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古籍资源的类型有
国家图书馆古籍资源的类型包括国家图书馆藏善本和普通古籍、甲骨、敦煌文献、碑帖拓片、西夏文献、赵城金藏、地方志、家谱、年画、老照片等。
我国的古籍:
1、《永乐大典》——百科类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占卜、戏剧、工艺、农艺等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2、《四库全书》——百科类
《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包括了我国几千年来的重要文化典籍,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
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
3、《梦溪笔谈》——科学类
《梦溪笔谈》就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本书由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
我国古籍的价值:
1、文献价值。古书籍所描述记载的史料非常丰富,是研究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古籍的价值首先体现于它的文献价值。
2、版本价值。古籍的版本种类很多,一般来说,稿本、旧抄本、古本、初刻本、精刻本以及各类活学本等版本的价值较高。
3、艺术价值。有些古籍字体雕刻精美,印刷水平较高,如精写本、写刻本、精刻本、各种套印本、短版、拱花、版画等。
4、学术价值。如名家稿本、精校本以及在录某一学术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为少见的稿本、写本、批校本、过录本等,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5、文物价值。有些古书,抄写或刻印年代久远,流传又稀少,如宋刊元椠存世不多,无论从纸质、墨迹、印刷技能,装帧水平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文物考古价值。
一、珍本 凡珍贵的书本、资料和不常见的文献,以及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等均称之为珍本,其收藏价值一直颇高。 二、初版本 主要指初次出版印刷的书籍又称原刊本 。这类版本,特别是其中一些印发量小、出版年代相对久远的书品历来被集藏者所看重。 三、孤本 主要指某书的某一刻本在世间仅有一份流传的 其它如未刻的手稿、碑帖的旧拓本仅有一份的也称孤本 。如黄裳所著《锦帆集外》一书,当时仅装两册,因而成为集藏珍品。 四、古籍版本 主要指我国历代各种版本各种类别的书籍。这些古籍由于年代久远,大多存世稀少,故收藏价值愈来愈高。 五、签名本 凡名家名作,并由著书人亲手签名题字或由其他名人签名赠言的均称之为签名本。此类书品,也具有一定的收藏意义。 六、文革版本 主要指我国文革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出版的各种版本各种文字的“红宝书”及其它书品资料等。这类图书作为“文革特产”,隐含着颇高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七、毛装本 凡书籍印成后边缘未经加工剪裁的图书均称之为毛装本,亦称未裁本或毛边本 。这类图书,通常装订印发数量很小,故备受集藏者厚爱。 八、精印本 主要指精装印刷或特殊印刷装订的图书。这类图书大多印刷装订精致、发行数量较小,如1993年9月出版的《夏洛外传》,只印发精装本50册。 九、抄本 凡是手写的而不是版印的书称之为抄本。抄本中又有精抄本、手稿本、清稿本等之别。抄本书籍,特别是著书人亲手自书的手稿本,自古就备受收藏者珍爱。 十、港台原版本 主要指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印发的文史、生活类原版图书。此类图书大多印刷精美,具有良好的收藏鉴赏价值。
个人认为:
出版社:要有一定影响力,比如人民文学出版社,东方出版社等等
版本:最好是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如果是一个丛书,则最好能凑成一套。
如果是翻译过来的外国文学,要看看历史上海有没有别的译本,是不是从出版国语言直接翻译过来。例如日本的《源氏物语》,本人就专门收藏了一套丰子恺先生的译本,而现在流行的我就没有收藏
另提供参考文献一篇,但这文章并不是针对现代小说而言。因此仅供参考
《图书哪些版本有收藏价值》
一、精印本。是指精装印刷或特殊印刷本。如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朱维之翻译的《失乐园》,首次印刷的精装本只有3400册。
二、签名本。有些书本身就是出自于名家之手,加之有名人签名留言就更有意义,其价值也就愈高,如1991年巴金先生签名的《随想录》编号特精书,在上海的卖给价竟达13万元。
三、初版本。初版之书大都由作者亲自监督印刷和校对。历来被版学家所看重。如著名诗人臧克家的第一本散文集《乱莠集》等,都已成为收藏界的珍品。
四、未裁本。是指书的边缘未经装订工具裁剪的书籍,又称毛装本或毛边本。
五、孤本。如黄裳先生的《锦帆集作》一书当时只装两册,因而成为珍本。
六、港台原版本。它的原装本由于印刷精美备受收藏者的青睐。
七、古籍版本。因为时间越久的版本越有收藏价值,如唐诗、宋诗、明、清小说等。
石印术由德国人发明,道光传入中国,起初需将字或图写于石板,使用十分有限,后来可以照相落石,才推广开来。而石印书籍,始于光绪年间,真正将其推广的是点石斋,其后的同文书局、大同书局、鸿宝斋、蜚英馆、文瑞楼、扫叶山房等亦是佼佼者。民国徐一士称,“以点石、同文、蜚英之出品为最佳”。
照相石印,本质上就是影印术。大抵可见如下几类:
一、石印绘像小说戏曲。借助照相技术,石印图像省却雕刻环节,变得更为方便,因此石印绘像小说戏曲等迅速普及。这是石印书中的很有特色的一类。
二、石印书法绘画等。这也是个新的品类。原来书法基本上只有拓本,复杂的绘画想复制也很难用木刻来实现,木刻版画达不到很精细程度。
三、原书石印古籍,原书摄影后原大或缩小石印。此类书中精印本,如果油墨好印工好,几可乱真。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及古逸丛书,亦是此类。但徐一士认为,四部丛刊与当年蜚英社精印书比,“远逊矣”。
四、手写体石印古籍,雇人将原书用楷体重抄后摄影石印。此种价值最低,尤其后来书局求省工压成本,不用白纸用有光纸,不用好墨用劣墨,就越发俗陋了。现在的常见石印本,多为此种劣本,甚至影响了大众对石印的印象。但石印作为过渡时期的印刷技术,实有其特殊意义。
五、石印洋务新书。清末民国引入的一些西学书籍,要不就是没有过刻本只有石印,要不就是刻本跟石印本同时。这类石印本还是比较有价值。
刻本也就是版本类型。亦称刊本、椠本、镌本。均指雕版印刷而成的书本。中国雕版印刷术发明很早。唐代已经有雕版印刷的书籍流行。五代已由政府指令国子监校刻“九经”。至宋代,雕版印刷的书籍大盛。旁及辽、金、西夏,直至元、明、清,前后盛行1000余年。
石印本指用石印印刷的图书。这也是晚清时传入我国的一种现代印刷方法。 采用药墨写原稿于特制纸上,覆于石面,揭去药纸,涂上油墨,然后用沾有油墨的石版印书。石印与铅印本均是油墨印刷,与水墨印书的刻本古籍有区别,而且石印本多为手写软体字,易于辨认。
影印本:分线装和平、精装两种形式。过去的影印本,大都采用线装,保持中国古书古雅的特色;但当代的趋势,要求影印的古书采用平装、精装的形式,这样价格可以低廉,又便于插架。影印的古籍也可以加以断句或校勘,有部分影印的古籍已是断句本或校勘本。
扩展资料
中国近代的石印文献,内容以古籍为多,遍及经史子集四部以及丛书、通俗小说、唱本等,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商务印书馆石印的《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中华书局石印的《古今图书集成》等。此外,地图、画刊、报刊和时人新作等也大量地以石印的方式出版。
影印图书大约有3种方式:珂罗版影印,石印,胶印。工序基本上都是先照相,而且是依原本照相。影印本在古籍中很普遍。
-刻本
-石印本
-影印本
善本是指精刻、精印、精抄、精校的难得的古书、珍贵的手稿、孤本、罕见的文献等。
善本拼音:shàn běn。善本的最初概念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无文字讹误的书本。出处:朱弁《曲洧旧闻》说:宋人“穆伯长好学古文,始得韩、柳善本,欲二家集行于世,乃自镂版,鬻于相国寺”。
善本是指精刻、精印、精抄、精校的难得的古书,珍贵的手稿、孤本,罕见的文献等。实际上,真正的善本应主要着眼于书的内容,着眼于古籍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出自于叶廷琯 《吹网录·建康集足本》:“坐使古书善本不获广传於世,大失古人付托之意。”
善本造句
1、保存至今的宋代善本书,都被人们视为吉光片羽。
2、护理学院应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实现师资力量的高素质化,贯彻双向选择的原则,加强导师工作的考核,确保其科学、稳定的运行。
3、只有通过完善本国法律体系和管理机制,严格管理本国小武器生产和贸易,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
这里所说的是影印本,是狭义的专指我国古籍的影印本,是把古籍的刻本以及前面讲过的活字本、套印本、插图本、抄本、稿本、批校本等摄影后制版印刷,印成基本上保留原书面貌的本子。这种摄影和制版的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在这以前要新本子保留原书面貌,只能用前面讲过的仿刻、覆刻等办法,但即使最精细的覆刻,也不如这种影印的新技术之能不走样。因为这种新技术引进后,很快地“洋为中用”用在影印古籍上面,从清后期开始,到民国时已基本上取代了前此仿刻、覆刻而成为古籍出版的一种重要方式。
我国用来影印古籍的技术,大体有石印、珂罗版印、金属版印、照相胶版印几种。
本文2023-08-07 02:34:0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8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