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溢饮滑泄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古籍中的溢饮滑泄简介,第1张

注解溢饮滑泄为病证名。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泻论》。又称饮泻。为水饮渍于胃而致之滑泄。《张氏医通·大小府门》:“水渍入胃,名为溢饮滑泄。渴能饮水,水下复泄,泄而大渴。茯苓甘草汤、五苓散,并灸大椎三五壮立已,乃督脉之病也。”关于滑泄滑泄见又称滑泻。《华氏中藏经·论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多为久泻久虚下脱,以致泄泻不能自制。《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滑泄,其泄不禁,泄久不止,大孔( )如竹筒,日夜无度。”常兼见饮食减少,手足厥冷或肿胀,形寒气短,消瘦,或发虚热等症。多因泄久气陷下脱所致。治宜固涩止脱,扶正祛邪。又分寒滑、热滑。寒滑者,脾肾虚寒,轻者可用补中益气汤或六君子汤加肉豆蔻、补骨脂、炮姜、肉桂之类,重者宜八柱散、扶脾丸、诃子丸等方。热滑者,中气下脱而热邪稽留,宜用固肠丸、诃子散等方。关于泄泻泄泻(diarrhea)为病名。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简称泄(《黄帝内经》)或泻,又称下利(汉唐时期)。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而言。前贤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泄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针灸对泄泻的疗效一般来说,急性易治,慢性较难,但都有较好的疗效。若泄泻频繁有严重脱水现象或由恶性病变所引起的腹泻,则当采取综合疗法。现代医学所称的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肠结核、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等消化系统病变所引起的腹泻,多属泄泻范畴。详见泄泻条。

详见百科词条:溢饮滑泄 [ 最后修订于2016/9/20 15:48:36 共61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善本,简单讲就是好的书本。善本最初的概念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无讹文脱字的书本。印刷术产生前,书籍大都是写本。把原稿或别本认真缮写下来,经过与原文校核无误,就成为善本。唐以后,雕版印刷术出现,书籍开始出现“版本”的概念。不同版本书籍收录文献多寡、校勘精劣程度各不相同,就有了足本和残本、精本和劣本的差别;书籍版本出现早晚、珍稀程度不同,就有了古本和今本、孤本和复本的差别。善本的内涵也比原来更扩大了,以后许多学者对善本的概念不断总结归纳,最后形成了现在通用的善本“三性”、“九条”说。 善本的“三性”指书籍应具备较高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善本的“九条”主要包括: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明代刻、抄写的图书;清代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抄本;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刊印的图书;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辛亥革命以前的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过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本、抄本;在印刷术上能反映古代印刷术发展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精校版画、插画的刻本;明代的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的钤印本,有特色的亲笔题记等。善本的时代下限,现在一般确定在清乾隆六十年。

具体的标准,历代学者、藏书家都提出过不同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清末张之洞的说法。张氏解释善本之义有三:

一曰足本,无阙卷,未删削。

二曰精本,精校、精注。

三曰旧本,旧刻、旧抄。

其中一、二条是从图书内容和校勘的角度提出的,第三条则从版本产生年代的角度来讲。现代的版本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善本的“三性原则”,即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

发热恶寒为症状名。即发热怕冷。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系感冒、伤寒、温病等多种外感热病的常见症状。一般先见恶寒,继而发热,发热后恶寒即减轻。亦有已发热而仍恶寒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为太阳表证的主要征象,治以解表为主。亦为劳倦内伤的常见症状之一。《张氏医通·诸伤门》:“劳倦所伤,寒温不适,身热头痛,自汗恶寒,脉微而弱,黄芪建中汤。”参见发热:发热为症状名。出《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指体温高出正常标准,或自有身热不适的感觉。发热原因,一般可分为外感与内伤两类。外感发热,常因感受六*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内伤发热,多由饮食劳倦,或七情变化,导致阴阳失调,气血虚衰所致。外感发热多属于实,可见于感冒、伤寒、温病、瘟疫等病症;内伤多虚,可见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虚劳发热、阳浮发热、失血发热等。由于发热的类型不同,又有壮热、微热、恶热、发热恶寒、往来寒热、潮热、五心烦热、暴热等;因发热时间不同,有平旦热、昼热、日晡发热、夜热等;因发热部位不同,有肌热、腠理热、肩上热、背热、肘热、尺肤热、手心热、手背热、足热、四肢热等;又有痰积发热、食积发热、饮酒发热、瘀血发热、病后遗热等。

详见百科词条:发热恶寒 [ 最后修订于2016/1/27 16:18:07 共56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