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甘遂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处方 4 大黄甘遂汤的用法用量 5 功能主治 6 各家论述 7 大黄甘遂汤的临床应用 8 摘录 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大黄甘遂汤 1 拼音
dà huáng gān suí tāng
2 概述大黄甘遂汤为方剂名,出自《金匮要略方论》方[1]。
3 处方大黄四两,甘遂、阿胶各三两[1]。
大黄4两,甘遂2两,阿胶2两。
4 大黄甘遂汤的用法用量水煎顿服,其血当下[1]。
以水3升,煮取1升,顿服之。其血当下。
5 功能主治主治妇人产后,水与血结于血室,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涩而不渴[1]。
妇人产后,水与血结于血室,少腹满如敦状;及男女膨胀、癃闭、淋毒,小腹满痛者。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经水不调,男女癃闭,小腹满痛者;淋毒沉滞,梅淋小腹满痛不可忍,尿脓血者。膨胀,瘀血内阻,水气内停,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腹攻痛,大便难,小便涩,口不渴,舌暗苔白者。
6 各家论述1《金匮要略心典》:敦,音对。按《周礼》注:盘以盛血,敦以盛食,盖古器也。少腹满如敦状者,言少腹有形高起,如敦之状,与《内经》胁下大如覆杯之文略同。小便难,病不独在血矣;不渴,知非上焦气热不化;生后即产后,产后得此,乃是水血并结,而病属下焦也。故以大黄下血,甘遂逐水,加阿胶者,所以去瘀浊而兼安养也。
2《金匮要略方义》:方中以大黄破血攻瘀;甘遂攻逐水邪。盖产后多虚,易伤阴血,纯用破逐之剂,恐重伤阴血,故佐以阿胶益阴养血,使攻邪而不伤正。
7 大黄甘遂汤的临床应用1淋证:一僧年二十八,患淋沥数年,时出脓血,或如米泔水,大便下利,时又秘闭,下利时淋漓稍安,秘闭则甚。余诊之,少腹满如敦状,按之引茎中痛,乃作此方饮之,大下利,病顿退,数日而全愈。
2产后尿潴留:李某,女,26岁,1970年11月就诊,第一胎是足月横位难产。产后三日,腹胀日重,疼痛加剧,少腹与脐周隆起,如孕六七月状,按之硬,小便不利,滴漓可下,尚不甚急迫,脉沉涩,舌质红暗苔滑,乃投《金匮要略方论》大黄甘遂汤而愈。
8 摘录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大辞典》·土大黄 31 土大黄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4 《陜西中草药》·土大黄 41 土大黄的别名 42 来源及产地 43 性味 44 功能主治 45 土大黄的用法用量 46 化学成分 47 土大黄的药理作用 5 《滇南本草》·土大黄 51 土大黄的别名 52 来源及产地 53 性味归经 54 功能主治 55 化学成分 56 土大黄的药理作用 6 《全国中草药汇编》·土大黄 61 拼音名 62 土大黄的别名 63 来源 64 原形态 65 性味 66 功能主治 67 土大黄的用法用量 68 备注 69 摘录 7 《中华本草》·土大黄 71 出处 72 拼音名 73 土大黄的别名 74 来源 75 原形态 76 生境分布 77 性状 78 化学成份 79 土大黄的药理作用 710 性味 711 归经 712 功能主治 713 土大黄的用法用量 714 各家论述 715 摘录 8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土大黄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土大黄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土大黄 1 拼音
tǔ dà huáng
2 英文参考Nepal dock ro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大辞典》·土大黄
土大黄为药名,出自《植物名实图考》[1]。
31 土大黄的别名金不换、吐血草、血三七、化血莲[1]
32 来源及产地
蓼科植物钝叶酸模Rumex obtusifolius L的根。分布山东、江苏、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地[1]。
33 性味苦、辛,凉[1]。
34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便,杀虫[1]。
①治咽喉肿痛,肺痈,大头瘟,大便秘结,肝炎[1]。
②治吐血,咯血,衄血。煎服:9~15g[1]。
③治痈疖肿毒,腮腺炎,疥癣,湿疹,皮炎,跌打损伤,汤火伤。捣汁涂或研末调敷。根含蒽醌类。如大黄素、尼泊尔羊蹄素等。以小鼠作试验,煎剂有止血作用。蒽醌类有抗菌作用[1]。
4 《陜西中草药》·土大黄土大黄为药名,出自《陜西中草药》。为《天津中草药》记载的牛西西之别名[1]。
41 土大黄的别名土大黄、牛耳大黄、金不换[2]
42 来源及产地蓼科植物巴天酸模Rumex patientia L等数种同属植物的根。分布黑龙江、辽宁、河北、山西、陜西、青海等地[2]。
43 性味苦、酸、寒,有小毒[2]。
44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通便杀虫[2]。
1治吐血,咯血,鼻衄,牙龈出血,溃疡病呕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紫癜[2]。
2治慢性肝炎,痢疾,热结便秘,阑尾炎。煎服:9~15g[2]。
3治疥癣,疮疖,脂溢性皮炎[2]。
45 土大黄的用法用量鲜根捣汁或干根研末加醋调敷[2]。
46 化学成分本品含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等。还含蒽醌苷[2]。
47 土大黄的药理作用大黄酚灌胃或皮下注射能缩短小鼠血凝时间。牛西西缩短兔血凝时间的作用比仙鹤草素、维生素K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口服煎剂可使血小板数有所上升。此外,本品较大剂量有致泻作用,对动物尚有祛痰、镇咳及平喘、抗菌作用[2]。
5 《滇南本草》·土大黄土大黄为中药名,出自《滇南本草》。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羊蹄之别名[1]。
51 土大黄的别名鬼目、土大黄、牛舌大黄、野菠菜[3]
52 来源及产地蓼科植物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等的根。分布华东、中南及四川等地[3]。
53 性味归经苦,寒。入心、肝、大肠经[3]。
54 功能主治清热通便,凉血止血,杀虫止痒[3]。
1治大便秘结,鼻衄,吐血,便血,功能性子官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
2治淋浊,黄疸, 周围炎。煎服:9~15g[3]。
3治急性乳腺炎,疖肿,外痔,捣烂敷或煎水洗头风白屑,研末羊胆汁调涂;白秃、顽癣、疥疮,醋磨汁涂敷;烧烫伤,研细末油调涂[3]。
55 化学成分本品含大黄酚、大黄素、酸模素(Nepodin)等。抗真菌的成分为2,乙酰1,8二羟基3甲基萘[3]。
56 土大黄的药理作用本品具抗白血病和止血作用[3]。
6 《全国中草药汇编》·土大黄 61 拼音名Tǔ Dài Huánɡ
62 土大黄的别名红筋大黄、金不换[江西、湖北]、血三七、化雪莲、鲜大青[江苏苏州]
63 来源为蓼科酸模属植物土大黄Rumex madaio Makino[R daiwoo Makino],以根和叶入药。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叶随用随采。
64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米左右。根肥厚而大,**。茎直立,紫绿色。基生叶具长柄;茎生叶卵状披针形,互生。夏季开淡绿色小花,花被6片。瘦果卵形,有三棱,茶褐色。
65 性味苦、辛,凉。
66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祛瘀,通便,杀虫。用于肺脓疡,肺结核咯血,衄血,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便秘;外用治跌打损伤,烧烫伤,痈疖肿毒,流行性腮腺炎,疥疮,湿疹,皮炎。
67 土大黄的用法用量根、叶3~5钱(鲜品05~1两);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68 备注(1)以土大黄为名的草药甚多,如同属植物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皱叶酸模Rumex crispus nepalensis Spreng 及大黄属植物华北大黄(山大黄)Rheum franzenbachii Munt 等,在不同地区也有称土大黄者。
69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7 《中华本草》·土大黄 71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72 拼音名Tǔ Dài Huánɡ
73 土大黄的别名吐血草、箭头草、救命王、金不换、红筋大黄、野蒿荬、广角、铁蒲扇、大晕药、包金莲、止血草、牛大黄、土三七、血当归、萝卜奇、血三七、癣药、化血莲
74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土大黄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mex obtusifolius L[Rmadaio auctnon Makino
采收和储藏:9~10月采挖其根,除去泥土及杂质,洗净切片,晾干或鲜用。
75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肥厚且大,**。茎粗壮直立,高约1m。根生叶大,有长柄;托叶膜质;叶片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茎生叶互生,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椭圆形,茎上部叶渐小,变为苞叶圆锥花序,花小,紫绿色至绿色,两性,轮生而作疏总状排列;花被片6,淡绿色,2轮,宿存,外轮3片披针形,内轮3片,随果增 大为果被,缘有牙齿,背中肋上有瘤状突起;雄蕊6;子房1室,具棱,花柱3,柱头毛状。瘦果卵形,具3棱,茶褐色。种子1粒。花果期57月。
76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原野山坡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77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粗短,直径约3cm,有少数分枝,顶端有茎基与叶基残余呈棕色鳞片状及须毛纤维状,有的具侧芽及须状根,并有少数横纹。根粗长圆锥形,长约17cm,直径达18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上段具横纹,其下具多数纵皱纹,散有横长皮孔样疤痕及点状须根痕。质硬,断面**,可见棕色形成层环及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稍苦。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薄。皮层为薄壁组织,有的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直径5060μm。韧皮部细胞压缩。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呈径向排列。无髓。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类梭形、类球形,长径532μm。根茎中央有髓部。
78 化学成份土大黄根及根茎含结合及游离的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酚(chrysophanol)衍生物其总量为1.14%,其中结合型0.87%,游离型0.27%,还含有酸模素(musizin)及大量鞣质[1]。根中还含6-O丙二酰基β甲基D吡喃葡萄糖甙(6-OmaloynylβmethylDglucopyranoside)及阿斯考巴拉酸(ascorbalamic acid)[2]。
79 土大黄的药理作用煎剂可使小鼠凝血时间显著缩短(毛细管法),应用肝素使凝血时间延长后,再用煎剂仍可使其缩短。小鼠静脉注射依文氏蓝,再于局部皮下注射组织胺,则于注射组织胺之局部不久出现蓝晕,如预先腹腔注射煎剂则可阻断或推迟蓝晕的发生,说明它能使毛细血管收缩,通透性降低。蟾蜍全身血管灌流试验,表明它可使血营收缩。
710 性味辛;苦;性凉
711 归经肺;脾;大肠经
712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祛瘀消肿;通便;杀虫。主肺痨咳血;肺痛;吐血;瘀滞腹痛;跌打损伤;大便秘结;痄腮;痈疮肿毒;烫伤;疥癣;湿疹
713 土大黄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磨汁涂。
714 各家论述1汪连仕《采药书》:治吐血。军中箭伤,置之。2《纲目抬遗》:破瘀生新。治跌打,消痈肿,止血;愈疥癣,和糖醋捣擦。治肺痈。3《植物名实图考》:治无名肿毒,消血热。4《贵州民间方药集》:开胃健脾,补体虚力弱。5《湖南药物志》:疏风祛湿,杀虫止痒,清热解毒。
715 摘录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伤寒论》方之大黄黄连泻心汤 41 大黄黄连泻心汤的别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大黄黄连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45 各家论述 46 附注 5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之大黄黄连泻心汤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大黄黄连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54 摘录 6 《云歧子保命集》卷上方之大黄黄连泻心汤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大黄黄连泻心汤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大黄黄连泻心汤 1 拼音
dà huáng huáng lián xiè xīn tāng
2 英文参考DA HUANG(Radix et rhizoma rhei)HUANG LIAN(Rhiizoma coptidis)XIE XIN decoction
3 概述大黄黄连泻心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三首。
4 《伤寒论》方之大黄黄连泻心汤 41 大黄黄连泻心汤的别名黄连泻心汤[1]
42 组成大黄二两,黄连一两[1]。
43 主治
《伤寒论》方之大黄黄连泻心汤功能泻热消痞。治邪热壅滞,心下痞,按之濡,其关上脉浮,及心火亢盛,吐血、衄血等症[1]。
44 大黄黄连泻心汤的用法用量麻沸汤渍之,须臾绞去渣,分二次服[1]。
45 各家论述《古方选注》:痞有不因下而成者,君火亢盛,不得下交于阴而为痞,按之虚者,非有形之痞,独用苦寒,便可泄却。如大黄泻营分之热,黄连泄气分之热,且大黄有攻坚破结之能,其泄痞之功即寓于泻热之内,故以大黄名其汤。以麻沸汤渍其须臾,去滓,取其气,不取其味,治虚痞不伤正气也。
46 附注《伤寒论》林亿按:大黄黄连泻心汤诸本皆二味,又后附子泻心汤,用大黄、黄连、黄芩、附子,恐是前方中亦有黄芩,后但加附子一昧也。《活人书》本方有黄芩。
5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之大黄黄连泻心汤 51 处方大黄(五钱) 黄连(三钱) 黄芩(二钱)
52 功能主治明·方贤著《奇效良方》之大黄黄连泻心汤主治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不可下,宜此药攻其痞。
53 大黄黄连泻心汤的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远服。
54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6 《云歧子保命集》卷上方之大黄黄连泻心汤 61 处方大黄2两,黄连2两,甘草1两。
62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63 功能主治《云歧子保命集》卷上方之大黄黄连泻心汤主治热痞。口渴。
64 大黄黄连泻心汤的用法用量沸汤2盏,热渍之1时久,绞出滓,暖动,分2服。
65 摘录目录 1 拼音 2 《奇效医述》卷一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牵牛大黄丸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牵牛大黄丸 1 拼音
qiān niú dà huáng wán
2 《奇效医述》卷一 21 方名牵牛大黄丸
22 组成黑牵牛4两(半炒半生,取头末1两2钱),马蹄大黄(酒炒)1两5钱,坚槟榔6钱,陈枳实(炒)6钱,姜汁炒厚朴6钱,醋炒三棱6钱,醋炒莪术6钱。
23 主治内热腹痛,热气上冲而呕。
24 牵牛大黄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饥服。未利再服。
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米饮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牵牛大黄丸 《杂病广要》:[身体类]腹痛青皮、枳壳、牵牛、莪术、大黄、香附,黄连)与牵牛大黄丸微利之,则痛止而安。(《医述》)瘀血如扑损伤
《杂病广要》:[内因类]痰涎。又询其大便久秘,知其必大利而后痛可除也。以牵牛大黄丸五钱与之,令用熟水,分二次服,已服而大便不行
《续名医类案》:[卷二十四]秘结气汤下之仍不通,今危矣。此非煎药所能下,教用牵牛大黄丸下之,服至一两许而大小便俱通。次日其夫来谢,
《续名医类案》:[卷二十]二便不通热凝结胸膈,是以治血分者,反拒而不受也。因用牵牛大黄丸,缓缓服之,而大便通后,乃服清热化痰药,十余
《续名医类案》:[卷六]呕吐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大黄黄连汤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大黄黄连汤 1 拼音
dà huáng huáng lián tāng
2 处方大黄、黄连。
3 功能主治痢疾里热盛,上冲心作呕,噤口者。
4 大黄黄连汤的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治痢南针》引作“大黄黄连酒”。
5 摘录《金鉴》卷四十二
古籍中的大黄黄连汤 《医宗金鉴》:[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痢疾死证
口,呕逆脏气,身热脉大,死于阴绝也仓廪汤 大黄黄连汤4初痢表热宜仓廪,里热冲心大黄连,寒痢理中
《杂病心法要诀》:[卷四]痢疾死证噤口,呕逆,脏气身热脉大,死于阴绝也。仓廪汤大黄黄连汤初痢表热宜仓廪,里热冲心大黄连,寒痢理中诃蔻
《伤寒论纲目》:[卷十三·太阴经症]腹满腹痛脉实。腹满大便秘。按之而痛者。热痛也。桂枝加大黄黄连汤、大承气汤。太阴大约可温。然须有积。方可下也
《伤寒审证表》:太阳黄连半夏栝蒌实桂枝人参汤桂枝人参白术甘草干姜大黄黄连汤附子泻心汤附子大黄黄连黄芩十枣汤大枣芫花甘遂
《张卿子伤寒论》:[卷四辨太阳脉证并治下第七]十枣汤方第五十七本文2023-08-07 01:49:3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8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