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真香的危害
据了解,降真香一般是没有什么危害的。降真香又名紫藤香,是檀香的一种,是由生长多年的木质藤条植物在受伤后用于修复伤口时分泌的油脂凝结而成的香料,在古代记载中一些达官贵人会时常用到降真香。
降真香一般需要五十年以上的时间才会产出,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降真香在香料中显得愈发的珍贵,地位也水涨船高。
根据相关古籍记载,降真香的香味多变,在唐、宋时期在祭祀仪式中是主要的香料之一,备受推崇。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藤 21 拼音名 22 紫藤的别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紫藤的用法用量 27 备注 28 摘录 3 《中华本草》:紫藤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紫藤的别名 35 来源 36 原形态 37 生境分布 38 栽培 39 化学成份 310 毒性 311 性味 312 归经 313 功能主治 314 紫藤的用法用量 315 各家论述 316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紫藤的方剂 2 古籍中的紫藤 1 拼音
zǐ téng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藤21 拼音名
Zǐ Ténɡ
22 紫藤的别名藤萝
23 来源豆科紫藤属植物紫藤Wisteria sinensis Sweet,以茎皮、花及种子入药。夏秋采,分别晒干。
24 性味
甘、苦,温。有小毒。
25 功能主治止痛,杀虫。用于腹痛,蛲虫病。
26 紫藤的用法用量1钱。
27 备注(1)种子内含氰化合物,用量过大有中毒的可能,虽能治疗蛲虫病,但不宜久服。
28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紫藤31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本草拾遗》:紫藤,花LU碎拭酒醋白腐坏;子作角,其中仁熬令香,著酒中令不败,酒败者用之亦正。四月生紫花可爱,人亦种之,江东呼为招豆藤,皮著树,从心重重有皮。
32 拼音名Zǐ Ténɡ
33 英文名Stem of Chinese Wisteria
34 紫藤的别名招豆藤、朱藤、藤花菜、小黄藤、紫金藤、轿藤、黄环、藤萝、黄纤藤、小黄草。
35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紫藤的茎或茎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isteria sinensis Sweet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茎或茎皮,晒干。
36 原形态紫藤 落叶攀援灌木,高达10m。茎粗壮,分枝多,茎皮灰黄褐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240cm;有长柄,叶轴被疏毛;小叶713,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1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幼时两面有白色疏柔毛;小叶柄被短柔毛。总状花序侧生,下垂,长1530cm,花大,长254cm;花萼钟状,先端浅裂,萼齿5,上部萼齿不明显,疏生柔毛;花冠蝶形,紫色或深紫色,旗瓣大,外反,基部有2个附属体,翼瓣基部有耳,龙骨瓣钝,镰状,光瑞微弯;雄蕊10,二体;花柱内弯,柱头顶生,半球状。荚果长条形,扁平,长1020cm,密生**绒毛。种子偏圆形,l3颗。花期45月,果期911月。
37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疏林缘、溪谷两旁,空旷草地,也栽培在庭园内。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陜西、甘肃。北方为种植,长江以南有野生。
38 栽培生物学特性 性喜湿润,避风向阳,耐寒耐旱。土壤宜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上。
栽培技术 用播种、扦插、压条。嫁接繁殖均可。播种繁殖:于秋后来种晒干贮藏,次年早春浸种,气温1013℃即可发芽。扦插繁殖:可于秋季,选当年生茎部枝条长810cm,带种扦插,如控制温度16℃则生根较快。变种可用嫁接繁殖:以实生苗作砧木。春夏进行嫁接。定植宜选空旷地,以利根系发展与枝蔓攀援,寒冷地区应选向阳避风处,防止晚霜使嫩叶受冻。定植后设立棚架,以便枝蔓牵引。
病虫害防治 有刺蛾、赤杨毛虫、紫藤叶虫等为害叶片,可用敌百虫防治。
39 化学成份茎皮含aL吡喃鼠李糖基(1→5)βD呋喃木糖基(1→3)a香树脂醇[aLrhamnopyranosyl(l→5)βDxylofuranosyl(1→3)aamyrin],β谷甾醒(βsitosterol),三十烷醇(tri-acontanol),12羟基三十烷4,7酮(12hydroxytriacontan4,7dione),原甾醇(protosterol)B和山奈酚(kaempferol)。叶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鼠李糖甙(luteolol7glucorhamnoside),木犀草素7鼠李糖葡萄糖甙(luteolol7rhamnoglucoside)即忍冬苦甙(loniceroside),芹菜素7鼠李糖葡萄糖甙(apigenol7rhamnoglucoside)即野漆树甙(rhoifoloside)和尿囊素(allantoin)及尿囊酸(allantoic acid)。花含正二十七烷(heptacosane),22,23二氢豆甾醇(22,23dihydrostigmasterol),夏至草素(marrubiin),鲜花含挥发油,经GC分离获得120个峰,其中有: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1辛烯3醇(1octen3ol),苯甲醛(benzaldehyde),芳樟醇(linalool),芐醇(苯甲醇,benzylalcohol),苯乙醇(2phenylethanol),6乙炔基四氢2H吡喃3醇(6ethynyltetrahydro2Hpyran3ol),2,3氢苯并呋喃(2,3dihydrobenzofuran),2氨基苯甲酸(2aminobenzoic acid),苯甲酸甲酯(methyl benzoate),a金合欢烯(afarnesene),1H吲哚(1Hindole),异丁香油酚(isoeugenol),十六酸甲酯(methyl hexadecanoate),棕榈酸乙酯(ethyl palmitate),二十二烷(heneicosane),二八烷酸(coctadecanoic acid)即硬脂酸(stearic acid),二十三烷(tricosane)。
310 毒性紫藤甙及树脂均有毒,能引起呕吐、腹泻乃至虚脱。
311 性味味甘;苦;性微温;小毒
312 归经肾经
313 功能主治利水;除痹;杀虫。主水YIN病;浮肿;关节疼痛;肠寄生虫病
314 紫藤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315 各家论述《本草拾遗》:主水YIN病。作煎如糖,下水良。
316 摘录《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紫藤的方剂 紫藤香散
téngxiāngsǎn《圣惠》卷六十七:方名:紫藤香散组成:紫藤香2两,马齿苋10两(阴干),薯蓣
军门丹拼音:jun1méndān处方:紫藤香(即降香中最佳者,瓦镰刮下碾细)1两,五倍子(去虫屎)1两,牡
防风复元散、官桂、香附、生地、熟地。功能主治:紫稍疯,色如紫藤,模样似牛皮。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5贴后,
槐白皮汤》卷下:槐白皮汤:处方:槐白皮1两,桑白皮半两,紫藤香(即降真香)半两,防风半两。功能主治:化毒气,
乳香散:上为末。《普济方》卷三○○:方名:乳香散组成:紫藤香半两,乳香半钱(针挑,麻油灯上烧存性),古半两
更多用到中药紫藤的方剂古籍中的紫藤 《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四卷木之一]降真香
(《证类》)释名紫藤香(《纲目》)、鸡骨香。曰∶《仙传》∶拌和诸香,烧烟直上,感引鹤降。醮星辰,
《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七]治一切伤损止痛生肌诸方散。薄贴于疮上。止痛。干疮。神效。干疮长肉止痛。紫藤香散方。紫藤香(二两)马齿苋(十两阴干)薯蓣(二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全参卷四十木部]降真香痛定,明日结痂。如铁遂愈、且无瘢痕。叩其方,则用紫藤香,瓷瓦刮下研末耳。紫藤香即降香之最佳者,曾救万
《卫济宝书》:[卷上论治]痈疽五发,长三寸六分;打炼刀一枚,小钓一个。上用桑白皮,紫藤香煮一周时,以紫藤香末藏之。阳针,针独疽。阴针,
《医说》:[卷七汤火金疮]治金疮目录 1 拼音 2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方之七气汤 21 方名 22 七气汤的别名 23 组成 24 主治 25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26 各家论述 27 附注 3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方之七气汤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4 《全生指迷方》卷二方之七气汤 41 七气汤的别名 42 处方 43 制法 44 功能主治 45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46 摘录 5 《证治准绳·类方》第四册方之七气汤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6 《类证治裁》卷二方之七气汤 7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七气汤 71 处方 72 炮制 73 功能主治 7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理伤续断方》之七气汤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9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之七气汤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0 《全生指迷》卷二之七气汤 101 方名 102 七气汤的别名 103 组成 104 功效 105 主治 106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07 制备方法 108 附注 11 《风痨臌膈》之七气汤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2 《普济方》卷一八二之七气汤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3 《外台秘要》卷十二引《深师方》之七气汤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36 用药禁忌 14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之七气汤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功效 144 主治 145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46 加减 147 制备方法 15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之七气汤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55 加减 156 制备方法 16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之七气汤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65 制备方法 17 《女科万金方》之七气汤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 18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之七气汤 181 方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加减 19 《普济方》卷一八一引《澹寮》之七气汤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2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七气汤 1 拼音
qī qì tāng
2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方之七气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方之七气汤,其组成为人参、炙甘草、肉桂(去粗皮)各一两,半夏(汤洗七遍,切片焙干)五两。为粗末,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水煎,食前服。治虚冷上逆,及七情内结,积聚坚牢,心腹绞痛,不能饮食[1]。
21 方名七气汤
22 七气汤的别名四七气汤、四七汤
23 组成半夏1升,人参1两,生姜1两,桂心1两,甘草1两。
24 主治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方之七气汤治虚冷上气、劳气、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愁气,内结积聚,坚牢如杯,心腹绞痛,不能饮食,时发时止,发则欲死。
25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1日3次。
26 各家论述《医方类聚》引《易简方》:此汤之巧,盖以半夏之性,可为君子,可为小人,各随其所流而为之。今半夏辅人参。甘草,而人参为君,甘草国老,故能使其和五脏,调七情,顺诸气。诸气既顺,不滞为痰,病可去矣。
27 附注四七气汤(《保婴撮要》卷五)、四七汤(《内科摘要》卷下)。
3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方之七气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方之七气汤,其组成为半夏(汤洗)五两,姜厚朴、桂心各三两,茯苓、白芍药各四两,紫苏叶、橘皮各二两,人参一两。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七片,大枣一枚。水煎,空腹服。治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气郁发,致五脏互相刑克,阴阳反戾,挥霍变乱,吐利交作,寒热,眩晕,痞满,咽塞[1]。
31 方名七气汤
32 组成半夏(汤洗)5两,厚朴(姜制)3两,桂心3两,茯苓4两,白芍药4两,紫苏叶2两,橘皮2两,人参1两。
33 主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方之七气汤治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气郁发,致五脏互相刑克,阴阳反戾,挥霍变乱,吐利交作,寒热眩晕,痞满咽塞。
3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大枣1个,煎7分,去滓,空腹
服。
35 制备方法上锉散。
4 《全生指迷方》卷二方之七气汤《全生指迷方》卷二方之七气汤又名大指迷七气汤。其组成为三棱、莪术、青皮、陈皮、香附、桔梗、藿香叶、桂心、益智仁各一两半,炙甘草三钱。为末,每服五钱,加生姜二片,大枣二枚,水煎、食前服。治七情相干,阴阳升降,气道壅滞,攻冲作疼。《胡氏经效方》有沉香半两,无陈皮[1]。
41 七气汤的别名大七气汤(《重订严氏济生方》)。
42 处方京三棱 蓬莪术 青橘皮 香附子(去毛)陈桔皮(洗)桔梗 藿香叶 桂心 益智各45克 甘草(炙)9克 (胡氏《经效方》有沉香15克,无陈橘皮)
43 制法上药为散。
44 功能主治《全生指迷方》卷二方之七气汤治七情相干,气道壅滞,致成六聚,状如症瘕,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疼痛,攻刺腰胁,上气窒塞,喘咳满闷,小腹膜胀,大小便不利,或复泄泻,淋沥无度。
45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2片,大枣2枚,煎至150毫升,空腹时温服。
46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二
5 《证治准绳·类方》第四册方之七气汤《证治准绳·类方》第四册方之七气汤,其组成为半夏(汤泡洗)三钱,桂心、延胡索(炒,去皮)各二钱半,人参、乳香、甘草各一线。加生姜五大片,大枣二枚,水煎,食远服。治七情为病,心腹刺痛不可忍;或外感风寒湿气作痛[1]。
51 方名七气汤
52 组成半夏(汤泡,洗)3钱,桂心(不见火)2钱半,玄胡索(炒,去皮)2钱半,人参(去芦)1钱,乳香1钱,甘草1钱。
53 主治《证治准绳·类方》第四册方之七气汤治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气为病,则心腹刺痛不可忍,或外感风寒湿气作痛。
5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上作1服。用水2钟,加生姜5大片,红枣2枚,煎1钟,食远服。
6 《类证治裁》卷二方之七气汤《类证治裁》卷二方之七气汤即四七汤[1]。四七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引《易简方》方。又名厚朴半夏汤、大七气汤、七气汤。半夏五两,茯苓四两,紫苏叶二两,厚朴三两。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七片,大枣一枚,水煎服。功能行气散结,化痰降逆。治痰气互结,咽中如有物梗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状如炙脔,或中脘痞满不舒,痰盛气急,呕逆恶心,及妇人恶阻等[2]。
7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七气汤 71 处方人参、甘草(炙)、肉桂(去粗皮),各一两。半夏(汤洗七遍切片焙干)五两。
72 炮制上为粗末,入半夏令匀。
73 功能主治《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七气汤治虚冷上气,及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愁气,内结积聚,坚牢如杯,心腹绞痛,不能饮食,时发时止,发即欲死,此药主之。
7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入生姜三片,煎七分,去滓,稍热服,食前。
75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8 《理伤续断方》之七气汤 81 方名七气汤
82 组成青皮(去白,炒)1两,陈皮(去白)1两,三棱(湿纸裹,煨)1两,北梗(去芦)1两,肉桂(去粗皮)1两,藿香(去枝)1两,益智(去壳,炒)1两,香附子(炒)1两,甘草(炙)1两,半夏(汤泡)1两,赤芍药1两,乌药1两,独活(去芦)1两,羌活(去芦)1两,降真香1两。
83 主治《理伤续断方》之七气汤治积年久损,入经络,服药无效,腰背拘急,咳嗽痰涎,风劳发动,日渐羸瘦,每到秋来,损病复作。
8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大盏半,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7分,去滓,随病上下服之。
9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之七气汤 91 方名七气汤
92 组成半夏1钱半,人参半两,甘草半两,生姜半两,五味子半两,桂半两,紫苏子1钱。
93 主治《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之七气汤治虚冷上气,七气。
9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2盏,煎至7分,去滓,临卧温服。
10 《全生指迷》卷二之七气汤 101 方名七气汤
102 七气汤的别名大七气汤、聚气汤、大化气汤
103 组成京三棱1两半,蓬莪茂1两半,青橘皮1两半,香附子(去毛)1两半,陈橘皮(洗)1两半,桔梗1两半,藿香叶1两半,桂(取心)1两半,益智1两半,甘草(炙)3钱。
104 功效《全生指迷》卷二之七气汤具有行气消滞,和血消积,化痰饮,宽胸腹,顺气进食,消胀软硬,散聚气,辛温消导之功效。
105 主治《全生指迷》卷二之七气汤治情志不舒,气郁血滞。胸脘痞闷,腹部胀痛,或有积聚,肌黄食少者。聚气,由惊、恐、恚、怒,或冒寒热,留而不去,为郁伏之气,因气流行,随经上下相搏痛,久久令人痞闷,其脉短涩。六聚,状如症瘕,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疒丂)痛,攻刺腰胁,上气窒塞,喘咳满闷,小腹(月真)胀,大小便不利,或复泄泻,淋沥无度。多饮成酒癖积块,腹胀疼痛,身肿肌黄,少食。
106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2片,大枣2枚,煎至1盏,食前温服。
107 制备方法上为散。
108 附注大七气汤(《女科百间》卷上)、聚气汤(《袖珍》卷二引《仁存方》)、大化气汤(《万病回春》卷三)。
11 《风痨臌膈》之七气汤 111 方名七气汤
112 组成吴萸5钱,木瓜5钱,食盐5钱。
113 主治《风痨臌膈》之七气汤治七情郁结,五脏六腑互相刑克,阴阳不和,吐利交作,四肢厥冷。
11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同炒令焦,先用瓷瓶盛水3升,煮令百沸,入前药,煎至2升,倾1杯,冷热随病人服。
12 《普济方》卷一八二之七气汤 121 方名七气汤
122 组成香附4两,木香1两,片姜1两,石菖蒲1两,甘草1两,陈皮1两,缩砂仁1两,白术1两,乌药1两。
123 主治《普济方》卷一八二之七气汤治胸膈不快。
12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或为末,沸汤调服亦可。
13 《外台秘要》卷十二引《深师方》之七气汤 131 方名七气汤
132 组成桔梗2两,人参3两,芍药3两,茱萸7合,黄芩2两,干地黄3两,枳实5枚(炙),桂心2两,干姜3两,甘草3两(炙),橘皮3两,半夏3两(洗)。
133 主治《外台秘要》卷十二引《深师方》之七气汤治忧、劳、寒、热、愁、思,及饮食隔塞,虚劳内伤,五脏绝伤,奔气不能还下,心中悸动不安。七气为患,气寒而热,呕泻痞满。
13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分3服。
135 制备方法上切。
136 用药禁忌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猪肉、芜荑等。
14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之七气汤 141 方名七气汤
142 组成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白术1两,甘草(炙,锉)1两,诃黎勒(去核)1两,连皮大腹(锉)1两,草豆蔻仁1两。
143 功效和顺三焦,消化痰饮。
144 主治《圣济总录》卷四十六之七气汤治脾虚,脏腑秘泄不常,腰重头昏,舌干眼涩,食后多胀,肢体疼倦。
145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146 加减寒多者,更加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
147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15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之七气汤 151 方名七气汤
152 组成草豆蔻(去皮,生用)半两,人参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白术半两,大腹(和皮锉,生用)半两,诃黎勒(煨,去核)半两,甘草(炙)1分。
153 主治《圣济总录》卷六十七之七气汤治上气,食即吐逆。
15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
155 加减不思食,加生姜。
156 制备方法上为粗散。
16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之七气汤 161 方名七气汤
162 组成桂(去粗皮)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高良姜(炒)1两半,诃黎勒皮1两半,大腹连皮(锉)1两,吴茱萸(汤洗,焙炒)3分,牵牛子(炒)半两。
163 主治《圣济总录》卷七十一之七气汤治奔豚气,自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腰腹疼痛,或冲心满闷。
16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微利23行为度。
165 制备方法上为粗散。
17 《女科万金方》之七气汤 171 方名七气汤
172 组成人参、甘草、肉桂、陈皮。
173 主治《女科万金方》之七气汤主治气郁。
174 七气汤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3片,水煎,空心服。
18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之七气汤 181 方名七气汤
182 组成藿香、青皮、陈皮、蓬术、三棱、桔梗、肉桂、益智仁、甘草、香附、半夏(生姜制)。
183 主治《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之七气汤治妇人气血滞涩,经水将行,小腹先作痛者。
184 加减有块,加当归尾、川芎,又名香归饮;行经,加赤芍、乌药、桃仁、大黄。
19 《普济方》卷一八一引《澹寮》之七气汤 191 方名七气汤
192 组成青皮1两,陈皮1两,桔梗1两,蓬莪术1两,辣桂1两,藿香1两,益智仁1两,香附两半,甘草(炙)3分,半夏(制)3分。
193 主治紫檀木只有木香味,不知道和你说的香味是否相同。
紫檀别名“青龙木”,属蝶形花科,亚热带常绿乔木,高五六丈,叶为复叶花蝶形,果实有翼,木质甚坚,色赤,紫檀木入水即沉。 紫檀是豆科紫檀属中特别硬重的一类树种统称,是红木中最高级的用材。是一种颜色深紫黑的硬木。最适于用来制作家具和雕刻艺术品。用紫檀制作的器物经打蜡磨光不需漆油,表面就呈现出缎子般的光泽。
紫檀[1]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洋群岛的热带地区,其次是交趾。中国广东、广西也产紫檀木,但数量不多。 紫檀家具
主要产于印度及马来半岛、菲律宾等地,中国湖广、云南一带也有少量出产。紫檀的材质致密坚硬,体重,一立方米木材可达(注:原写着703公斤,但是又说入水即沉,那就是比水密度大,怎么说也大于1000公斤吧)。色调呈紫黑色,类似犀角色,微有芳香,深沉古雅,心材呈血赭色,有光泽美丽的回纹和条纹,年轮纹路成搅丝状,棕眼极密。无痕疤。用酒泡则紫色出,并可粘到碗上。其树脂或木材削片和锉末入药,可治疮毒。紫檀木主要用作制造高级家具及其它精美雕刻艺术品 紫檀直径通常为15厘米左右,树干扭曲少有平直,空洞极多,素有“十檀九空”之说。边材黄褐白色心材橙红**少有黑色花纹,有非常细密的布格纹(波痕),木质里含有丰富的橙**素,比重1:1以上,纤维组织呈S状结构。管孔内细密弯曲极像牛毛,故有“牛毛纹紫檀”之称。 紫檀 又名:榈木、花榈木、蔷薇木、羽叶檀、青龙木、黄柏木。 乔木,高15~25米,直径达40厘米。单数羽状复叶;小叶7~9,矩圆形,长65~11厘米,宽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无毛;托叶早落。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花梗及序轴有**短柔毛;小苞片早落;萼钟状,微弯,萼齿5,宽三角形,有**疏柔毛;花冠**,花瓣边缘皱折,具长爪;雄蕊单体;子房具短柄,密生**柔毛。荚果圆形,偏斜,扁平,具宽翅,翅宽可达2厘米。种子1~2。生坡地疏林中或栽培。分布广东、云南等地。 采集夏、秋季采。 化学成分紫檀含紫檀素、高紫檀素、安哥拉紫檀素。同属植物Pterocarpus santalinus Lf心材含紫檀红、去氧紫檀红、山托耳、紫檀芪、紫檀素、高紫檀素、紫檀醇。 药理作用同属植物Pterocarpus santalinus Lf的水提取液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可使腹水生成减少,生存时间延长,死亡率有所降低。 名家论述①《纲目》:"白檀辛温,气分之药也,故能理卫气而调脾肺,利胸膈。紫檀咸寒,血分之药也,故能和营气而消肿毒,治金疮。" ②《本草经疏》:"紫真檀,主恶毒风毒。凡毒必因热而发,热甚则生风,而营血受伤,毒乃生焉。此药咸能入血,寒能除热,则毒自消矣。弘景以之敷金疮、止血止痛者,亦取此意耳。宜与番降真香同为极细末,敷金疮良。" 紫檀属于热带植物,百年不能成材,一棵紫檀木要生长几百年以后才能够使用。而且十檀九空,空洞和表皮之间,那点地方,那点肉才可以使用。所以自古以来都有寸檀寸金之说。欧美人最初没有见过紫檀大料,因而认为紫檀无大料,用紫檀只能做一些小巧器物。传说在拿破仑墓前有一个五寸长的紫檀棺木模型,就使参观者大为惊讶,以为稀有。 紫檀
中国古代认识和使用紫檀木始于东汉末期,晋·崔豹《古今注》有记载,时称“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到了明代,此木为皇家所重视,开始大规模采伐。由于紫檀木数量稀少,很快将国内檀木采光,随后即派官吏赴南洋采办,此后遂成定例,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所采办的木料并非都为现用,很多存储备用。这种采办,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掠夺性质,因此,南洋群岛所产佳木几乎被采伐殆尽,其中尤以紫檀木为最。凡可以成器物者,全部被捆载而去。查世界产紫檀之地,主要为南洋群岛,因此,截止到明末清初,全世界所产紫檀木的绝大部份都汇集到中国,分储于广州和北京。清代所用紫檀木料主要为明代所采,虽然清代也曾由南洋采办过新料,但大多粗不盈握,节屈不直,这是由于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明代采伐过量,清时尚未复生,来源枯竭,这也是紫檀木为世界所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木之极品-小叶紫檀:其实紫檀木也分很多种,就像红木一样,弄不好就被忽悠了。紫檀木被《中国树木分类学》分类为“紫檀属豆科植物,约有十五种”。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紫檀木只有一种,那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叶紫檀”。 小叶紫檀,为檀科紫檀属植物,以印度紫檀最优。最早对于紫檀的记载是晋·崔豹的《古今注》,时称“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 紫檀非千年不能成材,并且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径仅为二十公分左右,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在各种硬木中紫檀木质地最为细密,木材的份量最重,入水即沉。小叶檀木纹不明显,色泽初为橘红色,久则深紫色如漆,几乎看不出年轮纹。脉管纹极细,呈绞丝状如牛毛。并且小叶紫檀还是一味名贵的中药,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紫檀能止血、止痛、调节气血。 “紫”寓意着祥瑞,在加上紫檀特有的优良木性及稀有程度,所以在明清两朝,紫檀木便倍受皇家所珍视。两朝的皇帝都不惜重金,集天下之能工巧匠打造各种紫檀家具、饰物。这些东西在当时来说,就实属极品,更何况流传至今?加之这些,好像给紫檀木蒙上了一曾更加神秘的色彩。其实欧美人士重视紫檀的程度较中国尤甚,据说拿破仑墓前有个15厘米长的紫檀棺椁模型,参观者都无不惊讶而羡慕,以为稀有。所以说对于紫檀木“寸木寸金”这样的说法丝毫不为过。 小叶紫檀的木花放在白酒中,木花将立即分解成粉红色,且与酒形成较粘的胶状物,倾倒时能连成线。这是鉴别紫檀木的有效方法。 紫檀木分新、老两种。老者色紫,新者色红,都有不规则的蟹爪纹。紫檀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颜色呈犀牛角色泽,它的年轮纹大多是绞丝状的,尽管也有直丝的地方,但细看总有绞丝纹。紫檀鬃眼细密,木质坚重。鉴别新老紫檀的方法,新紫檀用水浸泡后掉色,老紫檀浸水不掉色;在新紫檀上打颜色不掉,老紫檀打上颜色一擦就掉。 与紫檀木同类的木料还有檀香,为常绿灌木,产于中国广东、云南等地。其叶为长卯形,叶尖无花瓣,萼裂为四片,实为核果。木质坚重,清香,有黄白二种。多用作香料,或制成扇骨、箱匣等小器。木质不如紫檀木。 《博物要览》和《诸番志》把紫檀划归檀香类,认为紫檀是檀香的一种。《博物要览》载:“檀香有数种,有黄、白、紫色之奇,今人盛用之,江淮河朔所生檀木即其类,但不香耳。”又说:“檀香出广东、云南及占城、真腊、爪哇、渤泥、暹罗、三佛齐、回回诸国,今岭南等处亦皆有之。树叶皆似荔枝,皮青色而滑泽”,“檀香皮质而色黄者为黄檀,皮洁而色白者为白檀,皮府而紫者为紫檀木,并坚重清香,而白檀尤良。”《诸番志》卷下说:“其树如中国之荔枝,其叶亦然,紫者谓之紫檀。” 据《中国树木分类学》介绍:“紫檀属豆科中的一种。约有十五种,多产于热带。其中有两种产于中国,一为紫檀,一为蔷薇木。”王世襄先生的《 明式家具珍赏》说:“美国施赫斯弗曾对紫檀作过调查,认为中国从印度支那进口的紫檀木是蔷薇木。”从目前国内现存的紫檀器物看,至少有一部分是蔷薇木。其他紫檀料是否属同一树种还有待于植物学家作进一步的鉴定。 紫檀木树种虽多,但它们有许多共同特点,尤其是色彩,都呈紫黑色。制作紫檀家具多利用其自然特点,采用光素手法。紫檀木质坚硬,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尤其是它的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而美观。如雕花过多,掩盖了木质本身的纹理与色彩,为匠人所不取。
编辑本段植物形态
紫檀, 乔木,高15~25米,直径达40厘米。单数羽状复叶;小叶7~9,矩圆形,长65~11厘米,宽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无毛;托叶早落。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花梗及序轴有**短柔毛;小苞片早落;萼钟状,微弯,萼齿5,宽三角形,有**疏柔毛;花冠**,花瓣边缘皱折,具长爪;雄 紫檀
蕊单体;子房具短柄,密生**柔毛。荚果圆形,偏斜,扁平,具宽翅,翅宽可达2厘米。种子1~2。生坡地疏林中或栽培。分布广东、云南等地。
编辑本段植物分布
在各种硬木中紫檀木质地最为细密,木材的份量最重,木纹不明显。紫檀木的木花放在白酒中,木花将立即分解成粉红色,且与酒形成较粘的胶状物,倾倒时能连成线。这是鉴别紫檀木的有效方法,紫檀木的产地主要在印度,中国的云南、两广等地也有生产。紫檀是豆科的一属,约有十五种,多产于热带。其中有两种分法。紫檀,俗称小叶檀;一为蔷薇木,俗称大叶檀。小叶檀很少有大料,材料直 非洲紫檀
径多在20厘米以内,再大就会空心而无法使用,小叶檀木纹不明显,色泽紫黑,有的黝黑如漆,几乎看不出纹理。一般认为中国从印度进口的紫檀木是蔷薇木,即大叶檀。大叶檀纹理较粗些,颜色较浅些。打磨后有明显木线,即棕眼出现。
编辑本段紫檀分类
大叶紫檀
紫檀主要分为大叶紫檀和小叶紫檀 大叶紫檀,蔷薇木,大叶檀纹理较粗些,颜色紫褐色,褐纹较宽,脉管纹粗且直。打磨后有明显脉管纹棕眼。 大叶紫檀
小叶紫檀
紫檀木,俗称小叶檀;小叶檀木纹不明显,色泽初为橘红色,久则深紫色如漆,几乎看不出年轮纹。脉管纹极细,呈绞丝状如牛毛。小叶檀细分为:牛毛纹小叶檀,檀香紫檀。檀香紫檀为上品木质极细,易出光泽。 区别 大叶紫檀,这是红木家具市场上一些企业和个人对这种木材的别称,可能就是用以提高这种木材的身价。经中国林科院鉴定,这种木材植物学分类名称为卢氏黑黄檀(也属于红木)。在《红木》国家标准中属黑酸枝木,木材产地为非洲马达加斯加。其心材新切面橘红色,久转为深紫色,有一股酸香气,酷似紫檀,但其纹理粗,弦切面上带状条纹明显且宽,管孔形成的牛毛纹长、直、粗、多,显得木材比紫檀木粗糙。目前市场上的价格仅为紫檀木的14。目前市场上的小物件与家具等用的基本上是这种材料。 小叶紫檀,是指印度紫檀。在《红木》国家标准中属花梨木类,新的紫檀材色发红,有黑色条纹,切面上能观察到极细且衡少的牛毛纹;径切面上有带状条纹,一般条纹通直,深、浅相间,条纹宽度在3-5mm左右。以通**居多。小叶紫檀有檀香木的香气,尤其是新制做成的衣柜,当打开柜门或拉开抽屉时,都能闻到。其木屑水溶液呈灰绿色,液面似紫药水,一般称为荧光现象。真正的小叶檀的材料目前在市场上很少,如一般有以紫檀做的物件与家具,价格上也是非常昂贵的。
花梨紫檀
花梨紫檀,此种紫檀棕眼粗大似老花梨,略有绞曲,质重色浅,易褪色,质地较其他紫 小叶紫檀
檀粗,不适合做精细雕刻,不如金星紫檀和鸡血紫檀名贵,制作年份也晚,多在晚清以后。
牛毛紫檀
这种紫檀木棕眼极细且长,略带一些弯曲,很像牛毛状,就叫做“牛毛紫檀”,名贵度仅次于金星紫檀,家具上用的也较多。
鸡血紫檀
鸡血紫檀,这种紫檀虽不具“金星”、“绞丝”及“缎光”纹,但其色暗紫带红,饱满浓重。质地细腻有油性,尤其是临近边材部位,常有一块块长短不等的不规则暗朱红色斑马纹,奇趣可观。鸡血紫檀不常见,数量不太多。知名度不如金星紫檀那么大。其材径略大,多做面心等大料,是小中见大的大。
金星紫檀
金星紫檀是比较名贵的紫檀木品种。“金星”指的是这种紫檀木破开后,经打磨每一个棕眼孔内都会闪烁金星金点。其实所谓的亮点,是树木导管纤维间的胶状结晶,其他木材都有,只不过此种木材名贵,被人神话,过分美誉了。金星紫檀的棕眼呈绞丝或“S”纹。侧一角度观察,则呈起伏状的“豆瓣 紫檀家具
”纹,阳关下似缎子的闪光,十分华美。其质地细腻光润,色泽紫黑,做成器物,使旧,出“包浆”后,颜色呈暗灰色,古朴沉穆,尤其适用于精雕细刻。因其横竖纹理不明显,横丝“穿枝过梗”,“过桥”都站得住,故深受人们喜欢。另外,其质重色深也极适合做金玉古玩的托座,故被故宫廷大量使用。由于质细坚,还可以制成“响板”等乐器,声清脆坚实,不似金玉胜似金玉,是其他木材代替不了的。还有,其木屑研粉可入药,治痰绝症,是名贵的药材。 (一)而真正的檀香紫檀一般均沉于水,故古籍有“沉檀”之称。--A货沉檀龙麝是四种沉是指沉香,檀木,龙脑(冰片),麝香。 (二)天然“檀香紫檀的变种”或“紫檀人工林”--副A货 (三)若将“檀香紫檀的变种”或“紫檀人工林”:国内一些商人用此种木材大量替代好的紫檀木,工艺上通过化学药剂浸泡、变色处理,杏**部分用“硬化剂”,人工处理特别是通过做旧处理后是十分难以辨识的。--B货 (四)硬杂木人工处理冒充--C货 区分越柬紫檀与大果紫檀 据调查显示,越柬紫檀比大果紫檀的量要少,现在市场上不常见。并且它比大果的密度要大,因此价格因该比大果要高些,毕竟物以稀为贵嘛! 据《木鉴》中述,越柬紫檀属花梨木类中最好。相比之下,越柬密度要好过后者。大果的香味要好过越柬。不过,总体上不分上下。 仔细研究可以发现,越柬紫檀实际很容易看的,它的特点的牛毛纹,油性大,第一往小叶上靠,越象小叶就越对,第二,看它的油性,你可以找一块黑酸枝老料来比较,如果油性超过黑酸,有牛毛纹,木头很难找到纹理基本就对了。 前些日子,有个朋友买了两套家具,18的床带2个床头柜,24的顶箱柜,总价:用料大果紫檀5万,用料越柬紫檀4万, 首先,笔者以为去年这个时候,这个价格还有可能,但也算比较低的了,现在如果是陈货,也还有可能吧(当时顶箱柜和大床各25000是能做出来的),新做肯定收不回成本了,大家都知道的,现在红木价格、人工都涨了; 其实,大果与越柬木材价格差距不大,后者的价格不太靠谱。这个价格要了解一下,家具是否满彻(用料100%大果或越柬),一些小的厂家,见光面用东南亚花梨,其他部位用非洲花梨的情况也是存在的。我也曾见到一卖家将非洲花梨说成越柬紫檀的。后来跟他聊了一些木材常识,他连红木国家标准中有几种花梨木都没搞明白。
编辑本段鉴别方法
在各种硬木中紫檀木质地最为细密,木材的份量最重,木纹不明显。紫檀木的木花放在白酒中,木花将立即分解成粉红色,且与酒形成较粘的胶状物,倾倒时能连成线,这是鉴别紫檀 紫檀木
木[2]的有效方法。紫檀木的产地主要在印度,中国的云南、两广等地也有生产。其中有两种分布于中国:一为紫檀,俗称小叶檀;一为蔷薇木,俗称大叶檀。小叶檀很少有大料,材料直径多在20厘米以内,再大就会空心而无法使用,小叶檀木纹不明显,色泽紫黑,有的黝黑如漆,几乎看不出纹理。一般认为中国从印度进口的紫檀木是蔷薇木,即大叶檀。大叶檀纹理较粗些,颜色较浅些。打磨后有明显木线,即棕眼出现。中国自古认为紫檀木是最名贵的木材,由于过于名贵,故紫檀器物比黄花梨的要少。虽然紫檀不及黄花梨那样华美,但静穆沉古是任何木材都不能比拟的。
编辑本段药用价值
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说紫檀能够止血、止痛,特别是它能够调节气血,您想这气血调和了,气色自然就会好的。把紫檀木的锯末涂在皮肤上,反复地搓,然后呢用清水把它冲掉,完了你再看自己的皮肤,就好像咱们刚洗完脸,刚抹了一层护肤品一样。脸上长疙瘩,每天晚上用紫檀末就敷在脸上,敷这么10分钟,当面膜一样,敷10分钟,脸上就会好多了。在反复揉搓之后,紫檀会散发出一种叫做“木氧”的物质,这种物质不仅能够起到安神醒脑的作用,而且长期使用还能够促进细胞再造,预防皱纹的出现。 其实紫檀不仅仅能够美容,根据蒙古族医学典籍的记载说,紫檀还具有消除关节肿痛的功效;白醋与紫檀末混合敷在腿部关节处,能够消除关节肿痛;紫檀对肠胃也很好,把紫檀屑做成抱枕的枕芯,对肠胃病有一定的舒缓作用。
编辑本段药理作用
通常为长条状的块片,长约1米,宽约7~15厘米,树皮及边材已剥除,内外均呈鲜赤色,久与空气接触,则呈暗色以至带绿色的光泽。导管大形,横切面成孔点,纵切面呈线条;有红色的树脂样物 紫檀如意
质,呈油滴状,散布于木纤维、柔细胞及导管中,易溶于醇。质致密而重。以水煮之,无赤色溶液。气微,味淡。 同属植物Pterocarpus santalinus Lf的水提取液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可使腹水生成减少,生存时间延长,死亡率有所降低。
编辑本段性味
咸,平。 1、《别录》:“味咸,微汉。” 2、《日华子本草》:“无毒。” 3、《本草逢原》:“咸,平,无毒。” 4、 归经《本草经疏》:“入足厥阴经。“
编辑本段功用主治
消肿,止血,定痛。治肿毒,金疮出血。 1、《别录》:“主恶毒,风毒。” 2、陶弘景:"摩以涂风毒诸肿;又主金创止血;亦疗淋。" 3、《日华子本草》:“醋摩敷一切卒肿。”
编辑本段处方
1、治金疮,止痛止血生肌:紫檀末敷。(《肘后方》) 2、治卒毒肿起,急痛:紫檀,以醋磨敷上。(《肘后方》)
编辑本段用法及禁忌
1、外用:研末敷或磨汁涂。内服:煎汤。 2、宜忌:《本草从新》:"痈肿溃后,诸疮脓多及阴虚火盛,俱不宜用。"
编辑本段文献记载
《中国树木分类学》分类为“紫檀属豆科植物,约有十五种”。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紫檀木只有一种,那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叶紫檀”。 《古今注》,时称“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 《本草纲目》中记载,紫檀能止血、止痛、调节气血。
编辑本段檀木保养
紫檀木材内有含水,空气湿度过低时会收缩,过高时会膨胀,所以不要放在过于干燥或潮湿的地方。紫檀是密度很高的硬木,不太会遇到虫蛀的情况,不过,紫外线对其外观还是有影响的。曾做过在臭氧浓度该的环境中、太阳下以阴暗环境下紫檀外观变化的实验。在太阳直射下,紫檀色彩会发黄,而阴的一面色泽依旧是紫红黑的颜色。所以,若非刻意追求,不要将紫檀器具放置在太阳下爆晒或是朝南 紫檀椅
的大玻璃窗前。 表面应避免与硬物磨擦,以免损伤漆面和木头表面纹理,如放置瓷器铜器等装饰物品时要特别小心,最好是垫一软布。搬运或移动家具时应轻拿轻放,不能生拉硬拽,以免损伤榫卯结构。绝对不用湿抹布或粗糙的抹布揩擦。有人珍惜古物过度,不舍得使用紫檀家具,只作摆设用,却会发现其光泽愈减。“时时常拂拭,莫使惹尘埃”才是对的。紫檀的神采来自于常用常新。紫檀经常被人触摸的地方会光亮异常,包括新做的紫檀家具更是如此。博物馆陈设的多年未用的紫檀家具。色泽渐显灰暗。因此,“古玩”这个词还是有很多意思。紫檀需要的正是常常把玩,与玉一样,常在手中玩赏的玉会有异样的色彩出现,越显越可爱。常常触摸之余,用细布(丝绸、羊绒类织物)擦拭,可以让紫檀越来越明亮,在表面形成透明介质,见光影浮动。
编辑本段构造特征
紫檀,中乔木,枝下高46-61米,树径约50-77cm,分布于印度南部地区。属于散孔材,心边材色区分不明显,心材新切面橘红色,久则转为深紫或黑紫,常带浅色和紫黑条纹;划痕明显;木刨花或木屑水浸出液紫红色,有荧光(较其他紫檀树种时间较长才能显现);边材薄,白、浅黄白或带灰。生长轮不明显。管孔在肉眼下几不得见;弦向直径平均92μm;数少至略少,3-14个/mm2,主为单管孔,少数径列复管孔,2-10个,多数2-4个;散生;心材导管中含有红色树胶和红色紫檀素,有人藉此称为金星紫檀。轴向薄纤维壁厚,充满红色树胶和紫檀素。木射线在放大镜下可见,甚细,颇密,甚窄;射线组织同形单列;叠生,波痕不明显。木材有光泽;纹理常交错,有的局部卷曲,有人藉此称为牛毛纹紫檀;结构甚细至细,均匀;紫檀比重很大,重量甚重至重,沉于水;基本密度099g/cm3,气干密度101(105-126)g/cm3,强度较高。
编辑本段价值分析
紫檀是一种通称,就像红木 (包含白酸枝及红酸枝) 也是通称,很多的国家的檀木也通称紫檀,当然包括印度紫檀,也就是明代皇家专用的或是进贡给官场重要人物(魏忠贤是其中一个例子,主要是权侵朝野,许多人找他做靠山或买官当)的紫檀 2、我们认定的紫檀木,应是印度的小叶紫檀,又称鸡血紫檀,是目前所知最珍贵的木材,是紫檀木中最高级的。 3、目前市场苏州上海常有刻“血檀精品”或称紫檀琴的二胡,实际上90%以上是非洲檀木冒充。 4、非洲檀木与鸡血紫檀这两种料品质相差非常的大,其价值成本为血檀木的1/4到1/6,其制作的乐器品质相当於新料老红木(红酸枝)等级,与血檀不可相提并论。 紫檀为长绿亚乔木,高五六丈,叶为复叶,花蝶形,果实有翼,木质甚坚,入水即沉。明代,紫檀木为皇家所重视所以大量砍伐,国内紫檀短时间之内就采光,随及赴南洋一代名为采购,实则掠夺,所以大料都在这个阶段采用一空,到清代,能够采收到的紫檀木都是小料居多,在货源缺乏之下,紫檀木一直为官家所收藏上缴故民间及少有紫檀家具流传。一直到清代中期以后,基本上紫檀木已经近乎灭绝二胡采用的印度紫檀实则在10年前于云南边界重现,至今此种材料也一直没有大料,目前更是货源缺乏,所以才有非洲血木冒代, 根据记载紫檀类木材有十五种以上,分产于各地,包括中南美洲、非洲、东南亚、其中以东南亚材质最佳,又以印度质地最好。但是前面有关于印度紫檀的轮廓记载紫檀树木高大,生长数度快,与后半段说明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得成材似有冲突之处。
编辑本段紫檀用途
紫檀木最早只用于制作些小件物,后来,紫檀木的色泽与良好的物理特性颇受宫廷及民间的喜爱,地位随之攀升。到了明晚期,文人发现了紫檀木的沉穆雍容之美,倍加推崇,紫檀木多制成文房用具,如镇纸、笔筒、炉、瓶、盒等。清代初年,紫檀木用在家具上较多,大多被制成桌椅、几架、箱柜、盒匣等。 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径仅为二十公分左右,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在各种硬木中紫檀木质地最为细密,木材的份量最重,入水即沉,棕眼较小,木纹不明显,多产于热带、亚热带原始森林。紫檀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颜色呈犀牛角色泽,它的年轮纹大多是绞丝状的,尽管也有直丝的地方,但细看总有绞丝纹,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尤其是它的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 紫檀还分为大叶檀、小叶檀两种。小叶檀为紫檀中精品,木纹不明显,色泽初为橘红色,久则呈深紫色如漆,几乎看不出年轮纹,有牛毛纹。小叶檀很少有大料,材料直径多在二十厘米以内,再大就会空心而无法使用。大叶紫檀又称蔷薇木,纹理较粗、较宽些,颜色为紫褐色,打磨后有明显脉管纹及棕眼。 紫檀木的鉴别其实并不难,用酒精棉球在其表面轻轻一擦,如果棉球呈紫红色,就是紫檀。紫檀木上刮下来的木屑,浸在酒里,木屑会出现一道道血红色的丝条。老紫檀浸水不掉色,打上颜色一擦就掉,新紫檀相反,买时一定要小心。 紫檀木主要用来制造高级家具及其它精美雕刻艺术品,紫檀直径通常为15厘米左右,树干扭曲少有平直,空洞极多,素有“十檀九空”之说。边材黄褐白色心材橙红**少有黑色花纹,有非常细密的布格纹(波痕),木质里含有丰富的橙**素,比重1:1以上,纤维组织呈S状结构。管孔内细密弯曲极像牛毛,故有“牛毛纹紫檀”之称
材料学上的红木 所谓“红木”,从一开始,就不是某一特定树种的家具,而是明清以来对稀有硬木优质家具的统称。 黄花梨:为我国特有珍稀树种。木材有光泽,具辛辣滋味;文理斜而交错,结构细而匀,耐腐。耐久性强、材质硬重、强度高。 紫檀:产于亚热带地区,如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我国云南、两广等地有少量出产。木材有光泽,具有香气,久露空气后变紫红褐色,文理交错,结构致密、耐腐、耐久性强、材质硬重细腻。 花梨木:分布于全球热带地区,主要产地东南亚及南美、非洲。我国海南、云南及两广地区已有引种栽培。材色较均匀,由浅黄至暗红褐色,可见深色条纹,有光泽,具轻微或显著轻香气,纹理交错、结构细而匀(南美、非洲略粗)耐磨、耐久强、硬重、强度高,通常浮于水。东南亚产的花梨木中是泰国最优,缅甸次之。
酸枝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产地为东南亚国家。木材材色不均匀,心材橙色,浅红褐色至黑褐色,深色条文明显。木材有光泽,具酸味或酸香味,文理斜而交错,密度高、含油腻,坚硬耐磨。
鸡翅木:分布于全球亚热带地区,主要产地东南亚和南美,因为有类似“鸡翅”的纹理而得名。纹理交错、不清晰,颜色突兀,木材本无香气,生长年轮不明显。
“红木”家具的特点为: 优点: 1)颜色较深,多体现出古香古色的风格,用于传统家具。 2)木质较重,给人感觉质量不错。 3)一般木材本身都有自身所散发出的香味,尤其是檀木。 4)材质较硬,强度高,耐磨,耐久性好。 缺点: 1)因为产量较少,所以很难有优质树种,质量参差不齐。 2)纹路与年轮不清晰,视觉效果不够清新。 3)材质较重,不容易搬运。 4)材质较硬,加工难度高,而且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 5)材质比较油腻,高温下容易返油。
简述
红木,学名Bixa orellana。 根据国家标准,“红木‘的范围确定为5属8类,33个主要品种。5属是以树木学的属来命名的,即紫檀[1]属、黄檀属、柿属、崖豆属及铁刀木属。8类则是以木材的商品名来命名的,即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黑酸枝类、红酸枝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同时,红木是指这5属8类木料的心材,心材是指树木的中心、无生活细胞的部分。除此之外的木材制作的家具都不能称为红木家具。
什么是老红木
所谓“红木”,从一开始就不是某一特定树种的家具,而是明清以来对稀有硬木优质家具的统称。根据国家标准,“红木”的范围确定为5属8类,33 个主要品种。用材包括花梨木、酸枝木、紫檀木,它们不同程度呈现黄红色或紫红色。并且红木是指这5属8类木料的心材,心材是指树木的中心、无生活细胞的部分。除此之外的木材制作的家具都不能称为红木家具。各种木材的特点如下:紫檀木是红木中的极品。其木质坚硬,色泽紫黑、凝重,手感沉重,年轮呈纹丝状,纹理纤细,有不规则蟹爪纹。紫檀木又分老紫檀木和新紫檀木。 赵氏《古玩指南》一书中则强调红木为专门的树种,书中二十九章曰:“唯世俗所谓红木者,乃系木之一种专名词,非指红色木言也”即可证明,书中的木之一种,指得就是老红木。老红木产于中南半岛,我国云南一带也有生长,其叶长椭圆形、白花、花呈五瓣形,色红。“木质之佳,除紫檀外,当以红木为最”,这是书中对老红木的评价。 乌木颜色乌黑发亮,结构细密凝重,有油脂感。乌木多见制作筷子、墨盒之类的小件,少见制作家具。 花梨木又称香红木,与酸枝木构成相近,其木质坚硬,色呈红紫,纹理呈雨线状,色泽柔和,重量较轻,能浮于水中,形似木筋。 酸枝木俗称老红木。木质坚硬沉重,经久耐用,能沉于水中,结构细密呈柠檬红色、深紫红色、紫黑色条纹,加工时散发出一种辛香。老红木与红酸枝也不能混为一谈。红酸枝泛指一大类木材,其包括交趾黄檀、奥氏黄檀和巴里黄檀等等十几种木材。老红木只是红酸枝木类的一种,即交趾黄檀。虽然同归为黄檀属类,但老红木色泽紫红,清晰富于变化的纹理和细密的结构是同类红酸枝木无法与之比较的。 用老红木制作家具的后道工序采用紫檀一样的做法—擦蜡,千万不能使用普通红酸枝类木材的做法—用漆。因为老红木饱含蜡质,只需打磨擦蜡,即可平整润滑,光泽耐久,给人一种淳厚的含蓄美。如果采用现代的擦漆工艺,恰恰掩盖了其木质的优良本性。且老红木用漆来处理,容易给一些厂家将其它红酸枝类木材掺杂其中,为其浑水摸鱼提供便利。 正因为老红木的许多性能,如富含蜡质、紫红色泽,近似于紫檀。因此老红木和黄花梨、紫檀并列为明清时期宫廷的三种专用木材。
根据国家标准,“红木‘的范围确定为5属8类,33个主要品种。5属是以树木学的属来命名的,即紫檀属、黄檀属、柿属、崖豆属及铁刀木属。8类则是以木材的商品名来命名的,即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黑酸枝类、红酸枝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同时,红木是指这5属8类木料的心材,心材是指树木的中心、无生活细胞的部分。33个树种分别为:檀香紫檀、越柬紫檀、安达曼紫檀、刺猬紫檀、印度紫檀、大果紫檀、囊状紫檀、鸟足紫檀、降香黄檀、刀状黑黄檀、黑黄檀、阔叶黄檀、卢氏黑黄檀、东非黑黄檀、巴西黑黄檀、亚马逊黄檀、伯利兹黄檀、巴里黄檀、赛州黄檀、交趾黄檀、绒毛黄檀、中美洲黄檀、奥氏黄檀、微凹黄檀、非洲崖豆木、白花崖豆木、铁刀木、乌木、厚瓣乌木、毛药乌木、蓬塞乌木、苏拉威西乌木、菲律宾乌木。除此之外的木材制作的家具都不能称为红木家具。 所谓“红木”,从一开始就不是某一特定树种的家具,而是明清以来对稀有硬木优质家具的统称。根据国家标准,“红木”的范围确定为5属8类,33 个主要品种。用材包括花梨木、酸枝木、紫檀木,它们不同程度呈现黄红色或紫红色。并且红木是指这5属8类木料的心材,心材是指树木的中心、无生活细胞的部分。除此之外的木材制作的家具都不能称为红木家具。各种木材的特点如下:紫檀木是红木中的极品。其木质坚硬,色泽紫黑、凝重,手感沉重,年轮呈纹丝状,纹理纤细,有不规则蟹爪纹。紫檀木又分老紫檀木和新紫檀木。
赵氏《古玩指南》一书中则强调红木为专门的树种,书中二十九章曰:“唯世俗所谓红木者,乃系木之一种专名词,非指红色木言也”即可证明,书中的木之一种,指得就是老红木。老红木产于中南半岛,中国云南一带也有生长,其叶长椭圆形、白花、花呈五瓣形,色红。“木质之佳,除紫檀外,当以红木为最”,这是书中对老红木的评价。
乌木颜色乌黑发亮,结构细密凝重,有油脂感。乌木多见制作筷子、墨盒之类的小件,少见制作家具。
花梨木又称香红木,与酸枝木构成相近,其木质坚硬,色呈红紫,纹理呈雨线状,色泽柔和,重量较轻,能浮于水中,形似木筋。
酸枝木俗称老红木。木质坚硬沉重,经久耐用,能沉于水中,结构细密呈柠檬红色、深紫红色、紫黑色条纹,加工时散发出一种辛香。老红木与红酸枝也不能混为一谈。红酸枝泛指一大类木材,其包括交趾黄檀、奥氏黄檀和巴里黄檀等等十几种木材。老红木只是红酸枝木类的一种,即交趾黄檀。虽然同归为黄檀属类,但老红木色泽紫红,清晰富于变化的纹理和细密的结构是同类红酸枝木无法与之比较的。
用老红木制作家具的后道工序采用紫檀一样的做法—擦蜡,千万不能使用普通红酸枝类木材的做法—用漆。因为老红木饱含蜡质,只需打磨擦蜡,即可平整润滑,光泽耐久,给人一种淳厚的含蓄美。如果采用现代的擦漆工艺,恰恰掩盖了其木质的优良本性。且老红木用漆来处理,容易给一些厂家将其它红酸枝类木材掺杂其中,为其浑水摸鱼提供便利。
正因为老红木的许多性能,如富含蜡质、紫红色泽,近似于紫檀。因此老红木和黄花梨、紫檀并列为明清时期宫廷的三种专用木材。 而新红木一般采用烘烤等方式令其达到使用要求,但人为的技术性的处理并不能动摇材料的内部结构,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细微的形变,从而影响收藏价值和品质。
近些年来,还有所谓巴西红木、泰国红木、缅甸红木、老挝花梨、越南花梨等等。由于红木家具的用材有这许多种不同的名称和类别,因此一般谓之红木的家具在用材上体现的品质和价值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和区别。故而,无论是对以前流传下来的红木家具作鉴赏或收藏,还是对现代红木家具进行选购,均需首先正确识别家具采用是什么材质的红木。
一、酸枝(老红木)酸枝即孙枝,又名紫榆。酸枝是清代红木家具主要的原料。用酸枝制作的家具,即使几百年后,只要稍加揩漆润泽,依旧焕然若新。可见酸枝木质之优良,早为世人瞩目。酸枝是热带常绿大乔木,产地主要有印度、越南、泰国、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原先在中国福建、广东、云南等地也有出产。酸枝木色有深红色和浅红色两种,一般,有油脂的质量上乘,结构细密,性坚质重,可沉于水。特别明显之处是在深红色中还常常夹有深褐色或黑色的条纹,纹理既清晰又富有变化。酸枝家具经打磨髹漆,平整润滑,光泽耐久,给人一种淳厚含蓄的美。酸枝北方称红木,江浙地区称老红木,故酸枝家具除广东地区外几乎都称红木家具或老红木家具。清代的红木家具很多是酸枝家具,即老红木家具。尤其是清代中期,不仅数量多,而且木材质量比较好,制造工艺也多精美。在现代人的观念中,它是真正的红木家具。
二、花梨木又称花榈。史籍记载至少可分两种,一种是明中叶王佐《新增格古要论》中所讲的出南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的花梨木,即《琼州府志》物产木类中所称的花梨木,红紫色,与降真香相似,有微香……的花梨,也就是被今人叫做黄花梨的花梨木,还曾有过海南檀等名称。这显然已不在红木的观念范围。据多方面材料介绍,黄花梨主要产于中国的海南岛和南海诸地,数量并不很多,是明式家具最主要的用材之一。另外一种则是北方称为老花梨,实则是新花梨的花梨木,这种花梨木台湾就称红木。它是一种高干乔木,高可达30米以上,直径也可达1米左右,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泰国、缅甸和南洋群岛等地均有出产。过去在中国海南和广东、广西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花梨木。这种花梨木在《博物要览》中记载说叶如梨而无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做器具,桌、椅、文房诸器。陈氏《分类学》中也说花梨木为红豆树属,高可达一丈八尺至三丈……浙江及福建、广东、云南均有之。闽省泉、漳尤多野生……木材坚重美丽,为上等家具用材。清代不少红木家具实质是这些花梨木制造的。现代从海外进口的花梨木大多也是这类品种,已成为红木家具最主要的用材。但据明代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中的记载,早就认为花梨木有两种,一为花榈木,乔木,产于中国南方各地;一为海南檀,落叶乔木,产于南海诸地,二者均可作高级家具。海南檀即黄花梨。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明代若有上述两种花梨木和花梨木家具,为什么除黄花梨家具以外,几乎未见有花梨木家具的介绍?清代除红木家具以外,也极少专门介绍花梨木家具。如果说是因为混淆了用材品种的识别,花梨木家具在明代已确有生产,又有遗物传世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对红木家具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过程,将会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三、香红木(新红木)花梨木的一种,北方称新红木。色泽比一般花梨木红,但较酸枝浅,重量也不如酸枝,不沉水。纹理粗直,少髓线,木质纯,观感好。20世纪六十年代大批进口,当时常用来制作出口家具。
四、红豆木(红木)红豆木系豆科,古时也称相思树,王维诗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
本文2023-08-03 22:51:1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