明杰.档案文献编纂学研究进展(1996-2006).见:朱玉瑗主编:档案学研究进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28 李明杰等.挑战与机遇,传承与创新: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展望——第二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国际研讨会访谈之一.图书情报知识,2006(6)  29 李明杰等.展开历史与现代的双翼:数字时代档案学教育蠡测——第二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国际研讨会访谈之二.图书情报知识,2006(6)  30 李明杰,付广华.中国图书馆社会理想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困境.图书情报知识,2006(3)  31 李明杰.《直斋书录解题》的版本学成就探析.图书馆,2005(6)  32 李明杰.中文古籍数字化基本理论问题刍议.图书馆论坛,2005(5)  33 肖怀志,李明杰.基于本体的历史年代知识元在古籍数字化中的应用——以《三国志》历史年代知识元的抽取、存储和表示为例.图书情报知识,2005(3)  34 李明杰.“同书异本”致因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2)  35 李明杰.魏晋南北朝版本学成就管窥.四川图书馆学报,2004(6)  36 李明杰.宋人善本观考略.图书馆杂志,2004(5)  37 李明杰.论宋代版本学的开创性.津图学刊,2004(5)  38 李明杰.宋代版本学家知见名录.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4(4)  39 李明杰.宋人版本鉴定方法考略.新世纪图书馆,2004(4)  40 李明杰.论善本观的形成.图书与情报,2004(3)  41 李明杰.20世纪中国古籍版本学史研究综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2)  42 李明杰,肖秋惠.中国古籍数字化资源调查与分析.图书馆杂志,2002(5)  43 肖秋惠,李明杰.当前俄罗斯公共图书馆活动中的著作权问题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2(5)  44 李明杰.从产业竞争结构看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的方向.出版发行研究,2002(3)  45 李明杰.古籍网络资源述略.图书馆建设,2002(3)  46 李明杰.中国古籍版本学形成时期再辨.图书与情报,2002(1)  47 李明杰.中国出版产业化的未来走势探析.中国出版,2001(12)  48 李明杰,肖秋惠.图书馆学的理性回归之路——关于21世纪图书馆学发展的思考.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1(6)  49 李明杰.我国近代地图出版业的文化贡献.编辑学刊,2001(6)  50 李明杰.五代国子监刻书.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1(5)  51 李明杰.清代国子监刻书.江苏图书馆学报,2000(5)  52 李明杰.随园新话:袁枚与图书编撰.编辑学刊,2000(3)  53 李明杰.关于图书馆学方法论的哲学思考.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9(4)  54 李明杰.试论文献传播的法律控制.图书馆,1999(1)

可以从历史角度、文化角度、写写国内的和国外,以及不同民族之间书籍装帧的发展过程。

一、对古典文学书籍装帧的理解和设计思想

古典文学书籍装帧的设计,需要对被装帧书籍内容的理解和提炼。我国的古典书籍中的线装书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随意,但从总体上考察,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的,从色彩调赋、材料应用,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韵。而现代装帧设计,因为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未免能够达到这种效果。那么,我们现在对古典书籍进行装帧设计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味道呢 一味地追求古典, 将使整个设计缺乏现代的审美情趣; 一味地追求现代, 又将使古典文学书籍的装帧缺少古典文学的“气韵”, 也会偏离现代人对古典文学作品装帧美的需要。当今对古典文学书籍进行装帧设计,应充分吸收古今中外对书籍装帧设计的精华,使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气韵, 与现代的美学要求有机地融合。在整个总体设计上, 既不失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含蕴和意境,又能融合现代人对书籍装帧的审美要求。古今装帧审美学方式的统一,是当代对中国古典文学书籍进行装帧设计的需要。

书籍从人类文明产生至今,作为一种大众媒介的传播工具,越来越发挥着它自身的作用。人类从最早的刻骨、刻竹的记事,到现代印刷技术、书籍的装帧,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并形成了专门的学科。一个国家对书籍装帧水平的高低,书籍品种的多少,出版发行量的大小,已成为衡量社会进步和发达的一个标志。书籍装帧走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道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它由简单到复杂,从单纯的书籍加工到当今艺术创作。现在,书籍装帧已不再只是简单地一页页纸的装订,而是装帧设计者对书籍的二度艺术创作,是装帧艺术家思想和智慧的结晶。书籍装帧设计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综合的艺术门类,它是绘画、摄影、书法、金石等艺术形式的综合应用, 需要设计者具备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对书籍的装帧设计,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 还应赋予装帧设计的商业性。书籍是放在书架上的,在具有展示性的同时,还应有吸引读者的功能。因此,它在具有欣赏价值的同时,要能刺激读者阅读书。

二、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几种形式和演变过程

1、绳串联

中国的书籍出版有着悠久的历史,书籍的装帧形制,也是随着书籍的生产工艺和所用材料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演变着。

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书籍是商代刻有文字的龟甲或兽骨,距今已有3000余年。当时,为了便于保存,将内容相关的几片甲骨用绳串联起来,这就是早期书籍的装帧形式。

从商代后期开始,出现了青铜器铭文,统治者将重要文书铸于青铜器上。特别是到了西周,铭文可以容载较多的文字。西周的毛公鼎的铭文达500字,因人们多把古代这种铸之铜器上的铭文看作古代“原始书籍”形式之一,故多数书史家认为,它也是古代书籍装帧的一种形制。

2、竹简

竹简是纸发明前最具代表性的书籍形制。它可以根据文章的长短,任意确定简数,一简书字一行,最后用上下两道绳编串起来,卷捆后保存,还有苇编和丝编两种,考究者用织物缝袋装入。竹简约起源于西周后期,一直延用到公元4世纪。竹简除以竹制成外,也有用木者称木简。与竹简

并行的还有木牍,制成长方形木片,用于书写短文。

3、帛书

帛书是略晚于竹简的一种书籍形式,它是将文字书写于丝织品上,其装帧形制是缝边后成卷存放,由于材料昂贵,多为统治者书写公文或作绘画用,一般书籍使用较少。

4、石经(石碑)

石经也是古代书籍的一种形制。最有代表性的是《熹平石经》,它开刻于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将儒家七经刻于46块石碑上,总字数20多万字。它立于洛阳太学门前,供人们阅读、传抄和校正,它的功能超过了一般书籍。其形制是双面刻字,文字竖向阅读行列整齐,碑呈U字形排列。其它如隋代开刻的房山云居寺佛教石经,虽年代晚于《熹平石经》,但其影响更大,价值亦高。

5、拓印(卷轴)

纸张发明后,出现了一种拓印形式。它可以将各种石刻文字复制在纸上,经裱装成卷后便于保存和阅读。后来这种方法又用于青铜铭文的拓印和陶文的拓印。从南北朝到隋代的宫廷藏书中,各种拓印件是一个重要的类别。

纸发明于公元前二世纪;从公元二世纪起,纸才较多地用于书写;公元二世纪,纸的使用才更为普遍,成为书籍载体的主要材料,纸质写本书籍的装帧形制有多种变化,最早的写本书延用了简策和帛书的形式,即卷轴装。唐代初期,在卷轴装的基础上,又出现一种旋风装,过去,由于只见记载,未见实物,因而对旋风装的形制众说不一。宋代张邦基称这种装帧为“逐页翻飞,展卷至末,仍合为一卷”;清代叶德辉称其为“鳞次相积”;也有人认为是将经折装首尾相连即为旋风装。后来发现了唐代《唐韵》写本,是将所写书页逐张依次错开贴于卷轴底纸上,阅读时打开逐页翻阅,读毕仍卷为一轴,其外观与卷轴相同,从而证明前两种说法是正确的。

6、经折装、旋风装和蝴蝶装(印刷术发明初期、辽金时代的书籍装帧)

经折装起源下南北朝,其形制是将所写书页按顺序裱贴在一起,再一正一反连续折叠,再裱以前后护封。

印刷术发明前,书籍的装帧形制,一般只有上述几种。印刷术发明后,卷轴装、经折装仍在继续使用,但在使用材料,开本的大小,装潢工艺等 方面,仍不断有新的发展。并且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新的书籍装帧形式也不断出现,先后有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

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书籍的出版进入了新的时期。由于生产手段的改变,使书籍能够快速大量地生产,使更多人能有读书机会;书籍需求量的增加,又促使了出版印刷业的繁荣和发展。出版者对书籍的装帧形制则越来越重视,从开本的选用、版芯的大小、字体和行格、装帧形式、封皮的用料等,都体现了完整的古代书籍装帧艺术。

印刷术发明于隋未唐初,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刻印于公元704年前后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敦煌发现的《金刚经》。刻印于公元868年,都为卷轴装。由此可知,卷轴装为印刷术发明初期最常用的一种装帧形式。最早印刷的一般书籍是《唐韵》,其装帧形式可能是旋风装,约印于唐晚期。

从唐到五代,印刷还不普及,只有西安、四川、淮南、汴京、吴越等地有印刷记载。到宋代,出版印刷业才逐渐普及,政府印书、民间印书、学校印书、寺院印书都发展起来,印书的地域也更为广阔。与此同时,北京也出现了出版印刷业。过去对辽代北京印刷的书籍,多数只见于记载,实物留传的很少。例如:辽统和十五年(公元997年)燕京僧行均编的《龙龛手镜》,乾统年

间(公元1101~1110年)刻印的医书《时后方》、《百一方》,以及辽代刻印工程浩大的佛经总集《契丹藏》。1974年在山西应县木塔四层佛像胸中,发现了一批辽代印刷品,大部分为北京所刻印,其中刻印年代最早的是辽统和八年(公元990年)“燕京仰山寺前杨家印造”的《土生经疏科文》一卷,最晚的为天庆年(公元1111~1121年)刻印的《菩萨戒坛所牍》一书。其他书籍有《契丹藏》及辽代刻印经卷47件,辽刻书籍8件,雕印着彩佛像6件,其刻印年代为公元990~1121年之间。从这些印刷品的题记中,我们还知道了一批辽南京(今北京)的刻印单位,其中有“燕京仰山寺前杨家”、“燕京檀州街显忠坊南颊住冯家”、“大吴天寺福慧楼下成家”、 “燕京悯忠寺”、“燕京圣寿寺”等。由此可以看出,辽代北京的印刷业已十分兴盛。

北宋最早刻印的书为开宝五年(公元972年)的《尚书》和《经典释文》,《开宝藏》则刻印于开宝四午《公元971年》至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而北京最早刻印的书籍,比北宋只晚18年,由此可见北京出版印刷的历史,也是十分悠久的。

从这些辽代北京的印刷品来看,多数为卷轴装,也有蝴蝶装和经折装。有的书籍还经过染潢防虫处理。其中《契丹藏》是最具代表性的辽代北京印刷品,纸墨、刻工、装帧都十分考究。每卷卷首都有图画,代表了我国古代书籍重视插图的优良传统。从辽代现存书籍的刻印、装帧水平来看,北京的书籍出版印刷的历史,似应再向前推移。

在应县木塔中,还发现几件雕版印刷着彩佛像,它是采用雕版方法印刷线条轮廓后,再用手工涂染成彩色。这是距今发现最早的印刷涂彩张贴挂图。

公元ll27年,金灭辽,定燕京(今北京)为中都,这里成为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海陵王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金政府设立秘书监和国子监,专门从事书籍的收集、出版、印刷。金军占领汴京后,又将那里的大批书籍、印版运到北京,汴京的一批刻版、印刷、装订工匠也来到北京,使北京的刻印装力量又进一步扩大,由于金政府的重视,北京出书的品种大大超过辽代。据统计,金代北京出版刻印的书籍有经史子集。医学、道藏和佛藏,总计超过200种。

金代北京的书籍装帧形制,大约与南宋相同,北京的印刷品中卷轴装已很少使用,佛藏和道藏多用经折装,一般书籍多用蝴蝶装。

蝴蝶装是印刷术发明后新出现的书籍装帧形式。有人推断,五代冯道组织刻印儒家经典,使用的就是蝴蝶装,但无实物留传,还难以确定。北宋初年,所印经、史著作,都用蝴蝶装,并很快在全国通行。从辽代开始,北京也使用蝴蝶装,其进程大体和中原一带相当。蝴蝶装的应用,是书籍装帧形制的一大改革。是书籍从卷轴、经折向册页的转变,从而确定了一直延用至今的书籍基本装帧形制。

7、包背装(元代、明代的书籍装帧)

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迁都燕京,改名为大都,此后近百年间,北京成为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元朝在出版,印刷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例如,印书的品种超过前代;木活字的首创和应用,朱墨双色套印书籍以及包背装的推行和广泛应用等。

元政府十分重视书籍的收藏、出版和印刷,编修所、秘书监、经籍所主要从事书籍的出版、印刷和收藏,兴文署、艺文监、广成局、国子监等机构,也从事书籍的出版印刷。政府还设立专门的历书编印机构、每年出版印刷大历、小历、回回历三种,印量达300多万册。由于政府的提倡,京城民间的印刷业也十分繁荣,他们编印的多为戏曲、话本、诗词等书。

元代北京出版书籍的装帧形式,以蝴蝶装、经折装为主,蝴蝶装多用于一般书籍,如政府编印的经史类书籍。经折装则多用于佛经。在字体方面则多选用赵体,民间出现的话本中,使用了较多的简化字。

元代的蝴蝶装书籍中,出现了一种开本较大、版芯较小的书籍装帧形式,这是前代所少见的。如元大德年间刻印的《梦溪笔谈》一书,开本为高416毫米,宽280毫米,而整版版芯的尺寸只有高152毫米,宽200毫米,版面的四边留有很大的空白。两空白面之间垫一张白纸,并与两白面粘连在一起,克服厂一般蝴蝶装在阅读时需翻过一空白页的缺点。封皮用硬纸裱以织物。这种装帧形式在古代是很少有的。

元代中期开始,书籍多用包背装。色背装的工艺特点是:本页齐中缝文字向外折叠,配页后,撞齐,订口在书页空白边,用纸捻穿订扎平,订口外裁切,书背刷糨糊,贴上封皮后,裁切上下书口。一般书籍多用厚纸作封皮,宫廷用书,则用纸裱以黄绫。元代北京印刷的《秘书监志》一书中,记有表背匠焦庆安的打面糊物料配方:黄蜡、明胶、白矾、白芨、藜篓、皂角、茅香各一钱,藿香半钱,白面五钱,硬柴半斤,木炭二两。这个配方中,包括了粘合剂、防腐剂和芳香剂三大部分,可见当时书籍装帧的用料是很科学的,它可以使书籍长久保存。

包背装较蝴蝶装有很多优点,一是阅读方便,二是书籍更为坚固耐用。也是书籍装帧形式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更接近于今天书籍的装帧形式。

明代是我国古代出版印刷业最为辉煌的时代,而只有到了明代,北京才真正成为全国出版印刷的中心。

明代的中央很多机构,都从事出版印书活动,而印书的内容按其职能各有侧重,北京国子监主要印刷教育用书(如经史类书),钦天监以印历书为主,礼部主管地方政府的印刷,此外如都察院、太医院、史局、兵部、工部、顺天府等机构,也都从事过印书活动。有的部门还设有印刷所。

明代在北京设立的司礼监经厂,是一所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印刷厂,其总人数为120O人。其中从事书籍装帧的工匠就有700多人。明代北京的民间印刷业也很繁荣,分布在京城的印刷作坊有十几家。

明代北京的书籍装帧,是历代集大成者。书籍的开本大小、开本比例形式多种多样,历代的书籍装帧形式,都有使用,而工艺则更为考究。

明代北京所印书籍的装帧形制,以经厂本最有代表性。它所印的经史类书籍,版面行格疏朗,字体楷书端正,大黑口、双鱼尾、注释用双行小字,多采用包背装。藏书家多称“监书天下第一”。经厂印刷的《大统历》,有两种装帧形式,一种是包背装,一种是经折装,印刷有墨印和蓝印两种。凡经厂所印的各种书籍,封皮用料有几种不同的档次,以黄绫裱纸包皮者,多供宫廷使用;以素色绫绢裱皮者,多供官员使用;以厚纸包皮者,可供一般官员使用或向民间出售。经厂印装的《大藏经》(北藏),为经折装,长度约一尺,封皮用硬纸裱以黄绫及各色彩绫,其装潢十分考究。明代北京的巨帖写本书《永乐大典》,共11095册,书高一尺七寸,宽一尺,为历代开本最大的书,也近似于黄金比例。该书为包背装,封皮裱以黄绫,是历代书籍装帧中最为壮观者。

线装是明代兴起的一种新型书籍装帧形制,也是我国古代最完美的一种书籍装帧形式。线装书的加工流程为:折页、配页、撞齐、订纸捻、配

封皮、三面裁切、打眼、穿线、包书角等。明代线装书的封皮,多数为纸面,选用较厚的纸,或几层纸滚贴而成。较为考究的书皮,则在厚纸上滚

以布、绫、锦、绢等织物,包角是在书的订口上下两角裁切边处贴以细绢,以使其美观坚固。有的书还有书根,即在书的下切口靠订口处写上书名

及卷次,以便于阅读时查找。线装的订眼是为了穿线,随书的开本大小和设计要求,有四眼、六眼、八眼不等。订线多用白丝线穿双道,书要压

实,线要拉紧。明代孙从添在《藏书纪要》中说:“订线用清水白绢线双眼订结,要订得牢揪得深,方能不脱而紧,如此订书乃为善也。”

8、线装书(明清时代的书籍装帧)

线装书的封皮文字称书笺,只有书名和卷次,印或写在长条纸上,贴于封面的左上角。扉页所载内容较详细,有书名、出版印刷者名、出版年代等。更详细的出版情况,多印于书后。有些政府出版的书籍,还在书的第一页或封面盖有印章。最有代表性的是经厂印刷的《大统历》,不但盖有政府公章,并有政府文告,申明不得私自翻印。

明代北京的书籍装帧还包括函套,以便将一部书的各册包装为一个整体。函套多用厚纸板外裱以蓝布(也有用绫锦者),随书的大小、厚度而制。函套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四面包裹,露出书的上下口,称半包式;另一种是将书的六面全部包裹,称全包式。除厚纸布面函套外,还有夹板和木匣两种外包装,夹板式是用两片与书同大小的木板,夹于书的上下,再用布带捆牢。木匣则是按一部书的大小,制成木匣,将书装入。

明代北京的版本中,还有一种书页内衬纸的装帧形式,这多用于较薄的纸张,有一种罗纹纸,薄如蝉翼,透印严重,衬纸后不但克服了透印现象,也增加了书页的强度。

由于刻版和印刷技术的发展,为书籍的装帧艺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中包括版面艺术、字体艺术,插图艺术和文字的多色印刷。明以前的印书字体,多选用颜、欧、赵等名家书体。明初开始,书籍用字一改传统风气,改用横平竖直,横轻竖重的匠体字,这就是现在书籍常用的宋体字。宋体字萌芽于宋,由还不成熟而未能推广。成化年间,国子监、经厂的版本中,开始使用宋体字,从而很快在全国推广,字体的风格也有粗体、中粗体和细体几种。这种印刷专用字体的广泛应用,标志着古代书籍版面艺术的新发展。我国古代书籍的插图艺术,有着优良的传统。唐代的佛经印刷中,就配有卷首图,宋代有插图的书籍就更多了。到了明代,书籍的插图艺术达到很高水平,在民间刻印的戏曲、话本中,使用较多的雕刻精美的插图;官方出版的科技书、医学书、方志书中,也使用了较多的插图,特别是宫廷使用的启蒙读物中,出现了短版彩色印刷的插图。

出于书籍产量的大增,使社会的中下层人士也有读书机会,从书籍的装帧形式来看,也分成不同的档次。就是经厂本,也分为不同的装帧档次,既有供上层使用的豪华本,也有供中下层人士使用的普通本。民间作坊的印本,主要供社会一般人士需要,从刻印到装帧,也力求简朴实用,成本较低,在开本上,既有较大的开本,也有中小开本。明代孙从添在《藏书纪要》中说:“装订书籍不在华美饰观,而要护帙有道,款式古雅,厚薄得宜,精致端正,方为第一。这代表了明代人对书籍装帧的一般要求。

公元1644年,清政府在北京建都,这里仍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清政府十分重视书籍的出版印刷,并设立了专门从事书籍出版印刷的机构--武英殿。

康熙年间,集中了一批知识分子,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并制造铜活字25万个,印刷了这一大部头丛书。乾隆年间,武英殿在金简主持下,又刻制枣木活字大小各一副,共计253500个,乾隆皇帝亲自将活字版定名为“聚珍版”。除用这套木活字排印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外,还印了其他一些书籍。清政府除用活宇版印书外,也用雕版印刷了较多的书籍,以《耕织图》、《南巡图》等质量最高。

清代北京印刷的一大特点,是民间印刷作坊的兴盛,据统计最多时有120多家,集中在隆福寺和琉璃厂两处。在这些作坊中,也有专门从事书籍装订和字画裱装者。

清代最通用的书籍装帧形式是线装,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和包背装等,都有使用。卷轴装在清代多用于字画的装裱,其装裱工艺十分精致考究。底面多用上等宣纸,画芯四边裱以素色彩绫,轴外裱以锦缎,轴头用料则分为不同的档次。经折装除用于佛经及字帖外,也用于一般书籍,宫廷印刷的《耕织图》,《南巡图》等,刻印十分精良,其装帧采用经折装,所不同的是开本约一尺见方,封皮用厚纸板裱以黄绫。康熙、雍正年间刻印的《龙藏》,共720册,全为经折装,书皮裱以黄绫,10册一函,规模巨大。蝴蝶装在宫廷印刷的书籍中也有使用,曾有过清代中期的蝴蝶装书,用上等宣纸印刷,版边留有较大空白,封皮用硬纸板裱以黄绫,并有前后环衬页,一边裱于封皮内侧,装帧平整,裁切跟齐,属于宫廷书籍装帧之上品。包背装在清代也有较多的使用,乾隆时期编纂的《四库全书》一套共36315册,为著名的写本,共抄写七部,共计254205册,全为包背装。全书封皮用厚纸外裱绫衣,四库分别用不同颜色,其经库用绿绫,史库用红绫,子库用蓝绫,集库用灰绫,最后分别用木函装书。线装为清代书籍装帧的主要形式,除皇家用书的封使用料有特殊要求外,一般的线装书则力求“护帙有道,款式古雅,厚薄得宜,精致端正”四大要素。其封皮有纸面和市面两种,封面多贴书签,书本部较薄,一部书装于函套。清代线装书的前面多留有一、二张白页,其后才是扉页,内容有书名、刻印者名及年代、地点等。函套多用半包式,底口多有书根字,写有书名、卷次等。

从开本大小来看,清代则是多种多样,政府出版物的开本都较大,民间出版物多为中小开本,有一种称为夹带本的,是历代最小的开本,约相当于今天的128开,字很小,但印刷装订都很精致。

清代出现了一种连续性出版物,一种是《晋绅录》,一种是《京报》,《晋绅录》按季出版,内容为中央、地方官员的名录,以红纸为封皮,称为红皮书。《京报》相当于今天的报纸,但也装订成册,每期二三页或六七页不等,封皮有白纸,黄纸不等,封面盖有红色“京版”二字,有刻版和木活字两种,由于有时限性,印装都十分粗糙。但作为连续性出版物,在出版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从18世纪初期开始,西方的印刷技术逐渐传入我国,近代出版印刷业开始兴起。随着新型印刷技术的应用,书籍的装帧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今天所使用的册页装及矩形开本等基本形式,则起源于我国的宋代,约公元14世纪,逐渐传向西方。虽然在材料、工艺方法等方面有阶改进,但其基本形式,仍为中国古代所首创。

如何写论文

写下自己的想法是完善它的好方法。你可能发现自己的想法在纸上会变成一团糟。

写作是很痛苦的事情,但是当你越来越熟悉它的时候,就会很快了。如果你把它当作一种艺术,你就会在写作的过程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你也会遇到和其他作者一样的滞碍。这有很多原因,而且不一定能顺利解决。追求完美是一个原因。

记住:写作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你发现所写的不是你开始想写的,写下粗稿,以后再修补。写粗稿可以理出自己的思想、渐渐进入状态。如果写不出全部内容,就写纲要,在容易写具体的内容时再补充。如果写不出来,就把想到的东西全部写出来,即使你觉得是垃圾。当你写出足够的内容,再编辑它们,转化成有意义的东西。另一个原因是想把所有的东西都有序的写出来(in order)。你可能要从正文写起,最后在你知道你写的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再写简介。写作是很痛苦的事情,有时候一天只能写上一页。追求完美也可能导致对已经完美的文章无休止的修改润饰。这不过是浪费时间罢了。把写作当作和人说话就行了。

写信也是练习的好方法。大多的文章也会因为风格很想给朋友的信件而易读(can be improved)。写日记也是很好的锻炼。这两种方法还有其他的好处。

无休止的修改格式而不是内容也是常犯的错误。要避免这种情况。

LaTex(附:CTex)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但是它自己有很多自定义的宏定义。你也可以利用别人类似的代码,许多站点(包括MIT)都维护有扩展库。

清楚自己想说什么。这是写清楚要的最难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你写出笨拙的东西,不断的修补,就表明不清楚自己想说什么。一旦真正想说了,就说吧。

从每一段到整个文章都应该把最引人入胜的东西放在前面。让读者容易看到你写的东西(Make it easy for the reader to find out what you've done)。注意处理摘要(carefully craft the abstract)。确定(be sure)说出了你的好思想是什么。确定你自己知道这个思想是什么,然后想想怎么用几句话写出来。大篇的摘要说明文章是写什么的,说明有一个想法但没有说到底是什么。

不要大肆夸耀你自己做的事情。

你经常会发现自己写的句子或者段落不好,但不知道怎么修补。这是因为你自己进入了死胡同。你必须回去重写。这会随着你的练习减少。

确信你的文章真的有思想(ideas)。要说清楚为什么,不仅仅是怎么样。

为人而写,不要为了机器而写。不仅仅需要正确,还需要易读。读者应该只做最明显简单的推理。

完成文章以后,删除第一段或者前面的几句话。你会发现这些话其实对主旨没有影响。

如果你在所有的工作做完以后才开始写,就会失去很多好处(benefit)。一旦开始研究工作,好的方法是养成写不正式文章的习惯,每隔几个月(every few months)记下最新的和你刚学的东西。从你的研究笔记开始比较好。用两天时间来写,如果太长的话就说明你太追求完美了。这不是要进行判断的东西,而是与朋友共享的。在封面上说明“草稿”(DRAFT-NOT FOR CITATION)。拷贝很多份,给那些感兴趣的人看,包括导师。这种做法对以后写正式的论文很有好处。

得到反馈:

如果你加入私人文章交流网(Secret Paper Passing Network),会收到很多别人的文章,他们请你评论。知道别人对论文的意见很重要。你给别人帮助,别人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帮助你。而且,自己也能提高。为文章写有用的评论是一门艺术。你应当读上两遍,第一遍了解其思想(IDEAS),第二遍看表达。

当然也可以把自己的文章交给别人评价,要学会吸取有建设性的建议,忽略破坏性(destructive)和无意义的建议。为了得到建议,你要写清楚自己的观点,写你所作的事情,即使你没准备写一个没有完整的期刊或者会议文章,然后交给别人看。即使是将要发表的文章,也应该写清楚,这样可以增加得到建议的机会。

以简要的形式降序组织评论(建议)对你和你所评论的人都有用:最上面内容相关,中间是风格和表述,最后是语法和文法。

三、论文的写作

(一)作好准备--收集资料

选题确定之后,论文有了中心思想,在写作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是,要写好一篇论文,作者还必须占有丰富、准确、全面、典型、生动具体的材料。从中研究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具有说服力的题材(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些材料必须是有根有据的,而不是主观臆断的。它们或是通过自己亲身实践研究的出的,或是他人以前研究总结的可靠成果。因此,资料的收集对论文的写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收集资料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阅读有关的理论书籍。

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撰写论文,必须掌握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对于教育、教学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要理解掌握。

2、调查研究,收集有关的论据。

论文的中心思想确定后,作者明确了所要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要着手拟订调查提纲。列出调查研究从何入手,了解哪些方面的情况,每个方面包括哪些项目和具体内容,需要哪些典型的材料和数据,取材的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应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等等。

3、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

古籍蝴蝶装订方法图解如下:

1、把打印好的小册子对折起来,一个对折叫做一台,一本书可以分为好多台,这里我把5张A4纸对折成一台,厚度比较合适,可以根据纸质的不同,尝试把不同张数的纸对折为一台。如下图:

2、把每台折页均匀的打上六个小孔,以方便穿针。对了,还需要折叠两个“蝴蝶页”,也叫“衬页”。我用的的厚一些的纸,比较结实,也都打好孔。如下图:

3、以蝴蝶页为最下面一台开始穿线。像图示一样,留出一个绳套,装订下一台的时候,针线需要穿过这个绳套。末尾要留出一段线绳。如下图:

4、像图示穿线一样,装订下一台。把线绳拉紧,在末尾打结,这样两台折纸就装订紧了。如下图:

5、打结之后穿入第三台,像前面一样穿线,但是从孔里穿出后,要穿过下面两台之间的锁线处,在穿回孔里,像下图这样。

6、每台都装订好后,到末尾线绳穿出以后,穿过下面两台之间的锁线处,然后打结,再穿过下一台的锁线处,再打一次结,就可以了,如果书籍比较厚,可以以此类推,多打几次结。如下图:

7、装订好以后,先下图一样,涂抹白胶,沾上纱布,再沾上和纱布同样大小的衬纸。等胶水干了以后,可以用壁纸刀,把书边裁切整齐。如下图:

8、接下来准备硬纸板和牛皮纸,准备制作硬书壳,如果有条件,也可以用布料和皮革来制作书皮,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制作自己喜欢的风格,当然前提是比较结实、耐用。如下图:

9、涂上白胶,将书皮和硬纸板粘结实。把前后蝴蝶页跟书皮粘贴牢固,大功告成。书的封面,是一个发挥想象力的地方,开动大脑,做出你最喜欢的风格吧。

蝴蝶镶:蝴蝶镶在现存古籍中,只能算一种特殊的装订印刷形式,不知它出现的具体年代,也讲不清它的消亡时间,而清代内府刻书中这种形式也确实存在。

笔者近期整理内府刻书时发现几部,如:清乾隆十七年武英殿刻本《平定两金川方略二十六卷图说一卷》,嘉庆年间武英殿刊刻的《钦定大清会典》,道光十六年国子监刊刻的《钦定国子监志》,其装帧及版刻形式未见前人提及,也未见有关书目文献记载。

书者,述也,以文字记述事物者也,书之含义甚多,今人称述书为书籍,为别于书法言也。书籍之肇始甚早,文字发明之后,即有书籍。不过,各代所用书写之质料,及其装订之形式,多有不同耳。从古至清,所有之书籍,以其形式可分为三期。由古至周末,为简牍时期;由秦至唐,为卷轴时期;由宋至清,为线装时期,兹分别述之如下:

简牍时期:三代以前,所用以载文者,竹木而已。载于竹者,曰简;载于木者,曰牍;连编简牍,则谓之策。古者,大事书之于策,小事则书之于简牍而已。初以刀刻,继以漆书,周宣王时,始有墨书。三代以上社会之文化,完全赖此以推进,国家之文明,亦完全赖此以保存,与后世之书籍功用正同。是简牍者,实即当时之书也,创之最早,行之最久。降及周末,尚仍流行“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既以韦编,其为简策也可知。是孔子之时之所谓书籍者,仍为简牍也。由古至周,所有书籍完全为简为牍,故谓之为简牍时期。 卷轴时期:嗣以简牍之书写烦难,而所载之文字有限,在秦以前人文简易之时,尚足应用。及秦灭六国,事务增繁,官私文书,日益增多,以前书写之方式,在事实上已感运用不能圆滑,不适于使用。而首感棘手者,厥为狱隶。因狱隶之文字,时间有限,不能任意积压,遂由狱隶之片倡而自动发生改革。篆书之耗时也,而改篆为隶;竹木之难治也,而代以缣素。以帛作书,从此肇始。但缣素价昂,一般平民无力购用。故缣素虽兴,只于官方通行,社会尚不普遍也。即以前所遗传之典籍文书,仍以简策保存者为多;钞录于缣素者,尚少也。迨至汉时,发明造纸,从此书写上又发生一极大之转变。盖纸为书写之惟一合适质材,有缣素之长而无竹木之短,价值既廉,得之亦易。此后遂以纸张为书写之独用品,缣素竹木均受自然之淘汰,而无人使用矣。惟无论缣素或纸张,其文字均系手写,所谓书籍者亦不过手写之纸卷,并非如今日之书也。及隋文帝开皇十三年,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从此始有刻板印刷之书籍。以常理言之,刻印与抄写,其难易何止倍蓰,宜乎刻印发明,社会景从,各种书籍均改刻印也。乃事实竟大谬不然,除敕令刻印之刻经典外,其余文书仍均手抄,且以抄本为贵。此固由于提倡者之不力,要亦由于刻印之不佳使然。盖刻印初创前无取法,办理者既非有经验之人,而从事者又系毫无训练之辈。刻印度既不精良,文字尚多错误,其不受社会欢迎,固其宜也。且当时之士子,尚有一种特殊之成见,以为手抄一次,足抵目读数次。故多数上层社会家庭,仍多为其子弟聘请名师,专为指示抄写一切经史,印刷之书,概不购读。故刊印之木虽发明于隋,然终隋之世,未有特殊之进展。及唐,刻印之事,仍未畅行,社会心理仍贵抄录,不尚雕撰。迨至五代,后唐长兴三年二月,冯道、李愚等奏请刊印九经,从此重要经书均用刻印,而不再事抄写矣。雕刻刷印,至此方为成功。然一般每易误会,以为一代所刻之经书,即与现之经书同。其实则相去悬殊,极为不同。盖自以缣素作为以来,直至五代所有之书籍,无论缣素或纸张,无论手抄或刻印,均系成卷成轴,所谓邺候架插三万轴者是也。并非如今装辑成本、成册、成部、成套者,其一卷即系一卷书。《史书》载宋以前之书籍,均系若干卷,并无若本者,盖系统记实。非如今以卷为虚以设之符号,有名无实地。其后,以卷本之舒卷为不便,检阅烦难,乃变而为折,又以折之久而易断,乃分为薄帙。及至有唐中叶,又创用叶子,即将长卷折叠成为若干叶,其形式宛如今之手折,或前清朝考之籍,无论缣素或纸张,无论手写或刻印,其形式完全为卷轴,故谓之为卷轴时期。 线装时期:至宋,因长卷之种种不便,遂依据叶子之格式,而改进为今日之线装式。即将一叶分割,使不连续,以一叶为一板,一叶为变易,但在检阅上、诵读上以及收藏,其为便利已不可以道里计也。故吾人所读之线装书,其实际肇始于宋,为时仅千年。宋以前,绝未有线装书也。文字多为刻印,抄写者甚少。至宋仁宗庆历中,有布衣毕升为活板,用胶泥刻字,从此又有活字印板之发明。元王桢亦有活字印刷法。明弘治嘉靖中,无锡华燧、安国先名曰“了聚珍板”。是均活字印刷也。在印刷上比较经济,但在书籍上,固与刻印无殊也。总之,自宋至清,其书籍之形式完全相同,均为线装,故此时期谓之为线装时期。清末则渐有洋装,民国后且有取线装而代之之势,其形式与装订,尽人所悉,毋庸赘述矣。 历代流传下来的古籍分为抄写本、刻印本两类,抄写本即人工抄写的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