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金黄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如意金黄散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国家基本药物 4 概述 5 《外科正宗》卷一方之如意金黄散 51 如意金黄散的别名 52 组成 53 功效主治 54 如意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55 运用 56 制备方法 57 使用注意 58 方解 59 临床运用 510 附注 511 出处 6 《外科方外奇方》卷一方之如意金黄散 61 组成 62 功能主治 63 如意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64 制备方法 65 出处 7 如意金黄散的药典标准 71 品名 72 处方 73 制法 74 性状 75 鉴别 76 检查 77 含量测定 7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7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7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774 测定法 78 功能与主治 79 用法与用量 710 注意 711 贮藏 712 版本 8 如意金黄散药品说明书 81 药品类型 82 药品名称 83 药品汉语拼音 84 药品英文名称 85 成份 86 性状 87 作用类别 88 适应症/功能主治 89 规格 810 如意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811 禁忌 812 如意金黄散的不良反应 813 注意事项 814 如意金黄散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815 如意金黄散的药理作用 816 备注 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如意金黄散 如意金黄散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rú yì jīn huáng sàn

2 英文参考

ruyi jinhuang powd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ruyi jinhuang sa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

与如意金黄散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

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906 78 如意金黄散 散剂 9g 袋 13 中成药部分 907 78 如意金黄散 散剂 12g 盒(瓶) 17 中成药部分 908 78 如意金黄散 散剂 15g 盒(瓶) 21 中成药部分 909 78 如意金黄散 散剂 30g 盒(瓶) 4 中成药部分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

如意金黄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

中成药如意金黄散的主要成分为姜黄、大黄、黄柏、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天南星、白芷、天花粉[1]。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热毒瘀滞肌肤所致疮疡肿痛、丹毒流注,症见肌肤红、肿、热、痛,亦可用于跌打损伤。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如意金黄散中成药的药典标准。

5 《外科正宗》卷一方之如意金黄散 51 如意金黄散的别名

金黄散[2]、神效金黄散、神效金黄散

52 组成

天花粉十斤,黄柏、大黄、姜黄、白芷各五斤,厚朴、陈皮、甘草、苍术、天南星各二斤[2]。

天花粉5000g、黄柏2500g、大黄2500g、姜黄2500g、白芷2500g、厚朴1000g、陈皮1000g、苍术1000g、天南星1000g、甘草1000g[3]。

53 功效主治

《外科正宗》卷一方之如意金黄散功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2]。主治痈疽发背,诸般疔肿,跌仆损伤,湿痰流毒,大头时肿,漆疮火丹,风热天泡,肌肤赤肿,干湿脚气,妇女乳痈,小儿丹毒等症[2]。

《外科正宗》卷一方之如意金黄散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之功效[3]。主治跌仆损伤,红肿热痛未成脓者[3]。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定痛之功效。主治痈疽发背,诸般疔肿,跌扑损伤,湿痰流毒,大头时肿,漆疮,火丹,风热天泡,肌肤赤肿,干湿脚气,妇女乳痈,小儿丹毒,凡外科一切顽恶肿毒;及蛇虫咬伤,蜂蝎螫毒,癣疥湿癞,皮肤瘙痒,冻疮痒痛。

54 如意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随症调敷[2]。

55 运用

凡红肿热痛未成脓者,及夏月火令时俱用茶水同蜜调敷;微热微肿及大疮已成,欲作脓者,用葱汁同蜜调敷;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湿痰流毒,附骨痈疽,鹤膝风等症,用葱酒煎调;风热恶毒所生疾患,必皮肤亢热色红光亮,形状游走不定者,俱用蜜水调敷;天泡火丹、赤游丹、黄水疮、漆疮、恶血攻注等证,用板蓝根叶捣汁调敷,加蜜亦可;烫火伤用麻油调敷[2]。

56 制备方法

上药为细末[2]。

晒极干燥,用大驴磨连磨3次,方用蜜绢罗厨筛出,瓷器收贮,勿令泄气。

研为细末,瓷器收贮,勿令泄气,随证调敷[3]。

57 使用注意

1.原方总量太大,临床运用时不宜配制过多,以免药性变质,影响疗效,可按比例递减[3]。

2.本方忌用于跌仆伤后脓已成者[3]。

3皮色不红者忌敷,并忌入口。

58 方解

本方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相搏,壅滞肌腠,故见局部红肿热痛[3]。治当清热解毒,散瘀消肿[3]。方以大黄、黄柏清热解毒,逐瘀燥湿,以荡涤瘀热凝血;姜黄破血消瘀,通经止痛,与天花粉同用,能祛瘀消肿止痛;厚朴、陈皮、苍术、天南星、白芷行气燥湿,散结消肿止痛;甘草解毒调和诸药[3]。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之功[3]。热毒得解,瘀血得散,湿毒得化,红肿热痛自除[3]。

59 临床运用

1.用方指征:跌打损伤后,局部红肿热痛未成脓者[3]。

2.本方现代常用于痈肿疔疖、急性乳腺炎、小儿丹毒、带状疱疹、烫伤等属热毒夹瘀者[3]。

3 实验研究:本方具有抗炎、抗感染、消肿、镇痛、抗冻伤和抑菌作用[2]。

510 附注

金黄散(《嵩崖尊生》卷十二)、神效金黄散(《良朋汇集》卷五)、金黄如意散(《奇方类编》卷下)。

511 出处

《外科正宗》卷一

6 《外科方外奇方》卷一方之如意金黄散 61 组成

天花粉10两,川黄柏5两,姜黄5两,白芷5两,广陈皮2两,甘草2两,苍术2两,南星2两,厚朴2两,石菖蒲2两,川郁金2两,生半夏2两。

62 功能主治

《外科方外奇方》卷一方之如意金黄散主治痈疽发背,诸般疔肿,跌打损伤,湿痰流注,大头时肿,漆疮火丹,湿热天泡,肌肤赤肿,干湿脚气,妇女乳痈,小儿丹毒,外科一切顽恶肿毒。

63 如意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醋、或蜜、或水、或葱汁水调敷。

6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65 出处

《外科方外奇方》卷一

7 如意金黄散的药典标准 71 品名

如意金黄散

Ruyi Jinhuang San

72 处方

姜黄160g、大黄160g、黄柏160g、苍术64g、厚朴64g、陈皮64g、甘草64g、生天南星64g、白芷160g、天花粉320g

73 制法

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74 性状

本品为**至金**的粉末;气微香,味苦、微甘。

7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大黄)。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组织中(陈皮)。草酸钙针晶细小,长10~32μm,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中(苍术)。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长约90μm(生天南星)。纤维束鲜**,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黄柏)。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品纤维(甘草)。石细胞分枝状,壁厚,层纹明显(厚朴)。具缘纹孔导管大,多破碎,有的具缘纹孔呈六角形或斜方形,排列紧密(天花粉)。

(2)取本品1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再加盐酸4ml,水浴加热30分钟,取出,迅速冷却,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五个橙**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日光下检视,斑点变为红色。

(3)取本品3g,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20目,5g,内径为15cm)上,用无水乙醇3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柏对照药材01g,加甲醇5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堿对照品、盐酸巴马汀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异丙醇—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12:3:6:3:1)为展开剂,置于用展开剂饱和15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取本品10g,加甲醇40mI,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盐酸溶液40ml使溶解,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三氯甲烷液,用2%氢氧化钠溶液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氢氧化钠液,加稀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1~2,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三氯甲烷液,用水20ml洗涤,三氯甲烷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厚朴酚对照品、和厚朴酚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甲醇(27: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5)取本品10g,加三氯甲烷30ml、盐酸2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次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苯—乙酸乙酯—冰醋酸(20:40:1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5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6)取本品5g,加石油醚(60~90℃)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芷对照药材1g,加石油醚(60~90℃)1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欧前胡素对照品、异欧前胡素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药材溶液及对照品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醚(3: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76 检查

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B)。

7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7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异丙醇—甲醇—05%醋酸溶液(25:19:5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30nm。理论板数按姜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7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姜黄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用甲醇制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

7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约02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0ml,密塞,称定重量,冷浸1小时,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取上清液,即得。

7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姜黄以姜黄素(C21H20O6)计,不得少于10mg。

78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热毒瘀滞肌肤所致疮疡肿痛、丹毒流注,症见肌肤红、肿、热、痛,亦可用于跌打损伤。

79 用法与用量

外用。红肿,烦热,疼痛,用清茶调敷;漫肿无头,用醋或葱酒调敷,亦可用植物油或蜂蜜调敷。一日数次。

710 注意

外用药,不可内服。

711 贮藏

密封。

7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8 如意金黄散药品说明书 81 药品类型

中药

82 药品名称

如意金黄散

83 药品汉语拼音 84 药品英文名称 85 成份 86 性状 87 作用类别 88 适应症/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热毒瘀滞肌肤所致疮疖肿痛,症见肌肤红、肿、热、痛,亦可用于跌打损伤。

89 规格 810 如意金黄散的用法用量

外用。红肿,烦热,疼痛,用清茶调敷;漫肿无头,用醋或葱酒调敷;亦可用植物油或蜂蜜调敷。一日数次。

811 禁忌 812 不良反应 813 注意事项

1本品为外用药,不可内服。

2用毕洗手,切勿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处。皮肤破溃处禁用。

3忌辛辣 性食物。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疮疖较重或局部变软化脓或已破溃者应去医院就诊。

6全身高热者应去医院就诊。

7本品不宜长期或大面积使用,用药后局部出现皮疹等过敏表现者应停用。

8用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9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0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1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2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3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8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815 如意金黄散的药理作用 816 备注

  中国科学技术史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重定向自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

  中国

  文化中文 - 文学 - 哲学 - 教育

  艺术 - 国画 - 戏曲 - 音乐

  神话 - 宗教 - 术数 - 建筑

  文物 - ** - 服饰 - 饮食

  武术 - 书法 - 节日 - 姓名

  ------------------------------------------------------------------------------地理疆域 - 区划 - 城市 - 首都

  人口 - 民族 - 交通 - 时区

  地图 - 旅游 - 环境 - 生物

  --------------------------------------------------------------------------------

  显示▼隐藏▲历史年表 - 传说时代 - 朝代

  民国史 - 共和国史

  文化史 - 科技史 - 教育史

  人口史 - 经济史 - 政治史

  --------------------------------------------------------------------------------

  显示▼隐藏▲政治宪法 - 外交 - 军事 - 国旗

  民国政治

  宪法 - 法律 - 政府 - 政党

  共和国政治

  宪法 - 法律 - 政府 - 政党

  两岸问题 - 两岸关系

  一个中国 - 两个中国 - 中国统一

  --------------------------------------------------------------------------------

  显示▼隐藏▲经济金融 - 农业 - 工业 - 商业

  中国各省经济 - 五年计划

  --------------------------------------------------------------------------------

  显示▼隐藏▲其他列表 - 体育 - 人权 - 媒体

  查 · 论 · 编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都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中国历史上的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而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与许多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科学技术交流。中国科学技术史上成就最大的是农学、天文学、数学和汉医学。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相对于其他民族和地区的科学技术来说比较独立,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更注重实用性和经验性,缺乏西方科学的思辨性,因此有些人对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否自成体系而表示怀疑。

  目录 [隐藏]

  1 科学技术萌芽时期

  2 先秦时期

  3 秦汉时期

  4 魏晋南北朝时期

  5 隋唐、两宋时期

  6 元朝时期

  7 明朝时期

  71 概述

  72 数学

  73 天文学

  74 地理学

  75 建筑学

  76 医学

  77 农学

  78 军事学

  79 兵器科技

  710 物理学

  8 清朝时期

  9 近代的科学技术

  10 资料来源

  11 参考文献

  12 扩展阅读

  [编辑] 科学技术萌芽时期中国科学技术的萌芽时期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中国是世界早期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农牧业、观察天文、开创医药的地区之一。

  开始利用蚕丝制作丝绸。

  [编辑] 先秦时期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铸造冶炼技术非常高超,同时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基本奠定。

  广泛使用铁器,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铁柔化技术。

  《夏小正》成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

  有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包括都江堰、郑国渠等。

  创造十进位制。

  发明筹算,能进行四则运算以及乘方,开方等较复杂运算,并可以对零、负数和分数作出表示与计算。有学者认为,筹算促成了印度-阿拉伯数字体系[1]。

  创造九因歌,为世界上最简便的乘法表,直到今日还在使用。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

  测定了比较精确的回归年长度。

  中医学理论初步建立。

  [编辑] 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农业上的轮作制已经确立。

  中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面世。

  《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

  造纸术已被发明并且得到了重大改进。

  造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长城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当时建筑技术的发达。

  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已有牵星导航技术(过洋牵星术)。

  发明抽水马桶,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抽水马桶的国家[2]。

  [编辑] 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徽、祖冲之、张子信等对数学和天文学做出了很大贡献。

  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创造了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基础理论。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标志着农学的成熟。

  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丰富了中医学体系。

  葛洪在炼丹上的研究,对中国原始的化学做出了贡献。

  马钧在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机械制造的水平。

  解飞、魏猛变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车磨。

  [编辑] 隋唐、两宋时期隋唐时经济文化发达,使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

  《通志‧天文略第二》中《步天歌‧太微垣》书影隋朝继承北朝与南朝的科学知识,其科技成就表现在天文历法、数学、博物学、建筑学与医学上[3]。隋朝数学发达,当时士人皆须学习简易九数,在国子监(大学)设有算学(数学系)[4],专门数学人才的培养也在隋代才正式成立。

  隋朝历法比前朝更加精密。600年刘焯借由北朝张子信的数据,测定岁差为76年差一度,已接近准确值。604年刘焯制定出《皇极历》,推日行盈缩,黄道月道损益,日月食多少及所在所起,都比以前诸历精密,而且提出“等间距二次内插法”的公式。《皇极历》比过去的历法准确,虽然被排斥不得施行,但对后世历学提供了新标准[5]。定朔法、定气法也是刘焯的创见。

  隋文帝平定南朝陈后将南朝的浑仪、浑天象及天文图籍都集中于长安,并且命庾季才与南朝周坟参照各家星官,绘成星图。周坟与袁充等人还在太史局教授星象知识[6]。隋朝丹元子,按照东晋陈卓所定的星宫,把天上星星的步位,编成一篇七字长歌,叫做《步天歌》,文句浅显,便于传诵[7]。隋末唐初,李播写成《天文大象赋》,用诗赋描述全天星官。隋朝的星官体系十分发达,然而还有两个弱点:当时过分强调三家星的区分,使星空划分成为二元体系;在拱极区与黄道间,还有一些区域比较空白,命名的星星仍不够多。

  隋廷提倡博物学,在当时出现大量地方志(或称图志、图经)。隋廷明令全国各地推行方志编写[8],最后著有《诸郡物产土俗记》、《区宇图志》与《诸州图经集》。隋炀帝又诏天下诸郡上风俗物产地图,据以编成《物产土俗记》及《区宇图志》,开中国编撰一统志之先河。朗蔚之采各地所上图经而纂成《隋诸州图经集》二百卷[9]。裴矩于大业时期在张掖掌管互市,从书传及西域商人的言论中,搜集西域山川、姓氏、风土、服章、物产等资料而写成《西域图记》。这本书还记载自敦煌通中亚诸国直至地中海的三条丝路。

  安济桥。建筑学方面,有名的有李春、宇文恺与何稠。610年李春于现今河北省宁晋县洨河建造安济桥[10],安济桥是目前世界最古老的现存完好的大跨度单孔敞肩坦弧石拱桥,圆弧拱的跨度大,圆弧拱仍然够高,水上船只来往通过非常方便。安济桥桥拱不是使用半圆拱,而是使用跨度大、扁平率低的单孔1/4圆拱桥梁结构,是中国建筑史的重大成就之一[11]。另外四个小桥洞节约石料二百多立方米,又减少桥身五分之一的重量,让桥基部分的负担大大减轻。同时可以起分洪缓冲的作用,减轻洪流对桥身的冲击力量。宇文恺曾为隋炀帝造观风行殿,殿下置轮轴,离合便利,可以分开行动,也可以合成一个容纳数百人的大殿。何稠为隋炀帝造六合城。在攻城时,一夜间可以合成一座周围八里、高十仞的大城,城上能列甲士,立旗仗。另外何稠能用绿瓷制玻璃,与真玻璃无异[12]。

  隋朝医学相当发达,设有大医署。临床医学出现分科的趋势,大医署分为医学、药学两部分教受学生;而医学又分为医、针、按摩、咒禁四科;其中医科又分成体疗(内科)、少小(小儿科)、疮肿(外科)、耳目口齿与角法(拔罐)等五个专业[13]。由于南朝医学进步,隋朝时南北医师交往,医书流通,有利于医学的描进。《隋书‧经籍志‧子部‧医方类》中不少是南朝人的著作。南方名医许智藏有为隋炀帝治病过。隋朝也译出十余种天竺和西域的医方书,知识十分丰富。[5]。隋朝医学家以巢元方最为著名,他撰有《诸病源候论》[14]。这是中国第一部详细论述疾病分类和病因、病理的著作。书中记有用肠吻合手术治疗外伤断肠,是中国外科手术史上的重大成就。但《诸病源候论》也有不少错误,例如在〈九虫候〉中称:“蛲虫在人肠内,变化多端,发动亦能为癣,而癣内实有虫也。”事实上蛲虫跟癣没有关系。隋炀帝于大业时期敕编《四海类聚方》,全书共2600卷,专述理论,与《诸病源候论》相辅相成[13]。

  一张唐代的星图唐朝科技相对于前代有明显进步。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他还与梁令瓒合作,制成水运浑天铜仪。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不可多得的医书。

  唐朝首都长安城与东都洛阳规划严整,盛唐年间极盛时人口达到80—100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为后世留下了城市规划的样板。当时周边国家的首都,如当时的:日本平安京、新罗金城、高句丽平壤和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都是仿照长安建造。

  唐朝的木结构建筑规模雄浑,气魄豪迈。佛塔形式也融合了中国与印度的造型,显得千变万化,多种多样。868年,中国《金刚经》的印制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在751年的怛罗斯战役之中传入阿拉伯帝国,之后在12世纪传入西班牙,到13世纪传入意大利,到14世纪初叶传遍整个欧洲646年,甘蔗熬糖法也从摩揭陀传入唐朝[15]。

  主条目:宋朝科技

  到两宋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达到了高峰。

  [编辑] 元朝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来源请求]

  阿拉伯与波斯科学技术传入中国。元世祖忽必烈在尚未登基之前,就征招“回回为星学者”。他们翻译及带来诸如托勒密的《天文大集》、伊本·优努斯(又译作尤尼)的《哈基姆星表》(又译作《哈基姆历数书》)等天文学著作。1260年,元朝承金国旧制,设立司天台,1271年正式设立回回司天台,1312年设立回回司天监。后来还任用了一大批以札马剌丁(又译作扎马鲁丁、扎马剌丁)为代表的天文学家管理此类工作。

  中国人在此时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来源请求]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王恂与郭守敬等完成编制《授时历》。《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有26秒的差距。

  制订《授时历》时,列出了三次内插公式(招差法),还使用“垛垒、招差、勾股、弧矢之法”进行缜密计算,其中将穆斯林发明的弧三角法应用于割圆术获得“弧矢割圆术”(即球面直角三角形解法)。

  1303年,朱世杰著成《四元玉鉴》,将“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朱世杰亦研究各有限项级数求和问题,而且在此基础上得到高次差的内插公式。

  一般认为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前六卷是明代的徐光启在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帮助下翻译并引进中国的,但有学者认为早在元代,此书已经被来华的穆斯林带到中国。[16]

  中医学有很大发展,出现了金元四大学派。医药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兼收并蓄、互通有无”的局面,大大丰富了医药学知识的内容。《回回药方》是中国的大型综合性回回医药学典籍,作者不详,原有36卷,少数残本现可见于北京图书馆。该书多以汉语书写,同时夹杂许多阿拉伯语与波斯语医药术语及汉语音译。从残本目录可以看出,《回回药方》是一部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和皮肤病等科,具有中西特色的医学典籍。研究中国医药史的学者根据残存部分推断,《回回药方》约有药方6000-7000首之多,其价值与中医古籍《外台秘要》相当。[来源请求]

  1291年,郭守敬指挥修建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当中有七座水闸,这七座水闸彼此相距约半公里的地方,又设计有斗门。郭守敬的设计是通过水闸和斗门的关闭与开放,调节运河各段的水位高低,引导船舶顺畅通过。工程竣工后,元世祖亲自将这段164里长的运河命名为 “通惠河”。通惠河是中国工程建设史上的杰作,其运用的巧妙方法与现在国外一些运河采用的技术是基本相同的。

  元世祖在位时即开始重视农业,制定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治措施,使得农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来源请求]王祯编著的《农书》有37卷,现存36卷,是中国古代一部对农业生产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著作。《农书》全书约有十三余万字与300多幅图画,全文分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大部分。《农桑通诀》包括对农、林、牧、副、渔及水利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论述,提出“顺天之时、因地之宜、存乎其人”的农耕思想。《百谷谱》对各种农作物的品种、特性、栽培、种植、收获、贮藏和利用等知识加以介绍,将农作物分为谷、蔬、果、杂等六大类,为中国农作物分类学奠基;而对于植物性状的描述,也是此前书籍不曾有过的。《农器图谱》则是《农书》的重点部分,该部分就田制、仓廪、舟车、灌溉、蚕桑、织纤、麻芒等分为20门类,详细介绍了257种农业机械,而且配绘图谱306幅并加以文字说明,其价值超过以往所有农业机械书籍。

  在活字印刷术方面,王祯设计出木活字及转轮排字架,并于1298年用木活字排印《旌德县志》;其《造活字印书法》(附于《农书》书末)是最早的系统性介绍活字排版印刷术的科技文献。

  [编辑] 明朝时期[编辑] 概述明朝科技成就灿若繁星,在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涌现了许多名家巨作,号称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明前期,由于朝廷鼓励垦荒,所以在水利以及农业的技术上有大为的进步,手工业的繁荣,造就了像是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这类研究手工业的百科全书式书籍,在历史上有很重要的实用以及科学价值,明熹宗就经常亲自参与木工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但因为明代实施文字狱以及八股文,使得中国读书人思想僵化,失去了宋代自由活跃的思想,使得这些科学家们多半都很难考上科举,也很难被朝廷重用。由于科举大兴八股文模式并删减数学内容,以及珠算盛行,因此建立在筹算基础上的中国古代数学便衰落了。

  明太宗时由于有郑和下西洋的海上活动,使得绘制海图以及罗盘运用的技术大为进步,其他民间的科学作品,像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记都是流传至今的科学名作,这也使得中国的建筑技术更上一层楼。16世纪西方逐渐脱离黑暗时代,文艺复兴开始,西洋科学突飞猛进,大量的西学随着传教士进入中国,像是徐光启以及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的几何原本。

  可惜后来殖民统治中国的满洲国盛行文字狱,扼杀国人思想,使得中国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

  [编辑] 数学数学方面,王文素著《算学宝鉴》,程大位写成集珠算理论之大成的著作《直指算法统宗》,徐光启翻译了《几何原本》,李之藻著《同文算指》。

  [编辑] 天文学天文学方面,出版名著《白猿献三光图》(作者不详)载有一百三十二幅云图,赵友钦著《革象新书》,徐光启吸收西洋历法成果编成《崇祯历书》,李之藻著《浑盖通宪图说》,王锡阐著《晓庵新法》。安装中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筒"(yong) 。

  [编辑] 地理学地理学方面,编成《郑和航海图》,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出现最早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顾炎武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

  [编辑] 建筑学建筑学方面,明初大兴土木工程,兴建紫禁城以及修建万里长城,计成写成园林学名著《园冶》。

  [编辑] 医学医学方面,明成祖组织编成《普济方》,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杨继洲著《针灸大成》,陈实功著《外科正宗》,吴有性著《瘟疫论》,张景岳著《类经》,明朝还在世界上最早种痘预防天花。

  [编辑] 农学农学方面,俞宗本著《种树书》,朱橚著《救荒本草》,马一龙著《农说》,屠本畯著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洋生物专著《闽中海错疏》,喻仁、喻杰合著兽医学著作《元亨疗马集》,徐光启著《农政全书》,玉米、地瓜、土豆、花生、烟草、西红柿、向日葵、南瓜、辣椒从美洲传入。

  [编辑] 军事学军事学方面,茅元仪著《武备志》,出版名著《火龙经》,赵士祯著《神器谱》,孙元化著《西法神机》,焦勖著《火攻挚要》,王钲编成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机械工程专著《新制诸器图说》,戚继光著《纪效新书》、《练兵实纪》。

  [编辑] 兵器科技兵器科技方面,1372年造碗口铳,1377年造手铳(小口径管形),14世纪末发明“神火飞鸦”,1453年造铜火铳(滑膛式),1524年在北京铸造佛朗机炮,16世纪中叶发明“火龙出水”,1558年造出中国第一批火绳枪一万支,称之为“鸟嘴铳”,1580年戚继光发明"自犯钢轮火"(其效类似地雷),1642年南京出现遂发火枪。

  [编辑] 物理学物理学方面,朱载堉著音律学著作《律吕精义》,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方以智著《物理小识》,万户进行世界最早的火箭升空试验,孙云球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

  [编辑] 清朝时期康熙对西洋科技方面纯属个人兴趣,且窒塞民智以防范汉人接触科技[17],以及雍正禁教,再加上后来的闭关自守,使先进的西方科学无法传入中国,失去了中西互相学习的机会。而清廷的文字狱以及延续了明朝科举的八股文,使中国科学已经逐渐失去了领先世界的地位。

  康熙时,经过三十余年的筹划、测绘工作,制成了《皇舆全览图》。这部地图“不但是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所有的欧洲地图都更好、更精确”[18]。乾隆时,又派明安图等人两次到新疆等地进行测绘,最后在《皇舆全览图》的基础上,根据测绘的新资料,制成了《乾隆内府皇舆全图》。这两份地图,至今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乾隆时官修《医宗金鉴》九十卷,征集了不少新的秘籍及经验良方,并对《金匮要略》、《伤寒论》等书作了许多考订,是一部介绍汉医临床经验的重要著作。

  王清任著《医林改错》,强调解剖学知识对医病的重要性,并对古籍中有关脏腑的记载提出了疑问,通过对尸体内脏的解剖研究,绘制成《亲见改正脏腑图》二十五种,改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

  王锡阐著《晓庵新法》、《五星行度解》等十几种天文学方面的著作,肯定了西洋历法先进的地方,也指出了其中的许多缺点和错误,对日食月食的算法、天文数据的应用、以及回归年的长度、岁差常数等问题,都提出了比较中肯的意见,促进了中国历算学的发展。

  梅文鼎整理和阐发中国古代的历算学,同时也研究和介绍西洋科学,著有天文、历法、数学方面的书籍达86种。其著作《中西数学通》,几乎总括了当时世界数学的全部知识,达到当时中国数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在该书的《方程论》部分,阐明了中国古代方程的独创性,指出这种算法是西洋所没有的;在《勾股测量》、《九数存古》等部分,也证明了中国古代算法的成就;在《堑堵测量》、《几何补偏》部分,介绍了西洋的球面三角学,并对西洋立体几何作出论述和发展;而在《筹算》、《度算》、《比例数解》等部分中,则解释和介绍了西洋的对数、伽利略的比例规等方法。

  明安图著有《割圆密率捷法》四卷。因当时从欧洲传进的割圆三法(圆径求周、孤背求正弦、弦背求正矢)只有公式,而没有公式的证明方法,于是创用“割圆连比例法”证明了三条公式,而且进一步创造了“弧背求通弦”、“通弦求弧背”、“正矢求弧背”等一系列的新公式,是中国用解析方法对圆周率进行研究的第一人。

  龚振麟于1841年首创铁模铸炮法,并著有《铸炮铁模图说》,是世界上最早论述铁模铸造法的科技文献之一。

  李善兰独立发明对数微积分,并在组合恒等式方面提出李善兰恒等式。1872年发表了《考数根法》,是中国质数论方面最早的著作。

  [编辑] 近代的科学技术鸦片战争之后,西方科学大量传入中国,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一直到辛亥革命,中国都在吸收西方科学成果。民国初年中国科学社等民间学术社团创立以后,中国科学技术开始和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为系统地融合在一起。1928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1949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都获得政府的财力支持。

  1963年世界上首次成功获得人工合成胰岛素。

  1964年10月成功爆炸了第一枚原子弹;1967年6月又成功爆炸第一枚氢弹。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舟一号,进行试验航天飞行,次日15时41分神舟一号飞船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3年10月15日发射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使中国成为继俄罗斯以及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柠檬片可以和红茶一起冲泡著喝吗

柠檬红茶有 2 种 喝法,一是喝热的,二是喝冰的。

首先,是制作柠檬。

把柠檬洗净切片,准备一干净的广口玻璃瓶和白砂糖。

把切片柠檬一层一层地放如入玻璃瓶内,

每一层之间洒上一层白砂糖。

这样,一层叠一层,盖紧,放入冰箱,等1-2个星期。

中间可以摇晃瓶子,让糖均匀。

两个星期后,就看不见白糖了。 都溶化了。

糖的多少,根据口味放。 试验几次就知道了,

这是中国的方法,主观感觉很重要,或酸或甜。

否则成化学实验了,无趣。

然后,是制作红茶。

把袋泡红茶用沸腾的水冲泡,1-2分钟,

(烈顿LIPTON 红茶不错,但英国的TIPPICK更好。)

把茶袋提出挤干。

(考究的用专用小钳子挤,我就用两根小 挤,挺烫的。)

接下来是热喝,把一到两片柠檬放入杯子,

用嘴喝就行了。

冰的话直接放入冰块或入冰箱里冷确.

鲜柠檬泡水能减肥,瘦身快速加速剂

鲜柠檬泡水能缓解感冒 1。美白

2。疏通清理肠道

3。有排毒功效,最好加点蜂蜜或冰糖,要不太酸了

柠檬具有生津、止泄、祛暑、安胎、疏滞、健胃、止痛的效果,还可以预防心血管病。

新鲜柠檬和红茶能不能一起泡

可以啊,但味道不及用柠檬干感觉

红茶与柠檬可以一起泡喝吗?

可以,康师傅冰红茶,就是这样做滴

柠檬片可以和红茶一起冲泡著喝吗

不是很好,一是味道有改变,二是会有一点不是很好的反映,偶尔喝喝常常鲜味,但不要经常好,会流失它钉原本的营养和价值!

红茶加柠檬起什么作用?

柠檬性温、味苦、无毒,具有止渴生津、祛暑清热、安胎、疏滞、化痰、止咳、健胃、健脾、止痛、杀菌等功能。吃柠檬果或喝柠檬汁,可以化食、解酒,排毒,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益处。

红茶是富含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的饮料之一,能够使心肌梗塞的发病率降低。其研究成果表明,一杯红茶对特定的自由基来说,甚至比大蒜、西兰花、胡萝卜、小卷心菜更能发挥抗酸化作用。

红茶还有各种抗菌作用,并且预防感冒。红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杀除食物有毒菌、使流感病毒失去传染力等抗菌作用。除预防感冒之外,还有人在因感冒而喉咙痛的时候用红茶漱口。

柠檬红茶具有柠檬的青酸与红茶醇厚的味道茶汁微红,澄清,甜而微酸,十分爽口。具有柠檬的清香滋味,健胃整肠帮助消化,颇适合餐后饮用。此外还可滋润肌肤,促进血液循环,正宗柠檬红茶活化细胞等。柠檬丰富有维生素,对改善血压、缓和神经、帮助消化和分解体内毒素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柠檬果汁内的柠檬酸盐,可防止肾结石。常食柠檬汁还能洁白牙齿,帮助消化。天气炎热时,更具有生津、止渴、解暑的作用。

柠檬和红茶可以一起泡水喝吗?

当然可以,可好喝了

红茶和柠檬能一起泡吗

可以一起泡

1、柠檬红茶水的功效有美白,柠檬红茶水的功效也有排毒,柠檬红茶水的功效更能疏通清理肠胃,等同于说柠檬和红茶可以一起泡水喝。

2、鲜柠檬泡水能缓解感冒、美白、疏通清理肠道、有排毒功效。

3、红茶还有各种抗菌作用,并且预防感冒。红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杀除食物有毒菌、使流感病毒失去传染力等抗菌作用。除预防感冒之外,还有人在因感冒而喉咙痛的时候用红茶漱口。对改善血压、缓和神经、帮助消化和分解体内毒素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红茶能和柠檬一起混著喝吗

不好。

1、沏茶不要乱加作料。这样会降低茶叶的品质,既品不出茶香味,还会破坏营养价值。

2、花草茶最好不要和茶一起泡。

3、茶叶味苦性寒,人们饮茶的目的就是借助茶叶的苦味 消化腺,促使消化液分泌,以增强消化机能。再就是利用茶的寒凉之性,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如茶中加糖,就会抑制这种功能。但古籍中也有茶叶配白糖疗疾的偏方,作为食疗可以,若平时饮茶则不宜配糖。

茶叶和柠檬能一起泡著喝吗?

可以和茶叶一起泡水喝,酸味就减轻点,开始可以少放点,经常喝就会习惯的,再加量据研究,柠檬是一种营养和药用价值都极高的水果。其中最主要的营养成分除了糖类以外,还有钙、磷、铁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烟酸等。其味道之所以比其他柑橘更酸、更苦,是因为其中有机酸的含量高达64%,比橘子、橙子等水果高出十几倍。此外,它还含有丰富的黄酮类、挥发油以及橙皮甙等营养物质。中医认为,柠檬有“生津止渴、和胃降逆、化痰止咳”之功效。胃气不和或觉得恶心、不想吃饭的时候,吃点柠檬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现代营养学认为,柠檬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对爱美的女性来说,它首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减肥食物。餐后喝点用鲜柠檬泡的水,非常有助于消化。但是,胃酸过多的人不宜饮用。其次,柠檬具有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一种特殊成分圣草枸橼苷。实验证明,它可以大大减少糖尿病患者肝脏、肾脏以及血液中过酸化脂肪的含量。柠檬还是预防心血管病的食物,高血压、心肌梗死患者常喝点柠檬饮料,对改善症状有很大益处。在吃法上,将柠檬切成薄薄的一片泡在水中,会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学英国人,在喝红茶时加入两三片柠檬,能使茶的味道更加芳香。另外,汽水等各种饮料中都可以放片柠檬,甚至用它来做点柠檬酱,也是既健康又美味的吃法。

红茶和柠檬泡水喝对身体有没有危害?

一:红茶和柠檬泡水喝对身体没有危害的。而且还很好喝。

二:红茶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钙、磷、镁、钾、咖啡碱、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多种营养元素。红茶在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化学反应使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会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其香气比鲜叶明显增加,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

三:柠檬富含维生素C、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奎宁酸、柠檬酸、苹果酸、橙皮苷、柚皮苷、香豆精、高量钾元素和低量钠元素等,对人体十分有益。柠檬有生津解暑开胃、能预防心血管疾病、清热化痰、抗菌消炎、延缓衰老抑制色素沉着的功用。

明年用古文表达为“明年”

例如:

宋朝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释义: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很多常年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办起来了。

扩展资料:

古代纪年方法:

是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主要包括纪日法(包括一天之内的纪时法)、纪月法、纪年法以及节气、节日等。它对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

纪年法: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比较复杂,现择其要,依次介绍年号纪年、星岁纪年、干支纪年、生肖纪年。

1,年号纪年

我国古代最初是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纪年,如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等等。汉武帝刘彻开始用年号纪年,即位那年称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顺次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历史上使用过的年号,约有八百多个。

古医书有不少是用这种方法来纪年的,如宋·刘昉《幼幼新书》李庚序题作“绍兴二十年九月几望”。绍兴是南宋高宗赵构的年号。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纪年明确,可以直接表明具体的年份。

2,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纪年方式之一。最早的记载见于《淮南子·天文训》,但西汉时这种方式还不通行。自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开始干支正式用于纪年。干支纪年在中医古籍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清·柯琴《伤寒论注·自序》题作“时己酉初夏也”,据柯琴的生活年代,可查得“己酉”当为公元1729年。

当然,更常见的是皇帝年号加上当年干支的合记方法,如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自序》题作“万历丁巳之秋七月既望”,金·段成己《肘后备急方·序》题作“至元丙子季秋”等,都是年号与干支并用。还有再加上年次的,如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序》题作“时大唐宝应元年岁次壬寅”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自序》题作“至元三年岁丁丑七月既望”等即是。两法并用纪年的长处是不易错乱。

3,星岁纪年

战国时代,天文占星家根据天象纪年,有所谓星岁纪年法。星指岁星(即“木星”),岁指太岁(古代天文占星家设想出的假岁星,又叫岁阴、太阴)。

故有岁星纪年法和太岁纪年法。宋·夏竦《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序》题作“时天圣四年岁次析木秋八月丙申”,“析木”就是用岁星纪年。金·张从正《儒门事亲》“颐斋引曰”题作“岁在单阏阳月晦日”,“单阏”就是用太岁纪年。

4,生肖纪年

十二生肖之说起于东汉,汉前未见记载。生肖可以用来推算一个人的年龄、出生的年份,历史上也使用过生肖纪年法,如元代就有“泰定鼠儿年”(泰定是元泰定帝的年号,鼠儿年即甲子,为公元1324年)的记载。

参考资料:

——古代纪年方法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肝虚雀目内障的病因病机 5 肝虚雀目内障的症状 6 肝虚雀目内障的辨证分型 61 肝血虚证 611 症状 612 证候分析 613 治法 614 饮食疗法 6141 推荐食材 6142 推荐食疗方 62 脾失健运证 7 肝虚雀目内障的治疗 8 肝虚雀目内障患者饮食建议 9 肝虚雀目内障患者饮食禁忌 10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肝虚雀目内障的方剂 2 古籍中的肝虚雀目内障 1 拼音

gān xū què mù nèi zhàng

2 英文参考

liverdeficiency sparrow ey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肝虚雀目内障为病证名[1]。见《秘传眼科龙木论》。亦作肝虚雀目[1]。

肝虚雀目(liverdeficiency sparrow eye)为病证名[2]。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2]。又称肝虚雀目内障[2]、雀目、鸡盲(见《证治准绳·杂病》)、夜盲[3]、雀盲(《证治准绳·杂病》)、雀目内障(《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雀目昏睛(佚名《眼科统秘》)、黄昏不见(《银海精微》)、鸡蒙眼(见《银海精微》)、阴风障(清·郑学礼《目科正宗》卷六)、阳衰不能抗阴之病(明·倪维德《原机启微》)、鸡摸眼[4]。是指以入暮则视物不清,天晓复明,而无视野缩小的表现,伴眼干涩羞明,频频眨动为主要表现的眼病[5]。小儿多患[1]。

雀目有先天、后天两类,先天者称高风雀目内障,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所致;后天者称肝虚雀目内障,多由脾失健运所致,为疳疾上目的早期病证[3]。

夜盲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可侵犯双眼[6]。

肝虚雀目相当于西医的维生素甲缺乏性眼病[1]。

4 肝虚雀目内障的病因病机

肝虚雀目内障多因后天失养,脾失健运所致[1]。

肝开窍于目,夜盲多因肝肾不足、目失所养而致[6]。

《世医得效方》卷十六:“肝虚血少……小儿因疳得之”。

西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视神经和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和萎缩、维生素A缺乏而引起[6]。

5 肝虚雀目内障的症状

肝虚雀目患者症初起,入暮则视物不清,天晓复明,眼干涩羞明,频频眨动[1]。失治可致黑睛萎软糜烂,甚则溃破而成蟹睛,常导致失明[1]。

6 肝虚雀目内障的辨证分型 61 肝血虚证

肝虚雀目·肝血虚证(liverdeficiency sparrow eye with liver blood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肝血不足,以在暗处或黄昏后视物不清,双眼干涩刺痒,或干涩难忍,目札羞明,白睛干燥无华为常见症的肝虚雀目证候[5]。

611 症状

暗适应能力下降,重者暗光下不能看清物体,俗称“雀目眼”。更严重者结膜干燥,儿童可现结膜皱褶。皮肤干燥、脱屑、粗糙。舌红少津苔薄,脉细。[6]

612 证候分析

肝血不足,目失濡养[6]。

613 治法

滋养肝肾,益津明目[6]。

614 饮食疗法 6141 推荐食材

推荐食用动物肝、蛋黄、乳类、坚果类、胡萝卜、夜明砂、谷精草、枸杞子等食材[6]。

6142 推荐食疗方

1谷精草夜明砂蒸鸡肝(《中华养生药膳大全》):鸡肝1副(连肫同用)。将鸡肝、肫去污膜,洗净,与谷精草15g、夜明砂10g同入碗内,加少量水,隔水蒸熟。食肝喝汤,每日1次。[6]

2.猪肝羹:猪肝150g(细切,去筋膜),鸡蛋1只、豉汁适量,葱白1茎(去须,切片)。将猪肝和葱白与豉汁煮成羹状,九成熟时,打入鸡蛋,即可食用。[6]

3.仙人羊肝羹(《养老奉亲书》):枸杞根50g洗净,放入砂锅,加水,煎煮3次,取汁约2000mL备用。羊肝1具,羊肉100g,洗净,去筋膜,剁成细茸,倒入砂锅,加入备好的枸杞根水煮沸,煮至肝熟肉烂,下水淀粉调匀成羹,再下葱白、盐、味精等调味。饮汤吃肉食肝,每日1剂,分3次空腹食用。[6]

62 脾失健运证

肝虚雀目·脾失健运证(liverdeficiency sparrow eye with pattern of spleen failing to transport)是指脾失健运,以羞明不适,频频眨目,暗处或夜视不明,白睛干燥,全身兼见精神萎靡,面黄肌瘦,身软乏力,口淡纳呆,小便清长,大便溏薄为常见症的肝虚雀目证候[5]。

7 肝虚雀目内障的治疗

肝虚雀目治宜健脾益气,杀虫消疳,可用肥儿丸或猪肝散加减治疗[1]。

8 肝虚雀目内障患者饮食建议

肝虚雀目(夜盲)患者宜多食补肾填精、养肝明目之品,多食含锌、铜、维生素A较多的食物,如动物肝、蛋黄、枸杞子、胡萝等[6]。

9 肝虚雀目内障患者饮食禁忌

古代的时候没有先进的仪器。但是古人们也有很多记录年份的方法,比如说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还有星岁纪念法等等。

我们知道古代计时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沙漏计时法,还有用香来计时,就像我们常见的一炷香时间,那么古代的时候,又是怎么来计算年份的呢。

第一,通过干支纪年法来计算年份。

这是古时候最基本的一种纪年法,从东汉时期开始使用的,在很多中医古籍里也有关于它的记载,比如说在《伤寒论》里面,就有“时己酉初夏也”,这里的己酉就是代表的公元1729年。为了增加它的准确性,在干支纪年法的基础上又加用了年号纪年法,这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纪年法,比如说在《外科正宗》这本古籍里面,就有一句“万历丁巳之秋七月既望”,他就是典型的年号纪年法还有干支纪年法合用的范本,这种纪年法更不会容易出现错乱。

第二,岁星纪年法。

星岁纪年法就是根据天象来计算年份,这里的“星”指的是木星,而“岁”指的就是太岁,所以又有太岁纪年法还有岁星纪年法的说法,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就有“时天圣四年岁次析木秋八月丙申”这里的析木就是指的岁星纪年法,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记载里面,也都是用的这种岁星纪年法,还有太岁纪年法。

第三,生肖纪年法。

生肖纪年法就是通过生肖来推算年龄,还有出生的时间,而十二生肖最早是起源于东汉时期的,在历史上也有很多关于用生肖纪念法的记载,比如说元朝的时候有“泰定鼠儿年”,他就是用年号,还有生肖合并使用的,意思就是公元1324年。

老话说:“南方桂圆北方参,一颗桂圆三味药。”

冬令时节,天气渐冷,适合进补。桂圆又称龙眼,益智。其味甘、性温,归心、脾经,有 补心脾、益气血、安心神 之功。《神农本草经》认为,桂圆久服可以使人聪明、养颜、延年益寿。

清代名医王孟英将其比作“果中神品,老弱宦之”。

桂圆一般分为干品和鲜品两种,鲜品一般作为水果食用,而桂圆干有很高的临床药用价值。桂圆烘干后,其中的多糖、氨基酸、脑苷酯、五倍子酸等成分都会大幅度增高,其养心血、益智、安神的作用也会更为突出,对于缓解 虚劳、羸弱、健忘、怔忡 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桂圆干的营养价值

1、益气血

桂圆干是一味非常好用的补益药,适合于年龄增长后,气血虚弱的人群。

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气血不足,最先表现出来的就是面部状态。

气血亏虚的人群,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粗糙、精神黯淡、疲劳无力、头发枯黄。此外,因气血亏虚无法濡养四肢,则会出现手脚冰凉、肢体麻木、怕冷等症状。

因此,桂圆干非常适合年老体弱、大病久虚、更年期女性、老年人、贫血人群食用,会改善自身的精神状态。

2、补养心脾

桂圆干入心、脾二经,为心脾要药。其主要补的是心血,可以缓解因心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头晕、胸闷、气短等问题。

脾胃主运化气血,桂圆干补脾虚,可以改善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症状,同时也能起到开胃的作用。

3、安神益智

桂圆干养心血,有安神的好处。

《神农本草经》将桂圆干称为“益智果”,其中含有丰富的多糖、氨基酸等营养元素,很适合经常健忘的老年人食用,能增强记忆力、缓解疲劳。

桂圆干的食用注意

桂圆干性味辛温,有很好的补益作用,但吃多了容易上火。

因此,正常人一天一般食用不超过10个干桂圆。

另外,桂圆干性滋腻,因此脾胃有痰火、湿滞、恶心呕吐的人群需要慎食。

而桂圆干富含葡萄糖成分,糖尿病人不宜多食。

桂圆干的食用推荐

桂圆干品可以直接嚼食,也可加工食用,如煮粥、煎汤、泡酒、泡茶、蒸食均可。

1、桂圆莲子粥

做法:桂圆与莲子、芡实、粳米共煮粥,加适量白糖后食用。

功效:桂圆有养心安神、补脾助运之功,此粥可用来缓解因心脾两虚引起的思虑过度、不思饮食、心慌虚烦、健忘、少气便溏、消瘦等问题。

2、桂圆蒸百合

做法:百合去皮略焯水,与龙眼肉放入炖盅,加适量白糖和清水,上笼蒸熟即可。

功效:此食谱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功,可缓解心脾受损引起的思虑过度、健忘、精神恍惚、心悸怔忡、汗出过多、肺燥咳嗽、产后虚肿等症。

3、桂圆姜枣茶

做法:桂圆、红枣去皮、核洗净浸泡后,放入锅中加水煮熟,生姜榨汁,与蜂蜜、白糖共倒入锅中,煮沸搅匀即可。

功效:此茶有补虚之功,适合气虚体弱、大病久虚、年老等气血津液不足的人群饮用。

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看见桂圆干,晒干后的桂圆做成桂圆干,味道好,而且还锁住了桂圆中不少有益成分,它是南方特产,经常用来泡水、煲粥、熬汤,甜味能渗透食材,让食材美味可口。

不过桂圆干是桂圆晒干后的食物,鲜桂圆原本就是富含糖分的水果,高血糖、糖尿病患者是不能过多食用的,晒干后水分损失,则升糖负荷(衡量食物摄入量与升糖速度之间的关系指标)大幅上升,其升糖速度更是较高,一次性最好不要摄入太多,否则摄入糖分较多可能会对血糖有所影响,还可能因为糖分的累积而堆积成脂肪。推荐每天吃3~4个桂圆干就行了,不一定非要干吃,泡水后吃果肉、熬汤、煲粥都是不错的选择,它们能降低升糖负荷,对血糖影响会更小一些。不过也正是因为桂圆干富含糖分,吃桂圆干能够快速回复体力,缓解虚损,低血糖的时候吃几颗,不久后就能缓过神来。

桂圆肉中含有类黄酮、多酚类物质,它们有抵抗自由基的效果,能抗氧化,延缓衰老。桂圆肉在古籍中多有记载,比如《神龙本草经》里桂圆肉能“主五脏邪气”,对脏器有很好调理效果,经常吃龙眼能治疗厌食症、使人变得聪明。《本草纲目》中也提到桂圆肉的好处,说桂圆肉开胃健脾,补虚益智,而且桂圆性温,味甘,能够健脾胃、养血安神。中医上,龙眼肉能够缓解心血不足,对于贫血盗汗,产后浮肿,脾虚等症状都有调理效果。现代研究中,发现龙眼肉水浸液对宫颈癌有抑制效果,还有提高免疫力的效果。桂圆肉制成的药酒等饮品也有安神和养心效果。

桂圆干泡水很适合血糖高的朋友们,对于牙口不好,记忆力减退、体质虚弱的中老年朋友可以用来煲汤和煮粥,有不错的效果,对于贫血、体力不支的孕产妇来说也有不错的缓解效果。但要注意的是身体虚热,脾胃有热,消化不良的朋友食用可能会加重热症,口角容易生疮、眼红面赤等热症严重的朋友不适合多吃,有高血糖、糖尿病的糖友们也不宜过多食用。

桂圆干,其实很普通:

虽然桂圆干很普通,但还是有不少人对其并不了解。

桂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龙眼”,桂圆晒干之后就是桂圆干,营养素种类较多,含量颇丰,食用方式不少,经常品其美味是件好事。

经常吃桂圆干,对身体“营养价值”可观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