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钧,混鲲,女娲,陆压道君,这四个生灵的来历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鸿钧,混鲲,女娲,陆压道君,这四个生灵的来历是什么?,第1张

这四位神仙,其实都有着一个共同来源,那便是神话传说中的“创始元灵”。

(一)创始元灵

创始元灵,是在宇宙诞生之初,有一先天混元之元灵,灵窍初开,渐具神智。这元灵无意中于昆仑山得到宇宙之初的造化神器,经过不知几世修行,元灵功德圆满,道法得成。

而在漫长难耐的混沌宇宙中,创始元灵成为宇宙间唯一的一个“清醒者”,忍受着难以想象的孤独寂寞。仿佛是为了完成某种约定而神秘的使命,创始元灵遍利用造化神器的无上灵力,竟又不知从哪来四个形象各异、灵窍初开的生灵。 

于是,他便将四个生灵当成了徒弟,而后又分别传授给四个徒弟不同的修行法门。老大鸿钧,修“玄清气”,老二混鲲,修“玄灵气”,老三女娲,修“玄空气”,老四陆压,修“玄明气”,合之则为“清灵空明”。这边是后人分别尊其为鸿钧老祖、混鲲祖师、女娲娘娘和陆压道君。 

(二)四位道祖

之后,四位道祖也是开枝散叶,广收门徒,从而逐渐形成了庞大的神仙体系。

在这其中,玄清鸿钧老祖,收有三大弟子: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通天教主)。太上老君是鸿钧老祖的大弟子,掌管人教,曾三次下山帮助阐教力退截教众仙。也曾一气化三清,战败过通天教主。通天教主是鸿钧老祖的三徒弟,掌管截教。他的门人弟子最多,但大多都是在滥竽充数。 

而玄灵混鲲祖师,则是接引道人(如来)、准提道人(菩提祖师)的师父。这两个弟子不一般,两人一手创立了一门派别——名唤西方教,分任大、小教主。 其大弟子接引道人即为阿弥陀佛,一般又叫接引佛祖,原型为接引他人成佛的宝幢光王佛。二弟子准提道人也就是书中所说的西方妙法祖菩提,其间不知与接引道人间发生了什么变故,却神秘消失,从此再不闻踪迹。后来,再次出现,正是教授孙悟空的菩提老祖。

至于玄空女娲,主要功绩是“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 ”而女娲的亲传弟子主要有广寒仙子、后土娘娘。其中的后土皇地祇乃是六大天道圣人之一,化六道轮回成圣。

最后是玄明陆压道人:他是散仙一个,活的自由自在,还有一件大家都很熟悉的法宝(越光宝盒)。正所谓“鸿钧老祖第一仙,弟子盘古初开天。先有鸿钧后有天,陆压道君还在前。”说的就是后来人的模样,其实都是出自陆压道君。

《山海经》 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鲲鹏:庄子说有一种大鸟叫鹏,是从一种叫做鲲的大鱼变来的。传说有一大鱼名曰鲲,长不知几里,宽不知几里,一日冲如云霄,变做一大鸟可飞数里,名曰鹏

在《山海经》中北海海神变为风神的禺强即是《庄子》寓言的鲲鹏之变的根源。

大概就是这样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

~。~

远古先民在创造彩陶艺术时,一定是向着大自然拜师学艺的, 天上的云气、水中的漩涡 ,都可以化作笔端、彩陶上的绝美纹饰。而作为自然界人类最熟悉的生灵,天上的鸟与水中的鱼,在古人眼中无疑是具备超自然力的。于是鱼鸟图腾不仅承载了人们 飞天涉水的希冀 ,同时也是 区分不同氏族 之间的重要标志。

谁也想不到,1921年4月18日这一天,沉睡了近七千年的仰韶文化,突然就撞进了一个外国人的命运之中——在 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 ,一些被流水冲刷露出地面的彩色陶片跳入了他的视线,他叫做 安特生 ,也被称为“仰韶文化之父”。

鱼纹和鸟纹,是仰韶文化彩陶中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线,而两者的交锋与融合,也在以器物为依托的载体上生动呈现。一般来说,两者之间的态势,前期基本上是 对峙战斗 、后期则变成了 相互交融 。

一个最为熟知的典型案例,是来自1978年于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 鹳鱼石斧图 ”。

显然这是一幅叙事性的画面:左侧一只 白鹳 侧身而立,细颈长喙,短尾高足,口中衔着一条鱼;此鱼全身涂白,不着鳞片,被认定为是 白鲢 一类的鱼。在两个动物右侧,则是一柄竖立的石斧。

叙事性的图画是做图像学阐释的极佳素材,而图像学阐释的依据,则是阐释者的知识结构。 第一位阐释者是严文明先生,他为这里的“鱼和鸟”,奠定了来自图腾战争下的基调:

究竟是不是这样?我们可以多找些仰韶时期关于“鱼和鸟”的彩陶纹样来看一看。

1鱼吞鸟——陕西武功凤游出土细颈瓶

这幅画面中,大鱼张开了大嘴,正在吞食一只小鸟,而鸟的头部已落入鱼口之中。

2鸟啄鱼——宝鸡北首岭出土细颈瓶

画面中一只水鸟啄住了大鱼的尾巴,而鱼则在奋力挣扎,两者似乎旗鼓相当。

3鱼鸟共存——临潼姜寨二期葫芦瓶

左侧葫芦瓶正中央的图案,是一幅圆形二等分的鱼鸟共存图,其中 左半部分 是一对 合体鱼纹 , 右半部分 则是一个 鸟的头部 ;

右侧葫芦瓶在两耳所在侧面,为一组上下对称的 写实鱼纹和抽象鱼纹 ,在两耳之间的正反两面,下部装饰 鸟纹 ,上部为 人面鸟纹 。

很明显,前两种纹样是 鱼鸟相战 ,而后两种纹样则是 鱼鸟共存 。那么它们之间是否构成时空演变序列?

从考古学文化角度看,半坡鱼纹,多分布于关中地区;庙底沟鸟纹,多分布于豫西地区。前者属于仰韶文化的 早期 阶段,而后者属于仰韶文化的 晚期 ,但两者之间绝非泾渭分明,其中过渡的便是 史家类型 。

就器物而言,武功凤游与宝鸡北首岭的细颈瓶,是仰韶文化 早期半坡类型 和早期偏晚史家类型的典型器物;而后者临潼姜寨出土的葫芦瓶,其年代则大致相当于仰韶文化 史家类型晚段时期 。

于是回到这几幅彩陶纹饰上,在豫西流行鸟纹的区域,如河南临汝阎村“鹳鱼石斧图”, 鸟占据优势地位 ;在关中流行鱼纹的地方,如陕西武功凤游“鱼啄鸟”细颈瓶, 鱼反而占据主导 ,两者之间争锋相对。但是到了鱼鸟过渡的史家类型,姜寨二期的葫芦瓶上,鸟和鱼不再是相互攻伐的宿敌,而是共存并融合,似乎成为了一家人。

有意思的是,也有学者把史前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同古史传说相联系,认为 半坡 文化是 炎帝 部族创造的文化, 庙底沟 文化是 黄帝 部族创造的文化。如是,那么武功游凤细颈瓶上的大鱼吞鸟图和北首岭水鸟衔鱼图则真实地再现了黄帝部族与炎帝部族长期争斗导致融合的史实。

在史前彩陶纹饰中,鱼和鸟的关系存在两种:一种鱼为鸟所擒杀,鱼死而鸟存, 两者不共存不共生 。(反之亦然),另一种则是二者均单独存在,却又呈现一种融合状态, 二者共存共生 。

这种观念,在先秦时期的神话中依旧有着精彩的表达方式:前者为 鱼鸟承续 关系,后者则为 鱼鸟并存 关系。而其中最为经典者,便非庄子《逍遥游》下的“鲲鹏”神话莫属。

1承续关系——鱼亡化鸟——三星堆金杖

三星堆金杖上有两组阴刻图案,内容一致,表达的都是一支箭射中了一只鱼,中间有鸟腾飞,箭羽尾部则是一个神人像。在这里,鱼在图案的前部,被射中头而死亡,于是变成了图案中间的鸟,两者之间可能存在“鱼亡化鸟”的象征意义。

2并存关系——鱼鸟合体——神人禺强

关于禺强的形象,在考古图像中一般会出现杂糅的特征,作为北海之海神,禺强的形象是 人面鸟身 ;但作为北风风神,他的特征又是 人面鱼身 (袁珂注)。所以它便呈现出这种“鱼鸟合体”的形象,显得尤为特殊。

3集大成者——鱼鸟互变——庄子鲲鹏

实际上,《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神话,可能正是先秦时代关于“鱼鸟”神话的集大成者。在这段被人熟知的记载中,一般认为鲲鹏二者本为一物,只存在着“鲲化为鹏”这种承续性神话意蕴。即:

但其实,二者之间应该也存在着并存的关系,即二者之间既有相互承续也有彼此独立的一面。

而鲲鹏互变的内因,其实已经蕴含在先前两件文物所表达的鱼鸟关系之中。三星堆的鱼化鸟可以看做是鲲化鹏的雏形,但在这里却是以鱼亡而代价,从而成就了鸟的神圣;但鲲和鹏之间可能并不如此,鲲的化鹏,并不意味着鲲的终结,而是以一种更加高级的形式存在,即“ 鲲鹏互变 ”。

互变的基础,则是融合,即需要同时兼备二者的神性 ,而曾侯乙墓内棺漆画上的禺强图案,可能正是这种鱼鸟互变的基础。同时,从文献中也能窥见一斑,其中提到了这样一句尤为关键:“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为何鲲鹏要去向南方?

这是因为神人禺强,本就立于北极,而身在北极则意味着只有一个方向,故四面八方皆南也!

其实这么看来, 禺强神话极有可能正是鲲鹏神话的内核所在 。禺强本形之一为鱼,禺即鱼,“神的名字就是其本质和力量的现实部分”,禺强又字玄冥,而玄冥则是北方颛顼帝的副神。“孟冬之月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巧的是,颛顼就有“死而复苏,化为鱼妇”的记载。

禺强的本形之二是鸟,是风,古籍之中的风与凤关系密切,人们认为大鸟鼓动翅膀,从而产生风,而鲲变为鹏,所凭借的正是风, 所谓“羊角”即旋风是也 ,“抟扶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鲲鹏寓意着才华横溢,志向远大,品质优良,不慕名利,向往自由自在生活。

鲲鹏的寓意非常的深远祥和,这也正体现了古人对品质优良传统美德的推崇与赞扬。

鲲鹏的形象很庞大,庄子的《逍遥游》里曾提到“其翼若垂天之云”它的翅膀十分的宽广有力,可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后人常常提到的扶青云直上,也是取自于其文。

鲲是海里面的一种大鱼,慢慢的会飞翔,可以变成一只鸟,便是现在人们说的鲲鹏。

此上是鲲鹏的寓意和形象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区别:鲲鹏,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出现的神兽,是奇大无比的两种生物。鹍鹏是中国传说中的大鸟名。

鲲鹏是鹍鹏的化身,“鹍鹏”是“鲲鹏”讹成的词。

以下是鲲鹏的相关介绍:

鲲鹏之名,最早出现于《庄子·逍遥游》,其中有鲲化为鹏的说法:“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有人认为《庄子》的鲲即是鲸鱼。《五杂俎》:鲲鹏数千里,或庄生之寓言,然崔豹《古今注》云:“鲸鲵,大者长千里。”则似实有之矣。《神异经》谓:“东海之大鱼,行者一日逢鱼头。七日逢鱼尾。”余家海滨,常见异鱼。一日,有巨鱼如山,长数百尺,乘潮入港,潮落不能自返,拨刺沙际。居民以巨木拄其口,割其肉,至百余石。

以上资料参考——鲲鹏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