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是国学大师还是宗教学家啊?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南怀瑾先生是国学大师还是宗教学家啊?,第1张

据我所知,南怀瑾先生是有着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宗教学家,其书籍主要有《论语别载》、《老子他说》《易经杂说》〈禅宗与道家〉〈中国佛教发展史略〉等,他老人家既是国学大师,又是佛教、道教方面的专家。

  1、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告诉人家,这都是我十三岁以前熟背这些古书的效果。

 2、当年我读四书五经,都是要背的。小朋友们要放学了,心里高兴,一边嘴里唱着一边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这样读书,心里会记住,一辈子忘不了。想起来的时候心里默念一下,其中的道理就又琢磨了一回。"

 3、我们中国文化的财产太大了,古文不懂,繁体字不懂等于丢了钥匙,这个财库的门打不开了。

 4、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5、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6、十九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疾病是肺炎,二十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癌症,二十一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精神病。现在是精神病开始的时代了,我发现很多年轻的孩子们精神都有问题了,归结起来是教育的问题。一个国家、社会的兴衰成败,重点在文化,在教育。

 7、中国文化,什么叫做事业呢孔子《易经系传》叫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事情,对社会大众有贡献,对国家民族,对整个的社会,都是一种贡献,这才算是事业。

 8,当年我读四书五经,都是要背的。小朋友们要放学了,心里高兴,一边嘴里唱着一边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这样读书,心里会记住,一辈子忘不了。想起来的时候心里默念一下,其中的道理就又琢磨了一回。

 9、我常常感到,国家亡掉了不可怕,还可以复活,要是国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远不会翻身了。

 10、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最怕一辈子太享福,太顺利,太平安了。没有忧患意识,象吃了毒药一样,把自己毒死了。

 11、我的幼年在私塾中度过,当时读四书五经也非常反感,因为以前老师对学生的质疑,只说“将来你会懂”,这个“将来”不知要“将”到几时。

 12、做学问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要有这个精神,这个态度,才可以谈做学问。

 13、孔孟思想,本来与道家是不分家的,这种分家是秦汉以后的事,到了唐代,讲中国文化,已不是儒、墨、道三家,而是儒、释、道三家了。现在要研究真正的佛学,只有到中国来。欧洲人乃至日本人讲的那一套是不正确的。

 14,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15、人能够真正做到了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站不起来为什么我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内心里并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拿现在的观念说,这种心理是绝对健康的心理,这样才是君子。

 16、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五四运动”的时候,药店不打,百货店也不打,偏要把粮食店打倒。打倒了粮食店,我们中国人不吃饭,只吃洋面包,这是我们不习惯的,吃久了胃会出毛病。

 17、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

 18、学问从哪里来呢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作人做事上去体会的。这个修养不只是在书本上念,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书本,都是我们的教育。

南怀瑾说“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这是南师留给世人的立身修行的醒世恒言。

那么我们学佛要知道啥叫佛,佛教里有句话讲“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很多人学佛到西藏到印度到五台山,认为那样就离佛最近,实际上佛是啥?佛在哪呢?他们都不知道,其实在佛教里佛就是自己的心,心是啥?就是自己的佛性,这个佛性不是本性,本性是自己习气所生,而佛性是无始劫以来人所具有的,昔日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睁开眼睛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得正果”原来佛祖在菩提树下七日后证的佛果,佛眼观故一切众生,发现众生皆具佛性!“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讲的也是佛在灵山会上拈花一笑,迦叶会意付嘱而传心印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佛教里的心!众生的心和佛的心没有分别,心即佛,心性开了就是佛性,佛性开即明理,顿悟后而渐悟,佛无处不在,佛又无处都在,自己的心定住了就能见到佛,心定不住就见不到佛。

那么道为骨,道是啥呢?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道为天地根本,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道是自然主宰,南师讲道为骨,我们人生于天地之间就是要随顺自然,时时刻刻的恒顺众生,恒顺自然坚守正气,这样就会周天围绕正气不退,因此我们要修身养性,通过自然方法,学习自然法则,自然邪气不入。

最后就是儒,儒家讲中庸,啥叫中庸?儒家有一句话讲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有两点一就是不偏不倚谓之中,第二就是慎独自修,儒家包罗万象,无不是处世之道,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必然要懂得丛林法则。

南怀瑾是儒释道三家的一个集大成者,儒释道在中国合三为一必然有人的需求,适应人的根性,因此在今天这个时代南师告诉我们这句话也是有道理的。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