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体裁有那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2收藏

诗歌的体裁有那些,第1张

素颜韵脚诗 1、楚辞: 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汉人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

2、四言体:诗体。“四言”指四字组成的诗句。四言诗指通首都是或基本是四字句写成的诗歌。

3、古谣谚:秦代以前,远及上古时代的歌谣、谚语。

4、骚体:韵文体裁的一种。得名于屈原的作品《离骚》。由于后人常以“骚”来概括《楚辞》,所以“骚体”亦可称为“楚辞体”。

5、杂体诗:古典诗歌正式体类以外的各种各样的诗体。

6、楚歌:古代的楚地民歌。

7、太康体: 指西晋时期一种诗风,或一种诗体。

8、玄言诗: 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9、西口体:北宋初年一种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的诗体。

10、五言诗: 古代诗歌体裁。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

11、七言诗:古代诗歌体裁,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的诗体。它起于民间歌谣。

12、杂言诗: 古代诗歌体裁,篇幅长短不限、句式长短不一的古体诗。

13、元嘉体: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形成的一种诗风。

14、宫体诗:南朝梁后期和陈代所流行的一种诗歌流派。

15、徐庚体:指南北朝时期徐□、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的诗文风格。

16、乐府诗体:古代诗歌体裁。有广、狭二义:狭义指汉代乐府官署搜集的民歌俗曲和歌辞;广义指包括两汉特别是魏晋以后历代文人作家仿制而不入乐的讽诵吟咏的诗歌作品,泛称乐府诗。

17、古体诗: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18、逸诗:先秦古籍中常常引用“诗”句,其中有一些是今本《诗经》305篇以外的,前人称它们为“逸诗”。

20、联句:古代作诗的方式之一。即由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联结成篇。

21、南朝乐府:南朝乐府民歌艺术特色的形象概括。

22、北朝乐府:一般指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所载的“梁鼓角横吹曲”。

23、元和体: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开始流行的诗体专称。有广狭二义:广义指唐宪宗元和以来各种新体诗文。

24、长庆体: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所开创的以《长恨歌》、《琵琶行》、《连昌宫词》为代表的七言长篇叙事歌行体。

25、香奁体:唐代韩口《香奁集》所代表的一种诗风。一名“艳体”。

26、六言诗:全篇由六字句构成的诗体。

27、近体诗:与“古体”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今体诗。

28、竹枝词:唐代乐府曲名。也称竹枝、竹枝子。

29、律诗: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

30、应试诗:科举考试所采用的诗体。也称试帖诗。

31、敦煌歌辞:唐代敦煌通俗文学中的一类作品。又通称敦煌曲子词。

32、杨柳枝:唐代乐府曲名。也称《柳枝》。

任何规则都有它的灵活性,诗词的格律也不能例外。处处拘泥格律,反而损害了诗的意境,同时也降低了艺术。格律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不能反过来成为格律的奴隶

1、楚辞: 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汉人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

2、四言体:诗体。“四言”指四字组成的诗句。四言诗指通首都是或基本是四字句写成的诗歌。

3、古谣谚:秦代以前,远及上古时代的歌谣、谚语。

4、骚体:韵文体裁的一种。得名于屈原的作品《离骚》。由于后人常以“骚”来概括《楚辞》,所以“骚体”亦可称为“楚辞体”。

5、杂体诗:古典诗歌正式体类以外的各种各样的诗体。

6、楚歌:古代的楚地民歌。

7、太康体: 指西晋时期一种诗风,或一种诗体。

8、玄言诗: 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9、西口体:北宋初年一种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的诗体。

10、五言诗: 古代诗歌体裁。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

11、七言诗:古代诗歌体裁,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的诗体。它起于民间歌谣。

12、杂言诗: 古代诗歌体裁,篇幅长短不限、句式长短不一的古体诗。

13、元嘉体: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形成的一种诗风。

14、宫体诗:南朝梁后期和陈代所流行的一种诗歌流派。

15、徐庚体:指南北朝时期徐□、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的诗文风格。

16、乐府诗体:古代诗歌体裁。有广、狭二义:狭义指汉代乐府官署搜集的民歌俗曲和歌辞;广义指包括两汉特别是魏晋以后历代文人作家仿制而不入乐的讽诵吟咏的诗歌作品,泛称乐府诗。

17、古体诗: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18、逸诗:先秦古籍中常常引用“诗”句,其中有一些是今本《诗经》305篇以外的,前人称它们为“逸诗”。

20、联句:古代作诗的方式之一。即由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联结成篇。

21、南朝乐府:南朝乐府民歌艺术特色的形象概括。

22、北朝乐府:一般指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所载的“梁鼓角横吹曲”。

23、元和体: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开始流行的诗体专称。有广狭二义:广义指唐宪宗元和以来各种新体诗文。

24、长庆体: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所开创的以《长恨歌》、《琵琶行》、《连昌宫词》为代表的七言长篇叙事歌行体。

25、香奁体:唐代韩口《香奁集》所代表的一种诗风。一名“艳体”。

26、六言诗:全篇由六字句构成的诗体。

27、近体诗:与“古体”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今体诗。

28、竹枝词:唐代乐府曲名。也称竹枝、竹枝子。

29、律诗: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

30、应试诗:科举考试所采用的诗体。也称试帖诗。

31、敦煌歌辞:唐代敦煌通俗文学中的一类作品。又通称敦煌曲子词。

32、杨柳枝:唐代乐府曲名。也称《柳枝》。

任何规则都有它的灵活性,诗词的格律也不能例外。处处拘泥格律,反而损害了诗的意境,同时也降低了艺术。格律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不能反过来成为格律的奴隶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诗经 秦风 蒹葭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末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诗经 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迢迢牵牛星 汉诗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上邪 汉乐府民歌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子夜歌 南朝乐府民歌

夜夜不得眠 明月何灼灼 想间欢唤声 虚应空中诺

始欲识郎时 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 何悟不成匹

子夜四时歌 南朝乐府民歌

自从别欢后 叹声不绝响 黄檗向春生 苦心随日长

秋风入窗里 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 寄情千里光

渊冰厚三尺 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 君情复何似

长恨歌 唐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无人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皇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待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里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始君皇不早朝。

承欢待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萦,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消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蝶恋花 宋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 宋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思远人 宋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红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清平乐 宋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鹊桥仙 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蝶恋花 宋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木兰花 宋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青玉案 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 宋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声声慢 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雨霖铃 宋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虞美人 五代南唐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 五代南唐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日横波目,今时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春思 李白

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长干行 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时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洳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旧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长干行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闺怨 王昌龄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赠别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春怨 金昌绪

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烈女操 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离思 元镇

曾经沧海难为永,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琵琶行 白居易

并序: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船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於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言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沈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相思怨 李冶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人有晴。

摸鱼儿 金 元好问

序: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摸鱼儿 金 元好问

序: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见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泌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曲以乐府《双蕖怨》命篇。“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香奁集》中自序语。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

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中间俯仰今苦。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卜算子 答施 宋 乐婉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醉花阴 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水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 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生查子 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相见欢 五代南唐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临江仙 宋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卜算子 宋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中吕 红绣鞋 元 贯云石

挨着靠着云窗同坐,偎着抱着月枕双歌,

听着数着愁着早四更过。

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

天哪,更闺一更儿妨甚么!

双调 蟾宫曲 春情 元 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中国有姓过的。

过姓(guō xìng),是个古老而又少见的姓氏。主要分布在江南苏锡常地区和浙江嵊州、海盐,安徽蒙城,山东巨野,特别是无锡、苏州。

起源于夏代名门望族,以官职为氏,为古代占卜后审阅占卜准确性的官员,以羽毫石为家族护身法物。此姓氏后裔有5大特点,第一是舌头两侧有牙齿痕迹,称作齿痕舌。第2特点耳朵下面和后面有明显黑痣。

                                                                 过家鼎(右一)

       

扩展资料:

过姓的由来传说

源于姒姓,出自夏朝诸侯国过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古寒国被大禹建立夏王朝时所灭,之后大禹封自己子侄到原寒国过邑,建有姒姓过国,故址在今山东省烟台市下辖的莱州市一带。

后由于维护夏王朝的统治,支持夏王姒相对抗寒浞,因此为东夷族首领后羿的家臣寒浞之子寒浇所灭。

灭国后的姒姓过国公族子民们,有以失国之名为姓氏者,称过氏,亦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据说,该支过氏族人后有因避难去“辶”底改为称呙氏者,后再简为呙氏,皆世代相传至今。姒姓过氏族人皆尊奉大禹为得姓始祖。

-过姓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