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术法和咒语
厌胜”属于道家的法术,厌胜又被称为“厌魅”,大多是用来害人的,传说此法术始于姜太公,古籍《太公金匾》一书说:周武王伐纣,天下归服,只有丁侯一人不肯朝见,姜太公就画了一张丁侯的画像,向这张像射箭,丁侯从此便开始生病,什么医生都治不好,后来知道是姜太公搞的鬼,便赶紧派人去向周武王表示臣服,姜太公在甲乙日拔掉了射在画像上的箭,丙丁日拔掉了画像眼睛上的箭,庚辛日拔掉了画像脚上的箭,丁侯的病就好了。

在民间,也存在着“厌胜法”,咱们经常听说的“下镇物”就是其中一种,不过通常是用来迫害别人的,在《鲁班书》《万法归宗》《六壬仙师法诀》也都有反厌胜的符咒,不过厌胜术也有“好的”,通过下“镇物”可以保家旺业,甚至加官进爵,这种被称之为“吉祥厌胜”。

吉祥厌胜的七个方法
第一条秘诀:斗中招财法,准备一个“小船”,巴掌大的模型就可以,豪华简陋无所谓,但不可残缺不全,放在房屋的斗中(斗就是楹柱和横梁间连系的木块),如果船头朝内,则有利于居住者的财运,帮助居住者招财进宝,朝外的话,则产生反效果,万万不可。还可以用一把大米藏于斗中,同样利于居住者的财运,让居住者丰衣足食,对于钱财方面不发愁。
第二条秘诀:利学业法,取一片桂叶,藏在房屋的斗中,非常有利于居住者的学业,要考学、考证、考公职的,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另外还可以在大梁上画上官纱,在枋柱画上腰带,在门槛上画上官靴,也起到相同的作用。
第三条秘诀:增福添寿法,柏科植物藏在家中,能帮助住户老人增福添寿,可藏于屋内任何一处。

第四条秘诀:后辈贤能法,在门缝间藏上一只毛笔,利于家族后代出贤能人士,代代不息。
第五条秘诀:家丁平安法,取三片连接的竹叶,分别写上三个词:“大吉”“平安”“太平”,藏在屋顶的椽梁上,可以保一家人上下平安。
第六条秘诀:名利双收法,拿两枚真古钱,以反面朝上,放在正房梁的两端,会令居住者一家人名声大好,并且富有(名利双收)。
第七条秘诀:仕途光明法,将一支毛笔和一个墨盒,藏在木枋内,有利于居住者的仕途,不过笔头不能开叉,否则不起效果。
道家的法术书籍资料很多啊,比如比较经典的人们常知道的法术书籍 《万法归宗》 《圆光术》 《祝由术》 《鲁班书》 《符咒》
又如一些流传不广的,都可在 玄奇阁 中下载到的珍本法术符咒秘本,真的是很少见的秘本:
《中天号令三阵正法》
《书符启帝科》
《温雷袪瘟驾铁船符秘》
《先天殷雷削影符水法》
《公统三十六雷符秘》
《扫荡邪精玄都》
《清微灵宝正一登坛行道密诀》
《青灵至秘》
《先天布罩科》
《籙券玄符》
《镇宅符篆》
《北统章》
《先天袖藏密诀》
《杂项行秘》
《变坛至秘》
《梅山灵符神咒》
《秘要符章》
《青玄写检格式》
《祈雨拜诰格式》
《灵宝大斋赈济玄科》
《宴谢麻痘娘娘行科数》
打铁还需自身硬,你自己要有一定的修证功夫,越强大的道家符咒,就越需要有强大的功夫才可以。道家符咒每一道符咒有它的咒、手印、画符工具、朱砂配方,都不一样,最好还是找到一个明白的老师来教。如果是一些普通符咒的话,往往就是选择张贴、佩戴、火焚、水焚这样。你这几张符,传承都不一样,第一张应该是改善人缘用的,张贴在自己家中或者佩戴就可以,后三张是平安镇宅的,也是张贴为妙,最后一张是祝由科的符咒,需要念咒子焚化喝符水,或者以焚烧符的力量加持药品治病用的,往往都带有相应的药方。
书名:诸品灵章雷君秘旨
年代:明代
页数:20个筒子页,40面。
刻印方式:手抄本
简介:明代内府刻本就是明代皇家的刻书。作为皇家的刻书,明代内府刻书上承五代、两宋国子监刻书和元代兴文署刻书,下启清代内府(武英殿)刻书,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府刻书这一链条上重要的一环,也是古籍版本领域极为重要的版本类型之一。由于明代内府刻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由司礼监下属之经厂负责,所以内府所刻之书往往又被称为“司礼监本”或者“经厂本”。
本书为明代内府刻本,现收藏于国家图书馆。内容包含:灵符、祖师元君家书、家书封皮、家书封皮背、使者本身玄要、破地召雷罡、敕鸡、冲雷符、钁天大斧符
温馨提示:
1古籍书坊所发古籍是本人花费大量时间搜集而来,资源来自古籍收藏家、世界各大图书馆及论坛。内容真伪本人亦无从考证,仅供参考、鉴赏,请大家不要轻易尝试书中内容,否则后果自负!
2古籍书坊不会人为删减古籍内容,部分古籍因流传导致破损或缺页,均属正常现象!
3喜欢此文,烦请点赞并帮忙转发,在此感谢!更多珍贵古籍,请关注公号古籍书坊。
现在网络上有人说:「画符必须遵照法本,一笔都不能差,多一笔少一笔都不行。」听后侯先生觉得很可笑,因为说此话之人对于符咒是个外行。每个符咒都是开山祖师证悟其法之后留与后世传人的启法钥匙。祖师在世之时领了很多兵马,这些兵马在祖师离世之后也会跟随而去,随时听候调遣。
每个法术都有自己的根基和在宇宙中的能量场,能够招收和带领兵马的层次数量并不一样-1jpg
当传人正式踏入这一门之后,祖师会把自己的兵马调一部分给他用,因为刚进门的弟子本身并没有兵马可用,不能是个光杆司令,没有兵马弄得再花哨你的法也不会灵,随后传人弟子也会招收自己的兵马,逐渐扩大势力。等第二代承传弟子出现时,第一代的承传弟子再把自己的兵马分一部分给第二代弟子,其实这也是祖师的兵马,因为第一代传人弟子和其兵马都是祖师的兵马了,如此流传下去,这个军团会越来越庞大,逐渐形成一个空间势力范围(一个能量场)。
那么兵马怎么运用呢,就靠祖师留下的符咒,符咒有两个作用:
1、门派标识。兵马见到后就知道是自己人。
2、任务内容。兵马会照此执行,完成任务。
有人会认为这不是命令自己的长辈师父、师爷们干活吗?普通人理解不了。在这个团体里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团体的稳固和发展,从而万年香火万年长。人类社会是其存在的前提,脱离了人间香火便失去了根。所以里面每个成员都在用生命捍卫着自己的生存空间。在做高危险的法事时,有的法师会流泪痛哭,有人说这是进入功能态的表现,也有人说这是在请求祖师帮忙等等。
其实背后的真相是:
1、见到祖师兵马威风凛凛之英霸气势内心激动所致。
2、在此过程中见到自己的兵马损失惨重。
曾经有同道问我,说我没有见到这些啊,就是不由自主的控制不住流泪。没有天眼看不到,但你的元神却看到了这些情景,然后又映射到你心里,令内心激动或难受。
这就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符咒只是一种外在形式,当你跟本门祖师心意相通之后(即建立了一个信息能量沟通渠道),你所画的符多一笔少一笔都无所谓,也可以说当时就应该这样画才正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利接通运用本门宇宙空间能量场,使本部兵马能更加充分准确的领会任务内容,从而发挥更强的战斗力。一些刚入门的弟子所书之符,你用天眼看时会发现这道符有的笔画没有光影或者多了一道光影,那就是祖师帮忙给调整的。
随着修炼的提高,有的弟子用心念画符,然后从口中吹出也能达到一样的效果。每代的承传弟子他们所书之符都各有差异特点,只是祖师留下符咒的整体框架没有变,这不是每个承传弟子故意这样做的,而是符法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施法事件自然产生的结果。这也体现了一些高层门派符法之圆融宏大。
符咒施法的关键是要有兵马,否则你所书之符,即使如在法本上扫描一般准确也是废纸一张。符咒是给自己的兵马看的,兵马见到本门符咒,就会按其表达的能量轨迹含意行事,将令兵行,勇往直前。层次越高的兵马越勇敢,他(她)们从不畏缩,视死如归,不会怕死亡而退缩,这就是兵马之忠勇。在他(她)们看来这就是自己存在所体现的意义。
如下面这些都是符咒的古籍资料,想看的话自己可以去 玄奇阁 里下载就行了:
《大梵雷书》 《大洞治瘟箓》 《天坛官兵贯穿全宗》
《天师流传先天五雷符篆秘法》《天皇使者雷影符密》
《三坛天心正法老本书》《先天符法秘语》 《地司百病驱邪法水》 《手抄接骨神书》
《雷霆三十六标报应条律秘旨》《万神总诰降奕大法》《三勅百解符内秘》《三天秘法》
《三天秘法全》《三田和合旺店符秘》 《二限黑煞亲征梅仙斩鬼勇身散符秘书影》
《先后天满盘珠》 《先天书符百神大法乾坤两册》
《天罡祖气符法密旨》 《太上玄宗诸将符法》《如意大宝》 《家传符咒秘书》
《万邪归正》 《五雷遁甲天书》古本 《元皇杂本》 《先天结帆法密旨》
《万法归宗》里的符咒很灵验。但是要区别是什么人在书符念咒,必须是一个有德行的真心修行之法师所画所咒的符法才会灵验,因为他才能召唤符神显灵,而未经天地认可的普通人所画的符咒是无用的,如此只能是一张普通纸而已,像抄写课文一样,不会灵验的。
呵呵,差别就在这里。牛逼吧!
符咒是中国道家灵修的哲学,也是心灵最高艺术升华。古云:『若知书符穷、惹得鬼神惊。不知书符穷、惹得鬼神笑。』符咒不是迷信而是古人对宇宙气场深刻体验的记录:
符咒是山、医、卜、命、相、五术之根本;是修行者之宝录符分四大要诀:
此回答中我展示了两册关于符咒相关的古籍资料,在这两张封面图右下角处可以找此两册及还有很多其它的法术符咒类的电子书古籍,自己需要的话可以找一下
符:就是书符,代表灵界公文和法规。
咒:就是咒语,代表灵界密码与歌诵号令、说服作用。
“符咒”是中国道教用以传道修持的主要手段之一。所谓“符咒”是符箓与咒语的合称。
符的画法虽有多种多样,但一般可分为通灵修真、疗疾祛病、驱邪制煞、祈福保安这几大类。符虽有多种功能,但并不是随便一个人有了底本画后就起作用。如果他不懂符法、仪规,没有修炼过内功或未得到真传,那么即便他画的再好、再像也不会有任何效验。但如果符在内炼上乘之士手中,他就是用手指空书于所需之物,也会起到神奇的效应。
一般地说,“符”指的是用朱笔或墨笔所画的一种点线合用、字图相兼、且以屈曲笔画为主的神秘形象 ,道门中人声称它具备了驱使鬼神、治病禳灾等众多功能;“咒”指的是具有特殊音频效应的口诀,道门广泛地用以养生辅助、祈福消灾或者召驱鬼神以达到施行者的特殊目的。
本文2023-08-07 02:18:3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8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