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体术、幻术、忍术的含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跪求]体术、幻术、忍术的含义…,第1张

忍术http://baikebaiducom/view/19675htmss=5C5CAE5EBAB77D3367CCEAC5B52D841DE64205C8体术  忍术的起源:

  国内人认为起源于中国汉代的五行术,后来传到日本。忍术的概念是由姜太公首先提出并写在〈六韬〉之中,随后孙武、张良、韩信等相继对忍术理论进行了完善。此时忍术也基本形成了权谋, 形成, 阴阳, 技巧等几部分构成的雏形。

  日本人则认为忍术是由〈孙子兵法〉演化过来的,之后再加上修炼道和山中伏击战(山中伏击战的起源就是日本农民在山谷中埋伏抢夺旅客财物的强盗袭击)发展而成的,即"风、林、火、山"四字真言。在源平时代,源义经完成了山中伏击战攻击方面的战法理论,南北朝时代,楠木正成发展出防御面的兵法。到此为止,忍术跟武术分开成不同的系统,正式独立出来。(“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源自《孙子兵法》)

  而体术一般是指忍者搏击之术。

  忍者学武功不拘门派,只要是克敌制胜,什么武功都学,凡中国功夫(主要是武当派)、朝鲜的跆拳道、日本本国的空手道、柔道,忍者兼收并蓄。

  现代忍者更是把集个家之长的忍者武功进一步加以条理化。上世纪80年代,美国“巴拉亭”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有关忍者秘传武功的书籍。其中不乏中国人比较熟悉的一些武功;如红砂掌、黑砂掌、点穴法「美国忍者统称为“死亡之触”(Death Touch)」,还有什么鸳鸯腿、扫堂腿之类。

  日本所谓的“刚拳”相当于国术中的“外家拳”;而它所谓的“柔拳”则相当于国术中的“内家拳”,“柔拳”一般是由太极拳、八卦掌发展而来的。

  由此可见,日本忍者武功与日本文化一样,同属杂交型;加以科学化整理,使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人要在不断的打斗训练中提高自己的应付变化的能力。所有忍者的功夫都是实用的、可靠的自我保护方法,他们主要是利用人体和人的感情。实用性应该是任何功夫体系的核心精神。

  忍者训练的重点并不是招数本身,而是运用这些招数所带来的感觉,是作为一种使人冒最小的危险实现自己的意图的功夫来发展的。训练的作用就是使忍者在任何外部环境下,都能综合运用徒手格斗术、棍术、刀术、短绳术等,从而产生整体的感觉。掌握这种方法需要很多时间,因为一个人只有在排除错误和不必要的理智化后才能理解这些概念。

  自我保护术的学习进程包括两个方面:心灵和身体。第一方面的训练要使人们在面对袭击时,心灵和身体产生无意识的、自觉的反应。这绝对不是说要死板的按照“一边打一边想”的反映程序进行打斗。这是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得到的自然、轻松的反映。这种无意识的动作就象你开着跑车冲上斜坡的感觉--发现斜坡在不断上升,自己紧贴着靠背,安全带也松了,而这并不需要专门的去感觉。第二方面的训练是要掌握有效的防御招数。身体训练是重要的,如果你在防护中反映迟钝,它可以帮助你保护自己。但是,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良好的精神境界,如果具备这种境界,即使最具有破坏性的动作也可能被忘记。幻术   ①魔术。

  语出《颜氏家训·归心》:“世有祝师及诸幻术,犹能履火蹈刃,种瓜移井。”

  ②指方士、术士用来玄惑人的法术。

  语出《水浒传》第九十四回:“偶游崆峒山,遇异人传授幻术,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

  ③一种杂技节目。

  一种精神攻击的方法,通过自身强大的精神意念,和一些看来是不经意但却隐秘的动作、声音、、药物或物件使对方陷入精神恍惚的状态而在意识中产生各种各样的幻觉。

  幻术是一种虚而不实,假而似真的方术。《列子·周穆王》:“穷数达变,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造物者其巧妙,其功深,固难穷难终;因形者其巧显,其功浅,故随起随灭。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始可与学幻矣。”

  东汉时已流行幻术。《后汉书·陈禅传》:“永宁元年,西南夷掸国王诣阙献乐及幻人,能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明年元会,作之于庭,安帝及群臣共观,大奇之。”当时,

  陈禅上言反对设夷狄之技,尚书陈忠却认为“禅国越流沙,逾县度,万里贡献,非郑卫之声,佞人之比”。流沙在今西北,是古代中西交通的必经之地。禅国如果是在西北以远,为什么被称作西南夷?这个问题尚待今后进一步考证。

  托名于汉代刘歆,东晋葛洪辑抄的《西京杂记》也记载了汉代幻术,《太平御览·方术部》引其文:“余所知有鞠道龙善为幻术,向余说占事,有东海人黄公少时为幻,能刺御虎,佩赤金为刀,以绛缯束发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又曰:“淮南王好方士,皆以术见,遂后画地为江河,摄土为山岳,嘘呼为寒暑,喷嗽为雨露,王亦卒与诸方士俱去。”

  这种兴云吐雾的幻术,传闻汉人樊英也有一招,《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尝有暴风从西方起,(樊)英谓学者曰:‘成都市火甚盛。’因含水西向漱之,乃令记者日时。客后有从蜀都来,云:是日大火,有黑云卒从东起,须臾大雨,火遂得灭。”这件事有偶然的巧合性,也可能是术士之间串通,也可能樊英有特异功能,存疑待考。

  东汉孙奴善使一套割头术。《异苑》云:“上虞孙奴,多诸幻伎。元嘉初叛,建安中复出民间。治人头风,流血滂沱,嘘之便断,创又即敛。”这种幻术类似于现代的移头魔术。

  晋代有位外来的方士身藏绝技,能断舌、吐火。《搜神记》卷二记载:“晋永嘉中有天竺胡人来渡江南,其人有数术。能断舌复续、吐火,所在人士聚观。将断时,先以舌吐示宾客。然后刀截,身流复地。乃取置器中,传以示人。视之,舌头半舌犹在。既而还,取含续之,坐有顷,坐人见舌则如故,不知其实断否。其续断,取绢布,与人各执一头,对剪,中断之。已而取两断合视,绢布还连续,无异故体。时人多疑以为幻,阴乃试之,真断绢也,其吐火,先有药在器中,取火一片,与黍糖合之,再三吹呼,已而张口,火满口中,因就热取为炊,则火也。又取书纸及绳缕之属投火中,众共视之,见其烧了尽,乃拨灰中,举而出之,故前物也。”烧纸事,近年在内地仍有其术,1991年有气功师在武汉当众烧人民币,顷刻又复原,复原的人民币与烧掉的人民币在号码上一样,观者瞠目结舌,信以为真。其实,这里面做了手脚,已有人揭露。

  晋代郭璞擅长幻术,能使人视黄豆如小人。《晋书·郭璞传》记载:“(璞)爱主人婢,无由而得,乃取小豆三斗,绕主人宅散之,主人晨见赤衣人数千围其家,就视则灭,甚恶之。”

  北魏时,西北以远的悦般国来献幻术。《魏书·西域传》记载悦般国“遣使朝献,并送幻人,称能割人喉脉令断,击人头令骨陷,皆血出数升或盈斗,以草药内其口中,令嚼咽之,须臾血止,养疮一月复常,又无痕瘢。世祖疑其虚,乃取死罪囚试之,皆验。云中国诸名山皆有此草,乃使人受其术而厚遇之。又言其国有大术者,蠕蠕来抄掠,术人能作霖雨狂风大雪及行潦,蠕蠕冻死漂亡者十二三”。这段材料说的前一个事例似有可信之处,用药草治疗外伤,一月复常,中医确有此奇效。

  五代有术士能招鸟至。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术画》记载:“昔者孟蜀有一术士称善画。蜀主遂令于庭之东隅画野鹊一只,俄有众禽集而噪之。次令黄筌于庭之西隅画野鹊一只,则无有集禽之噪,蜀主以故问筌,对口‘臣所画者艺画也。彼所画者术画也。’”

  中国古代的幻术还有许多,如穿着衣服在火中走;空竿变鱼;隔物透视;意念取物;不畏寒暑;米变金鱼;灯上现龙;烧纸现字;啐扇还原;耳边听字等。

  这些幻术大多来自西北或西南的民族或国家,他们为了交结中原王朝的统治者,乃自称奇人,诈称有幻术,以便得到赏赐。据《太平御览·方术部》引《唐书》:显庆元年,唐高宗正在安福门楼宴饮,有胡人欲持刀自刺以为幻戏,高宗认为这种幻戏是惑弄百姓,不允,并下令不要大臣再进献幻人。

  我们认为,幻术无一非虚,无一非假,它实际就是魔术。每一种幻术都需要精心策划,才能将虚作实,以假为真。如“口吐字画”,表演者喷水墙壁,就能现出字画。其原因在于事先以五倍子浸水,用这种药水作书画于墙壁,隐而不见,临表演时以皂荚水喷之,便能显出书画,如笔墨所书。

  幻术是生活经验的总结,观察实践中的一些巧合现象,进行加工和编排。表演在众目昭彰之地,从容不迫,不露破绽,这是需要一定技艺的。

  幻术有迷信色彩,宣扬神仙鬼怪作祟,这是应当批判的。但是,我们应当在批判的同时发掘幻术,从幻术中总结科学知识,利用幻术丰富文化生活,使幻术焕发新的生活。

  《火影忍者》中也有许多幻术,如:月读[血继限界]:由万花筒写轮眼使出的幻术,是目前最强的幻术,只有相同血统的写轮眼使用者才可能抵挡住。使用者使对方进入“月读”的世界,在其中,时间、空间、质量全部由使用者支配

  《家庭教师》中六道骸也有使用幻术,如:

  红色的右眼内宿有从死后世界得来的被称为“六道轮回”的特殊能力。

  一道:地狱道(使敌人看到并感到幻觉)

  二道:饿鬼道(使用被附体的人的技能)

  三道:畜生道(召唤能致人死亡动物,如毒蛇,攻击敌人,实物)

  四道:修罗道(从右眼中释放出斗气提升格斗能力)

  五道:人间道(六道骸最不喜欢的道,也是最危险的道,必需手动执行挖眼。使用后脸部出现不明纹样,全部能力提升,周身散发黑色斗气,在于泽田纲吉一战中由于这种斗气被大空火净化而败下阵来)

  六道:天界道(可以随意操纵被凭依的人)

  轮回:拥有自己前世的记忆

第二十四章    行幻术左慈戏操

  前    情

逞 威福 杖毙皇后   

       曹操又欲起大军南征。参军傅干上书谏曰:用武则先威,用文则先德;威德相济,而后王业成。今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难以威胜;宜增修文德,按甲寝兵,息军养士,待时而动。曹操从之,遂罢南征,兴设学校,延礼文士。曹操官至魏公,位极人臣,权倾朝野。一日,曹操带剑入宫,献帝正与伏皇后共坐,见曹操,战栗不已。曹操一言不合,怒斥献帝,恨恨而出。献帝与皇后大哭,忧曹操早晚篡位。皇后心有不甘,修书一封,托宦官中之忠义者穆顺藏于发中,潜行出宫,连结皇丈伏完,密图曹操。早有心腹报知曹操。曹操先于宫门等候。穆顺回至宫门,曹操喝左右搜身,于头髻(jì,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内搜出皇丈回书来。曹操怒,连夜点甲兵三千,将伏氏三族尽皆下狱。献帝心胆皆碎。曹操令寻拿皇后。皇后藏身内殿后椒房夹壁,被破壁搜得。皇后被揪头髻拖出,披发跣足,推拥出至外殿。献帝望见,下殿抱皇后而哭。甲士拥皇后而去,献帝捶胸大恸。曹操怒骂皇后,喝左右乱棒打死。随即入宫,鸩(zhèn,用鸩鸟的羽毛泡成的毒酒)杀皇后所生二子。当晚将伏完、穆顺等宗族二百余口,皆斩于市。朝野之人,无不惊骇。次年正月,曹操令册立其女为正宫皇后。群下莫敢有言。曹操威势日甚。

曹阿瞒晋升魏王   

       曹操计收张鲁,取汉中,得东川,益州震动。西川百姓,一日数惊。主簿司马懿请曹操乘时速攻。曹操叹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遂按兵不动。司马懿,字仲达,河内人,京兆尹司马防之子,擅权谋。曹操初任其为文学掾(yuàn),后为主簿。孔明欲牵动曹操之势,使勒兵南向。于是遣使传书孙权,送还长沙、江夏、桂阳等三郡,并陈说利害,请东吴起兵袭曹。孙权大喜,尽起三军,进袭合淝。曹将张辽伏兵于逍遥津北,引孙权过桥。孙权中计,大败,与众将死命逃回。从此江南人人害怕,小儿闻张辽大名而不敢夜啼。孙权整军再战。曹操留夏侯渊等守定军山等隘口,领兵拔寨,尽起余兵四十万,自汉中杀奔向南,来救张辽。两军混战,相拒月余,互不能胜。孙权从张昭之言,令往曹营求和安民,许(应承)年纳岁贡。曹操见江南急未可下,乃从孙权之请。文武众官又议,请曹操进称魏王。尚书崔琰(yǎn)力阻。曹操大怒,收崔琰下狱。崔琰大骂曹操,被杖杀于狱中。建安二十一年夏,群臣表奏献帝,颂曹操功德。献帝立曹操为魏王。曹操假意推辞,然后拜受王爵,出入用天子车服。

名段品读

行幻术左慈戏操

 [  曹操令于邺(yè)郡盖魏王宫。冬十月,魏王宫成,差人往各处收取奇花异果,栽植后苑。使者到东吴,传魏王令旨,再往温州取柑子。孙权便令人选了大柑子四十余担,星夜送往邺郡魏王宫。至中途,挑担脚夫疲困,歇于山脚下,见一道人,眇(miǎo,瞎)一目,跛一足,头戴白藤冠,身穿青懒衣,来与脚夫作礼,愿替脚夫挑一肩。众人大喜。于是道人每担各挑五里。但是道人挑过的担儿都轻了。众皆惊疑。道人临去,与领柑子官说曰自己乃魏王乡中故人,姓左,名慈。遂拂袖而去:]

 取柑人至邺郡见操,呈上柑子。操亲剖之,但只空壳,内并无肉。操大惊,问取柑人。取柑人以左慈之事对。操未肯信,门吏忽报:“有一先生,自称左慈,求见大王。”操召入。取柑人曰:“此正途中所见之人。”操叱之曰:“汝以何妖术,摄吾佳果?”慈笑曰:“岂有此事!”取柑剖之,内皆有肉,其味甚甜。但操自剖者,皆空壳。操愈惊,乃赐左慈坐而问之。慈索酒肉,操令与之,饮酒五斗不醉,肉食全羊不饱。操问曰:“汝有何术,以至于此?”慈曰:“贫道于西川嘉陵峨嵋山中,学道三十年,忽闻石壁中有声呼我之名;及视,不见。如此者数日。忽有天雷震碎石壁,得天书三卷,名曰《遁(dùn)甲天书》。上卷名‘天遁’,中卷名‘地遁’,下卷名‘人遁’。天遁能腾云跨风,飞升太虚;地遁能穿山透石;人遁能云游四海,藏形变身,飞剑掷刀,取人首级。大王位极人臣,何不退步,跟贫道往峨嵋山中修行?当以三卷天书相授。”操曰:“我亦久思急流勇退,奈朝廷未得其人耳。”慈笑曰:“益州刘玄德乃帝室之胄,何不让此位与之?不然,贫道当飞剑取汝之头也。”操大怒曰:“此正是刘备细作(间谍)!”喝左右拿下。慈大笑不止。操令十数狱卒,捉下拷之。狱卒着力痛打,看左慈时,却齁齁(hōu,鼻息声)熟睡,全无痛楚。操怒,命取大枷(jiā,旧时一种套在脖子上的刑具),铁钉钉了,铁锁锁了,送入牢中监收,令人看守。只见枷锁尽落,左慈卧于地上,并无伤损。连监禁七日,不与饮食。及看时,慈端坐于地上,面皮转红。狱卒报知曹操,操取出问之。慈曰:“我数十年不食,亦不妨;日食千羊,亦能尽。”操无可奈何。

 是日,诸官皆至王宫大宴。正行酒间,左慈足穿木履,立于筵前。众官惊怪。左慈曰:“大王今日水陆俱备,大宴群臣,四方异物极多,内中欠少何物,贫道愿取之。”操曰:“我要龙肝作羹(gēng,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或冻状食物),汝能取否?”慈曰:“有何难哉!”取墨笔于粉墙上画一条龙,以袍袖一拂,龙腹自开。左慈于龙腹中提出龙肝一副,鲜血尚流。操不信,叱之曰:“汝先藏于袖中耳!”慈曰:“即今天寒,草木枯死;大王要甚好花,随意所欲。”操曰:“吾只要牡丹花。”慈曰:“易耳。”令取大花盆放筵前。以水噀之。顷刻发出牡丹一株,开放双花。众官大惊,邀慈同坐而食。少刻,庖人进鱼脍(鱼kuài,生鱼片)。慈曰:“脍必松江鲈鱼者方美,”操曰:“千里之隔,安能取之?”慈曰:“此亦何难取!”教把钓竿来,于堂下鱼池中钓之。顷刻钓出数十尾大鲈鱼,放在殿上。操曰:“吾池中原有此鱼。”慈曰:“大王何相欺耶?天下鲈鱼只两腮,惟松江鲈鱼有四腮:此可辨也。”众官视之,果是四腮。慈曰:“烹(pēng,在煎或炸的基础上,淋汁入味成菜的一种技法)松江鲈鱼,须紫芽姜方可。”操曰:“汝亦能取之否?”慈曰:“易耳。”令取金盆一个,慈以衣覆之。须臾,得紫芽姜满盆,进上操前。操以手取之,忽盆内有书一本,题曰《孟德新书》。操取视之,一字不差。操大疑,慈取桌上玉杯,满斟佳酿进操曰:“大王可饮此酒,寿有千年。”操曰:“汝可先饮。”慈遂拔冠上玉簪,于杯中一画,将酒分为两半;自饮一半,将一半奉操。操叱之。慈掷杯于空中,化成一白鸠,绕殿而飞。众官仰面视之,左慈不知所往。左右忽报:“左慈出宫门去了。”操曰:“如此妖人,必当除之!否则必将为害。”遂命许褚引三百铁甲军追擒之。

 褚上马引军赶至城门,望见左慈穿木履在前,慢步而行。褚飞马追之,却只追不上。直赶到一山中,有牧羊小童,赶着一群羊而来,慈走入羊群内。褚取箭射之,慈即不见。褚尽杀群羊而回。牧羊小童守羊而哭,忽见羊头在地上作人言,唤小童曰:“汝可将羊头都凑在死羊腔子上。”小童大惊,掩面而走。忽闻有人在后呼曰:“不须惊走,还汝活羊。”小童回顾,见左慈已将地上死羊凑活,赶将来了。小童急欲问时,左慈已拂袖而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小童归告主人,主人不敢隐讳,报知曹操。操画影图形,各处捉拿左慈。三日之内,城里城外,所捉眇一目、跛一足、白藤冠、青懒衣、穿木履先生,都一般模样者,有三四百个。哄动街市。操令众将,将猪羊血泼之,押送城南教场。曹操亲自引甲兵五百人围住,尽皆斩之。人人颈腔内各起一道青气,到上天聚成一处,化成一个左慈,向空招白鹤一只骑坐,拍手大笑曰:“土鼠随金虎,奸雄一旦休!”操令众将以弓箭射之。忽然狂风大作,走石扬沙;所斩之尸,皆跳起来,手提其头,奔上演武厅来打曹操。文官武将,掩面惊倒,各不相顾。

后    续   

讨曹操五臣丧命   

       却说当日曹操见黑风中群尸皆起,惊倒于地。须臾风定,群尸皆不见。曹操惊而成疾,服药无愈。后来,曹操得知此乃幻术(古代民间技艺之一,类似于魔术),心始安,病乃渐可。时有洛阳人侍中少府耿(gěng)纪,与韦晃、金祎(yī)三人见曹操奸恶日甚,心甚不平,于是密谋讨操救帝,匡扶汉室。金祎有心腹二人,乃太医吉平之二子,与曹操有杀父之仇。五人对天说誓,歃血为盟,约定正月十五日元宵夜二更,各率家僮举事。至期,天色晴霁,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竞放花灯。至二更,许都城内火起,四下喊杀混战。曹氏爪牙死据宫门,护住献帝。曹军入城接应,混杀至天明。金祎、二吉被杀。耿纪、韦晃被活捉。曹操传令教将五家宗族老小,皆斩于市。耿纪临刑,厉声大叫曰:“曹阿瞒!吾生不能杀汝,死当作厉鬼以击贼!”刽子(guì子,行刑者)以刀搠其口,流血满地,大骂不绝而死。韦晃以面颊顿地曰:“可恨!可恨!”咬牙皆碎而死。曹操令将在朝大小百官,尽行拿解赴邺郡。曹操于教场立红、白二旗,令当夜出门救火者,立于红旗下;闭门不救者,立于白旗下。众官自思救火必无罪,于是多奔红旗下。三停内只有一停立于白旗下。曹操疑其立于红旗下者,名为救火,实欲助贼,于是教尽拿下,命牵出漳河边斩之,死者三百余员。其立于白旗下者,尽皆赏赐,仍令还许都。曹操大赏亲信,定爵封官,朝廷又换一班人物。

一章一得:

文武之道,必须有张有弛;

奸恶日甚,人人得而诛之。

幻术一种精神攻击的方法,通过自身强大的精神意念,和一些看来是不经意但却隐秘的动作、声音、、药物或物件使对方陷入精神恍惚的状态而在意识中产生各种各样的幻觉。在动漫中常出现,例如《火影忍者》中忍者三大基本技能之一还有家庭教师里的雾的守护者。

一种精神攻击的方法,通过自身强大的精神意念,和一些看来是不经意

但却隐秘的动作、声音、、药物或物件使对方陷入精神恍惚的状态而在意识中产生各种各样的幻觉。幻术常见有3种:第一种是以沉香,朱砂,檀香,曼陀罗花粉配置而成点燃后对别人产生幻术,第2种是用催眠术[1] 让别人产生幻术,第三种是以阴阳术用 流镝 配合 “云松、百目静、藏之介”3个结押 产生对自己的幻术,让对自己不利的事情转化成梦境,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无限放大为现实, 把人厄运势引导到解脱的境界,并超脱欲念。感受到运势改变。是五行、阴阳、八字完全专注固定在好运位置。 从而达到避免凶煞的方法。这种幻术是最高级别的。类似中国古代的法会祈福。

幻术是一种虚而不实,假而似真的方术。战国列御寇所著的《列子·周穆王》:“穷数达变,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造物者其巧妙,其功深,固难穷难终;因形者其巧显,其功浅,故随起随灭。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始可与学幻矣。”

《后汉书·陈禅传》:“永宁元年,西南夷掸国王诣阙献乐及幻人,能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明年元会,作之于庭,安帝及群臣共观,大奇之。”当时,陈禅上言反对设

夷狄之技,尚书陈忠却认为“禅国越流沙,逾县度,万里贡献,非郑卫之声,佞人之比”。流沙在今西北,是古代中西交通的必经之地。禅国如果是在西北以远,为什么被称作西南夷?这个问题尚待今后进一步考证。

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也记载了汉代幻术,《太平御览·方术部》引其文:“余所知有鞠道龙善为幻术,向余说占事,有东海人黄公少时为幻,能刺御虎,佩赤金为刀,以绛缯束发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又曰:“淮南王好方士,皆以术见,遂后画地为江河,摄土为山岳,嘘呼为寒暑,喷嗽为雨露,王亦卒与诸方士俱去。”

这种兴云吐雾的幻术,传闻汉人樊英也有一招,《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尝有暴风从西方起,(樊)英谓学者曰:‘成都市火甚盛。’因含水西向漱之,乃令记者日时。客后有从蜀都来,云:是日大火,有黑云卒从东起,须臾大雨,火遂得灭。”这件事有偶然的巧合性,也可能是术士之间串通,也可能樊英有特异功能,存疑待考。

东汉孙奴善使一套割头术。《异苑》云:“上虞孙奴,多诸幻伎。元嘉初叛,建安中复出民间。治人头风,流血滂沱,嘘之便断,创又即敛。”这种幻术类似于现代的移头魔术。

晋代有位外来的方士身藏绝技,能断舌、吐火。《搜神记》卷二记载:“晋永嘉中有天竺胡人来渡江南,其人有数术。能断舌复续、吐火,所在人士聚观。将断时,先以舌吐示宾客。然后刀截,身流复地。乃取置器中,传以示人。视之,舌头半舌犹在。既而还,取含续之,坐有顷,坐人见舌则如故,不知其实断否。其续断,取绢布,与人各执一头,对剪,中断之。已而取两断合视,绢布还连续,无异故体。时人多疑以为幻,阴乃试之,真断绢也,其吐火,先有药在器中,取火一片,与黍糖合之,再三吹呼,已而张口,火满口中,因就热取为炊,则火也。又取书纸及绳缕之属投火中,众共视之,见其烧了尽,乃拨灰中,举而出之,故前物也。”烧纸事,在内地仍有其术,1991年有气功师在武汉当众烧人民币,顷刻又复原,复原的人民币与烧掉的人民币在号码上一样,观者瞠目结舌,信以为真。其实,这里面做了手脚,已有人揭露。

晋代郭璞擅长幻术,能使人视黄豆如小人。《晋书·郭璞传》记载:“(璞)爱主人婢,无由而得,乃取小豆三斗,绕主人宅散之,主人晨见赤衣人数千围其家,就视则灭,甚恶之。”

北魏时,西北以远的悦般国来献幻术。《魏书·西域传》记载悦般国“遣使朝献,并送幻人,称能割人喉脉令断,击人头令骨陷,皆血出数升或盈斗,以草药内其口中,令嚼咽之,须臾血止,养疮一月复常,又无痕瘢。世祖疑其虚,乃取死罪囚试之,皆验。云中国诸名山皆有此草,乃使人受其术而厚遇之。又言其国有大术者,蠕蠕来抄掠,术人能作霖雨狂风大雪及行潦,蠕蠕冻死漂亡者十二三”。这段材料说的前一个事例似有可信之处,用药草治疗外伤,一月复常,中医确有此奇效。

五代有术士能招鸟至。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术画》记载:“昔者孟蜀有一术士称善画。蜀主遂令于庭之东隅画野鹊一只,俄有众禽集而噪之。次令黄筌于庭之西隅画野鹊一只,则无有集禽之噪,蜀主以故问筌,对口‘臣所画者艺画也。彼所画者术画也。’”

《火影忍者》

《火影忍者》中的幻术作为一种精神攻击是忍者必备的三种技能(忍术、体术、幻术)。幻术是以扰乱对手查克拉的正常流动,导致掌握五种感官(五感)感觉异常使其陷入幻觉的世界。在幻术方面表现较强的有宇智波鼬、宇智波佐助、夕日红、鞍马八云。中幻术的一般表现为身体突然动不了,但一些幻术除外,例如别天神。但幻术并非无敌,幻术对于某些忍者是不起作用的。已知能免疫幻术的是八尾人柱力奇拉比,它是通过体内封印着的的八尾让自己的查克拉流动恢复正常。已知能冲破幻术的有迪达拉和佐助,迪达拉常年累计查克拉在其左眼,需要冲破或是看破幻术的时候可以突然释放出巨量的查克拉以冲破幻术,表现为左眼瞳孔会变小。由此可知幻术的破解方法有两种:一是用巨量的查克拉冲击,二则是让自己的查克拉恢复正常流动。瞳术发动的幻术在面对同为瞳术者的对手时,瞳力或精神力更强的一方就能抵抗住幻术,拥有感知能力的人可以在切断视觉的状态下与对手战斗以防止中幻术,听觉系的幻术无法用一般方式阻挡,已知方法是以疼痛刺激自己或者让队友使用幻术将其抵消(在队友无法行动的状态下)

幻术种类:

月读:属于血继限界,宇智波鼬的万花筒写轮眼左眼瞳术,通过对视就能使对手陷入自己的精神世界中,该世界中的时间、空间、质量,五感均受到施术者的支配,卡卡西曾在月读的幻觉中被鼬用刀不间断攻击了三天三夜在现实中确只有一瞬间,是一种十分强大的精神攻击型的幻术,无论有多么强悍的肉体或多么敏捷的速度,在月读的面前都毫无意义,曾在火影资料书《斗之术》中被称为最强的术,能够抵抗或破解月读的人只有拥有万花筒写轮眼的人

幻术黑暗行之术:在木叶毁灭战中,由大蛇丸秽土转生出的千手柱间对三代火影猿飞日斩使用的幻术,对视觉的幻觉造成极大影响,夺走眼前所有的光

幻术泡沫:宇智波鼬结印后,只要被对方看到手指就能中招的一种幻术

幻术写轮眼:由写轮眼发动的幻术,效果在一般幻术之上

幻术魔幻枷锁:由写轮眼发动的幻术,使对方的四肢如同被钉子贯穿一般被剥夺行动自由

奈落见之术:一般幻术,令对手见到心中最惧怕的映像,进行心灵打击。卡卡西曾使用此幻术。

狐狸心中术:这是令人像走进迷宫的一种幻术。可同时向多人施行,中术者会不自觉地在徘徊,就像被狐狸迷惑一样。在未发现中术之前,已经消耗了大量体力。

魔幻·此处非之术:令对手误认一处为另一处地方用的幻术。钢子铁曾使用此术。

霞从者之术:令对方见到一个又一个人的幻映,以扰乱敌人。

涅盘精舍之术:降下幻影般的羽毛,使敌人进入睡眠状态。药师兜曾使用此术。

仙法—蛤蟆临唱—牢不可破:身为妙木山二大仙人的最强幻术,通过蛤蟆的叫声,让被施术者中幻术!中了此术的人,身体无法动弹,只能任人宰割。此术是幻术中的至尊幻术!不仅是束缚精神,而且连本体也会被束缚,威力十分可怕!连轮回眼都无法阻挡!此术唯一的缺点是需要大量查克拉,且准备时间过长。但自来也有自己的一套计谋(先用影分身迷惑敌人,然后用游击战术,且打且退,让敌人中计,而自己的本体则在暗中发动最强幻术,从而使敌人中招)!

别天神:宇智波止水的万花筒写轮眼的最强幻术, 可以让被施术者不知不觉中被控制。这个幻术争议最多,已知宇智波止水的双眼一只在团藏手中,另一只被宇智波鼬移植在乌鸦的眼睛里先给了鸣人,后又收回。该术只发动了两次,即鸣人与奇拉比遭遇宇智波鼬与漩涡长门时该术被发动(实际上此术在鼬给鸣人前被设定为见到自己的万花筒写轮眼即发动,本是用来控制为了得到永恒万花筒写轮眼而移植自己眼睛的宇智波佐助的),使得转生后的鼬脱离了药师兜的控制,以及团藏在五影大会上对三船施术(团藏移植千手的细胞,使得使用间隔从原本的十几年变成短短几个小时,所以能快捷地使用)。

伊邪那岐: 以失去写轮眼的视觉为代价发动的究极幻术(实际上几乎可是不能算幻术了),将施术者所受伤害等不利因素化为虚幻,同时将施术者做出的攻击能有利因素化为现实的究极变态幻术。可以说是对自己和对手同时施放并将虚幻化为现实。可以使虚幻与现实互相转换。

伊邪那美:这个术可以不通过五感直接使对手中招,使用伊邪那美的那只写轮眼会永远失去光明,无法再度睁开。中招的人接下来的命运被施术者掌握,永久地循环在中术的那一段时间里无法自行挣脱,这一瞳术不需要同施术者的眼睛四目相对,因为其术的效果惊人,所以在宇智波一族内也被列为禁术。

控制五感:鞍马八云使用的幻术,通过绘画来使人不自觉进入画中的幻术世界中,并且让人的五感以为这是真的,要破解此幻术,要自封五感,比如像鸣人一样分出几个影分身把自己砸晕,才能脱离这个幻术。

《家庭教师》

《家庭教师》中六道骸、玛蒙、弗兰、幻骑士、库洛姆·髑髅、D·斯佩多等雾属性者也有使用幻术,如六道骸的地狱道就是一种幻术。

另外,还有一种“有幻觉”,即能够让人受到真实的伤害的幻术。

有幻觉(可以使自己的幻术现实与虚幻转换)

语有之:“少所见,多所怪。”今之人,但知耳目之外,牛鬼蛇神之为奇。而不知耳目之内,日用起居,其为谲诡幻怪非可以常理测者固多也。

凡耳目前怪怪奇奇,当亦无所不有,总以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则可谓云尔已矣。

--明凌濛初 《初刻拍案惊奇》

唐朝咸通年间 (唐懿宗李漼,860~874) ,有一个不知姓名的幻术师带着儿子在街巷中卖艺。演出开始时,这个幻术师让他10岁左右的孩子躺在地上,然后用一把大刀把小孩的头砍下来,小孩在地上一动不动,他就把小孩的头摆放到原来的位置整理好,这时老爹便开始向周围的观众讨钱:“各位看官,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只要钱给足了,我就能让这孩子完好如初的活过来。”观众们好奇心难耐,争相给钱,一会的功夫就赚的个盆满钵盈。老爹眼看钱给的差不多了便对着孩子大喝一声,小孩竟直接站了起来,脑袋也长了回去,行走自如,观众尽皆鼓掌喝彩。

第二天,成千上万人慕名而来,把父子俩围了个里外三层。老爹又开始了昨天的表演,等钱收的差不多了,老爹便又对着小孩大喝了一声,不料这次出了意外,无论如何叫喊,小孩就是不起来。这时老爹环视四周,心中盘算已定便开口对众人说道:“诸位,在下初到京城贵宝地,没来得及拜庙烧香,如有冒犯之处,还请见谅!此次我这雕虫小技漏了怯,犬子命悬一线,定是有高人在此出手相阻,还望阁下高抬贵手,放我父子二人一马,在下甘愿拜高人为师!” 一番话后,老爹便对着儿子继续叫喊,小孩还是一动不动的躺在那里没有动静。 

这时,有巡街的衙役匆匆赶来,上前拿住了老爹,对其说道:“你杀人了,跟我们到官府走一趟吧!” 老爹回道:“官爷且慢,这里聚集了成千上万人,我是肯定逃不掉的。在下还有更加玄妙的神通,何不让小人施展一二再逮捕我也不迟啊。”衙役一听也有些道理便放开了他。这时老爹从一个盒子里取出一枚瓜籽来,用刀在手臂上划开一道口子,把瓜籽按进伤口内,然后便再次试图唤醒儿子,可依旧得不到回应。

此时再看老爹手臂的伤口处已经开花结果,长了一个小甜瓜出来。老爹面露难色,便再次对众人说道:“在下混迹江湖,只是讨口饭吃,真的不想杀人,再次恳请高人网开一面,放小儿一条生路,实乃幸事一件啊!” 说完老爹又对着儿子叫了一声,依然没有反应。老爹无奈叹息道:“如此便休怪在下开杀戒了!” 说完手起刀落,臂上的甜瓜霎时间滚落在地,随即又大喝一声,儿子应声而起,安然无恙。此时间,人群中忽然有一僧人倒地不起,人们发现的时候,这和尚已经身首异处了。

父子二人收拾好行李,老爹又把儿子装进了一个背后背着的布袋里,仰天吐了一口气,一道白色光练直冲云霄,老爹以手攀缘而上,只爬了几丈高便消失不见了。

只叹那混僧,目光浅薄,自恃甚高,幻术者苦劝数次而不从,却不知那人外自有高人,山外更有高山之理,平白无故枉送了多年修行,嗟哉!叹哉!

原文:

文丨南唐尉迟偓《中朝故事》

译丨一盏斜阳

图丨网络

  关于“海盐文书”文献的综述

  陈磊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沉淀着丰富的人文遗产,在有形的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传里面,沉淀着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心理构造,是一个民族创造力,想象力和智慧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推动历史发展的不竭力量源泉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封闭的自然经济格局被打破和商品经济的强烈冲击, “海盐文书”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对于“海盐文书”历史文献的研究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一、海盐文书的起源

  吴戈在《海盐腔纵谈》中认为在海盐腔的发展过程中,它对弋阳腔、昆山腔的演变起了一定的影响,在海盐骚子先生所唱海盐文书的曲调中保留了海盐腔的成分浙江瓯剧所唱昆腔的专家也认为海盐文书保存了海盐腔的余音。那么弄清了海盐腔的历史渊源,相信对认识海盐文书的起源及其音乐特点都会有所帮助

  在学术界对于海盐腔的起源存在几种观点:其一为南宋说。代表人物为明代的李日华,他在《紫桃轩杂缀》中认为:“张滋,字功甫,循王之孙,豪侈而清尚,尝来吾郡海盐,作园亭自恣,令歌儿衍曲,务必新声,所谓海盐腔也。”其二为元代说。清代王士祯在《香祖笔记》中说:“《乐郊私语》云:海盐少年多善歌,盖出于澉川杨氏。其先人康惠公梓与贯云石交善,得其乐府之传。……家僮千指,皆善南北歌调,海盐遂以善歌名浙西,实发于贯酸斋,源流远矣。”《乐郊私语》的作者是元末侨居于海盐的姚桐寿,他认为海盐腔创于贯云石、杨梓两人当然有待商榷,但表明元代时浙西已流传海盐腔,这是不争的事实。还有一种是浙江传媒学院文学系, 何坦野副教授在《秦始皇与海盐腔源流考》认为“海盐腔是秦时关中囚民所带来的”,1、海盐腔是秦朝始皇遣派大批关中、中原一带的“囚民”来浙北沿海挖河晒盐、筑宫造桥,完毕后一一留下的“迁民”所带来的。历经千年,一直在当地以角斗戏、高腔民歌、幻术、六合歌舞、插科打诨等形式在延续流传。故海盐腔源于南宋说与元代说的观点均谬也。2、海盐腔本体内使用的是北方中州音、以拍为节、含有高腔成份,有不少北高(曲)、采用曲牌联套体结构等,也表明它是“形南实北”的腔调,是北曲不径意散落在南方珍珠之遗音,具有北曲衍变成南曲的过渡中间站与衔连的纽带。3、南宋定都杭州,为海盐腔的第一次勃兴创造了客观外加有利条件,是一剂强有力的催化剂。海盐腔的出现,既受到北方迁居而来的官僚之青睐,也受到浙北当地黎民之垂爱,于是自然在官府的鼓励和民间的需求刺激下在东南区域传播开来,声誉鹊起。4、降至明初,海盐腔在经过近三百年的发展,从内部进行了第二次改革,进而完成了“蜕变”式裂分——昆山腔终于在“海盐腔”的母体中呱呱坠地、应运而生了。拍捱冷板、调用水磨、低腔吟哦、婉协柔音、转喉押韵,成为一种“新声”。韵致高雅、空谷传音、极受欢迎,唱遍南北,被奉为“戏祖”。

  笔者在海盐当地考证,并查阅大量大量有关历史文献资料,也比较认同第三种就是何坦野副教授在《秦始皇与海盐腔源流考》中的观点:海盐腔是秦朝始皇遣派大批关中、中原一带的“囚民”来浙北沿海挖河晒盐、筑宫造桥,完毕后一一留下的“迁民”所带来的。历经千年,一直在当地以角斗戏、高腔民歌、幻术、六合歌舞、插科打诨等形式在延续流传。故海盐腔源于南宋说与元代说的观点均有谬。

  二、海盐文书与海盐腔音乐特点联系

  何坦野副教授在《秦始皇与海盐腔源流考》中的观点:海盐腔在历经千年,一直在当地以角斗戏、高腔民歌、幻术、六合歌舞、插科打诨等形式在延续流传。海盐腔本体内使用的是北方中州音、以拍为节、含有高腔成份,有不少北高(曲)、采用曲牌联套体结构等, 海盐腔中使用的不是当地的吴语而是北方话,当地人称“官话”准确的说是秦朝大批关中、中原一带的囚民乡音,就是关中,河南一带的语音。这就使北宋以及仍以北方人为主的南宋朝廷和文人雅士的垂爱和青睐,也正是海盐腔在那时繁盛的原因吧。海盐腔以拍为节。古时秦地以瓮、缶作为打击器具,拍打大腿作为节拍,而海盐腔可伴奏演唱,也可一人清唱。清唱时,可不用乐器,仅用拍板或拍手替代乐器,用拍为节乃秦音之遗声也。海盐腔内有不少高腔成分。古时陕西、河南一带民风古朴、关中人、中州人干活时出大力,吃饭用大碗,唱起戏来自然也用大嗓门,这样就形成了高昂激越、响遏悠长的特点。海盐腔里也保留了关中、中州一带高亢入云的高腔余迹,少有南方水乡之域柔婉轻细的特点。吴戈在《海盐腔纵谈》认为:1两者均盛行于海盐县,且海盐腔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何况在同一地方,各种艺术形式也总是相互渗透的。2两者均用于富家宴请的场合(所),唱者皆穿长衫。海盐腔服饰可参看明刊本《金瓶梅词话》中的一幅海盐子弟演剧的插图,厅堂里豪绅家中的宾客在两旁饮酒看戏,女眷在室内垂帘听戏,中间两个角色穿着古装正在表演。3“海盐文书”中也有海盐腔那样的戏曲痕迹,生、旦、净、末、丑一应俱全。海盐腔演唱时,以锣、鼓、拍板伴奏,无弦管;海盐文书一般也无丝弦伴奏,唱者常常用手暗暗打拍子掌握节奏。4两者都有一唱众和的演唱形式,都有衬词“禄来,禄里来”的帮唱。这已在1967年上海嘉定出土的明成化年间传奇刻本《新编刘知远还乡白兔记》中,找到了印证。这个戏的开头第一段唱词是:“里禄来禄禄里来来来里禄里来来禄来里来……”也有见于福建“四平调”及江西孟戏演出正本前的《调财神》。由此可见两者的联系,按照民族艺术发展的规律,一般说来应是海盐腔吸收了“海盐书”作为其曲调。

  海盐县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海盐腔和海盐文书的研究,专门成立了“海盐腔艺术馆”(筹),编辑、整理了内部资料24期,并于2000年6月7日至10日在风景秀丽的南北湖举行了“首届海盐腔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戏剧专家学者观摩了江西遗存的海盐腔演出的折子戏、浙江永昆的折子戏、海宁皮影戏的录像和“海盐文书”的演唱录音,并进行了论文交流。2002年5月22日,全国惟一演出海盐腔的剧团--江西抚州市汤显祖艺术实验剧团曾被邀请参加“中国·海盐南北湖旅游节”,精彩的演出在当地引起了轰动。我们相信,通过大家认真、细致、艰苦、不遗余力的发掘、研究、鉴别和提炼,海盐腔,海盐文书这些古老的声腔将重新焕发光彩,流传于后世。

  “海盐文书”起源及其音乐特点考略

  陈磊

  摘要:根据海盐有关地名传说及戏曲史资料,可论证海盐腔是秦朝始皇遣派大批关中、中原一带的“囚民”来浙北沿海挖河晒盐、筑宫造桥完毕后一一留下的“迁民”所带来的。随着历史的发展,海盐腔并未绝迹,通过学习研究,在海盐县尚有一种古老的文艺形式--“海盐文书”,发现它的音乐特点与海盐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就“海盐文书”起源、音乐特点、演唱形式作简略的考证。

  关键字:海盐腔, 秦始皇 ,海盐文书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它沉淀有丰富的人文遗产。在这些有形的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传里面,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心理构造被呈现,这是一个民族创造力,想象力和智慧的体现。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封闭的自然经济格局被打破和商品经济的强烈冲击, “海盐文书”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对于海盐文书的研究,弄清海盐文书的起源及其音乐特点显得尤为紧迫与重要。

  “海盐文书”的起源

  宋末元初,在海盐区域形成了一种海盐腔剧种。作为明代“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戈阳腔,昆山腔)之一,海盐腔是最古老的戏曲声腔,在明嘉靖年间曾风靡一时,流行达百年之久,并对戈阳腔,昆山腔的演变发展曾起过一定的影响。但由于种种原因,海盐腔如今几乎已成绝响,文字记载的材料也寥寥无几,这给现代学者的研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纂、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史词典》编入了[海盐腔]和[四大声腔]目。该词典称:海盐腔,“古代戏曲声腔、剧种名,宋元南戏三大声腔之一。起始于元时浙江海盐,遂以地名名之。”海盐腔,一说:认为渊源于元代流行在海盐的“南北歌调”,经杨梓(-1327年)等加工后发展而成,当时被称为“官腔”,为士大夫所喜爱。王骥德在《曲律》中说“旧凡唱南词者,皆曰海盐。”[1]根据元人姚桐寿《乐郊私语》说:海盐少年多善于唱歌,又因为元代末年杭州路总管杨梓也是海盐人,他和当时的散曲作家贯酸斋(1286-1324)很有交情,贯酸斋不但会作散曲,同时也善歌唱。杨梓得贯氏传授,教给自己的家童,后来杨梓的儿子杨国材、杨少中又和另一散曲家鲜于比较友好,而鲜于也是个歌唱能手。因此,杨氏家童千指,无一不善南北歌调者。可见海盐少年之善于歌唱,多得自杨氏家法。另一种说法为海盐腔起于宋末元初,创始祖为南宋张鎡。明李日华在《紫桃轩杂缀》中说:“张鎡,字功甫,循王之孙,豪侈而清尚,尝来吾郡海盐,作园亭自恣,令歌儿衍曲,务为新声,所谓海盐腔也。”[2]事实上,海盐腔不可能凭空突然在宋朝或元代创建出来,张滋、贯酸斋等人无非说明当时一些文人已介入海盐腔,并进而改造,成为与过去不同的“新声”。

  海盐是一个小县,负海枕山,交通闭塞,人烟稀疏,却会出现一个声名遐迩的大声腔,真乃奇异! 对于海盐腔的起源,还有一种新说,浙江传媒学院的何坦野在《秦始皇与海盐腔源流考》中认为“1、海盐腔是秦朝始皇遣派大批关中、中原一带的“囚民”来浙北沿海挖河晒盐、筑宫造桥,完毕后一一留下的“迁民”所带来的。历经千年,一直在当地以角斗戏、高腔民歌、幻术、六合歌舞、插科打诨等形式在延续流传。故海盐腔源于南宋说与元代说的观点均谬也。2、海盐腔本体内使用的是北方中州音、以拍为节、含有高腔成份,有不少北高(曲)、采用曲牌联套体结构等,也表明它是“形南实北”的腔调,是北曲不径意散落在南方珍珠之遗音,具有北曲衍变成南曲的过渡中间站与衔连的纽带。3、南宋定都杭州,为海盐腔的第一次勃兴创造了客观外加有利条件,是一剂强有力的催化剂。海盐腔的出现,既受到北方迁居而来的官僚之青睐,也受到浙北当地黎民之垂爱,于是自然在官府的鼓励和民间的需求刺激下在东南区域传播开来,声誉鹊起。4、降至明初,海盐腔在经过近三百年的发展,从内部进行了第二次改革,进而完成了“蜕变”式裂分--昆山腔终于在“海盐腔”的母体中呱呱坠地、应运而生了。拍捱冷板、调用水磨、低腔吟哦、婉协柔音、转喉押韵,成为一种“新声”。韵致高雅、空谷传音、极受欢迎,唱遍南北,被奉为“戏祖”。海盐腔又在它的子体昆山腔中绵延传调、经久不绝!”[3]确实海盐与秦始皇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据笔者在海盐当地考证,秦始皇当时派了大批囚民在海盐及附近承担了以下工程:一、秦皇石桥柱、秦塘、秦皇妃墓、秦驻石碑、秦皇驰道。

  海盐腔至南宋时已衍变了一千多年了,除了从地理沿革考证之外,我们还可以从海盐腔腔调本体及流变中来考证:1,海盐腔中使用的不是当地的吴语而是北方话,当地人称“官话”准确的说是秦朝大批关中、中原一带的囚民乡音,就是关中,河南一带的语音。这就使北宋以及仍以北方人为主的南宋朝廷和文人雅士的垂爱和青睐,也正是海盐腔在那时繁盛的原因吧。二、海盐腔以拍为节。古时秦地以瓮、缶作为打击器具,拍打大腿作为节拍,而海盐腔可伴奏演唱,也可一人清唱。清唱时,可不用乐器,仅用拍板或拍手替代乐器,用拍为节乃秦音之遗声也。三、海盐腔内有不少高腔成分。古时陕西、河南一带民风古朴、关中人、中州人干活时出大力,吃饭用大碗,唱起戏来自然也用大嗓门,这样就形成了高昂激越、响遏悠长的特点。海盐腔里也保留了关中、中州一带高亢入云的高腔余迹,少有南方水乡之域柔婉轻细的特点,后者至昆曲时才走上北方高腔改造本土化的历程。四,海盐腔本身包含不少的北调成分,《乐郊私语》说:海盐少年多善于唱歌,又因为元代末年杭州路总管杨梓也是海盐人,他和当时的散曲作家贯酸斋(1286-1324)很有交情,贯酸斋不但会作散曲,同时也善歌唱。杨梓得贯氏传授,教给自己的家童,后来杨梓的儿子杨国材、杨少中又和另一散曲家鲜于比较友好,而鲜于是一位北散曲作家。海盐腔的北调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实了它于中原、关中的囚民所带来的。

  海盐腔以其清柔、细腻的演唱风格作为南戏“四大声腔”之一而名噪全国,对戏剧声腔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后来,由于昆山腔继承和发扬了海盐腔的清柔特色,从而发展、改造成为更细腻的“水磨调”,再配上管弦丝乐,海盐腔便逐渐被昆腔所取代。由于海盐腔既没留下曲谱(至今未找到),也没留下音响资料,因此,要对它进行研究,实非易事。在海盐县尚有一种古老的文艺形式--“奉文书”,它与海盐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规律,任何一个戏曲剧种中的戏曲音乐总是在当地的民歌、说唱音乐、歌舞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因此,“海盐文书”这种说唱形式(或它的前身),肯定是形成海盐腔的因素之一。

  “海盐文书”的音乐特点

  “海盐文书”是海盐地区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演唱活动中所使用的抄本,整个演唱过程称“奉文书”或谓“唱神歌”。旧时,一般演唱于为东家结婚、生子、过继(认干爹干妈)、生病还愿、祝寿等喜庆之日所举行的一种叫“赕佛”的敬神祭祀活动。它形成于宋元间,盛行于民国前,历史久远。但由于种种原因,到“文革”结束时,海盐文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已基本停演,到现在会唱者所剩无几;即使能唱,也皆已古稀残年。可以说,海盐文书已快面临与海盐腔同样的命运--成为“绝唱”。面对这种情况,有识之士胡永良、顾希佳、钱建中等民间文艺工作者,从1979年就开始了抢救工作,他们挖掘、收集到近百册海盐文书的原始手抄本,为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颇有学术价值。

  经考察,海盐文书有近百种之多,唱词中有十六个韵脚:如天仙、团圆、堂杏、沙花等。海盐文书按基本特点,可分为:“正书”,“汤书”两大类。

  “正书”俗称“神歌书”,是代代相传或师授的手抄秘本,每部书的内容就是某个神佛或人物(当地有名之人死后亦被封为神)的传说故事。内容丰富,情节完整。无宾白的称“小轴书”,如《华光》、《蚕花》;有宾白的称“大轴书”,篇幅长,有“生”、“旦”、“净”、“末”等多种角色进行演唱,类似现在的戏剧。例子见《直年太岁》(民国五年抄本)。

  正书中每首开头、结尾各唱两句为起调、落调,两句与两句之间为“夹说”(有说“隔沙”),分“单夹说”与“双夹说”。“单夹说”一般为四句,“双夹说”可以是各种曲牌,如《陈三姑娘》中的一段:“花园景致百花香,桃红柳绿倒垂杨(起调)。春景天花草争妍,蝴蝶花对对成双;百花台万紫千红,茉莉花喷鼻子香(单夹沙)。紫燕穿帘双和合,鸳鸯游湖配成双(落调)。”[4](注:《海盐腔研究》(内部资料),海盐腔艺术馆筹建小组编。第6期(98年4月)第20页。)

  “汤书”的引子部分称“汤头”,后面部分为“汤书”。“汤书”的格式较为自由,可以有夹说,可以是一唱到底,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转韵。文书从曲调上分,则可分为“长腔慢曲”、“汤调”、“急板调”、“杂曲”等四类。1“长腔慢曲”一般用于“正书”,占曲本的大多数,有七、八、九、十言四种,具有抒情、悠缓的特点,字疏腔圆,由相帮叔叔帮唱“禄来,禄里来”作衬词。附“杂曲”有世代相传的,也有即兴创作的,一般为艺人在演唱过程中吸收当地流传与外来传入的曲调后逐渐演化而成,主要在正书中插入演唱。海盐文书大多为五声调式,以宫调式、羽调式为主,也有商调式和徵调式。旋律平稳,以下行为多,笔者认为这与海盐方言为下行语调有关。如“内到阿里启(你到哪里去)这句话的音调近似”“sol mi re re do”。旋律由高到低,抒情优美。多级进及小跳进,以大二度、小三度为多,偶有纯四、五度。采用五声级进,是因为级进的旋法最柔和,旋律中没有尖锐的小二度,乐句起唱位置均为顶板(强起),使之平和、流畅、上口,如长腔《北岳·游曹王》。

  海盐文书中由相帮叔叔帮唱“禄来,禄里来”,这与昆曲、江西海盐腔及文史资料中记载的海盐腔极其相似,如《白兔记》,当然,它们不完全是巧合。海盐文书一般为单段体,音域不宽,很少超过八度,节奏变化少,以前倚音及上波音为装饰音的多,几乎没有变化音,有较多的变拍子,如急板腔《水仙》。休止符也甚少,偶尔用也只是放在句末一字上,用来换气或停顿,故旋律基本填满。海盐文书的音乐语言比较简洁,如果是正书中的大轴书,则综合应用各种唱腔以及诗、词、韵白等手段交待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定调常根据演唱者自身声音条件来定。演唱时侧重真假声结合,真切感人。与此同时,它也要求气沉丹田,咬字清楚,演唱与动作表演协调自如。如为正书,通常有剧情,往往一人要同时承担二、三个角色,先是自报家门,再是各角色登场,有念白,具备戏剧的特点,有别于民间小调,可见与海盐腔有一脉相承的关系。笔者采访了吴关金(1925-)老先生,耳闻目睹了他的演唱,感到他气息畅通,声音有较强的穿透力(看得出是经过一定程度的专门训练才达到的),咬字吐词也十分讲究,极有韵味,而同时具备唱声、字、情、味儿、神的特点,其内容既有唐宋的五七言诗式,又有宋元词曲的长短句式,还有元明以来的各种曲牌。

  “海盐文书”的演唱过程

  海盐文书不同于一般的民间小调,据老艺人介绍,“赕佛”祭祀活动时间较长,少则一天一夜,多则三天三夜,相传甚至有七天七夜的。无论时间多长,曲目不能重复,所以必须满腹曲调者才能演唱。而当时大凡演唱者,都会唱几十部文书。从已收集到的文书看,只有唱词没有曲谱,演唱者均为男性,被称为“骚子先生”。其得名源于演唱后需焚烧纸扎的“龙舟”或“纸人”,因此称为“烧纸”(取其谐音);又因演唱颇有难度,故很受尊重,称为“先生”。“骚子先生”一般是祖传,有代代相传或拜师学艺者,有些从五六岁时就开始了。活动常在冬春两季农闲时举行,半职业化。它是一种以当地方言说唱为主要表现形式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艺术,大多是叙事体,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它与海盐腔的演唱形式相同,不用丝竹伴奏,均是一唱众和的清唱形式,也不化妆。受仕绅富豪之家特邀去府上演唱的情形,仿佛当年海盐子弟去达官显贵家用海盐腔演唱文本,其所唱内容具有浓重的戏曲风味。从这一点看来,它多少显露了点海盐腔之遗音遗风。演唱者既区别于巫师,又不同于僧道。所祭之神包罗了儒、释、道诸教,由能会全套曲本以及剪、画、写、捏、扎的技艺的掌坛来主持,其余称为客师,仪式一般在东家的堂屋内举行,设列神筵,名目繁多,由八仙桌、椅子、茶几等组成。相传最多时为十三筵(需一百张八仙桌方可),各筵前插有各种用纸做的彩印神像,称“马幛”,又称“纸码”,如:玉皇、观音、土地等。桌上放着祭品,全猪、鸡、水果、等数百件,桌无空隙,整个仪式排场称“赕佛”,有款待神佛,祈求神灵保佑的意思,既庄严又虔诚。接神前,打扫厅堂、净洗门窗,杀猪宰羊,东家和族中诸男沐浴更衣,妇女回避,午夜后接神,手执檀香一股,牌子出厅(另请的乐队)用唢呐迎接,鞭炮齐鸣,异常热闹。入座后,上香敬酒,骚子先生开始不停地演唱。次日上午,开始用米粉捏制各种供品;下午结束上筵唱本,上第一汤(豆腐衣),说明豆腐衣制作过程,作汤头,所唱的即称“汤书”;午夜上第二汤(元宵),第三汤(茶叶),当时也有新编的适应时事的时政汤书,如尖锐抨击反动派的横征暴敛的和《东洋人打进来》、《澉浦城里强盗抢》等,针砭时弊,颇受喜爱。后半夜为送神(因传说中的鬼神均在夜间出没),把所扎的龙舟送到河边焚烧,一路高声吆喝,神情威严。而后,唱《交纳》,在下筵前跪诵,告诉神界,请勾销此“愿”;加唱各种曲调,非天亮不得收场;直至众人和歌“禄来,禄里来”,敬神仪式才全部结束。

  “海盐文书”与海盐腔的联系

  综上所述,海盐文书与海盐腔确有密切的联系,可大致概括如下:1两者均盛行于海盐县,且海盐腔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何况在同一地方,各种艺术形式也总是相互渗透的。2两者均用于富家宴请的场合(所),唱者皆穿长衫。海盐腔服饰可参看明刊本《金瓶梅词话》中的一幅海盐子弟演剧的插图,厅堂里豪绅家中的宾客在两旁饮酒看戏,女眷在室内垂帘听戏,中间两个角色穿着古装正在表演。3“海盐文书”中也有海盐腔那样的戏曲痕迹,生、旦、净、末、丑一应俱全。海盐腔演唱时,以锣、鼓、拍板伴奏,无弦管;海盐文书一般也无丝弦伴奏,唱者常常用手暗暗打拍子掌握节奏。4两者都有一唱众和的演唱形式,都有衬词“禄来,禄里来”的帮唱。这已在1967年上海嘉定出土的明成化年间传奇刻本《新编刘知远还乡白兔记》中,找到了印证。这个戏的开头第一段唱词是:“里禄来禄禄里来来来里禄里来来禄来里来……”也有见于福建“四平调”及江西孟戏演出正本前的《调财神》。由此可见两者的联系,按照民族艺术发展的规律,一般说来应是海盐腔吸收了“海盐书”作为其曲调。5两者都用了长短句式格律及各种曲牌。6两者曲调皆显平稳、流畅,抒情柔美。明汤显祖说过这样的话:“海盐腔体局静好,婉丽妩媚。”所不同的是,海盐腔是用官话演唱的,《客座赘语》说“……海盐多官语,两京人用之”。流传于士大夫阶层,所以能传遍全国;而“海盐文书”大多用方言演唱(但笔者在听吴老先生演唱时发现有几个字不完全是海盐方言),这也正是“海盐文书”得以流传和保持的原因。

  总之,海盐文书中有着海盐腔的遗音,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事实上,即使在昆山腔兴起并风靡全国之后,海盐腔也与之并行演出达200年之久。“海盐腔与其他声腔一样,既不可能突然创立起来,也不可能莫名其妙地消失,至少能找出一条衍变的线索。[5](注:叶长海《曲学与戏剧学》,1999年11月第50页。)”我们可以设想,各种艺术在它的家乡,必然会渗透到兄弟艺术的形式之中。另据音乐理论家周大风先生所述:“海宁(海盐邻县)皮影戏来省作内部调演,……发现有称‘寿曲’的曲牌,似与昆曲‘豆叶黄’差不多,老艺人说上几代传下来的惟一的海盐腔是“祖宗牌子”。经研究,昆曲中确有两种曲牌,一是‘双调北曲’,一是‘仙吕入双调的南过曲’,都是宋元南戏的曲牌,而海盐腔也是有北有南,‘寿曲’前后两阙相连,因而很有研究价值。”

  诚然,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海盐腔”并未绝迹,但进行寻找和挖掘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没有曲谱和音响资料的情况下,这种研究尤为艰难。今天我们对海盐地区现存的即将灭迹的“海盐文书”进行抢救、整理和探讨,无疑将对海盐腔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尤其要抓紧将健在老艺人的演唱录制成VCD,予以保存,也可把“赕佛”的整个仪式演习一遍,制成光盘,这将为保存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做出贡献。正因为如此,海盐县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海盐腔的研究,专门成立了“海盐腔艺术馆”(筹),编辑、整理了内部资料24期,并于2000年6月7日至10日在风景秀丽的南北湖(杨梓的故里)举行了“首届海盐腔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戏剧专家学者观摩了江西遗存的海盐腔演出的折子戏、浙江永昆的折子戏、海宁皮影戏的录像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