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古法制香和香道的书及资料值得参考阅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有哪些关于古法制香和香道的书及资料值得参考阅读,第1张

香起始于春秋,起源于秦汉,兴盛唐宋,广行于明清。通过某一个时期,都具备有每一个时期主要的发展人物。

香道是一种范围很广阔的文化,打香篆,线香,合香,香道器皿等等都算是香道文化里面的内容,每个人喜欢的方向不同,收获也不同。香是一种生活,复兴于现在,有点无奈。因为它的复兴让宋代“品茗、知香、挂画、插花”变得无从入手。也许潜意识人们对它了解并不深刻。市面上大多数都趋于利益而谈,让现在高压力的年轻人望而却步。

复兴,是一种对香道的奢侈。区域性而无法广而宣传。因为香是一种受众面很小的一个。

爱香懂香知香的你,如果有机会的话请带上你的朋友一起走一下行香之旅。

下面这些是我多年收集的香道书籍资料,均出自  古籍阁    香道资料电子书合集,如果说哪里香道书籍资料最多最全,我可以说莫过此目录中的香道资料

香道资料目录:

《[画堂香事]孟晖扫描版》

《调香术》第二版》

《香乘明 周嘉胄 撰》

《香谱》校注

《中国人最应该知道的文化典故》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四版)》

《中国香文化》

《历代名人修身之道》

《古法香方》

《四库全书子部谱录类16香谱-[宋]洪刍撰》

《天然香谱》》

《宋代香炉研究》

《左氏百川学海028册壬集中香谱茶经煎茶水记茶录》

《沉香大地瑰宝 (卷三)》

《沉香大地瑰宝 (卷一)》

《沉香大地瑰宝 (卷二)》

《燕居香语 中国香文化宝典 》

《第一香笔记》

《精油的种类》

《花间词》

《薫集类抄》

《调香手记》

《调香术》

《谈古论艺》

《返魂香考》

《闻香》 

《陈氏香谱》

《青工歪之一放经话》

《青烟录》

《非烟香法一卷 [淸 董说 撰]世揩堂藏板》

《香乘》

《香典》

《香典1+天然香料的提取、配制与使用古法》

《香国纪__全彩典藏图本》

《香字抄1》

《香字抄2》

《香字抄3》

《香字抄(上)》

《香字抄(下)》

《香字抄(中)》

《香学会典+177页》

《香学会典》

《香学会典1-55》

《香学会典106-176》

《香学会典56-105》

《香学会典(清晰版)》

《香方》 

《香药本草》

《香谱 2巻  砚谱》

《香谱-提取自-丛书集成新编第047册应用科学类》

《香谱茶经煎茶水记茶录》

《香谱(1-1)》

《香道入门之我见》

《香道100问》

《香学汇典上册刘幼生编校三晋出版社》

《香学汇典下册刘幼生编校三晋出版社》

《香学汇典中册刘幼生编校三晋出版社》

古典文献学值得读吗介绍如下:

值得呀开设的学校不多,竞争还可以。

古典文献学专业可以在出版社、图书馆、文化单位从事古典文献的研究、校勘、注解等工作。

古典文献学主要研究古籍整理、中国古典文献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涉及中国古代文学典籍的研究、考辨、编纂、译注及现代化传播等,多在图书馆、出版社、文化单位进行中国古籍的辨伪、校勘、注解等。常见的中国古典文献有:《周易》、《诗经》、《论语》、《说文解字》、《礼记》、《史记》、《资治通鉴》等。

古典文献学主要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出土文献概论》、《古代文化概论》、《古文献学史》等。

开设院校有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河北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金陵科技学院等等。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九》:“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征训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郑玄和朱熹解释“文”为“文章(典籍)”,“献”为“贤”或“贤才”。元初史学家马端临作《文献通考》,取“文献”一词作为书名,他在本书自序中说:“凡叙事,则本只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

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稍后,元代大诗人杨维恢《送僧归日本诗》:“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所指的“文献”似乎已专指书籍资料了。

推荐阅读《初中文言读本》、《古代汉语词典》、《国学读本》,有助于帮助初中生掌握古文。三本书具体内容如下:

1、《初中文言读本》

这本书按照阅读能力逐级递进的教学原理,构建了三级文言阅读教学体系。第一级为“诵读与积累”,主要任务为诵读大量经典的文言语料,识记常用的文言虚词和少量的常用文言实词;为提高朗读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增加审美元素,继续识记大量文言常用实词,广泛略读;

2、《古代汉语词典》

收词范围是古代以正统书面语言写作的有代表性的典籍,诸如《论语》《孟子》《国语》《战国策》《荀子》《老子》《庄子》《孙子》《吕氏春秋》《论衡》《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从一般读者阅读古书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录古籍中常见的而又需要解释的条目。

3、《国学读本》

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生前主编的最后一部著作,全书分为文学、史学、哲学编三部分,以阅读学习经典为主,基本涵盖传世名篇佳作。以阅读讲习传统典籍为主,以概括评析为辅,各编均附总论、导读、注释、评析,以及中外名家相关评论,配有参考书目与思考题,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

扩展资料:

学习古文技巧

1、课外阅读不能少,多读才能培养语感。

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变得更加温文尔雅。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多读书,可以提高情商和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尤其是增加课外阅读,可以丰富知识,改变认知,更能培养我们的语感。

2、实词是核心,坚持每天记一个重要实词的义项。

学好文言文并不只是课外阅读那么简单,更需要去了解文言文句式,积累一些实词,尤其重视一些一词多义的实词。具体到每篇文章的每一句,每个词的意思,坚持做到更细更准,理解它在文章中代表的含义,更深的挖掘它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喜欢上分析实词,喜欢上文言文。

3、断句的重要性不能忽视

学习文言文,一定要做好断句,通过对文章结构和大意的了解,做到准确断句,防止一逗到底,及时分段。文言文不同的断句,导致意思千差万别,对待文言文,要更细,更准,别让错误从指间划过。

朋友尚未真正了解《古文观止》和《资治通鉴》两部古籍的内容及其特点。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略微展开介绍一下,然后我们再定夺取舍或兼而有之。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和吴调侯共同编定的古散文精选本。该书是一部供私塾学童就读的启蒙读本。据传作者都是浙江绍兴人,举士不第,归乡里设馆收徒讲学,为教授方便,则为第子遴选了这部国学巨著。二吴虽名不见经传,但他们都留下了珍贵的散文精品读本,为后学研习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该书历来为学者认为是古散文选本中首屈一指的最好选本。它是300多年来流传广,影响大,且最具实用性的文学读物。当然,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浩如烟海,该书也难免文心海遗珠。尽管有研究者认为还有很多该选而未选的佳作,但不管怎么说,《古文观止》的权威性是不可撼动的。

《古文观止》读后,真可谓叹为观止,选文上自《左传》(春秋三传)、《国语》,下迄明人佳作。从内容上讲,既涉及政治、哲学、宗教,又兼顾历史、骈文、艺术等等,是一部内涵丰富,选材广泛,体例多样的优秀文言文读物。同时对了解中华文明史以及历史知识,乃至人生哲理等,都是不可多得的老少皆宜的通俗文本。正如该书书名所揭示的一样:本书辑录的文章是古散文的上乘之作,是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古文至此就观尽了。可见命名其对所选文章的高度评价!

接下来再简介《资治通鉴》一书。该书由北宋著史学家、文学大家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史书,凡294卷,上自周威烈王写起,下至五代的后周世宗在位的显德年间为界,涵盖16朝1360余年的历史。洋洋万言,历时19年方才付梓面世,多么浩繁的工程!

宋神宗曾高度评价该书,他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正应和了唐太宗李世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主张。此书以其借史为鉴,可以治国之道首主旨,所以命名为《资治通鉴》。

该书以政治、军事及民族关系为主线,以经济、文化与历史人物得失的评价为辅线,全面总结了16朝兴衰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借民族的兴亡事警示统治阶级。因此,《资治通鉴》既是一部治国理政的政治巨著,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巨著。有人把该书与二十四史并立于同等位置,可见该书在历代的重要地位

总之,对于这两部都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巨著,如何选择怎样读法,这委实是一个二难选项。笔者认为,具有一般文化水平的读者,最好先选择较通俗的《古文观止》,然后再读一下《资治通鉴》的白话文读本,最后再回归文言文原本《资治通鉴》,方可体味该书的精道之所在。

当然有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几乎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最最优秀的文化了,只不过由于近代政治原因及国外文化冲击等人为原因才没落了,学习传统文化对一个人修身养性陶冶性情广博知识都是非常有用的。

对你说的看书方法的问题,我想说,应该还是先把基础打好,由易入难,逐渐掌握一些古文基础,比如字的常见古义,句型结构,以及段落等问题。所以这个我建议你可以先看一些古代通史,因为史书里的古文是最简单易懂的古文了,而且还可以增加你的历史常识,读起来故事趣味性强,可以先从这方面入手,比如从《二十四史》(当然如果不是从网上阅读而是买书的话这个花费估计不小),《史记》(经典中的经典了),《资治通鉴》等看起来,再辅以唐宋的一些散文杂文以及历代的笔记体书如《世说新语》(这个我最喜欢读了,有味道)、《荣斋随笔》、《梦溪笔谈》这一类的,因为散文来说我觉得是唐宋的最为容易了,先秦及汉代的文字就跟《左传》《易》《论语》等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一样,精而简(读起来即使你查字典也很可能造成囫囵吞枣,难以深入进去的),所以对于新人来说这个困难不小,而到了明清的古文虽然有白话趋势,但我觉得相对于唐宋文反而变得晦涩了,所以优先推荐唐宋文,这个有本《古文观止》选得很好,它里面除了唐宋的部分外也都很不错,初学来说值得推荐。当然你有个习惯非常好,那就是喜欢自己查字典,这对于一个真心要学习的人来说十分重要。

等到自己觉得小有成就了的时候,前面说的通史最起码完完整整看下一两本来,史记基本能翻一遍了这时就可以进阶一部,去阅读下先秦两汉的的典籍了,像《论语》《楚辞》诸子百家西汉文赋这些。

古诗词也是一部分,但相对来说比较独立,而且不难,可以凭个人喜好直接入手阅读学习就好了。

上面这些这是我自己的一些意见,下面这个总结的初高中古文学习方法,还不错,看看吧,尽量去按着这些做一定会有所收益的。

第一,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常言说,文史不分家。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的,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必定会对他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内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国强大,但楚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先疏远屈原,后把他流放汨罗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实现,投江而死。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在理解《离骚》时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备相关的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如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籍注释体例等八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内容虽然不需要学生全部掌握,但平时学习中遇到的也应积累下来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在文言文学习和考试中随时调用。

第三,学会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面对灾难,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面对丑恶,会抨击、鞭挞;我们会同心抵御外辱。其实这种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面对外辱,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百姓的困苦,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时,应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对比联想,从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确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实质。

第四,把握课本,扎实文言文基础。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出现的知识点: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②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复句。

第五,在学习一篇文言文中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在整体把握课文上落实对段的理解;再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词句;最后,在前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总之,平时的学习能做到以上几点就会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文观止》虽然是一部古籍,但是并不是一本独创原创的书,而是一本集合了从东周时期一直到明朝时期的优秀散文222篇的古籍,是两位清朝时期的教书先生所编写,可以说,这就是一部清代的语文散文教科书。不过,书中并非是只有散文,也与很多其他的内容,但是,这样时间跨度这么大的古籍,什么样的人去读才比较合适呢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该书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

《古文观止》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全书12卷,以收散文为主,兼取骈文。题名“观止”是指该书所选的都是名篇佳作,是人们所能读到的尽善尽美的至文了。

《古文观止》由清代吴兴祚审定并作序,序言中称“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当时为读书人的启蒙读物。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

该书所选的古文,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照文体来看,该书选韵文十三篇,如《楚辞·卜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杜牧《阿房宫赋》等,这些作品都是“极声貌而穷文”,工于描绘,描绘中虽用韵语,但与诗不同,往往韵散结合,来加强声情之美。散文则或记人或记事,有议论有寓言等等。

作品不足

一、完全不收先秦诸子,说明作者未能摆脱《文选》的束缚,其观念已落后于唐顺之。

二、对叙事文重视不够,选史部之文多取其中议论文字,这可能是因为明清科举考试只考议论文不考记叙文之故。

三、南北朝只选一篇,金元完全阙如,致使通史性选本中间缺了两段。前者可能由于仍然轻视骈体,后者可能是学力不够。

一般真正的书评文章都是要读完一本完整的书,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可以很清晰有脉络有逻辑地概括全书内容方可成文,对于小说体裁的书最是如此,但是有一种书,甚至可以读很少几页,即可成篇,不违背书评的要旨,这类书就是选编书。

《古文观止》即是一部编者本位的书,时至今日笔者可能也读过不到三分之一,很多文章,还是我们从小教材中背诵过的文章,这样的书,大抵是要读一生的,而且,是值得读一生的。

这就要说到《古文观止》成书的背景了。

编纂为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是《古文观止》,所收诗文均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包含多种风格,问世之后,已经经过三百多年的时间检验,直到现在以及在重印再版中,影响经久不衰。

其实,从古至今,编者本位的书是不少。名篇佳作更是源远流长,但是编纂于康熙年间的《古文观止》和同属清代的乾隆年间的《唐诗三百首》,影响力和传播力都要超过前朝的很多文学选编本。究其原因,探其本源,也正是这两个诗文选编本的伟大之处。

南朝《昭明文选》是现存最早的分类诗文选集,后有断代选本和名家名著选本(和我们今天的名著选编类似),选本虽然保存了大量作品,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学史料,但是选文文章庞杂,篇幅不一,从普及阅读的角度来看,并不适合普通读者阅读。而《古文观止》是一部选本篇幅始终,雅俗共赏,适合一般读者阅读经典的读本——别说这些古文佶屈聱牙,在问世的当时,还是文言文的时代。

本书作者吴承权(字楚才)、吴大职(字调侯)是叔侄关系,他们二人均是当时的乡间塾师,类似我们今天还算熟悉的私塾先生,以课业授徒为生,二人都学识丰富,《古文观止》之所以成为我国古典选编典籍中的经典,与二人所做选编工作密不可分。他们选编此书的宗旨明确“杂选古文,原为初学者设也。”这就体现了职业的敏感,以往多是文人做选编,选编的角度也出于文学性、艺术性考虑过多,但是教师这个职业,选编更多的是出于“适合做教材”。果不其然,三百多年间,这本书里的多篇反复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中,《郑伯克段于鄢传》《曹刿论战》《捕蛇者说》《五人墓碑记》《陋室铭》等,如今依旧耳熟能详,我相信,很多人初高中,这里的多篇文章都是要背诵的,而这种记忆往往持续终生。

尽管那个时候,多数人对于古文很愁,也曾经质疑过这种背诵的意义,但是时过境迁,十年、二十年之后,才最终能体味古典文学之美,这是今天无数篇爆款公众号都无法给你的文字洗礼,而最终,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世间好物不易得,连文学阅读也是如此。读碎片文字不需要动脑子,不需要翻字典,但是如水过沙滩,留不下什么痕迹,而真正的阅读是艰难的,但是带给你的享受和持续的记忆也是不可得的。

《古文观止》中,唐宋八大家文章是重头,可以想见作者叔侄二人的文学品味和文学前瞻性,直到今天,唐宋八大家的文章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中之重。如今,我们写散文写得不但形散神也散,我们的议论文只能轻飘飘地得出一个模棱两可的结论,看一看唐宋散文,文字之秀美,语言之力量,尽出期间,你甚至无法默默地翻着古文字典读,这些文章必须大声读出来,唇齿之间,几千年的岁月穿越,文字之美,千古悠悠,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感谢前人的作文,前人的编撰呢

吴乘权曾经说过,《古文观止》“集古人之文,集古今人之选,谰略者详之,繁者简之,散者合之,舛错者厘定之,差讹者校正之云尔。”这也是“观止”之由来,“诸选之美者毕集,其缺者无不备,而讹者无不正,是集古文之成者也,观止矣!”二位作者对自己做的工作和对文学作品的眼光可谓充满了自信,放在今天来看,很多人认为《古文观止》还算不上作者所认为的已达到“观止”境界的完美选本,但是至少在我看来,这已经是一本尽善尽美的读本了,虽然作品的时限只截止到明代末期,但是三百年间,它依然是最适合通识教育的古典诗文选本。

“四书五经”是必读的,“四书”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是《易经》《诗经》《尚书》《礼记》《春秋》

另外,还可以读读《老子》《庄子》

补充:《尔雅注疏》(东晋 郭璞注,邢昺疏);

《周易集解》(唐代 李鼎);

《四书章句集注》(南宋 朱熹);

《尚书古文疏证》(清代 阎若璩)

《声韵考》(清代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清代 戴震)

《元白诗笺证稿》(民国 陈寅恪)

《管锥编》(民国 钱钟书)

《淮南鸿烈集解》(民国 刘文典)

《庄子补正》(民国 刘文典)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