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经实火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治疗肝经实火的方剂 2 古籍中的肝经实火 1 拼音
gān jīng shí huǒ
2 注解
肝经实火 病证名。即肝经火热之实证。参肝火、肝火上炎各条。
治疗肝经实火的方剂 柴胡二连丸,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小儿痘后,因肝经实火而致寅、卯、申、酉时热甚,或兼搐。用法用量:每
咳血方使肝火得清,肺金自宁。方中青黛味咸性寒,能清泻肝经实火而凉血;栀子苦寒,入心肝肺经,有泻火除烦凉血之
黑参汤
,防风2钱,大黄(炒)2钱,升麻2钱。主治:心经实火,大眦肉色深红,时觉疼痛。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
龙胆泻肝汤有出路,则湿热无留,用以为佐;然肝为藏血之脏,肝经实火,易伤阴血,所用诸药又属枯燥渗利伤阴之品,故用
洗肝散清上焦之火,能屈曲下行,导火邪从小便而出;大黄泻实火从大便而出,于是里邪亦无留着矣;甘草缓其急,而和
更多治疗肝经实火的方剂古籍中的肝经实火 《时方歌括》:[卷下滑可去着]当归芦荟丸
治肝经实火。头晕目眩。耳聋耳鸣。惊悸搐搦。躁扰狂越。大便秘结。小便涩滞。或胸胁作痛。阴囊肿胀。凡属肝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二杂症门上]两胁胀痛用)上为末,粥丸,白术、陈皮汤下。当归龙荟丸治肝经实火,胸胁胀痛,或大便秘结,小便涩滞。凡属肝经实火
《医宗金鉴》:[卷三删补名医方论]当归龙荟丸治肝经实火,头运目眩,耳聋耳鸣,惊悸搐溺,躁扰狂越,大便秘结,小便涩滞,或胸胁作痛,阴囊肿胀,凡属肝
《证治准绳·女科》:[卷之二杂症门上]两胁胀痛用)上为末,粥丸,白术、陈皮汤下。当归龙荟丸治肝经实火,胸胁胀痛,或大便秘结,小便涩滞。凡属肝经实火
《删补名医方论》:[卷四]删补名医方论(四)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治疗肝气逆证的方剂 2 治疗肝气逆证的中成药 3 肝气逆证相关药物 4 古籍中的肝气逆证 1 拼音
gān qì nì zhèng
2 注解
肝气逆证 证名。因肝气上逆或横逆所出现的证候。《圣济总录》卷四十一:“肝气逆则面青多怒。”《类证治裁》卷二:“胁痛吐血者,肝气逆也,化肝煎。”卷二:“怒郁伤肝气逆,解肝煎。”《西溪书屋夜话录》谓肝气逆上冲心,热厥心痛者,宜泄肝,药用金铃子、延胡、吴萸、川连。兼寒去川连,加椒、桂;寒热俱有者,仍入川连,或再加白芍。肝气上逆冲肺,猝得胁痛,暴上气而喘者,宜抑肝,药用吴萸汁炒桑皮、苏梗、杏仁、橘红。肝气横逆乘脾,脘腹胀痛者,治宜培土泄木,用六君子汤加吴萸、白芍、木香。肝气乘胃,脘痛呕酸者,二陈加左金丸,或白蔻、金铃子等。
治疗肝气逆证的方剂 理气剂调,发生气机郁滞、逆乱等病证。在临床上,气滞证以肝气郁结和脾胃气滞为主,气逆证以肺气上逆与胃气上逆为
四逆散于急、慢性肝炎,肋间神经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肝气郁滞者。《伤寒论》方之四逆散具有透解郁热,疏肝理
更多治疗肝气逆证的方剂
治疗肝气逆证的中成药 四逆散
于急、慢性肝炎,肋间神经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肝气郁滞者。《伤寒论》方之四逆散具有透解郁热,疏肝理
更多治疗肝气逆证的中成药肝气逆证相关药物 经前平颗粒
理气,除胀止痛,佐以和胃。用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肝气逆证。症见:经前烦燥易怒, 胀痛,头痛,失眠多梦
经前平颗粒除胀止痛,佐以和胃。用于(1)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肝气逆证。症见:经前烦燥易怒, 胀痛,头痛,失眠多梦
更多肝气逆证相关药物古籍中的肝气逆证 《医学衷中参西录》:[五、医案(二)气病门]8.肝气郁兼胃气不降
左部沉细,右部则弦硬而长,大于左部数倍。诊断此乃肝气郁结,冲气上冲,更迫胃气不降也。为肝气郁结,是以
《景岳全书》:[卷之八须集伤寒典(下)]伤寒逆证赋(五十七)。体如熏而摇头直视,心神已绝;唇吻青而四肢多汗,肝气不全。肾绝者,直视狂言而遗尿反目;肺绝者,喘无休
《内经博议》:[卷之二病能部]足厥阴肝脏病论也。肝之阴不足也。或谓肝无补法。此昔人之谬也。夫肝气之逆。由肝志之郁。经曰。以辛散之。以辛补之。岂曰
《类经》:[六卷脉色类]二十四、诸经脉证死期,犹为可支,草干而死,阳尽时也。)脉至如散叶,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而死。(如散叶者,浮泛无根也。此以
《望诊遵经》:[卷下]眼目形容条目病机十九条指《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对病机的十九条论述。前人从实践中把某些类同的症候,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脏的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的依据。其内容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胺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肘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掌握这些病机,对一些症状比较复杂的疾病,具有执简驭繁的作用。但这毕竟还是一种粗略的分类归纳方法,临证时必须联系具体病情,全面分析,力求审因论治的准确性。病在下者高取之取穴法则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终始》。意谓病在下半身的,可取刺于上部的穴位治疗。参见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下取之上为治则之一。出《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即病的主要证候在人体的下部,治疗用药或进行针灸应从上部着手。如脱肛取百会;腿脚有病取风府等。《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愿闻病机如何?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详见百科词条:病机十九条 [ 最后修订于2015/6/26 17:43:41 共74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本文2023-08-07 02:29:1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8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