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介绍一下《封神演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谁能介绍一下《封神演义》?,第1张

《封神演义》中的阐截二教之争

历史上的商周之战本是朝代更替之战,封神演义中却有了一个更深层广阔的背景。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十二弟子因一千五百年未曾斩却三尸,犯了杀戒(三尸是道家认为人体内兴风作浪的作崇之神共有三个),要完成这场劫数才能继续修行,返本还元(修仙是不容易的),又赶上周室当兴,商汤气数将尽,三教(阐教,截教,人道)共谈,编成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正神,根行深厚,成其仙道,根行稍次,成其神道,根行浅薄,还归人道,继续轮回。元始天尊派姜子牙兴周灭商主持封神榜,恰逢纣王得罪了女娲娘娘,九尾狐奉女娲娘娘之命迷惑纣王,断送商朝江山,最终成了导火索,于是一场牵涉了天、地、人三界,汇集了三教九流的大战就此展开了!

首先要明白一点,对于修道之人,不管是阐教还是截教没有人愿意上那封神榜,因为仙和神级别是不一样的,神都要各归其位做自己的公务(想下凡是不容易的),而仙却逍遥自在,闲游三山五岳,上天入地无所束缚,而且从《西游记》中来看,玉帝只能随意调动天上有神职的人,对于仙,虽然也名义上归玉帝管,但玉帝基本上请不动(元始天尊、东华帝君、镇元大仙肯定不买他帐),要不然孙悟空也断不会那么嚣张(这是道教中的权力分布问题),对于凡人来说上那榜也未必是坏事(只羡鸳鸯不羡仙者除外),如纣王、马氏之类算便宜了。

既是十二仙要完杀戒就必要杀人(也可能被人杀,这是他们的一场劫难),可杀谁呢?以他们的身份绝不可能去杀凡夫俗子的,于是截教中人便倒了霉(也是他们自找)。在人间来看的商周之战,从神仙中来看就表现为了阐截二教之争,结果是本来是阐教众人的劫难却导致了截教的灭门之祸!为何如此?要从这封神榜说起。

这封神榜是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共同签押的,上面人名历历在目,大多是截教中人,难到里面的截教中人都根行不如阐教?非也,赵公明,云霄三姐妹、金光圣母、火灵圣母等人根基绝不差,十二仙该逢劫难自己也说怕自身难保无虞,可他们都完好无损地活到了最后,无一上榜,为什么?元始天尊护短嘛!老子也是阐教这边的,可想而知,三个人共议封神榜时,通天教主以一敌二,自己又是师弟,当然说不过那两个雄辩师兄了。通天教主自然知道自己门下谁在榜上,却也依然告诉门人们紧闭洞门不要去西岐惹事,难不成这封神榜定完了还能改?并不是,这种心理是很正常的,就像清虚道德真君知道黄天化必死,惧留孙知道土行孙必死也要提醒几句,只是心有不忍,希望出现奇迹,“庶几无事”。

十二仙并不想杀人,他们也很是无奈,对于截教中人没犯杀戒也多次在言语中流露出羡慕之意,经常劝他们静心修持,莫惹这场凡尘征战,但真到动手之时,却毫不手软。文殊广法天尊破天绝阵时就曾对阵主秦完说:“秦完,贫道今日放不得你,要完吾杀戒”(是啊,放了你,他怎么办?)说完就取了秦完的首级,拎出天绝阵。天啊,这位是后来的文殊菩萨吗?其他十一人与他一样,见面时都客客气气称道兄,下手时狠着呢!截教中人可谓不知进退,阐教门下都杀红了眼还前仆后继去送死,为的是为同门报仇,为本教争口气,可是他们竟然没看明白,即使自己占了上风也没用,元始天尊一出面,他们立马就歇菜,而且将是杀身之祸!他们教主的这位二师兄对他们可没有一点怜悯之心,云霄、碧霄、琼霄就是明证!

若要提起截教门中出色人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云霄三姐妹,若论法力,她们恐怕在十二仙之上,连杨戬这机灵鬼也吃了亏,还被碧霄抢白了一场(千万莫跟女人斗嘴),十二仙尽数被混元金斗所擒,在黄河阵里被削去了顶上三花,算起来这次是十二仙最大的一次劫难!我最想替云霄仙子说上几句,她见性明心,不妄动嗔怒,谨遵师父之言,并不想惹这场闲事,兄长赵公明去借金蛟剪她也苦苦规劝不肯相借,后来好不容易借了也只是让赵公明讨回定海珠,不要妄用,后来赵公明死了她也明白是兄长之命,凭她的见识就是她师父通天教主也无非如此,只是她拗不过她两个妹妹,下了山去终没躲过这场是非,她将十二仙捉住左右为难,杀不得,放不得,我想如果不是她坐镇,以她两个妹妹的脾气十二仙早没命了。到这里她们占了上风,可结果如何呢,元始天尊来了,也就是她们师伯,她们的结果是:琼霄被三宝玉如意打死,碧霄被元始天尊用一盒子装起来,连人带鸟化做血水,云霄被捉到麒麟崖去,我以为元始天尊不会杀她可后来她还是在封神台上出现了,我真忍不住想替她们问元始天尊一句,她们没有要你弟子们的命,您为何一定要她们的命啊?

在阐教截教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阐教之仙皆是人身(除了白鹤童儿似乎不是),而截教中人很多都不是人身,也就是书中说的“披毛带角,湿生卵化之辈”,《道德经》中不是有一句:“天地不仁,以万物刍狗”吗,是说天地将万物都看做是平等的,那么不是人身只要潜心修道又有何不妥呢?截教中很多人虽不是人身好像也没有怎么伤天害理呀!但在阐教众人眼中对他们这类出身的仙人的歧视是很明显的,其实不只是阐教,连截教自己也是有一些自卑的,广成子将龟灵圣母用番天印打成原形,截教门下都各有惭色,通天教主也一样,甚至他听门人们搬弄是非说广成子说他与羽毛禽兽并称(这截教门人们也真都是长舌男长舌妇),就生气得不得了(说中痛处了嘛),非要摆诛仙阵干一场不可,还要元始天尊交出广成子来,元始天尊毫不示弱,他根本没追究广成子说了没有,而是对通天教主说:“贤弟,你也莫怪广成子,其实,你门下胡为乱做,不知顺逆,一味持强,人言兽行(注意这句),况贤弟也不择是何根底,一意收留,致有彼此搬斗是非,令生灵涂炭,你心忍乎?”,元始天尊是认为广成子就是这样说了也没什么不对,而且把责任全推到了通天教主的身上,够厉害!(我对元始天尊的崇拜如涛涛江水绵绵不绝)

元始天尊与通天教主是师兄弟,师弟可没有徒弟重要的,大家也一般会觉得通天教主护短,其实仔细看元始天尊护短比他厉害多了,他不只管徒弟连徒孙他也管,土行孙被余元捉住他就特意让惧留孙去救,也真难为他了,够忙的!

他弟子们也知道是这样的,比如太乙真人,石矶娘娘要他交出哪吒,他就抬出元始天尊来,要石矶去元始天尊那去讨,石矶当然不会那么听话就去,可是即使石矶真去了,我敢以项上人头担保元始天尊绝不会把哪吒交出来,而且极有可能的是她根本见不到元始天尊,迎接她的可能是白鹤童子在门口几句话把她打发掉(内容与太乙真人说的差不多),元始天尊才懒得理她,因为连徒弟太乙真人都没把她放在眼里,太乙真人对于哪吒误射碧云童儿连句道歉的软话也没说(也许给个台阶下她会走),还把她一顿教训:“石矶,你根行浅薄,道行未坚,怎敢在我乾元山自恃凶顽?”在太乙真人眼里她只是个修不成的菜鸟而已,这石矶最终被九龙神火罩炼出原形,是一块石头,按照书中观点她还真是个根行浅薄,炼了几千年才修成这程度!

在最惨烈的那场万仙阵中,截教一败涂地,伤亡惨重,从此再没有与阐教一争高下的能力了,几乎可说是被灭教了。在此战之初,元始天尊就说过这次务必要灭了截教,还叫赤精子、广成子、道行天尊、玉鼎真人祭起从诛仙阵得到的诛、戮、陷、绝四口宝剑,并说用他的宝剑还杀他的门人(他认为很有道理),可怜截教门人如手无缚鸡之力一般,那叫一个惨!而阐教门下却如同入了无人之境,任意驰骋。

封神之后,截教这称号怕是成为历史了,从此以后凡是不是人身修成点本事的,不管是杀人害命还是潜心净修敬佛礼天,一律有了一个响亮的称号——妖怪,像《西游记》中那几个树精完全可以是“道兄”嘛!

说了这么多,阐教中人似也有很多不对之处,甚至有一点欺人太甚!那么我心中向着谁?毫无疑问,是阐教!

纣王无道,杀妻灭子,屠戮大臣,将人命视同草芥,天下人民处于水火之中,人心早已思周,武王伐纣,顺应的与其说是天意,不如说是民意,其实民意即是天意,在这时刻,阐教门下徒众顺乎民意,给苍生带来希望,给处在黑暗中的万民带来了亮色,不管怎么说,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战争,而阐教,代表的是正义一方。反观截教,为了一己之气,无视万民生死与民心民意,吕岳甚至为了对付姜子牙让全西岐的人都中毒,何曾想过平民的死活(美军的行为),这种行为,阐教中人是万万做不出来的。单凭阐教的立场,我也一万个向着他们!

有人是说《封神演义》是贬低道教的作品,我开始不信,可分析到现在我好像也要信了,但我仍然有话要说,不管作者本意如何,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神仙在我的心中曾是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是用来崇拜与仰望的,他们没有凡人的七情六欲,总是没有表情的脸上是一抹永恒的淡然,直到《封神演义》,将这些神殿上的仙人们请下来了,被世俗化了,也更人性化了,我看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神仙,看到了他们的眼泪与欢笑,看到了他们的私心与诡谲,从前的土梗木偶变得可亲可爱了,尽管我说了阐教门人的诸多不妥,可他们让我感动之处正在于此,没有感情的神仙永远只是木偶!

如果我是元始天尊,我同样会向着自己弟子,我绝不会在签封神榜时为表现我的大公无私将我心爱的弟子写上,如果我是太乙真人,不管哪吒做什么我也要保护他,只因为他是我亲手送下山又亲手做成身体的徒弟,哪怕他千错万错,李靖连自己亲生骨肉也不维护的无情人才最让人生厌,我所能做到的一定会为我想要保护的人做到,不会管什么神仙准则也不会管所谓的什么道德理念,如果我是十二仙,只有杀生才能完劫数我也不会高尚到要舍生取义的地步,唐僧那种宁死也不杀生的虚伪让我恶心,没有了一些人造出来的道德束缚体现出来的真实人性有何丑恶之处?有了感情与私心的神仙有何让人鄙视之处?

我为元始天尊与太乙真人的“护短”喝彩,也同样为神仙们在这场战争中的直率喝彩,不管是阐教与截教他们在这其中体现的同门情谊也同样让我感动。

《封神演义》始终有着一层悲剧的色彩,截教如此,阐教何尝不是,战争从来不会是让人高兴的喜剧,哪怕是一场正邪之战,而在这场战争中,神仙也是无能为力难以掌控自身的,战争不只是人类的悲剧,也是天地之间所有生灵的悲剧!

我还是相信《封神演义》的作者并非在贬低道教,他只是表现了神仙们的一个真实的人性,只是体现了对旧有道德的不屑一顾,也许这是一部颠覆之作,也许是一部玩世之作,是对所有中国人惯有思想的否定与动摇,也包括我们现在仍然在坚信的!

我从这场神界大战的血腥中看出了真正的温情脉脉,从这场大战的无尽厮杀中看到了没有了虚伪的光芒人性,这才是最重要的!

即使这本书文彩不佳,漏洞百出,还有一些抄袭痕迹,即使书中含有了封建糟粕,文学大家们鲜有提及,我还是要赞一句:千古神话!

一个神话就是浪花一朵,一个神话就是泪珠一颗

一滴苦酒就是史书一册,一滴热血就是丰碑一座

仅凭片头曲,大陆《封神榜》已尽得风流!

有人认为华胥国真实存在过,也有人认为华胥国真实存在过,只是神话传话或文学创作的。

以下是具体的解释:

华胥国又称华胥古国,是上古时期中华大地上一位杰出的母系氏族的女首领华胥氏所创立的国度,其相关的101处遗址在今天的陕西省蓝田县境内残存着,现在急需开发保护。

华胥国,传说中虚拟的理想国度,最早见于《列子·黄帝》。华胥氏作为华胥国的女首领,“其治国有方,民无嗜欲,自然而已,是为盛世乐土“。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为追求治世强国,梦寐以求地希望能够复兴华胥国的辉煌,于是有了”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而后天下大治“的典故。

《列子·黄帝》中黄帝梦游华胥的典故,自春秋末年或战国初年流传以来,又经西汉刘安《淮南子》、东晋张湛的《注语》,把黄帝塑造成了一个有美好理想追求的人物,以浪漫的精神表现出来。“梦游”成为追忆往事恍如梦境的用语。唐代诗人李商隐“不见华胥梦,空闻下蔡迷”,宋代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即是此意。

从现代考古学和人类社会学研究可知,华胥氏是距今八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的一支,生活在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渭河流域,是当时社会生产力的代表。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蒙昧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的自然、淳朴、和谐成为文明时代提倡清静无为、返璞归真、小国寡民的道家的社会理想,于是便有了华胥国的社会模式。

华胥国位于今蓝田县华胥镇,《纲鉴易知录》载:“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注云:“华胥,在今陕西兰田县,小渊日渚。”又据《竹书纪年前编》:“太昊庖羲氏,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而始娠。”徐文靖笺:“按,华胥,地名,在陕西蓝田县。小渊日渚。”大体而言,古华胥国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约20公里的蓝田县华胥镇。至今华胥镇保留有一块关于记载三皇功绩的碑石,其中一通碑石上,中间有华胥国三个大字,左边有伏羲肇娠右边有黄帝梦游的字样。

西安市文史研究馆的张中和认为:大量的史载、遗物,可资佐证:三皇时代的部落中心即华胥国。华胥的姓氏为风,是现西安市蓝田人。她处在8300多年前,既是三皇中女娲和伏羲的生母,又是华胥国末期一位杰出的部落首领。是华夏民族在上古时代,与天地八荒进行抗争和孕育文明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的张新斌认为:华胥是以母权制为代表的前伏羲时代的人物,是中华人文母祖,是中华民族前华夏民族的重要源头。陕西蓝田保留有华胥的遗迹,并有蓝田猿人的发现,二者都是早期人类文化的体现,并有着内在的联系,以二者为代表的蓝田文化,在中华文化源头的探索过程中,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华胥遗迹

华胥陵

华胥陵也称羲母陵,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华胥陵是华胥氏死后安寝的陵地,它北枕骊山,南临灞水,隔河与白鹿原相望,是一块纯阳的风水宝地。华胥陵原周长200米,高8米,封土堆南北长80米,东西宽40米。陵区古柏参天,钟鼓高悬,殿宇祭台雄伟,常年祭祀不断。

据许多史书记载,中国上古时期有过一个华胥国,且有遗址存在。据《太平寰宇》记载:“蓝田为三皇故居,境内华胥陵”。明·清七部《蓝田县志》均载“蓝田有华胥氏陵,尊庐氏陵,女娲氏谷遗址,史称三皇故居。”《陕西通志》中说:“羲母(风华胥)陵在蓝田县北35里”。《蓝田县志》中说:“蓝田县内有华胥氏陵,史称三皇故居”。根据这些记载,华胥陵遗址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宋家村。

华胥陵周围分布着许多同华胥氏与之有关的人文遗址、遗迹。有华胥沟、三皇庙、毓仙桥、阿氏村(娲氏村)、女娲堡、补天台、人宗庙、磨合山、华胥窖、画卦台等。伏羲创建《八卦》时的“画卦台”;雷家庄相传是当年“雷泽”的所在地;传说“华胥窑”是华胥氏履大人迹后,感虹而生伏羲女娲的窑洞;“毓先桥、毓圣桥”相传是华胥氏在妊娠伏羲和女娲时所走过的桥梁;宋家村至今还保存着一通有关记载“三皇”功绩的碑石,碑的正中刻有“古华胥国”四个字,左右两边分别是“伏羲肇娠,黄帝梦游”八个字。宋家村至今还保存着一块明代记载“三皇”功绩的碑石,碑文正中刻有“古华胥国”字样,左右两边分别刻有“伏羲肇娠,黄帝梦游”八个字。这些都是十分珍贵人文遗址与实物。也都进一步印证了《陕西通志》“羲母陵在(蓝田)县北三十五里”的记录。华胥陵是中华大地上一座古老而神秘的陵冢,是一个令全球华人向往祭奠的圣地。

文学作品中的华胥国

黄帝神游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列子所提出的一个的哲学命题。因为黄帝的这个梦,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华胥国一词具有了三层意义。第一,被视为远古盛世的象征。如晚唐诗人曹唐,在《圣帝击壤歌四十声》诗中,对唐尧盛世予以热情歌颂,对华胥国那种朴素、安逸、衣食富足而又道德高尚的太素之乡,寄予深切的企盼。其中有句曰:“寤寐华胥国,嬉游太素乡。”第二,被视为可以逃避现实烦恼的乐土。如黄庭坚《醉落魄》“陶陶兀兀,尊前是我华胥国。争名争利休休莫。雪月风花,不醉怎生得。”陶陶兀兀,形容沉湎于酒,放纵傲慢。这几句是说,只有沉醉于酒,才能不再去想追名逐利,才能充分享受风花雪月。第三,作为清美之梦的代称。如姜夔《踏莎行》:“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是说自己怀念美丽的情人却无法相见,只能在梦里与之重逢了。无论是哪种意义,都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华胥国也曾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在《二刻拍案惊奇》里有一个故事叫《田舍翁时时经理,牧童儿夜夜尊荣》,讲的是一个孤儿叫寄儿,生来愚蠢,不识一字,替人家做苦力为生,后来又签字画押,被土财主雇去放牛,穿着破布袄,晚上睡在草房里。

一个道人看中了寄儿的道骨,想带他出家,寄儿不愿意,于是道人就传授了寄儿一句五字真言,就是“婆珊婆演底”,说是睡觉前将这五字真言念上一百遍,就可以夜夜快活。寄儿遵照道人的嘱咐,睡觉前整整念了一百遍,然后入睡,在梦里进入了华胥国,在华胥国里,寄儿献万言长策,被任命为著作郎,旗帜鼓乐,高头骏马,送入衙门上任。从此以后,寄儿白天劳苦,晚上就念“婆珊婆演底”进入梦中华胥国,饮美酒,享佳肴,看歌舞。被招为驸马后,又因消除玄菟、乐浪两个邻国的威胁,立了大功,被封为黑甜乡侯,富贵到了极点。到后来寄儿在放牛时发现了一窖金银,献给土财主,被土财主收为养子,开始享受富裕生活,五字真言也不念了。但从此以后,白天和晚上开始颠倒过来,白天享富贵,晚上做恶梦。原来传授五字真言的道人又来了,他向寄儿讲明了其中的道理:白天享富贵的,晚上就要做恶梦;白天劳苦的,晚上就进华胥国享受富贵。

这个故事是是根据《列子》中的故事改编的,又加入了黄粱梦故事中的细节。《列子》中有一篇讲黄帝即位十五年后,白天睡觉做了一个梦,梦游华胥国。华胥国里没有君主,一切都是自然状态,老百姓都没有嗜欲,不以生为乐,不以死为恶,人与人的关系那么和谐,因而也就没有什么爱憎,无利无害,因而也没有争斗,没有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那个国家的人都没有恐惧,甚至入水不溺,入火不热。这样的一个国家简直比天堂还美好。后人就用“华胥国”来指美得不能再美的梦境。《列子》中的另一篇故事讲的是周朝有一个富翁,有很大的一份家业,天天想着家业,想着如何挣更多的钱,弄得身心俱疲,而到了夜晚,一入睡就做梦,梦见自己给人家当奴仆,累得要死,还要受主人的辱骂和鞭打,痛苦得在梦中叫唤,一直到天亮。而这个富翁使用的一个老奴仆,年老体衰,还要整天地劳作,但是一到晚上就梦见自己成为国王,大权独揽,吃喝玩乐,要啥有啥,快乐无比。当有人对这个奴仆如此辛劳表示同情时,这个仆人说:“人生百年,一半白天一半黑夜。我白天为奴仆,很辛苦,但是到了晚上就成了君王,其乐无比。有什么可怨恨的呢?”那个富翁为晚上梦中的辛劳而烦恼,他的朋友就告诉他说:“你白天是富翁,享受富贵,晚上做梦自然就要劳苦,这是自然的规律。你想白天黑夜都享受,怎么可能呢?”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