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典籍到底各有多少字
1、《诗经》39234字
2、《楚辞》约34000字
3、《论语》11750字
4、《孟子》34685字
5、《老子》5056字
6、《庄子》约80400字
7、《左传》196845字
8、《国语》约92500字
9、《战国策》约120000字
10、《世说新语》约79000字
11、《文心雕龙》约48000字
以上典籍(包括《昭明文选》)是本次统计的对象,以下是附带的收获:
《书经》25700字
《礼记》99010字
《大学》1753字
《中庸》3568字
《墨子》76516字
《荀子》约90800字
《韩非子》106131字
《淮南子》130840字
《列子》30724字
参考:《宋元学案》卷四《庐陵学案(全氏补本)》:“读书说”
立身以力学焉先,力学以读书为本。今取《六经》及《论语》,《孟子》,《孝经》,以字计之:
《毛诗》三万九千二百二十四字,
《尚书》二万五千七百字,
《周礼》四万五千八百六字,
礼记九万九千二十字,
《周易》二万四千二百七字,
《春秋左氏传》一十九万六千八百四十五字,
《论语》一万二千七百字,
《孟子》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
《孝经》一千九百三字。
大小九经合四十八万九十字。且以中材为率,若日诵三百字,不过四年半可毕。或以天资稍钝,中材之半,日诵一百五十字,亦止九年可毕。苟能熟读而温习之,使入耳著心,久不忘失,全在日积之功耳。里谚曰:“积丝成寸,积寸成尺。寸尺不已,遂成为匹。”此语虽小,可以喻大。后生其勉之!
(梓材谨案:此说有作《欧阳公读书法》者,其数诸经,先《孝经》,次《论语》一万一千七百五字,次《孟子》,次《周易》二万四千一百七字,次《尚书》,次《诗》三万九千二百三十四字,次《礼记》九万九千一十字,次《周礼》,次《春秋左传》。先后字数微有不同。又云:“九经正文,通不过四十七万八千九百九十五字。童子日诵三百字,不五年,略可上口。”是先生之说盖本欧公,而字数有异尔。又其辟佛亦与欧公同,故移《水心文集》一段于后而特为立传云。)
内容来源于网络,欢迎分享!
喈找出15个常用字:口,日,由,比,哔,匕,毕,土,一,二,三,叶,吐,巾,叱。
常用字:是指中文中经常用到的汉字,通常有数千字。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香港特区都有自己的常用字标准。
中国大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常用字部分:2,500字。
台湾: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4,808字。香港:常用字字形表:4,759字。
喈,读音jiē。解释(形声。从口,皆声。本义:鸟鸣声)
字形演变:
jiē 见纽、脂部;见纽、皆韵、古谐切。
形声字。从口,皆声。其本义指鸟鸣声,是一象声词。《诗·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亦可借指风雨疾速貌。《诗·邶风·北风》:“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毛传:“喈,疾貌。”其义同今日所说“雨下得正紧”的“紧”字。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唐韵》古谐切《集韵》《韵会》《正韵》居谐切,𠀤音皆。《说文》鸟鸣声。《诗·周南》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注》喈喈,和声之远闻也。
又《说文》一曰凤皇鸣声。《诗·大雅》雝雝喈喈。《尔雅·释训》噰噰喈喈,民协服也。《注》凤皇应德鸣相和,百姓怀附兴颂歌。
又《诗·邶风》北风其喈。《传》喈,疾貌。
又《诗·小雅》鼓钟喈喈。《注》喈喈,犹将将。
又《集韵》许介切,音譮。声也。
又叶居奚切,音稽。《朱子·诗传》凡喈字俱叶居奚反。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
由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岑麒祥、林焘、戴澧、唐作藩、蒋绍愚等十余位专家学者编写,是学习古汉语的必备工具书。在第4版的基础上修订。收古汉语常用字和复音词约一万条,先秦两汉传世文献比较常用的字一般都收入。
2、《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语文教师、中学生、文字工作者案头必备。学习古代汉语和阅读古籍使用的中型语文工具书。收词范围是古代以正统书面语言写作的有代表性的典籍,诸如《论语》《孟子》《国语》《战国策》《荀子》《老子》《庄子》《孙子》《吕氏春秋》《论衡》《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唐宋文举要》。
3、《辞源》(第三版)
通往传统文化的桥梁。中国现代史上第一部大型语文性工具书,一部兼收古汉语语词和百科的大型综合性辞书。阅读古籍必备,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常备。
《辞源》 之本在字。太初有字,道在其中,理在其中,文献语词在其中,百科名物在其中,五千年文化基因、文明传统在其中,某些外来文化元素亦在其中。只有明白字的文化功用,文化渊源,才可明白《辞源》 价值之所在。
汉字主要起源于记事的象形性图画,象形字是汉字体系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后来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但仍未完全定型。
根据我国古文献文记载天皇氏时代已发明干支及相关记录文字,在后来的传承中,黄帝时代把干支之名简化为一个字。
在《史记》《尔雅》等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不过《史记》与《尔雅》的版本不一样。发明数字: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卅、卌、百、千、万。
传说仓颉造汉字。《说文解字》记载仓颉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商朝,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汉字甲骨文出现,稍后出现的钟鼎文虽有字数的增加,但形体并无大的变化。
周朝,由于疆域广阔且诸侯割据日久,汉字在春秋晚期明显出现诸侯国之间文字异形,战国时期的文字异形情况更重。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秦始皇令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太史令胡毋敬等整理文字,以秦国大篆为基础制定出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
稍后,普遍又依当时民间流行的字体,整理出更简便的字体隶书,并作为通用文字在全国广为流传。
扩展资料:
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曾认为是甲骨文。就所见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铸刻在青铜器上。
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在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总共发现有4672字,学者认识的已有一千多字,只是商代文字的部分保留,名甲骨文,特有学科——甲骨学。
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当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不同的方言、甚至语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
在古代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群岛,以及位于婆罗洲的兰芳共和国,汉字都曾是该国正式文书的唯一系统,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文明的传播分享有着重要作用。
--汉字
克字找出18个常用字,分别是一,二,三,十,口,儿,兄,元,兀,士,古,克,冂,匚,丄,乚,汉字详细介绍如下:
一、汉字简介:
1、克,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是战胜,后引申为能力超强,胜任,完成等义。
2、会意字,甲骨文金文像甲胄之形,在古代“胄”往往是战利品簋有“俘戎兵、盾、矛、戈、弓、箙、矢、裨胄”等语,有时“胄”还可以作为首级的替代品。所以就以此表示“战胜”之义。这就是“克”字的本义。
二、古籍解释:
1、《广韵》苦得切《集韵》《韵会》《正韵》乞得切。𠀤音刻《说文》肩也,徐曰任也,任者又负荷之名也,能胜此物谓之克也《易大有》公用享于天子,小人弗克。又《玉篇》胜也,《书洪范》沉潜刚克高明柔克。
2、又《尔雅释言》克能也《书康诰》克明峻德,又《扬子法言》胜己之私谓之克《论语》克已复礼为仁。又《春秋隐元年》郑伯克段于鄢《公羊传》克之者何,杀之也。又《左传庄十一年》得儁曰克。又忌刻《韵会》胜心也《左传僖九年》不忌不克《集韵》通作克。
如下:
《说文解字注(套装上下册)》:最早买的关于文字方面的书,由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南京大学徐惟贤教授重新标点排印,繁体竖排,为《段玉裁全集》之一。
这套书没有读完,大概看了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内容。里面为繁体,配标准小篆。对我来说信息量不大。所以后续买了其他的书。
同源字典:这套书大致翻看了下,偶尔检索下相关文字。看名字就了解,这是介绍一些文字是从某个最基础的文字衍生出来的。里面都是干货,读起来也比较干涩。介绍了一些其他书籍里面关于这些字的解释。
中华韵典:这是一套关于音韵方面的书,可以了解关于音韵的基础知识。这套应该是新韵。新韵相对宽泛,或许历史流传转变,这倒也跟古文的韵律更为接近。
同义词大词典:买来就没怎么看,本来想买同义字的,买来发现是同义词,所以就没看。不过当做工具书还是可以的。
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对照字典:比较小,内容也相对简单。主要是一些字的写法的介绍。并非所有的简化字都是繁体字简化的结果。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大部分简化字或者说笔画较少的字,都是历史上存在的。所以写作繁体字书法作品和著作的时候要注意繁简区分。
实用多音字字典:主要看一些字有多少种发音,想从中了解一些古代或者方言发音。但是可惜都是依据普通话来整理的,没有古音和方言的内容。
字书。14卷。中国明代梅膺祚编。膺祚字诞生,宣城(今属安徽)人。此书依据楷体,将《说文解字》部首简化为 214部。按子、丑等地支分为12集。部首和各部中字,又按笔画多少顺序排列。共收 33179字。除古书中常用字外,还收有许多俗字;收僻字不多。注音先列反切,后注直音。解释字义通俗易懂。其编排体例,即偏旁分部检字法,一直为后世《正字通》、《康熙字典》等所遵循,成为中国字典、词典主要编排方式之一。此书为明代至清初最为通行之字典,《康熙字典》出,遂隐没不显,《四库全书总目》且不为著录。
本文2023-08-07 00:50:3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7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