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 包含哪些书目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 包含哪些书目,第1张

清代著名考据大家有:惠栋、戴震、段玉裁、王引之、王念孙

括地志

李泰

(清)王谟《汉唐地理书钞》,中华书局1961年影印本

《括地志辑校》,中华书局1980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标点排印本

元和郡县图志

李吉甫

中华书局1983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标点排印本(上下册)

郡国志

(清)王谟《汉唐地理书钞》,中华书局1961年

十道四蕃志

(清)王谟《汉唐地理书钞》,中华书局1961年

诸道山河地名要略

敦煌抄残卷,罗振玉收入《鸣沙石室佚书》

贞元十道录

敦煌抄残卷,罗振玉收入《鸣沙石室佚书》,仅存16行

九域志

王存

《宋本元丰九域志》,中华书局2004年影印本

《元丰九域志》,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元丰九域志》,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1册

《新定九域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6册

太平寰宇记

乐史

中华书局2008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补全本(全9册)

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69-470册(有阙文)

《太平寰宇记补阙》六卷,《续修四库全书》第585册

舆地广记

欧阳忞

中华书局2003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本(上下册)

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1册

舆地纪胜

王象之

道光29年文选楼本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影印道光文选楼本(上中下册)

中华书局2003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影印道光文选楼本(全8册)

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续修四库全书》第583册

方舆胜览

祝穆

中华书局2003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标点排印本(上中下册)

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1册

元一统志

孛兰肸

金毓黻辑《辽海丛书》本,1936年

《辽海丛书》本,辽沈书社1985年

《玄览堂丛书续集》,国立中央图书馆1947年,

《玄览堂丛书续集》,台湾正中书局1985年

上海书店版《丛书集成续编》第47册

新文丰版《丛书集成续编》第226册

赵万里增辑本,中华书局1966年

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大元混一方舆胜览

刘应李

四川大学2003年《宋元地理志丛刊》本

寰宇通衢

官修

《续修四库全书》第586册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6册

寰宇通志

陈循

《玄览堂丛书续集》,国立中央图书馆1947年,

《玄览堂丛书续集》,台湾正中书局1985年

大明一统志

李贤

《天下一统志》,万历间万寿堂刻本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2-473册

台湾文海1965年影印本

三秦1990年影印天顺五年司礼监本

大明一统名胜志

曹学佺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7-170册

皇明一统纪要

顾充

早稻田大学藏万历元年原版

皇舆考

张天复

《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7册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6册

广舆记

陆应阳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73册

方舆胜略

程百二

《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21册

广志绎

王士性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51册

郡县释名

郭子章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6-167册

目营小辑

陆化熙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67册

寰宇分合志

徐枢

《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3册

康熙大清一统志

蒋廷锡等

有电子版

乾隆大清一统志

和珅等

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74-483册

嘉庆大清一统志

穆彰阿等

《四部丛刊续编》

《续修四库全书》第598-612册

上海书店1984年影印本

上海古籍2008年影印本

肇域志

顾炎武

《续修四库全书》第586册

上海古籍2004年

天下郡国利病书

顾炎武

《四部丛刊三编》

《续修四库全书》第586-595册

上海书店1985年影印本

读史方舆纪要

顾祖禹

《续修四库全书》第595-597册

中华书局2005年《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本(全12册)

乾隆府厅州县图志

洪亮吉

光绪5年授经堂本

《续修四库全书》第613-624册

方舆考证

许鸿磐

民国华鉴阁本

中国书店1985年影印线装本

新斠注地理志集释

钱坫

原版,日本早稻田大学

历代地理沿革图

马徵麟

原版,日本早稻田大学

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当时丰富的天文学记载资料

汉朝古墓里出土的《天文气象杂占》,被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彗星图

西汉的《周髀算经》,算天地结构、太阳视轨道大小、周天里数、北极璇玑的方法

南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详细的地理学资料 介绍国内地理资源,地理自然灾害,农业生产的书籍

唐朝僧一行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

元朝郭守敬的《授时历》中国古代最先进的天文历法 回归年的精密计算为世界第一

明朝末年的《徐霞客游记》,除了很详细的地理知识外,还包含各地的风土人情

清朝魏源的《海国图志》,近代史中国认识世界的著作 全方位介绍各强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状况。

此外,《二十四史》中有十几卷介绍天文地理的著作。

《山海經》為最古老全球地理書 呂應鐘教授 1979 年起,因研究中國古書中的UFO記錄所需,曾購買並嬝炊ㄓ祩 v、神話、考古等類書籍,對上古史及神話產生濃厚興趣,於是投入很多時間專研古書,一股莫名的「尋史情懷」油然而生。其中以《山海經》一書給我很大的疑問,因為學界都認為山海經是神話,可是,我深入研究後發現真相並非如此,因為《山海經》自殷商至戰國成書以來,以至於明朝胡應麟之前,都被視為「實用地理書」,胡氏以一己之見視其為古今語怪之書,後人便以神話大全看待《山海經》,我認為此為後世學界的大謬,至今也是如此。 不久又讀到衛聚賢教授所著《中國人發現美洲》一書,激起還原「世界上古地史」的雄心大志,但自己並非學歷史出身者,此念頭實在不自量力。1986 年,我認真的研究,並依書中記載自繪地圖,畫出了超過古代中國版圖的山海經地圖,當時直覺就認定《山海經》不僅是最古老之中國地理書,亦是最古老全球地理書,因為其描述內容廣至全球。 我深深認為該書不僅描述美洲、亞洲、歐洲三洲之山脈、河流 (流向)、礦物、動物、植物,更描述上古風俗民情以及信仰崇拜,並不是現代學者通認的「神話」而已。結果,我在文獻中得知美國易經考古學會曾於 70 年代,在美國、加拿大、日本、歐洲、台灣等地展出 1972 年在亞利桑那州出土的釵h零碎陶片,其中一件已有 7000 年歷史的古印第安人彩,其上刻劃有易經文字。美籍華裔考古學家洪天水經過數十年考證,加上在聖地牙哥又出土破片,發現有 9 個符號與中國半坡文化使用的表意符號完全相同,經過比對 113 個標本,又將符號表意內容與中國古籍和易經印證,發現這些彩應是中國人自上古半坡氏族移居美洲的一個明證。 再加上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人類考古學教授塔那,根據對 9000 名哥倫布以前美洲印第安人、阿留申人和愛斯基摩人牙齒及骨骼的檢查,作出美洲先民於2萬年前來自中國北方的結論,他認為來自中國的移民可能分三批,一批是經由白令海峽陸橋的南緣移來,美國西北部的那狄恩印第安人則經由陸橋北緣從西伯利亞大叢林來到美洲,另一批為遠洋渡海而來。 地球科學已證實白令海峽原本是連接亞洲和美洲大陸,此陸橋因 14000 年前巨大的冰河溶解,海平面上升而淹沒。而 10 年前,一些歐美學者經過考證認為,約在 3000 年前,即殷商末年,一批中國人就已來到墨西哥,由於在秘魯出土的一尊奇特女神銅像,雙手提著銅牌,其上鑄有「武當山」三個南北朝時的漢字;在墨西哥又發現一方「大齊田人之墓」的墓碑,考證為戰國或秦末從山東半島橫渡大洋來到美洲的田齊人埋骨遺跡。 美國聖地牙哥大學莫里亞蒂博士針對在加州海岸外發現的古石錨及11塊大石塊做研究,認為是早期中國人橫渡太平洋的證據,因為對照古文物和實物,以及美國科學機構鑑定,認定此石錨岩質「不存在於北美洲太平洋岩岸,而同南中國海岸地區所產灰岩一樣」,應為 5 只石錨及其附具。 有了這些美國學界的考古發現,提高了我對人類上古活動研究的興趣,也更加認定《山海經》是世界地理書,十多年來一直無法忘懷此觀念。近年研讀上古史,知中國人海上航行,始自新石器時代晚期,在大陸東海之濱已有7000年前的船槳出土,證明了此點的可能性。 而考古學上已知殷商時代已使用青銅器具,且有能力將獨木舟改良為穩定性強、載量大的木板船。研讀古書知武王伐紂時,數千兵馬僅用47隻船,一日之間橫渡黃河孟津。《史記˙周本紀》中的記載已反映了武王所乘船隻之大、船行之速、吃水之深的盛況。 因此,個人思考「殷人東渡」可能選擇當時最合理的沿海島東航的「阿留申群島」航線,因為此海路不僅比陸路 (白令海峽陸橋) 方便,且殷人素習航海,當時已知用風帆為動力,更有掌握航向的舵槳,且我研究古代天文學,知殷人天文學已能測得新星,也有早期天文導航術,更由美洲沉錨判斷,殷商時已有能載百人以上的大船,此類種種均使我堅信我想法的正確性。 但為何殷人要遠洋東渡?因為在周武王伐紂之前,商紂王曾把大軍留駐於被征服的「人方」(今山東省),商朝滅亡時,大批殷人逃向海外,也就成為很正常之事。而且由山東半島出航,東渡日本,沿日本列島之東向北,過千島群島、阿留申群島,再沿亞洲美洲連接處的白令海峽陸橋,過阿拉斯加前行,南下美洲西岸的加拿大、美國,駛抵墨西哥,再下到南美洲秘魯。 此路線沿途有陸地島嶼,有魚、禽、果可供食用,又有黑潮暖流,常年順風順水,木船航行毫無困難。後世航海學者及造船學者也多次以木船實驗,證實此點。因此,個人對上古殷人移民美洲之事件極感興趣。 1981 年讀到鄭德坤教授之《中國歷史地理論文集》,知東漢明帝時王景治水,明帝賜以《山海經》等書,可見當時看《山海經》為實用地理書,而自《漢書》至《舊唐書》之間近900年,觀念沒改變,甚至到明朝亦是如此。然而到胡應麟《少室山房筆錄》以其個人所見認為《山海經》為古今語怪之書,將傳統數千年視《山海經》為地理書之觀念開始扭曲,至清代修《四庫全書》,將《山海經》放在「子部小說家類」,從此《山海經》就被後世之人視為神怪 (神話) 書。 我覺得很奇怪,一部流傳數千年的地理書,在明朝被一位學者以一己之見扭曲為神怪書,後世學者不僅不去還原《山海經》的原貌,進行地理志的研究,當今若干學者竟附從沿襲扭曲觀點,大作山海經神話及神怪文章,何能稱為史實研究? 有此種「義憤」思想,再加上殷人出洋的考古發現,使我在10年前結合此二種思維,便深入研究《山海經》,並一一依經文畫出上古地圖,用現代精密地圖對照,總歸言之,〈東山經〉談的是自阿拉斯加、加拿大、北美到南美洲的西岸地理;〈南山經〉為亞洲中南半島地理;〈海外南經〉及〈海內南經〉已描述到中東的紅海;〈大荒南經〉描述到孟加拉灣;〈西山經〉描述華北地理;〈海外西經〉及〈海內西經〉描述中亞地理;〈大荒西經〉描述遠及地中海。 因此研究《山海經》可以知曉上古時代的全球地理、航海技術、風土民情等,若和現代地理做比較,正符合目前「地球村」觀念之推展,以古鑑今,值得當今世人深思。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山海经》,其作为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上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此外,这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这部书的作者没有详细记录。

扩展资料: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最早提到《山海经》的是司马迁,其《史记·大宛列传》中说,《禹本纪》和《山海经》中的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并在《大宛列传》中指出《山海经》与当时现实地理不符。

参考资料:

-《山海经》

  我国第一部地理书 是《禹贡》

  《禹贡》是我国流传至今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它仅用1100余字,把我国主要的山川、土壤、物产、贡赋等描述清楚。历代儒者奉为圭臬,即使以现代科学的眼光衡量,仍不失为最古老、最有价值的历史地理学文献。然而说它古老,它究竟成文于什么时代呢

  传统的记载,《禹贡》是大禹治水时所积累地理知识的总结,因此它成书于夏代。《尚书·禹贡》说大禹分九州,根据山川和不同的土壤制定贡物和赋税,称之为“禹贡”。《史记·夏本纪》更详细记载了大禹治水时,—“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因当时食物短缺,禹为了“有余相给,以均诸侯”,于是施行“相地宜所有以贡”的方法,,互通各地山川之便利,并说大禹治水划九州,是从冀州开始的。因此,《尚书》的编定者把《禹贡》列入夏书,认为它成文于夏代。

  顾颉刚《<禹贡>评注》打破这种传统观念,提出《禹贡》成文于战国时代,认为《禹贡》的作者把落后制度(五服制)与先进的理想(九州的划分)一齐记下,就显出矛盾,尤其是九州的设想是战国时代才出现,这样《禹贡》的著作时代“明晃晃地显现在人们的面前”。另外,《禹贡》中出现的“内方”、“外方”等,都是春秋时代才出现的地名;扬州就是越地,越国国境达到淮地,是在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后,可是《禹贡》说“淮、海惟扬州”;梁州正是蜀境,显然是秦灭蜀(前316年)后所得的地理知识。再说铁器时代始于春秋而盛于战国.《禹贡》却已记载梁州的贡物是铁和镂,镂即钢,不是虞夏时代所可能有的。鉴于上述理由,顾颉刚提出,《禹贡》成文于秦灭蜀(前316年)以后,至公元前280年的时期中,或者说是公元前第三世纪前期的作品。

  《禹贡》是一篇言简意赅的上古地理学文献,尽管其著作时代存在疑问,仍不失其在我国地理学中经典的地位。

《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描写山川、物产、风土人情的重大地理著作,或者说第一部神话传说的汇编,具有很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全书共18章,分为《山经》和《海经》两部分。然而,对如此庞大的“奇葩”图书分类系统的性质,却众说纷纭。

鲁迅在《中国小说简史》中说中国学者的影响很大,绝大多数人都持这种观点。班固将《山海经》置于《山海经》文本《蜀黍隶》的“形法派”《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最深刻的著作之一。这被认为是迷信风水。这是《山海经》。它是一本地理书,一本文学书,一本巫术书,一本神话文集,一本旅行书和一本小说。

最早的质量描述。后来司马迁认为,爬进大殿是荒唐的,是困难的。他认为,虽然《山海经》中记载了地理位置、山川、异域,但这是祭祀神灵的需要。如《西洋经》中记载:“欲登山,一群女巫从上而下”。此外,《海经》中所记载的海外特别异乡、诸神居住的地方、妖怪的藏身之处,都是秦汉时期所推崇的诸神的神奇之处。《山海经》因记载巫术和祭祀的内容较多,被归类为奇言邪术之书。

这种观点是普遍的。《山海经》中的童话故事取材于古代的历史传说,也取材于各国的文献和民间童话。如著名的补天女神“娃”出自《西游记》、《大荒北经》中的夸父追日、精卫定海、后羿射日、公公摸步舟山、大禹治水、黄帝捉王等。这些神话传说都来自《山海经》的记载。此外,许多学者认为《山海经》是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专著,是“科学的第一学科”。

书中世界价值“极高”的《太阳之北》和夸父的《太阳之北》、《精卫开垦山之北》、后羿射日、公公怒触不周山、大禹治水黄帝夺蚩尤这些神话传说都来自《山海经》的记载。此外,许多学者认为《山海经》是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专著,是“第一部具有科学价值的地理学著作”。它详细记载了境内山川的远近、里数,记载了各地区的山川、草木、鸟兽、矿物等,也记载了当地的特产和风土人情,具有很高的军事和政治价值。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