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在我国古籍中的古称分别都是什么?
越南——安南
菲律宾——吕宋
马来西亚——柔佛 / 马六甲
文莱——泥国
朝鲜 / 韩国:Korea
中国古称:乐浪 / 高句丽 / 百济 / 新罗 / 高丽
来源:汉朝设置乐浪郡。公元4世纪时,在今天的朝鲜半岛上建立了新罗、高句丽、百济三个国家。其中高句丽本来是中国的民族,因为抢地盘,打不过鲜卑族著名的慕容家族,被慕容氏赶出国门,流放到朝鲜半岛北部。高丽为高句丽的简称(但高句丽与高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公元918年王建建立了王国,国号“高丽”,并于936年统一了朝鲜半岛,高丽王国历时近500年,为各国所熟知,所以至今外文名称音译仍为 Korea(高丽)。1392年,高丽三军都总制使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定国名为“朝鲜”,意为清晨之国、朝日鲜明之国或晨曦清亮之国。《东国舆地胜览》一书说:“国在东方,先受朝日之光辉,故名朝鲜。”朝鲜语中朝字读作Zhao,今转读成Chao。
在汉朝,如今的韩国地区,分布着三个原始部落,为“三韩”,即马韩、辰韩和弁辰(弁韩)。1897年2月,朝鲜国王高宗宣布改国号为“大韩帝国”。不过这个“大韩帝国”很短命,在1910年就被日本废除了,又改回“朝鲜”。
日本:Japan
中国古称:扶桑 / 倭奴 / 东夷 / 海东 / 东洋 / 东瀛
来源:古代中国人认为日本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故常以“扶桑”来表示,《淮南子》中就有“日朝发扶桑,入于落棠”语句。日本最初的文明实际上起源于中国文明,中国古代典籍中很早就有了关于日本的记载。战国时代,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如古地理书《山海经·海内北经》说:“盖国在矩燕南、倭北、倭属燕。” 这说明当时中国人仅知道日本的地理方位。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地理志》才明白地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另据范晔《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后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到隋唐时,始称“日本”。《旧唐书·东夷传》中将“倭” 与“日本”分列并叙,还对改称日本作了说明:“以其国在日边,故以日本为名。”“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旧唐书·日本国传》载明:“或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Japan 是英语“漆器”的意思,是西方对它的称呼。
越南:Viet Nam
中国古称:瓯越 / 占婆 / 林邑 / 环王 / 占城 / 交趾 / 安南 / 南越
来源:公元前3世纪后半叶,在红河三角洲建立瓯雒国,由瓯越和越两个部落合并而成。中国史书上的占婆(又称林邑、环王、占城等),是越南史上的古国。汉朝设置交趾郡。唐朝设安南都护府。五代时从中国独立出来。1054年李朝改国名为大越。以后几个王朝称为安南或大越。1802年阮福映称帝,改国号为南越。1803年清政F改安南为越南。1804年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越南之名便始于此。越南族就是中国的京族。
老挝:Lao
中国古称:堂明 / 南掌 / 寮国
227年,堂明王遣使拜访东吴。1353年,琅勃拉邦的孟斯瓦王子法昂在真腊帮助下,统一老挝全境,建立了以佬族为主体的封建国家——澜沧王国。明代永乐二年,澜沧国获得中国的承认,封为“老挝宣慰司”,史称南掌。国内第一大民族老挝族(又称“老龙族”,中国称其为“寮人”)占全国总人口1/3以上,以族为国名。
柬埔寨:Cambodia
中国古称:扶南 / 真腊 / 吉蔑 / 甘孛智 / 澉浦只
来源:元代称“甘孛智”,明代转音为“柬埔寨”,为“山地之国”。
泰国:Thailand
中国古称:堕罗钵底 / 暹罗
来源:公元6世纪,孟人在湄南河下游建立了第一个国家,堕罗钵底国。“泰国”泰语中为“自由国度”,“泰族”为“自由人民”。泰族就是中国的傣族。
缅甸:Myanmar
中国古称:掸国 / 骠国 / 蒲甘
来源:掸国,骠国,蒲甘,都是宋以前中原对它的称呼。公元1106年,缅使随大理使节到宋,宋鉴于缅甸山川遥远,道路阻隔,因此称为“缅”,又因中缅边区一带称山间谷地为“甸”,“缅甸”即其合称。
马来西亚:Malaysia
中国古称:柔佛 / 马六甲
来源:Malay 是亚欧大陆最南端的半岛。生活在这个半岛上的人,又称为 Malay 人。后来把整个东南亚的所有群岛,统称 Malay 群岛。柔佛为 Malay 半岛古国。15世纪初以马六甲为中心的满刺加王国统一了 Malay 半岛的大部分。1963年,Malay,与加里曼丹岛上的沙捞越和沙巴地区,共同组成了一个联邦国家,就叫 Malaysia。
新加坡:Singapore
中国古称:淡马锡 / 星洲
来源:公元8世纪,这个海盗猖獗的海岛曾叫Temasek(淡马锡)。Temasek,爪哇语“海市”之意,由于季节的影响,海运的船舶经常云集在此,所以逐渐成为一个船舶停泊的商埠。
传说,苏门答腊室利佛逝王国的一位王子,为了寻找理想地点建立新城市来到淡马锡。在洁白的沙滩上,王子突然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怪兽向他致意后急弛而去。这怪兽红身、黑头、白胸,雄健敏捷。王子很喜欢,便问随从:“那是什么动物?”随从信口答到:“狮子。”王子十分高兴,认为这里是吉祥之地,便决定在此建都,并取名“狮城”。在樊文中,Singa 意即“狮子”;pore 意即“城堡”。
菲律宾:Philippines
中国古称:吕宋
来源:菲律宾群岛的主岛就是吕宋岛。1543年,西班牙占领了这里,便以西班牙国王 Philippe 的名字命名。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中国古称:爪哇 / 三佛齐
来源:爪哇和三佛齐都是印度尼西亚最著名的古国。Indonesia,希腊语中“大海上的群岛”,意为“千岛之国”。
印度:India
中国古称:婆罗多 / 身毒 / 天竺 / 信度 / 忻都
来源:古印度,一个名叫“婆罗多”的国王建立起一个国家,于是把这个国家命名为“婆罗多”。古印度人以“信度”一词表示河流。这条河就是著名的印度河。后来“信度”这个地名所指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印度河流域开始,又包括恒河流域,渐渐的席卷整个南亚次大陆。我国用“印度”这个词始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书中载:“译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归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印度”。
不丹:Bhutan
自称:竹域
中国古称:主域 / 布噜克巴
来源:不丹的梵文意思为“西藏终端”。自称为“竹域”,意为“神龙之国”
斯里兰卡:Sri Lanka
中国古称:锡兰
来源:Sri 是该国的自称,即“神圣”之意,Lanka 是“光辉灿烂”之意。
伊朗:Iran
曾用名:Persia 波斯
中国古称:安息
来源:古代 Aryan (雅利安人)从东迁往波斯,占据了伊朗高原或其东南部地区,并在这儿创造了古代文明。古希腊、古罗马将这片地区称为 Aryana ,意为“雅利安人的地区”。Iran为其转音。Persia(波斯帝国)是伊朗历史上最显赫的一个帝国。(其实 Persia 并不单只是一个国家,而是许多不同的朝代,都被称为 Persia 。)
俄罗斯:Russian
曾用名:КИЕВ Росс 基辅罗斯 / 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 苏联
中国古称:罗刹
来源:9世纪下半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瑞典诺曼人在东斯拉夫人地区建立基辅罗斯大公国。斯拉夫人把来他们称为 Varangians 或者 Rus意思是商人。这个词起源于古诺曼语 ruotsi,意指“划独木舟的人”,后来为斯拉夫人所采用。元朝称俄罗斯为“罗斯”或“罗刹国”。蒙古人在拼读俄文 Rocia 时,在字母R前面加了一个元音,所以 Rocia 就成了 Oroccia。清朝时期,Oroccia 转译成汉语时就成了“俄罗斯”。苏联曾是俄罗斯最强大的历史时期。
西班牙:Spain
中国古称:佛郎机(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共称)
来源:西班牙最早是迦太基的殖民地。这里野兔出没,迦太基把野兔叫做 spa(腓尼基语 Shaphan)。渐渐的,转换成 Spain。
葡萄牙:Portuguese
中国古称:佛郎机(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共称)
来源:葡萄牙最早的城市 Oporto 波尔图的名字演变而来的,本来翻译成波秋歌更为恰当
意大利:Italy
中国古称:大秦
来源:古希腊人殖民到亚平宁半岛的普利亚地区附近后,把这里的维图利部落称为 Italoi。后来罗马人沿用了这个名称,拉丁语 ltalia,并用它作为意大利半岛上很多部落的共同称呼。
《列王纪选》([波斯] 菲尔多西)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Y04z5pE4Pf-g1hcp31IBQ
提取码:yg3q书名:列王纪选
作者:[波斯] 菲尔多西
译者:张鸿年
豆瓣评分:87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1-06
页数:657
内容简介:
《列王纪》是波斯诗人菲尔多西以三十余年时间创作的一部卷帙浩繁人物众多的民族英雄史诗。全书有六万联(十二万行)。史诗描写伊朗萨珊王朝被阿拉伯人推翻(六五一年)以前伊朗五十位国王统治时期的兴衰大事,时间跨度在四千五百年以上。
《列王纪》问世以后,直到十八世纪末,都被认为是伊朗的史书。十九世纪伊朗古代历史的真实面貌逐渐显现出来,确定了《列王纪》的民族史诗的地位。
作者简介:
菲尔多西(940~1020)
Ferdowsī
波斯诗人。生于霍拉桑图斯城郊巴惹村一贵族家庭。自幼受过良好教育,精通波斯语,通晓阿拉伯语和中古波斯语——巴列维语。早年研读过诸多波斯古籍,熟知民间的历史传说故事。约于 980 年左右开始创作波斯 民族史诗《王书》。1009年完成第一稿,临终前作了最后一次修改,历时40年。开始创作时,他是萨曼王朝的臣民,史诗完成时,其家乡已纳入伽色尼王朝。依照惯例,他将诗稿呈献给伽色尼国王玛赫穆德。但因书中鲜明的反抗异族侵略的思想,以及他和国王属于不同的伊斯兰教派,国王拒绝接受其作品。他不但没有得到封赏,反而屡受迫害,不得不到处流亡,最后偷偷返回故乡。卒后,由于当地宗教首领的反对,遗体未能葬入公墓,埋在自家后院。1934年,伊朗政府为诗人建造了陵园。
1934 年,中国《文学》杂志详细介绍了菲尔多西及其《王书》。继后,中国学者郑振铎在《文学大纲》一书中也高度评价了菲尔多西及《王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有中文译本《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列王记选》等问世。
希腊作为世界主要古文明之一,它留下的辉煌文化至今让人瞻仰。史学,是希腊文化中的一大辉煌成就。从纵向来看,希腊史学是欧洲古典史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欧洲史学的开端,它开创西方史学的优良传统。从横向来看,希腊史学在当时世界上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这里出现了先进史学理念,众多优秀的史学作品,让其他文明难以匹敌。
一,史学的萌芽:文字的出现和史诗
希腊地区最早出现的文字是线形文字A和线形文字B,分别隶属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目前,线形文字B已经释读成功,线形文字A还未能释读。文字的出现并不代表史学就此诞生,但是它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材料。目前发现的线形文字B的泥版书大约有500篇,主要记录了行政管理、仓库清点和会计记录等,有助于人们研究迈锡尼时代的社会。
线形文字B
通过研究,人们得知吗,迈锡尼时代处于贵族政治时代,国王、贵族、祭司是上层贵族,而下层有平民,有相应的贵族议事会和公民大会。在经济上,氏族公社还未完全解体,奴隶制盛行,阶级分化严重。在宗教文化上,出现了宙斯、赫拉、波塞冬、阿瑞斯、赫耳墨斯、雅典娜、阿耳忒弥斯、狄俄倪索斯、厄里倪厄斯等神邸的名称。这些都说明,后来的希腊和迈锡尼文明有一脉相承的特征。
大约在1100年,多利亚人入侵希腊半岛,导致迈锡尼文明衰亡,希腊的历史记载从此中断一段时间。不过多利安人并未完全毁灭希腊人的文化,他们在攻入伯罗奔尼撒之后,就定居于此,建立了科林斯、斯巴达等城邦。而迈锡尼文明的后裔——伊奥尼亚人则分为两支,一支渡海到了爱琴海各岛屿和小亚,建立了新的城邦,史称“伊奥尼亚十二城邦”,另外一支坚守阿提卡,建立了雅典。这些城邦继续传承着迈锡尼的文化,他们在流传迈锡尼的历史。
人类最早的历史都是通过史诗的方式保留下来,希腊也是如此。伊奥尼亚人转移到小亚之后,他们回忆故国的辉煌事迹,出现了著名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分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前者主要叙述希腊人发动的特洛伊之战,后者主要讲述奥德修斯在战争后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回到祖国的故事。
特洛伊遗址
《荷马史诗》有许多神化的部分,以至于许多人将之当做神话传说。但如果我们将其神话的部分去除,那么剩下的就是比较可靠的历史信息了。近代以来,人们根据史诗的地点发现了特洛伊、迈锡尼、克里特等文明遗址,这就说明史诗同样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史诗不仅可以研究特洛伊战争,还可以研究迈锡尼末期的政治、文化,黑暗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史诗中神人同形同性的特征,也是西方人文主义的源头之一。
比《荷马史诗》较晚的是前8世纪到前7世纪的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神谱》。前者主要记载了黑暗时代的农业生产,并将人类的历史分为了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英雄时代和黑铁时代,表现出厚古薄今的思想,对后世的时代划分具有很大的影响。《神谱》是对古希腊神话系统的整理,表现了古希腊人社会起源的思想以及探索历史的精神。
二,希腊史学的诞生和繁荣:开创西方史学的传统
由于小亚地区地处于东西方商业贸易的走廊,所有这里的经济文化繁荣。小亚城邦在继承了迈锡尼文化的基础上,又大量吸收了古埃及、两河文明的优秀文明成就,推动了希腊文明的复兴。在古风时代(前8—前6世纪),小亚地区出现了希腊城邦最早的哲学家、科学家——泰勒斯。而希腊最早的史学,也出现了小亚。
古风时代小亚作家已经不再写史诗,他们开始创作散文,其中就包括历史散文。如赫克泰阿斯曾访问希腊、黑海沿岸、西班牙、埃及、波斯等地,他收集资料编著了《大地环游记》和《谱系志》两书。他说 “只有我认为是真实的东西,我才把它记载下来。”可见,当时的希腊文人已经初步拥有了史学意识。除此,古风时代的小亚还出现了几本《波斯史》以及《希腊史》,他们的资料被后人多次采用。
伊奥尼亚的米利都剧场遗址
希腊史学的真正创立者,是小亚的希罗多德。古典早期的希波战争激发了希腊人的民族热情,作为散文家和旅行家的希罗多德于是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材料和战争结合起来,写下了彪悍史册的《历史》(《希波战争史》)。该书以以希波战争为核心,记载了地中海世界20多个国家和民族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名胜古迹等,被誉为“第一部世界性的社会文化史”。此书文笔优美,是历史真实性和文学艺术完美结合的范例,因此,希罗多德被奉为“西方史学之父”。
希罗多德
古典时代另外一位伟大的史学家是修昔底德,其代表作为《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如果说希罗多德开创了文化史的传统,那么修昔底德就开创政治史的传统。他的历史主要论述政治方面。另外,修昔底德比希罗多德更加注重历史记载的真实性,他对史料的筛选比希罗多德更加严格,他十分重视第一手资料,对于不可信的史料就坚决不采取。他十分重视对历史发展因果关系的探讨,反对迷信神话,成为客观主义史学的代表。
修昔底德
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希腊城邦走向了衰落,古典史学也进入了最后一个阶段。这个时代的史学家代表是色诺芬,他和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并列为希腊三大史学家。他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写下了《长征记》《希腊史》《师门回忆录》《苏格拉底的辩护》《拉西第梦的政制》《居鲁士的教育》《经济论》《雅典的收入》等著作。其中代表作是《长征记》,记载了一支希腊雇佣军在波斯的遭遇,是古希腊第一部军事理论名著。
城邦的衰落也激发了人们对希腊经济政治制度的反思。色诺芬的《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已经开始探讨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该时期另外一部论述希腊政治的巨著是亚里士多德的《雅典政制》,主要记载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包括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的改革,是唯一存世的希腊城邦制度研究著述。
三,希腊化时代的史学:突破城邦的局限,走向世界
前338年,马其顿征服了希腊城邦,标志着希腊城邦时代结束。前330年,亚历山大开始东征,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所谓的希腊化,就是希腊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入西亚北非,甚至罗马、印度、中亚。这个时代是希腊文明的巅峰时期。由于亚历山大东征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史学家开始从狭隘的城邦状态下脱离而出,他们的笔墨开始书写整个地中海世界的历史。
马其顿帝国
希腊化早期的主要史学流派是修辞学派,代表任人物有伊索克拉特斯、埃福罗斯、特奥波姆波斯。伊索克拉特斯提出了“泛希腊”的概念,认为历史应该突破城邦的局限。他的学生埃福罗斯对“泛希腊”概念进行了实践,写下了30卷的《希腊史》,将各城邦按照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叙述,开创了一个新传统。特奥波姆波斯著有《希腊史》12卷和《腓力王传》,两部作品主要记载希腊城邦后期历史和马其顿王国的兴起。
不过,修辞学派的过分重视练字造句,文字动人,忽视了事实的客观性。当时几乎所有的史家都受到了修辞之风的影响,但也有特例。其中的代表是提梅厄斯,他著有《西西里通史》、《皮洛士远征史》。
希腊化时代人们写作不仅突破城邦的范围,而且还大大突破了希腊的范围。如加利斯色尼斯写下了《波斯志》,麦伽斯色尼斯写下了《印度志》,托勒密的祭司曼涅托写下了《埃及史》。这些著作基本已经散佚了,只有一些残篇流传下来。但是这些作品成为了研究古代亚非文明的基础性文献,例如埃及的王朝表就是《埃及史》奠定的。
在《埃及史》基础上形成的埃及朝代表
另外一位重要的史学家是波里比阿,他写下的《通史》记载了罗马的扩张历史。因为他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树立了西方史学史的实用主义传统,故被誉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
在对比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时,人们常说“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这句话同样可以用于希腊和罗马的史学对比。罗马的史学更加宏观,范围更大,历史跨度更长,但是希腊史学的开创了种种西方史学的传统,罗马史学也是在希腊史学的影响下产生的,因此,希腊史学是辉煌的。
每个成熟的文明都有自己的历史记载,但是各个文明的史学发展程度各不相同。西方史学、中国史学和阿拉伯史学是世界古代最发达的三大史学体系。但是我们常常忽视这些国家的史学,甚至认为中国才有史学传统,这是错误的观念。尤其是在近代以来,中国的史学研究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虚心去学习他国的史学成就和史学方法。
本文2023-08-07 02:26:2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8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