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理沿革文言文
1 古文中的地理知识 比如河东河西河南河北和内河外,江东江西江南江北
中国古代文献中一般江河专指长江黄河。
河东 河东代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则山西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
秦汉时指河东郡地,在今山西运城、临汾一带。唐代以后泛指山西。
河西 河西泛指黄河以西之地,其意在古代有过变化。春秋战国时,指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约在陕西省的韩城、合阳、大荔一带。
汉、唐时多指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的地区。现在的河西指的是甘肃省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金昌、酒泉(肃州)和嘉峪关,即河西五市。
河南 古称中原(现在有时亦以中原代指河南),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元代以前中国历史的核心区域。
唐贞观元年(627)置河南道,辖境在黄河之南,故名,东尽海,西距函谷,南滨淮,北临河。领虢、陕、汝、郑、滑、汴、许、陈、蔡、颍、亳、宋、徐、泗、宿、海、濮、曹、登、莱、密、青、沂、兖、淄、齐、郓、棣、濠和河南府,共30个州府。
辖境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河南省全境,江苏省北部和安徽省北部。治洛州洛阳县(现在河南洛阳市东北)。
河南道是今河南省名的由来。河北 河北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张家口涿鹿的黄帝城位于涿鹿县矾山镇西2公里处。河北在战国时期大部分属于赵国和燕国,所以河北又被称为燕赵之地。
河北古属冀州(古九州之一),故简称冀。历史上向来为京畿重地。
唐贞观元年(627)置河北道,辖境在黄河之北,故名,东并海,南临于河,西距太行、常山,北通渝关、蓟门,(渝关即今山海关,蓟门即今居庸关),领怀、魏、博、相、卫、贝、邢、洺、恒、冀、深、赵、沧、德、定、易、幽、瀛、莫、平、妫、檀、蓟、营24州和安东督护府。为今河南江河以北及山东、河北之地,包括河北大部、河南、山西、北京、天津的一部分,治魏州,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
河北道是今河北省名的由来。河内 春秋战国时期,以黄河以北为河内。
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约相当于今河南省。河外 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以南为河外(相对于黄河以北为河内)。
亦以黄河之西为河外。《左传僖公十五年》:“赂秦伯(穆公)以河外城五。”
即说的是晋惠公以河西五城贿秦穆公。江东 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
江东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主要指芜湖 南京一带,也可指以芜湖为轴心的长江上下游南岸地区,文化意义上也包括江北临江的滁县、六合、来安等地,即今皖南、皖东、苏南、浙江以及今江西赣东北(东部)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江西 对应于上面的江东。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以江南道分置,分江南道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江南西道治洪州,领宣、饶、抚、虔、鄂、江、洪、袁、吉、澧、朗、岳、潭、衡、郴、邵、永、道、连诸州,共19州。
相当于今江西全省及湖南、安徽、湖北的一部分。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江西”由此得名。
江南 江南,字面意义为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以南。
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是以楚国为背景所指的长江中游今湖南省和湖北南部、江西部分地区。
狭义的江南现指长江中下游平原南岸、濒临长江沿线组成的江南地区。苏杭为中心的小江南经济更为发达。
广义江南涵盖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南,南岭、武夷山脉以北,即湘赣浙沪全境与鄂皖苏长江以南地区。江北 长江以北地区,相对江南而言,主要指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区。
唐代为淮南道地区,宋代为淮南路地区。泛指 长江 以北。
宋 陆游 《梅花绝句》:“ 蜀王 小苑旧池台, 江 北 江 南万树梅。” 泛指江水的北面。
《国语·吴语》:“於是 吴王 起师军于江北。” 特指 北魏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
《南齐书·魏虏传》:“﹝ 拓跋宏 ﹞甚重 齐 人,常谓其臣下曰:‘ 江南 多好臣。’伪侍臣 李元凯 对曰:‘ 江南 多好臣,岁一易主; 江北 无好臣,而百年一主。
’ 宏 大慙。” 江表 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表,作外来解释),故称江表。
江表就为长江之外的意思,相对于古人居住的中原地区,长江之外包括了江南江东等大部分地区。三国里的江表,专指荆襄地区刘表势力,区别于江东孙氏。
2 河北省八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中所有需要背的古文河北省2003年中考试题文言文(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撤,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3文章中表明曹刿“请见”原因的句子是什么?(用曹刿的话回答)(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公将鼓之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你是否赞同曹刿“夫战,勇气也”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12分)3(2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2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5(3分)①间:参与。
②专:独自专有。③鼓:击鼓。
6(2分)①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也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②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7(3分)评分标准: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考生能有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观点作简要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200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得。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空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味)其言,兹若人之俦乎?_____,___________。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3、文章的作者是晋代文学家陶渊明,你还学过他的《_______》。(1分)4、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
(3分)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嗜:__________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置:_________③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去:_________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环堵萧然,不避风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请概括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分)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写出其中任意一篇,没有错误即可)4、(2分)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5、(3分)①嗜:爱好,特别喜欢。
②置:置备,置办。③去:离开。
(每题1分,意思对即可)6、(4分)①第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②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7(3分)五柳先生是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立于世俗之外)、自得其乐(率真自然)、淡泊名利(不慕荣利)的人。(答出一方面得1分。
意思对即可)2005年河北省初中生升学统一考试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4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人名)。
(1分)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3分)①。
3 黄伯思传,古文阅读答案自幼聪颖,日诵书千余言,复述无遗误。少时习作诗词,文采甚丽。青年入太学,成绩屡占上游。元符三年(1100)中进士,授职磁州(今河北磁县)司户参军。不久,改任通州(今江苏南通)司户、河南府户曹参军。任满,留守邓洵辟为右军巡院,崇宁元年(1102),调任祥定九域图志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不久,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后又擢升为秘书省校书郎,累迁秘书郎。政和八年(1118)病故。[1]
个人成就
黄伯思著《东观余论》二卷
黄伯思学问淹通,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善篆、隶、正、行、章、草、飞白,皆精妙,亦能诗画。曾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著有《法帖刊误》2卷,此书纠正了《淳化阁帖》不少错误。又著有《东观馀论》,另有《博古图说》11卷及《文集》50卷,已佚。 组合家具图册《燕几图》也是黄伯思所著。
黄伯思,字长睿,其远祖自光州固始徙闽,为邵武人。祖履,资政殿大学士。父应求,饶州司录。伯思体弱,如不胜衣,风韵洒落,飘飘有凌云意。自幼警敏,不好弄,日诵书千余言。每听履讲经史,退与他儿言,无遗误者。尝梦孔雀集于庭,觉而赋之,词采甚丽。以履任为假承务郎。甫冠,入太学,校艺屡占上游。履将以恩例奏增秩,伯思固辞,履益奇之。元符三年,进士高等,调磁州司法参军,久不任,改通州司户。丁内艰,服除,除河南府户曹参军,治剧不劳而办。秩满,留守邓洵武辟知右军巡院。
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作《刊误》二卷。由是篆、隶、正、行、草、章草、飞白皆至妙绝,得其尺牍者,多藏弆。
又二年,除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改京秩。寻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升朝列,擢秘书省校书郎。未几,迁秘书郎。纵观册府藏书,至忘寝食,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凡诏讲明前世典章文物、集古器考定真赝,以素学与闻,议论发明居多,馆阁诸公自以为不及也。逾再考,丁外艰,宿抱羸瘵,因丧尤甚。服除,复旧职。
伯思颇好道家,自号云林子,别字霄宾。及至京,梦人告曰:"子非久人间,上帝有命典司文翰。"觉而书之。不逾月,以政和八年卒,年四十。伯思学问慕扬雄,诗慕李白,文慕柳宗元。有文集五十卷、《翼骚》一卷。
二子:诏,右宣教郎、荆湖南路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讠乃,右从事郎、福州怀安尉,裒伯思平日议论题跋为《东观余论》三卷。
4 “河东、河西、河南、河北、河内、河外”在古文中指什么地方“河”在古代是指黄河,古籍中出现的河一般都是黄河的意思。
河东:河东泛黄河以东,尤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山西在黄河以东,故山西古称河东
河西:泛指黄河以西之地,其意在古代有过变化。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后演变为多指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的地区。现在的河西五市是指:现在的河西指的是甘肃省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金昌、酒泉(肃州)和嘉峪关。也是河西走廊一带。
河南:1秦汉指内蒙古河套黄河以南。2战国时称周雒邑王城为河南,汉置河南县。3汉称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4唐中叶以后又有河南节度使。
河北:1(唐)河北道,治魏州(今大名东北),辖古黄河以北地区。2(宋)河北路,治大名府(今大名东)。
河内:黄河以北为河内,大约是今天的河南省地区
河外:黄河以南、以西为河外。
此外还有以长江为分界线命名的地区:江左,江东,江西。
江左,是一个地理名词,即江东。 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大致范围包括今苏南、皖南、浙北、赣东北。2015年这一中国历史上的地理名词随着影视剧琅琊榜热播而重回人们视线。此地域概念盛行于唐以前,尤其是魏晋时期,江左也是以金陵(今南京)为首都的六朝时代的政治与经济中心。人文昌盛,物阜民丰。
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东西与左右常可互相替代。魏禧《目录杂说》云:“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自江北论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 《群英会蒋干中计》“干曰: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 《逸周书·武顺篇》:“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道东流。”这是古人在观测自然现象的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太阳从东方升起,而隐没于西边,所以说“天道尚左”,我国的地势是西北高峻而东南低下,江河之水向东流,所以说“地道尚右”。
人物生平
他喜好儒学,衣著服饰言行举止都依仿儒生。山东的众儒生多附于他。他在位二十六年去世。逝世后谥献,又称河间献王,家居咸阳,修学好古,遇事实事求是。藏书最多。
秦焚书坑儒,典籍湮缺。他凡从民间得一善书,必好写以还,而留其真本,又加金银玉帛赏赐,以招四方之书。由是有旧书者,多奉奏河间王。故得书之多,可与汉官家藏书相等。所得书皆古文及先秦旧书,价值较高。其学举六经,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修《礼乐》,精儒学,山东诸儒多从其游。
汉承秦制,到汉武帝时,感到光靠严厉的法制,没有德行的教育,国家难以长治久安。于是,依从大儒董仲舒" 独尊儒术,罢黝百家" 的政治主张,实行忠君爱民的孔孟之道。
然而 "三代之书" 燔炀殆尽,读书之人也凤毛麟角,恢复儒术教育谈何容易。这时,河间王刘德应时而起,"于灰尽之余纂亡散篇卷,仅而复存"。
足迹踏遍鲁燕赵魏,寻寻觅觅为国求书。刘德不畏劳苦,身体力行,凡闻民间有善书者,则亲自前去收求出重金购之,并命人重抄一份留与百姓。对不愿出让者,则好言求之,从不采取强制手段,这在当时的统治者来说,是难以做到的。由此刘德贤名远扬,众多知识分子和百姓,都不远千里,携先祖旧书,前来奉献, 刘德均给予重用和奖费。所得之书,有《诗》、《左传》、《周官》、《礼记》等多达几十种。数量之多,充满楼阁,据载 "其量可与汉朝" 等。
家庭成员 父母
父亲:汉景帝刘启
母亲:栗姬
儿子河间共王刘不周
兹侯刘明
旁光侯刘殷
距阳宪侯刘
蒌节侯刘退
阿武戴侯刘豫
参户节侯刘免
州_节侯刘禁
平城侯刘礼
广侯刘顺
盖胥侯刘让
沈阳侯刘自为
个人贡献为整理这些古籍,刘德亲自组织参与。他以名儒毛苌、贯长卿为博士、王定为史丞,又广招天下著名学士,对所得之书进行研究、整理,并在都所西南的滹沱河畔(今泊头市阎家铺村)建造了一所儒学研究院,名曰 "日华宫",署客所20余间,聚儒学之士上百人,“昼夜不停,校理编辑,写著从各地搜集来的古书","群儒个个褒衣雍客,弹冠奋袂","日华宫" 每日读经诵典之声琅琅、数里可闻。
刘德整理古籍的态度极为严谨,对所得残缺不全、 字异文非和不同版本者,必组织群儒研讨辨析、勘误订正、精心校理成册。
据传,《毛诗》最早作者是孔子和其弟子子夏,子夏作诗序以授曾中,曾中授李克,李克授孟仲子,孟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孙卿子,孙卿子授鲁人毛亨,毛亨授赵国毛苌(号称小毛公),毛苌被刘德招为博士,《诗》遂为刘德所得。为与当时流传的《齐诗》、《鲁诗》、《韩诗》相区别,毛苌所传之《诗》冠以 "毛字",谓之《毛诗》。齐、鲁、韩三诗早已失传,唯刘德之功使《毛诗》流传至今,成为我国注解《诗经》的专著。《左传》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所著,是我国古代一部史学和文学著作。
汉朝初年,"北平侯张益及太傅贾谊、京兆尹张敞、太中大夫刘公子等皆修写《春秋左氏传》",贾谊将《左传》授予赵国人贯长卿,人称之为贯公,被刘德招为博士,随将《左传》系统加工整理、校实解释,才成为今古名篇。
经过艰苦的校勘著作,整理出大批的正本书籍,这对于当时书典十分匮乏的汉朝廷真是雪中送炭。史载刘德多次车载《诗》、《书》等古籍应诏入朝。汉武帝刘彻看到刘德带来这么多书籍献于朝廷,十分高兴,每次都要举行隆重的接书仪式,并在 "三雍宫"召见,还询问有关儒学的30多个问题,刘德当场对答如流,论之有据。当时,各诸侯王和重臣们也有献书献策者,但多是一些杂家所论,没什么参考和收藏价值,唯刘德所献之书,才称得上真正的儒家经典,多是 "精品" 。因此,汉武帝对这位同父异母的哥哥十分器重,多次亲自把盏钦命赐酒,并赐金帛奖赏,一时之间刘德贤名传遍天下。
河间王刘德所聚集之诸儒士中不乏对儒家经典研究颇深的大学者,毛苌和贯公为其中之佼佼者。明张岱《夜航船·文学部·诗经传》:“卜商始序《诗》,辕固作传为《齐诗》,申公作训诂为《鲁诗》,浮丘伯授。毛苌作故训为《毛诗》,毛亨授。”毛苌先从毛亨学习《诗训诂传》,后被立为河间国博士,河间王刘德为之建筑君子馆。毛亨所论《诗》传自孔子学生子夏,最合古意。明张岱《夜航船·文学部·毛诗》:“荀卿授 鲁国毛亨作训诂传,以授赵国毛苌。时人以(毛)亨为大毛公,(毛)苌为小毛公,以二公所传,故名《毛诗》。”《鲁诗》亡于西晋、《齐诗》亡于曹魏,《韩诗》亡于北宋,惟独《毛诗》,由于献王刘德建君子馆作为毛苌传经之所,向天下学士广为传讲,得以流传下来,滋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士。清端木国瑚有诗:“礼士贤王汉古风,昔人已往今人老。传《诗》博士毛公里,筑馆犹闻说君子。”
贯公先从贾谊学《左传》,后被立为河间国博士。其所传《左传》递相传续,直至西汉末年学者刘歆。清张穆《汉河间献王君子馆专歌为仙露同年赋》诗有句:“汉兴荡除挟书律,如日杲杲生于东。三辅邸舍廓有容,IQ金玉错其中。坦坦大河迹神禹厮二渠。献王筑馆河之濒,实说神乐孰《诗》《书》。蒲轮A来呕咦水,河北诸儒为王起。兰陵客死绪示棼,毛贯诸公尽君子。君子几凋零,王功在六经。”毛指毛苌,贯指贯公。“荡除挟书律”,指汉惠帝刘盈废黜秦代禁止民家私家藏书之严苛法律。《汉书·惠帝纪》:“三月甲子,皇帝冠,赦天下。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挟书律。”唐颜师古注引张晏曰:“秦律敢有挟书者族。”
汉武帝刘彻建元五年(前136年),朝廷设《易》、《书》、《诗》、《礼》、《春秋》五经博士。京师设立太学,由五经博士任教师。博士教授弟子的经书,均用汉朝通行之隶书书写,故称“今文经”。董仲舒是今文经学的创始人,把《易经》阴阳五行学说加以引申、发挥,提出儒学“天人感应”理论和“三纲五常”道德规范。这些理论在当时有利于维护国家大一统的局面和社会的稳定,部分学说受到汉武帝的支持,朝廷于是确立尊儒重书之国策,这对于一心想要振复儒学的河间王刘德来说鼓舞极大。
刘德满怀信心地带上河间国内的儒学研究成果,奔赴长安,进献朝廷。据《史记》记载,刘德来朝时间在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6)冬十月,武帝在三雍宫召见刘德,向他问策。《史记·五宗世家》裴S集解引《汉名臣奏》:“河间献王经术通明,积德累行,天下雄俊众儒皆归之。孝武帝时,献王朝,被服造次必于仁义。(汉武帝)问以五策,献王辄对无穷。”河间献王刘德在京师长安期间,还和一些儒臣进行过儒学讨论。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对》即记载有与刘德的对话,并涉及《孝经》,而《孝经》也是刘德所收集上来的佚书之一。宋末元初著名学者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志》转引宋代陈振孙曰:“世传秦火之后,河间人颜芝得《孝经》藏之,以献河间王。”
《隋书·经籍志》记载:汉初,河间献王刘德好古爱学、收集余烬,得而献之《士礼经》,合五十六篇,并记威仪之事。又得《司马穰苴兵法》一百五十五篇,及《明堂阴阳之记》,并无敢于传论之学者。《周官》盖周公所制官政之法,李氏得《周官》进献于河间献王,独阙《冬官》一篇。河间献王购以千金不得,遂取《考工记》以补其处,合成《周官》六篇奏之。汉初,河间献王又得仲尼弟子及后学者所记一百三十一篇献之,时亦无传之者。而又得《明堂阴阳之记》三十三篇、《孔子三朝记》七篇、《王史氏记》二十一篇、《乐记》二十三篇,凡五种,合二百十四篇。戴德(汉代礼学家,字延君,世称大戴)删其烦重,合而记之,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记》。而戴圣(字次君,世称小戴)又删大戴之书,为四十六篇,谓之《小戴记》。明张岱《夜航船·文学部·乐记》:“汉文帝始得窦公所献周公《大司乐》章,河间献王与毛生采作《乐记》。”
学术研究从学术上讲,汉朝廷所立之五经博士均讲授“今文经学”。而今文经学按照当时实用政治的需要,穿凿附会地解说儒家经典,属于典型的实用主义政治哲学,学术上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与今文经学相对的是古文经学,古文经籍是用先秦古文字书写而成的典籍。古文经典书籍的来源主要有二:一是汉景十三王之一的鲁国恭(共)王刘馀“孔壁藏书”,另一便是河间献王刘德所收集之书。汉代学者训诂解释这些古文经籍,从而形成“古文经学”,此即《隋书·经籍志》所载:“汉鲁恭王、河间献王所得古文,(学者)参而考之,以成其学,谓之‘古学’”。鲁恭(共)王刘馀好治宫室苑囿,为扩建宫苑而拆毁曲阜孔子旧宅,从墙壁中发现很多古文书籍。有些孔壁藏书竟辗转流传到河间王刘德手中,据宋元学者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河间献王得《古礼》五十六篇,乃孔壁所藏之书。”宋陈普《河间献王》诗云:“礼乐将兴汉德凉,活麟天把付锄商。《周官》千载埋黄壤,两汉如今几献王。”《周官》一书在地下埋藏千年之后,由于河间献王的缘故而重见天日,其功绩可谓惠及千秋万代。但两汉四百余年的时光,有几位刘氏诸侯王能够修学好古如河间献王刘德那样呢?
刘德收集整理儒学典籍的功绩和他本人在汉武帝京师问策中表现出来的儒学造诣,按理说一定会受到朝臣们的尊敬,也理应得到号称独尊儒术之汉武帝的赞赏。然而,令刘德意想不到的是,武帝对德行与学问兼盛且声著朝野的河间献王刘德却产生了猜忌,并向他发出了严厉的警告。南朝宋裴S《史记集解·五宗世家》记载:“孝武帝艴然难之,谓献王曰:‘汤以七十里、文王百里,王其勉之。’(献)王知其意,归即纵酒听乐,因以终。”汉武帝的意思是:殷商汤王、周文王姬昌,都是由地方方圆七十里与百里的小国之王而夺取天下的古代贤王。汉武帝刘彻这样告诫刘德,其用意当然十分明显:你刘德要谨守诸侯藩王的身份,不得觊觎汉朝神器!这对衷心献书、渴望汉朝儒学昌盛的河间献王刘德来说,汉武帝之言无疑是当头棒喝,精神上受到致命打击。且刘德所献书籍被朝廷有意藏之秘府、暗处仓库而未有发挥作用;所献雅乐虽然也让乐官演习,但并不常为朝廷所引用。心灰意冷的河间献王刘德回到河间封国后,只好纵酒听乐,作秀于朝廷的同时,也麻痹了自己的精神、损害了自身的健康。醇酒美妇,乃伐性之巨斧、刺身之利剑,四个月后,河间献王刘德命归黄泉,享年不足五十!可怜一代贤王抑郁而逝,藩王之楷模从此绝迹。宋王安石《北行过河间》诗云:“北行出河间,千岁想贤王。胡麻生蓬中,诘曲终自伤。好德尚如此,恃材宜见戕。乃知阴自修,彼不为倾商。区区三世家,庙册富文章。教子以空言,得祚果不良。”
从政治学得角度来看,河间献王刘德进京进献典籍与雅乐反遭遇汉武帝冷落,可谓事出有因。从政治哲学上讲,汉武帝好儒也只是用儒学教民,治国之术则三代王道与春秋霸道并用、儒家与法家兼施。汉景帝刘启(汉武帝父皇)“吴楚七国之乱”以后,朝廷加强了中央集权,规定诸侯国只收租税、不管政事,即分土而不治民。汉武帝刘彻有十三个兄弟分封为王(世称汉景十三王),汉武帝都须提防。相比之下,对皇位最具有威胁力的就是刘德。刘德的亲生母亲栗姬家族遭厄运(刘德哥哥、太子刘荣被废后自杀身死、母亲栗姬被打入冷宫)后,刘彻及母系王夫人家族乃既得利益者,刘彻得立太子、母亲王美人被立为皇后。前后境遇差如天地般的变化,使武帝刘彻对河间献王刘德不能不有所戒备。至于其他各位诸侯王,则大多“以宫室相高,狗马相尚”,耽于享乐而不足为患。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中讲:“(汉)景十三王,承文之庆。鲁恭馆室、江都轻、赵敬险、中山*、长沙寂寞、广川无声、胶东不亮、常山骄盈。四国绝祀,河间贤明,礼乐是修,为汉宗英。”汉景帝刘启所分封的十三位诸侯王中,鲁恭(共)王刘馀(余)好修建宫室楼台、江都王刘非轻浮傲慢、赵王刘彭祖阴险狡诈、中山王刘胜*秽好乐、长沙王刘发寂寞无才、广川王刘越无声无息、胶东王刘寄隐晦愚暗、常山王刘舜骄傲自大,有四国国王因为行为不法而遭诛绝祀。可见汉景帝刘启所封的十三位诸侯王之中,唯独这个河间献王刘德,“夫惟大雅,卓尔不群”,为汉朝宗室之英杰、诸侯藩王之楷模。一千多年以后,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论道:“王公贵人不好侈靡而喜书者,固鲜矣。不喜浮辩而好正道,知之明而信之笃,守之纯而行之勤者无一二焉。”因此,当汉武帝发现自己的同父异母兄弟刘德有德有才、不同流俗、志向高远时,就有意疏落、压抑河间王,意在敬告刘德,切莫为非作歹。清端木国瑚《献王祠》诗云:“孝景分封尚俨然,汉家难得此亲贤。名王造次称儒者,天子荒唐事列仙。传我遗经刘子政,坏人雅乐李延年。后来一听斑车入,空记河间姹女钱。”诗中提到的刘子政,即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原名更生、字子政,乃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李延年,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通俗音乐家,中山人(今河北定州),出身倡伎之家,父母兄弟姊妹通音乐,是以奏乐歌舞为职业的艺人,代表作《佳人曲》。其妹即受宠于汉武帝的李夫人。
史籍记载《史记·五宗世家》
《汉书·景十三王传》
《资治通鉴·汉纪十》
后世纪念2015年4月18日,中国首届献王汉文化节暨乙未年献王刘德春祭大典,在献县献王纪念园启幕,吸引了全国数十家媒体关注,数千名群众现场观看。
据悉,本届汉文化节是由献县献王文化研究会、河北献王集团主办。活动以汉文化典学传播为核心,纪念献王刘德的丰功伟绩,呈现华夏古礼面貌,解读汉文化的精髓底蕴。随着编钟和磬声扬起,8名汉服女子衣袂冽冽,一曲汉代献舞翩翩而起,笙乐鼓点声回响半空,念祝官宣布春祭大典仪式正式开始。12位执事持仪仗、宫灯、孔雀扇等礼器缓缓入场,献王集团董事长王占芳,刘德七十六代玄孙刘仲信,著名词作家方文山等作为主祭官、陪祭官及监礼官依次入场,将汉文化节活动在庄重、严肃、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中推向 。此外,献王集团还邀请方文山为本届汉文化节创作颇具民族风的歌词《献王谣》,并在现场宣读。
上次说了“关”――古籍中常说的“关内、关外、关中、关东”指的都是哪些地方?,这次我们来说说“河”。其实在先前小编的这篇文章两山,两河,两湖,两广中的“山河湖广”分别指的是什么当中已经讲到了一点儿,这次把它拿出来单说。
河,在古代一般特指黄河,而其他的江河一般都称之为水,例如渭水、漳水等。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c2cec3fdfc039245764df6c78c94a4c27c1e2579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黄河
河东、河西
对比河南、河北,简单的理解也就是泛指黄河以东、西。但它们的意思在古代有过变化。
河东,恐怕各位第一想到的就是“河东狮吼”吧,因为这个故事的女主人公姓柳,而河东正是柳氏的郡望,所以以此代称。这就和韩愈被称作“韩昌黎”是一个道理。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31b0ef41bd5ad6e740173228acb39dbb7fd3c79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河东狮吼》剧照
秦汉时期指河东郡地,在今山西运城、临汾一带。唐代以后泛指山西。明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第三十一卷称:“河东,山西一地也”,例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出生在山西,所以世人又称之为“柳河东”、“河东先生”。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472309f790529822621c2f0bdcca7bcb0b46d4ce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河东郡
河西,在春秋战国时,指的是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约在今天的陕西省的韩城、合阳、大荔一带。
汉、唐时多指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的地区。唐玄宗时期在凉州设置的河西节度使管辖就是这一片区域。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7246b600c338744f7ea39b45a0fd9f9d62aa0ce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河西郡
另外在历史或地理书上我们经常能看到的一个词――河西走廊。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4b90f603738da977e3d791e3bb51f8198718e37a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河西走廊
它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甘肃省西北部狭长堆积平原,位于祁连山以东,合黎山以西,乌鞘岭以北,甘肃新疆边界以南,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重地。
河内
这个河内当然不是越南那个城市,越南的河指的是中越两国的跨境水系红河。
在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所以河东、河南、河南并称“三河”,为天下之中,亦是“中原”的代名词。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2deb48f8c5494ee97b018d126f5e0fe98257e63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三河”地区
当然,“三河”都有广义狭义之分。河内在广义上泛指黄河中游北面的地区,约相当于今豫北地区。狭义则专指河内郡(今沁阳)。
另外补充一点:在我国古代,阴阳可以用来指代方位,山南水北谓之阳,反之为阴。比如沁阳,即沁水之北。
原因是在黄河中游一带在北回归线以北,终年都不会有太阳直射,阳光只会从南面照射过来,所以山的南面有阳光为阳;而北面则为阴。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fdda3cc7cd98d104dfb1af92a3fb80e7aec90ce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山阳与山阴
水是因为由于地球引力和地势的关系,河水水流的侵彻力使得南岸容易被侵蚀,变得相对“潮湿”,所以水的南边被称为阴。这一说法后来逐渐传开扩大到个整个中国。这也反映了古人对温度和湿度的认知。
河套
始于明代,指的是被黄河呈“几”字形套入其中的整个鄂尔多斯高原和部分黄土高原。因其地历代均以水草丰美著称,故有民谚“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明史》对其的描述是“地可二千里。大河三面环之。”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71ea8d3fd1f413410a512b62e1f95cad0c85e63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河套地区
本文2023-08-07 01:25:2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7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