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中山路新华书店卖同步轻松练习吗?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山路天桥与新华书店
曾经,几乎每座城市的市中心都会有一座新华书店,我们的老街里,胶州路和中山路交界处,现在国货对面闲置多年的那座丑陋大楼的位置,就是青岛曾经最大的新华书店。很多年里,中山路新华书店一直是老街里的文化地标,是无数岛城人回忆中开启知识之门的场所,承载了几代人的阅读故事和喜怒哀乐。
那时候中山路人行过街天桥还没有建,老远就能看见楼顶上“新华书店”四个红色的大字。
1983年中山路胶州路口,左边是新华书店,右边是老国货,那时还没有人行天桥。(逄淑才收藏老照片)
2020年中山路人行天桥在历经34年风雨后,与岛城说了再见。它除了见证了中山路周边从繁华到衰落的全过程,也承载了年轻一辈的青岛人对于老街里的集体回忆。
而对于老青岛来说,中山路过街天桥的难忘,其实更来自于它曾经所连接的三座老青岛的坐标记忆。那就是老新华书店、老国货公司、老环球。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城市建设的变迁,这些老青岛无法抹去的记忆载体陆续消失,它们很长时间里曾影响了无数的本地及外来人。如今,虽已离开了很多年,依旧是岛城人念念不忘的城市情怀。
曾有网友留言说:老城最不应拆的是中山路国货公司,和对面的新华书店。自两处新楼建起后,就处于萧条之中,高大的新国货公司少有人光顾,而对面的30多层的大楼自建成至今已二十多年了,更无人办公或居住,快成为地地道道的鬼楼了。
老街里新华书店的消失,至今仍令人感到遗憾不已。曾经的这条老街上,新华书店、古籍书店、外文书店、音像书店、汉京、新知它们为无数人打开了心灵的窗户。每个人或许都能够从书店里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也由此开始经历了不同的人生。
中山路、胶州路交界历史旧影,照片左侧建筑后来成为新华书店旧址。(网友“涧中细流”提供)
左侧的二层建筑位于中山路、胶州路、即墨路之间,与上图建筑相连,解放前是一些商铺,1970年拆除,原址建了新华书店。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中共胶东区党委派新华书店胶东分店马龙青等由莱西县随人民解放军进驻青岛,遵照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命令,接管了国民党官办的正中书局和正中书局印刷厂等。
六十年代的中山路胶州路交界,左侧是新华书店旧址。
1949年6月6日,新华书店青岛分店在原正中书局和中国文化服务社旧址(中山路145—147号)成立,业务上级为山东省新华书店总店,属市军管会领导。当时任青岛市军管会文教部书刊处处长的马龙青兼任新华书店第一任经理,书店设经理室及门市、服务、会计、推广4个股,有职工20人。当天,书店就向全市人民开展了图书宣传发行业务活动。
五十年代新华书店青岛支店广告
1952年5月1日,新华书店青岛分店改为新华书店青岛支店,这里还是新华书店青岛支店中山路门市部。1958年7月5日,新华书店青岛支店名称正式改为青岛市新华书店,这里成为新华书店第一门市部。
中山路新华书店旧影(董良音老师提供)
由于新华书店规模所限,在拆除了中山路、胶州路交界处的数栋临街里院老建筑后,开始新建书店大楼。1970年7月1日,青岛市新华书店新建大楼(中山路157号)落成,面积共1750平方米,整体建筑共三层,其中一、二层对外开放营业。照片中,楼顶醒目的“毛主席万岁”以及语录标语,反映出那段特殊岁月凝重的时代气息。
新建成的书店大楼,当时带给人们的冲击可想而知。不仅让老街里增添了更多的人气,也仿佛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更多渴望读书的市民对这里心生向往。每天都有大量的市民赶来,很多人其实并没有买书,就是为了开一下眼界,嗅一下书香。
照片左侧的建筑就是老新华书店,左前方建筑至今仍在。(逄淑才收藏老照片截图)
1983年,中山路新华书店全民读书活动。(逄淑才收藏老照片)
不少读者对曾经的新华书店卖场场景仍满怀回忆,十分朴素的场景,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朴素求知的样子。八十年代,新华书店还是柜台售书,营业员站在柜台后面,面对着无数的购书者,手抬起来,对着书架指指点点,高声嚷:“我要这本!”“帮忙要本那个”
1983年3月25日,中山路新华书店在新华书店总店召开的全国新华书店表彰先进大会上,荣获全国新华书店先进集体称号。
中山路新华书店全民读书活动。(逄淑才收藏老照片)
1983年,国家出版部门决定放开发行渠道,由出版社各自发行。1988年,新华书店统一批发的格局也被打破。随着民营书店逐渐兴起,新华书店也开始尝试改变,把柜台打掉,开架售书。
中山路新华书店全民读书活动。(逄淑才收藏老照片)
对于中山路老新华书店的记忆,其实是很模糊的,我家住在台东,一般都是去威海路新华书店。到过中山路书店还是在小学的时候,父亲带我逛街里,在市场三路人民市场买过东西后,往回坐车时顺路进去过的。父亲喜欢看花鸟鱼虫一类的书籍,我最喜欢的是连环画,尤其是《岳飞传》、《杨家将》一类的,不过我感觉新华书店虽说图书种类最齐全,但这些孩子们最为喜欢的小人书,很多本都没有,那时已经开始出现个体小书店和街头小书摊了,他们很多就有卖的,但属于议价书。
实在是不愿意评价这座建筑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山路胶州路口的原新华书店等几栋老楼被拆除,新华书店消失在了那个曾经占据了很多年的地方。书店被拆除后,原址建了一座裕泰大厦,高高的矗立在老青岛最熟悉的那个路口。之后,除了短时间内其中的部分作为商业用途使用过之外,常年闲置至今,令无数人质疑怨诽不已。
曾经的这个位置,就是老青岛难以忘怀的新华书店大门
对于很多人来说,中山路上的老新华书店就是他们获取更多知识、了解外面世界的一扇窗口。那种关于新华书店的记忆,以及看书时那种质朴的快乐,相信永远不会随着时间而流逝。
怀念曾经单纯的读书年月,或许多年以后回忆里仍会有这样一个画面,老新华书店里,捧一本书,阳光透进来,映在一排书架的一角,我,就这么悠闲地看着书,时光,仿佛定格
本组图文感谢老照片收藏家逄淑才先生、董良音老师、热心网友“涧中细流”提供的珍贵照片;部分文字参考源自《青岛市志》等,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楼主你知吗?《三囯演义》有几个不同的古籍版本,您可赏鉴一下《三国志平话》评书体的古籍,看看花关索、关银屏等评书人物。这可是《演义》里看不到的啊!另外我推建《水浒传》这是四大名著之一,我喜欢其中的天巧星浪子燕青。更喜欢漂亮的绝代佳人李师师!愿你喜欢!我再介绍的是中国四大奇书中的两部。所谓中国四大奇书是“神奇”的《封神演义》,“鬼奇”的《聊斋》,“武奇”的《隋唐演义》与“欲奇”的《金瓶梅》。我向楼主推建的是其中的《封神演义》以及《隋唐演义》。其中《隋唐演义》是罗贯中的早期作品,亦有《三国演义》的风采。另外再推一本古折子。“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正是《荆轲刺秦王》。另外就要属《杨家将》与《岳飞传》了,这些楼上介绍过了!我就不多说了!《戚继光荡倭志》与《水浒后记》是两本比较偏的小说都是居士写的!有修行之气,近鬼神。你可尝试阅读。最后我想起了《东周列国记》和《五代十国记》都是不错的战争古典小说。但我不得不承认《三国演义》是最杰岀的古典战争小说。至今暂无超过此书的作品。百炼才疏学浅,略表个人见解!见谅!愿你找到心仪的小说,我会默默祝福你的,感谢楼主给了我这样一个交流小说的机会,真心地谢谢你!
谢谢邀请,张俊之所以被铸像跪在岳飞墓前,乃是因为他与秦桧同流合污之举。
张俊,作为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的中兴四将之一。16岁时便开始参与对西夏作战,镇压农民起义,并且在苗刘之乱时,立下功勋。我们不能不承认的是作为一名将领,他在抗击金军、镇压农民起义、维护王朝统治上都是有着赫赫战功的。
但当1141年,宋高宗赵构,眼见张俊、岳飞、韩世忠等人兵权在握,而且兵势正盛,害怕他们有不臣之心,更对岳飞迎接宋徽宗、宋钦宗之言颇为忌惮,因此决定与金国谋和。
继而便明升暗降之下,以张俊、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将一众将领兵权收归中央。但是作为主战派,岳飞自然是极力反对。而秦桧为了推行乞和,能够达成与金国的协议,因此便以莫须有罪名,将岳飞父子构陷下狱。
作为同僚,韩世忠愤而辞职,而张俊则为了苟安,协助秦桧制造伪证,构陷岳飞。最终,岳飞父子惨死。虽然张俊本人因为迎合宋高宗赵构,被封为清河郡王,并且终高宗一朝,也是荣华等身,甚至号称"占田遍天下,而家积巨万"。宋高宗赵构更有“卿议论持重,深达敌情;兼闻挽强之士数万,报国如此,朕复何虑。”的褒奖之语。但是即便是富贵一生,高宗褒奖,也掩盖不了他与秦桧的同流合污,构陷忠良的斑斑劣迹,而后人更是为了警示后人也便将他的跪像立在了岳飞墓前。
邓广铭先生,1907-1998,着名历史学家,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历史学系主任,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史学会第二届主席团成员,中国宋史研究会第一、二、三届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高等学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邓先生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在宋辽金史,尤其宋史方面创获尤多,着作宏富,蜚声海内外,被誉为“中国20世纪宋代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其力作《岳飞传》不仅是研究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开创性作品,也是研究整个宋代历史的重要着作。
《岳飞传》(邓广铭)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PbeaTZRa6ocgcraq3ClrQ
密码:8ek5书名:岳飞传
作者:邓广铭
豆瓣评分:76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份:2007-3
页数:479
内容简介: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爱国将领,为国家民族建立了卓越功勋。他出生于北部中国的普通农民家庭,代表着苦难中的人民,怀着保卫乡邦、敉平祸患、拯救万千苦难同胞的强烈愿望,而毕生奋斗于酷烈的战场。岳飞被民族败类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他的生平事迹与言论精神一度被有意掩埋。其后的几个世纪中,撰述者继起,却难免虚夸蹈袭之误。
《岳飞传》为作者研究宋代人物之力作,也是综括研究两宋之际政治军事的重要史著。此书初版于1945年抗战胜利之日,后经两度大幅增订修改,再版于1983年。书中准确地勾画出岳飞生活的时代轮廓,真切地描述了岳飞的事功、形象和丰采、思想和情操,并且对于这一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作出了公允评价。凡此种种,皆反映出作者的“考索之功”与“独断之学”,得到学界“以非凡之史才,写一流之史书”(周一良语)的高度称誉。
作者简介:
邓广铭(1907—1998)北京大学教授。山东临邑人。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曾任复旦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历史学系主任,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史学会第二届主席团成员,中国宋史研究会第一、二、三届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高等学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著有《宋史职官志考证》、《稼轩词编年笺注》、《王安石》、《岳飞传》等。
本文2023-08-07 01:29:1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7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