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第1张

中医学认为,茯苓味甘淡、性平和,具有渗水利湿、健脾养胃、宁心安神、补精益气等功效,可用于脾胃虚弱、水肿尿少、腹泻便溏、惊悸失眠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茯苓中含有一种植物多糖,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茯苓粉具有预防胃溃疡及松弛平滑肌的作用。《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此后历代中医药古籍均沿用《神农本草经》的观点,认为茯苓不仅是一味常用中药,也是滋补食品。

扩展资料

茯苓野生家种兼有,但野生资源量小可忽略不计,商品供应主要来自家种资源。茯苓产区主要分布在安徽的岳西县、霍山县和金寨县,湖北的英山县、罗田县,湖南的靖州县,云南的永胜县、思茅区和永平县等,

此外在广西和贵州也有家种茯苓资源分布:茯苓采挖后可选择作为鲜货出售,也可自行加工成干货。部分产区鲜货外流现象严重,故对茯苓产区产量统计时,以当地的干货产出量作为依据。安徽省为茯苓的最大产区,湖南靖州为茯苓的第二大产区。

人民网-春节到,百合茯苓养胃气

ISBN代码 名称 地址 省市 

80030 宝文堂书店 北京市东四八条52号 北京 

200 北京出版社 北京市东兴隆街51号 北京 

3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内 北京 

5639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东效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5300 北京古籍出版社 北京市东兴隆街51号 北京 

81004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广播学院内 北京 

810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海淀区学院路37号,原名北京航空学院 北京 

5303 北京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东兴隆街51号 北京 

5304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西直门外大街140号 北京 

81013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阜成门外花园村(原北京工业学院 北京 

80500 北京旅游出版社 北京市东兴隆街51号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对外出版翻译公司、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

围绕着选题开展的采集信息、思考、论证、组合等编辑劳动,即称为选题策划。这是编辑工作从酝酿到正式启动的标志。选题策划是编辑过程中发挥编辑创造性,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佳目标的最重要环节。选题策划须经过新生长点捕捉、总体构思、论证和决策、修订和优化等步骤。新生长点捕捉是依据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努力抓住各种能生长形成选题的新点子。总体构思是将信息采集阶段获得的、经过筛选优化的一般社会文化信息,构筑成具体的选题设想。选题论证和决策,是分析判断选题设想转化形成出版物后能否为读者所接受,出版后能否取得双佳效益,从而对选题是否列入计划作出决定。修订和优化,是在实践过程中修改、完善选题设计,使它进一步提高,更具备可操作性,更适应市场需求。

选题策划是编辑人员依据一定的方针和主客观条件,开发出版资源,设计选题的创造性活动,具有把握出版工作方向、落实出版工作方针,保障出版生产秩序,保证和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以及塑造出版单位的品牌形象等重要作用。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蒴藋的别名 4 来源 5 原形态 6 生境分布 7 化学成份 8 蒴藋的药理作用 9 性味 10 归经 11 功能主治 12 蒴藋的用法用量 13 注意 14 附方 15 蒴藋的临床应用 16 摘录 17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蒴藋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蒴藋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蒴藋 1 拼音

shuò diào

2 概述

蒴藋又名扦扦活、接骨草、走马箭、七叶麻。出《名医别录》。为忍冬科植物接骨草Sambucus chinensis Lindl的全草或根。分布华东、中南、西南及陜西、甘肃、宁夏等地。甘、酸,温。活血消肿,祛风除湿。1治跌打损伤,骨折疼痛,风湿关节炎。内服:煎汤,9 15g。外用:捣敷。2治肾炎水肿,脚气,茎叶煎服。3治瘰疬,根研末调敷;风疹瘙痒,全草煎水洗;疮痈肿毒,鲜草捣敷。孕妇忌服。蒴藿的果实名蒴藋赤子,捣烂涂治疣目。全草含黄酮类、酚类、鞣质、熊果酸、β谷甾醇、绿原酸等。种子含氰苷类。外敷酒调剂,内服煎剂可加速骨折愈合;油膏剂能轻度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有轻度消肿作用[1]。

3 蒴藋的别名

接骨草(《履巉巖本草》),接骨木(《东医宝鉴》),真珠花、珊瑚花、排风藤、铁篱笆(《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吴草(《草木便方》),英雄草(《分类草药性》),苛草(《天宝本草》),走马箭、赤苓叶(《岭南采药录》),公道老(《中国树木分类学》),排风草、鸡罅风(《中国药植志》),扫地风、八棱麻(《贵州民间方药集》),葛辣、五甲皮、龙州三七(《广西中兽医药植》),大臭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七叶麻(《江西民间药草》),马鞭三七、落得打、珍珠连(《浙江民间草药》),秧心草(《四川中药志》),八里麻、臭

4 来源

蒴藋为忍冬科植物蒴藋的全草或根。

5 原形态

蒴藋为灌木状草本,高达3米。主根垂直,副根不多。茎具棱,平滑无毛,多分枝。叶对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9,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5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偏斜稍圆或阔模形,边缘具密而尖锐的锯齿,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均平滑无毛,或叶脉上有短柔毛;叶柄长约3厘米,无托叶,小叶柄短或近于无柄。复伞房花序顶生,直径约20~30厘米,有短柔毛或几为绒毛;小苞片细小,卵状披针形;花小,白色,萼5裂,下部愈合成钟状:花冠辐射,5裂,裂片卵形;雄蕊5,与花冠裂片互生,花丝短,药室向外开裂;雌蕊1,子房卵圆形,柱头头状;花间杂有**杯状的腺体。浆果球形,红色,直径3~4毫米。花期8月。果期10月。

本植物的花(陆英),果实(蒴藋赤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6 生境分布

生长于山脚、河边。分布山东、河南、江西、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圪。

7 化学成份

全草含黄酮类、酚性成分、鞣质、糖类、绿原酸。种子含氰甙类。根含大量鞣质、还原糖外,还含生物堿。又从干叶分离出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熊果酸和多量硝酸钾。

8 蒴藋的药理作用

①加速骨折愈合的作用

家兔用人工方法造成骨折,经夹板固定后,外敷散落得打(酒调),3日更换1次。每日内服落得打煎剂,第4周末有圆形较致密之多量骨痂及显著钙化(X线照片),组织切片上可观察到,大块骨痂组织己大部分骨化,多量的骨小梁形成。从骨折局部血肿中注入磷32,用落得打后,脉冲消散率较快,说明有"活血散瘀"作用。组织中磷的沉积也高于对照组,说明落得打能促进磷在骨痂中的沉积,因而加速骨折愈合。

②消肿作用

家兔外敷落得打醇糊剂未出现局部血管扩张现象。其煎剂对蟾蜍下肢血管的收缩作用不显著,较高浓度对离体兔耳血管有显著的收缩血管作用,其油膏剂在家兔及小鼠的实验中,均有轻度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上述作用可能与其消肿的疗效有关。

③其他作用

落得打煎剂对小鼠热板法并不表现镇痛作用,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试管内无抑制作用。

9 性味

甘酸,温。

①《别录》:"味酸,温,有毒。"

②《云南中草药选》:"辛湿,温。"

③《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甘淡,无毒。"

10 归经

《长沙药解》:"入足厥阴肝经。"

11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治风湿疼痛,肾炎水肿,脚气浮肿,痢疾,黄疸,慢性气管炎,风疹瘙痒,丹毒,疮肿,跌打损伤、骨折。

①《别录》:"主风瘙瘾疹身痒,湿痹。可作浴汤。"

②《日华子本草》:"治瘑癞,风痹。煎汤浸,并叶用。"

③《长沙药解》:"行血通经,消瘀化凝。疗水肿,逐湿痹,下症块,破瘀血,洗瘾疹风瘙,敷脚膝肿痛。"

④《分类草药性》:"根,治筋骨痛,两足疼痛,跌打损伤。"

⑤《贵州民间方药集》:"茎叶可利尿,治脚肿胀,除风湿。外用治痈肿、疮疖,又治蛇虫咬伤。"

⑥《四川中药志》:"根能利尿,消痰降气,治黄疸肿胀,脾胃虚弱和消化不良。"

⑦《上海常用中草药》:"茎叶,发汗利尿。根,活血散瘀,祛风活络。"

12 蒴藋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鲜者3~4两);捣汁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浴或捣敷。

13 注意

江西《中草药学》:"孕妇禁服。"

14 附方

①治偏枯冷痹,缓弱疼重,或腰痛挛脚重痹:蒴藋叶火燎,厚安席上,及热眠上,冷复燎之。冬月取根,春取茎,熬,卧之佳。其余薄熨不及蒴藋蒸也。诸处风湿,亦用此法。(《千金方》)

②治水肿,坐卧不得,头面身体悉肿:蒴藋根刮去皮,捣汁一合,和酒一合,暖,空心服,当微吐利。(《梅师集验方》)

③治脚气初起,从足起至膝胫骨肿疼者:蒴藋根捣碎,和酒糟三分,根一分,合蒸热,及热封裹肿上,日二。亦治不仁顽痹。(《千金方》)

④治肾炎水肿,脚气水肿:蒴藋全草四至八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黄疸:蒴藋根炖五花肉服。(《四川中药志》)

⑥治五淋:蒴藋鲜根每次三至四两。合猪赤肉炖服(合猪小肚亦佳),连服三四次。(《泉州本草》)

⑦治妇人赤白带:蒴藋鲜根每次三两。合猪小肠炖服,连服三至五次。(《泉州本草》)

⑧治跌打受伤及骨折疼痛:蒴藋根六钱。酒、水各半煎好,滤去渣,加白糖一两,搅和服。(《江西民间草药》)

⑨治骨折:鲜血满草根皮及叶,共捣烂外敷。(《云南中草药选》)

⑩治打伤或扭筋肿痛:蒴藋鲜根切碎,同连须葱白、酒酿糟,捣烂敷患处,一日换一次。(《江西民间草药》)

⑾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急性扭伤血肿,水肿:血满草五钱至一荫。煎服或煎水外洗患部。(《云南中草药选》)

⑿治打伤吐血:蒴藋干根、侧柏叶各三钱,地榆四钱。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⒀治风疹瘙痒:蒴藋全草,煎水外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⒁治小儿赤游行身上下:蒴藋煎汁洗之。(《子母秘录》)

⒂治痈肿恶肉不尽者:蒴藋灰,石灰。上二味各淋取汁,合煎如膏。膏成食恶肉,亦去黑子。此药过十日后不中用。(《千金方》)

⒃治红肿痈毒:蒴藋鲜根或叶切碎捣烂,稍加鸡蛋。捣和,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

15 蒴藋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性菌痢

100%蒴藋注射液,每6小时肌肉注射2毫升,3、4天后改为每日2次,每次2毫升,至大便正常后停药。治疗57例,痊愈53例,无效4例。大便肉眼观察正常平均为49天、镜检正常为56天、培养转阴为59天。

②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以100%蒴藋注射液2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治疗20例,全部治愈。治疗时间平均3天。

③治疗肺炎

用100%的蒴藋注射液肌肉注射,2岁以内2毫升,3~4岁3毫升,4岁以上4毫升,均每日2次,至体温正常后3~5天停药。治疗16例,治愈12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胸透检查炎性病变全部吸收;1例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胸透炎性病变大部分吸收;3例无效。

④治疗慢性气管炎

用小臭牡丹鲜品茎叶4两,加水煎约1小时,每日3次分服,10日为一疗程。治疗183例,经三个疗程,近期控制40例(267%),显效62例(338%),好转56例(306%),无效16例(89%)。据观察,病型与疗效无显著差别,但显效以上的效率,喘息型较单纯型明显增高;对并发肺气肿者也有定的疗效。本品能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故平喘作用较好;并有一定的止咳祛痰作用,但消炎作用较差,有的疗效还不巩固,药物显效时间亦较慢。治程中有2例服药后有轻度头昏、恶心、呕吐及上腹隐痛,1例发生过敏性紫斑。此外,曾采用小臭牡丹滴鼻剂滴鼻,臭草挥发油胶丸内服,亦均有一定近期疗效。

⑤用于止痛

八棱麻全草粉末装入胶囊,每粒03克。痛时服2粒。用于各种手术后切口痛、牙痛、腹痛等100例,92例用药后15~30分钟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有效率达92%。

⑥治疗骨折

取落得打根茎,洗净烘干后研成细末,用时掺入少许面粉(4:1),以白酒调成泥状,平铺在纱布上敷于骨折处,再用夹板固定,每5~10天换药1次,每隔1天滴入白酒1次,以加强药性作用。定期作X线检查,一般不同时并用牵引法。早期抬高患肢并作自主性肌肉收缩活动以利消肿,以后适当活动促使功能恢复。治疗各部位闭合性骨折45例,平均治愈时间33~48天。其疗效原理似为:外敷落得打以后,首先对于血管起收缩作用,可使毛细血管肌细胞收缩,致减少或阻止血液由长流毛细血管向网状毛细血管的流入,因而网状毛细血管内压力变低,使组织内水肿液容易被吸收;同时由于血管收缩,长流毛细血管血流加快,又可使在其远心段与网状毛细血管汇合处形成负压样的吸引作用,进一步减低网状毛细血管内压,更有利于渗出液的吸收。由于这种良性循环的形成,外伤性炎症区的静脉回流障碍得以较快的解除,软组织的肿胀得以迅速地消退,疼痛亦随之而减轻,亦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此外,以100%蒴藋注射液2毫升,每日2次肌肉注射,对多发性疖肿有较好效果。

16 摘录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决明子的别名 7 决明子的处方用名 8 决明子的来源 9 决明子的产地 10 决明子的采收与初加工 11 决明子的炮制 111 决明子的炮制方法 1111 决明子 1112 炒决明子 112 成品性状 113 炮制作用 114 炮制研究 115 贮存方法 12 决明子的性味归经 13 决明子功效与主治 14 决明子的化学成分 15 决明子的药理作用 16 决明子中毒 161 不良反应机制 162 临床表现 163 治疗 17 决明子的药典标准 171 品名 172 来源 173 性状 174 鉴别 175 检查 1751 水分 1752 总灰分 176 含量测定 17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7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7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764 测定法 177 决明子饮片 1771 炮制 17711 决明子 177111 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17712 炒决明子 177121 鉴别 1772 性味与归经 1773 功能与主治 1774 用法与用量 1775 贮藏 178 出处 18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草决明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草决明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草决明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决明子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决明子 已经自动替换为 草决明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cǎo jué míng

2 英文参考

SEMEN CASSI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草决明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1]。草决明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obtufifolia L.或小决明Cassia tora L.的干燥成熟种子[2]。决明略呈菱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长3~7mm,宽2~4mm。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一端较平坦,另端斜尖,背腹面各有1条突起的棱线,棱线两恻各有1条斜向对称而色较浅的线形凹纹。质坚硬,不易破碎。种皮薄,子叶2,**,呈“S”形折曲并重叠。气微,味微苦。小决明呈短圆柱形,较小,长3~5mm,宽2~3mm。表面棱线两侧各有1片宽广的浅黄棕色带。炒草决明表面有裂隙,无光泽,微有香气[2]。

草决明味甘、苦、咸,性微寒[2][1]。归肝、大肠经[2]。具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的功能[2][1]。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生草决明长于清肝热,润肠燥[2]。用于目赤肿痛,大便秘结[2]。炒草决明能缓和寒泻之性,有平肝养肾的功效[2]。可用于头痛、头晕、青盲内障[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Semen Cassi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cassia seed(《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草决明的别名

决明子、马蹄决明、假绿豆[1]。

7 草决明的处方用名

草决明、决明子、炒草决明[2]。

8 草决明的来源

草决明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obtufifolia L.或小决明Cassia tora L.的干燥成熟种子[2]。

9 草决明的产地

草决明主产安徽、江苏、浙江、广西、广东、四川[1]。

10 草决明的采收与初加工

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2]。

11 草决明的炮制

草决明的炮制最早见于梁代的《本草经集注》,有“火炙,作饮极香”的记载[2]。

唐代有醋渍(《千金翼方》)[2]。

宋代有微炒(《太平圣惠方》)[2]。

明、清基本沿用炒法[2]。但《握灵本草》记载了酒煮法[2]。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黄等[2]。

111 草决明的炮制方法 1111 草决明

取原药材,去净杂质,洗净,干燥[2]。用时捣碎[2]。

1112 炒草决明

取净草决明,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断面浅**,爆鸣声减弱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即可[2]。

112 成品性状

草决明略呈菱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2]。一端较平坦,另端尖斜,背腹面各有1条突起的棱线,棱线两侧各有1条斜向对称而颜色较浅的线形凹纹[2]。质坚硬[2]。气微,味微苦[2]。小决明呈短圆柱形,表面棱线两侧各有1片宽广的浅黄棕色带[2]。

炒草决明表面有裂隙,无光泽,微有香气[2]。

113 炮制作用

生草决明长于清肝热,润肠燥[2]。用于目赤肿痛,大便秘结[2]。如治疗肝火上冲,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的草决明汤(《圣济总录》)及风热上扰而致目痒、红肿疼痛的清上明目丸(《万病回春》)[2]。治肠燥便秘或热结便秘,可用生品大剂量打碎水煎服或与火麻仁或瓜蒌仁合用[2]。

草决明炒后能缓和寒泻之性,有平肝养肾的功效[2]。可用于头痛、头晕、青盲内障[2]。如治肝肾亏损、青盲内障的石斛夜光丸(《中成药制剂手册》);高血压头痛、头晕,可用草决明炒黄,水煎代茶饮(《江西草药》)[2]。

114 炮制研究

草决明主要含蒽醌化合物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决明素(obtusin)、美草决明素(obtusifolin)及其苷类[2]。草决明还含红镰霉素(rubrofusarin)及其苷类、决明内酯(toralactone)等[2]。

对生草决明、炒草决明及二者的打碎品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同样煎煮时间,生、炒品打碎后煎出的游离蒽醌含量比未碎品为高;炒草决明的煎出成分又比生草决明为高[2]。草决明炒后大量蒽醌类成分被破坏,生草决明中蒽醌类成分主要以结合型存在;具有泻热通便作用的结合型蒽醌,炒草决明仅为生品的264%[2]。小草决明通过加热所得到的各种炮制品,总蒽醌、结合蒽醌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游离蒽醌则相应地有所增高,水溶性浸出物亦有增加[2]。炮制对草决明微量元素溶出也有影响,生草决明的微量元素含量与炒草决明破碎后的微量元素比较,虽然变化不大,但两者水浸液中微量元素的溶出量则有较大的区别,以炒草决明破碎后微量元素溶出较多[2]。又有研究表明,还原糖的含量小草决明比大草决明高,且不受炮制的影响;蛋白质生品含量较高,炮制后明显降低;氨基酸含量丰富[2]。草决明抗衰老及免疫增强作用,可能和多糖及氨基酸含量较高有关[2]。

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草决明的炒制工艺,结果表明,炒制温度升高,炒制时间延长,使保肝成分含量下降,游离大黄酚含量升高[2]。药理实验证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草决明的保肝作用和通便作用都减弱[2]。炒制后既保留保肝作用,又减弱通便作用,并认为草决明炒制的最佳工艺为140℃,再保持此温度10分钟,然后取出放凉[2]。

115 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2]。

12 草决明的性味归经

草决明味甘、苦、咸,性微寒[2][1]。

归肝、大肠经[2]。

归肝、大肠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入肝、肾、大肠经[1]。

13 草决明功效与主治

草决明具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的功能[2][1]。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草决明治目赤肿痛,羞明多泪,青盲内障,角膜溃疡,头痛眩晕,肝阳上亢的高血压,高脂血症,习惯性便秘[1]。煎服:9~15g或泡茶饮[1]。

草决明外用研末调敷,或水煎熏洗,治肿毒,癣疾[1]。

生草决明长于清肝热,润肠燥[2]。用于目赤肿痛,大便秘结[2]。如治疗肝火上冲,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的草决明汤(《圣济总录》)及风热上扰而致目痒、红肿疼痛的清上明目丸(《万病回春》)[2]。治肠燥便秘或热结便秘,可用生品大剂量打碎水煎服或与火麻仁或瓜蒌仁合用[2]。

炒草决明能缓和寒泻之性,有平肝养肾的功效[2]。可用于头痛、头晕、青盲内障[2]。如治肝肾亏损、青盲内障的石斛夜光丸(《中成药制剂手册》);高血压头痛、头晕,可用草决明炒黄,水煎代茶饮(《江西草药》)[2]。

草决明为眼科常用清肝明目药,具有清热平肝、明目退翳消障,润肠通便的功效:

(1)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黑睛生翳,羞明流泪等。本品可单用,亦可与其他清热、明目药同用。肝热目赤涩痛者,宜配伍夏枯草、栀子等;风热目赤生翳者,宜与桑叶、菊花、蝉蜕等同用。

(2)本品尚有润肠通便之功,尤宜于目赤涩痛伴有热结便秘或肠燥便秘之证。

(3)用于益肾明目,常与蒺藜、女贞子、枸杞子、生熟地黄等同用,治内障、视瞻昏渺、青盲、肝虚雀目等病。如草决明丸(《千金翼方》)。

14 草决明的化学成分

小决明种子含蒽醌化合物:大黄酚、大黄素6甲醚、美草决明素(Obtusifolin)、决明素(Obtusin)、橙黄决明素(Aurantioobtusin)、甲基决明素(Chrysoobtusin)及大黄酚9蒽酮等,还含胡萝卜素[1]。决明种子含决明素、甲基决明素等[1]。

15 草决明的药理作用

水浸剂和乙醇浸剂对麻醉狗、猫、兔、大鼠均有降压作用,大剂量可致泻[1]。醇提取物在体外对葡萄球菌、白喉及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1]。水浸剂对某些皮肤真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菌等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本品还具有降血脂作用[1]。

16 草决明中毒

草决明又名夜合草、决明子、假绿豆、马蹄决明[3]。属清热明目药[3]。为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成熟种子[3]。其内含有多种蒽类物质如决明素、大黄素、大黄酚、番泻叶甙等,还含有决明内酯、甜菜堿等[3]。药理作用为抗细菌、真菌,降压,降血脂,降血小板及抑制心脏,导泻,利尿,收缩子宫和抑制前列腺素合成[3]。

161 不良反应机制

其内含有的大黄素等成分能 大肠,引起肠道内一些变化。[3]

162 临床表现

大量内服能够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还可以引起变态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口唇发麻等症状。[3]

163 治疗

草决明中毒的治疗要点为[3]:

过量服用引起的腹痛、腹泻,可肌肉注射阿托品,同时补液治疗;如果出现过敏,用抗过敏药或激素及对症治疗。

17 草决明的药典标准 171 品名

草决明

Juemingzi

CASSIAE SEMEN

172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obtusi foliaL或小决明Cassia tora L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173 性状

决明略呈菱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长3~7mm,宽2~4mm。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一端较平坦,另端斜尖,背腹面各有1条突起的棱线,棱线两恻各有1条斜向对称而色较浅的线形凹纹。质坚硬,不易破碎。种皮薄,子叶2,**,呈“S”形折曲并重叠。气微,味微苦。

小决明呈短圆柱形,较小,长3~5mm,宽2~3mm。表面棱线两侧各有1片宽广的浅黄棕色带。

174 鉴别

(1)本品粉末黄棕色。种皮栅状细胞无色或淡**,侧面观细胞1列,呈长方形,排列稍不平整,长42~53μm,壁较厚,光辉带2条;表面观呈类多角形,壁稍皱缩。种皮支持细胞表面观呈类圆形,直径10~35(55)μm,可见两个心圆圈;侧面观呈哑铃状或葫芦状。角质层碎片厚11~19μm。

草酸钙簇晶众多,多存在于薄壁细胞中,直径8~21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浸渍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盐酸1ml,置水浴上加热30分钟,立即冷却,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橙黄决明素对照品、大黄酚对照品,加无水乙醇一乙酸乙酯(2:1)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丙酮(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斑点变为亮**(橙黄决明素)和粉红色(大黄酚)。

175 检查 1751 水分

不得过15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 第一法)。

1752 总灰分

不得过5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76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17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4nm。理论板数按橙黄决明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 0~15 40 60 15~30 40→90 60→10 30~40 90 10 17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大黄酚对照品、橙黄决明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一乙酸乙酯(2:1)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含大黄酚30μg、橙黄决明素20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17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2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蒸干,加稀盐酸30ml,置水浴中加热水解1小时,立即冷却,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4次,每次30ml,合并三氯甲烷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用无水乙醇一乙酸乙酯(2:1)混合溶液使溶解,转移至2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76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晶计算,含大黄酚(C15H1004)不得少于020%,含橙黄决明素(C17H1407)不得少于0080%。

177 草决明饮片 1771 炮制 17711 草决明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177111 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同药材。

17712 炒草决明

取净草决明,照清炒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Ⅱ D)炒至微鼓起、有香气。用时捣碎。

本品形如草决明,微鼓起,表面绿褐色或暗棕色,偶见焦斑。微有香气。

水分同药材,不得过120%。

同药材,不得过60%。

同药材,含大黄酚(C15H1004)不得少于012%,含橙黄决明素(C17H1407)不得少于0080%。

177121 鉴别

同药材。

1772 性味与归经

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

1773 功能与主治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

1774 用法与用量

9~15g。

1775 贮藏

置干燥处。

17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8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它能发展至今仍然焕发旺盛的生命力,自有它的优势所在。中医理论和诊疗独特,让人感觉深奥,所以在近代中医渐渐排在了西医之后,人们看病以西医为主,中医优秀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李阳波可谓是中医界的天才,他出生于1947年,可惜在1991年便英年早逝,在他短短45岁的一生当中取得的中医造诣,在近500年内,可说无人能够超越。

他精通经史子集,岐黄之术和周易,在中医发展上有着创造性的开拓,他继承和发扬了传统中医精神,还开拓了透视、气功和五运六气的研究。

李阳波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中,其父母都是医生,不过由于受到文革的影响,他的父母都被打成反派,他也受到牵连无法参加高考,所以他就作为知青下乡劳动了5年。

在这5年内,他边学中医,边采药给乡里人看病,因其医术高超,几乎药到病除,不久就在当地出名了。

后来南宁矿务局招医生,公社派他前去,没想到不是做医生而是当矿工,于是他又在井下给工人看病,工人都来找他看病,就没人干活了,因影响工人劳动,矿务局说他非法行医将他开除了。

李阳波读书成痴,他只要看到有关的中医书籍就会都买下来,所以他家藏书巨多,加上他对中医的天分,这也造就了他这个天才中医。

此外,中医博士刘力红可算是当代最知名的中医之一了,由他整理出版的《黄帝内针》专著在海内外享有颇高的声誉,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都给予了他“吾道不孤,后继有人矣”的厚赞。

点此黄帝内针:和平的使者中医针灸书 杨真海口述 刘力红整理编写

¥

14

购买

拼多多月销2216

而李阳波就是他的启蒙恩师,刘力红在大学毕业后曾跟随李阳波学习了7年,李阳波在业界有着“中医CT机”的称号,而这个称号则来源一个故事。

有一次李阳波受邀去给一位郑州病人看病,当时任河南省肿瘤医院医生的韩广生非常钦佩他,就邀他来做客。

在接风宴上,李阳波让刘力红隔空透视一下韩广生的父亲,刘力红说韩医生的父亲正背着手在客厅走来走去,而且头右边有一撮白发。韩广生当时不信,因为他并不知道自己父亲有白发。

为了当场验证,他们就赶去了韩广生家里,果见他父亲刚才就是背着手在走来走去,而且他父亲头右侧黑发下果然隐藏着一撮白发。这让众人惊得目瞪口呆。

韩医生母亲也借机让李阳波为她看病,李阳波又让徒弟李坚为她透视,李坚看完就说出了韩母肾和子宫已摘除,肋骨下有一条伤口,无不说中,这让众人大为感叹,没想到世上真有继承扁鹊透视之术的奇人。

李阳波英年早逝,短短一生穷极精力研究中医古籍,为他人看病,所以外界猜测就是因他高强度工作学习,加上脾气比较暴躁,身体透支过度,可能因急性心梗去世。

因他一生短暂,所以留下的著作不多,现在的一些著作都是他的徒弟刘力红等人根据他的讲义和研究手稿整理出版的。

现已经出版的有《李阳波伤寒论坛讲记》《李阳波中医望诊讲记》、《李阳波五运六气讲记》《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等,对学习中医有兴趣者,或是中医从业者可以多去看看

目录 1 拼音 2 菊科植物一点红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叶下红 21 叶下红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23 性味 24 功能主治 25 化学成分 26 叶下红的药理作用 3 唇形科植物筋骨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叶下红 31 叶下红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归经 34 功能主治 35 化学成分 36 叶下红的药理作用 4 唇形科植物血盆草或单叶血盆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叶下红 41 叶下红的别名 42 来源及产地 43 性味 44 功能主治 5 野牡丹科植物线萼金花树的枝叶·《中华本草》·叶下红 51 拼音名 52 叶下红的别名 53 来源 54 原形态 55 生境分布 56 性状 57 性味 58 功能主治 59 叶下红的用法用量 510 摘录 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叶下红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叶下红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叶下红 1 拼音

yè xià hóng

2 菊科植物一点红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叶下红

叶下红为中药名,出自《福建民间草药》,为《南宁市药物志》记载的一点红之别名[1]。

21 叶下红的别名

紫背草、羊蹄草、红背叶、叶下红[2]。

22 来源及产地

菊科植物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 (L) DC的全草[2]。分布江西、福建、湖南、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2]。

23 性味

苦,凉[2]。

2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消肿[2]。

1治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目赤肿痛、湿热泻痢、热淋、上呼吸道感染、肺炎[2]。煎服:15~30g[2]。

2治乳痈、疔疮、带状疱疹、湿疹、漆过敏、过敏性皮炎,鲜品捣敷并煎服[2]。

25 化学成分

本品含槲皮素、槲皮苷、芸香苷、山柰酚3半乳糖苷、熊果酸等,还含克氏千里光堿、三十烷等[2]。

26 药理作用

黄酮类有抗炎作用,煎剂在体外试验中对金**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2]。

3 唇形科植物筋骨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叶下红

叶下红为中药名,出自《湖南药物志》,为《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的白毛夏枯草之别名[1]。

31 叶下红的别名

散血革、金疮小草、雪里青、叶下红[3]。

32 来源及产地

唇形科植物筋骨草Ajuga decumbens Thunb.的全草[3]。分布华东、中南及西南地区[3]。

33 性味归经

苦,寒[3]。入肺经。[3]

3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凉血止血[3]。

1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疡[3]。

2治肝炎,赤痢,胃肠炎,阑尾炎,阑尾脓肿[3]。

3治咳血,衄血,吐血,便血,高血压[3]。煎服:9~15g(鲜品30~60g)[3]。

4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痈肿疮疖,烧烫伤,蛇咬伤[3]。鲜品捣烂敷,或焙干研末加蜂蜜调敷[3]。

35 化学成分

本品含蜕皮甾酮、柘苋甾酮和少量的筋骨草甾酮B、C,筋骨草内酯[3]。又谓含木犀草素(黄酮)等[3]。

36 叶下红的药理作用

柘苋甾酮有雌激素样作用;木犀草素有抗菌、抗炎活性,对动物有止咳作用,大量有平喘作用及某些降血胆固醇作用[3]。

4 唇形科植物血盆草或单叶血盆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叶下红

叶下红为中药名,出自《贵州民间药物》,为《贵阳民间药草》记载的血盆草之别名[1]。

41 叶下红的别名

朱砂草、反背红、叶下红、铺地虎[4]。

42 来源及产地

唇形科植物血盆草Salvia cavaleriei lévl或单叶血盆草Scavaleriei Lévl var simplicifolia Stib.的全草[4]。前者分布四川、贵州及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后者分布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湖北、湖南、江西[4]。

43 性味

微苦,凉[4]。

44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4]。

1治吐血,咯血,衄血,血痢,血崩[4]。煎服:9~15g[4]。

2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疖肿[4]。捣烂外敷[4]。

5 野牡丹科植物线萼金花树的枝叶·《中华本草》·叶下红 51 拼音名

Yè Xià Hónɡ

52 叶下红的别名

细黄金稍、白骨丹

53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线萼金花树的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astus apricus (HandMazz)HLLi[B spathulicalyx HandMazzvarapricus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54 原形态

灌木,高12m。茎圆柱形,分枝多,幼枝密被微柔毛及**小腺点。叶对生;叶柄长328mm,密被微柔毛及小腺点;叶片纸质,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419cm,宽157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全缘或具细波状齿,叶上面无毛,下面被**小腺点;基脉5条,花两性,4数;聚伞花序组成圆锥花序,顶生,被微柔毛及小腺点;花梗长13mm;花萼漏斗形,具四棱,长约5mm,密被小腺点,裂片线状三角形,长115mm;花瓣紫红色,卵形,近圆形至倒卵形,长约25mm;雄蕊4,花丝长710mm,被微柔毛,花药线形,长约8mm,弯曲,基部呈羊角状叉开;子房半下位,卵形,先端具4小突起,被小腺点。蒴果椭圆形,4纵裂,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长约5mm,直径约4mm,被小腺点,先端常冠宿存萼片。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55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800m的山谷,山坡疏、密林下或水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56 性状

性状鉴别:茎枝圆柱形,幼枝密被微柔毛及**小鳞片。叶对生,黄褐色,多皱缩破碎,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或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长414cm,宽155cm,全缘或具细波状齿。

57 性味

味微苦;性平

58 功能主治

利水;通经;解毒。主水肿;月经不调;跌打伤肿;疮疖

59 叶下红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510 摘录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菊科植物千里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千里光 31 千里光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植物形态 34 采制 35 性味 36 功能主治 37 化学成分 38 千里光的药理作用 4 千里光药典标准 41 品名 42 来源 43 性状 44 鉴别 45 检查 451 水分 452 总灰分 453 酸不溶性灰分 454 阿多尼弗林堿 4541 色谱、质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4542 校正因子测定 4543 测定法 46 含量测定 4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462 对照品溶波的制备 4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464 测定法 47 性味与归经 48 功能与主治 49 用法与用量 410 贮藏 411 出处 5 石决明的别名·千里光 51 出处 52 千里光的别名 53 来源及产地 54 性味归经 55 功能主治 56 千里光的用法用量 57 化学成分 58 千里光的药理作用 6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千里光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千里光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千里光 1 拼音

qiān lǐ guāng

2 英文参考

Cineraria repanda,Senecio scandens Ham [朗道汉英字典]

climbing groundsel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菊科植物千里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千里光

千里光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图经》[1]。

千里光

31 千里光的别名

千里及、眼明草、九里明、一扫光[1]。

九里明、黄花母、九龙光、九岭光。

32 来源及产地

菊科植物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 Ham的全草。分布陜西及华东、中南、西南地区[1]。

33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有攀援状木质茎,高1~5m,有微毛,后脱落。叶互生,卵状三角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12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至截形,边缘有不规则缺刻状齿裂或微波状或近全缘,两面疏被细毛。状状花序顶生,排成伞房状;总苞筒形,总苞片1层;花**,舌状花雌性,管状花两性。瘦果圆柱形,有纵沟,被短毛,冠毛白色。花果期秋冬季至次年春。

生于山坡、疏林下、林边、路旁、沟边草丛中。产于江苏、浙江、广西、四川。

34 采制

夏、秋季枝叶茂盛、花将开放时采割,晒干。

35 性味

苦,寒[1]。

36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杀虫,明目[1]。

①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喉炎,肺炎,细菌性痢疾,肠炎,阑尾炎,黄疸型肝炎,胆囊炎,钩端螺旋体病。煎服:15~30g[1]。

②治眼结膜炎,角膜炎,煎服并制成眼药水滴眼;疮疖肿毒,急性淋巴管炎,丹毒,煎服并捣敷;湿疹,皮炎,痔疮,水火烫伤,煎水洗[1]。

千里光为眼科常用清热解毒药,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

(1)用于眼部疮毒痈肿,可与蒲公英、野菊花配伍。

(2)用于火毒炽盛所致目赤肿痛,常与夏枯草、野菊花配伍。

(3)外用:可配制成10%千里光眼液,用于治疗暴风客热,天行赤眼,椒疮,黑睛新翳等。

37 化学成分

毛莨黄素(flavoxanthin)、菊黄素(chrysanthema xanthin)、黄酮、鞣质、生物堿等。

本品含千里光宁堿(Senecionine)、千里光菲林堿(seneciophylline)、氢醌、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水杨酸、焦粘酸、胆堿、鞣质等[1]。

38 药理作用

氢醌和对羟基苯甲酸对流感杆菌等均有抑菌作用。煎剂即有广谱抗菌作用可抗钩端螺旋体和滴虫,还可抗癌[1]。

4 千里光药典标准 41 品名

千里光

Qianliguang

SENECIONIS SCANDENTIS HEBRA

42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 Ham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杂质,阴干。

43 性状

本品茎呈细圆柱形,稍弯曲,上部有分枝;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紫褐色,具纵棱,密被灰白色柔毛。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或长三角形,有时具1~6侧裂片,边缘有不规则锯齿,基部戟形或截形,两面有细柔毛。头状花序;总苞钟形;花**至棕色,冠毛白色。气微,味苦。

44 鉴别

(1)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微波状或波状弯曲;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深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3~6个。非腺毛2~12细胞,顶端细胞渐尖或钝圆,多弯曲,细胞内常含淡**油状物,壁稍增厚,具疣状突起。

(2)取本品粉末2g,加036%盐酸的无水乙醇50ml,放置1小时,加热回流3小时,放冷,滤过,取续滤液40ml,蒸干,残渣加2%盆酸溶液25ml使溶解,滤过,滤液加浓氨试液调节pH值至10~11,用二氯甲烷振摇提取2次,每次25ml,合并二氯甲烷液,蒸干,残渣加二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千里光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l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异丙醚一甲酸一水(90:7:3)为展开剂,薄层板置展开缸中预饱和40分钟,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5 检查 451 水分

不得过14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H第一法)。

452 总灰分

不得过10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K)。

4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2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K)。

454 阿多尼弗林堿

照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D和二部附录ⅨJ)测定。

4541 色谱、质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5%甲酸溶液(7:93)为流动相;采用单级四极杆质谱检测器,电喷雾离子化(ESI)正离子模式下选择质荷比(m/z)为366离子进行检测。理论板数按阿多尼弗林堿峰计算应不低于8000。

4542 校正因子测定

取野百合堿对照品造量,精密称定,加05%甲酸溶液制成每1ml含02μg的溶液,作为内标溶液。取阿多尼弗林堿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05%甲酸溶液制成每1ml含01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2ml,置5ml量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Iml,加05%甲酸溶液至刻度,摇匀,吸取2μl,注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计算校正因子。

4543 测定法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05%甲酸溶液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4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05%甲酸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ml,置5ml量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1ml,加05%甲酸溶液至刻度,摇匀,吸取2ul,注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阿多尼弗林堿(C18H23NO7)不得过0004%。

46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D)测定。

4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2%醋酸溶液(18:8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nm。理论板数按金丝桃苷峰计算应不低于8000。

462 对照品溶波的制备

取金丝桃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75%甲醇制成每1ml含40ug的溶液,即得。

4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l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5%甲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5%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46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金丝桃苷(C21H20012)不得少于0030%。

47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肺、肝经。

48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明目,利湿。用于痈肿疮毒,感冒发热,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

49 用法与用量

15~3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410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2]。

411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5 石决明的别名·千里光

千里光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名医别录》记载的石决明之别名[1]。

51 出处

《本草纲目》:“九孔螺(《日华子诸家本草》),壳名千里光。时珍曰∶决明、千里光,以功名也。九孔螺,以形名也。”

52 千里光的别名

鲍鱼壳、九孔螺、千里光[3]

53 来源及产地

鲍科动物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或皱纹盘鲍H discus hannai Ino等的贝壳。主产广东、福建、辽宁、山东等地[3]。

54 性味归经

咸,平。入肝、肾经[3]。

55 功能主治

平肝潜阳,清热明目[3]。

1治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惊搐。目赤肿痛,视物模糊,青光眼,白内障,肺结核发热,咯血,吐血。煎服:9~30g。打碎先煎[3]。

2治溃疡,创伤出血[3]。

56 千里光的用法用量

煅存性,研细撒患处[3]。

57 化学成分

本品主含碳酸钙[3]。

58 千里光的药理作用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附: 1 用到中药黄荆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黄荆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黄荆子 1 拼音

huáng jīng zǐ

2 英文参考

fruit of negundo

3 注解

黄荆子

黄荆子

Fructus Viticis Negundo

(英)Negundo Chastetree Fruit

别名 五指柑、土常山、黄荆条。

来源 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Vitex negundo L的果实。

植物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2~5m。根黄白色。枝四方形,密生灰白色绒毛。掌状复叶对生;小叶5,间有3,中间小叶最大,卵状披针形,长3~10cm,全缘或每侧有2~5浅锯齿,下面密生灰白色绒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形,5齿瓣;花冠淡紫色或淡蓝色,先端5裂,2唇形,外面有绒毛;雄蕊4;子房4室,柱头2裂。小坚果球形,黑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坡、路旁、村边。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四川、广西。

采制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用手搓下,晒干,扬净。

性状 果实圆球形,上端稍大略平而圆,下端稍尖。表面棕褐色,较光滑,表面纵脉纹明显。果此较厚,质较硬,不易破碎,内藏白色种子数枚。气香,味苦带涩。

化学成分 含1,8桉叶素、香桧烯、蒎烯、莰烯、石竹烯及二萜类、倍半萜醇及奥类化合物等。尚含黄酮类及强心甙。

性味 性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 祛风,除痰,行气,止痛。用于感冒、咳嗽、哮喘、风痹、疟疾、胃痛、疝气、痔漏。

用到中药黄荆子的方剂 揭障丹

拼音:jiēzhàngdān处方:黄荆子1斤(晒干,去壳,净温水洗34次,又用童便浸3日夜,早、

清浊饮

方名:清浊饮组成:木通7钱,滑石3钱,粉草4钱,黄荆子2钱。主治:赤白浊。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黄荆散

拼音:huángjīngsǎn处方:黄荆子不拘多少(炒)。功能主治:伤寒发热而咳逆者。用法用量:水

三色敷药

yào《中医伤科学讲义》:方名:三色敷药组成:黄荆子(去衣,炒黑)8两,紫荆皮(炒黑)8两,全当归

金樱莲子散

,头面2两(炒),白扁豆2两(炒),牡荆实(即黄荆子)、糯米1合(炒)。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

更多用到中药黄荆子的方剂

用到中药黄荆子的中成药 三余神曲

g丁香6g柴胡9g粉萆{解}13g苦杏仁13g黄荆子19g山柰13g红豆蔻8g黄芩19g香薷13g

消炎止咳片

200g百部100g**壳125g麻黄25g黄荆子125g南沙参375g穿心莲125g制法:以

蠲哮片

anxiaoPian处方:葶苈子、青皮、陈皮、黄荆子、槟榔、大黄、生姜制法:以上七味,生姜榨汁,大

乌鸡丸

圣济总录》卷一一二方之乌鸡丸:方名:乌鸡丸组成:黄荆嫩头、鸡矢。制备方法:上用黄荆嫩头,春初取之,九

更多用到中药黄荆子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黄荆子 《本草纲目拾遗》:[卷四草部中]山黄荆

和服二合,立止。骨蒸劳热∶养素园验方∶六月雪,黄荆子、草、何首乌、当归、川芎、熟地、白茯苓、水二钟

《秘传刘伯温家藏接骨金疮禁方》:[宜忌类]下部末药

牛膝(一两)黄荆子(炒,一两)当归尾(八钱)防风(七钱)独活(七钱)赤芍(六钱)秦艽(六钱)共为细

《本草述钩元》:[卷二十三乔木部]苏方木

后不调。煎浓汁。加入乳香没药血竭自然铜虫麻布灰黄荆子等末。量病轻重。调服四五钱。治跌扑损伤如神。产

《普济方》:[卷二百九十一瘰门]诸瘰

物。未愈再服。泻后以葱粥补之。治鼠疮(本事方)黄荆子(取名蔓荆子)乳香甘草(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

《本草简要方》:[卷之六木部二]芙蓉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