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葬知识考古书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古墓葬知识考古书籍,第1张

历史时期可以大致分为近代和古代,中国人有独特的丧葬习俗,即入土为安,所以民国以前入土即可称为古墓,民国至今入土不能称为古墓。

平民一般按照活人宅院设计的,有主室、后室、两间耳室。墓主的棺椁就停在主室正中央。贵族则庞大的多,地宫的墓室分为前中后三部分,门口吊着千斤闸,从闸门进去,首先是一间“明殿”(冥殿),按墓主生前家中堂屋的布置,有各种家具摆设,这些器物称为“明器”(冥器)。再往里,中间的墓室,称为“寝殿”,是摆放棺椁的地方。其后是“配殿”,是专门用来放陪葬品的地方。壁画在唐宋年间,王侯墓中多数都有壁画,用来记述墓主生平的。

这里展示了二十多册关于墓葬考古类的资料,还有很多未能展示出来

这些资料均出自图中考古书籍中红色印章处,那三个字应该能认识吧,不认识的话你也不用考古了

非常全的墓葬考古资料目录如下:

《陕西靖边县统万城周边北朝仿木结构壁画墓发掘》

《山西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发掘》

《山西大同云波里路北魏壁画墓发掘》

《山西大同文瀛路北魏壁画墓发掘》

《山西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发掘》

《山东临朐北齐崔芬壁画墓》

《宁夏北朝隋唐墓壁画研究》

《北魏破多罗氏壁画墓所见文字考述》

《北齐东安王娄睿墓》

《北京石景山区八角村魏晋壁画墓出土人骨的观察研究》

《北朝墓壁画渊源探讨》

《南京西善桥宫山“竹林七贤”壁画墓的时代》

《略谈徐显秀墓壁画的菩萨联珠纹》

《酒泉丁家闸五号壁画墓现状调查》

《晋阳重大考古发现丛书——北齐徐显秀墓》

《河西魏晋十六国壁画墓宴饮、出行图的类型及其演变》

《河西墓室壁画中“伏羲、女娲”和“牛首人身、鸡首人身”图像浅析》

《河北赞皇东魏李希宗墓_李晋栓》

《河北临漳邺北城遗址勘探发掘简报》

《河北磁县湾漳北朝墓_徐光冀》

《高句丽·渤海古城址研究汇编》

《大同智家堡北魏墓棺板画》

《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出土漆皮文字考》

《北魏宣武帝景陵发掘报告》

《北齐东安王娄睿墓》

《中国魏晋南北朝壁画墓和日本装饰古坟的比较研究》

《袁台子壁画墓的再认识》

《幽州刺史墓考略》

《太原北齐墓壁画中的仪仗出行图像分析》

《试谈酒泉丁家闸5号壁画墓的时代》

《试论北朝墓室壁画的内容与布局特征》

《图说曾侯乙墓(博古架)]》

《图说殷墟妇好墓(博古架)]》

《图说秦始皇陵(博古架)]》

《[遗落秋风的叹息-图说北齐高洋墓(博古架)]》

《[千年不朽的神话-图说马王堆汉墓(博古架)]》

《图说南越王墓(博古架)]》

随着《盗墓笔记》、《鬼吹灯》等盗墓小说的畅销,“盗墓”这个行业一度为人所热议。那么盗墓这个职业到底起源于什么朝代呢?根据现代考古发现,有意识破坏墓葬的现象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根据现有的记载,盗墓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有人盗掘了商汤墓穴,距今已经长达三千六百多年。

盗墓职业的出现其实与墓葬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出现破坏墓葬的现象较早,但却很少有人以盗墓为职业。直到春秋时期,随着“礼乐崩坏”,厚葬之风逐渐兴起,在利益的驱使下,才开始出现以盗墓为工作的职业的职业盗墓者。

虽然历朝历代对于盗墓行为多有打击,例如明朝的《大明律》便明确规定,“凡发掘坟冢见棺椁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已开棺椁见尸者,绞;发而未至棺椁者,杖一百、徒三年。”这在当时已经是极为严重的惩罚。然而,正如“乱世黄金,盛世古董”所言,在越来越热的古董浪潮下,在巨大的诱惑面前,仍然有大量人员从事着“盗墓”这一无本买卖。

自古至今盗墓之风屡禁不绝,其中不乏历史名人,然而他们盗墓的目的却各有不同,我认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种是刻意毁坏。也就是为了某种目的,刻意毁坏他人陵墓,比如以破坏风水为目的,又如以复仇为目的,最典型的两个例子便是项羽和伍子胥。项羽为报项氏一族之仇,西入关中灭秦之后,曾大规模破坏秦始皇陵,《史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帝纪》中记载道,“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汉书·楚元王传》则记载道,“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伍子胥则是由于父兄被楚平王所杀,在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军,并攻占楚国郢都之后,虽然楚平王已经去世,但他还是寻得楚平王之墓,开棺并鞭尸三百。

项羽曾破坏秦始皇陵

第二种是筹集军费。这类通常是乱世之军阀,他们通常会命令军队大规模发掘墓葬,从而快速募集军费,其中最典型的便是曹操,为了筹集军饷,甚至设立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专门从事盗墓工作,将墓中的陪葬品变卖为钱粮,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对此有明确记载,“(曹)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故此,曹操也被盗墓贼视为祖师爷。又如近代著名的“东陵大盗”孙殿英,为了筹集军费,其公然率领军队挖掘了慈禧的定东陵。

曹操曾设置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

第三种是发家致富。其实这才是传统意义上的盗墓贼,这种盗墓者的目的非常简单和纯粹,他们就是为了获得墓穴中的宝物,将其变现后获取钱财。这些盗墓贼或者世代相传,或者师徒相传,评价长期以来总结的经验,其中不乏技艺高超者。例如陕西凤翔的秦公一号大墓,这座迄今为止发现的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的墓葬,也是盗洞最多的墓穴,竟然多达247个,其中更是有十几个盗洞直接打到了椁室。

以上三类盗墓者中,第一种和第二种历史上多有记载,但相对来说数量较少,第三种其实规模最大,但由于相对较为隐秘,虽然历史上也有零星记载,但那些基本都是被抓获之后才得以被人所致,不为人所熟知者相对更多。

问题一:如何发现古墓 精通风水学,玄学,易经,地质勘测。其中玄学一类几乎失传,还有风水学不是那么容易能学到的,规矩很多。懂得人却是已经不多了。楼主估计是鬼吹灯看多了吧。。

另外告诉楼主,盗墓是要折寿的,而且会影响很多代人。

问题二:怎样判断当地有古墓 1、“望”。就是望气,看风水,看草木。我国古代社会比较迷信,信奉风水宝地之说,因此,陵墓也多选在风水宝地之中。如依山面水之处,必然是墓葬聚集之地。此外,墓葬周围的草木甚至泥土,都是是否有墓葬的重要依据。比如,有古墓的地方,由于泥土曾被翻掘和踩踏,庄稼的长势会比旁边的差一些。另外,下雪时,不同的地质也会留下不同的痕迹。 遇到群山环抱、清水相绕、山势绵延起伏、风景秀美的地方,或是土层深厚、气候干燥的地方,详细查看。就可能找到一些大型的、且没有地面标志的墓葬。

2、“闻”。就是闻气味,依照气味的不同来分辨某处是否有墓葬。例如秦汉时期的墓葬中,常被灌注水银和朱砂用于防腐;而唐宋之后的墓葬墙壁上通常涂抹有青膏泥。据说,有些人有着常人不能及的嗅觉功能,甚至比猎犬还厉害,他们只要用鼻子一闻,就可以根据泥土中的气味判断墓葬的年代和是否被盗掘过。有些人甚至可以准确区分出汉代墓葬与唐代墓葬。明清的墓葬则气味较重,因为时间较晚且大都是砖石结构。「闻」的另一重意义是听声音。一般的大型古墓,虽然在埋葬时回填夯实了大量的泥土,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这些泥土必然会产生自然沉降,有的就出现了外实内空的现象。这种“外强中干”的陵墓一旦受到较大震动,如空中打雷时,就能向地表传出不同于别处的声响。经验丰富者通过这些声音的细微差别可以判断出此处是否有陵墓。且不同地质、年代的陵墓所发出的声音又有不同。

3、“问”。查找陵墓就要多方面汇聚消息源。我国民间传说中就流传着许多古墓的故事,在一些较为荒僻、又很适合建陵墓的可以向当地人询问历史,出过什么显赫人物,有没有发生过一些奇异现象等。通过与这些人的交谈,获取有关古墓的信息。

4、“切”。就是对地表进行深入详细的勘察,这也是查找古墓最为重要的环节,不仅能判断古墓的虚实,还能判断它的年代、规模、陪葬品的情况等。把洛阳铲插入地下,通过铲子带上来的土层来判断。若是土层颜色一致、整体和谐,就证明这里的地下未被开掘过,不存在墓葬。若是土层出现了断层,颜色出现了变化,中间夹杂着不同的五花土,就很有可能存在墓葬。若是带出的土中有一些金属、陶片、木屑、朱砂、坑灰等杂质,就说明这里肯定有古墓,并且可以根据金属、陶片来判断墓葬所属的年代。嗅觉灵敏的人还可以根据洛阳铲带出的土层气味来判断墓葬信息。在洛阳铲探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手对铲柄的不同感觉来判断墓葬的情况。若是手感较轻,则表明为较软的土层,若手有强烈的震颤感,则表明碰到了什么坚硬的东西。再根据微小的差别判断出遇到的是棺椁、岩石还是什么其他的东西。

上面说的可以是野路子。比如说洛阳铲就是盗墓贼发明的。不过现在,考古工作者很早以前也开始用这个东西了,算是“制式装备”。考古工作者,还要通过对一些史书、古籍的研究,判断某处可能有墓葬的存在。

有时候施工的时候,也可能发现古墓,这个偶然性就很大了,不能靠这个来找寻古墓。你总不能哪都用挖土机挖一挖吧?

问题三:盗墓人是怎样准确找到古墓的 盗墓,是渊源古远的社会文化现象。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资料已经可以看到有意识的墓葬破坏现象的遗存。在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变化之后,厚葬之风兴起,于是盗墓行为益为盛行。陕西凤翔的秦公1号大墓,是迄今所发现的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的墓葬,也是我国应用科学考古方法发掘的最大的墓葬。这座古墓发现盗洞247个,其中有数10个盗洞直接打入椁室。

旧社会工具编辑

⒈盗掘古墓一方面靠人的技术、经验;一方面靠工具操作,旧社会民间盗掘工具为锹、镐、铲、斧和火把、蜡烛等。明代以前,盗墓贼没有探测专用工具,明代开始使用铁锥,它的出现使盗掘者仅以地面有明显标志(如封土、墓碑)的墓葬为对象一去不复返。盗墓者利用特制的铁锥,向地面无标志的地下探索,一旦找到古墓,根据锥上带上来的金属气味,选好方位,可直接挖洞盗掘。明代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说:“洛阳水土资源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然葬虽如许,盗者尚能锥入而嗅之,有金、银、铜、铁之气(味),则发(掘)。”

⒉从铁锥到“洛阳铲”,是北方盗墓贼使用地下探测工具的一个飞跃。北方特别是洛阳、关中地处黄土塬区,水深土厚,“洛阳铲”的铲夹宽仅2寸,宽成U字半圆形,铲上部装

盗墓工具

长柄,把此铲每向地下钻插一下,就可以进深三四寸,往上一提,就能把地下卡在半圆口内的地土原封不动地带上来。

⒊盗墓觅宝之事古即有之,于今尤烈,其方法、技术、工具演变成更趋现代化、智能化、集团化,探测用军用罗盘、探测仪,开挖用雷管、炸药、电锯,运输通讯用汽车、摩托车、手机,因而打击盗掘古墓、贩卖走私文物的斗争更为复杂艰巨,任重道远!

技巧编辑

一 盗墓贼的四字

跟北方洛阳、关中等地不同,南方许多地方土薄石多水位高,“洛阳铲”无用武之地,当地盗墓贼“因地制宜”,经过长期不断摸索总结,形成一套觅宝、识宝的方法和技巧。湖南学者刘鸿伏先生与民间古玩文物贩子打交道多年,借机了解、研究解放前长沙周围地区的盗墓贼的办法

曹操――最专业的盗墓者

和技术,归纳为“望”、“闻”、“问”、“切”四字诀。

“望”是望气看风水。老盗墓贼经验丰富,又多擅长风水之术,故每到一处,必先察看地势,看地面上封土已平毁的古墓坐落何处,只要是真正的风水宝地,一般都是大墓,墓中宝物必多。以风水术指导地面无标志的墓址的确定,几乎百发百中。据说民国年间长沙一蔡姓盗墓高手极擅风水之术,他若出门选点,从者必云集左右。有一次他到宁乡县走亲戚,行到一风景甚佳处,指着一块水田对同行人说,此田下必有大墓,墓中宝物必可使你我骤富。同行者均不信,此人于是跟他们打赌:若无古墓,自己输一千美元。反之,墓中出了宝物自己独占七成。众人赌兴大发,遂暗约乡民数十人于夜间发掘,至半夜果然掘出砖室大墓,墓壁彩绘死者生前生活图景,墓内有宝剑、宝鼎、玉璧、漆器、金饼、砚、竹筒等物。后来他们卖给美国传教士,得大量美元而暴富。

“闻”即嗅气味。有此奇术的盗墓者专练鼻子的嗅觉功能,他在盗掘前,翻开墓表土层,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猛嗅,从泥土气味中辨别墓葬是否被盗过,并根据土色判断时代。据说功夫最好的可以用鼻子辨出汉代墓土与唐代墓土的微妙气味差别,准确程度令人惊叹。

长沙刚解放时曾枪毙一个老盗墓贼,他将一生所盗文物国宝全部卖给了外国人,此人即是“闻家”,专盗汉唐以前大墓,出土器物只要一闻,便可准确断代。有个盗墓贼拿来几件古旧漆器,说是出自一个王侯墓中。他倚在烟榻上,边抽鸦片边拿起一件漆器,放到鼻下一嗅,便笑着说:“仁兄,你这漆器是在尿坑里沤泡过的,取出的时间应在七个月左右。”此人大惊失色,连称:“得罪!得罪!”

“问”就是踩点。善于此道者,往往扮成风>>

问题四:发现古墓怎么办 发现古墓后第一时间打电话报警,然后,对不起,就没您什么事儿了。

问题五:假如发现古墓怎么办 向上级部门汇报,千万不要私自行动,否则后果是无法想象的。为了一时的贪念而毁了自己,这样的事例不用说了吧,望考虑清楚。

问题六:怎么发现古代古墓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

发现古墓的情况大可分为几种

1、根据历史的文献记载发现

2、根据风水学知识判断哪里有古墓

3、偶然发现

问题七:盗墓贼如何发现古墓 出土文物最多的古墓在哪 盗墓贼通过观察挖出土壤的颜色,基本上就能判断出地下是否有古墓,古墓是什么年代的。一般人都会觉得,这太神了。其实,一点也不神,盗墓贼的所谓“绝技”完全来源于其盗墓经验。即便一天没有盗过墓的人,看了下面的介绍也明白个大概。 《清稗类钞・盗贼类》记述的一个叫焦四的盗墓老贼,便是“观泥痕”的高手。 “观泥痕”,就是观察土壤的颜色,这本是北派盗墓贼的看家本领,当然也是盗墓的入门技能。 图:花土(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 棺材下葬后封土时,使用的往往是特殊土壤。即便墓最上面回填的原地土壤,也因挖坑时不同层面的土混到了一起,而造成了不同的土色。这种土,有个术语,叫“花土”,也有人叫“五花土”、“大花土”,如果发现了“花土”也就找到了古墓的线索。 秦公一号大墓就是因“花土”的出现而被找到的。1976年,一赵姓村民推着小土车来到这里,他要挖点土修补自家的院墙。铲出的黄土有的土块颜色很杂,与其它地方的土色明显不同,有黄有红,土里还夹杂着不少碎石子,土质非常坚硬。 图:秦公一号大墓考古遗存现场 赵姓村民闲谈中,提到了这件蹊跷事,正巧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专家前来调查,凭经验初断,这地下有东西。不久,考古队赶来实地勘察,果然是一座古墓,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古墓,沉睡了两千多年的秦景公被找到了。 由于“花土”容易暴露目标,古人也曾想出了一种方法,就是挖葬坑时,将挖出的土按先后不同的次序,由下往上堆放,封土时再反过来回填。元朝皇帝的陵墓至今一个也没有发现,这与秘葬有直接关系。在秘葬时,蒙古人将坑挖得很很深,但土不能挖碎,要成块。土块都要小心地按次序放好,等棺椁下葬后,再按原位置将土块放回。 这样处理后的墓葬,即便北派盗墓贼擅长使用的“洛阳铲”,也无法发现异常。 图:秦汉古墓中常见的木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 但汉族人就没有考虑这么远,似乎不拘小节。不只不秘葬,还为唯恐天下人不知道,堆老高老高的坟头让人看着。这种有意无意的大意,给盗墓贼提供了极好的盗墓目标和机会。

如果看到“花土”,探针或洛阳铲下去,再看到白膏泥,那下面有古墓就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了。 白膏泥,学术名称是“微晶高岭土”,是一种极纯净的黏土,在中国不少地方都有分布,但以江西景德镇高岭的白膏泥质量最好,故名“高岭土”。高岭土土质细腻、湿润,粘性十足,最显著特征是渗水性小,是上等陶瓷生产用土和化工原因。景德镇的陶瓷闻名中外,就是因为它的土好。 图:白膏泥(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 高岭土为什么又叫白膏泥呢?因为这种土潮湿时呈青灰色,故称青膏泥;晒干后则呈白色或青白色,才称“白膏泥”。 经现代科学检测分析,白膏泥由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以及钙、镁、钠、钾等氧化物组成,因为粘性大,分子紧密,有神奇的防腐效果。中国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白膏泥这种特性,秦汉时期的大型墓葬很少不用白膏泥的。 图:可加上洛阳铲 如果当地没有白膏泥,则用石膏、石灰来合成,人造白膏泥,也相当管用。 现在大家一提盗墓就想起洛阳铲,这种铲子为什么这么神?就是容易带出地下土壤。根据所带出的土质颜色,特别是带出了白膏泥,简单分辨一下就可断定底下有古墓了。 有经验的盗墓贼,还会闻一下花土和白膏泥散发出的味道。

问题八:考古是什么意思她们又怎么找到古墓 考古 考古,用以表示考古遗存中(尤其是原始社会遗存中)所观察到的共同体。文化一词有着不同的含义,一般是指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艺术、教育、精神生活以及其他方面所达到的总成就,如中国文化、文化遗产等。但考古学中所讲的文化,有其特定的含义,专门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且具有共同的特征的一群遗存。例如在考古工作中,发现某几种特定类型的器物,经常地在一定地区的某一类型的居址或墓葬 同出土,这样一群有着特定组合关系的遗存,即可以称为一种“文化”。由于它们总是共同存在于同一文化层或墓葬中,表明它们属于同一时代。一个文化不能由一种特征来划分,因为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找到类似的文化因素。只有许多特征的总合,才能把一个文化和另一个文化划分开来。 考古学文化概念的由来 19世纪60年代法国考古学家Gde莫尔蒂耶将欧洲旧石器时代分为5期(后来增至6期),仿照地质学上地史分期的方法以第一次发现的地点来命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考古发现地区的扩大,知道同一地质时期中不同地区的遗存的面貌并不相同,特别是到了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遗存的内容更加复杂,各地区的差异十分明显。同时,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发现有些原来以为是前后相衔接的不同时期文化,实际上是同时并存的不同文化。因此,产生了考古学文化这个概念,用来指同一时期中不同类型的遗存,也指同一地区时代有先后的不同类型的遗存。目前欧洲旧石器时代的6期,已基本上移作了文化的名称。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也有类似的情况,最初瑞典地质和考古学家安特生将甘肃新石器时代遗存分成6期,推断每期300年并前后相接。后来知道它们代表不同的文化,已都移作文化名称。在考古学发展史上除了分期的概念之外,又增加了考古学文化的概念,这是很有意义的。 考古学文化的命名 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的小地名作为考古学文化名称的作法,应用得最为普遍。如欧洲的莫斯特文化、梭鲁特文化、马格德林文化,以及中国的周口店文化、丁村文化、小南海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也有以地区或流域来命名的,多为事后弄清这一文化分布范围而命名。如欧洲的多瑙河文化等。另外,还有对发现地点的名称加前缀的,如甘肃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等,这是因为它们和典型龙山文化有相同处,也有差异处。如果仅属地方性的小差异,当然可采用这种办法,如果差异大到可认为是独立的文化时,那便应该另起一个文化名称。由于发掘地点中不止一个文化,可对地名加后缀,以资区别,如庙底沟二期文化、青龙泉三期文化(见屈家岭文化)等。以特征遗物来命名的方法也经常被采用,如中国过去所称的细石器文化、彩陶文化、黑陶文化和欧洲的巨石文化、钟杯战斧文化等,不过这种命名,容易以片面的特征代替整个文化的特征,同时这种个别类型的特征遗物,还可能分属于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因而近年来已逐渐不大为人们所采用。此外还有以族别来命名的,如巴蜀文化便是一例,不过这只能适用于较晚的文化,并要经过精确考据,否则易于造成混乱,最好仍以小地名命名而另行指出这种文化可能属于某族。至于历史时期的商周文化、秦汉文化或隋唐文化等,是一般用语的文化,即指一民族在特定时期中各方面的总成就,包括物质文化以外的一切文字记录所提及的各个方面。严格地讲,这与考古学上有特定意义的文化,是要加以区别的。考古学文化的研究 对考古学文化进行研究,除了要解决时代和分期以外,还要研究它的内容、特征、分布范围、起源、发展,以及同其他文化的联系等。而要对一文化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则至少应对该文化的一处典型遗址作较全面、深入的研究,以把握这一文化>>

问题九:盗墓者是怎样发现古墓的,盗墓有哪些步骤? 1望、分金定穴、观龙脉、2闻、根据传说,历史背景什么的、问、询问当地人、切、・・鬼吹灯是这么写的、现在哪有这么专业的盗墓者啊、都是业余爱好、无意间就发现了被、

问题十:怎么能从平地发现古墓? 洛阳铲

我国的陕西省,有很多 历史 遗迹,尤其是宝鸡市境内,因为 历史 的原因,埋藏着大量先秦时期的古墓。

考古专家在当地进行保护性挖掘时,找到过很多有价值的国宝。在这些国宝中,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青铜器。

这些东西历经沧桑,保存了千百年,仍保持着原本的姿态,它们都是 历史 的见证者,也是后人研究 历史 文化的宝贵素材。

因此,陕西省的各个部门,在当地进行施工建设时,一旦发现地下有异常现象,就立刻联系考古专家,让他们提前对地下进行探查,以免因为操作不当,破坏地下的古代墓葬。

20世纪90年代,陕西省宝鸡市益门村因为需要发展经济建设,决定在当地修建一个电气设备厂。如果能顺利修建的话,当地百姓就能利用这个电器设备厂,过上更好的生活。

不过,当地政府并没有直接进行施工,因为从地理位置来看,这个地方紧邻西周遗址,地底下很有可能会有古墓。因此,政府领导在施工之前,提前联系宝鸡市的考古部门,请他们帮忙查看地底下有没有古墓。

考古部门得知此事后特别重视,立刻派了一个调查小队,来当地进行现场勘探。

大家本以为,这个地方藏着一个古代大型墓葬,结果进行实地勘探后,大家才无奈地发现,这个地方虽说有两座古墓,但都是古代的“穷人”墓,他们的墓葬规格都很小,尤其是二号墓,仅仅只有4平米。

面对这个堪称窄小的古代“穷人”墓,考古队很嫌弃,甚至都懒得挖掘。因为工作职责的缘故,他们没有办法直接离开,只能按照相应的流程,对两座占地面积很小的古代“穷人”墓进行挖掘和清理。

打开1号墓后,考古队在墓中发现了墓主的遗骨,也发现了一些陶器,这些东西基本没有 历史 研究价值。考古队员虽说早有预料,但是看到这些东西后,还是有些失望,他们无奈地叹了叹气,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对二号墓进行挖掘,结果出人意料。

他们在挖掘的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朱砂,其厚度高达5厘米,这个结果把所有考古队成员都吓了一跳。

按照先秦时期的惯例,只有身份尊贵的王公贵族,才会使用朱砂遮挡古墓。难道说,这个古墓的主人,是个很有来历的古代王侯?既然如此,他的古墓为何仅仅只有4平米?这样的墓地规模,根本配不上古代王侯的身份。

考古队员思来想去,没有想出具体答案,只能怀着困惑,对古墓继续进行挖掘。很快,他们就从古墓中,挖出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宝物。

这个东西是一把剑,它的剑柄是镶满玉石的黄金器物,它的剑身不是青铜而是铁。

古人很早以前就评价说,有钱难买金镶玉,这把剑的剑柄,是一个造型奇特的金镶玉,一看就是很有价值的东西。它的铁质剑身,放在如今或许很普通,但是在冶炼工艺相对落后的年代,只有地位很高的人才能拥有。

除了这把金镶玉宝剑之外,考古专家还在墓中陆续挖掘出了大量黄金和铁器。

这些东西加起来有225件,都是颇有价值的古代国宝。各类宝物的黄金含量,大约是6斤,这也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已经超过的部分先秦时期的诸侯墓。

这些东西的出土,又加深了考古队员们的困惑,这些东西究竟是怎么来的?墓主又是什么身份?

从古墓的土层和出土文物的样式来看,这应该是春秋晚期的一座古墓,但是按照那个时候的传统,拥有这些宝物的人,不可能被葬在这个仅有4平米的古墓中。

经过多方研究和调查,考古专家最后得到一个令人唏嘘的结论。他们认为,这个仅有4平米的古墓,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古代墓葬,而是盗墓贼藏匿宝物使用的伪墓。

为了让众人相信这个结论,专家详细地解释了一番。考古队在益门村发现的二号墓,虽说埋葬了大量珍贵的陪葬品,但是考古队在古墓中并没有找到墓主的遗骨。

宝鸡地区常年降雨稀少,古墓中的尸骨很容易保存,不可能腐烂的一点痕迹都没有。

此外,考古队在古墓中出土的225件珍贵国宝,都是看起来价值颇大的金器和玉器,并没有青铜礼器。按照当时的传统,如果墓主真是一个古代王侯,或是有身份的贵族,其墓中肯定会有一些象征地位的青铜礼器。

因此,考古专家推翻了之前的猜测,没有把这个仅有4平米的二号墓,认定为古代贵族的墓葬。既然这个二号墓不是古代贵族的,那么里面的宝物,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考古专家认为,这些古墓应该是盗墓贼从秦公一号大墓偷来的。

秦公一号大墓也在陕西省宝鸡地区,它距离考古专家发现的益门村二号墓,仅仅只有30多公里,不是特别遥远,即便是交通相对落后的古代,也能顺利抵达。

更重要的是,考古专家对益门村二号墓的各种遗物进行详细研究后发现,这些东西的样式和纹理,跟秦公一号大墓中出土的东西高度相似,部分东西甚至有同款。

因此,考古专家才最终认定,益门村二号墓里的宝物,都是盗墓贼从秦公一号大墓中偷出来的。

这些人进行犯罪活动后,因为害怕被官府抓获,跑到距离秦公一号大墓30多公里的益门村,挖掘了一个4平米的墓坑,把偷来的200多件宝物,全部藏了进去。

这些盗墓贼后来没有取走宝物,可能是遭到了官府的抓捕,也可能是因为过于贪婪产生了内讧。

因为种种原因,盗墓贼没有回到益门村拿走二号墓中的宝物,任由它们埋藏在地底下。

直到20世纪90年代,这些尘封多年的古代遗物,才因为当地政府的电气设备厂修建计划,被大家意外发现。

后来,这些宝物因为研究价值极大,被送到了博物馆保存。当地政府也按照原定计划,修建电器设备厂,进一步改善了普通群众的生活。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