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育堂语录.卷三(19~26)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乐育堂语录.卷三(19~26),第1张

十九

再示坎离交而生药之后,尤要知乾坤交而结丹。乾者性也,坤者命也,即金木合并也。如第运行水火,只有药生,不见丹结,其必由坎离交后,坤交乎乾,四象攒簇一团,方见造化之妙。且水火一交,真阳始产,我于此盗其气机,引而升之天皇宫内,凝息片时,务要奋迅精神,扫除杂念,一意不纷,一念不起。如此温养一番,自然龙虎争斗,撼动乾坤,霎时间那泥丸阴精化为甘露神水,寒泉滴滴,落我绛宫,有一片清凉恬淡之致。久久群阴剥尽,一灵独存,喉中堪吸涕,鼻内好栽葱,其境不一而足,皆由神火温养,性地回光,一腔阴私消归无有。所以神神相通,气气相贯,不但通一身之毛窍,且达天地古今过去未来之事。噫!神也仙乎?妙哉妙哉!其真玄哉!要不过由一念之明,一气之养,以至于如此者。吾师今与道破,尔等若遇此景之生,切莫著惊。惊则神驰气散,又辜负金花发现矣。

二十

淑端守节孤苦,愿修大道,真乃不凡之女流,吾甚怜之,且深赞之。要之,学道无他,只是一个洗心涤虑,虚其心以为基,虚则灵,灵则真心见焉,元性生焉。此即明心见性之一端也。总要知得明心见性不是大难之事。人能一念返还丹田之中,用意了照,始初动念即心矣。明则明此,别无明也。未动念之前,一片空明,虚虚浑浑,了无物事,此即性也。见者见此,别无见也。果能明心见性如此,此即于群阴凝闭之时,忽然一阳初动,瞥地回光,即古人谓“冬至阳生,夜半活子时至”之一候也。我于是回光返照于乳房,是为水源至清,可以炼神仙上药。始之以却病延年,终之以成圣作真,要无非此一候为之基也。然吾说此法极高,犹恐妇女难会,再示浅浅之学。下手之时,身要正正当当坐定,必要安安闲闲静镇,务要自劝自勉,想天下事无一件是我之真实受用。不但儿女夫妻转眼成空,究竟如旅宿之客,终夜而别,各自东西,尔为尔,我为我,两下分张;即血肉之躯,一旦眼光落面,气息无存,此身已成粪土,所存者只此心性耳。平日修炼得好,一片清机,了了灵灵,绝无昏沉,即升天堂矣。及至转世投生,我心如此其明,性如此其灵,又谁肯堕入牛马之群?此可见心性养得好者,千万世俱有受用也。且明明白白,谁肯就贫贱苦恼之家而投胎?必择其好者而生之。此理也,亦情也。若未曾修炼之人,一旦身死,心中懵懵懂懂,其犹瞎子乱钻,不择坡坎险阻,其投生也,如有冤债牵缠,不入三途六道,即堕贫苦之家,此势所必然也。贤贞等有心斯道,迩来阅历险阻艰难,尘情谅已知是幻化,不肯容心再恋。吾师劝尔等,人间富贵恩爱,纵多亦不过五六十年,终要分离,又何如道修于身,享受亿万年而不灭也。趁此看破红尘,打开孽网,用力一步跳出,日夜惟有观照乳房之中,出入之息一上一下,任其天然自在,其呼而出也,上不至冲动头目,其吸而入也,下不至冲于水府,一听缓缓而行,悠扬自得,或百或千,任其所之,不可记忆。惟是凝神于乳房,调息于乳房,顺其一出一入之常,得矣。久久从事于此,自然阳气发生,一身健旺非常,较平时金玉财帛、夫妻儿女之乐为大矣!此虽微阴偶动,仍收归炉内,不可下榻谈家常、做外事,庶日积月累,大有成效。中国古籍全录

二十一

大道非他,不过一太极而已。天地之间,化化生生,极奇尽变,不可测度。夫岂后天尸气为之哉?殆先天一元之气而已。如今道侣,只炼后天之气,养后天之神,纵然做到极好,亦不过色身健旺焉耳,而一点至灵至妙之神绝无有也,以故生则寿高百岁,死与草木同腐,虽有强弱之不同,及其归根入墓,仍与凡夫之生死无异,所以生而死,死又生,轮回辗转,不免六道沉沦、三途陷溺之苦。盖以道只一物,药止一味,不得太极根源、大药种子,虽日夜修炼,犹是有形气之姿,而欲其通玄达妙,出日步月,不可得矣。夫天地间至神至妙、至精至粹而变化无方、隐显莫测者,莫如太空元气,即无极也。此气浑浑沦沦,实无物象,又曰“虚生太极”是。然古今来神圣贤豪,及一切飞潜动植胎卵湿化之灵而异者,无不各得此元气而来。然第曰太极,犹是虚无之端,不可以神变化。迨至气机一动,分阴分阳,迭用柔刚,而太极之功始著。夫太极,理也,阴阳,气也。理气合一,而天地人物生矣。理气合一,而圣贤仙佛之丹成矣。尔等修炼,必先凝神于虚,合气于漠,此心此身浑无一物。忽然一觉而动,以我之元神化为真意主宰乎二气之回旋,而后二气之实仍不外太极之虚,所谓真阴真阳结为一黍之珠、微妙圆通、深不可识之神丹也。虽有水火之交,乾坤之运,此往彼来,旋转不息,归炉封固,烹炼无遗,总是一个虚而无朕之意处之,始足盗天地之元气,不似生形生质者实有其种类也。此为无上上乘之妙道。吾观诸生有云年老气衰,铅汞欠少,又岂知先天元气无虚无实,不比后天物事有消有长。我今直抉其微。夫人只怕炼心养性之无功耳。果能明心见性实有诸己,则神一凝而气自壮,神一清而精自盈。盖志者,气之帅也,神者,精之祖也。神聚则气聚,气聚则精聚,神清则气清,气清则精清。尔学人果能万缘放下,一空所有,则神清矣。果能凝神于虚,回光玄窍,则神聚矣。斯时也,不必求口中津生,香甜味美。然此属枝叶小效,有之亦不足贵。即丹书有云:“只见黄河水滔滔逆流”,亦不过言气动精生,虚拟其状有如此者。若云实实有之,亦是后天有形有色有味之精,非先天至精,不足重也。总之,神凝气聚,其身内身外自有油然而上升,滃然而下降,充周上下,盘旋内外,实有“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境界,又实有刚健中正、纯粹以精气象。生等行工已久,或有此神妙之机,只是未曾酝酿,不见久于其道而大化流行不息耳。生等切勿疑年老药少、日养虚无之神而不见满口津液、畅于四肢可也。

二十二

古人有二乘工法,其法维何?即佛子云:“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此即“入定工夫在止念”也。上乘工法,又古佛云:“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此即“豁然贯通,无有无无”之境界也。然此等地步,夫岂易几及哉?必由下乘工夫勉强支持,久久资深居安,自有左右逢源之候。吾再示止念之工。夫人思虑营营,自堕母胎而后,已为气质之性拘蔽,不能如太初之全无事事。及知识甫开,嗜好一起,而此心此神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已不能一刻之停止矣。于此而欲使有思无思,有念无念,非百倍其工不能。且徒止之,未必即能至于无思无虑,而况念起一心,止念又一心,不惟无以止息其心,且纵此心而纷驰者多矣。此又将何以处之?惟有以神入于丹田,纳气会于规中,此即水火交而为一。到得水火既济,两不相刑,则神之飞扬者不飞扬,气之动荡者不动荡,即是止念之正法眼藏也。至有事应酬,我惟即事应事,因物而施,称量为予,务令神气之相交者仍然无异于其初,断不使外边客气夺吾身之主气,其工不过些些微微以一点神光觉照之,不使气离神、神离气,即止念矣。不然,一念起而随止之,一念灭而随灭之,起灭无常,将有止之不胜止者。似此之不止,更甚于克制私欲之功多矣。何也?盖神气一交,浑然在抱,即得本来真面。真面现前,即正念现前,那一切邪私杂妄自不能干,任他千奇百怪、遗大投艰,我惟守我本来,还他外至,斯又何恶于事物之烦哉?然而纷至沓来,未必全不理他,不过如我前所云:惟因物付物,以人治人,斯得应而不应、不应而应之旨也。生果能止念,则心神自宁,慧光日生,切莫存一自得之念,只觉我之所修了无一得,纵有寸长,都是几经阅历许多辛苦得来,一旦失却,前功尽废。故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有此一念,自然常操常存,不识不知而顺帝之则矣。否则,忽焉而得,得即欣喜;忽焉而失,失即忧虑。此个欣喜忧虑之念,即打散我之神气也。知否?此为生近时切要。照此行持,即古佛所谓“不断百思想,菩提作么长”之谓也。如未到此境,不妨用刻苦工夫,始至无思无虑之境。中国古籍全录

二十三

太上曰:“杳杳冥冥,其中有精”,即此阴气凝闭之时,万物焦枯已极,了无声臭可闻,亦无形色可见。于此浩渺无垠、微茫莫辨之中,正是精生之候。知否?既明杳冥无朕之中,真精由此而育,若起一明觉,则减一分杳冥,而真精不能完全,无以为生养之地矣。又知否?及杳冥已久,正如今日层阴沍结,阳气于此而胚胎。久久调养,宛若无知无识,同夫蚩蚩之氓。忽焉一觉而动,则恍惚生焉,变化见焉,而后真一元阳即于此见其端倪矣。此正太上云:“恍恍惚惚,其中有物。”物即一阳之气,天地人物发生之祖气也,所谓“天地之心”即此而可见矣。诸子务要于一阳未动之前,杳杳冥冥,浑不知有天地人我,始是藏蓄之深,学美内含。迨至一惊而觉,真阳始现象焉。此个阳非易得也,必于阴气凝闭之极,我惟虚极静笃,一无所知所觉,而后真阳始得发生。故人之生,生于此阳,即天地万物之生,亦无不生于此阳。试观地有形也,月有魄也,犹人之有身一般。地不得天之元阳,月不得日之阳光,则地与月是冷冷淡淡块然一死物耳。惟地承天之气,月得日之光,地能生育万物,月能照临万物,人之采阳,又何异是?顾何以采而得之哉?盖人一身尽是昏沉魄气,惟有双眸之光始露一点真阳。此阳即真性真命,无极太极之蒂也。我能回光返照,一无所知所觉所思所虑,纯纯乎就范于规矩之中,即采回阳以为生生之本矣。迨至水府之地忽有一点蓬勃氤氲之气机,自不识不知无思无虑而来,我将何以养之?不必他求,前以杳冥而得之,仍以杳冥而守之,以还我不识不知、无思无虑之天而已。吾想人一回光,即有生气凝蓄丹田,可以长存不坏,犹物之逢阳则生也,又何况藏蓄之久,真阳发生,焉有不为长生之真人哉!但恐学者作辍相仍,斯不免有生死耳。果能常常持守,即不筑基,亦可我命由我不由天也。

二十四

今日偶闻生等高谈阔论,大有会心之处。所论人生根本,是无极而太极,一点鸿濛初判之始气,诚不爽矣。然亦知仙凡所分,只争些须耳。且由此而操存之,涵养之,运起坎离水火,以待气机之萌动,然后子进阳火,午退阴符,攒五簇四,会三归一,收归炉内,仍还太极之真。夫太极,理也,生生之本也;阴阳,气也,生生之具也。离太极则无生生之本,离阴阳则无生生之具,又将何以成法身于百千万亿也哉?吾教所以有玄关一窍,佛祖所以有“有情来下种”之论也。若无情则无种,无种则无生矣。第此种发生,稍不及防,即落后天尘垢,不堪为药。吾故教生等于无知无觉之际,忽然而有知觉,此震雷发动,复见天地之心,是其旨矣。但须平日具得有明镜慧剑,乃能不失机缄。否则,一觉之后,又觉及他事,不可用矣。故曰:“太极本无二”,只因霎时变幻,即成后天物事。所以后之修士,同一修炼,同一采取,而有幻丹真丹之分者,盖由此一息偶动之能乘机与不能乘机之故也。果能乘玄关一窍不失其机——须知先天元气必要先天阴阳水火调养,始能同类相亲,古人喻“抱鸡当用卵,补锅必需金”是矣——由是以我元神引之开关,上泥丸,我头目之昏晕者,被此神火一照,尽化为神水,入于绛宫,一片清凉,此即《易》所谓“山泽通气”也。然此气此液,实为长生大药,可以养育凡体,生成法身。学人果得此真气灵液,多年顽残宿疾,皆可从此而普消。只怕一杯之水,难救车薪之火耳。可知玄关一动,其间才有本来人、仙家种。除此一点动机,就是虚室生白亦是幻境。他如二候阳生,四候采取,一概都是阴阳水火,只可言生物之具,不可言生物之本也。试观天地阴阳不运,则万物不生,人身坎离不交,则四肢难畅。人欲疾病不染,寿命长延,惟有以先天真阴真阳循环迭运,自享遐龄。至于身内有身,子生孙兮孙又子,百千万亿法身,都从此出。所谓二候温养,即天地涵濡阴阳二气之常也;四候运行河车,即四时行而日喧雨润之谓也。至于橐籥之吹嘘,即风以散之也;精神之振整,即雷以震之也;顺其自然而运,不可不为,亦不可有为,即兑以悦之,而后生机勃发也;进之退之,送归土釜,即艮以止之,而后生息蕃衍也。若非乾之主宰,坤之收藏,维植于中,含蓄于内,其有成者亦鲜矣。吾常云:只要认得本来人,阴阳水火日夜运行不息,不必筑基,亦可长生。故历代名儒只以养虚无之性为第一大事,至于筑基,概置在后,而且不道,良以心性未纯,筑基反多魔障,知否?此圣贤所以重炼己也。

二十五

吾师前已抉出动处炼性、静处炼命的旨,其实性命二字,一而二,二而一者。分言之,混沌中有杳杳冥冥之物为性,人能惟精惟一,充执厥中,即养性也;见生生化化之门为命,人能流戊就己,宝精裕气,即立命也。要之,性命二者,不过由太极之动静分而出焉者也。夫太极无动静,而性命之动静即太极之动静。太极浑沦磅礴,无思无为,无声无臭,而究之思为声臭无一不本乎太极。故曰:太极虽无一物,实为天下万事万物之根柢也。人能寂而能惺,惺而仍寂,太极在其中矣。太极在中,即生气在中,大药大丹亦在其中。故曰:“有物浑成,先天地生。”若无此物,则无生焉。炼丹者,即炼此太极也。成仙作圣,亦无非此物也。此物在人,即“父母生前一点灵”是。修之于身,岂有他妙,只是混混沌沌中无知无动时,忽焉而有知有动,即有无相入,天人合发,玄牝之门,生死之窍。要不过自无而生有,自死而之生,自阴而及阳。乾坤之合撰,日月之合朔,人物之重生,基于此矣。但此阳生,最不易得。太上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必于天地合德,日月合璧,晦尽朔初之际,为时无多,俄顷之间,倏忽之久,非平日炼得有慧剑明镜者,不能调和水火,烹出阴阳;且非明镜在胸,不能认得;亦非雄剑在手,不能摘取,直顷刻间事耳。虽然,此顷刻最难得,昔人谓百年三万六千日,惟此一日,一日惟此一时,一时惟此一息,一息之间,其妙不过一阴一阳之动静而已。动时固非,静时亦非,惟在静极动初,阴纯阳始。此际浑浑沦沦,不识不知,氤氤氲氲,如痴如醉,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之际。此正坎离交垢,水火适成一气,乾坤合体,阴阳仍还太初,纯是太和在抱,天然自然于虚无窟子之中。倘不及防,即动后天念虑,迥非太极完成之物,不可以为丹。吾窃愿尔修士神而明之可也。修行人务须心明如镜,气行如泉,如堆金积玉人家,随其所欲,可以信手而得,然后一阳初动,始能了了明明,可以探囊而取。此时玄关初现,月露庚方,我即运一点真汞以迎之,此二候求药也,又即前行短之谓也。迨至运汞求铅,铅汞混合,收回丹釜,温养一番。果然气满药灵,天机勃发,自然而然,周身踊跃,外则身如壁立,千仞山高,内则心似寒潭,一轮月净,即当运行河车,工行四正,由微而著,自少而多,天下事莫不如此。此四候有神工,后行长之谓也。然必炼己为先,苟炼己无功,焉能筑基?己者何?即本来真性真命是也。惟于静处炼命,动处炼性,集义生气,积气成义,始有阳生之一候。迩时如某生事繁,莫不谓有损静功,岂知古人炼铅于尘世,大隐居市廛之道乎?夫道何以修?不过扫除尘垢,独露真机。生近时意马心猿拴锁不住,只为不知荣华美丽,众人之所慕所争者,无非劳人草草,世界花花,纵得如愿而偿,无非一场春梦,转眼成空,况皆耗精损神,得意之端,即失意之端,快心之处,即筑心之处,何如常乐我静可成千万年不朽之身。生席丰履厚,素处平安,须知热闹场中不是安身立命之处,必修真养性才是我一生安乐窝。倘凡心未除,尘情未断,一旦置之天上,其美盛之景胜于人间多矣,其不堕落者亦几希。且此时不能摆脱,以后过关服食,自身内外作祟现怪,谅难看破。又况天魔地魔人魔前来试道,不知此是幻境,往往认为实事,从此打散,半途而废者多也。故非经一番磨炼,不能长一番见识,非受十分洗涤,不能增十分智慧也。此即诸神磨尔处,正是成尔处。故曰:“十年火候都经过,忽尔天门顶中破。真人出观大神通,从此群仙来相贺。”如此一得永得,一证永证,亦不堕落也。吾愿生随时随处,不论事之大小顺逆,总以慧照长悬,宝刀不释,斯无处不是学道,即无处不是静工矣。又况随时随处猛奋体认,忽然动中撞破真消息出来,方知道在人伦日用事为之际,上下昭著,实如水流花放,鱼跃鸢飞,无在不是天机,不必专打坐也。夫道之不成者,总由炼己无功。生若不于廛市中炼,犹莲不于污泥内栽,焉得中通外直、独现清清如玉者乎?世之修士,不知炼己于尘俗,静时固能定,一遇事故,不免神驰气散,贪嗔痴爱纷纷而起,故每当筑基之候,行一时半刻之工,几至炉残鼎败,汞走铅飞,不惟功不能成,性命因之倾丧。如此修士,妄作招凶,古今不胜屈指也。惟能炼之又炼,自然火性不生,水情不滥,以之升降进退,久久自轻如霞举,和似风调,而丹不难成矣。

二十六

天地间一气蟠旋,发生万物而已。然一气之中,有理斯有气,有气斯有形,由此形形色色,千变万化,而莫可纪极也。夫理,即太极也。气,即阴阳也。形,即五行也。理为人之元性,气为人之心神,形为人之官骸。官骸一具,则有耳目口鼻之质,即有视听言动声音笑貌之为。况往来酬酢,日用百端,从此纷纷起矣,情欲由是而炽,伪妄自此而生,竟把本来一个圆明物事坐困而不自主。讵知物不累人,人自累物。何也?本来之性,自破鸿濛之后,识神出而用事,不知返观内照,收敛于无何有之乡,于是心为情迁,情为物役,不知返本还原,天理灭矣。不然,性也心也情也欲也,昔人所不能无者也,何以圣人借情欲以炼心性而成为圣,凡人以心性逐欲情而至于凡,岂赋畀之我殊哉?亦由不知返还之故耳。夫返还亦非难事也。佛云“回头是岸”,儒曰“克念作圣”,只在一念之间焉。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者,何其便而易耶!孔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又曰:“我欲仁,斯仁至矣。”足见一念放肆,即是丧厥天真;一念了觉,即是无上菩提。而要不过洗心退藏于密而已矣。然洗藏之法,不要看难了,犹万丈楼船,一篙拨转,即可诞登彼岸。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夫赤子之心何心乎?当其浑沦未破,一团太极在抱,虽有耳目口鼻,究不流于声音笑貌之伪、视听言动之非,至于知觉运用,喜怒哀乐,皆任其天然自然,时而笑也笑之,时而啼也啼之,前无所思,后无所忆,当前亦任天而动,率性以行,如洪钟之悬,扣之则鸣,不扣则已,一真湛寂,万象成空,真所谓天真烂漫,为为自为,了了自了者矣。此即圣人之心印也。人能完得赤子之心,虽一时不能遽臻无上正等正觉,然始而昏,继而明,久则大放毫光,与虚空同体,与日月同用。若此者,非由神气混合而来耶?《心印经》云,“存无守有,回风混合。”足见人之不能混合者,多由于明觉心生。古人教人修性炼命,必要混混沌沌,如鸡抱卵,隐隐伏藏,若有若无,不识不知,方能采得天地温和元气合为一体,始能生出鸡雏,依然如母一般。由此观之,人欲修炼,必要死却明明白白之人心,而后浑沦无迹之道心自然在抱。斯时也,欲不必遏而自遏,理不必存而自存。何也?殆太极未分、鸿濛未判之元气,有如是耳。生等不知此气,吾试切近言之。即如日光了照,万物当阳之时,天朗气清,此间不见其长,但觉其消,惟于向晦之际,浑浑然烟雾迷离,了不知其所之,此即阴荫也,日夜之息也,雨露之润也,所以有向荣之机焉。倘发散而不收敛,则天地亦有时穷。惟能阳以扬之,彰其生生不息之常,阴以荫之,蓄其化化无穷之气,然后一开一阖,一收一放,而成此万古不已之天。人身一小天地,还不是如此一般?至若生等已经衰老,从前发扬太过,渗漏良多,到今犹要日夜退藏,方可延年却病。不然,如春花之发,不久奄奄欲息矣。吾道所以教人下手先死人心,故曰:“由有而无。”此个有者,即后天知觉杂妄之灵也。必死此知觉之心,然后浑然莹然一真在抱,可得先天无极太极之真。复又教人寻道心,故曰由无生有。此殆玄关一窍开时,及时采取,不可稍停片晌,始是至清水源,真正药物火候。由此蕴蓄久久,即孟子所谓“集义生气”也。从此操持涵养,即孟子所谓“直养无害”也。自是而后日夜无间,焉有不由平旦一点微阳积而至于刚大,以充塞乎天地之间哉?无如今之学人多求速效、期近功,或行工一二月不见长进,以为此非真道,即不耐烦去做,否则以为天上至宝不轻传于人间,自恨无缘,不得真师拔苦,因此废弛者不可胜数。又谁知百日筑基之语,三年乳哺之法,皆为神老气旺、气畅神融者言之,且为私欲净尽、天理流行者言之。今扪心自问,神气圆满未也?欲净理还未也?未到此境,其何以筑基哉?吾说玄关一窍随时随处都有,只在一点灵机捷发,犹如捉雾捉云,凭空而取,不失其候,即颜子“知几其神”之意也,即吾道“活子阳生,时至神知”之语也。倘先时而知,是未来心;后时而知,是过去心;眼前有一毫思量拟议,即为现在心。著此三心,即为道之障也。三心无著,一尘不染,不谓之神,又谁谓乎?此为真清药物,自然生清净法身也。而要不过如天地一年造化,离奇万状,无非自冬至一阳之生充之。天地之道尚且由渐,何况乎人尘垢污染已深,一时难于洗涤,可不由渐而入、自微而著乎?古来大觉金仙莫非由玄关一窍下手,其后百千万亿法身亦由气机微动,随采随炼,积累而成。但此微阳初动,在人多有漠不关心,任其丧失,不知一星之火可以焚山,一涓之水可以成渠,总在人看穿此道,处处提防,在在保护,日积月累,未有不成无上菩提者。此殆天地间第一难事,惟人自造,天亦不拘乎人也。

      经典古书排行榜

      《春秋》《周易》《金刚经》《六祖·坛经》《开元占经》《黄帝内经》《山海经》 《史记》 《道德经》《资治通鉴》《三字经》《论语》《三言两拍》《法华经》《易筋经》

      1、《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 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

      荆川先生批点史记,绣像第六才子书,周易本义,昌黎先生集,第一才子三国志,第四才子平山冷燕,东医宝鉴,东垣十书,文中子中说,等等好多了 都是鄙人所见之非常好的古籍! 希望可以帮到您! 您要的岳氏族谱可以去孔夫子旧书网上找找看

古书籍大全

      一、 儒学类 《周易》(上古伏羲) 《论语》(春秋孔子) 《孟子》(战国孟轲) 《大学》(西汉戴圣) 《中庸》(西汉戴圣) 《吕氏春秋》(秦吕不韦等

      中国文化根深叶茂,古典书籍种类繁多,列举最经典的几类如下: (1)经史子集类: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

      这个说不完吧介绍几个好的给你 《四书》《五经》 《诸子集成》 《诗经》 《左传》 《国语》 《晏子春秋》 《楚辞》 《春秋三传》 《吕氏春秋》 《官场现形记》 《二

中国最好的古书

      《春秋》《周易》《金刚经》《六祖·坛经》《开元占经》《黄帝内经》《山海经》 《史记》 《道德经》《资治通鉴》《三字经》《论语》《三言两拍》《法华经》《易筋经》

      按古籍影响 周易、论语、诗经、史记、资治通鉴、本草纲目、伤寒论、四库全书、六艺十三经、孙子兵法 以下是按古籍年代 唐咸通九年刻本《金刚经》唐成都府BIAN家刻本《陀罗尼经咒》宋杭州猫儿桥刻本《文选五臣注》宋刻本《昌黎先生集》,《河东先生集》宋黄善夫家塾刻本《史记集解索引正义》金刻本《刘知远诸宫调》元至正五年刻本《金史》元大德三年《稼轩长短句》按古籍类别:经学、子学、玄学、佛学、理学、 总之门类繁多,不可细数

      中国古书:《三字经》、《黄帝内经》、《山海经》、《资治通鉴》、《道德经》、《奇门遁甲》、《孙子兵法》《易经》、《增广贤文》、《论语》、《史记》、《汉书

免费古籍网

      古诗文网/古诗词网/国家图书馆网站

      最大的散文网 wwwsbkk8古文学网 wwwguwenxue/圣言学堂 wwwfainfo/puton/indexasp诗词总汇 wwwsczh

      迅雷 土豆 百度 谷歌

中国最有名的风水书籍

      当属曲炜写的《风水宝鉴》,集古今风水绝学之大成之作,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之作,其作者为了验证风水理论的实用性,考察近千个名人故居和祖坟,他写的东西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是风水著述中少有的经典之作!

      杨救贫的书本本都是经典,非经典中的经经典~ 他是风水地理堪舆的祖师,一代宗师~ 杨救贫有《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六龙》、《疑龙十问》、《葬法倒杖》、《二十四砂葬法》、《青囊奥语》、《天玉经》和《天玉经外编》等堪舆学专著流传于世,并收入(文渊阁四库全书)你看懂看透这些书就可以让现代的易学大师叫你师父了~

      这些书籍都是简体中文文字版本的,可以访问原文下载 网页链接 本书将晦涩难懂的风水理论运用于现代生活中,侧重于追求家居生活的健康和品位,更科学、更专业地传

      最有智慧的古书排名

      《周易》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一名《易》,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本是占筮

      《菜根谭》、《幽梦影》、《小窗幽记》、《围炉夜话》《颜氏家训》、《朱氏家训》,到后来的《曾国藩家书》、《左宗棠家书》,再到解放前鲁迅许广平的《两地书》、《闻一多家书》;解放后的《傅雷家书》、《沈从文家书》等 国外的如英国培根《人生论》,

      NO10 锏 锏,(铁)鞭类,长而无刃,有四棱,长为四尺(宋制四尺为一米二), 后来才有了杨家枪和杨家将的故事NO3 矛 有古书上也说矛=枪, 但从一些小说和文

中国最神秘的一部古书

      很多,例如:《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有文章81篇,内容非常广泛《黄帝外经》37卷,据说内容也很丰富,可惜失传了 《连山》、《归藏》 周易的分支 《明心宝鉴》大约成书于元末明初,辑录者或整理者是范立本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阅览室收藏有1368年刊印的《校正删补明心宝鉴》,其善本室则藏有1553年刊印的《重刊明心宝鉴》(二卷)和1621年刊刻的标明“范立本集”《新刻音释明心宝鉴正文》(二卷),普通古籍室还收藏有《新镌校正明心宝鉴正文》,扉页上题“官板正字明心宝鉴”,“桥村庄三圣堂行”国家图书馆同时收藏有明万历皇帝《御制重辑明心宝鉴》二卷(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影印),成书于1585年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内容包括一些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和一些远古神话和传说

      十三经 《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中国十大旷世古书

      按古籍影响 周易、论语、诗经、史记、资治通鉴、本草纲目、伤寒论、四库全书、六艺十三经、孙子兵法 以下是按古籍年代 唐咸通九年刻本《金刚经》唐成都府BIAN家刻本《陀罗尼经咒》宋杭州猫儿桥刻本《文选五臣注》宋刻本《昌黎先生集》,《河东先生集》宋黄善夫家塾刻本《史记集解索引正义》金刻本《刘知远诸宫调》元至正五年刻本《金史》元大德三年《稼轩长短句》按古籍类别:经学、子学、玄学、佛学、理学、 总之门类繁多,不可细数

      很多,例如:《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有文章81篇,内容非常广泛《黄帝外经》37卷,据说内容也很丰富,可惜失传了 《连山》、《归藏》 周易的分支 《明心宝鉴》大约成书于元末明初,辑录者或整理者是范立本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阅览室收藏有1368年刊印的《校正删补明心宝鉴》,其善本室则藏有1553年刊印的《重刊明心宝鉴》(二卷)和1621年刊刻的标明“范立本集”《新刻音释明心宝鉴正文》(二卷),普通古籍室还收藏有《新镌校正明心宝鉴正文》,扉页上题“官板正字明心宝鉴”,“桥村庄三圣堂行”国家图书馆同时收藏有明万历皇帝《御制重辑明心宝鉴》二卷(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影印),成书于1585年

      中国古书:《三字经》、《黄帝内经》、《山海经》、《资治通鉴》、《道德经》、《奇门遁甲》、《孙子兵法》《易经》、《增广贤文》、《论语》、《史记》、《汉书

中国人十大必读古书

      1、中国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 《诗经》 孔子 2、兵家韬略之首 《孙子兵法》 孔武 3、垂范千古的儒家经典 《论语》 孔子及其弟子 4、中国道家学说的开山之作 《老子》 老子5、最爱中国人推崇的英雄传奇 《水浒》 施耐庵 6、包含处世权谋与人生智慧的杰作 《三国演义》 罗贯中 7、东方世界的《堂吉诃德》 《西游记》 吴承恩 8、成就人生事业的大学问 《菜根谭》 洪应明9、不会做诗也会吟 《唐诗三百首》 孙洙,徐兰英 10、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 《红楼梦》 曹雪芹,高鹗

      如下:《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史记》,《论语》,《孟子》,《孙子兵法》,《道德经》,《诗经》

      《太平广记》 全书按题材分为92类,又分150余细目神怪故事所占比重最大,如 明代拟话本有的据古书记载敷演成篇,如《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中,咏菊花事,出自《

中国十大经典古籍

      1、《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 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

      如下:《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史记》,《论语》,《孟子》,《孙子兵法》,《道德经》,《诗经》

      我国古籍目录数量多、种类多,内容极其丰富如果从目录编制的体例看,大致可分如下三种:第一种,部类前后有小序,书名之下有解题解题又叫叙录或提要它的作

人生在世,竟不如草木之生生不已。或一世为人,转世即堕畜道,或一生受福,转生即遭惨刑。此岂天地之不仁哉?夫以无知之草木尚知归根返本,以完乎生生之旧,而人则气拘物蔽,日就销没,不能复其本来之天,是以天虽有生育之恩,雨露之润,而无如生理之不存,生机之日殒,何也?吾师哀悯世人,特教人返本还原,永无生灭之患;即不然,亦可保厥本根,不至深沦于三途六道也。吾常言下手兴工,莫如人之眼目。盖目者,神之光也。学人每每好贪外光显呈于双眸之前,以为金光焕发即修真之效验。岂知天道贵收而不贵发,人道又何独不然?古仙云:“太阳流珠,常欲去人,逆而纳之,则金华内蕴矣。”苟不知逆而喜顺,常将神光发越在外,驰于视听言动之妄,贪嗔痴爱之非,日殒日销,即欲长有此身犹且不能,而况身外有身、为千万年不朽者乎?惟有垂帘塞兑,常将我一点灵光收入虚无窟里,不出不入,无虑无思,久之金光养足,自可化为阳神,而为我身主宰,且可以化数千百万阳神充满于虚空上下,而为至玄至妙之神仙焉,岂特一灵炯炯、洞见如来已哉!但恐太阳流珠有欲去人之意,而我即随其流而逐之,则元神日梏,元气无存,生机遂绝矣。此件工法,浑无难事,只须稍有意思将目光收敛之足矣。昨言元神斡运其间,究竟元神在人身中,藏于何所,长于何地?有曰“方寸之地为元神之居”,有曰“玄关之内为元神之宅”,又曰“天谷元神,守之自真。”此三处,皆元神之所栖。但不知下手之初,何处为始?《易》云:“洗心退藏于密”是。又闻古云:“方寸之地,吾身之堂也。玄窍之内,吾身之室也。”众人则守神于方寸之地,耳目得入而摇其精。修士集神于玄窍之间,耳目无门而窥其隙。如此看来,下手之时,即当集神于玄关窍中,虚无圈内,庶几混混沌沌,杳杳冥冥,无人无我,何地何天,方能养成不二元神。若不藏于隐幽之地,而常于方寸中了了灵灵,未有不驰于尘情俗虑,而日夜无休息也。何谓天谷?盖人头有九宫,中有一所,名曰天谷,清净无尘,能将元神安置其中,毫不外驰,则成真证圣即在此矣。所以《黄庭经》云:“子欲不死修昆仑。”是可见守此天谷有无限妙蕴也。诸子知之否?中国古籍全录

十一

学人欲归根复命,唯将此心放下,轻轻微微,以听气息之往来。若气太粗浮,则神亦耗散,而不得返还本窍,为我身之主宰。若听其气息似有似无,则凡息将停,胎息将现,而本心亦可得而见矣。古人谓“心易走作,以气纯之”是矣。苟不知听息以收心翕气,则神难凝,息难调,而心息亦终难相依。此听息一法,正凝神调息之妙诀也。果能以神入气,炼息归神,则清气自升,浊气自降,而一身天地自然清宁。到得天清地宁之候,瞥见清空一气自回环于一身上下内外之间,而非第胎息发现已也。尤要知此个胎息非等寻常,是父母未生前一点元气,父母既生后一段真灵,性得之而有体,心得之而有用,在天为枢,在地为轴,在人为归根复命之原。人欲希贤希圣希天,舍此胎息,无以为造作之地也。诸子近来用工,唯将心神了照不内不外之际,虚心以听气息之往来,庶几神依息而立,气得神而融,未生前一团胎息可得而识矣。由是言之,此个胎息诚修炼之要务也。夫岂易得者耶?古云:“入定工夫在止观。”何以止?止于脐下丹田。何以观?观于虚无法窍。如此则心神自定,慧光日生,以之常常了照于不睹不闻无声无臭之地,而胎息常在个中矣。若但粗定其息,未入大定,此个胎息尚非真也。吾恐诸子未到如如自如之候,而凡息暂有停止,即谓胎息自动,则失之远矣。人到胎息真动,一身苏软如绵,美快无比,真息冲融,流行于一身上下,油然而上腾,勃然而下降,其气息薰蒸,犹如春暖天气熟睡方醒,其四肢之快畅,真有难以名言者。到此地位,清气上升于泥丸宫内,恍觉一股清灵之气直冲玄窍,耳目口鼻亦觉大放光明,迥不同于凡时也。他如凡息初停,胎息亦不无动机,总不若此大定大静之为自得耳。吾昨教栖神泥丸,只须以一点神光默朝上宫,不可太为著意。著意则动后天浊气,犹天本清明,忽然阴云四塞,则清者不清矣。此中消息,说来尔诸子慢慢揣度。

十二

当夫静坐之时,一心返照于虚无祖窍,务令无知识,无念虑,尘垢一空,清明当见,庶几混混沌沌中落出一点真意,即是先天之意。从此有觉,即先天之觉,从此有动,即先天之动。此非难得之时也,随时观照,无不如是。但恐浑沦之候,无有渣滓,而却以昏沉处之,毫不自主。或于混沌中忽有清明广大之象,不胜欢欣鼓舞,而以好事喜功之心挠之。无怪玄关一窍,愈求而愈不见也。今教生于动静之际,无论气机动否,我唯以了照之心觉之守之,则主人常在,而大丹不难成焉。总之,清明之神由混沌而来,故古云“修道之要,不在尘劳不在山,直须求到杳冥端。”夫杳冥端,即虚极静笃时也。虚之极,静之笃,而真精真气真神即从此而生。古人谓玄窍一开,即如太极一动,阴阳于此分,又谓伏羲一画,两仪于此兆,其间千变万化,无穷无极,莫不由此混沌一刻立其基。足见玄关一窍随时都在,只须一觉心了照之,主宰之,则玄关常在,而太极常凝矣。特患人不入于杳冥,无患玄关之不发见也。要知此个杳冥,不是空空可得,须从动极而静,真意一到为之造化,才能入于杳冥。及静极而动,此时阴阳交媾,将判未判,未判欲判,恍恍惚惚中,忽觉真铅发生,此即玄关现象,全赖元神为之主持。吾师见生迷于此个消息久矣,今将妙理一口吐出,俾生等知得玄关一窍无时不有,无在不然,但以元神主之足矣。至于气机之消长,且听其盛衰,而主宰切不可因之有消长,此即是真正妙诀。吾师昨言胎息,此中亦要分明。夫胎息非口鼻之凡气,非丹田之动气,非知觉之灵气。原人受生之初,父精母血媾成一团,此时是个浑沦物事,并无气息往来,只是个中微有一缕热意与母脐腹相联。自脱胎而后,剪断脐带,即另起呼吸,直从口鼻出入,而天地一点灵阳之气则落于中丹田。凡息一起,胎息即隔,一点元气不能住于中者,自离母腹时已然矣。虽然,莫谓竟无也。人能一心静定,屏除幻妄,回光返照于印堂鼻窍,自然渐渐凝定,从气海而上至泥丸,旋复降至中田,何莫非此胎息为之哉?虽然,先天之胎息,非得后天之凡息,无以运行;后天之凡息,非得先天之胎息,无以主宰。人能凡息一停,真机一现,凡息都是胎息。若杂念未除,尘心未净,纵胎息亦是凡息。学者识之。修炼之道,与天地开辟之道,同是一理。即如而今下元,世道浇漓,人心险诈,亦已甚矣,不将水火刀兵等劫以扫除之,则混乱之天下其何有底止哉?人身亦然。当此私欲正甚、血气就衰之年,不先从极动之处渐而至于静地,则人心不死,道心不生,凡息不除,真息不见。故必动极而静之际,忽来真意以主持之——此意属阴,谓之己土——少焉恍恍惚惚,似梦非梦,似醒非醒,于此定静中,忽觉一缕热气,混混续续,兀兀腾腾,此即神融气畅,两两交会于黄房之中,不由感触,自然发生,此即玄关兆象、太极开基也,唯用一点真心发为真意以收摄之——此意属阳,为戊土。其实一意,不过以动静之机分为戊己二土而已。盖以玄牝未开,混沌之中有此真意为主,即无欲观妙之意。及玄牝开而真机现,即有欲以观窍。一为无名天地之始,一为有名万物之母。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皆此一点真意为之机括——我于此急以真意运行,庶不至感而有妄思,动而又他驰。所以天关在我,地轴由心,宇宙在身,万物生心,皆此时之灵觉为之运用而主持也。故曰略先一意,则真机未现,采之无益,略后一意,则凡念已起,采之多杂。学人须于此间认得清楚,纯以真意主持,毫不分散,久之气机大有力量,一任随其所至,我不加一意,参一见,唯了照之而主持之,得矣。但生等才初有象,必至静处收持。到得气机壮旺,一静即天机发动,迅速如雷,虽一切喧哗之地,闹攘之乡,其机亦不能禁止。总要有灵觉之心,庶无差忒。ARTXCN

十三中国古籍全录

修炼一事,不是别有妙法,无非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而已。如春夏之际,果木畅茂,花草盈畴,何其蓬蓬勃勃之无涯若是耶?又谁知发泄中尚藏收敛之意。古人谓夏至阴生,犹后也。秋冬之时,物汇凋残,霜雪凝结,何其气象之惨淡若此哉!又谁知摧残内自寓发皇之机。古人谓冬至阳生,犹未也。以此观之,足见阳中生阴,阴里含阳矣。学道人当其龙虎相斗,水火相射,一似春夏之万物滋荣,我于其中须如如自如,了了自了,不随气机之动而动,是即阳里生阴也。及气机一静,龙降虎伏,水刚火柔,两两相合为一,此即秋冬归藏之象也。我于此时必入恍惚杳冥之境,不令昏昏似睡,亦不使昭昭长明,却于寂寂之中而有惺惺之意,在我不随气机之静而静,此即阴中含阳也。吾再进为告曰:修道人务将一切闲思杂虑扫除,粗息暴气收摄,然后凡阴凡阳尽息于外,而真阴真阳始发生于内。古云:“若要人不死,除非死过人”者,此也。人若不肯耐心静坐以除凡思凡虑、凡息凡气,纵说我心能静,我神亦宁,亦是粗粗之神,不足以成道。唯能扫得干干净净,呼吸之息若有若无,思虑之神无出无入,我于此一任寂然杳然,唯以主人翁坐镇中庭,不动不摇,如此温养,自有真阳从虚无窟子出。若不由他自动,却以心去推移斗柄,皆由我之造作存想而来,一任搬运不停,终年竟月,只是后天识神引起后天凡气,不可以成丹也。诸子务于心息相依、阴阳交会之时,久久涵育薰陶,必使我真阴真阳凝成一黍之珠,然后有真种焉。有真种,犹不可欲速成功,以期玉液丹成,且必俟我这个黍珠水火淘汰、阴阳含养,果然老壮,如胎婴在母腹中,脏腑肢节百体俱全,方可成个完人。吾观诸子每每一入杳冥,即起个计较意,不然,亦多有随其杳冥昏昏而睡,全不以主人翁安神静坐,看守其中。所以学道人无不有丹,只为起大明觉,夹后天识神而散者有之;即不起明觉,或因神昏气倦而没者亦有之。所以丹之不结,道之难成也。从今后静坐一次,管他杳冥不杳冥,总将我元神发为真意以为之主;其杳冥境到,阴阳交会一区,我以真意主之;即至杳冥久久,真阳发生,我亦以元神主宰之而变化之,此外不参一见,加一意,方是吾师上上乘修炼之道。

十四

近时修养一事,坐下存神入听,务将万缘放下,然后垂帘塞兑,回光返照于玄玄一窍之中。始而神或不凝,息或有粗,不妨以数息之武火,微微的壹其志,定其神。如是片晌,神凝息定,然后将心神放开,不死死观照虚无一窍,唯存心于听息。此个听字,大有法机。庄子云:“壹若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要知此气,不是口鼻之气,不是肾间动气,更不是心中灵气,此气乃空中虚无元气,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者,此也。唯能存心于虚无一气,此心此神即与太和元气相往还,所谓神气合一,烹炼而成丹也。若著凡息,还不是神与凡息相交,又何以成丹哉?经云:“不神之神,真神也。无息之息,真息也。”我须于混沌中落出先天一点真意,以之翕聚元气,是元神与元气相交,而大道可成。苟有粗息,我即轻轻微微将此凡气收敛至静。到凡息已停,不问他元气动否,而元气自在个中矣。我当凝神以正,抱意以听,此亦阴阳交媾之一端也。况乎下手之时,口鼻眼目之窍皆能固闭,独有这个耳窍尚未尽闭。我一心以听,即耳窍常闭,而众窍无音矣。此个听法,第一修炼良法。如此久听,自然真阳日生,而玄牝现象矣。

十五

天地虽宽,原有鬼神之灵主宰于其内,以为吉凶祸福者也。古云:“暗室屋漏之中,无时不有鬼神。质之在旁,临之在上,不是仿佛之见,是的的确确有相在尔室者。”故人能清静其心,无私无欲,所与共往来者,无非清明广大之神。若昏蒙蔽塞,奸诈邪*,所感召者,尽是魑魅魍魉之类。足见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天下事无不如此。观此而慎独之工其可忽耶?吾传授听气一法,亦是一个名目,要不过教诸子三宝闭塞,全无一点浮游之气著于外,所谓“真气半点不渗漏,而大丹可凝”者,此也。亦要知得听而无听法则,若一著于迹,著于意,即落边际方向,不可以言本来之道矣。知否?而要不过凝神于虚,合气于漠,常惺惺天,活泼泼地,一身无处不照,却一身并无所照,斯道得矣。至于鼻窍,是从父母媾成一团之际,氤氤氲氲中,那个精血肉团有一线如丝包于周身,此时借母之气渐吹渐长,竟成任督二脉,先生两个鼻窍,故古人谓鼻为始祖是。自生身下地,另开门户,别立乾坤,而呼吸从此起。此时先后二天之气犹合为一也。迨知识开而私欲起,扞格于外纯是一团躁急之气,而天地清空之气自此渐相违矣。所以年少日长,及壮则消者,职此故也。吾师悲悯世人,生死无常,轮回不已,因示人返还之术,先教人视鼻端,其即仿天地生物之理,逆而修之于身,以成长生不老之仙欤?要知是法也,非理也。诸子须要有视无视、有心无心出之,斯得其宗旨矣。他如炼精化气,虽是下手初基,要知人无精则无气无神,亦犹灯之无油则无火无光也。但云炼精,而不知生精,又将何以为用哉?黄帝云:“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后人解释,有节饮食薄滋味之说。又古人云:“精以静而后生。”术家以搬运按摩动摇其精,误矣。广成子云:“毋摇尔精,毋劳尔形,毋俾尔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此可见保精之道,又在乎身无摇动,心无杂妄矣。古人云:“精由情感而动,精欲动而窒其情。情由目见而生,情一生而瞑其目。”保精之道于此完矣。人果能凝神调息于方寸,一心不散,一息不出,犹天之气下,地之气上,上下相融,自然成雨。精之生也,又何异是?只怕心不静而息不调,上下不相混合,斯精所以日消也。至如心中灵液下降,则无形色可见,而泥丸阴精化为甘露,此有可以窥者,但要勤修炼耳。否则,著有著无,皆耗精者也。至于精已化气,则神气混合,心息相依,其身体内外泰然融然,有苏软如绵之意,此即气生之兆也。但此气生时,即玄关窍开时。古云:“阳气始生,此身自然壁立,如岩石之峙高山,此心自然凝定,如秋月之澄潭水。”泄泄融融,其妙有不可得而拟议者。故古云:“奇哉怪哉!玄关顿变了,似妇人受胎。呼吸偶然断,身心乐容腮。神气真混合,万窍千脉开。”盖此时有不知神之入气、气之入神者。然又非全无事也,不过杳冥之极,有如此光景耳,寂寂中自然惺惺,举凡身内身外略有微动之机,无不及觉。以后炼气化神,温养泥丸之宫,化尽阴霾之垢,自见神而不见气也。诸子了然于心,庶不误入歧途矣。中国古籍全录

十六

修炼工夫,进一步,更有一步,直到真空妙有,才算大丈夫功成名遂之候。莫说修炼一道至虚至细、不可以层次计也,即日用应酬之类,亦是由浅而深,要做到无人无我无寿者众生诸相,才算与人无忤。又如人欲向善,必先语以因果报应,才肯出力舍财,及习之久久,然后语以仁义之行,不邀功,不计名,从此引入大道,亦是神圣苦心。昔庄子云:“名利者,天下之公器,只可以少取,而不可以多得。仁义者,天下之遽庐也,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留。”庄子之言,诚见到语也。吾前云,积功累德,不必他求,唯勤修大道于己,以之自任,更将此道信受奉行,推之于人。此扶道卫教之功,天下无有出于此者。诸子既闻大道,应以大道自任,其德在是,其功在是,即成真证圣亦无不在是,只怕行有不力耳,又何事以外求功哉!然此一法,只可为造诣高深者说,若与初学人言之,又恐涉于自了,徒知润身肥家而一毛不拔,又无以感神天之悦也。知否?至玄关一窍,前已屡为抉破,学人必须明这个消息,然后才有把柄,盖所谓本来人是,是即人受气成形之初一点灵阳之气。人欲修成法身,岂外此灵阳之气乎?古云:“药出西南是坤位,欲寻坤位岂离人。分明说破君须记,只恐相逢认不真。”此人,非如外道以童男童女为侣伴也,乃是无极之极,太极一动,而有此一点灵阳正气,为人受气成形之本。若得此个本来人,大道自然有成。然非易得也。必须于假中寻真,然后此人始能现象。夫人有身后,日夜水火交会以生血肉之躯,全赖此心中之火、肾中之水以为之既济。兹欲寻真,不仍于后天水火中寻出离中之一阴、坎中之一阳,又从何处下手?故曰:“真者,借假以施工也。”修行人知生死之关,明真假之故,欲穷生身受气之初那一点虚无元阳,必先向色身中调和坎离水火。迨后天水火既调,然后坎中一阳自下而上,离中一阴自上而下,上下相会于虚危穴中,烹之炼之,而先天一气来归,玄牝之门兆象矣。此坎中一阳、离中一阴,即内财也。日夜神火温养,不许一丝渗漏,即积内财也。能向自家身心寻出一个妙窍,即内法也。前言本来人,即内伴侣也。云虚危一穴,即内地也。欲炼神丹,四者岂可不备乎?内之法财侣地,吾已道破。外之法财侣地,诸子谅已知之,吾不再赘。有此坎离真阴真阳,一鼓而出,及至水刚火柔,鼎虚药实,自然天地一点真阳之气不自内不自外生出来,此即所谓真铅也,又即所谓先天乾金也。夫以凡铅而言,则坎中一阳、离中一阴,皆真铅。以先天真铅而论,则坎中一阳、离中一阴,皆属后天有气有质之物。从此想来,此个真铅真阳不自坎生,不自离有,原从不内不外虚无窟里,由坎离水火二物煅炼而来者也。吾今道破,以免学人误认坎中阳气为吾人炼丹之本,庶乎其不差矣。

十七

天地之生人也,同是乾元一气,此气即太和之气,在清空中浑沦无间者是。人受阴阳之陶铸,而生此血肉之躯,虽由太极而阴阳,尚是真阴真阳,无有渣滓,其去太和元气殆不远也。自有生后,气拘物蔽,那色身中阴阳尽化为思虑知觉之神、呼吸运动之气、夫妇交感之精,有阴无阳,不堪入药,又何能成丹?可知后天精气概属渣渣滓滓之物,修炼虽不得不借此入门,然而结丹则全不用此,夫以其有形有色,不能成就虚无一粒金丹也。若修性徒炼气质之性,炼命只炼血肉之命,莫说不能成丹,即能成丹,亦是幻丹,堕于狐狸之窟、蛇鼠之群,及其究也,不免天神恼怒,雷霆诛殛,永不得为人身,岂不可哀也哉!至人明得金丹大道系清灵之气结成,而清灵之气又不自来归,必假我身中真阴真阳然后可以招摄得来,古人谓“二八同类之物”是也。尤要知此个元气,本无朕兆可寻,亦无方所可测,于何求之见之耶?唯即我身真阴真阳发生时节,即是元气来入我身,以擒制我身中之灵汞阴精,自然凝结为丹。所以古仙云:“修道人须先晓两重天地,两个阴阳,方好兴工。”所谓两重天地者何?即先天后天是。所谓两个阴阳者何?即如打坐时,必向后天色身上有可以为依傍者下手。夫一呼一吸,即阴阳也;阴阳原一气,一气散而为阴阳,此凡阴凡阳也。学人打坐,必先调外呼吸,以引起真人元息。调外呼吸,必先以意为主。孟子曰:“志,气之帅也。”古仙云:“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己持心。”可知正心诚意为修炼之本也。调此呼吸,以目了照于丹田中,以息下入阴跷,提起阴跷之气上入黄庭,又以息引起绛宫之阴精下会丹田,此亦凡阴凡阳也。久之阴精与阳气两相交融,凝于丹田土釜之中,自然阴精化为真阳之精,凡气化为真阴之气,蓬蓬勃勃充周一身,此即真阴真阳,与元气不相远也。诸子要知元气本无形状,其蓬蓬勃勃者,亦是真阴真阳之气,非天然元气。若谓天然元气,去道远矣。要知此中安闲恬静者,即是元气来归,不离阴阳,亦不杂阴阳。吾师示生每坐一次,务要有安然天然自得光景,方见本来面目,不可执著元气竟如一物可也。吾师传玄至此,可谓抉透精微,挖出心肝与诸子看,生须著实行持,如董子“正其诣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可矣。至于有效无效,毫不期必以为喜忧,庶几近之。中国古籍全录

十八

如今世人说他不爱身,看一切作为,事事俱向身上打算,究之爱其身者,皆害其身者也。他如娇妻美妾,迷花恋柳,日日消耗精神,斫丧元气,明知美色*声杀人利刃、毒人狂药,及至死时,恬不知悔,亦何其多!夫名利场、恩爱多,谁不知大火坑?无奈明知之而明犯之。当其性情已乱,志向昏迷,虽有刀锯鼎镬在前,毒蛇猛兽在侧,亦不遑顾焉。所以古之人多寿而康,今之人多夭而病也。吾常言玄工无他,只是一个顺其自然可以尽之。然虽顺自然,其间亦有旋转造化妙诀。即如下手之时,以坎下动气收入黄宫,与离内阴精配合为一,此不是全无事事,如修性者之空空了照也,必观诸阴跷之下,绛宫之上,凝神于土釜,即是初步采取法程。及水火相激,龙虎交争,忽焉真气冲冲,一阳微动,此即真阴真阳用事。虽不可上下了照,然亦必视真阳上升,我以呼吸略为提之,真阴下降,亦以呼吸略为收之,是为河车工法。古又云:“外药发生,在造化炉中,不出半个时辰立地成就。内药发生,在自己身中,须待十月圆足。”何以半个时辰即生外药?盖言水火相交,玄关窍开,即是外药生矣。此是最不易得者。但外药发生,金木相吞,水火相射,分毫不可差忒。差忒则大药不能成就。此非别有一道也,以此外药之生,必心纯意正,了无外驰,药才能生。若有一毫念起,即落后天知识,元气又被打散矣。故曰:“白虎为难制之物,倘用之而不得其法,必有噬人之患。首经为难得之端,倘求之而不失其时,必有天仙之分。”此时切忌念动意驰,他如邪*等心,更不待言矣。人能静定半时,了照气机,自然药归炉鼎,而升降上下,为内药矣。虽然名为内药,其实皆一气也,不过在外时,纯是天然一气,及引之入内,则有后天之精气神在,稍不同耳。然以外药来归,无非欲化内之精神皆成先天一气,故必须十月之久方才圆足。尤要知金水非火不能上升,故必需内呼吸之神息,神息,即火也。丹非土不凝,故必以我之真意为之布置调停。其实皆一道也,不过气机之初动再动略有所分,在下在中在上各有一样。故丹经谓之“阳生采取,药动河车”,皆自然之道,无非气机之大小有不同,而河车之大小亦各别也。生等须以活法行之,得矣。若世人之概不言法者差,太沾沾于法者亦差。我今所传,的是真正心法,非心诚好道,不得闻也。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