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儒藏 南有子藏——方勇与《子藏》及其他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北有儒藏 南有子藏——方勇与《子藏》及其他,第1张

柳哲

夏日周末,拜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方勇担纲主修的《子藏·道家部·庄子卷》,不禁感慨万千!北大《儒藏》担纲者,乃是北大学界泰斗汤一介;如今,上海华东师大,推出文化巨献《子藏》,担纲者,却是学界中坚方勇,此实乃学界佳话,可谓是“北有儒藏,南有子藏”!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合作出版超大型古籍文献整理工程《子藏》,如今已经率先出版了《子藏·道家部·庄子卷》,精装16开本,162册,几乎搜罗了中国历代庄子学著作的全部,共有302部之多,可谓是洋洋大观!

这一浩大的文化工程《子藏》的总编纂,就是浦江籍著名学者、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方勇先生。他介绍《子藏》出版的缘由时说:“《子藏》之‘子’,意取中国思想史诸子百家之‘子’。据章炳麟《诸子略说》所言,‘所谓诸子学者,非专限于周秦,后代诸家,亦得列入,而必以周秦为主’——因此,子藏所录诸子,不止先秦诸子,还有汉魏六朝子书,以及历世学人的校核、注释、研究专著,所谓‘搜天下之遗籍,极百家之大观’。”

方勇先生,我素所敬仰。1992年12月2日,恰逢我21世先祖、元代大儒柳贯逝世650周年,浦江仙华诗社社长石学玢先生与秘书长毛一帆先生,曾支持我编辑出版了《仙华诗词——纪念柳贯逝世650周年特辑》,他们对崭露头角的浦江籍青年学者方勇,无不赞赏有加。

1993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他搜集辑校的《方凤集》。我获观该书,获益良多!《方凤集》是方勇早期整理与研究古籍的初步成果。《方凤集》一直温暖着、鼓励着我、陪伴着我。让我从一名农村的青年农民,通过自学成才,走上了学术研究之路。

1996年3月,我从浙江省浦江县图书馆辞去工作后,来到北大中文系游学至今。我曾仿效方勇先生,参与整理出版了《柳贯诗文集》,并邀请张岱年、柳斌杰、柳斌等社会名流,为该书的出版题词。新收入的近百篇柳贯佚文,也基本是我十余年的四处寻找,苦心搜集而来。如今,我还出版了《柳氏名门》等著作,发表了数以千计的各类文章,从事谱牒学、柳氏文化、曹聚仁等研究。我得以在京城立足,无不受到方勇先生坚韧不拔的学术追求精神的影响,真是感激不尽!

众所周知,我的先祖柳贯,系方勇先祖方凤的得意门生,我们可谓是“世交”。据家谱记载,我的曾祖母方氏,也是方凤的嫡系后裔,可见我们还是“亲戚”呢!

要说与方先生的见面,却是在方勇1997年到北大中文系做博士后的时候。他在北大求学期间,我曾慕名去畅春园他的宿舍,拜会过他。一见如故,无话不谈,至今思之,历历如昨!

那时,我忙于生计,半工半读,在北大出版社兼职,专职做《全宋诗》的校对,与方先生的往来并不多。再后来,听说他毕业后,并未留校任教,而是南下到上海华东师大任教,为之深感遗憾。作为北大培养的博士后,如今成为学界精英的他,担纲如此的文化重任,可谓是北大的种子,在异地开了花结了果,足以告慰栽培他的母校北大!

如此一别,转眼10余年。再次重逢于京城,方勇先生已赫然成名,可喜可贺!“十年磨一剑”,他携《子藏》晋京,可谓《子藏》一出,名闻天下!

浙东学派之金华学派、永康学派,群星璀璨,名家辈出,作为弹丸之地的金华府属地的浦江县,更是人才辈出。其中梅执礼、钱遹、方凤、柳贯、吴莱、宋濂、戴良、张孟兼、蒋兴俦、曹聚仁、张世禄、吴茀之、张书旂、张振铎、石西民、洪汛涛等,可谓独领风骚,闻名全国!

如今浦江学界、画界,也是人才济济,不乏其人。拜阅《子藏》,我不由自主地赞叹:“浦江学风,后继有人,方勇先生,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幸哉!”

简介

孙星衍(1753—1818),字伯渊、渊如,阳湖县(今常州市区)人。生于观子巷(今和平南路),后迁居双桂坊。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殿试榜眼,历任翰林院编修、刑部主事。乾隆五十九年(1794)再升刑部郎中。后任道台、署理按察使等职,清廉有政声。嘉庆十六年(1811),他在任代山东布政使时称病请假回乡。3年后他客居扬州,参与校刊《全唐文》。嘉庆二十一年(1816),他主持南京钟山书院。先后主讲泰州安定书院、绍兴书院、杭州诂经精舍等书院,乐育英才。嘉庆二十三年(1818),他66岁时病逝。生平钻研经史文学音训之学,旁及诸子百家。精于金石碑版,工篆隶书,尤精校勘,辑刊《平津馆丛书》、《岱南阁丛书》堪称善本。他勤于著述,积30多年之功,集古今各经学家成就,刊成《尚书古今文注疏》,标志清代古文经学达到高峰,孙星衍因此成为乾嘉学派(古文经学派)的重要人物。他还著有《周易集解》、《寰宇访碑录》、《孙氏家藏书目录内外篇》、《芳茂山人诗录》等多种文集。

生平

少年时与杨芳灿、洪亮吉、黄景仁以文学见长,袁枚称他为“天下奇才”。于经史、文字、音训、诸子百家,皆通其义。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三通馆校理。乾隆六十年(1795年)授山东兖沂曹济道,次年补山东督粮道。嘉庆十二年(1807年)任山东布政使。博极群书,勤于著述。阮元曾聘他为“诂精经舍”教习及主讲钟山书院,以学术渊博称。性嗜聚书,闻人藏有善、秘本,借抄无虚日。金石文字拓本,古鼎彝书画,无不考其源委。旋与女诗人王采薇(玉瑛)结婚,夫唱妇和,伉俪殊为情深。

藏书

博极群书,勤于著述。阮元曾聘他为“诂经精舍”教习,主讲钟山书院,以学术渊博称。性嗜聚书,闻人藏有善、秘本,借抄无虚日。金石文字拓本,古鼎彝书画,无不考其源委。家有藏书楼“平津馆”、“问字堂”、“孙氏祠堂”、“廉石居”等,贮书极富,以校勘精审见称。编撰有《孙氏家藏书目》,分外编3卷、内编4卷。《廉石居藏书记》1卷、《平津馆鉴藏书籍记》3卷,续编1卷,补遗1卷。嘉庆五年(1800),刊行《孙氏词堂书目》7卷。金石学代表作《寰宇访碑录》12卷,嘉庆七年成书。为收录石刻种类较多的一部石刻文献目录。全书依时代著录,周秦至元代石刻8 000余种,每件石刻注明撰人、书人、书体。编辑和刊刻文献甚多,嘉庆中刻有《岱南阁丛书》16种128卷,主要收集自著诗文集和校订的《古文尚书》、《孙子》和地理、刑律方面的古籍。《平津馆丛书》10集32种,主要为辑校的诸子、医学、历史等方面的古籍,选择精严,校勘精审。藏书印有“东方廉使”、“东鲁观察使者”、“伯渊”、“孙氏祠藏”、“孙忠愍侯祠堂藏书”、“都官”、“星衍私印”、“芳茂山人”、“五松书屋”、“太史之章”、“青溪寓公”、“绿衣执法大夫印”、“丁未对策上第”、“东方都漕使者”等。著述宏富,有《尚书近古文注疏》、《周易集解》、《考注春秋别典》、《尔雅广雅训诂韵编》、《晏子春秋音义》、《金石萃编》、《史记天官书考证》、《明堂考》、《续古文苑》、《平津馆文稿》、《芳茂山人诗录》、《仓颉篇》等。

家有藏书楼“平津馆”,贮书极富,以校勘精审见称.编撰有《孙氏家藏书目》,分外编3卷、内编4卷。《廉石居藏书记》1卷、《平津馆鉴藏书籍记》3卷,续编1卷,补遗1卷。嘉庆五年(1800年),刊行《祠堂书目》。辑刊文献甚多,嘉庆中刻有《岱南阁丛书》、《平津馆丛书》。《岱南阁丛书》主要收集自著诗文集和校订的《古文尚书》、《孙子》和地理,刑律方面的古籍。《平津馆丛书》10集32种,主要为辑校的诸子、医学、历史等方面的古籍,选择精严,校勘精审。著述宏富,有《尚书今古文注疏》、《寰宇访碑录》、《周易集解》、《考注春秋别典》、《尔雅广雅训诂韵编》、《晏子春秋音义》、《金石萃编》、《史记天官书考证》、《建立伏博士始末》、《明堂考》、《续古文苑》、《平津馆文稿》、《芳茂山人诗录》、《仓颉篇》、《神农本草经》等。

人物故居

孙慎行、孙星衍故居位于常州市双桂坊59号。

在双桂坊现代建筑的围裹中,路南侧邻公园路的那组占地近900平方米的明清民居宅院虽然显得 两孙故居明式船厅低矮、衰迈,但它却厚重不容小觑。因为它曾拥有过两位历史文化名人:明末著名东林党人孙慎行及他的族七世孙、清代中期被誉为“天下奇才”的孙星衍。

孙慎行、孙星衍故居坐南朝北,原占地面积较大。由孙慎行在做官期间所建,系私人住宅遗址。慎行服官期间曾数次请假里居于此。故居北临双桂坊,东、西、南三面均为住宅区。到清代乾隆年间其族七世孙、著名学者孙星衍又继承此宅,继续居住。5间花厅等建筑于清代后期毁后重建,房地产由孙氏子孙世代继承并居住。后故居部分房屋被后裔卖掉,余下的最后由孙养渊继承时,故居呈倒置瓦刀形,入门为长通道备弄(似刀柄),备弄尽头为长方形建筑布局,东首为明式船厅,其西有天井,天井北建有清式花厅5间,花厅左右空地堆黄石假山及花圃等。20世纪80年代兴建广南大厦时,两孙故居长条形备弄被拆除,保留故居房屋、天井等。由常州市政协大楼与广南大厦间通道通向广南大厦后故居。明式船厅遗存雕花月梁及明代木隔窗,乃明代所建原屋。据孙氏后裔孙养渊透露传家秘闻:船厅地下埋有其祖先孙慎行棺木。并出示其家珍藏的孙慎行手书《栀子花记》真迹。清式花厅5间面阔197米、进深5檩89米,前廊后轩,硬山式砖木结构。1987年12月,市人民 公布其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孙慎行、孙星衍故居被原地修复。

《清史稿》记载

孙星衍,字渊如,阳湖人。少与同里杨芳灿、洪亮吉、黄景仁文学相齐。袁枚品其诗,曰“天下奇才”,与订忘年交。星衍雅不欲以诗名,深究经、史、文字、音训之学,旁及诸子百家,皆必通其义。乾隆五十二年,以一甲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三通馆校理。五十四年,散馆,试《厉志赋》,用《史记》“CC如畏”,大学士和|疑为别字,置三等改部。故事,一甲进士改部,或奏请留馆,又编修改官可得员外,前此吴文焕有成案。|示意欲使往见,星衍不肯屈节,曰:“主事终擢员外,何汲汲求人为?”自是编修改主事遂为成例。

官刑部,为法宽恕,大学士阿桂、尚书胡季堂悉器重之。有疑狱,辄令依古义平议,所 全活甚众。退直之暇,辄理旧业。升郎中。六十年,授山东兖沂曹济道。

嘉庆元年七月,曹南水漫滩溃,决单县地,星衍与按察使康基田鸠工集夫,五日夜,从上游筑堤遏御之,不果决。基田谓此役省国家数百万帑金也。寻权按察使,凡七阅月, 数十百条,活死罪诬服者十馀狱。潍县有武人犯法,贿和|门,嘱大吏。星衍访捕鞫之,械和门来者於衢。及回本任,值曹工漫溢,星衍以无工处所得疏防咎,特旨予留任。曹工分治引河三道,星衍治中段。毕工,较济东道、登莱道上下段省三十馀万。先是河工分赔之员或得羡馀,谓之扣费,星衍不取,悉以给引河工费。时曹工尚未合,河督、巡抚亟奏合龙,移星衍任,寻又奏称合而复开。开则分赔两次坝工银九万两,当半属后任,而司事者并以归星衍。星衍亦任之,曰:“吾既兼河务,不能不为人受过也。”

四年,丁母忧归,浙抚阮元聘主诂经精舍。星衍课诸生以经史疑义及小学、天部、地理、算学、词章,不十年,舍中士皆以撰述名家。服阕入都,仍发山东,十年,补督粮道。十二年,权布政使。值侍郎广兴在省,按章供张烦扰,星衍不肯妄支。后广以贿败,豫、东两省多以支库获罪,星衍不与焉。十六年,引疾归。

星衍博极群书,勤於著述。又好聚书,闻人家藏有善本,借钞无虚日。金石文字,靡不考其原委。尝病《古文尚书》为东晋梅赜所乱,官刑部时,即集《古文尚书马郑注》十卷、《逸文》二卷。归田后,又为《尚书今古文注疏》三十九卷,其序例云:“《尚书》古注散佚,今刺取书传升为注者五家三科之说:一,司马迁从孔氏安国问故,是古文说;一,《书》《大传》伏生所传欧阳高、大夏侯胜、小夏侯建,是今文说;一,马氏融、郑氏康成虽有异同,多本卫氏宏、贾氏逵,是孔壁古文说:皆疏明出典。其先秦诸子所引古书说及《纬书》、《白虎通》等,汉、魏诸儒今文说、许氏《说文》所载孔壁古文,注中存其异文、异字,其说则附疏中。”其意在网罗放失旧闻,故录汉、魏人佚说为多,又兼采近代王鸣盛、江声、段玉裁诸人书说。惟不取赵宋以来诸人注,以其时文籍散亡,较今代无异闻,又无师传,恐滋臆说也。凡积二十二年而后成。

其他撰辑,有《周易集解》十卷,《夏小正传校正》三卷,《明堂考》三卷,《考注春秋别典》十五卷,《尔雅广雅诂训韵编》五卷,《魏三体石经残字考》一卷,《孔子集语》十七卷,《晏子春秋音义》二卷,《史记天官书考证》十卷,《建立伏博士始末》二卷,《寰宇访碑录》十二卷,《金石萃编》二十卷,《续古文苑》二十卷,《诗文集》二十五卷。二十三年,卒,年六十六。星衍晚年所著书,多付文登毕亨、嘉兴李贻德为卒其业。

注:注义于经下,若水之注物也

校:应该是校对的意思

释:顾名思义,就是解释它的意思

笺:表识之也,表明古人之意或断以己意也

应该就是这样了 00

一等奖 (1997~1998年 10种)

郭店楚墓竹简 文物出版社

尔雅诂林 湖北教育出版社

校雠广义 齐鲁书社

敦煌变文校注 中华书局

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 (集部)北京图书馆

尚书文字合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全宋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校译 天津古籍出版社

海国图志 岳麓书社

敦煌文献分类录校丛刊 江苏古籍出版社

· 一等奖 (1992~1996年,15种)

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 敦煌历史考索 上海古籍出版社

韩愈全集校注 四川大学出版社

三礼通论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耕织图 中国农业出版社

古本小说集成 上海古籍出版社

战国楚竹简汇编 齐鲁书社

吐鲁番出土文书 文物出版社

常熟翁氏世藏善本古籍丛书 文物出版社

甲骨文字诂林 中华书局

清国史 中华书局

全唐诗补编 中华书局

《类林》研究 宁夏人民出版社

唐人轶事汇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丛书集成续编 上海书店

稼轩词编年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等奖 (1997~1998年 21种)

中华古地图珍品选集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张之洞全集 河北人民出版社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金石拓本菁华 文物出版社

说文解字今释 岳麓书社

嘉定钱大昕全集 江苏古籍出版社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 黄山书社

尹湾汉墓简牍 中华书局

甲骨文农业资料选编与研究 吉林文史出版社

简帛药名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唐宋八大家文钞标注集评 三秦出版社

抱朴子外篇校笺 中华书局

全元曲 河北教育出版社

齐民要术校译 中国农业出版社

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史记校勘记 商务印书馆

韦应物集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顾亭林诗笺释 中华书局

《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 辽海出版社

戊戌变法文献资料系目 上海书店

词林纪事词林纪事补正合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医心方(校注研究本) 华夏出版社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齐鲁书社

· 二等奖 (1992~1996年 17种)

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禹贡锥指 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诗汇评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屈大均全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二续名医类案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离骚校诂 中州古籍出版社

二十五史三编 岳麓书社

帛书老子校注 中华书局

鲁迅辑校古籍手稿 上海古籍出版社

晚明曲家年谱 浙江古籍出版社

校订五音集韵 中华书局

鸳鸯七志斋藏石 三秦出版社

袁枚全集 江苏古籍出版社

法藏敦煌书苑精华 广东人民出版社

岑参诗集编年笺注 巴蜀书社

出三藏记集 中华书局

人应该相信缘分

1 分钟前 · TA获得超过1286个赞

汉明帝刘庄命班固、陈宗、尹敏、孟异等共撰《世祖本纪》。班固等人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迹,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上。这是该书的草创时期,著书处所在兰台和仁寿闼。安帝时,刘珍、李尤、刘騊駼等奉命续撰纪、表、名臣、节士、儒林、外戚等传,起自光武帝建武年间,终于安帝永初时期,书始名《汉记》,写作地点从此徙至南宫东观。此后伏无忌、黄景等又承命撰诸王、王子、功臣、恩泽侯表和南单于、西羌传,以及地理志。桓帝时,又命边韶、崔寔、朱穆、曹寿撰孝穆(刘开)、孝崇(刘翼)二皇传和顺烈皇后传,外戚传中增入安思皇后等皇后,儒林传增入崔篆诸人。崔寔又与延笃作百官表和汉顺帝朝功臣孙程、郭镇及郑众、蔡伦等传。至此,共撰成一百一十四篇,始具规模。灵帝时,马日磾、蔡邕、杨彪、卢植、韩说等又补作纪、志、传数十篇,下限延伸到灵帝。

《东观汉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巨著,记录了东汉从光武帝至灵帝一百余年的历史。全书由班固、刘珍、蔡邕、杨彪等人编撰,历经自汉明帝至汉献帝几乎一朝时间尚未最终完成。《隋书·经籍志》所录《东观汉记》有一百四十三卷,经唐宋至元朝逐渐散佚,今天所见为清代及现代人辑本。 《东观汉记》一书之所以得名,有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在编撰之初,图籍盛于兰台,因此班固等修史主要于此。班固等虽作《世祖本纪》及《列传》二十八篇,但并未汇成一编,当然也不可能有一个正式的书名。汉章帝、汉和帝时期起,国家藏书之地由兰台徙至南宫东观,《东观汉记》的撰修地点也从兰台移到了东观,直至东汉末年。但是既便如此,《东观汉记》在当时也未见“东观”命名,只以《汉记》为名,至东汉末年,从应劭《风俗通义》等书的引用来看,依然以《汉记》相称,直至三国两晋时期,包括《三国志》中的记载亦未见《东观》之称。究竟何时开始使用《东观》之名,史籍未见记载,但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传篇》中,已经把《东观汉记》简称为《东观》;此外,刘孝标作《世说新语注》,于《言语篇》引《东观汉记》马援事做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是三次引征《东观汉记》,一次引征《东观记》。刘勰、刘孝标和郦道元三人处于同一时代,即公元六纪上半期,所以《东观汉记》的得名当在此之前。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MEq_0s1ooOM5x3qlXIFqA

pwd=qh6f 提取码: qh6f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