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古籍保护办法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古籍的保护,促进对古籍的研究和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古籍的普查登记、保存修复和使用保护等行为,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古籍保护应当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第四条 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和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本区域内的古籍保护工作。
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和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文化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区域内的古籍保护工作。
教育、民族宗教、史志、档案等部门和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古籍保护工作。
鼓励社会机构和个人参与古籍保护工作。第五条 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和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应当将古籍保护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和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应当为古籍保护工作管理机构和国有古籍收藏单位提供必要的人员保障。古籍保护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古籍保护经费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挪用。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组织成立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对全市古籍保护工作进行评定、论证和专业指导。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明确古籍保护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全市古籍普查登记成果的汇总、古籍联合目录整理等工作,并向古籍收藏单位和个人提供古籍版本鉴定、保管、修复和使用等方面的咨询服务。第八条 对古籍与古籍收藏单位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对列入各级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予以重点保护。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江苏省古籍保护单位和所藏古籍被列入各级珍贵古籍名录的单位,予以重点扶持。第九条 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和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对有下列情形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
(一)长期从事古籍保护工作,成果显著的;
(二)将非国有古籍捐赠给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有古籍收藏单位的;
(三)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利用古籍从事公益性服务,成果显著的;
(四)在古籍保护科学技术方面有重要贡献的;
(五)在古籍面临严重危险时,为抢救古籍作出重要贡献的;
(六)在古籍保护领域作出其他重要贡献的。第二章 普查与登记第十条 辖市(区)人民政府和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内古籍的普查、登记工作。
古籍收藏单位应当向所属辖市(区)人民政府或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文化主管部门登记所藏古籍。鼓励收藏古籍的个人向所属辖市(区)人民政府或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文化主管部门登记所藏古籍。第十一条 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和镇江新区、高新区管委会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对本区域内的古籍建立古籍保护档案。古籍保护档案应当包括各古籍收藏单位所保管古籍的书目、版本信息、保存状况,及古籍保护设施情况等。第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市珍贵古籍名录。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名录申报工作,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对古籍收藏单位和个人申报的古籍进行评审,形成推荐书目,经公示后报送市人民政府公布。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古籍,凡列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珍贵古籍名录的,应当收入市珍贵古籍名录。第三章 保存与修复第十三条 古籍收藏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配备防火、防盗、防自然损坏等设施,进行书库的建设与维护;
(二)建立古籍库房管理、古籍阅览等各项古籍管理制度;
(三)建立完备的古籍保护工作档案,包括古籍目录、接收档案和修复档案等;
国有古籍收藏单位应当配备专职的古籍保护人员。第十四条 国有古籍收藏单位,不得对所藏古籍实施赠予、出售、出租、担保等行为。第十五条 国有古籍收藏单位因科学研究、举办展览等原因需要将所藏古籍出借给其他单位使用的,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备案;出借的古籍列入各级珍贵古籍名录的,还应当报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备案。
出借国有所藏古籍时,出借双方应当签订借用协议,明确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确保古籍不受损害。
1、招隐寺
招隐山原名兽窟山,因南朝著名艺术家戴颙隐居于此,拒不出仁而得名。
招隐寺初建于山上,由戴颙故宅改建。
戴颙只生一女,戴颙死后,女矢志不嫁,舍宅为寺,故名招隐寺。
2、虎跑泉
在山路左侧,相传东晋法安禅师初来山时,饮水困难,虎为他刨出此泉,故名虎跑泉。
泉方池,中有井,泉眼在井中,水清澈,可烹茶。
上有虎跑亭,一名虎泉亭,长方形,设计美观大方。
明嘉靖年间袁继祖重砌方池,改名"万古常清池",表明泉水常年清澈见底,故虎跑亭又称"万古常清亭"。
3、九华山
九华山为皖南三大山系之一,主体是由花岗岩岩体组成的强烈断隆带。
其边缘地区除部分为沉积岩外,大都是由花岗闪长岩组成的褶皱断块轻度隆起带。
九华山地处北亚热带,不仅受到湿润季风的影响,而且受到山区海拔高度、地形地势的制约,所以具有温和、湿润、阴凉等山区气候特点。
4、米公祠
米芾欣赏镇江美景,作画数十年,先后营造了三处住宅。
北固山下,有天然图画的海岳庵;千秋桥畔,有垂荫一亩的西山书院;南郊鹤林寺旁,有题为"城市山林"的精舍。
米芾五十七岁时病死在淮阳军官邸,其子米元晖遵照父亲的遗愿,将遗体归葬鹤林寺前,并舍宅建祠纪念,即为米公祠。
5、茂叔莲池
鹤林寺左边有一小池,据说是宋朝周敦颐(字茂叔)所凿,所以叫茂叔莲池。
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因年幼丧父,随母来镇寄居舅父家,平日与鹤林寺和尚寿涯友善,曾借住寺中读书,生平最爱莲花。
著有《爱莲说》,为世人传诵。
他在寺中凿了一口方池,栽种莲花,称爱莲池,即茂叔莲池。
一、民间文学
1、《华山畿》和华山畿的传说镇江新区社会发展局。
2、蒋乔镇的民间故事润州区蒋乔镇人民政府。
3、丹阳曲阿美酒传说丹阳酒厂。
4、丹阳汤展文传说丹阳市文化局。
5、董永与七仙女传说丹阳市文化局,丹徒区上党镇槐荫村。
二、民间音乐
1、丹徒南乡田歌丹徒区文化馆。
2、中国古琴梅庵琴派镇江梦溪琴社。
三、民间舞蹈
1、马灯阵舞丹阳市文化馆,润州区蒋乔镇嶂山村委会。
2、扬中九狮图扬中市八桥镇文化站。
3、龙舞·二龙戏珠句容市文化馆。
四、传统戏剧
1、扬剧(金派艺术)镇江市艺术剧院,京口区镇江康盛剧社。
2、丹剧丹阳市文化局。
五、杂技与竞技
1、花毽丹阳市云林中心校。
2、芦江张家镗句容市文化馆。
六、民间美术
1、华山太平泥叫叫镇江市太平民俗民艺馆。
2、玻璃雕绘画费维本大师工作室。
3、铜版彩画京口区康顺伟。
4、扎染画缋京口区朱文祥。
5、剪纸(字)丹阳市徐龙泉,京口区陈佑丰。
6、句容·秦淮花灯句容市民间工艺彩灯厂。
7、扬中玉雕扬中市三茅镇文化站。
8、面塑,丹阳市沈建国,扬中市西来桥镇文化站。
9、扬中竹编扬中市文化馆。
10、烙铁画丹阳市张铜初,润州区陈宝玉。
11、丹阳刻瓷丹阳市邵同义。
12、丹阳泥塑丹阳市安有芳。
13、正则绣丹阳市吕存。
14、高资石雕丹徒区赵斌。
15、丹徒上党挑花丹徒区文化馆。
16、缝纫机绣京口区黄振凤。
17、根雕润州区王塑。
七、传统手工技艺
1、丹阳黄酒酿造技艺丹阳酒厂。
2、丹阳漳绒织造技艺丹阳市春明漳绒厂。
3、扬中萧笛制作技艺扬中市的长鸣乐器厂。
4、织毯扬中市文体局。
5、青铜铸造扬中市文体局。
6、“两页半”碑帖装裱技艺可挂绳和合杆的安装技术京口区杨志贵。
7、丹阳风筝制作技艺丹阳市李锁林。
8、漆器制作京口区杨新伟。
9、邮票拼贴画技艺丹阳市韩荣庆。
10、镇江水晶肴蹄镇江宴春酒楼有限公司(镇江肴肉)的制作技艺镇江老宴春饭店有限公司。
11、镇江蟹黄汤包的制作技艺镇江宴春酒楼有限公司。
12、镇江锅盖面的制作技艺镇江市饮服行业协会。
八、传统医药
1、唐老一正斋膏药文化京口区唐镇北。
九、民俗
1、“上茅山回九里”文化活动丹阳九里风景区管委会。
2、金山寺水陆法会镇江金山江天禅寺。
镇江旅游宣传语结果公布
录用奖: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镇江游!
入围奖:1、水漫金山,情系镇江;2、梦寻第一江山,情醉山水镇江。
鼓励奖:1、第一江山,品味镇江;2、何处望神州?镇江北固楼!3、古城一步一景,镇江亦诗亦画;4、水漫金山,奇缘镇江。。
白娘子水漫金山 镇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具出土文物及史籍考证,古属禹贡九州之扬州,西周初期为宜候封地,北宋更名为镇江。 镇江风光旖旎多姿,具有真山真水的独特风貌,向以“天下第一江山”而名闻四方。金山之绮丽,焦山之雄秀,北固山之险峻,丰姿各异,人称“京口三山甲东南”;南郊的鹤林、竹林和招隐三寺,山岭环抱,林木幽深,又延伸入城,被誉为“城市山林”。 镇江不仅自然风景见长,而且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享誉千古的金山江天禅寺,久付盛名的焦山碑林,别具风情的宋元古街,精巧独绝的过街石塔,隐于苍松翠柏中的昭明太子读书台,雕塑珍品六朝陵墓石刻等,记下了这座古老城市的漫长足迹,也吸引了无数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
镇江,丰富独特的自然景观,星罗棋布的文化遗存,丰厚悠远的历史蕴含以及繁荣富饶的经济环境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产品。 风景名胜旅游:镇江的风景名胜无处不体现着自然与人文、山水与文化的交流与融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金山之雄,焦山之秀,北固之险,南山之幽”,尤以“江、山、寺、洞、泉、林”景观俱全而著称,形成了优良的风景名胜体系,现有两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三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焦山十六景”,如华严月色、汲江观日、镜江夕照等自古闻名。南山重峦叠翠、清幽断俗,“鹤林烟雨”、“招隐红叶”更具特色。宝华山具有“林麓之美、峰峦之秀、洞壑之深、烟霞之胜”四大奇秀。先人三千多年前智慧的结晶,造就了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和北固山“寺冠山”的精妙特色,堪称江南建筑艺术瑰宝。这些是山水文化游的基础,也是我市旅游资源的精粹。
人文景观旅游:镇江自西周成为宜候封地开始,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由于镇江控吴负楚,江阔山险,地势险要,因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东吴孙权一度迁都于此,筑造铁瓮城,使镇江成为三国名城和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尤以六朝文化最具特色。古代镇江诞生出南朝宋、齐、梁三代帝王和《文心雕龙》、《昭明文选》、《梦溪笔谈》等一部部撼世之作。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全市有3个国家级文保单位,122处省、市级文保单位,传世宝物、出土文物更是不计其数,被誉为“文物之邦”。焦山碑林号称“江南第一碑林”。丹阳的南朝陵墓石刻,也是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其石刻巨兽造型丰伟,姿势如踞,代表了南朝石雕艺术坚实、浓厚、雄秀、优雅的风格。特别是被誉为“一座天然博物馆”的西津古渡街,有很多文物建筑是国内外的“孤本”、“善本”,艺术价值令人叹止。国家文保单位的原镇江英国领事馆空间布局精湛,结构严谨优美。昭关石塔结构造型优美,是江南乃至全国现存唯一的喇嘛式过街石塔。投资1600万元兴建的焦山定慧寺万佛塔堪称佛教建筑史、绘画雕刻艺术史上的瑰宝,它的建成,使镇江市形成了“东有钢混塔(焦山万佛塔),西有木塔(金山慈寿塔),南有砖塔(宝塔山僧伽塔),北有铁塔(北固山铁塔),中有石塔(西津渡昭关石塔)”的格局。众多的文物古迹是我市历史的记录和结晶,极具考古价值、史料价值和观赏价值。
宗教文化旅游:镇江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古时有八大名寺,香火旺盛,高僧辈出。千年古刹金山江天禅寺是水陆道场的首创之地,成为佛教圣地。焦山鼎盛时期,有大小寺院十五座。不久前圆寂的定慧寺主持茗山是全国十大高僧之一,佛学深湛,在华人世界中有着很高的宗教地位。宝华山为“律中第一山”,是明清时期全国最大的传戒道场,全国70%以上的僧侣都在此受戒。茅山道院被誉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每到香期,上山香客达三、四十万。宝华山每年也有全国乃至东南亚许多国家的僧尼慕名前来朝佛受戒。
神话传奇旅游:金山被称为“神话山”,有家喻户晓的白娘子斗法海“水漫金山寺”的神话传说。《西游记》中,唐僧玄奘(江流儿)正是漂流至镇江,蒙金山寺方丈施救收留并抚育成人的。镇江自古是军事要地,又是山水名城,因而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历史掌故尤为丰富。刘备甘露寺招亲、宋江智取润洲城(镇江曾名润州)、韩世忠大败金兀术、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等历史传奇也是妇孺皆知,流芳百世。特别是北固山,这里的亭台楼阁,山石涧道,无不与三国时期孙刘联姻的历史传说有关,成为游人寻访三国遗迹的向往之地。现在,茅山又有了“老子神像天下第一”的新景,再加上“蜂涌而至”、“放鞭炮,听军号”和“怪坡”三大奇观,为茅山抹上了浓重的神秘色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文人传说也很多,李白、苏东坡、米芾、辛弃疾、陆游、郑板桥等都有大量踪迹可寻,乾隆下江南留下的种种趣闻雅事也不胜枚举,为旅游平添无穷韵味。
工农业文明旅游:镇江是世界上最大锚链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ps、abs单体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醋酸和易拉罐生产基地,并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造纸基地。镇江所辖的扬中市被誉为“江中明珠”,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扬中市新坝镇已成为新型农业、现代农居、乡镇工业特色旅游镇;丹徒县龙山村是国际著名的鳗业大王,为鳗业、休闲、度假特色旅游村;丹阳市界牌镇是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有全国最大的汽车灯具城和灯具生产企业,为乡镇工贸特色旅游镇。润扬大桥建成后将成为我国跨度最长、最为雄伟壮观的斜拉桥。这一切都为该市开辟大桥景观游、新兴工业农业游等现代旅游项目奠定了良好基础。镇江还被江苏省旅游局纳入“锦绣江南游”和“运河、古镇、园林游”两条旅游黄金线路。
1、杨一清
杨一清(1454年12月24日—1530年9月5日),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汉族,明朝南直隶镇江府丹徒(今属江苏)人,祖籍云南安宁。成化八年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
弘治十五年以南京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头衔出任督理陕西马政。后又三任三边总制。
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为官五十余年,官至内阁首辅,号称“出将入相,文德武功”,才华堪与唐代名相姚崇媲美。
2、张玉书
张玉书(1642年7月22日~1711年7月3日) 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张九徵次子,长兄为张玉裁。自幼刻苦读书,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精春秋三传,深邃于史学。
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清圣祖康熙五十年五月十八日卒于热河,谥号文贞。
3、笪重光
笪重光(1623-1692),清朝书画家。字在辛,号君宜,又号蟾光、逸叟、江上外史、郁冈扫叶道人,晚年居茅山学道改名传光、蟾光,亦署逸光,号奉真、始青道人,江苏省句容人。
一江苏丹徒人作。顺治九年进士,官御史,巡按江西,以劾明珠去官。罢官归乡,隐居茅山之麓,学导引,读丹书,潜心于道教。卒年七十。
笪重光工书善画,与姜宸英、汪士鋐、何焯称四大家。精古文辞。有《书筏》、《画筌》传世。
4、王文治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工书法,以风韵胜。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清代书法家、诗人。
曾随翰林侍读全魁至琉球。乾隆二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擢侍读,官至云南临安知府。罢归,自此无意仕进。不到五十岁,即究心佛学。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
5、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鸿都百炼生”。
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
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镇江
本文2023-08-07 02:21:1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8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