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出版资格考试《初级理论与实务》知识点:书刊版式设计概述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2018年出版资格考试《初级理论与实务》知识点:书刊版式设计概述,第1张

 2018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即将开始!我在这里为考生们整理了2018年出版资格考试《初级理论与实务》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的及时更新哦。

  2018年出版资格考试《初级理论与实务》知识点:书刊版式设计概述

 第四节书刊版式设计概述

 版式就是图文在页面中的编排形式,由图文的空间位置、尺寸和形体所体现。版式设计是整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图文在页面中的编排形式提出要求和规定,并作为印前制作的依据。

 版式设计要根据书刊的性质、内容、读者对象和可利用的工艺技术手段等作出合适的选择和处理,使书刊的内文版式安排合理、脉络分明,既方便读者阅读,又与书刊的外部装帧和谐一致,给人以美感。

 一、书刊版式设计的基本要求

 版式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完善版面的阅读功能。因此,清晰性、易读性、和谐性是版式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清晰性

 版式设计是许多因素的复杂结合。版面上设计元素的运用、结构框架的设定、个人风格的发挥等一切手段,都是为了鲜明地表现内容、突出主体,使主体层次清晰、一目了然,没有丝毫视觉污染与干扰。

 (二)易读性

 作为主体的文字或图表,在版面上均有各自的位置。但是,无论是前与后、主与次、分与合的安排,还是大与小、轻与重、黑与白的分布,所有的版式设计手法在原则上都是平等的。它们的运用都是为了版面的易读性,为了读者能有“选择”、有“区别”、有“秩序”地阅读。

 (三)和谐性

 版面中的各种设计元素要彼此呼应、和谐一致。应该正确运用版式设计的艺术规律,使版面达到形式与内容、局部与整体的完美结合。生动、有序、和谐的版面,能给人一种阅读上的愉悦。

 二、书刊的版面

 书刊版面是对书刊成品页面上图文与空白部分的总称。与书刊版面相关的因素有版面结构和版面类型等。

 (一)版面结构

 一个完整的书刊版面是由各种成分有机结合构成的。从宏观上看,版面分成版心和周空两大部分;从微观上分析,则每个部分又都由一些更小的成分组成(见图3—16)。

 1版心及其版口

 版心是一般书刊成品版面中的图文印刷区域,或者说,版心一般就是指版面上容纳主体图文的部位。需要说明的是:版心之外的区域并非绝对空白,也常印有一些文字(如书眉、页码等),但这些都不属于主体图文。如果有特殊需要而采用“超版心”或“出血”的图文编排样式,图文也会占据版心以外的空间,但这仅是特例,不是普遍现象。

 任何版心都有一定的高度和宽度,其具体尺寸取决于版面的幅面大小和周空所占空间的大小。因此,尺寸相同的版面,其版心的大小也可以通过对周空的不同设计而有变化。

 版心的组成要素包括文字、符号、图表、线条、底纹和间空。本章第五节将对它们作较详细的介绍。

 版口是指版心四周的边沿。版心中第一行字的字身上边沿为上版口,最后一行字的字身下边沿为下版口,版心最左第一个字的字身左边沿为前版口,最后一个字的字身右边沿为后版口(见图3—16)。

 2周空

 周空是指版面边沿的四块狭长矩形空白,分别习称“天头”“地脚”“订口”和“翻口”(见图3—16)。

 (1)天头

 天头又称“上白边”,是处于版心上方的白边。因它所处位置在版心之上,好像居于天顶,又好像人的头部,所以称作“天头”。天头如果印有书眉,一般高25毫米左右;如果保持空白,则可以小一些。但这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进行版式设计时,可以根据书刊的性质和类型作适当调整。

 (2)地脚

 地脚又称“下白边”,是处于版心下方的白边。因它所处位置在版心之下,好像居于地面,又好像人的腿脚,所以称作“地脚”。书刊的地脚部位也可以印上一些文字。由于这些文字

 好像搬到版心下方的书眉,就称为“下书眉”。下书眉的内容和排式特点均与书眉基本相同,相异之处除了空间位置之外,主要是下书眉在图书中各章(或各篇文章)开始的第一面上也可以印。

 地脚的高一般略小于天头,呈1:14的比例,这样的版面布局比较匀称。但是,地脚的高也可调整,排下书眉时,地脚甚至可以大于天头。

 (3)订口

 订口又称“内白边”,是位于版心内侧的白边。因它紧挨着书页订合处,所以称作“订口”。订口的宽度一般为18~25毫米,不宜过小,否则会使版心内侧的文字不易全部清楚展现,尤其当书页较多、图书较厚时,订口更是宜大不宜小。

 和合面是由两个页面拼合成一个完整版面的,所以它的订口比较特殊,必须是隐蔽的,通常看不到、也不能被看到,否则版面会被露出的订口白边割裂开,影响版面的完整性。所以,和合面的订口就要设计得比同一本书刊中的其他普通版面窄一些。

 采用骑马订装的书刊,如果中心页是和合面,就要将靠近订口的版心部分设计成“出血”式,即没有明显的白边。

 (4)翻口

 翻口又称“外白边”,是位于版心外侧的白边。因沿着它可翻动书页,所以称作“翻口”。一般情况下,采用骑马订装和锁线订装的书刊,翻口的宽度与订口宽度一致;采用胶粘订装的书刊,翻口的宽度比订口宽度略小1~2毫米;采用铁丝订装的书刊,翻口的宽度要比订口宽度小3~7毫米的订缝尺寸。这样,版心位置显得比较匀称。不过,有些书刊由于需要给读者书写批注留出比较多的空间,翻口的宽度也可增大。

 竖排版面的翻口上可以印一些文字。由于这些文字好像给版面开的一条缝隙,所以称为“中缝”。中缝的内容、作用、排式等与横排版面的书眉基本相似,只是所处空间位置和字行方向不同。正因为如此,一些横排版面的书刊有时也借鉴竖排版面设置中缝的做法,把原本需放在天头处的书眉文字竖排在翻口上。

 (二)版面类型

 版面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形成方式分类

 从形成方式来看,书刊版面可以分成普通版面与和合面(见图3—17)。

 (1)普通版面

 普通版面是最为常见的书刊版面。一个版面便是书页的一个页面。普通版面对书刊的版面设计和印刷、装订一般没有特殊要求。

 (2)和合面

 和合面是由前一张书页的反面页面(双码面)与后一张书页的正面页面(单码面)对合构成的一个大版面。一个和合面虽然在物理形态上分属两张书页,但在视觉上却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可以在不增大书刊开本的情况下将版面尺寸扩大一倍,以容纳不宜分割的图文内容。但是,由于一个和合面的拼合涉及两张书页,稍有不慎,拼合处就会出现错位,因此,不仅要求印刷、装订必须精细,而且要求书刊整体设计人员必须作好妥善安排。譬如,在两个页面相联接处尽量不设置横向的线性部件,以免左右难以对齐;订口宽度适当缩小,以免联结处出现白边,等等。

 和合面仅仅在视觉上类似一个版面,而在物理构成上仍然是两个页面。因此,在编页码、计算版面总字数、计算用纸量时,一个和合面仍然应该作为两个页面计算。

 2按文字排列方向分类

 从版面上文字的排列方向来看,版面可以分成横排版面、竖排版面和混合排版面(见图3-18)。

 (1)横排版面

 横排版面的特点,是版心中的字行依次从上到下排列,而每行中的文字排列方向则有不同:有的是从左向右,如汉文、日文、英文、俄文等书刊;有的是从右向左,如阿拉伯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书刊。横排书刊按字行中文字排列方向的不同,相应地采用左翻本或右翻本。

 横排版面在我国开始于五四运动时期,现已经成为我国书刊最基本的版面类型。

 (2)竖排版面

 竖排版面也称“直排版面”。这类版面的特点,是版心中每个字行的文字都从上到下依次排列,而各个字行的排列方向有所不同:有的从左向右依次排列,如我国的蒙古文、满文、锡伯文书刊;有的从右向左依次排列,如我国古代的汉文书籍和近代的竖排汉文书刊。竖排书刊按各个字行排列方向的不同,相应地采用左翻本或右翻本。

 竖排版面在我国的书刊中曾长期使用,直到横排版面兴起后,才逐渐减少。现在我国的蒙古文、满文、锡伯文书刊和某些汉文古籍图书还采用竖排版面。

 (3)混台排版面

 混合排版面的特点是一个版面上部分文字采用横排,部分文字采用竖排。这种类型的版面常见于总体上横排的期刊,通常在两种场合下使用:一种是文章的标题竖排,而主体部分横排;另一种是一个版面上存在分属于两篇(或多篇)文章的文字,为了把它们明显区别开而有的文字横排,有的文字竖排,并且相邻部分之间留有一定空白或再加上线条分隔。

 混合排版面在一本书刊中总是个别的,所以对书刊采用左翻本或是右翻本没有影响。

 3按版心分割状况分类

 从版心是否分割的角度来看,版面可以分成通栏版面、多栏版面和复合分栏版面(见图3-19)。

 (1)通栏版面

 通栏版面也称“长栏版面”。这类版面的版心部分不作任何分割。字行若横排,长度与版心的宽相等;字行若竖排,长度与版心的高相等。通栏版面因字行较长,用字不宜太小。

 (2)多栏版面

 多栏版面的版心部分均匀分割成若干块,每块为一栏。横排的多栏版面,版心作纵向分割,各栏的宽度相等。竖排的多栏版面,版心作横向分割,各栏的高度相等。常见的多栏版面是分割成两栏(也称“双栏”)或三栏的,分成四栏及以上的较少。在版心幅面尺寸相等的情况下,从表面上看,多栏版面由于需要留出栏与栏之间的空白(称为“栏空”)而容纳文字的数量会比通栏版面减少,但是实际上往往可以增加文字容纳量。这是因为多栏版面的字行长度相对较短,段落末的空白会减少,用字和行距也都可以稍小一些,因此,单位面积内可以容纳的字数会增加。

 (3)复合分栏版面

 复合分栏版面仅用于期刊。它的特点是同一个版心中一部分为通栏,另一部分为多栏。这种版面类型一般适用于同一页面上须安排两篇或更多篇文章的场合,可以使每篇文章的区域范围相对比较明确,不致混淆。不同栏别部分之间通常要加线条分隔。

 2018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

 2017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

血黄为病证名。为三十六黄之一。属于古籍对血黄的症状记载不一:1《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血黄者,头痛心闷,眼运欲倒,胸膈热壅,鼻衄不止,咽喉干燥,舌上生疮。若身热如火,头面肿者,难治。”2《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三日鼻中出血,大小便亦下血,心间烦闷,腹中有块,痛如虫咬,吐逆喘粗,此是血黄。”治疗用点烙法或服续随汤。三十六黄为黄疸的分类法之一。黄疸在古代亦称黄瘅。主要表现为目黄、皮肤黄、小便黄。《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认为其发病多由瘀热与湿相搏,不得泄越所致;也有因寒湿在里不解所引起者。本病有属阴属阳,在脏在腑之分。《临证指南医案·疸》:“黄疸,身黄目黄溺黄之谓也,病以湿得之,有阴有阳,在腑在脏。阳黄之作,湿从火化,瘀热在里,胆热液泄……熏蒸遏郁,侵于肺则身目俱黄,热流膀胱,溺色为之变赤,黄如橘子色,阳主明,治在胃。阴黄之作,湿从寒水,脾阳不能化热,胆液为湿所阻,渍于脾,浸*肌肉,溢于皮肤,色如熏黄,阴主晦,治在脾。”一般把黄疸分成阳证和阴证两大类,称为阳黄和阴黄。历代又有五疸、三十六黄、黄疸二十八候等分类法。黄疸可见于肝细胞损伤、坏死,各种原因引起的胆道阻塞、胆汁郁滞及溶血性黄疸等。

详见百科词条:血黄 [ 最后修订于2016/5/6 17:51:37 共57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出血科学的叫法是裁切线,顾名思义,就是印刷的毛坯需要切整齐的时候,预留出来的多余的量。举例来说,在做一个有底图的彩页,尺寸是210285,如果底图正好是210285大小,在印后裁切的过程中,如果有一点点误差,比如向左边多切了2毫米,这就会产生左边产生2毫米的白边,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就是底图预留出血,也就是向外面扩展几个毫米。以备裁切时的误差。

所以,出血听起来很神乎,实际上是很简单的一个需求。例如,四周留白的设计方法,就无需注意出血问题。原因就是四周没有设计的内容,不用担心裁切时的误差。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