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所记载的华山是不是现在的华
是的
王安石於宋仁宗至和元年(西元一零五四年)於舒州(今安徽省安庆市)作通判时
,写《游褒禅山记》记载他游褒禅山的感想此文将写景、叙事、议论合一,并显现出
他对事情的认真态度,与一般仅注重写景、叙事写法迥异,故成了名作,历来视其为代
表作之一
褒禅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城北,因唐朝慧褒禅师在此筑舍、开山,修行佛法,死後
亦葬於此,故名根据王安石文章说: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
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意思是说:距华山洞百馀步的山路边,发现有古碑,碑文是「花山」因知:当年慧
褒开山时,山名作花山,至宋时则错成了「华山」,这是不对的所以文末说: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後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
胜道也哉!此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他感慨古文字遗迹不能被保护,以致後代以讹传讹如此例者太多了,读书人实在该
仔细想想,自己念的学问,有无类此情形
根据这样解释,可以肯定:褒禅山应该古名为花山,所谓「华山」「华山洞」「华
山之阳」这些词的「华」字,都音ㄏㄨㄚ才对
其次,「华实之华者」这句中的两个「华」字该如何读
说文解字艸部华字:「荣也从艸从 」段注:「……又曰木谓之
华,草谓之荣……户瓜切,又呼瓜切……俗作花,其字起於北朝」
户瓜切的读音为ㄏㄨㄚ
广韵下平九麻韵:「华」字读音有户花切、呼瓜切,户化切三种:
户花切,音ㄏㄨㄚˊ义为:草盛也、色也
呼瓜切,音ㄏㄨㄚ义为:花
户化切,音ㄏㄨㄚˋ义为:西岳名
「华实」若指:有其表而无其实、言过其实时,音ㄏㄨㄚˊ如:
「察*侈之华誉」注:「华誉,虚誉也」(後汉书马融传)
「饰华言以翳实,聘繁文以惑世」(晋书范宁传)
「太宗多闻达,富赡词藻,然文豔用寡,华而不实,体穷*丽,义罕
疏通」(南史梁简文帝本纪)
若像「春玩其华,秋登其实」(颜氏家训勉学第八),「华实蔽野 」(王粲登楼赋
)义与「花」字相同时,则音ㄏㄨㄚ 至於ㄏㄨㄚˋ则专指西岳华山、及姓氏
由上所述「华实之华」句中的两个华,不可能念四声ㄏㄨㄚˋ,也不可能念一声ㄏ
ㄨㄚ,否则「今言华ㄏㄨㄚ,如华ㄏㄨㄚ实之华ㄏㄨㄚ者,盖音谬也」就说不通!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王安石意思是:「现在人把『华ㄏㄨㄚ山』的『华ㄏㄨㄚ』,
念成『华ㄏㄨㄚˊ实』的『华ㄏㄨㄚˊ』,大概是把音弄错了」
西岳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城南,海拔2200米,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交汇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河,“远而望之若花状”,故有其名。又因其西临少华山,故称太华山。
“华山自古一条道”,由北向南,贯穿北峰、中蜂、东蜂、南蜂、西蜂计程越20公里。一路行去必经千尺幢、白尺峡、老君梨沟、上天梯、沧龙岭等绝险要道,可包尝华山之险。此外,山上还有长空栈道、鹞子翻身等一般人闻所未闻的险景。
若亲临其境奇峰峭壁,险径危石,鬼斧神工必令游者不胜惊骇,叹为观址。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华山系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
其历史衍化可追溯至27亿年:《山海经》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主峰有三:南峰“落雁”,为太华极顶,海拔21605米。又有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36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文人谓之西京王气之所系。
山上奇峰、怪石、云海、鸣泉、飞瀑、古迹遍布,著名景点多达210余
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上天梯、苍龙岭等。“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的“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华山系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皆藉华山而得名。早在《尚书》里就有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载有黄帝、尧、舜都曾到华山巡游。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十数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自汉杨宝、杨震到明清冯从吾、顾炎武等不少学者,曾隐居华山诸峪,开馆授徒,一时蔚然成风。
华山又是道教胜地,为“等四洞天”,山上现存七十二个半悬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自周末始,即有道家于云台观布道, 金元时华山已成为全真派发祥道场。在历代高道中,尤以陈抟、郝大通、贺元希最为著名。秦汉以来,和道教与华山有关的神话传说广为流传,现存200余篇。其中以“巨灵劈山”、“劈山救母”、“吹萧引凤”影响深广。隋唐以来
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骚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1200余篇,摩岩石刻多达千余。
世纪之交,华山正以它独特的景色,全新的姿态,安全保护措施的加强、奇险无比的华山,正在变为中外游人的坦途!
华山有五峰,朝阳(东峰)、落雁(南峰)、莲花(西峰)、五云(北峰)、玉女(中峰)。因东南西三面是悬崖峭壁,只有柱峰顶向北倾斜打开了登华山的道路,所以有“自古华山一条路”的说法。
1、华山西麓有一个很大的山沟,传说这里即为当年晋郤克追齐顷公处——回车涧。据传,当时齐顷公被郤克一直追到华山,围着华山转了三圈,眼看快要追上,情急之下逄丑父使车进入山涧中,借山石遮掩与齐顷公易服换位,并佯令齐顷公“华泉取饮”,演出了一幕“三周华不注”的忠君故事。
2、仙峪 邢家姑姑祠
相传古时在仙峪山外不远的王道村有一户姓邢的人家,姑娘为了重病的父亲,张榜求医,不惜以身相许。后有一少年揭榜登门,医好了沉疾,与邢氏女结为良缘。迎娶之日,少年只让送至仙峪,说是自然有人来迎。当送亲队伍来到仙峪后,
一阵旋风,即将邢姑娘卷入车箱潭中。当晚,姑娘托梦家人,称自己所嫁为车箱潭龙君太子,今后若遇旱祈雨,只需将石头烧烤,掷入潭中为信,即可降雨。村中父老乡亲遇旱如法相试,果然应验。为感念邢姑娘恩德,乡人遂于斜岭凿洞立祠纪念,称为邢家姑姑祠。
3、五龙潭
五龙潭在今华山门北五龙桥下。由谷中涧水冲积而成。潭深约2米,水面面积约20余平方米,水色清澈碧亮,味道甘甜清凉。民间传说潭中潜居着五条五色巨龙,五龙常化为五位老人到武当山听陈抟讲解易学。因为陈抟才华横溢,气度不凡,五龙便有意指点迷津,言武当山不是陈抟的栖居之地,陈抟修成正果的地方是华山。
陈抟接受了五位老人的指点,收拾行装,准备随五位老人到华山来,其中一位老人让陈抟闭上眼睛,负在自己背上,陈抟便有了腾云驾雾的感觉,待睁开眼睛,已到了华山,民间传说陈抟一觉能睡上八百年的蜇伏法,就是得于五龙真传。
4、公主修道隐蔽尘乱
汉元帝刘爽的女儿南阳公主嫁王咸为妻,时外戚王莽执掌朝政大权,公主见国危势乱,劝王咸独善其身,远离尘嚣,以避离乱之苦,王咸执意不肯,公主便独自离开宫廷,来到华山白云峰隐居修行,一年后修炼成真,便驾鹤乘云而去。
王咸在明争暗斗的朝廷里吃尽苦头,这才想起公主的忠告,便来华山寻找公主,在樵夫的指点下,于白云峰北岭头上找到公主绣花鞋,俯身去捡,鞋已化为石,于是人们就把公主遗鞋的地方叫驾鹤岭,把白云峰称公主峰。
5、苍龙岭
以龙命名的峰峦险道有,苍龙岭,盘龙岭,飞龙梯,青龙背等,其中以苍龙岭最为险要且著名。苍龙岭为一青色山梁,中突旁出,宛若一条巨龙横在空中。传说当年唐朝的韩愈登至岭顶,看见一条青龙在弥漫的云雾中摇头摆尾,加之山风呼啸,不禁眼花缭乱,两腿发软,进退两难,失声大哭,便写书求救。
_华山(五岳之西岳华山)
1 写华山的诗句
古风其三十一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古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
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华山题王母祠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七绝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栽桑。
新构亭台,示诸弟侄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清冷白石枕,疏凉黄葛衣。
开衿向风坐,夏日如秋时。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旅次华州,赠袁右丞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渭水绿溶溶,华山青崇崇。
山水一何丽,君子在其中。才与世会合,物随诚感通。
德星降人福,时雨助岁功。化行人无讼,囹圄千日空。
政顺气亦和,黍稷三年丰。客自帝城来,驱马出关东。
爱此一郡人,如见太古风。方今天子心,忧人正忡忡。
安得天下守,尽得如袁公。华山歌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五古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
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
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
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关门望华山年代:唐 作者:刘长卿 体裁:五古客路瞻太华,三峰高际天。
夏云亘百里,合沓遥相连。雷雨飞半腹,太阳在其巅。
翠微关上近,瀑布林梢悬。爱此众容秀,能令西望偏。
徘徊忘暝色,泱漭成阴烟。曾是朝百灵,亦闻会群仙。
琼浆岂易挹,毛女非空传。仿佛仍伫想,幽期如眼前。
金天有青庙,松柏隐苍然。过华阴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体裁:五古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
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羁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绝。
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信宿百馀里,出关玩新月。
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
赋得归云送李山人归华山年代:唐 作者:钱起 体裁:五律秀色横千里,归云积几重。欲依毛女岫,初卷少姨峰。
盖影随征马,衣香拂卧龙。只应函谷上,真气日溶溶。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年代:唐 作者:韩愈 体裁:七绝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寄华山僧年代:唐 作者:贾岛 体裁:五律遥知白石室,松柏隐朦胧。月落看心次,云生闭目中。
五更钟隔岳,万尺水悬空。苔藓嵌岩所,依稀有径通。
奉和圣制途经华山年代:唐 作者:张九龄 体裁:五排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灵居虽窅密,睿览忽玄同。
日月临高掌,神仙仰大风。攒峰势岌岌,翊辇气雄雄。
揆物知幽赞,铭勋表圣衷。会应陪玉检,来此告成功。
送田卓入华山年代:唐 作者:贾岛 体裁:五律幽深足暮蝉,惊觉石床眠。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坛松涓滴露,岳月泬寥天。鹤过君须看,上头应有仙。
咏华山宋朝 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意思;站在华山顶山,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没有哪座山能与华山一样高一样齐的。抬头看去,看到太阳离我们那么近,回过头看,一朵朵白云低低的飘在山腰间。
作者简介;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据史书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应天山有,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迈,回首白云低。”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诗还要快出许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咏华山天下名山众,/惟此最险峻。
/名山各千秋,/惟此多神韵。/石莲怒放姿,/苍龙腾飞阵。
/三峰插南斗,/一掌揽北辰。/突兀傲苍穹,/峭拔垂乾坤。
/巨灵传神话,/老君有轶闻。/群仙天外客,/毛女秦宫人。
/造化真奇巧,/引世探迷津。/遂使乐山者,/慕名频登临。
/李白叹峥嵘,/韩愈为惊魂。/端的神仙境,/真源费猜寻。
/徒羡陈希夷,/云台隐终身。/往昔我首途,/曾作《华山吟》。
/今再来拜谒,/重逢意尤深。/欣喜有缆车,/如鸾飞天门。
/松涛壮人怀,/惠风拂衣襟。/不求灵丹药,/不采茯苓根。
/不慕羽客居,/不思归山林。/自知是凡骨,/岂能免浮沉?!/只望觅净土,/仰贤沐清芬。
/幸又临绝顶,/顿作方外人。/烦嚣俱抛却,/返璞竟归真。
/东迎旭日升,/西醉火烧云。/始悟天寥廓,/山雄赖地脉。
/大块即华章,/深壑有诗痕。/但愿借飞瀑,/涤我心上尘。
/但愿借晴岚,/润我笔下文。/快哉逍遥游,/俯仰已忘神。
2 关于华山的诗句咏华山宋朝 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意思;站在华山顶山,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没有哪座山能与华山一样高一样齐的。
抬头看去,看到太阳离我们那么近,回过头看,一朵朵白云低低的飘在山腰间。作者简介;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
据史书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应天山有,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迈,回首白云低。”
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诗还要快出许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咏华山天下名山众,/惟此最险峻。/名山各千秋,/惟此多神韵。
/石莲怒放姿,/苍龙腾飞阵。/三峰插南斗,/一掌揽北辰。
/突兀傲苍穹,/峭拔垂乾坤。/巨灵传神话,/老君有轶闻。
/群仙天外客,/毛女秦宫人。/造化真奇巧,/引世探迷津。
/遂使乐山者,/慕名频登临。/李白叹峥嵘,/韩愈为惊魂。
/端的神仙境,/真源费猜寻。/徒羡陈希夷,/云台隐终身。
/往昔我首途,/曾作《华山吟》。/今再来拜谒,/重逢意尤深。
/欣喜有缆车,/如鸾飞天门。/松涛壮人怀,/惠风拂衣襟。
/不求灵丹药,/不采茯苓根。/不慕羽客居,/不思归山林。
/自知是凡骨,/岂能免浮沉?!/只望觅净土,/仰贤沐清芬。/幸又临绝顶,/顿作方外人。
/烦嚣俱抛却,/返璞竟归真。/东迎旭日升,/西醉火烧云。
/始悟天寥廓,/山雄赖地脉。/大块即华章,/深壑有诗痕。
/但愿借飞瀑,/涤我心上尘。/但愿借晴岚,/润我笔下文。
/快哉逍遥游,/俯仰已忘神。
3 古诗《华山》的译文古诗《华山》译文: 站在高高的华山之上,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再没有别的山能与它比高低。抬头仰望苍穹,太阳仿佛近在眼前;低头俯视脚下,只有蒸腾缭绕的云雾在半山腰弥漫。
《华山》 宋代 寇准 全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古诗赏析: 1、“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这两句诗意思是说,比华山高的只有蓝天,也没有任何一座山峰能与之平齐,极写华山巍峨高耸之非常。其中“只有”一词说明了华山极高,再比华山高的就只有那蓝天了;“更无”说明华山是唯一最高的山峰,再没有任何一座山峰能与之平起平坐。2、“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这两句意思是说,当你站在高高的山顶的时候,抬起头来仰望苍穹,红日仿佛就在你的头顶上;低头俯瞰脚下,蒸腾的云雾正在半山腰缭绕弥漫。“红日”后之“近”字,“白云”后之“低”字,都极有力地衬托了华山的高耸与陡峭。
4 求关于华山的诗句古风其三十一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古 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
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 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华山题王母祠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七绝 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 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栽桑。
新构亭台,示诸弟侄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 清冷白石枕,疏凉黄葛衣。
开衿向风坐,夏日如秋时。 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 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 旅次华州,赠袁右丞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渭水绿溶溶,华山青崇崇。
山水一何丽,君子在其中。 才与世会合,物随诚感通。
德星降人福,时雨助岁功。 化行人无讼,囹圄千日空。
政顺气亦和,黍稷三年丰。 客自帝城来,驱马出关东。
爱此一郡人,如见太古风。 方今天子心,忧人正忡忡。
安得天下守,尽得如袁公。 华山歌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五古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
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
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
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关门望华山 年代:唐 作者:刘长卿 体裁:五古 客路瞻太华,三峰高际天。
夏云亘百里,合沓遥相连。 雷雨飞半腹,太阳在其巅。
翠微关上近,瀑布林梢悬。 爱此众容秀,能令西望偏。
徘徊忘暝色,泱漭成阴烟。 曾是朝百灵,亦闻会群仙。
琼浆岂易挹,毛女非空传。 仿佛仍伫想,幽期如眼前。
金天有青庙,松柏隐苍然。 过华阴 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体裁:五古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
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羁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绝。
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 信宿百馀里,出关玩新月。
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 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
赋得归云送李山人归华山 年代:唐 作者:钱起 体裁:五律 秀色横千里,归云积几重。欲依毛女岫,初卷少姨峰。
盖影随征马,衣香拂卧龙。只应函谷上,真气日溶溶。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年代:唐 作者:韩愈 体裁:七绝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寄华山僧 年代:唐 作者:贾岛 体裁:五律 遥知白石室,松柏隐朦胧。月落看心次,云生闭目中。
五更钟隔岳,万尺水悬空。苔藓嵌岩所,依稀有径通。
奉和圣制途经华山 年代:唐 作者:张九龄 体裁:五排 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灵居虽窅密,睿览忽玄同。
日月临高掌,神仙仰大风。攒峰势岌岌,翊辇气雄雄。
揆物知幽赞,铭勋表圣衷。会应陪玉检,来此告成功。
送田卓入华山 年代:唐 作者:贾岛 体裁:五律 幽深足暮蝉,惊觉石床眠。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坛松涓滴露,岳月泬寥天。鹤过君须看,上头应有仙。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8C 19C 20D 21D 22D 解析 试题分析: 18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
可根据积累及具体语境分析,C项,句意: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怠,懈怠。
所以选C。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解释,要重视那些在所学课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那些意义与现代汉语中已有较大差异的词语,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
文言实词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予以解释,并且要根据该词在某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的解释,以使句子前后语气通畅、意义明白正确为标准。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
19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分析时,可根据词语所在语句的具体语境分析作答,例句中的“其”代词,那些。
A项,代词,它;B项,用于文言句首,表推测语气,大概;C项,其,代词,那些;D项,其,自己。所以选C。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常见的文言虚词共有以下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且、而”尤受高考命题人青睐,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
做文言虚词类题时,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
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20此题考查词类活用的能力。
A项,奇,形容词用作动词,惊奇;B项,至,到的人,作名词;C项,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照明的意思。所以选D。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解答词类活用的题,可根据词的基本词性,比较它在文中出现的位置,根据文言文语法规则区别是否出现了活用。主语和宾语位置多为名词或代词,谓语位置多为动词或形容词,个别时候是介词,状语位置多为副词,这里也是名词作状语最常见的地方。
使动用法最主要强调的是主语做出动作的目的性,以此区别动词是正常使用还是使动很有效。 21此题考查古今异义的理解能力。
D项,理解错误,此文“学者”和《师说》中古之“学者”都是研究学问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所以选D。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古今异义的答题技巧: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要具体、形象。
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
古今异义: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
22此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应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判断出选项所在的答题区间,然后根据语段内容比较选项的表述是否正确,D项,“有力(不断的艰苦努力)、有物(一定的物质条件)的人才能到达”表述不全面,应为“有力、有物、有志(百折不挠的意志)的人才能到达”,以偏概全。
所以选D。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
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
例如本题选项D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1 古诗《华山》的译文
古诗《华山》译文: 站在高高的华山之上,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再没有别的山能与它比高低。抬头仰望苍穹,太阳仿佛近在眼前;低头俯视脚下,只有蒸腾缭绕的云雾在半山腰弥漫。
《华山》 宋代 寇准 全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古诗赏析: 1、“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这两句诗意思是说,比华山高的只有蓝天,也没有任何一座山峰能与之平齐,极写华山巍峨高耸之非常。其中“只有”一词说明了华山极高,再比华山高的就只有那蓝天了;“更无”说明华山是唯一最高的山峰,再没有任何一座山峰能与之平起平坐。2、“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这两句意思是说,当你站在高高的山顶的时候,抬起头来仰望苍穹,红日仿佛就在你的头顶上;低头俯瞰脚下,蒸腾的云雾正在半山腰缭绕弥漫。“红日”后之“近”字,“白云”后之“低”字,都极有力地衬托了华山的高耸与陡峭。
2 古诗《华山》的译文古诗《华山》译文: 站在高高的华山之上,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再没有别的山能与它比高低。
抬头仰望苍穹,太阳仿佛近在眼前;低头俯视脚下,只有蒸腾缭绕的云雾在半山腰弥漫。《华山》 宋代 寇准 全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古诗赏析: 1、“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这两句诗意思是说,比华山高的只有蓝天,也没有任何一座山峰能与之平齐,极写华山巍峨高耸之非常。其中“只有”一词说明了华山极高,再比华山高的就只有那蓝天了;“更无”说明华山是唯一最高的山峰,再没有任何一座山峰能与之平起平坐。
2、“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这两句意思是说,当你站在高高的山顶的时候,抬起头来仰望苍穹,红日仿佛就在你的头顶上;低头俯瞰脚下,蒸腾的云雾正在半山腰缭绕弥漫。
“红日”后之“近”字,“白云”后之“低”字,都极有力地衬托了华山的高耸与陡峭。
3 关于华山的诗句咏华山宋朝 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意思;站在华山顶山,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没有哪座山能与华山一样高一样齐的。
抬头看去,看到太阳离我们那么近,回过头看,一朵朵白云低低的飘在山腰间。作者简介;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
据史书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应天山有,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迈,回首白云低。”
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诗还要快出许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咏华山天下名山众,/惟此最险峻。/名山各千秋,/惟此多神韵。
/石莲怒放姿,/苍龙腾飞阵。/三峰插南斗,/一掌揽北辰。
/突兀傲苍穹,/峭拔垂乾坤。/巨灵传神话,/老君有轶闻。
/群仙天外客,/毛女秦宫人。/造化真奇巧,/引世探迷津。
/遂使乐山者,/慕名频登临。/李白叹峥嵘,/韩愈为惊魂。
/端的神仙境,/真源费猜寻。/徒羡陈希夷,/云台隐终身。
/往昔我首途,/曾作《华山吟》。/今再来拜谒,/重逢意尤深。
/欣喜有缆车,/如鸾飞天门。/松涛壮人怀,/惠风拂衣襟。
/不求灵丹药,/不采茯苓根。/不慕羽客居,/不思归山林。
/自知是凡骨,/岂能免浮沉?!/只望觅净土,/仰贤沐清芬。/幸又临绝顶,/顿作方外人。
/烦嚣俱抛却,/返璞竟归真。/东迎旭日升,/西醉火烧云。
/始悟天寥廓,/山雄赖地脉。/大块即华章,/深壑有诗痕。
/但愿借飞瀑,/涤我心上尘。/但愿借晴岚,/润我笔下文。
/快哉逍遥游,/俯仰已忘神。
4 古诗 华山 意思华山
(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咏华山》是宋朝宰相寇准七岁时的咏诗。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郅人。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据史书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应天山有,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迈,回首白云低。”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是一首“文藏诗”,也就是把一首诗包含在一个小故事中,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诗”的意境的启发。
5 华山诗句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6 有一篇登山的古文,说作者登上一座险峻的山峰,这是哪篇古文应该是《泰山赋》
孙述考
吾曾携侣登泰山,飞云阁处院相连。西为红门宫,东为弥勒院。斗母临溪建,古称龙泉观。人在斗母望天门,遥不可及天上建。南望来时路,尽是低矮山。中天门,泰山半。天欲堕,始攀援,脚下即为十八盘。一千八百级,登岳此最险。两山夹壁崖如削,恰似云梯登云端。泰山何雄伟,尽在十八盘。题刻遍处有,谁敢细来观。山高阶愈险,脚下生云烟。举首仰眺天愈小,此时孤云正高悬。步紧心更紧,进退两其难。回望耸云端,再望胆生寒。不能退,只能前。足底总觉命一悬。举首望天门,夹峙双峰间。一边翔凤岭,一边飞龙岩。仿佛天门此处开,据说此门建在元。**琉璃瓦,红墙何显眼。气势何雄伟,门侧有楹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登临玉皇顶,即达玉皇殿。玉皇拔地起,堪称泰山巅。古时帝王曾燔柴,望祀山川诸神仙。昔有秦始皇,泰山曾封禅。泰山雄奇今来睹,沉浑峻秀叹景观。孔夫子登泰山,小天下不虚言。今作泰山赋,心中感此言。
本文2023-08-07 02:11:3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8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