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告诉我评价名胜古迹的一些句子,谢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请告诉我评价名胜古迹的一些句子,谢谢!,第1张

重庆的名胜古迹:

巫山古人类化石遗址

铜梁文化遗址

巴蔓子墓位于重庆古城内渝中区莲花池。墓呈六边形,边宽265米,通高23米,全部石封。正中墓碑高15米,宽1米,篆书"东周巴将军蔓子墓",上款"中华民国十一年二月吉旦",下款"荣县但懋辛题"。是一座传闻已久的传说墓,现在还没有任何实物资料说明它是东周时期的古墓葬。战国时,巴国内乱无力平息,将军蔓子向楚国求救,允诺事成当酬让三城。楚国出兵帮助巴国平乱后,索取城池。蔓子以国土不容割舍,又不可食言,乃自刎,以头谢楚。楚王感动,以上卿礼葬其头,巴国亦以卿礼葬其身。巴蔓子的爱国精神,千百年来深受人们敬仰,但巴蔓子的身首究竟葬在什么地方,还有待于考古发现。�

重庆旧城垣

白帝城

张飞庙

盘石城

大足石刻北山摩崖石刻、宝顶山摩崖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山、石门山、妙高山、舒成岩、多宝塔摩崖石刻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重庆城西北160公里处大足县境内。以佛教造像为主,创于晚唐,盛于两宋。石刻造像5万多尊,分布于40多处,反映了中国晚期石刻艺术的特征,是一部形象生动的唐宋雕刻艺术史。北山造像近万尊,长500余米,共编为290号龛窟,开凿于唐景福元年(892),到南宋绍兴历时250多年建成。既体现唐雕人像风格,又具宋塑风貌,其136号内的普贤菩萨,温柔娴静,典雅端庄,被中外游人誉为"东方维纳斯"。宝顶山全部造像15万多尊,设计精巧,内容连贯,由19组佛经故事一气呵成,无一雷同。有高达7米的"华严三圣",长达31米的"释迦涅磐圣迹图",占岩面近100平方米的"千手观音",以及"圆觉洞"造像,气势雄伟,表现出中国古代雕塑家们科学地运用力学、采光透视原理,因材施艺的卓绝技巧,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宝藏。�

慈云寺

白鹤梁题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重庆城东北120公里处涪陵城西长江中的天然大石梁山,东距乌江与长江汇合处一公里。石梁仅冬春季偶尔露出水面。相传,唐代白石渔人和尔朱仙于梁山修炼,后同乘白鹤飞升,白鹤梁因此得名。石梁中段水际,唐代刻有一对线雕鲤鱼。凡石鱼出水,其年即是丰年,远近引以为奇观,历代游客络绎不绝。不少游人留题纪胜。在5000多平方米岩面上,现存题刻163幅,计1万多字,还有石鱼14尾,题刻人姓名全者500余人。题刻中以宋代居多,次为元、明、清三代和近现代。这些题刻记录了自唐以来1200多年间长江中上游72个年份的枯水水文资料,为利用长江进行灌溉、航运、发电以及城市、桥梁建设等提供了可靠依据,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又是珍贵历史文献,有的可补史书阙误;还具有较高书法和文学艺术价值,是世界水文史上的奇迹。�

涞滩摩崖造像

潼南大佛寺

罗汉寺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民族路。是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佛教寺庙之一。重庆市佛教协会设于此。罗汉寺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原名治平寺。寺因罗汉洞而建。清乾隆十七年(1752),因前殿坍圮,改建龙神祠。后又称罗汉寺、古佛岩。清光绪十一年(1885),隆法和尚重修庙宇,并仿新都宝光寺建罗汉堂,泥塑五百罗汉,方改名罗汉寺。1942年罗汉寺遭日机炸毁,后修复。"文化大革命"中,罗汉塑像全被捣毁,1984年政府拨专款重塑。始建时的园池古迹今已湮没,仅余"明碑亭"所嵌"西湖古迹"碑石,还依稀可辨字痕。罗汉寺内长20多米的古佛岩,存有宋代摩崖石刻佛像400余尊,其中有卧佛涅�NB14C�像(俗称"睡佛")、观音像和供养人像等。大雄宝殿中有许多佛教艺术珍品,有十六尊者塑像,即释迦佛的16位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有明代的西方三圣铜铸像,缅甸的释迦牟尼成道玉佛,临摹印度壁画《释迦牟尼离宫出家图》等。寺内藏经楼收存的大藏经、梵文和藏文经典,以及古籍字画等,多为唐、明两代瑰宝。�

西山碑

塔坪寺石塔、铁塔

荣昌许溪沙坝子宋墓

涪陵碑记桥

合川石拱桥

南川龙岩城遗址

钓鱼城古战场遗址

钓鱼城古战场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重庆城东北90公里处合川市钓鱼山上。钓鱼山海拔391米,枕嘉陵、渠、涪三江之口,南、西、北三面据江,峭岩拔地,形势险绝而壮丽。南宋晚期,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府知事为抗击蒙古军队的进犯,采纳播州冉�、冉璞兄弟的建议筑城钓鱼山,并徙合州及石照县治于其上钓鱼城倚山为垒,东西长1596米,南北宽960米,城内面积25平方公里,是迄今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战场遗址。现存8000千米城垣、8道城门、水军码头、炮台、元帅府、宋军营、阅武场、插旗山、飞檐洞、皇洞、皇宫、水阁凉亭、兵工作坊、拱桥栈道、王坚记功碑、脑顶坪(蒙哥中炮风处)、天池、泉井等宋代军事、生活设施遗址。还有唐代以来的悬空卧佛、站佛、千佛石窟、石曼卿"佛号"摩崖、《飞舄楼》碑、三圣岩、护国寺、忠义祠和钓鱼台、插杆石、古桂树、薄刀岭、天泉洞、三龟石、鱼城烟雨、鱼山八景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文天祥、刘克庄、杨慎、张佳胤、陈毅、郭沫若、周谷城、张爱萍、刘白羽等名家所赋题咏脍炙人口。�

弹子石摩崖造像

江津大佛寺

石宝寨

湖广会馆

马龙山摩崖造像

赵世炎故居

红岩革命纪念馆

育才学校旧址

育才学校旧址位于重庆城西北80公里处合川市草街乡凤凰村古圣寺内。1939年由教育家陶行知创办,旨在招收因战争流离失所的难童。初有学生70余人,后达到300余人。学校开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英语、哲学、常识、音乐、体育等课程。学校得到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大力支持,聘请了贺绿汀、翦伯赞、郭沫若、田汉、茅盾、周谷城、姚雪垠、秦邦宪等知名人士任教,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人才。1948年迁重庆红岩村。1949年后迁谢家湾,改名重庆第二十中学。1981年恢复原名至今。�

红三军司令部旧址

�邹容烈士纪念碑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人民解放纪念碑

黄山陪都遗迹

重庆市自然、历史博物馆

宋庆龄故居

双桂山

缙云山风景区

四面山风景区

金佛山风景名胜区

长江三峡

大宁河小三峡

马渡河小小三峡

嘉陵江小三峡

芙蓉洞

鹅岭公园

山城夜景

东温泉风景区

小南海

仙女山

天井峡地缝

小寨天坑

万盛石林

南温泉风景区

北温泉风景区

新巴渝十二景和重庆小十景

描写重庆的文章:

重庆是死过又复生的城市。历史的多种偶然性和某种必然在这里重合。 1997年重庆直辖,这样的历史机遇,使笼罩在四川行政架构下郁闷多年的重庆得以畅快地呼吸。重庆迫不及待地寻求与世界接轨的途径,然而它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却让这个城市象火锅一样,成了大杂烩。

让这座城市难逃宿命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这座城市的人文性格。“前行的坚韧性、开放的接收性、探求的创新性、务实的操作性……;盆地的狭隘性、无根的漂浮性、江湖的混杂性、行为的粗痞性、心理的狂躁性……”两种矛盾的作用力在重庆的体内同时发生着作用,于是重庆只能是重庆。但是重庆人不甘一次次归于平庸,这次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成为一个可以比肩香港,至少是上海的城市,至于再向上,谁也没有办法评判它可以或者不可以。

告别四川

要谈论重庆,就没有办法不从它与四川的渊源谈起,也没有办法绕开成都。重庆人强烈的地域自省意识,让他们与成都之间的口水战延绵不绝。自觉在四川受尽了委屈的重庆不仅仅是把“巴山蜀水”改成了“巴山渝水”,而且发布了全面的“独立”宣言。“渝菜”这个准备升级为第九菜系的宏伟蓝图,在重庆人的心中无限膨胀。“江湖菜”期待着名正言顺的升格。拿出骄人的GDP成绩,环抱着巴渝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陪都”文化、都市文化的重庆仿佛意识到自己有了超越成都的资本。但是有专家指出,重庆宣扬的“巴文化”实际是不成体系的。它并不是一个有着历史传承的规模化组群。

直辖八年,相信很多人还习惯性地将重庆划归四川。外地人没有办法区分成都方言和重庆方言,而且川东、川西的地域界限对外地人而言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也没有人会追究今天吃的是重庆火锅还是成都火锅,又麻又辣的口味被习惯性地定义为川菜。对于这样的现状,成都安之若素,而重庆则扯开自己的腔调重申自己的重庆性而非四川性。有媒体说,两城之间的口水战,在双方看来是较量,在外人看来是调情。

的确,渝蓉之间的口水战早已经演变成一种对抗性的游戏。重庆人仿佛是为了争口气,而成都人也乐得这样的纷纷扰扰。重庆的优势在于摩托车、汽车产业以及能源和物流方面,这与成都毫不重叠甚至与对方的金融、旅游商贸等互为补充。这样的事实让重庆的中心之争毫无意义,而自己希望脱离四川而获得真正新生的愿望,也难以得偿。

“时空”崇拜

但是重庆没有放弃尝试和努力,他们似乎预感到可以用速度来弥补这一缺憾。于是重庆在由工业社会向都市社会转变时,毫无争议地出现了对“时空”的崇拜。“八小时重庆”和“半小时主城”让重庆不再是个因山水的阻挡而独行的城市。

与此同时,渝中半岛九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矗立起400多幢高层建筑。重庆世贸中心的262米的高度更是西南第一高度。规划中的万豪国际金融中心的高度达到3204米。渝中半岛还将迎来100多幢高楼。重庆用自己习惯的热辣方式加速城市化的进程。

重庆楼盘的名字都很有霸气“纽约·纽约”“曼哈顿”而且争相与CBD产生联系。重庆热衷用这种建设的火热情绪来宣扬城市,也急于通过这种快跑的形象来宣告自己的位置。当成都人悠闲地享受生活的时候,重庆人早已不认为悠闲是一种享受。重庆的慢生活被大家一起抛弃了。“十八梯”的步调会成为历史。

重庆也同时感到自己求名而不得的主要原因,还来自于它只喜欢埋头做事的风格。为了尽快抹去工业社会的印记以及影响,重庆形象的包装工程也被启动了。重庆委托国际知名的设计机构为自己设计形象标志;耗资1200万元为渝中半岛规划设计方案招标;创办英文刊物《魅力重庆》;为自己宣扬的“巴文化”定制《文明的记忆》并在美国播出;为了迎接10月中旬在重庆召开的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耗资15亿元为整个城市美容。

重庆的原创精神让它有了非同一般的味道。他们的原创精神这个内陆的城市前所未有地引领着潮流。四川美术学院的做法是,率先将卡通动画变成自己的教学内容。于是就有四个年轻的学生获得Cosplay比赛的冠军,并创立令人惊羡的动漫服饰品牌“幻忆堂”。

到底什么是重庆?这个问题不仅外人,就是重庆人也无法明确回答。他们相继拒绝了美女以及“棒棒”作为自己城市的名片,那么要拿什么作为城市的竞争力,并无定论。找到自己的独特性,才能是成功的首要元素。但是重庆自身太多的可能性让重庆有些不知所措。

从清初“湖广填四川”开始到民国初年的移民史。重庆没有办法摆脱自己移民城市的命运。300年前的重庆人口不到九万人,而大量移民的涌入对重庆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也造成了重庆的多样性这一事实。

重庆的创新和怀旧矛盾地并存。如果说吊角楼、“棒棒”以及十八梯是重庆的旧貌,那么高楼一定是重庆的新颜。但是谁都知道旧貌和新颜对重庆一样重要。谁也不要看到一个拷贝的香港二号或者上海二号。而事实上重庆人张扬的性格特点已经注定它的发展不会是一条克隆之路。重庆人已经成功地改造了很多事物的气质,什么都容易沾染上重庆的火爆气质。在重庆很难找到一间安静的酒吧,因为重庆的酒吧不知不觉地已经具备了火锅的一些特性,集消遣、娱乐和发泄为一体,一切都要火爆、热烈和过瘾。

因为独特的地形地貌,重庆人的居住地也因山头的平地“坪”而有“各自为政”的味道。每个坪都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形成相对封闭的区域文化,难以形成统一意识。

而让重庆无法回避的特性还来自于它水陆码头的事实。码头上人来人往,船把人和货物运来,又把人和货物运走,码头上热闹非凡,但没有让人长久逗留的引力。重庆的码头上有无数的文人走过,为的只是登船下江。码头文化是一种嘈杂而无沉淀的文化。有一个笑话说重庆人买报纸先看哪种报纸的版数多,因为他们要拿报纸来包东西,版数多的才划算。重庆的报刊种类不少,甚至还有许多内部报刊,但发行量都不大,这也合符重庆人广种薄收的性格。

但是正是因为这些不确定性以及可改造性让重庆的未来充满悬念,所以至于重庆要展现什么仿佛已经不再重要,大杂烩也许就是重庆最好的出口。

4(5)

巫山古人类化石遗址

铜梁文化遗址

巴蔓子墓位于重庆古城内渝中区莲花池。墓呈六边形,边宽265米,通高23米,全部石封。正中墓碑高15米,宽1米,篆书"东周巴将军蔓子墓",上款"中华民国十一年二月吉旦",下款"荣县但懋辛题"。是一座传闻已久的传说墓,现在还没有任何实物资料说明它是东周时期的古墓葬。战国时,巴国内乱无力平息,将军蔓子向楚国求救,允诺事成当酬让三城。楚国出兵帮助巴国平乱后,索取城池。蔓子以国土不容割舍,又不可食言,乃自刎,以头谢楚。楚王感动,以上卿礼葬其头,巴国亦以卿礼葬其身。巴蔓子的爱国精神,千百年来深受人们敬仰,但巴蔓子的身首究竟葬在什么地方,还有待于考古发现。�

重庆旧城垣

白帝城

张飞庙

盘石城

大足石刻北山摩崖石刻、宝顶山摩崖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山、石门山、妙高山、舒成岩、多宝塔摩崖石刻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重庆城西北160公里处大足县境内。以佛教造像为主,创于晚唐,盛于两宋。石刻造像5万多尊,分布于40多处,反映了中国晚期石刻艺术的特征,是一部形象生动的唐宋雕刻艺术史。北山造像近万尊,长500余米,共编为290号龛窟,开凿于唐景福元年(892),到南宋绍兴历时250多年建成。既体现唐雕人像风格,又具宋塑风貌,其136号内的普贤菩萨,温柔娴静,典雅端庄,被中外游人誉为"东方维纳斯"。宝顶山全部造像15万多尊,设计精巧,内容连贯,由19组佛经故事一气呵成,无一雷同。有高达7米的"华严三圣",长达31米的"释迦涅磐圣迹图",占岩面近100平方米的"千手观音",以及"圆觉洞"造像,气势雄伟,表现出中国古代雕塑家们科学地运用力学、采光透视原理,因材施艺的卓绝技巧,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宝藏。�

慈云寺

白鹤梁题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重庆城东北120公里处涪陵城西长江中的天然大石梁山,东距乌江与长江汇合处一公里。石梁仅冬春季偶尔露出水面。相传,唐代白石渔人和尔朱仙于梁山修炼,后同乘白鹤飞升,白鹤梁因此得名。石梁中段水际,唐代刻有一对线雕鲤鱼。凡石鱼出水,其年即是丰年,远近引以为奇观,历代游客络绎不绝。不少游人留题纪胜。在5000多平方米岩面上,现存题刻163幅,计1万多字,还有石鱼14尾,题刻人姓名全者500余人。题刻中以宋代居多,次为元、明、清三代和近现代。这些题刻记录了自唐以来1200多年间长江中上游72个年份的枯水水文资料,为利用长江进行灌溉、航运、发电以及城市、桥梁建设等提供了可靠依据,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又是珍贵历史文献,有的可补史书阙误;还具有较高书法和文学艺术价值,是世界水文史上的奇迹。�

涞滩摩崖造像

潼南大佛寺

罗汉寺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民族路。是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佛教寺庙之一。重庆市佛教协会设于此。罗汉寺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原名治平寺。寺因罗汉洞而建。清乾隆十七年(1752),因前殿坍圮,改建龙神祠。后又称罗汉寺、古佛岩。清光绪十一年(1885),隆法和尚重修庙宇,并仿新都宝光寺建罗汉堂,泥塑五百罗汉,方改名罗汉寺。1942年罗汉寺遭日机炸毁,后修复。"文化大革命"中,罗汉塑像全被捣毁,1984年政府拨专款重塑。始建时的园池古迹今已湮没,仅余"明碑亭"所嵌"西湖古迹"碑石,还依稀可辨字痕。罗汉寺内长20多米的古佛岩,存有宋代摩崖石刻佛像400余尊,其中有卧佛涅�NB14C�像(俗称"睡佛")、观音像和供养人像等。大雄宝殿中有许多佛教艺术珍品,有十六尊者塑像,即释迦佛的16位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有明代的西方三圣铜铸像,缅甸的释迦牟尼成道玉佛,临摹印度壁画《释迦牟尼离宫出家图》等。寺内藏经楼收存的大藏经、梵文和藏文经典,以及古籍字画等,多为唐、明两代瑰宝。�

西山碑

塔坪寺石塔、铁塔

荣昌许溪沙坝子宋墓

涪陵碑记桥

合川石拱桥

南川龙岩城遗址

钓鱼城古战场遗址

钓鱼城古战场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重庆城东北90公里处合川市钓鱼山上。钓鱼山海拔391米,枕嘉陵、渠、涪三江之口,南、西、北三面据江,峭岩拔地,形势险绝而壮丽。南宋晚期,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府知事为抗击蒙古军队的进犯,采纳播州冉�、冉璞兄弟的建议筑城钓鱼山,并徙合州及石照县治于其上钓鱼城倚山为垒,东西长1596米,南北宽960米,城内面积25平方公里,是迄今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战场遗址。现存8000千米城垣、8道城门、水军码头、炮台、元帅府、宋军营、阅武场、插旗山、飞檐洞、皇洞、皇宫、水阁凉亭、兵工作坊、拱桥栈道、王坚记功碑、脑顶坪(蒙哥中炮风处)、天池、泉井等宋代军事、生活设施遗址。还有唐代以来的悬空卧佛、站佛、千佛石窟、石曼卿"佛号"摩崖、《飞舄楼》碑、三圣岩、护国寺、忠义祠和钓鱼台、插杆石、古桂树、薄刀岭、天泉洞、三龟石、鱼城烟雨、鱼山八景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文天祥、刘克庄、杨慎、张佳胤、陈毅、郭沫若、周谷城、张爱萍、刘白羽等名家所赋题咏脍炙人口。�

弹子石摩崖造像

江津大佛寺

石宝寨

湖广会馆

马龙山摩崖造像

赵世炎故居

红岩革命纪念馆

育才学校旧址

育才学校旧址位于重庆城西北80公里处合川市草街乡凤凰村古圣寺内。1939年由教育家陶行知创办,旨在招收因战争流离失所的难童。初有学生70余人,后达到300余人。学校开设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英语、哲学、常识、音乐、体育等课程。学校得到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大力支持,聘请了贺绿汀、翦伯赞、郭沫若、田汉、茅盾、周谷城、姚雪垠、秦邦宪等知名人士任教,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人才。1948年迁重庆红岩村。1949年后迁谢家湾,改名重庆第二十中学。1981年恢复原名至今。�

红三军司令部旧址

�邹容烈士纪念碑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人民解放纪念碑

黄山陪都遗迹

重庆市自然、历史博物馆

宋庆龄故居

双桂山

缙云山风景区

四面山风景区

金佛山风景名胜区

长江三峡

大宁河小三峡

马渡河小小三峡

嘉陵江小三峡

芙蓉洞

鹅岭公园

山城夜景

东温泉风景区

小南海

仙女山

天井峡地缝

小寨天坑

万盛石林

南温泉风景区

北温泉风景区

新巴渝十二景和重庆小十景

描写重庆的文章:

重庆是死过又复生的城市。历史的多种偶然性和某种必然在这里重合。 1997年重庆直辖,这样的历史机遇,使笼罩在四川行政架构下郁闷多年的重庆得以畅快地呼吸。重庆迫不及待地寻求与世界接轨的途径,然而它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却让这个城市象火锅一样,成了大杂烩。

让这座城市难逃宿命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这座城市的人文性格。“前行的坚韧性、开放的接收性、探求的创新性、务实的操作性……;盆地的狭隘性、无根的漂浮性、江湖的混杂性、行为的粗痞性、心理的狂躁性……”两种矛盾的作用力在重庆的体内同时发生着作用,于是重庆只能是重庆。但是重庆人不甘一次次归于平庸,这次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成为一个可以比肩香港,至少是上海的城市,至于再向上,谁也没有办法评判它可以或者不可以。

告别四川

要谈论重庆,就没有办法不从它与四川的渊源谈起,也没有办法绕开成都。重庆人强烈的地域自省意识,让他们与成都之间的口水战延绵不绝。自觉在四川受尽了委屈的重庆不仅仅是把“巴山蜀水”改成了“巴山渝水”,而且发布了全面的“独立”宣言。“渝菜”这个准备升级为第九菜系的宏伟蓝图,在重庆人的心中无限膨胀。“江湖菜”期待着名正言顺的升格。拿出骄人的GDP成绩,环抱着巴渝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陪都”文化、都市文化的重庆仿佛意识到自己有了超越成都的资本。但是有专家指出,重庆宣扬的“巴文化”实际是不成体系的。它并不是一个有着历史传承的规模化组群。

直辖八年,相信很多人还习惯性地将重庆划归四川。外地人没有办法区分成都方言和重庆方言,而且川东、川西的地域界限对外地人而言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也没有人会追究今天吃的是重庆火锅还是成都火锅,又麻又辣的口味被习惯性地定义为川菜。对于这样的现状,成都安之若素,而重庆则扯开自己的腔调重申自己的重庆性而非四川性。有媒体说,两城之间的口水战,在双方看来是较量,在外人看来是调情。

的确,渝蓉之间的口水战早已经演变成一种对抗性的游戏。重庆人仿佛是为了争口气,而成都人也乐得这样的纷纷扰扰。重庆的优势在于摩托车、汽车产业以及能源和物流方面,这与成都毫不重叠甚至与对方的金融、旅游商贸等互为补充。这样的事实让重庆的中心之争毫无意义,而自己希望脱离四川而获得真正新生的愿望,也难以得偿。

“时空”崇拜

但是重庆没有放弃尝试和努力,他们似乎预感到可以用速度来弥补这一缺憾。于是重庆在由工业社会向都市社会转变时,毫无争议地出现了对“时空”的崇拜。“八小时重庆”和“半小时主城”让重庆不再是个因山水的阻挡而独行的城市。

与此同时,渝中半岛九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矗立起400多幢高层建筑。重庆世贸中心的262米的高度更是西南第一高度。规划中的万豪国际金融中心的高度达到3204米。渝中半岛还将迎来100多幢高楼。重庆用自己习惯的热辣方式加速城市化的进程。

重庆楼盘的名字都很有霸气“纽约·纽约”“曼哈顿”而且争相与CBD产生联系。重庆热衷用这种建设的火热情绪来宣扬城市,也急于通过这种快跑的形象来宣告自己的位置。当成都人悠闲地享受生活的时候,重庆人早已不认为悠闲是一种享受。重庆的慢生活被大家一起抛弃了。“十八梯”的步调会成为历史。

重庆也同时感到自己求名而不得的主要原因,还来自于它只喜欢埋头做事的风格。为了尽快抹去工业社会的印记以及影响,重庆形象的包装工程也被启动了。重庆委托国际知名的设计机构为自己设计形象标志;耗资1200万元为渝中半岛规划设计方案招标;创办英文刊物《魅力重庆》;为自己宣扬的“巴文化”定制《文明的记忆》并在美国播出;为了迎接10月中旬在重庆召开的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耗资15亿元为整个城市美容。

重庆的原创精神让它有了非同一般的味道。他们的原创精神这个内陆的城市前所未有地引领着潮流。四川美术学院的做法是,率先将卡通动画变成自己的教学内容。于是就有四个年轻的学生获得Cosplay比赛的冠军,并创立令人惊羡的动漫服饰品牌“幻忆堂”。

到底什么是重庆?这个问题不仅外人,就是重庆人也无法明确回答。他们相继拒绝了美女以及“棒棒”作为自己城市的名片,那么要拿什么作为城市的竞争力,并无定论。找到自己的独特性,才能是成功的首要元素。但是重庆自身太多的可能性让重庆有些不知所措。

从清初“湖广填四川”开始到民国初年的移民史。重庆没有办法摆脱自己移民城市的命运。300年前的重庆人口不到九万人,而大量移民的涌入对重庆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也造成了重庆的多样性这一事实。

重庆的创新和怀旧矛盾地并存。如果说吊角楼、“棒棒”以及十八梯是重庆的旧貌,那么高楼一定是重庆的新颜。但是谁都知道旧貌和新颜对重庆一样重要。谁也不要看到一个拷贝的香港二号或者上海二号。而事实上重庆人张扬的性格特点已经注定它的发展不会是一条克隆之路。重庆人已经成功地改造了很多事物的气质,什么都容易沾染上重庆的火爆气质。在重庆很难找到一间安静的酒吧,因为重庆的酒吧不知不觉地已经具备了火锅的一些特性,集消遣、娱乐和发泄为一体,一切都要火爆、热烈和过瘾。

因为独特的地形地貌,重庆人的居住地也因山头的平地“坪”而有“各自为政”的味道。每个坪都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形成相对封闭的区域文化,难以形成统一意识。

而让重庆无法回避的特性还来自于它水陆码头的事实。码头上人来人往,船把人和货物运来,又把人和货物运走,码头上热闹非凡,但没有让人长久逗留的引力。重庆的码头上有无数的文人走过,为的只是登船下江。码头文化是一种嘈杂而无沉淀的文化。有一个笑话说重庆人买报纸先看哪种报纸的版数多,因为他们要拿报纸来包东西,版数多的才划算。重庆的报刊种类不少,甚至还有许多内部报刊,但发行量都不大,这也合符重庆人广种薄收的性格。

但是正是因为这些不确定性以及可改造性让重庆的未来充满悬念,所以至于重庆要展现什么仿佛已经不再重要,大杂烩也许就是重庆最好的出口。

  滕王阁

  中国四大名楼是指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蓬莱阁(山东蓬莱)。 另一说是岳阳楼(湖南岳阳)、滕王阁(江西南昌)、黄鹤楼(湖北武汉)、鹳雀楼(山西永济)。 还有一说法是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越王楼(四川绵阳)。

  编辑本段黄鹤楼

  黄鹤楼历史

  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楼矶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在历史的长河中,黄鹤楼历经沧桑,屡毁屡建,不绝于世,可考证的就达30余次之多。黄鹤楼最后的一次被毁是清末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八月,因汉阳门外董家坡居民房屋起火,风大火猛,殃及城楼,很快将这千古名楼化为灰烬,仅存数千斤宝盖铜楼鼎一架。

  重建黄鹤楼

  黄鹤楼

  重建黄鹤楼的问题,早在建国初期决定兴建长江大桥时就已提出来了。经过几十年的反复研究准备,终于1981年7月黄鹤楼重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1984年底建成,离最后一座黄鹤楼被毁的时间恰好是整整100年,重建的黄鹤楼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西坡上,正对武昌旧城区司门口,处于穿过长江大桥的京广铁路和分路引桥之间的三角形地带内。新楼5层,高514米,钢筋混凝土仿古结构。虽较黄鹤楼故址离江远了些,但因山高楼耸,气势雄伟,视野开阔,黄鹤楼大观空前,无与伦比。 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古黄鹤楼“凡三层,计高9丈2尺,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新楼要雄伟多了,加了层5米高的葫芦形宝顶,楼共五层,高514米,比古楼高出将近20米。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古楼底层“各宽15米”,而新楼底层则是各宽30米。因此,黄鹤楼不是修复,而是重建。它保留了古楼的某些特色,但更多的是根据现在的需要和人们对审美观点的变化来设计的。新黄鹤楼比旧楼更壮观。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 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 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第一层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表现“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四周空间陈列历代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献、著名诗词的景印本,以及历代黄鹤楼绘画的复制品。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瑾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了黄鹤楼和武昌城相建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为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走出五层大厅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这里高出江面近90米,大江两岸的景色,历历在望,令人心旷神怡。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一带辟为黄鹤楼公园。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牌坊、轩、亭、廊等建筑。有一个诗碑廊,收藏着许多刻有历代著名诗人作品的石,蛇山一带的古代景点都将陆续修复。黄鹤楼将成为位于我国心脏地带的中心城市武汉的一个标志。

  黄鹤楼传说

  名楼多传说,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知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曲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以上当然是神话传说。三国时在这临江的山颠建楼,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逐渐成为文人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游览胜地。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

  编辑本段岳阳楼

  岳阳楼简介

  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岳阳,岳阳古称“巴陵”,位于湖南省北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与绵延万里的长江在这里交汇,名冠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岳阳楼就坐落在傍水而生的一古城西门城头。岳阳,山、水、楼俱备,风景如画,名胜古迹众多。岳阳风光之美,集中在洞庭湖而钟于岳阳楼。以岳阳楼、君山为中心而构成的巴陵胜景,闻名遐迩,素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而享誉天下,不愧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的岳阳楼,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合称"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矗立于洞庭湖东岸,岳阳市西门城墙上,西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北望滚滚东去的万里长江,水光楼影 ,相映成趣,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岳阳楼历史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一代代沿袭发展而来。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为“南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上。自唐朝始,岳阳楼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韵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岳阳楼高215米,三层、飞檐、纯木结构。楼顶覆盖**琉璃瓦,造型奇伟,“岳阳楼”匾额为郭沫若手书。历史上的诗人如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均前来登临览胜,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使岳阳楼名扬天下。公元1045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文学家范仲淹作了《岳阳楼记》,从此,岳阳楼更加闻名遐迩。岳阳楼内陈设别具特色。各层内悬挂历代名家撰写的楹联。一、二楼各嵌有一副《岳阳楼记》雕屏,一楼雕屏是公元十九世纪的复品;二楼所嵌雕屏为公元十八世纪大书法家张照所书,字型方正、笔力雄浑、技法多变、独具匠心,为传世一级珍品。三楼所嵌雕屏是毛泽东书杜甫诗《登岳阳楼》,笔法雄健奔放、形神兼备。雕屏金光耀眼、熠熠生辉。1988年岳阳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久经沧桑,屡毁屡修。现在看到的岳阳楼,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的。整个楼的建筑,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四柱、三层、飞檐、纯木。岳阳楼主楼高3层,高达15米,中间以4根大楠木撑起,再以12根柱作内围,周围绕以30根木柱,结为整体、整个建筑没有用一颗铁钉,没有用一道巨梁。 12个飞檐,檐牙高啄(似鸟嘴在高空啄食)。屋顶为**琉璃瓦,金碧辉煌。曲线流畅,陡而复翘,宛如古代武士的头盔,名叫盔顶。盔顶下的如意斗拱,状如蜂窝玲珑剔透。古籍里载述,岳阳楼“纯木结构,盔式楼顶”这种古老的建筑,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辉煌成就。

  民间故事

  再说民间故事。缘于历史悠久、地位重要,岳阳楼修建(而且屡毁屡修)工艺精巧,而且历代人文荟萃,因此,岳阳和洞庭湖畔流传着许多关于岳阳楼的传说故事,具有多方面的社会价值。其中关于修建岳阳楼的就分别有鲁班,吕洞宾、张果老等名匠、仙人;关于讲述岳阳楼渊源的,则有《鲁肃阅兵台》、《岳阳楼三个字》等;关于岳阳楼雕屏的,又有《张照题屏》、《真假雕屏》;关于岳阳楼风情的,最出名的自然是《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此外还有《朗吟亭》如果把岳阳楼附近有关风物的传说故事也算进去的话,那么,就还有《梅溪桥》、《金鹊山》、《柳毅井》、《七十二仙螺造君山》、《二妃墓和君山》、《慈氏塔的故事》等等。可见岳阳楼及有关的传说故事何其多也、展现的风采又是怎样的丰美绮丽。

  诗作

  范仲淹《岳阳楼记》等

  编辑本段滕王阁

  滕王阁

  滕王阁巍然耸立于赣江之滨,是一座声贯古今,誉播海内外的千古名阁,素有“江西第一楼”之称。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李元缨,唐高祖李渊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贞观十三年(639年)六月受封为滕王,后迁到洪州(南昌)任都督。在南昌他别无建树。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于城西赣江之滨建起一座楼台为别居,此楼便是“滕王阁”。 滕王阁自古它就与黄鹤楼、岳阳楼和蓬莱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滕王阁建立1300多年来,历经兴废28次,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1926年军阀混战时,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建国后,江西省政府重建滕王阁。如今的滕王阁,连地下室共九层,高575 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明三层暗七层,加上两层底座一共九层,琉璃绿瓦,鎏金重檐,雕花屏阁,朱漆廊柱,古朴高雅,蔚为壮观。主阁南北两侧配以“压江”、“挹翠”二亭,与主阁相接。主阁之外,还有庭园、假山、亭台、荷池等建筑,无论其高度,还是面积,均远胜于历代四阁,同时也大超过了现在的黄鹤楼和岳阳楼,仍然居于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滕王阁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如今,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较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建筑更巍峨雄壮,充分表现“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气势;内有多间仿古建筑的厅堂,用作古乐、歌舞、戏曲的表演厅或展览馆等。登楼眺望,南昌景致尽收眼底。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 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步入新阁,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在第一层正厅有一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丙衡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璧,令人叹观止。第五层是凭栏骋最佳处。进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滕王阁序》中最著名的两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已作为主阁正门的巨联。 暮秋之后,鄱阳湖区将有成千上万只候鸟飞临,那将构成一幅活生生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图,成为滕王阁的一大胜景。

  编辑本段蓬莱阁

  蓬莱阁

  蓬莱阁位于烟台市西(一小时车程),坐落在蓬莱城北面的丹崖山上,自古就有“仙境”之称,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全国四大名楼。据文献记载,唐代这里便建过龙王宫和弥陀寺;宋朝时的1061年,由郡守朱处约建蓬莱阁供人游览;明万历十七年,也就是1589年,巡抚李戴在蓬莱阁附近操办增建了一批建筑物;1819年,情知府志杨丰昌和总兵刘清和又主持扩建,才使蓬莱阁具有了现在的规模。传说汉武帝多次驾临山东半岛,登上突入渤海的丹崖山,寻求“蓬莱仙境”,后人就把这座丹崖山唤作蓬莱。恍如仙境丹崖山立在海边,临海的一面是陡峭的绝壁,山岩纹理是暗红色,故有此名。 蓬莱阁建于山顶。远远望去,楼亭殿阁掩映在绿树丛中,高踞山崖之上,恍如神话中的仙宫。 蓬莱阁下方有结构精美、造型奇特的仙人桥,那是神话中八仙过海的地方;东侧有上清宫、吕祖殿、普照楼和观澜亭等;西厢为避风亭、天后宫(俗称娘娘殿)、戏楼和龙王宫。这些楼阁高低错落有致,与蓬莱阁浑然一体,统称“蓬莱阁”。“蓬莱阁”是占地3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8960平方米的庞大古建筑群(共有100多间),楼亭殿阁分布得宜,建筑园林交相辉映,各因地势,协调壮观,山丹海碧,清风宜人,遂成为名扬四海的游览名区。1982年国务院公布水城及蓬莱阁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阁每个建筑单体由多种风格的楼亭殿阁所簇拥,犹如众星拱月。阁内布局奇巧,浑然成体;层层迭迭,错落有致。各亭殿内楹联碑文琳琅满目。蓬莱阁主阁是一座双层木结构建筑,丹窗朱户,飞檐列瓦,雕梁画栋,古朴壮观。登上主阁,凭栏四顾,轻纱般的云雾缠绕阁下,亭楼殿阁在掩映中时映时现,使人超凡出世之感油然而生。 建于明代的水城 蓬莱阁游览区还包括“水城”在内。蓬莱水城又名备倭城,在丹崖山下,沿着丹崖绝壁向南筑起,周围约3华里,中间是一个人工湖。水城的南门与陆路相通,北门叫水门,是出海口。水门设有巨大的闸门,平时闸门高悬,大小航船进出无阻;有事则放下闸门,切断海上通道。水门外东西两侧,各有炮台一座,互为犄角,控制着附近海面。水城初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后经多次整修扩建,形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海上防御体系。明代明将戚继光曾在这里训练水军,指挥沿海的抗倭斗争,肃清了倭患。两艘古代战船停于城内,接待游人在水城中航行,饱览水城雄姿。

  编辑本段越王楼

  越王楼简介

  作为中国文化名楼之一的越王楼,位于今四川省绵阳市,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恢复重建后的越王楼,气势与当年相比毫 绵阳越王楼

  不逊色。99米的高度目前仍为全国仿古建筑之最(现今滕王阁高572米,黄鹤楼高526米,鹳鹊楼高72米,岳阳楼高32米);天下诗文收录最丰富,共收录包括李白、杜甫、王勃、陆游等历代大诗人题咏越王楼诗篇多达154篇(黄鹤楼112篇,滕王阁86篇,岳阳楼、鹳雀楼虽有名诗文,但并不多),可谓“一座越王楼,半部中国文学史”;诗文作者档次最高,除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外,几乎涵盖唐代以后的著名诗坛泰斗,算得上“天下诗文第一楼”。 同时,建成后的越王楼除了将集中展示科技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外,还集观光、旅游、商业文化为一体,是一处综合性商业旅游中心,对发展绵阳文化、旅游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昨(3)日,备受广大市民关注的越王楼续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工程预计2009年年底竣工。

  越王楼历史

  越王楼系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越王李贞任绵州刺史时(公元656年-661年)所建,耗银50万两,历经三载建成,楼高10丈。后毁于明末清初战火。2001年10月24日,越王楼开始重建,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越王楼重建工程于2005年3月28日停工。越王楼重建工程停工后,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越王楼的续建工作,市民也非常关注。

  越王楼重新规划

  今年4月12日,绵阳市委第48次常委会决定,由市投资控股集团(简称绵投控股)负责续建和经营。绵投控股接手后,迅速组建项目部,处理前期遗留问题,并同时启动项目方案修订、施工招标等工作。在参照西安大雁塔、武汉黄鹤楼、宁波天一广场等名塔名楼名广场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对原方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和优化。 重新规划设计的越王楼仿古建筑群与周边众多名胜美景融为一体,主楼为全框架钢筋混凝土现浇,可防7级地震。工程占地面积822亩(含城市道路),总用地面积33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175平方米,绿化用地面积14408平方米,停车场面积3000平方米。续建工程计划投资9000万元。

  编辑本段鹳雀楼

  鹳雀楼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它与武昌黄鹤楼、 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相传当年时常有鹳鹊(颧,鹤一类水鸟)栖于其上,所以得名。该楼始建于北周 (公元557--580),废毁于元初。可惜鹳雀楼到宋以后被水淹没,后水退却。 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区位优势,风景 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涣《登鹳雀楼》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 海内外。沈括《梦溪笔谈》给了鹳鹊楼八个字:“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千余年间,它对于激励振兴中华民族之志产生了深远影响。 21世纪初,中国人重建鹳鹊楼。有关方面报道,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1997年12月,鹳鹊楼复建工程破土动工,重新修建的鹳鹊楼为钢筋混凝土减力墙框架结构,设计高度为73.9米,总投资为5500万元,截至2001年,主体工程已完成封顶。现在,这座九层高楼在永济市黄河岸边落成 鹳雀楼与同在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的人文风景胜地的普救寺相隔不远,这两大著名人文景观成为当地的旅游支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